CEO聲譽 成爲最佳企業形象代言人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4W
CEO聲譽 成爲最佳企業形象代言人
提到微軟,大家都會想到明星級的創辦人比爾·蓋茨,背後有個御用公關公司Waggener Edstrom (WE)數年如一日地在講述同樣的故事——故事的主題一開始是天才少年神奇創業,到今天則變成了世界首富看淡財富……

提到維珍集團,立即會讓你想到桀驁不馴的負責人理查德·布蘭森,這位愛冒險的CEO,簡直是正統商業社會最大膽的反抗者。這個“壞孩子”的故事(如橫渡大西洋,穿越沙漠等)不僅成爲了媒體爭相報道的熱門話題,而且變成了維珍品牌的核心價值——挑戰傳統、突破自我,勇於創新。而圍繞着CEO布蘭森,有一個鮮爲人知的智囊團,是他們在策劃着布蘭森下一個狂熱行動的內容——是北極探險還是熱氣球飛行……

一家企業的品牌資產包含了許多構面:企業識別、員工行爲、企業社會責任(CSR)等——除此之外,CEO聲譽是一個更好的品牌資產。毋庸置疑地,人們最容易從創辦人的創業故事、CEO訪談報道,或者是CEO傳記去了解一家企業的願景、使命與價值,進而與企業品牌建立起一種心智關聯。

德國的商業週刊就曾經做過一項調查:64%的公司主管深信企業聲譽主要來自CEO聲譽。在英國類似的調查也說明:49%意見領袖認爲CEO聲譽的好壞決定了企業聲譽的好壞。一般認爲,CEO聲譽對企業聲譽的貢獻度,至少高達50%左右。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品牌意識到,CEO的聲譽其實是品牌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公關的角度,無論是公衆還是媒體:人們需要一個活生生、有感覺、有感情,並且可以具體投射形象的企業代言人,代表企業對內對外從事溝通的工作。這個人有可能是創始人,如張裕就成功利用其創始人張弼士的傳奇故事,把自己同其他國內品牌成功地進行了區隔,從而奠定了中國葡萄酒品牌的一席之地;這個人也可能是現任的CEO,如現在的萬科對CEO王石“生活在高處”的生活態度的不露痕跡傳播,成功地區隔了萬科與其他地產品牌。

可以說在現在的傳媒環境下,宣傳CEO是企業性價比最高的傳播渠道之一,這正是衆多品牌不惜餘力,對自己的CEO進行形象規劃的主要原因。

在國外,CEO形象的規劃和傳播有着成熟的理論和方法。但是由於中西方的文化傳統差異,以及傳播環境的不同,西方的CEO傳播理論並不完全適合中國的現實需要,在溝通和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距離感。

把CEO個性氣質分爲五種基本類型,在中國傳統的“五行”中找到相應的“喻體”:

事實上,如果將品牌人格化,品牌也有自己相應的性格,即企業的核心DNA,我們也可將企業品牌的性格也與五行相對應——

汽車業的吉利是一個弱勢品牌,因此它需要通過非傳統的方式來引起公衆注意,因此它的品牌屬性和CEO屬性都是“火”,屬於市場上不按常理出牌的品牌。如果吉利的CEO屬於低調的“水”型,那麼吉利可能不能像今天這樣留給媒體如此深刻的印象。

一般而言,不同五行屬性的CEO,需要得到的環境支持是不同的,如“金”型CEO :

通過分析和確定CEO的“五行”屬性,可以幫助發現CEO傳播現狀中的不足之處和改進方向。

中國汽車業的民企吉利汽車,由於吉利汽車是一個弱勢的火型品牌,它必須富有攻擊性和活力,才能像鮎魚一樣成功存活。吉利的CEO李書福,是一個火型CEO,多年來李書福通過發表近乎瘋狂的言論和採取種種過激行爲,努力讓自己和吉利汽車始終處在公衆視線的焦點之中,這些高曝光率、高關注度的個人行爲,花費極低卻對吉利汽車的營銷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CEO形象管理要點一:確立溝通對象和溝通管道

上述的溝通對象和溝通方式只是對一般品牌而言,一些特殊行業,特殊品牌的CEO,溝通對象和溝通方式及優先級別需要特別對待。譬如直銷品牌,其主要溝通對象和主要溝通方式就非常不同,CEO與會員的溝通處於最優先的級別,而傾向於體驗的娛樂品牌(如迪斯尼),其CEO與其消費者的溝通就顯得特別重要。

CEO形象管理要點二:保持自身CEO“五行”性格

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CEO,在自身的聲譽管理時,保持自身本色是最爲重要的。因爲每一位CEO都有自己的個性,他應該以其最專業、最自然且最符合其作風的方式,出現在各種可能的溝通平臺上。

換言之,我們不覺得CEO需要迎合媒體特殊的需求,或過於卡通化——除非他自己喜歡,或覺得偶爾爲之無傷大雅;CEO也不需要勉強自己成爲別人。

CEO形象管理要點三: 始終爲品牌服務

在面對媒體時,許多CEO都會面臨到兩難:究竟要賣自己的故事?還是要賣企業的故事?

有一些職業經理人出於對自身職業的規劃,會刻意的講述自身的故事,並把自身作爲一個品牌來苦心經營。但如果CEO的故事發展太過頭,媒體報道多是個人戀情、政治態度甚至業餘愛好,變成了八卦CEO.或者是大談特談個人成功史,奮鬥心得,會讓公衆感覺其在表演作秀,進而懷疑CEO經營企業的專業能力。

因此,把自身聲譽溶入品牌聲譽中,纔是高明的一招。

在技巧上,CEO必須練就一套本事:記得多找出個人與企業的共通之處。如果被問到過去的求學經歷,就可以適時地談一下“自己求學時怎麼看企業”,或是“感覺企業有哪些改變之處”。如果被問到興趣或嗜好,也不要忘記連接到“這對自己的工作有什麼幫助”。(康義)

來源:慧聰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