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管理別人不等於能管理好自己

來源:瑞文範文網 3.11W
"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魯克的名字,在企業的叢林中就會有無數雙耳朵豎起來傾聽。"這是《哈佛商業評論》對德魯克的經典評價。的確,這位"大師中的大師"數十年來不斷以優秀的作品影響人、鼓舞人。無論是傑克。韋爾奇、比爾。蓋茨、安迪。格魯夫還是張瑞敏乃至許許多多不知名的企業管理者,都虔誠地承認其在商業上的成功無不受益於德魯克的影響。

善於管理別人不等於能管理好自己

在筆者看來,德魯克的作品之所以暢銷世界,其管理理念之所以經久不衰,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德魯克做到了"理論來源於實踐又在實踐中得到檢驗".他的作品中那些看似極爲平常甚至乏味的語句,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其中的深意。張瑞敏說當他第一次讀德魯克的書時,對"管理得好的工廠,總是單調乏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發生"這句話很費解,直到細細琢磨後才明白這句話所蘊含的管理境界。

當你初讀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時,你也許會覺得,這本寫於遙遠的1966年的薄薄的小冊子實在是平實至極,或許小學生都可以毫不費力地通讀一遍。但它卻是全球管理者必讀的經典之作,而且恐怕還是一般人難以完全讀懂的,即使知道它的意思也未必能夠真正理解其背後的深刻內涵,因爲它的每一句差不多都是管理實踐的高度濃縮。

全書的主旨非常鮮明:如何使管理者由平凡變得卓有成效。全書的核心觀點也很簡單: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有效性"雖然人人可以學,但卻無人可教,有效性不是一門課程,但卻是可以"自我訓練或自我修煉"的,有效性乃是一個人自我發展的關鍵,也是組織發展的關鍵。管理者的存在不是爲了顯示特權和不平等,他沒有光環與虛榮,他以責任爲基礎,以卓有成效爲目標,致力於帶領整個組織或者團隊穿過不確定性的海洋走向成功的彼岸。

德魯克對於如何成爲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提出了諸多忠告與建議,如"記錄和分析好自己的時間記錄","把眼光集中在自己的貢獻和價值上","充分發揮別人的長處","要事優先","善於做出有效的決策"等等,這些理念直到今天依然被全球管理者所推崇。

但是對許許多多的管理者而言,善於管理別人並不等於可以管理好自己。正如德魯克所分析的,組織中的管理者通常會遇到四種情況:一是管理者的時間往往只屬於別人,而不屬於自己;二是管理者往往被迫按照老一套方案開展工作;三是隻有當別人使用管理者的貢獻時,管理者才具有有效性;四是管理者身處組織之內,但如果他要有效的工作,還必須努力認識組織以外的情況。因此,管理者往往忙於應付事務性的工作而無法靜下心來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管理成效。其實,許多管理者不是沒有意識到哪些事情會浪費他們的時間,但他們就是很難面對這個問題,他們擔心因小失大。有時候,管理者也希望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但往往又遲疑不決,其癥結在於他們難以改變事必躬親的態度。

而對中國的管理者來說,儘管已不再推崇那種事必躬親的領導風格,但要真正像德魯克所建議的那樣卻也決非易事,即使做到一時也未必能堅持到底。

中國企業的高管們,儘管才華橫溢者甚衆,但真正能夠做到卓有成效的卻不多見。他們往往抱怨下屬不能很好地理解自己的管理理念與管理程序,甚至會把那些本來非常優秀的員工裁掉,結果當然於事無補。爲何才華橫溢卻難見卓越的功效?原因之一就在於他們並沒有領略到才華本身與成就並無法畫等號,甚至也沒有意識到,一個人的才華,只有透過有目的、有條理、有系統的工作,才能化爲卓有成效的管理。(章玉貴)

來源:上海國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