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橋創業靠的不只是激情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9W

“成功的創業者依靠的是肯動腦、肯吃苦、敢冒風險、敢爲人先的一種精神。任何人創業都要有激情,不能想象,一個沒有激情的人會幹出什麼大事來。那些成功的創業者,沒有一個是毫無激情的,他們慷慨陳詞、他們苦口婆心、他們大聲呼喊,他們渾身散發出創業的激情,讓看過的人充滿激情和力量。一個人創業一定有激情,一定要投入。激情會產生力量,戰勝困難,擁有狀態,因此,每個創業者都要有激情!”

陳天橋創業靠的不只是激情

這是我前段時間聽一位想要創業的朋友說的,說實話,聽過之後我爲他捏了一把汗。

有位哲人說:“激情是人生的靈魂。”但激情不能讓靈魂死而復生!

有太多的人在宣傳這樣一種理念:“只要你有激情,沒有什麼不可能。”他們會對你說:“只要你能吃苦,只要你不怕吃虧,只要你意志堅強,只要你可以頂住所有的壓力,你就可以成功!”

告訴你,那是扯淡!

乞丐能不能吃苦?風裏來雨裏去,晚上可能還要睡在馬路上。乞丐怕不怕吃虧?別人打他罵他,他只會搖搖頭一笑而過。乞丐意志堅強不堅強?就是餓上個兩三天,他依然微笑着對你說“行行好吧”。乞丐能不能頂住壓力?就是人再多車再快的地方,他也可以渾然不覺安然入睡。那麼請問,他成功了嗎?

我不否認,激情能夠激發人的潛能;

我不否認,激情能使人充滿活力;

我不否認,激情能夠感染他人;

我不否認,我不否認激情!

我只否認,激情可以讓你創業成功!

我只否認,激情可以讓你的依然堅持在創業路上!

我只否認,激情可以讓你的創業之路上的所有困難都退避三舍!

究竟是因爲創業而充滿激情還是因爲充滿激情而創業,這是個問題,很大的問題。

無可否認,激情對創業者而言很重要。在創業的道路上,會有很多我們無法預料的困難和問題存在,我們是選擇堅持還是放棄,取決於我們是否還有激情。但充滿激情絕對不應該成爲“我要創業”的全部理由!因爲這有一個根源性的錯誤:究竟是創業使我們有激情,還是激情讓我們開始創業?事實上,太多的創業者創業不是因爲激情,而只是因爲生命中最原始的追尋,例如生存。

在某些實際困難面前,激情往往會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

盛大總裁陳天橋曾說:“在XX年之前,盛大每天都可能死去;在XX年,盛大每個月都可能死去;在XX年,盛大每個季度都可能死去。”他很清楚的知道,激情並不能讓盛大風光無限的活下去,激情也不能讓黑客不來攻擊他的服務器。XX年1月11日這一天深夜,睡夢中的陳天橋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驚醒,他一下子從牀上坐起,渾身冒出一層冷汗,心臟“怦怦怦”地跳個不停。正如他最擔心的,電話來自他的盛大公司,內容是:黑客襲擊,用戶資料被盜!從此之後,晚上但凡有電話響起,無論是否已經睡着,這個在XX年成爲中國首富的男人的心臟都會狂跳不已。

同樣的道理,如果不是因爲微軟用3.5億美元收購hotmail,網易可能早已不存在,激情並不能讓丁磊變出錢來繼續在他的門戶夢想上燒。雖然丁磊門戶網站的商業構想早已形成,但1997年的時候人氣並不能爲他帶來現金流量。所以他只能去另尋他徑,開始開發“分佈式免費郵件系統”。 那段日子,丁磊就像是一個瘋子一樣四處奔波兜售這款軟件。要知道,丁磊用來創業的辛苦積攢的50萬存款,現在剩下不到2萬。如果軟件還賣不出去,網易很難支撐下去。丁磊很有激情的去賣軟件,但沒有人願意爲他的激情買單,他一分錢都沒收到。這個時候,微軟用3.5億美元收購hotmail的利好消息無意幫了丁磊一個忙,以前拒絕他的客戶開始主動打電話給他。

激情從來不是創業成功的充分條件,掌握創業的基本面纔是(啥是基本面?看《商振說創業1》補課)。

丁磊對互聯網充滿激情,但1997年的中國,互聯網還是個新興事物,沒有人能夠弄清楚這東西究竟該怎麼賺錢。所以,互聯網是個“燒錢”行業,激情並不能變出錢來。但好在,除了激情丁磊還有技術。他決定在網站內容建設上先退一步,而將寫軟件、賣軟件作爲公司發展的重點,這樣可以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轉。依靠自己的技術,丁磊花了7個月的時間編寫出了前面提到的“分佈式免費郵件系統”,結果是在偶然因素的幫助下,網易在XX年底的時候賺到了500萬。沒有創業基本面之一的技術能力做支撐,丁磊的激情不足以實現網易的成功。

黃光裕的國美最初並不是賣家電,而是位於前門珠市口黃金商業地段的“國美服裝店”。但激情滿懷的他,並沒能收穫創業的成功。由於服裝有款式、面料、質地、規格、季節等各種差異,變化很多,潮流更新快,對此一竅不通的黃光裕即便有激情,也只能無奈轉行。後來他選擇家電生意,因爲他發現當時的家電銷售是賣方市場,只要找到貨源,轉手就能賣錢,而且相對於服裝,家電是擴展性最好的商品。1987年1月1日,“國美電器店”的招牌正式掛出來了,但激情並不能讓客人到他這裏買家電,不足以幫助黃光裕成就“國美”帝國。黃光裕經過研究發現,當時那個賣方市場背景下,很多商家正在採用“擡高售價、以圖厚利”的經營方式,於是他決定打破這個“行規”。儘管是有貨不愁賣,但黃氏兄弟仍然決定走“堅持零售,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

那時的商業機構大多是國有單位,有一級、二級批發站,有自己的渠道和網絡,實力比他強,門路比他多。作爲一家個體企業,僅僅靠激情是不能讓消費者掏腰包的,一定要有自己的東西才行。1991年,黃光裕第一個想到利用《北京晚報》中縫打起“買電器,到國美”的標語,每週刊登電器的價格。當時國營商店對於廣告的認識還停留在“賣不動的商品才需要廣告”的層面,即使後來也有人想學習國美的廣告策略,但黃光裕已經以每次800元的低價包下了報紙中縫。很少的廣告投入爲國美吸引來了大量顧客,國美旋風至此開始。

黃光裕之所以採用“薄利多銷”、“廣告宣傳”,並不是緣於他很有激情,而是源於一種原始的生意人的精明,也就是創業基本面之一的經營能力。

激情從來不是創業成功的充分條件,在決策是否創業之前,一定是首先考量自己是否具有全部或至少其一的創業基本面爲原則,因爲這纔是創業是否能成功的關鍵因素。

激情每個人都有,但時間可以讓人忘卻很多東西,包括激情和理想。激情往往更容易獲得喝彩,但是激情也最容易釀造悲劇。當面對困難、壓力、障礙,決定你是否還有激情堅持下去的,不是激情本身,而是你是否擁有讓現實照進現實的能力。有這個能力,激情才能夠存在,否則,激情也早已被殘酷的現實澆滅。

請問問自己:創業而充滿激情OR充滿激情而創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