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是個什麼榜樣?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5W
李嘉誠是個什麼榜樣?
當狗年來臨的時候,中國衆多房地產商們恐怕仍舊對剛剛逝去的雞年戰戰兢兢,因爲有人已經指出,2005年實在是一個小年,20%的利潤就已經算是暴利了!“不可思議啊,遙想前兩年,地產大鱷坐在一起,50%以下的統計數據都沒人願意提,丟人吶。”

這背後的隱情,可謂路人皆知。一系列房產調控政策的陸續出臺,讓開發商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麼叫“形勢比人強”。復地瘦身,順馳剎車,北京的潘石屹、任志強除了和易憲容打打口水仗,似乎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扭轉頹勢。

但也並不是所有人對“形勢”充滿畏懼,比如說上海人,他們看着房價兩、三千的往下掉,按照一位網友的說法,“至少在感官上享受了一刻快感”。

上海,這個被海外媒體稱爲房產調控的重災區,在2005年卻頗受一位真正地產大亨的青睞。“他讓我們看不懂。”有同行如是說。

個人就是華人首富、《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第22名、身價130億美元的李嘉誠。

400億的地產佈局

“難道有錢就敢耍橫?”當年末李嘉誠以45億拿下陸家嘴竹園兩塊地的時候,還有身陷地產調控之苦的上海開發商抱着隔岸觀火的心態等着李嘉誠的笑話。而很少有人知道,李氏旗下和記黃埔同時還在醞釀另外一筆生意:與上海城市建設投資開發總公司洽談合作開發上海城隍廟附近的露香園地塊。據悉,這一協議涉及投資金額可能達到100億元。

事實上,不只是上海,幾乎全國所有一線城市,在2005年都留下了李嘉誠的資本足跡。

4月,和記黃埔進軍成都,一舉拿下37萬平米地塊。緊接着,李嘉誠宣佈,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將成立兩家合資公司——和記黃埔地產(長春)及和記黃埔地產(長沙望城),兩者將分別以2.81億元及2.92億元,獲得兩市兩地塊的土地使用權。

6月,和記黃埔與重慶市國土房管局簽訂協議,以人民幣5億多元的價格收購北部新區一片土地,計劃用來開發住宅及商用物業。

7月,和記黃埔集團地產(天津)有限公司以4750萬美元資本,完成了在天津和平區的工商註冊,正式入駐和平區投資發展集團明星工業園。和黃年報顯示,截止到2003年年底,和黃在內地的土地儲備約有238.78萬平方米。經過一年半的圈地運動,到2005年6月這個數字翻了一番,超過600萬平方米。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李嘉誠已經完成全國13個主要城市的資本佈局,涉及總額400億元。在這400億的資本王國裏,其中不少是李嘉誠03和04年出手所爲,但頗爲蹊蹺的是,他基本都是在今年宏觀調控的風口浪尖上纔對外宣佈上述佈局的。

“超人確實有不同凡響之處。”北京一家從事地產諮詢的公司至今還記着,早在2001年的時候,和黃就要投資30億元在朝陽路板塊推出高檔住宅項目,這在當時引起北京地產界的一片驚呼,但當和黃以7億人民幣拿下這塊37萬平方米的地塊後,隨即就陷入了沉寂,而且一沉就是4年。“現在那片地塊的地價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市場上常有人贊李嘉誠先生最懂得把握入市時機,常買到平貨。可惜偏是李嘉誠買地的時候,小市民不敢買樓。”這是一位地產老總當年對李嘉誠的理解。其實,在2005年的上海,無論是買地還是買樓,都是需要勇氣的一件事情。“這與投資無關,它是一種戰略選擇。”業內資深人士如此看待如何把握入市時機。

李嘉誠在2005年的東成西就,依稀讓人再次看到了那個上世紀六十年代在香港地產圈特立獨行的超人形象。1964年的香港市場儼然一片狼藉。物業價格暴跌,樓市暗無天日,但李嘉誠依舊瘋狂地購入地皮、樓宇,而且只買不賣。看到時機大體成熟,李嘉誠在1971年正式組建了自己的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1972年,香港地產復甦,股票市場開始狂熱,李嘉誠將其25%的股票投入股市,從中大獲巨利。1975年,李氏擁有樓宇面積500萬平方英尺。隨後,世界經濟衰退也嚴重打擊香港市場,李嘉誠反而又購入一批地皮。到1978年,他已擁有樓宇面積1500萬平方英尺。1981年以後,其建築樓宇的土地面積又增加2900萬平方英尺,李嘉誠成了香港除港府之外最大的土地擁有者。同時,李嘉誠也成爲領銜八十年代香港樓市的代表人物。華人首富的資本基礎正是在這個時代奠定。

冷場戰略

李嘉誠這種“不走尋常路”的經營思路,在內地也只是近年才隱約得以體現。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進入內地的長和系對地產的投資比例一度被嚴格控制在較小的範圍之內。這種謹慎在李嘉誠看來是內地市場與香港市場的區別所致。政策風險、市場不透明、消費模式不成熟等因素“阻礙了其在內地快速推進的決心”。

不過,內地房地產市場的巨大容量和增長潛力,在李嘉誠看來這就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所以一旦投資環境成熟,就開始了大規模的地產佈局。而在這其中,李嘉誠始終有着自己戰略傾向。

“冷場戰略”。這是有人爲李嘉誠總結出來的發家之道,“一個是對時間的把握,一個是對空間的把握。把握時間,就是別人認爲大氣候不利時,他認爲這是轉向利好的起點;把握空間,說白了,就是對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區別對待。”事實也確實如此,當地產新政愈演愈烈的時候,李嘉誠把資本觸角伸向了中西部的二線城市。去年5月9日,和黃斥資16.23億元通過公開拍賣購得武漢兩塊商住用地。“而當地產新政漸入谷底之際,便是在上海的接連發飆。”這種戰略讓鍾情冷場地產的李嘉誠總能獲得潛力土地。目前,李嘉誠在內地及海外開展的地產業務,均從不同的入口,採用擴大投資組合的中長線投資策略,而且這種策略取向將會是持續性的資本擴張。

所以,從表面上看,目前內地房地產市場似乎正處於宏觀調控的漩渦中心,李嘉誠似乎在逆勢而爲。但宏觀調控帶來的土地和資金遊戲規則的雙重改變,對財大氣粗的李嘉誠來說,無疑是利好。這一切對和記黃埔等港資、國際地產財團來說,正是憑藉自身的資金實力,趁地價低廉、繼續大筆圈佔稀缺商業土地資源並待價而估的好機會。

在香港,作爲一個地產富豪,李嘉誠已經成爲了城市英雄,他甚至就是這個城市的光榮與夢想。與此相對應的是,雖然內地近年來誕生了不少地產富豪,但從純經營技巧的角度看,獲得認可的寥寥無幾,這還不用說“地產暴利”下的道德質疑。正如一位學者曾說的那樣,李嘉誠的範本意義不在於他又賺了多少錢,而在於他獲得這些財富的博弈技巧。從這一點上說,內地地產商們向李嘉誠學習的東西其實很簡單,但又很難學。

來源:當代經理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