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求職和職業規劃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8W

學生求職和職業規劃的過程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檢驗,大學生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擁有真才實學,才能獲得理想的職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成功。  
  
     大學生現在可以在國家的就業方針、政策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特長、目標和理想選擇職業。這對於畢業生來說無疑是件好事,但大學生求職和職業規劃並非是求職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選擇與被選擇的簡單關係,也不僅僅是一紙推薦書和靠一些面試技巧所能完全左右的。因此,大學生如何才能獲得理想的職業,進而被社會承認,被用人單位所接納,是擺在畢業生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隨着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大學生就業引入了“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機制。

  大學生求職和職業規劃一、瞭解就業政策,把握就業形勢

  求職擇業不同於學習期間的實踐,它是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並能在這個崗位上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實現自己的價值。畢業生就業前就要有職業生涯規劃,求職前必須從宏觀上了解國家的有關政策,從微觀上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就業的基本情況。中國社會飛速發展,經過四年學習的大學生在畢業時,社會需求和當年入學時的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些專業由熱變冷,由“短線 ”變成了“長線 ”,比如經濟管理、國際金融等專業在1994、1995年入學的時候是熱門專業,錄取分數也相當高,而等到這批學生畢業時,這些專業卻冷了下來,社會需要量也相對減少,給就業造成了困難。還有些專業,雖在不斷地調整和改造,卻仍跟不上社會的變化和需要,大學生只有正確分析自己所處的求職地位,把握面臨的就業形勢,進而積極主動地適應社會的需要,才能開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大學生求職和職業規劃二、正確認識社會,尋找最佳位置

  選擇職業,就是選擇未來。每個畢業生如果正確地選擇職業,就是爲未來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爲此,每一位畢業生都要把握好機遇,爭取邁好這第一步。那麼,如何邁好這第一步呢?首先需要對所處的社會環境進行比較全面的瞭解和認識,弄清當前畢業面臨的就業形勢。

  就總體而言,近幾年來,工科類大部分專業仍供不應求,比如計算機、自動控制、通信工程、電子工程等專業的需求量仍較大,而文科類專業,如思想政治教育、經濟法,甚至前幾年非常熱門的國際金融、企業管理等專業需求量較少。加之國有企業的改革,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壓縮編制,下崗人員日益增多,而高校的畢業生卻在逐年增多,從而使得就業形勢更加緊張。因此畢業生不要把就業期望值定得太高,即使是熱門專業的畢業生,也要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的職業理想更切合實際,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位於不敗,並獲得理想的職業。

  大學生求職和職業規劃三、客觀評價自己,樹立良好心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缺點和短處。就象人們常講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畢業生都應對自己的能力有個正確、客觀的認識,只有這樣,每個畢業生在擇業中才能樹立良好的心態,獲得理想的職業。擇業中的良好心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確定適當的擇業目標。個人的擇業目標應當和自身能力相符合,這樣纔有利於樹立自己的信心,從而使自己在擇業中處於優勢地位。目標適當,取決於知已知彼,研究目標,揚長避短是擇業成功的一把鑰匙。

  2、避免從衆心理。畢業生處在擇業的洪流中,擇業目標的確立會受到其他擇業者的影響。虛榮心、僥倖心理會使他們改變原有的擇業目標而採取不切實際的從衆行爲。

  學成從業、服務社會,實現自身價值,是每個大學畢業生的美好願望。但有些大學生在擇業中,不是從自身的特點、能力和社會的需要出發,而是盲目攀比,只求得一時心理平衡,孰不知這樣往往不利於自身價值的實現和長遠發展。

  3、避免理想主義。期望值居高不下,已經影響到畢業生順利就業。有些畢業生,尤其是一些條件較好的同學,在擇業中,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刻意追求最美滿的結果,而錯過了其他許多好的機會,有的甚至造成了就業困難。

  4、克服依賴心理。有些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缺乏自信心,把希望寄託在拉關係、走後門上,有的甚至由家長出面與用人單位洽談。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恰恰讓用人單位對這些畢業生產生缺乏開拓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當今社會,機遇與挑戰並存,只有在擇業中樹立信心,敢於競爭,才能在衆多的求職者中脫穎而出。 

  大學生求職和職業規劃四、擇業基本技能的準備 

  決定擇業成功與否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大學生的知識與能力,近幾年來,用人單位在挑選人才時,對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大學生要想選擇理想的職業,並有所作爲,就必須在一入學時就自覺地把學習同今後的工作緊密地聯繫起來,建立起合理的知識結構,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提高自己的實用技能,以適應將來在工作崗位上的要求。

  (一)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
  人才成長離不開教育,教育是成材的基礎,也是建立現代知識結構的重要途徑。合理的知識結構是擔任現代社會職業崗位的必要條件,是人才成長的基礎,現代社會的職業崗位,所需要的是知識結構合理、能根據當今社會發展和職業的具體要求,將自己所學到的各類知識科學地組合起來的,適應社會要求的人才。因此,大學生應充分認識知識結構在求職擇業中的作用,根據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塑造自己,發展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使之適應現代社會就業的要求。

  (二)培養勤於動手的實踐能力
  走出校門的大學生畢業,雖然了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但並不等於有了各類崗位所需要的應用能力。知識不能和適應能力完全劃等號,所以大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下,應爭取更多地培養一些適應社會需要的實際應用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能力比知識更重要,大學生只有將合理的知識結構和適應社會需要的各種能力統一起來,才能在求職擇業中立於不敗之地。在現代社會中,社會上各類職業崗位對從事本行業崗位的工作人員,除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以外,還主要應具備以下幾種能力: 

  1、創造能力。創造力是人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中所應具有的能力。只有那些思維敏銳、能在自然和社會發展中的新問題面前充分地發揮其創造才能,以新穎的創造去解決問題的人,才稱得上創造性人才。創造能力是現在高校對大學生重點培養的一種能力,也是大學生必備的素質。

  2、社交能力。所謂社交能力就是指與他人傳遞思想感情與信息的能力。在現代社會中,培訓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通過交往,可以使自己的設想和創造得到實踐的檢驗和認可。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是提高社交能力的基本途徑。

  3、實際操作能力。操作能力是專業工作者必須具備的一種實踐能力。在一切社會活動中,尤其是教學、科研、生產第一線,沒有熟練的操作能力是很難勝任的。大學生爲了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應該多看、多想、多練。看的多,接觸的多,才能提高自己動手操作的技巧和能力。

  4、組織管理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是指成功地運用管理者的知識和能力影響機構的活動,並達到最佳的工作目標。現代科學技術已經綜合化、社會化、科研規模日益擴大,協作趨勢日益加強,這就有一個組織協調的問題。組織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經成爲一項工作、一個單位工作好壞的重要因素。

  (三)增強適應變化的自我發展能力
  適應能力就是善於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及時反饋、隨機應變地進行調節的能力。現在社會複雜多變,要適應這種情況,保證自己從學校到社會的順利過度,大學生應提高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大學生完成學業,走上具體工作崗位以後,有些知識用不上,有些知識不夠用,有的要從頭學起,這就需要剛走向社會的畢業生,根據工作的需要去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以及行爲方式,儘快地培養自己適應社會的應變能力。

  (四)做好特殊技能的準備
  隨着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畢業生的就業制度也發生了和正在發生着深刻的變化。用人單位在對畢業生的挑選上也和以往有了明顯的不同,對有一技之長的畢業生格外青睞。許多大學生在一入學時,就着重加強了這些方面素質的培養,比如很多大學生在畢業時都已取得了國家外語考試等級證書。這對畢業生擇業起着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擁有這些相關專業技術資格,也成爲當今畢業生求職擇業的有利條件之一。

大學生求職和職業規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