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和老闆一起創業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2W

好幾年前,有一個笑話,說是在廣東丟一個磚頭,砸中的十個人中,有九個是老闆,還有一個人正準備註冊公司,可見,這經商之風之熱。近年來,更是遍地公司的名稱,隨着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全民創業的口號流行於每一個城市,身逢此時,一時之間有很有的人註冊公司,找個項目做,大家都成了老闆。現在的老闆幾乎成了社會語,不僅政府的公務員稱自己部門的領導這樣叫,連大家叫收破料爛的也必稱“老闆”,老闆一詞盛行天下。

是否要和老闆一起創業

是老闆就很風光麼?如今的老闆們都在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在這裏我指的是一些小老闆,這個階層的老闆就像是商海中的小蝦米,生命力頑強且數量多,一年的銷售在百萬左右的,甚至於五十萬左右的,現在的商場,大家都是拼命撐着,誰堅持到最後,誰就是勝利。一句話,社會的飛躍發展,全球化信息化撲面而來,迫使中國的很多人投入商海,一些老闆,甚至於是準老闆們大量產生,商機面前,人人平等,不同的層面在做着不同的事情,找項目,找產品,求合作,求融資,老闆們忙得很,在大的層面上,中國的老闆們大多數是處於創業期,這是一個艱辛而漫長的過程。

創業就是打基礎,創業就像是一顆種子,儘管種子優良,但是在生長的過程中,它必然到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少是哪一個都不行,在這個創業的過程中,核心就是介業項目的未來前景,這是一個不受自然污染,處於目標真空狀態下的一個核心,因爲,它可以做很非常大,它是一個無限極,在創業者(也就是老闆)的心目中。

老闆在創業,他在組建一個團隊或是註冊成立一家公司時,他會把這種對項目的忠誠和狂熱傳染給他的團隊和他公司的員工,說好一點,這就是公司戰略和目標。

如今,這樣的公司實在是太多了,因爲平臺和起點不一樣,有的看起來公司很大,有的公司很小,有的公司人多,有的公司人少,但本質上都是一樣的,處於創業期的公司都是靠月業績生存,有的可能長一點,但是它的生命週期是一致的。

在這裏,就不得不說一下老闆了,創業期的老闆心態真的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對項目的未來的憧憬,對同行競爭的輕蔑。對自己能力的自信,對公司策略的放心,同時,他又很矛盾,對業績成否的擔心,對團隊能力的懷疑,對計劃進度的忐忑,對生存壓力的憂心,他既希望能一夜成功,又擔心自己做的並不是很完美,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和人來幫助自己實現項目在價值上的飛躍?

老闆會天天在想,既痛苦又期待。

老闆在創業,帶着一羣人在一起創業。

但是,員工是否也要跟着老闆一起創業呢?這個問題好像沒有答案,公司之間的生存都是很平常,一家剛破閉,別一家就是忙着開張大吉,甚至人員,跳槽也好,離職也罷,辭退也行,人才的流動催生了檔案保管和人才市場的繁榮,只知道近年來的人才市場是人財兩旺,特別是營銷方面的人才永遠是不夠的,看來,事情總是要靠人去做的。

公司是老闆開的,老闆在創業,是否員工也要跟着老闆創業?好像是這麼一個道理,老闆是主動創業,員工是被動創業,大家走到一個屋檐下,一起發展,創業期的老闆們常說,鍋裏有,碗裏纔有,大河滿,小河纔不幹,話是這個話,理是這個理,仔細想想,我覺得這還是要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詮釋,可能意思更清楚一點。

老闆創業,員工也要跟着創業,這是一個僞命題。首先老闆是主動式,員工是被動式,老闆是股權所有者,員工則是績效考覈定薪酬,員工對於創業的公司大約要分成三類的:員工找工作求職這是一種職業行爲,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創業的心理準備,每一個員工都希望有一個穩健的發展平臺,可持續和有自己的發展空間,這是一個基本的前提,這也與創業的心態是不相同的。有的老闆要求員工與自己一起奮鬥,打出的天下大家都有分,多好的項目,多好的前景,只是員工是否真的願意呢?肯定有一部分員工是不願意的,這如同讓沒有成家的人,承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另外,也有一部分員工會選擇創業,但這個創業是一個泡沫創業,這一部分員工主要是在檢驗項目的前景和自己實踐的成功與否,因而,他們可以敏感的感覺到機遇害和風險是共存的,創業期限的項目消費者或是投資商認同的不多,但是一旦認同,就好像老房子着火一樣,勢不可擋,因此,這一部分員工是可以與創業老闆共同走過一段時期的,但是這一部分員工是職業化和現實一派,他們具有務實和肯幹的角色。另一部分員工很少,極少,是願意與老闆一起共進退的,這一小部分員工對於老闆或是公司(項目)的情感很特殊,一則可能是個人很認同這個項目和未來的發展空間,二則可能是與老闆的利益共同體,或與項目本身有一定的資源,或是老闆承諾未來的利益分配,三則是想做老闆的人,因爲,只有想做老闆的人,才能在項目的前景上看得遠一點,或是在這個項目上學習經驗,或是通過公司這個平臺構建自己的未來平臺。

因此說老闆在創業,員工是不可能跟着老闆創業的。

那麼,創業期的老闆如何讓自己的員工也變成爲創業中的一分子,共同爲項目和公司的未來發展盡心盡力呢?我個人認爲,這一定要因人而宜,因事而論。首先,員工忠誠於公司是不容置疑的,不管是在成熟的公司,還是在創業期的公司,擇人標準應當是一樣的,公司是要有自己的管理體系和企業文化的,老闆的高度決定着員工的發展和心態,不要只要求員工是一流的人才,因爲老闆是三流的,手下的員工也不可能是一流的,韓信用兵,是多多益善,這是識人知用,可是,作爲一個公司的所有者,雖然小,可也是雞頭,決策一個方向,光憑戰術是不遠遠不夠的,老闆是否能創好業,其實的投票權在於員工。員工認同老闆的創業理念,好辦,不認同,也不因勉強。如果老闆處於創業草創(盈虧點以下),員工的素質和經營策略上就更加要精密和統一,在工作上以草創心態做事。如果老闆是處於創業再發展,那麼公司的制度和管理就要具體和可執行性,培養員工主動型做事。

創業不創業不重要,關鍵是老闆和員工心裏不能胡塗,延伸一下思維,中國古代有官和吏之分,在現代被一些管理者推崇的英國和印度等國的文官體系,這與創業話題有着異曲同工之處。

話又說回來,每個公司其實都是在創業之中,市場總是隨着需求在變化和發展,世界500強的排名總是在動態的變動,傳承的是品牌和文化,變動的總是股權和策略,實力只是在某一個層面上才能體現,連微軟的比爾蓋茨同志都說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十八個月,我們的企業家們都更沒資格驕傲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