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學生做職業生涯規劃:給未來找個方向

來源:瑞文範文網 5.1K

在大學畢業生找工作越來越難的今天,成績好與好工作並不可以劃上等號。於是,中國教育體系中存在的一項缺失——職業規劃教育,暴露得越來越明顯。

大三學生做職業生涯規劃:給未來找個方向

很多大學生在真正面對找工作這個現實問題以前,很少或根本沒有聽說過“職業規劃”這個詞,然而在歐洲等發達國家,學生18歲進入大學教育,當地政府設立的職業研究中心,就會幫助該年齡段的人羣進行職業諮詢。

反觀我們的大學,入學之初很少有學校開展職業規劃方面的諮詢,更多的是軍訓和社團生活,職業規劃教育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很多大學生在就業時顯得很迷茫、無助。

xx是xx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金融工程專業三年級的學生,和她的許多同學不同,xx最後一年大學生活將在荷蘭度過。8月20日,她就要飛赴荷蘭,進入蒂爾堡大學,學期一年。

xx的升學軌跡和其他人沒什麼不同,國小畢業後升入xx市第65中學,後來又考入了xx市第24中學,然後考入了xx財經大學。然而在知道了xx對她上大學前後的生活安排,記者看出她的取與舍的與衆不同。

規劃高中時爭當小記者,大學時卻拒絕參加社團

說來也巧,xx還是大連晚報社學生記者團的第一代小記者。20xx年,剛剛考入24中的xx看到了大連晚報社招聘學生記者的啓事,第二天就來報名了。當時,報名的學生很多,但高中生很少,重點高中的學生就更少。xx對記者說:“當時來報名,就是想體驗做記者的感覺。”

xx說:“我的很多同學把他們的業餘時間都花在了補習班上,其實我覺得,人最自由的時間是高二以前,我的想法就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小的時候我喜歡畫畫,再大一點我喜歡上文學,當上了校刊的記者。回想起那段日子過得很精彩。”

很多的學生考入大學都有一種感覺,日子一下子輕鬆了。大學新生都會選擇幾個自己感興趣的社團投身其中。然而考入了xx財經大學的xx卻恰恰想反,她拒絕了所有的社團,一心沉入了金融工程全新的學科領域。

“對於我來說,這些社團和以前所體驗的大同小異,已經沒有新鮮感了。”xx還說,在他們班,同學分爲幾類,一種是學習型的,還有一種是實踐型的。“很多同學並不知道大學畢業後自己會從事什麼職業,只是憑直覺在豐富自己,不斷地增加自己的綜合能力。”

規劃參加國際大賽,爭取留學荷蘭的機會

xx說,她可能是屬於學習型和實踐型結合的,只不過她的這種結合和同學們的不一樣。

金融工程專業培養的是投資諮詢師、證券分析師等方面的人才,以前只在研究生的課程中才有涉及,對於數學能力的要求很高。xx在高中的時候就偏愛數學,上了大學後,她更是對數學情有獨鍾。20xx年初,xx迎來了一個機會——國際大學生數學健模大賽。xx說:“這個大賽一直以來都是理科和工科的學校參加。”和數學組的老師溝通後,老師認爲很難,因大賽很少有文科學生參與,而且各國的名校都會參加,比如像麻省理工大學,但xx決定參加。

後來xx和同學經過三天三夜的苦戰,完成了參賽設計。不久,大賽的成績出來了,xx所在的團隊獲得了二等獎。

在大三快要結束時,xx又面臨一個機會。xx人壽保險公司每年都會給東財四個獎學金名額,資助優秀學生出國留學,還在上大三的xx獲得了其中一個名額。xx選擇了荷蘭的蒂爾堡大學,這一次xx是以交流學生的身份到荷蘭讀書,不會拿到學位,同學們都覺得這樣划不來,但是xx認爲,這個嘗試會對她以後的工作產生影響,xx說:“回來後我想選擇一所美國的大學去讀研究生,我的方向是成爲一名優秀的投融資分析師,我正朝着這個方向努力。”

xx對“職業規劃”的提醒

在採訪xx時,她向記者提供了這樣一段文字,以佐證自己職業規劃的意義。

哈佛大學的愛德華博士對美國社會進步動力的研究發現,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長期時間觀念的人。他們在做每天、每週活動規劃時,都會用長期的觀點考量。他們會規劃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計劃。這一研究成果,對於剛剛跨入社會的職場人士有着重要的啓示作用。如果我們在學校時或參加工作後,沒有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進行過長遠規劃,那麼很可能等我們到了30歲,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真正專長和對自己準確定位,從而陷入在現有崗位繼續下去出路不大,重新轉行又要花費很大力氣的尷尬境地。

大三學生暑假職業規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