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人生的美文欣賞:底色

來源:瑞文範文網 5.45K

本站:底色是一個人從小生活、成長、教育、環境等留下的印跡,一個人什麼都可以改變,唯獨底色是改變不了的。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底色》。

描繪人生的美文欣賞:底色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那片底色。

張愛玲的底色屬於上海,林海音的底色屬於老北京,都是才華橫溢的一代才女,除卻文學才情,張能理解林的“城牆、天橋、四合院、駱駝祥子滿街跑”嗎?同樣,林對張喜歡上海的公寓樓、電車鈴會有興趣嗎?我想估計也不盡然吧!

兩個底色不同的人是很難成爲長久的溝通對象,彼此共享的話題資源用完了,剝開外在的浮華,探究一個人靈魂深處的底色,底色差異太多有可能就意味着兩個人的情義到了終點,會有那麼一點荒涼和不情願,但理智的你是知道的,你們是不同的,適時的止步還可能保持兩個人曾經的美好,繼續的尋求,必是會滿目瘡痍,對於友情、愛情皆是如此。

我們也會經常會看到兩個外在條件差別很大的人成爲朋友或戀人,比如一個科學家的朋友不一定是科學家,可能是一個農民,往往他們自己都不知道這種友情是怎麼來的,只是在那麼一個奇怪的地方、奇怪的時候,和一個最意想不到的人走在了一起。和相處時間長短無關,和所談的話題無關,只是因爲他們的鄉音是一片土地,底色幾徑相同拭去了彼此所有外在的不和諧。

你看那個男人好帥,還那麼優秀,怎麼找那麼一個普通的老婆?我們的肉眼往往是如此判斷一個視覺世界,也許我們不知道男人小時候喜歡在河裏嬉戲玩耍,女孩恰逢也在河裏,他們感知過同一條河水的溫度,他們曾經同時踏過一條河,兒時的底色如同清澈見底的河水,掬一捧於手心裏,投影於手心的都是藍天白雲啊!

底色到底是什麼?

有這樣一則故事,國學大師王國維邀請已經退位的皇帝溥儀到自己家中做客,很熱情地給小皇帝展示自己收藏的字畫古董、金石玉器。溥儀隨便指幾件,就說這是贗品。王國維是很不服氣,自認爲自己歷史造詣深厚,藏品也是精挑細選,就請古董專家鑑賞一番,果真是贗品。大師問小皇帝怎麼看出來的,溥儀只是說:“我跟本不懂什麼鑑別方法,只是覺得那幾件玩意和我家裏的不一樣罷了。”大師起初還是有些不解,後來終於想通了,溥儀再落魄也是出身皇帝世家。“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啊!這和眼力無關、讀書多少無關、天賦無關,這和底色有關。底色決定一個人眼界高低,而高級的底色後天再努力也只是接近、靠攏而已,模仿不來,也就更無從超越了。

一個人後天獲取的再多,都不會改變自己多少的底色。高貴的底色,哪怕是身處市井,昂起頭都會自帶一種清風;卑微的底色,可能你現在天天錦衣美食,若如你的底色是鵝黃的,你幾度洗白,都不會改變些許。底色侵入到一個人的血液裏骨髓中,歲月悠悠、山河無恙,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切的粉飾終是經不起時間的洗禮。認識一個人不要因爲一時興起就說投緣,經歷幾件事,結識一下他身邊的朋友,辨別一下對方的底色,而那片彼此的底色可否相互輝映、可否相互融入、可否一起同行,看修行、看智慧、看一顆包容的心。

世界上相同底色的人不多,就像沒有完全相同的一片樹葉,所以大多數人都是獨自一人拈花微笑,深夜觸摸自己靈魂,多數都是寂寞的。我們都會回想起小時候,想起那條河,想起和自己同在一條河裏的人。回望過去、雕欄玉砌應猶在,朱顏已改,皇室也好,農夫也罷,其實都是尋夢人,那麼,也許底色就是我們故鄉吧!

公衆號:天府散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