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的經典文章:此心安處是吾鄉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3W

編者按:人們都希望能夠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尤其是異鄉遊子對家鄉的理解更加深刻。其實,我們即使身在異鄉,但心有所安,能夠怡然自得,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感悟人生的經典文章:此心安處是吾鄉

時下年輕人,成家立業,安家落戶在什麼地方可以擇選,但一定要有一個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的幸福之家。從某種意義上說,幸福就是家,家就是幸福,建立家就是建立幸福,尋找幸福就是尋找家。一位比利時文學家說過:“我們到遙遠的地方去尋找青鳥,而青鳥卻在我們的出發之地”,這裏的“青鳥”可看作“家”“幸福”“成功”的象徵。可見尋找幸福的路,有“遙遠”或“出發地(即身邊)”兩條途徑,這就有人嚮往浪跡天涯,雲遊四方,有人甘心安居一方,偏安一隅。他們都是自由自在的,無怨無悔的,都可以成爲幸福開心的人。怕的只是沒有安居者的怡然自得與堅韌,亦不具備遠行者的勤奮開拓與品位,連堅守的定力都沒有,又去盲目追求所謂時尚,這不是奔向幸福,而是自我流放,是顛沛流離,流離失所。

蘇軾憑切身遭遇深有感觸道“此心安處是吾鄉”,白居易以親身體驗大爲喟嘆曰“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身心安處爲吾土,豈限長安與洛陽”“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還有江湖中人“人生到處誰非客,得意江湖便是家”。他們的結論是“心安即家”。遠在“天涯海角”而能“心安”理得,說說容易做起來難上加難。試問:一個具有建功立業遠大抱負和雄心壯志的政客一旦仕途不順,恩寵不再,韜略不展,懷才不遇而淪爲貶謫放逐流亡之人,面臨山河破碎,身世浮沉,壯志未酬,理想不甘,國不安,家不安,豈能心安?一個遠離家鄉,遠走他鄉,輾轉漂泊,居無定所,“獨在異鄉爲異客”的天涯遊子哪得心安?言說“心安”實則不安,只不過尋求的是一種心理慰藉而已,還要看你是否人生“得意”。春風得意馬蹄疾,夢裏不知身是客。以上詩句較之歷代文人墨客的大量鄉愁詩顯得鳳毛麟角,更是別開生面的思鄉。

“誰識此情腸斷處,白雲遙處有親廬”。大凡背井離鄉,顛沛流離都是身不由己,情非得已。孔子周遊列國,屈原流放江南,陶淵明歸隱園田,李白謫居安陸,蘇東坡疲於貶謫,柳宗元獨釣江雪。古代聖賢及有識之士姑且如此,那芸芸衆生庸庸常人多生活所迫,災禍所逼,被逼無奈逃離這是非傷心之地,有逃荒逃生,逃災逃難者,有看破紅塵,遁入空門者,有另謀生路,另求發展者……離家別鄉,拋妻棄子,親人留守家園,獨自闖蕩天下,無論是志士豪傑還是凡夫俗子,幾人能心安?誰人能超脫?說真心話,思親思鄉自古是遊子內心最柔軟最敏感處,或佳節來臨,“每逢佳節倍思親”,或秋至夜靜或日暮月明觸景生情。陶淵明縱使一時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也終究免不了“池魚思故淵,羈鳥戀舊林”的思戀;一向以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自命不凡而浪漫豁達的李白卻時常輾轉反側夜不能眠“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更是思親思鄉心切“恨別鳥驚心……家書抵萬金”“漫卷詩書喜欲狂……青春作伴好還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多地奔波赴任的蘇軾 “中庭地白樹棲鴉,不知秋思落誰家”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每逢暮雨倍思卿” 從思家到惦念手足之情到思戀紅顏知己;崔顥面對歷歷晴川萋萋芳草美景仍濃濃愁思如煙“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古道西風天涯孤旅的馬致遠簡直愁腸百結愁斷肝腸“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家是安身立命之所。古有“父母在,不遠遊”的千古誡訓,今有“金窩銀窩,捨不得自己的窮窩”的切身感悟。故土難離,故園情濃啊!爲親情、友情、鄉情所牽,爲鄉土、鄉俗、鄉音所繫。家人團聚,安居樂業,天倫之樂,其樂融融。

有人認爲遠走他鄉,居無定所是一種逍遙,有人認爲安頓家鄉,安居樂業是一種享受。家是一方樂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俗話“一生不出門,是個享福人”“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是居家戀家人的“燕雀之戀”;豪言“好男兒志在四方”“天涯何處無芳草”“青山處處埋忠骨”是四海爲家者的“鴻鵠之志”。

“一個人走不出鄉村是悲哀的,走出鄉村再也不回頭也是悲哀的”。我十分認同這個中正而兩全的說法和做法。慎終追遠,家是安放心靈的宮殿,每一個遊子都有一個歸家的夢,外面的風景再美,也敵不過回家的路。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實際上,家的概念就是國的概念。有國就有家,家國觀念,家國情懷,家鄉情結,具體體現在家、家人,這便有了春運“民工大遷徙”的熱潮,“常回家看看”的牽念,也有了“衣錦還鄉”“榮歸故里”的告慰,“告老還鄉”“認祖歸宗”的迴歸,更有了“葉落歸根”“魂歸故里”的遺願。

20xx年6月24日於周子河畔

作者|前方 ,本名朱國前,網名星雨雄風

公衆號: 東方散文雜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