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經濟的五大主觀資源瓶頸

來源:瑞文範文網 3.11W

網絡經濟的五大主觀資源瓶頸

網絡經濟的五大主觀資源瓶頸

一、注意力瓶頸

注意力是五大主觀資源之一,所謂注意力瓶頸是指注意力短缺。

在網絡時代,一方面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發展迅猛,一日千里,日新月異;另一方面,現代人的工作緊張繁忙,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壓力增大,從而形成了一種在傳統經濟下很難想像的現象———注意力的有限性與信息資源的無限性的矛盾,即注意力短缺。注意力經濟又被形象地稱做“眼球經濟”,是指實現注意力這種有限的主觀資源與信息這種相對無限的客觀資源的最佳配置的過程。注意力經濟一詞,國內最早是由《軟件》雜誌從國外《連線》雜誌上轉譯過來的。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物理學家米歇爾·古德漢伯(Michael Goldhaber),但是注意力經濟一詞肯定不是由他發明的,儘管據說他在1984年就產生了注意力經濟的“頭腦風暴”,但是,這樣一個重要的概念究竟是誰發明的至今還名花無主。據有關資料顯示,早在1994年注意力經濟一詞已經出現在報刊雜誌上,1997年威廉姆·達克(William Drake)出版了《注意力經濟學的新研究方法》(New Approaches to the Attention Economy)一書。在網絡時代,注意力之所以重要,是由於注意力可以優化社會資源配置,也可以使網絡商獲得巨大收益,注意力已成爲一種可以交換的商品,這就是注意力的商品化。注意力作爲一個個體資源雖然是有限的,但如果從全社會總體角度看,它又是非常豐富的資源,而且其再生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而引發的經濟效益是具有倍增的乘數作用。這就是爲什麼網絡的點擊數(訪問量)、網民數往往比利潤更受到風險投資者的重視。因爲點擊率能夠幫助我們破譯註意力“密碼”,從而準確地把握市場走向。在這裏注意力是第一位的,利潤反居次要地位。在網絡時代沒有注意力就沒有利潤,而沒有利潤的企業最終要失敗。英特爾前董事長格羅夫說,“未來因特網之爭是爭奪眼球的戰爭”。西蒙教授說,“有價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這恰恰說明注意力的重要性。

二、傾聽力瓶頸

傾聽力是指人們用耳朵的聽力消費信息的能力,又稱“耳朵經濟”。

在網絡經濟時代,所有主觀資源都變得金貴起來,傾聽力自然也不例外。目前,由於人們過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注意力”短缺上而忽視了傾聽力,所以,從表面上看傾聽力似乎還處於“閒置”的狀態。實際上,在網絡時代,只要是能夠消費信息的能力———人們的主觀資源,遲早都會出現短缺,形成人們佔有和使用信息的瓶頸。例如從公司經理到普通職員,在上下班時,往往由於塞車或等車的原因要在路上花費許多時間,此時可視信息的消費受到環境的干擾常常難以實現,人們不可能一邊開車一邊看網上信息。在擁擠不堪的公共汽車上也難以輕鬆上網。目前人們享用信息的方式還是相當傳統的,如聽收音機、隨身聽等等。一旦我們把網上可視信息變成可聽信息,不僅可以緩解注意力短缺的壓力,而且可以使傾聽力資源發揮作用,從而也就找到了網絡經濟的另一個增長點。

三、語音力瓶頸

語音力又稱“嘴巴經濟”,是人們通過語音來支配、使用和調動信息的能力。

語音力的短缺也屬於主觀資源短缺,是由於目前的網絡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的限制,還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以提高人們消費信息的主觀能動性。語音力資源的開發也是網絡經濟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傻瓜化。比如語音控制的電腦,1999年有6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學生發明了一項聲控電腦技術,立即被有眼光的商家發現,這6名學生也因此獲得了價值600多萬元的權益。聲控電腦技術的意義在於它把計算機的輸入、調控和處理方式由鍵盤的複雜方式向聲控的簡單方式邁進了一步,這就爲計算機、網絡的普及化提供了一種技術上的可能性,甚至一位從未用過電腦的人也可以上網。當然,聲控電腦還有許多需要解決的難題,如環境擾動問題,口音問題等等。又如語音合成技術,幾年前不少國內專家預測到2005年以後纔可能進入實用階段,可是IBM公司已經開發出相當成熟的語音識別技術,現在我們如果要使用該項技術恐怕只能向IBM購買。

四、操作力瓶頸

操作力又稱動手經濟,操作力瓶頸是指在網絡經濟時代,由於人們知識技能水平的限制,許多人都不會使用電子產品、設施以及網絡產品、服務,或者說缺乏使用電子信息產品,享用網絡產品和服務的操作能力。

據統計,我國使用和接觸過計算機的人約佔總人口的10%,也就是說有十幾億人從未接觸過計算機。除了經濟方面的原因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對大多數人來說,計算機的鍵盤式操作模式還是過於複雜了。人類把筆作爲處理信息的工具至少有上千年的歷史,從筆到打字機是一個進步,從打字機到計算機鍵盤又是一個進步,是從簡單到複雜的進步。但是複雜的東西就難以普及,特別是操作複雜的東西就更難普及了。何況鍵盤輸入是基於大多數以拼音文字爲特徵的國家(如英語由26個字母組成),不適合中國漢字這種方塊字使用。所以,操作力短缺是限制網絡普及的重要因素,只要目前這種鍵盤式的操作方式一天不改變,普通百姓就不可能像操作電視機一樣,上網購物,交水電費……網絡經濟也不可能真正成爲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突破操作力短缺的關鍵,在於拋棄目前這種相對複雜的鍵盤操作模式,向傻瓜化發展。最近,有一個案例,就是“商務通”,“商務通”的成功並不僅僅在於廣告做得好,而在於它向操作傻瓜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把複雜的鍵盤操作模式變成了簡單的筆寫式操作模式,從而實現了由複雜化又向簡單化復歸的螺旋式上升。我們幾乎可以斷言筆寫式和聲控式的操作模式必將取代鍵盤式的操作模式成爲網絡經濟實現普及化、大衆化的主要操作模式。

五、語言力瓶頸

語言力是指掌握非母語的能力,或用非母語交流的能力,即讀、譯、聽、說、寫非母語的外語能力。

在網絡經濟時代,傳統的國家邊界的概念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語言邊界,從這個意義上說,語言障礙是互聯網的最大障礙之一。它造成了只有極少數外語好的網民可以直接享用互聯網的外文信息,而絕大多數網民則只能間接地獲得這些信息,或者二手、三手信息。同時,大量本國信息由於語言障礙,外國人也不能直接享用,他們只能望網興嘆。這個巨大的雙向市場得不到有效的開發,互聯網也就不能真正成爲國際化的網絡。人們只能白白看着網絡經濟這“一江財富向東流”。然而語言障礙本身也是網絡經濟的發展機遇,突破了這個障礙就意味着可以獲得巨大的商業發展空間。在網絡經濟中,一切經濟行爲的成功首先取決於語言交流是否暢順,誰率先打通語言交流瓶頸,誰就能率先搶佔以語言爲邊界的網絡經濟的新市場。因此,機器翻譯技術也是各國競相發展的領域,日本已投入8億美元,德國每年約投入1.9億馬克,至今還未取得突破。目前以漢語爲基礎的機器翻譯技術,中國居國際領先地位,這些是中國獨有、外國沒有的“民族高科技”。不少外商都對中國的翻譯市場虎視眈眈,都想從這一塊巨大的潛在市場分一杯羹。微軟在西雅圖組織了800多華人攻關漢英翻譯技術;IBM也從中國招募高手力圖攻克這一難關。對於這樣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高科技”,如果國家不及時地加以扶植、推廣,這一成果早晚會成爲國際大跨國公司的盤中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