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網絡經濟:浴火重生

來源:瑞文範文網 8.39K

話題緣起 2004年是“中國電子商務年”,也是internet接入中國的十週年。十年磨一劍,網絡經濟歷經風雨,又見彩虹。網絡經濟內涵怎樣,有啥優勢、特點和前景,對社會和國民經濟有多大影響力,爲何能催生世界首富及中國首富,又何以能“光速式”致富,怎樣防範網絡風險等,成了新的熱門話題。今約請省社科院“國家十五社科規劃”網絡經濟研究課題組幾位專家,就有關問題發表意見,敬請讀者垂注。

(專題)網絡經濟:浴火重生

打開智力解放之門

王強東(省社科院文化產業與新聞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

第三個劃時代的神話

由蒸汽機引發的“工業革命”創造了比以往所有歷史時期還要多的財富(恩格斯);100年前發電機引發的“電力革命”,創造了人間第二個科技神話;電子計算機的誕生和網絡經濟的興起,則宣告了第三個科技神話時代的來臨。與前兩個科技神話以人的體力解放特性不同的是,網絡科技一舉打開了人的智力解放之門,這預示着將給人類社會帶來更深刻、更壯麗和更偉大的飛躍。

it之熱如火如荼

以pc和電子智能爲標誌的網絡經濟是信息產業化、產業信息化、商務網絡化和消費網絡化的綜合體。它以電子學、光電子學、計算機科學及電子通訊學爲科學基礎;而其直接的技術基礎則是信息技術,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it的核心是電子計算機、軟件、智能件和電子通訊網。這些高新技術元素結合人們的生產與生活,就爆發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熱潮或科技神話。

網絡熱潮的迅猛興起,讓堪稱科學預言大師的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都始料未及。上世紀最後幾年,internet,即國際互聯網一問世就席捲全球,信息產業和網絡經濟呈現爆炸式或井噴式發展。在美國,aol(美國在線)網絡公司瞬間暴富,竟然一下拿出1645億美元收購成立70多年,且是世界上最大娛樂媒體的時代華納公司。門戶網站雅虎的股票1996年在美國上市,發行當天,股票市值就創高達48億美元,年輕的楊致遠由窮學生一躍爲億萬富翁,譜寫了網絡科技“光速式”致富傳奇。在中國廣州,1998年2月,花20萬元建立的網,幾經倒賣,2000年再轉手則賣了3.7億元。從20萬到3.7億才兩年,網站身價漲了1850倍。更多網絡經濟或it奇蹟在爭奇鬥豔地發生:鼠標一點,地球就成了地球村,地球村又變成了聊天室;電腦一開,海量的信息就撲面而來,網站頃刻就被戴上第四媒體的桂冠,其傳播維度、速度和容量讓傳統媒體相形見絀;電子商務的展開,足不出戶,也可貨如輪轉;網絡金融的施行,鍵盤一敲,資金即可進出千千萬。網絡彷彿成了阿拉丁神燈或搖錢樹,想幹事就成事,想賺錢就來錢。誰抓住了網絡,就等於抓住了錢袋,把握了未來。網絡經濟顯示了創業者以神奇莫測的方式和近乎“光速”積累財富的神話。於是,企業家爭先恐後地撲向網絡,“”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興起,風險投資基金接踵而至,大把大把的資金在internet中燃燒,納斯達克指數從2000直竄到5000,節節攀升。短短几年,網絡經濟的主體信息產業,就成爲全球第一大產業,it之熱熱遍全球世界。

風雲變幻,網絡經濟再起程

也許是未能找到網絡經濟價值鏈中營運增值的有效環節,也許是缺乏明確的贏利機制和可行的牟利模式,也許是沒有把握住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係,也許是對網絡經濟發展的速度和節奏判斷不準確,更可能是支撐網絡經濟的節點——網民和網企的基數還沒有達到贏利的門檻(誠如專家所指,網絡遊戲業務必須有在線人數1萬人以上,電子商務必須有1000萬連接internet的電子終端鋪墊,才能達到盈虧平衡點),總之,網絡經濟的熱潮也伴生了泡沫。從2000年下半年開始,一些泡沫相繼破裂,納斯達克指數急轉直下,從暴升轉向狂跌,直跌到2000點以下;曾經如日中天的英特爾、思科公司和中國的新浪、搜狐等網絡企業的股票縮水得慘不忍睹;“”公司大量倒閉,減薪、裁員絡繹不絕;許多風險投資打了水漂或血本無歸;過去成功的網絡商店,如亞馬遜、8848網,噹噹書店等虧損日增,難以爲繼;昨日風光無限的網站“首席執行官”,工作和收入朝不保夕。風風火火的it熱潮慢慢沉寂。人們在思考:網絡科技神話是夢幻、博弈、博智還是博傻,網絡經濟向何處去?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網絡經濟的科學基礎和技術基礎不可動搖,網絡經濟的實效也得到了實踐驗證,只是其社會基礎、市場基礎或網絡終端基礎有待時間的夯實、積聚和加強。網絡經濟絕不是泡沫經濟,對於滾滾潮流而言,泡沫是微不足道的;經過網絡經濟初級階段澎湃激情和熱血的洗禮,企業界冷靜地吸取了教訓,腳踏實地,重新進發。

網絡經濟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李新家(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堅實的技術基礎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網絡經濟的強大生命力首先來自其堅實的技術基礎和廣闊的市場基礎及其前景。網絡經濟的技術基礎是信息技術,主要包括硬件、軟件、智能件和支撐網絡。信息技術和其他相關高新技術的發展與廣泛應用導致了社會經濟系統結構優化、運行機制完善、經濟效益提高、宏觀調控手段更加有效等。同時,信息技術的應用具有廣闊的市場。正是由於信息網絡的廣泛應用,使得各行各業都具有了信息行業的特徵,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家庭之間,行業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各種經濟組織之間,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各個領域,以及世界各國的經濟主體,都可以通過電子計算機網絡而連接起來,由此形成了網絡經濟的強勁持續發展。

鮮明的優勢與特徵

網絡經濟的生命力還來自於它的許多鮮明特徵。(1)電子計算機網絡可以把所有的經濟主體都連接在一起,形成整個社會經濟系統的網絡化連接。網絡經濟就是通過這種連接而形成的。由於連接方式的變化,整個經濟系統不再層次分明、條塊分割,而是形成一個網絡。(2)信息資源共享和由此引起的幾乎全部經濟資源的共享,構成了新的資源基礎。信息資源共享是網絡建設的原始動力和初始目的。知識和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廣泛利用,導致其他資源的消耗減少,拓寬了經濟發展的前景。(3)網上經濟活動是一種虛擬經濟活動,它使整個經濟系統虛擬化程度提高。這在創造了許多優勢的同時,又擴大了經濟活動的風險。(4)經濟活動的時間形式發生改變。一是各種經濟活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時間滯差極大縮短,這凸顯了網絡經濟的即時性特徵;同時,網絡經濟又是全天候經濟,相關的交流或交易活動可以在任何時候進行。(5)經濟活動的空間形式發生了變化,一是空間範圍擴大了,市場活動擴大到了全世界;二是不同地域內經濟合作與競爭的關係有了新的模式和機制;三是經濟活動到了網上。(6)各種經濟主體協同作用加強,網絡對信息的協同處理是這一特徵的技術基礎;其次是各種經濟主體的信息共享給相互之間的行爲帶來了協同性。(7)各類經濟活動的中間層次減少,整個經濟過程的鏈條縮短。比如生產者和消費者通過網絡的直接聯繫,縮減了中間環節。(8)對網絡經濟效益的追求,改變了經濟主體的行爲方式,促進社會經濟效益的全面提高。(9)管理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和全社會信息共享,提高了社會經濟和企業經濟的開放度和透明度。(10)經濟國際化和全球化進程加快,形成全球網絡經濟,從而促進了全球市場的形成與擴展。(11)信息網絡和資源共享爲各種經濟主體提供了更多創新機會,網絡經濟創新性強盛。(12)網絡資源和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改變了傳統經濟增長模式,有利於可持續發展。

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與這些特徵密切相聯繫,網絡經濟的生命力還體現在它蓬勃增長的經濟效益和普遍惠予的社會效益上。信息技術和網絡經濟的發展,對整個經濟系統具有倍增效應、加速效應、重組效應、先導效應、提升效應、協調效應、組織效應、擴散效應、科技主體效應(科學技術包括信息科學和信息技術成爲了生產力要素的主體)等。從經濟效益來看,信息網絡本身具有規模經濟性,網絡連接的企業和人數越多,對網絡本身和連接其中的企業和個人來說效益就越大;其次是信息網絡爲大規模甚至超大規模的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電子計算機網絡能夠幫助企業縮短決策、生產、銷售的時間,縮短甚至消滅各種經濟活動相互銜接的時間滯差(如網絡金融的興起就消滅了傳統金融轉賬業務中“在途資金”的存在),加快企業對市場變化的反應速度,從而帶來速度效益或速度經濟性。網上經濟活動和網上虛擬企業是最有可能進行多元化經營的,因此,網絡又顯著地擴大了經濟主體的範圍經濟性。信息網絡和管理軟件的應用,使宏觀層次和微觀層次都能產生協同效應,其直接成果則是經濟效益提高和各種管理成本陸續降低,這是網絡經濟的協同效益或協同經濟性。網絡經濟還釋放出巨大的外部經濟效益,使整個社會的結構、運行和管理過程都發生重要的、建設性的變革,使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重大的、創新性的變化。

全方位發展的網絡時代

向曉梅(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風雨過後是彩虹。經過近兩年的穩步發展,網絡經濟東山再起,重振雄風。如今,它已影響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和每一個方面。

電子商務

通過電子網絡組織生產、營銷和流通的商業活動叫電子商務。它不僅指網絡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電子信息技術來解決問題、降低成本、增加價值和創造商機的活動,包括通過電子網絡實現從原材料查詢、採購、產品展示、訂購到出品、儲運以及電子支付等一系列的貿易活動。與傳統貿易相比,電子商務主要特徵是在網上傳播商品和服務信息,以及完成全部或部分交易;主要優勢是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競爭力、增加貿易機會、提供便捷進入市場的途徑等。電子商務作爲信息技術的產物和網絡經濟的主要形式,已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商家、企業和政府職能部門接受和認同。同時,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電子商務正在對社會和經濟生活產生更加巨大的影響,並在世界範圍內日益普及。

網絡金融

以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和軟件技術爲支撐,融合傳統和現代金融服務的金融運作形式稱爲網絡金融。它是在互聯網上開展的銀行、證券、保險、期貨等多種金融業務的總稱,範圍涵蓋網絡金融機構、網絡金融交易、網絡金融市場和網絡金融監管等。它不同於傳統的以物理形態存在的金融活動,而是存在於電子空間中的金融活動,其存在形態是虛擬化的、運行方式是網絡化的。具有活動不受時空限制、業務處理高效化、品種多樣化、服務成本低、服務個性化、交易直接化、活動全球化等不同於傳統金融服務的特徵。它是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產物,是適應電子商務發展需要而產生的網絡時代的金融運行模式。網絡金融服務適應了網絡經濟時代金融活動的需要,並推動了網絡經濟的發展。它是未來金融發展的方向。

電子政務

政府在互聯網上實現其職能的形式就叫電子政務。它的實質就是建構“虛擬政務”,包括總量龐大的電子政務採購,向社會提供跨時間、跨地點和跨部門的全天候政府服務;核心是通過信息技術改革政府,從而實現一個開放的、有迴應力的、負責任的和有效的政府;特點是運用數字化和網絡化技術,通過網絡將各個政府部門相互連接,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各部門數據資源共享,內部相互溝通,在網站上對企業和個人提供全程服務。對於政府而言,它可以有效地加強監督,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質量;對於企業和個人而言,它使得辦事程序方便快捷,規範透明。電子政務體現了一種全新的政府行政管理理念。它的出現,標誌着一種新型政府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的誕生和勃興,它將成爲政府實施政務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之一。

企業信息化

企業運用計算機及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的管理思想,通過內聯網、外聯網和互聯網,開發應用信息資源,實現企業現代化的過程就是企業信息化。信息化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產品設計信息化,即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第二,生產過程信息化,即採用先進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不斷提高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水平;第三,管理信息化,建立起用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支撐的管理信息系統。企業信息化不僅可以使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開拓市場、擴大服務、提高企業競爭力,而且有利於實現傳統企業的改造和升級,使我國走上新型工業化道路,從而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水平。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企業信息化已經成爲企業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重要條件,在提升企業和國家競爭力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城市信息化

城市信息化,是指在城市的經濟和社會活動中,通過採用現代信息技術和電子信息設施,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本城市和國內外的信息資源,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加速實現城市現代化的過程。城市信息化的基本建設內容包括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的構建、城市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城市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城市信息服務體系的健全、城市信息教育的培植與普及、城市信息化政策與法規的制定等六個方面。城市信息化是區域信息化的核心,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帶動整個城市的工業化水平的提高、加快城市化進程、支撐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整個城市競爭力的作用。隨着新的信息浪潮的衝擊和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信息化在城市發展和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更爲突出。

風險防範與安全策略

丘杉(省社科院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風險與特點並存

希臘神話中的巨人安泰力大無比,所向無敵,但他也有弱點,即身不能離地。網絡經濟像安泰一樣,雖然能創造奇蹟,但也有令人擔心的軟肋。這就是它的風險和安全性隱患。

網絡經濟特點很多,有創新性、虛擬性、不確定性、爆發性等等。特點如何表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些特點的後面,貫穿有一條主線,那就是經濟風險的增大。

創新性這一非常正面的特點,在一定條件下,也會帶來對經濟風險的壓力。不斷創新成爲生產和發展網絡經濟中最重要最普遍的現象。創新意味着風險,無創新無發展,但創新並不能直接帶來發展和穩定。創新的失敗意味着經濟安全受到威脅。

虛擬性帶來對經濟風險的強大壓力。虛擬化突出的特徵是貨幣從有形走向無形。虛擬化使得價值和價格分離,實物流通與價值流通分離,交易和消費分離,交易雙方的地域分離。在衆多的分離中,埋藏着背離、隔閡、欺騙,因此帶來經濟的不安全。

不確定性帶來經濟風險壓力。在網絡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出現多重的不確定性,包括信息質量的不確定、交易對象的不確定、交易手段的不確定,存在較多的隱患。

信息的爆發性帶來經濟風險壓力。財富的爆發式增長,企業和個人財富迅速積累。這些爆發性在社會管理、商業組織和思想沒有及時跟上的情況下,有可能造成商業週期的斷裂、產業成長週期的斷裂和社會關係的斷裂,令到社會經濟的不安全。

技術依賴也帶來經濟風險的壓力。網絡經濟就是以微電子技術爲核心,擴展成的一個龐大的高技術羣,包括電腦技術、通信技術、廣播電視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軟件技術和數字壓縮等。網絡經濟的技術性,造成經濟安全依賴技術,而經濟的安全狀況又與技術狀況緊密相連。技術的不當應用和惡意使用,帶來安全的隱患。

從網絡經濟的特點可以發覺,在網絡經濟形態中,經濟風險的壓力大大增加了。因此,安全問題,在網絡經濟條件下比以前任何時候都顯得突出。

網絡經濟風險在中國

我國發展網絡經濟,可能碰到的主要風險有宏觀上的,如國際經濟秩序風險。個別發達國家可能將網絡霸權、信息霸權和原有的資本霸權、技術霸權結合在一起,謀求帝國霸權。也有微觀上的,如信息失真風險、知識產權風險、管理失效風險、技術風險等。就後者而言,我國通信和計算機領域的多數關鍵技術還落後於一些發達國家,處於被動狀態。由於技術還相對落後,屬於自己的原創性技術不多。不光是開發能力不強,維修和保養的能力也有限。一些信息網絡、特別是通訊網絡使用的是發達國家的信息設備,但這些進口設備是否埋伏着“特洛伊木馬”,尚不得而知。抵禦這類威脅的能力很難掌控,因而技術風險加大。

黑客的惡意攻擊又是另外一種特殊風險。所謂黑客,現在一般泛指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非法入侵者。黑客們在社會各地四處出擊,尋找機會襲擊網絡幾乎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黑客攻擊,目前已成爲計算機網絡所面臨的重大威脅。如今,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政府機構,只要進入計算機網絡,都會感到黑客帶來的網絡安全威脅。

網絡經濟安全策略

我國網絡經濟安全策略,主要包括六個方面:一是要提高網絡經濟風險意識。提高風險意識是第一位的,風險是一種可能性,對它有防範的準備,就可避免使其變成現實性,或至少可以減少它的破壞性。二是要建立各級網絡安全體系。其中包括網絡安全預警系統、網絡危機應急系統、網絡救助系統、網絡硬件安全系統、網絡軟件安全系統、網絡交易安全系統等等。三是要突出防範網絡金融風險。我國應該把網絡金融安全問題當作整個網絡安全體系中的重中之重。進行重點防範。在網絡金融發展中要更爲慎之又慎,在有確實保障條件時才發展,在監管體系足夠支持時才能放開。四是要立法保障網絡經濟安全。網絡經濟中的風險防範,法律手段是最爲重要的。五是要大力發展網絡安全技術。防範風險的相關技術主要有:黑客防範技術、反病毒技術加密技術和認證技術等。六是要擴大與國外的安全合作。

與社會其它領域的風險和安全隱患(如交通事故隱患、火災事故隱患等)相比,網絡經濟隱患事故的比率要低得多。但由於網絡經濟或信息技術是人們接觸不久、瞭解不多的新生事物,因此,特別強調網絡經濟的安全意識和加強風險防範措施是完全必要的。

網絡陽光升起來

文新(省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

確定的國策及發展方向

網絡經濟的實質是經濟和社會運行的信息化。對此,黨和國家已有了明確的國策和發展方向。中共十六大政治報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同時要求“積極發展對經濟增長有突破性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產業。”並特別強調“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在經濟和社會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國家《“十五”計劃綱要》也明確提出“加速發展信息產業,大力推進信息化。要按照應用主導、面向市場、網絡共建、資源共享、技術創新、競爭開放的發展思路,努力實現我國信息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加速推進信息化,提高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還具體要求“大力開發核心技術,增強計算機與網絡產品、通信產品、數字視聽產品和新型元器件等產品的製造能力,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提高信息化裝備和系統集成能力。”黨和國家確定的信息化國策及發展方向,爲網絡經濟的進一步拓展與推進,開闢了廣闊的天地。

基礎更加鞏固,影響與日俱增

網絡經濟經過近幾年來的調整和穩健發展,其市場基礎、技術基礎和社會基礎都得到明顯加強和鞏固。首先,市場基礎迅速擴大。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04年7月發佈的最新“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中國互聯網個人用戶已達8700萬,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廣東的互聯網用戶長期居全國第一,目前已達1060多萬,且還在高速增長。從企業看,中國總數1000萬家左右的企業中目前已有57.6%建立了內部局域網,且幾乎全部實現了與internet的連結。同時,手機也成了網絡終端。截止2003年底,中國手機用戶達2.9億戶,是名副其實的第一手機終端大國;而廣東手機用戶達4308.9萬戶,同樣是實至名歸的第一手機使用大省。根據梅特卡夫法則,“網絡的效益和功能與終端的數量不是成正比增長,而是呈指數遞增。”上述天量的電子終端,其經濟效益可想而知。如2003年公佈的中國首富,就是網易網站的老闆——32歲的浙江人丁磊;而同爲浙江人、31歲的陳天橋——盛大網絡公司的總裁,則拿了2004中國富豪榜的“榜眼”。年輕的網絡經濟催生了年輕的中國富豪。又如浙江電子商務網絡公司阿里巴巴,2004年4月正式對外宣佈:已實現日得利潤100萬元,真的是日進斗金。其次,技術基礎進一步增強。如我國互聯網的國際出口帶寬,就從1997年的25m擴大到目前的53941m,拓寬了2157倍。網站則從1997年的1500個發展到目前的626600個,增長了4177.3%。pc技術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其中cpu的運算速度從當初586機型的75m,發展到目前奔騰4的3.2g,快了42倍多,且創造了移動奔騰即迅馳技術。個人或家庭上網帶寬從開始時的50kb擴展到當前的2m,加大了40倍。而大型電子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則發展到了11萬億次/每秒。再次,社會基礎大幅拓寬。網絡經濟從當初單純的計算機行業擴展到社會各行各業,除了作爲主體的電腦業、軟件業、網絡業、網站業、通訊業等規模不斷加大之外,金融業、影視業、機器人業、數碼電器業、新聞媒體、交通、能源、材料、教育、醫療、旅遊、娛樂、出版發行、行政管理及軍事等,都不同程度地進入了網絡經濟的領域,或者嵌入了網絡經濟的因素與成分。而且,其程度仍在與日俱增。

新經濟催生新文明

網絡經濟又被稱作新經濟。它不但給國民經濟帶來了1/4以上的經濟效益,還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新文明的曙光。它創造了新的生產方式,打造了新的生活方式,並孕育和產生着新的社會運作模式。

恩格斯曾經指出,判斷一個時代的標準,不是看它生產了什麼,而是看它用什麼生產。人類社會越過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走到了機器時代,現在又昂首進入以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爲標誌的“智器時代”。智器時代就是智力時代、智能時代和智慧時代,它憑藉網絡經濟引領着當今的現代化潮流,也鍛造着與之血肉相連的社會文明。在當今中國,它既是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的一種載體,也融合了最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它必將爲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作出巨大和特殊的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