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形態:走進網絡經濟

來源:瑞文範文網 3.1W

對於經濟學家來說,“網絡經濟”是一個突如其來的概念。當互聯網蔓延世界深入生活的各個角落,“網絡經濟”這個詞就成了傳播媒介頻繁使用而又未加詮釋的日常詞彙。對於互聯網及其商業應用,經濟分析界不象風險投資家那樣歡欣鼓舞,表現得相當本分和矜持。我們不認爲他們缺乏熱情和敏銳,也許世代相傳的學術良知提醒他們謹慎從事。

新經濟形態:走進網絡經濟

然而人們越來越感覺到,網絡經濟不象是空穴來風。經濟和生活的現代時速已經到了令理論和學術研究跟不上腳步的程度。而現代人對新技術新思維新概念的吸收如此之快,以至於歷史的視角往往被那些光怪陸離譁衆取寵的新語言新觀念所矇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經濟學或廣義的經濟分析界,繼續悉聽股評家簡單地從網絡股演繹網絡經濟,或者聽任IT精英使用技術密鑰開解新經濟之鎖,那麼恐怕就不再是一種深沉,而是一種懶惰了。

歷史的觀念:演變和創新

現代人有一句流行語: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這句話反映了技術變革及其對社會經濟、傳統文化和道德觀念的迅猛衝擊。如果不能用歷史的眼光,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待這些變化,就很容易因爲近視而模糊。不管社會和經濟如何變化,它們都將會一如既往,繼續體現並建立在我們過去經驗的基礎之上。面對網絡新經濟,我們堅信,只有從經濟社會的歷史演變中,並且運用從這種演變中提煉出來的那些經濟學思想,才能夠對新經濟形態或新經濟現象做出科學而合理的解釋。

馬克思在他的鉅著《資本論》第一版序言中指出,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西方現代經濟學的鼻祖馬歇爾也曾形象地借用“自然界不能飛躍”這句格言,來表述經濟進化是漸進的。沒有昨天就沒有今天和明天。人類發展過程中的一切創新,總是不能離開已有文明提供的基礎。只有那些真正推動了經濟社會向前發展演進的創新和變革,才具有革命的歷史的意義。因此,當我們處在新舊經濟時代交界區,探索如何在網絡社會中生存和發展的時候,不能不抱有這種歷史的觀念。

二十世紀對社會經濟形態演變進行了深入考察且具有盛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人道格拉斯·諾思認爲,推進經濟社會形態演進的兩個重要因素是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經濟社會形態演化過程實際上就是技術變遷和制度變遷的過程。網絡經濟作爲一種新經濟形態,並不是單純的電子技術革新。互聯網技術及其對經濟生活的深刻影響,也不是簡單的“觸網”。必須從社會演變和經濟活動的合理性中尋求對網絡經濟的全面理解。

經濟社會歷史演變的啓示

人類經濟活動的基本內容是人與自然之間發生的物質(廣義的物質包括能量與信息)變換活動和人與人之間發生的利益交換活動。其中,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關係表現爲生產力狀況、生產方式以及科學技術水平,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則表現爲產權關係、企業制度以及利益體系。人類的這種二重交換活動使經濟社會具有普遍的二重性:一方面,它具有自然、物質、科學技術所具有的一切屬性;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社會、精神、人文人際關係體系所具有的一切屬性。這二重屬性,在經濟社會演進的每一個過程中,都是交織在一起互相關聯共同發生作用的。

根據人類交換活動和交換方式的變遷,經濟學家把經濟社會的歷史演進大致劃分爲幾種社會形態,例如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並前瞻性地描述未來經濟的結構和形態。下表主要從技術基礎、生產和交換的方式,以及財產製度等方面,概括了經濟社會的歷史演變。

當嘗試從自然的歷史過程來觀察網絡經濟時,經濟社會的演變啓發了我們正確地提出問題。而提出問題的思路正是解決問題的方向。這些問題是:

(1)網絡經濟是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一種新形態,還是意味着經濟社會的根本性變革?

(2)互聯網成爲新興產業特別是電子商務的擴展,是出現“網絡經濟”概念的直接原因,這種經濟形態演變的深層原因又是什麼?

(3)現代市場經濟是發達的交換經濟,然而無論交換的範圍怎樣擴大,也無法消化日益膨脹的產品供給,因此現代經濟一直在尋求提高市場效率的方法和手段。互聯網的經濟價值是否正在於此?

(4)進入壁壘是維護創新利益和延緩投資邊際收益下降的有效屏障,如果信息共享技術傾向於消除進入壁壘,那麼,網絡經濟是不是增加了整個經濟系統的風險?

(5)如果在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中,平等和機會的唯一障礙是資本及其所有權,那麼網絡經濟能給我們提供某種解決的方案嗎?

(6)經濟變革的規律是,技術創新總是不斷把生產力從傳統產業中解放出來,並在改造和完善傳統產業的同時,把整個經濟社會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因此新經濟的發展既取決於傳統產業已經達到的生產力水平,也取決於新興產業所包含的經濟潛力。從這個觀點出發,我國具備進入網絡經濟的條件嗎?

網絡經濟透視:本質和特徵

工業時代所積累的巨大生產力,正被人類用於建設一個嶄新的經濟社會。21世紀的主流是:網絡技術、網絡通信、網絡市場(電子商務)、網絡社區、網絡生活、網絡社會、網絡世界。

大致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達國家的GDP越來越依賴於以電子數字技術爲基礎的信息活動所創造的經濟價值。正象工業革命把95%的人口從農業中解放出來一樣,現在信息革命也把絕大部分從業者從傳統制造業中解放出來。風險資本對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青睞,指引了經濟社會的取向。這說明“網絡經濟”的概念具有現實的基礎。

信息產業成爲現代經濟的主導產業絕不是偶然的。信息在經濟活動中的意義,是被經濟學忽略的一個重要方面。從信息的角度看,自然經濟由於缺乏快捷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人們無法獲得外界的信息,因而既沒有交換的渴望,也沒有交換的條件。從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過程看,生產擴張始終受到市場的限制,而市場又受到信息的限制。所以一切使信息的收集、傳播和利用發生革命的活動,都會促進交換的發展。15世紀末哥倫布新航道的探險和新大陸的發現,使世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北海,因而造就了大不列顛的繁榮。而把工業技術的創新成果擴展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正是交通運輸體系和通信系統的革命。因此可以肯定,互聯網所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革命,必將帶來交換和市場——體系的又一次革命。網絡經濟就是這種革命的結果。

人類在發展中一直在尋求彼此之間的溝通和理解,承載信息的媒介正是爲了這個目的而發明和產業化的。然而與現代數字信息媒介相比,傳統媒介的發展始終沒有超越狹隘的產業界限,其商業應用也相當有限。互聯網改變了一切:1.互聯網與舊傳媒共同組成龐大的信息網絡,爲交換和市場活動提供了廣闊的信息平臺。信息共享的理念和技術拆除了市場進入障礙,因而把交換活動的範圍擴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2.電子數字技術不僅是信息技術,它還更新了金融手段和信用體系,爲交換行爲提供了全新的交易方式和結算方式,因而極大地提高了市場效率。3.原來商品交換的網絡是集中型的,以商業中心和批發商爲中心形成輻射型的銷售渠道和配送體系。而互聯網絡是分佈型的,由無數網絡結構成星羅棋佈式的網絡,所以通過網絡所進行的交換活動是並聯的系統。網絡交換提高了交易的頻率和速度。

綜上所述,網絡經濟是在工業文明的基礎上交換經濟發展的自然結果。網絡經濟是電子化的現代交換經濟,是市場活動的網絡化,因此也可以說,網絡經濟就是網絡化的市場經濟。

關於網絡經濟,人們提出了不少概念。我們認爲有些概念標新立異,但並不正確;有些概念則從某個角度或某個側面反映了新經濟形態的特徵。從國民經濟構成和主導產業的意義上說,網絡經濟是“信息經濟”;從網絡經濟中經濟活動的技術含量和知識資本的作用來說,網絡經濟又是“知識經濟”;從信息網絡作爲第四代傳播媒介,並且被廣泛應用於經濟活動的角度來看,網絡經濟也可以說是“媒介經濟”。

從經濟社會的演變來看,每當經濟結構和經濟形態發生變形、變態乃至變遷的時候,經濟社會大致處於比較典型的歷史中介狀態。所謂歷史中介,就是經濟發展史上的過渡時期。過渡時期的社會經濟,呈現出一種亦彼亦此,同時又非彼非此的形態。這是由人類經濟活動的二重性及其複雜作用決定的。我們認爲,網絡經濟是由市場經濟向未來經濟(服務經濟和合作經濟)過渡中的一種新形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