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常態心得體會

來源:瑞文範文網 9.97K

會議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做出系統性闡述,提出要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本站小編整理了關於中國經濟新常態學習心得體會範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國經濟新常態心得體會
中國經濟新常態心得體會篇一

9月26日本人蔘加了縣委中心組理論擴大學習會,認真聆聽了南京大學洪銀興書記的講座,對中國經濟新常態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結合工作實際,本人有了進一步的思考,現將學習體會彙報如下:

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即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就應當以科學而冷靜的態度直面現實:第一,要從昔日的GDP崇拜和速度型情結中掙脫出來,以平常心態對待一個並不算快速的、自然而然但確實有效的增長速度。要重塑經濟增長的心理底線,認清經濟發展的規律。要清楚地把握當前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創新,是調結構,是追求經濟增長的結構效應,即通過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提升帶動經濟發展,而不是水平結構,即平面複製原來的產業結構。更不能迎合錯誤的速度情結而盲目刺激。必須明確,我們任何時候都必須重視就業,但這種就業應當是貨真價實的就業,而不應當是僞就業。

第二,在“新常態”下應當抓緊完成旨在建設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任務。經濟發展在一定意義上說是微觀層面的事,是經濟規律自發作用使然。要正確處理宏觀調控和制度建設的關係。從世界經濟史的角度看,相當多的宏觀調控是顧此失彼、按了葫蘆上來瓢,我們切不可過高估計了宏觀調控的作用,更不能讓宏觀調控耽誤了我們的改革。

第三,通過合適的制度安排,激發大衆的創新。對於中國經濟而言,一個產業空間很大,跟到人家後邊模仿着做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經濟已經到了不創新就不能發展、就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程度。我們必須通過制度安排,例如平等進入、公平競爭;保護知識產權;淡化官本位;鼓勵適當的冒險;包容各種創新伊始的“異端”;杜絕各種尋租的機會,把企業家精神引導到真正的創新而不是官商勾結的尋租。

中國經濟新常態心得體會篇二

26日上午,南京大學洪銀興教授給我們作了題爲如何在新常態下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報告。洪銀興教授站在全國經濟發展現狀的高度,直面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宏觀狀況,科學地、貼切地分析了我國經濟的發展現狀,用詳實的數據說明了我國經濟正面臨着發展的新常態,用深刻的理論論述瞭如何適應新常態,加快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洪教授的報告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參考價值,對於如何加快我縣的經濟發展有着重要的啓示作用,我認爲應該結合泗陽的實際情況,作出合理泗陽發展的設想。我有一些體會:

首先,當前我縣已有的產業和發展情況來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我縣的第三產業一直不太景氣,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消費不足,消費主要在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真正用於購物、娛樂和高檔消費的並不多,所以繁榮商業和服務業應該優先考慮。修建超豪華的休閒、娛樂場所不僅可以吸引外地客商,還可以促進本地人口的消費,豐富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如修建超豪華的歌舞廳、酒吧、茶吧、新華書店、遊樂園、商場等。變星羅棋佈爲旗艦式引領。

其次、隨着泗陽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生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對樹木、花草的需求量上升,對綠色、環保的食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泗陽具有較爲豐富的農業資源,但是成規模的、有影響力的品牌較爲缺乏,發展現代農業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最後,以人爲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推動科學發展,說到底是爲了讓羣衆過上幸福日子。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執政爲民的理念,真正把羣衆的事情當回事,真心實意爲羣衆辦實事、好事。如果心裏沒有羣衆,不解決羣衆的實際問題,就不會得到羣衆的支持和擁護,也就談不上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新常態經濟”着力加強民生工作,建立健全民政救助體系,對符合條件弱勢羣體應保盡保,積極爭取上級補助資金,解決優撫、安置、低保、醫療救助等問題,推進醫療衛生事業和扶貧工作開展,抓好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擴大就業再就業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這都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和必然結果。

泗陽的發展要作長遠的規劃、合理的安排,要逐步地去實現,要根據財力狀況實現漸進式地發展,泗陽纔會越來越美好。

中國經濟新常態心得體會篇三

關於“新常態”的表述,對現階段中國經濟走勢的客觀基礎作出了新的研判,提出了經濟發展新階段對發展動力新的要求,也預示着我國宏觀經濟政策調整新的方向,因此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基於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背景和宏觀經濟基本走勢的判斷,作爲基層工作者要在當前新形勢下,判定方位,理清思路。

新常態意味着經濟增長速度由過去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換。我國在經歷了過去30多年將近10%的高速增長、總體上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以後,不僅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發生了變化,而且原有的以投資和資本擴張爲主導、低要素成本驅動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已難以爲繼。勞動年齡人口和資本積累率的下降使潛在增長率降低將成爲必然趨勢和常態,而長期以來積累下來的產能過剩、財政金融風險加大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減弱等幾個因素的疊加,都使得經濟不可能再維持此前的高速增長。也就是說,減速或換擋是經濟發展內在因素導致的必然結果。更爲重要的是,與前期增長減速主要源於週期性因素不同,現階段我國經濟增長減速主要源於經濟基本條件變化帶來的結構性因素,而這種減速也不能繼續簡單地沿用過往凱恩斯主義的總量需求政策了。

新常態意味着宏觀調控思路的轉換。除了原有的總量平衡外,結構調整、預調微調、防範風險和穩定預期將成爲宏觀調控的“新常態”。適應新形勢下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後中國新領導層在對現階段體制改革和經濟形勢特徵提出全新的分析判斷基礎上,在宏觀經濟調控的內涵、目標、取向和政策工具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創新。中央的界定了“以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爲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爲主要手段的宏觀調控體系”,這與xx屆三中全會中“國家計劃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觀調控體系”提法有了重要的區別;中央提出“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產業、價格等政策手段協調配合,提高相機抉擇水平,增強宏觀調控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但是沒有把產業、價格政策放在宏觀調控體系之內,這表明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經濟調控職能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在宏觀調控的目標方面,多次強調“穩”字當頭,並提出“上下限”論,體現了底線思維的宏觀調控方針。在宏觀調控的取向方面,今年初以來中央對經濟形勢作出了“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重要判斷,政策思路從過於重視經濟增長速度向更加重視結構調整轉變。與此相適應,在政策工具方面,從“全面調控”向“定向調控”轉變,瞄準運行中的突出問題確定調控靶點,在精準、及時、適度上下工夫,根據不同經濟部門和區域實際採取更有針對性的精準調控方式。

面對新常態,無論是各級政府還是企業,都需要調整心態,適應新的環境,正如所說的要有“戰略上的平常心態”。新常態標誌着持續高速增長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意味着經濟增長總量指標的重要性下降,也預示着長期以來唯GDP增長馬首是瞻的政績考覈指揮棒將會淡化使用,這將改變過去以經濟增長速度爲目標的偏好與思維定式。政府將更多資源和精力用於廣義的發展如社會保障、民生福祉、文化建設、醫療教育等方面,強化中央所提到的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對於企業來說,在增長速度下降、產能過剩的年代,勞動力等低端要素不再是競爭優勢的決定因素,過去依靠拉關係、走後門等尋租行爲獲取資源的機會成本或難度也加大了,創新和研發成爲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價值的創造纔是企業立足的基礎,因此大多數企業都要面臨轉型升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