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活動與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6W

內容提要 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人類有目的活動的結果的思想和關於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的思想之間究竟是怎樣統一起來的,是一個人們似乎明白而又沒有得到確切闡述的問題。本文通過對人的活動和活動結果的區分,指出人的意志只能支配自己的活動而不能支配活動的結果,活動的結果是受人們共同活動形成的合力支配的。合力一旦形成,便脫離每個活動參加者意志的支配。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作爲人類活動的結果,情況也是這樣。儘管如此,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卻又離不開人的話動。只有在人類有目的的活動中,才存在着生產關係追隨着生產方式和生產力的變化。由此,說明了作爲人類有目的活動的結果,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怎樣成爲自然歷史過程的。

人類活動與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思想: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 。所謂社會經濟形態,就是與一定的生產力性質和水平相適應的並有政治的和思想的社會上層建築豎立其上的社會經濟關係、社會經濟結構。它是人類活動的經濟的社會的形式 。所謂自然歷史過程,就是不由人類目的和意志決定而由因果聯繫和規律決定的"自然而然"的發展過程。

同時,馬克思主義又認爲,人類活動的社會形式,包括經濟的社會形式即經濟關係在內,是人們自己生產出來的,就是說,是人類活動的結果。顯而易見,這種社會形式的發展,包括前面說的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在內,當然也是人類活動的結果。而人類的活動無不受人的目的和意志的支配。

這就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作爲人類活動的結果,作爲人類有目的的活動的結果,爲什麼會成爲自然歷史過程?怎樣成爲自然歷史過程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把人類的活動與人類活動的結果區別開來,弄清它們在與人的目的和意志的關係上的區別。

恩格斯指出:"使人們行動起來的一切,都必然要經過他們的頭腦" 。"他的行動的一切動力,都一定要通過他的頭腦,一定要轉變爲他的願望的動機,才能使他行動起來" 。這就是說,人類的一切行動,都一定有目的,並且有其方向被目的所規定的意志的調節。這裏之所以要把意志和目的分開說,是因爲意志和目的同人的行動聯繫的程度有區別,意志離行動比較近,是目的和行動之間的中介環節。人若要行動起來,既不能沒有目的,也不能沒有意志。顯然,人類的活動或行動是完全由自己的目的和意志支配的。當然,人的目的不是憑空產生的和任意的,它要受人的物質生活條件的制約。但是物質生活條件並不能直接支配人的行動,能直接支配人的行動的只有目的和與它相聯繫的意志。

不過,人的目的和意志所能完全支配的僅限於自己的行動或活動而已,當問題進入到活動的結果時,目的和意志的支配作用就不存在了。

這是因爲,人類的個體從來就不是孤立地存在或者孤立地活動的。人類的每個個體不但天然地處在與其他一些個體(不是全部個體)的血緣關係中,而且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結合起來共同活動和互相交換其活動,便不能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 ,從而不能生存。人們共同的活動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了一種合成的作用力,即合力 。在人類社會中,每個人由於自己的性別、年齡、體質、社會地位、工作狀況和財產狀況不同,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不同,活動的目的是各不相同的。由於需要和環境的變化,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場合意向也會各不相同。有統一意志的各種人羣共同體(如家庭、氏族、民族、階級、政黨、軍隊等)的情況也是這樣的。於是,目的不同的個人和人羣共同體的活動產生的作用力的方向也就有的相同,有的相互交錯,有的相互矛盾,甚至相互衝突。在方向不一致的別人和別的人羣共同體活動的作用下,每個人和每個人羣共同體活動的作用力的方向會發生偏斜,很難保持自己的目的所要求於它的那種方向。於是,在人們共同活動的過程中,就產生了這樣的情況:"行動的目的是預期的,但是行動實際產生的結果並不是預期的,或者這種結果起初似乎還和預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後卻完全不是預期的結果。" "最後出現的結果就是誰都沒有希望過的事物。" 由於在同一社會舞臺上活動的各個人和各個人羣共同體活動所產生的作用力方向不一致,所以儘管參與活動的每個人和每個人羣共同體都有自覺的目的,都按照自覺的目的活動,他們活動形成的合力的方向和大小卻與其中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集團活動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都不一樣,他們共同活動造成的總的結果,就像其中每個成員的活動都沒有自覺的目的一樣。在人們共同活動的過程中,在個人和人羣共同體參與社會總活動的過程中,人們活動產生的作用力逐漸脫離個人和人羣共同體自己意志的支配,自覺的人共同活動形成的合力成了"不自覺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 ,從而具有了一種自然力量的特徵,而人類個體(指個人和有統一意志的人羣共同體,每個個體都有並且只有一個目的和意志)上的有目的的活動則被一隻看不見的手變成人類整體上無目的的活動,結果"在歷史領域內造成了一種同沒有意識的自然界中佔統治地位的狀況完全相似的狀況" ,使人類社會的歷史過程總是像-種自然過程一樣地進行。就像馬克思說的那樣:"過程的總體表現爲一種自發的客觀聯繫;這種聯繫儘管來自自覺個人的相互作用,但既不存在於他們的意識之中,作爲總體也不受他們支配。他們本身的相互衝突爲他們創造了一種凌駕於他們之上的他人的社會權力;他們的相互作用表現爲不以他們爲轉移的過程和強制。" 總而言之,因爲人們的意向互不相同,而活動結果是由人們共同活動產生的合力決定的,所以人們的活動雖然受自己的目的和意志支配,活動的結果卻不受自己的目的和意志支配。

人類活動的社會形式,包括人類活動的經濟的社會的形式即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係即社會經濟形態在內,作爲人類活動的結果,也是這樣。社會形式雖然是人們自己生產出來的,卻並不是任何個人或任何人羣共同體單獨生產出來的,而是這種關係所聯結的所有的個人和人羣共同體共同生產出來的,並不是個人或人羣共同體單獨作用的產物,而是人們交互作用的產物 ,也就是人們共同活動形成的合力的產物。人類歷史上任何一種比較穩定的足以構成社會經濟形態的社會經濟關係,都是目的各不相同的人們憑藉着各自的條件經過反覆的實踐、反覆的探索、反覆的較量,達到勢均力敵以後形成的。就像合力造成的一般結果一樣,隨着參與創造這種相互關係或社會形式的具有不同意向的個人和人羣共同體數量的增加,這種相互關係或社會形式對於它的每個創造者來說便都不再完全符合其願望,在許多場合甚至違背其意願。因此,人類活動的社會形式,包括社會經濟形態在內,雖然是人們自己生產出來的,卻是不依它的創造者的目的和意志爲轉移地生產出來的。人類活動的社會形式,包括社會經濟形態在內,其樣式或性質不受人類的目的和意志支配,或者說,不由人類的目的和意志決定。

那麼人類活動的社會形式,人類社會經濟形態,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能不考察一個前面沒有提到的因素,即人類活動的能力。

沒有活動的能力,人類就不能活動。人類的活動實際上就是人類活動能力的發揮。因此,具有活動能力是人類進行活動的一個必要的條件。

作爲一種生命存在,人類的機體必須進行新陳代謝,必須與自然界進行不停的物質變換。人類與其他生命體的根本區別在於,人類是通過生產勞動來獲得物質生活資料,來實現自己與自然界的物質變換的。物質生產活動是人類物質生產能力的發揮,這種能力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生命體能力、區別於其他動物能力的最根本的能力。這個能力同時也就是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並且體現着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在人類的一切活動中,物質生產活動是最核心的活動,在人類的一切活動能力中,物質生產能力是最核心的能力,人類社會就是在以物質生產爲核心的活動中、依託着物質生產能力的發展而發展的。

人類的生產能力不是憑空出現的,它是在人類由類人猿、類猿人進化而來的過程中通過世代相續的活動逐漸形成的。生產能力的形成起初是沒有自覺目的的合目的性活動的結果,到後來則成了有目的的活動的結果。在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活動中,人類爲了增加原有種類產品的數量,生產出新種類的產品,以滿足自身的需要,不斷地自覺地探索自然規律,製造和使用新的生產工具,發現和使用新的原料、材料,創造新的技術。人類這樣做的時候,就把生產能力發展了。當人類認識到自己獲得的自由的程度與生產能力發展的程度之間的正比函數關係以後,甚至生產能力的發展本身也成了人類活動的一個重要目的。這是事情的一個方面,即生產能力的發展是人類有目的活動的結果。

事情的另一個方面是,對於整個人類來說,生產能力的發展並不是由個人意志或獨立的人羣共同體意志決定的隨心所欲的過程,而是個獨立於個人和各個人羣共同體意志之外的循序漸進的積累的過程。對於處於人類發展鏈條的一個環節上的每一代人來說,他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 "人們不能自由選擇自己的生產力--這是他們的全部歷史的基礎,因爲任何一種生產力都是一種既得的力量,以往活動的產物。" 這裏所說的生產力,就是人類的生產能力。生產能力發展的情況是,每一代人都把從前一代人那裏繼承下來的生產能力作爲前提條件,進行生產活動,並且進一步提高生產能力,再把這種提高了的生產能力傳給下一代。在這裏,儘管每-代人都經過自己的手使既得的生產能力有所提高,從而使自己的目的、意志對生產能力的發展有所作用,但是因爲人只能通過自己的活動對社會產生作用力,每代人對在他們出生前和死亡後的人類社會都不可能有作用力 ,所以人類生產能力的整個發展卻是獨立於每一代人自己的意志之外的,是自己的意志決定不了的。不但如此,甚至連自己對人類生產能力能夠進行哪種基礎上的提高都是由人類生產能力先前的歷史發展所決定的。既然人類生產能力的整個發展獨立於每一代人的意志之外,就像自然過程獨立於人的意志之外一樣,那麼人類生產能力的發展便具有自然歷史過程的性質。

這樣,由於人的目的、意志的支配作用只能存在於每個人和有統一意志的人羣共同體的活動中,而人類生產能力是在人類世代更替的過程中通過傳授和積累循序漸進地發展的,整個人類生產能力的發展獨立於每一代人的意志之外,作爲有目的的活動的結果的人類生產能力的發展便成了一種自然歷史過程。

人類的活動除了必須具有活動能力以外,還必須具有活動的方式和活動的社會形式。對於生產活動來說,除了必須具有生產能力以外,則還必須具有生產方式和生產關係。所謂生產方式,大家都知道指的就是勞動的進行方式。所謂生產關係,就是在生產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其核心是勞動者同生產資料的結合方式。"實行這種結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會結構區分爲各個不同的經濟時期" ,即區分爲各種不同的社會經濟形態。顯然,生產能力、生產方式、生產關係全都是生產活動必須具有的條件。缺乏其中任何一項,生產活動都不可能進行,生產活動都不可能存在。

雖然上述三項條件同爲生產活動所不可缺少,但是它們同生產活動的關係並不是同等程度的。從生產活動是生產能力的發揮來看,生產能力既是生產活動的條件,又是從事生產活動的人類的本質力量,它是具有活動主體本質力量身份的活動的條件,因此是比其他兩項條件更爲基礎性的條件。與生產方式和生產關係相比,生產能力受着主體需要的直接制約,具有與需要同步的自行發展的趨勢,也就是具有原動性。而生產方式、生產關係作爲條件既要與生產能力互相協調,又不具有這種原動性,這一點便決定了生產能力同生產方式、生產關係的關係。唯物史觀指出,在生產活動中,生產能力提高了,變化了,生產方式和生產關係就必須適應着生產能力的狀況跟着變化。不變化,就會阻礙生產能力的發揮,從而阻礙生產活動的進行。不進行生產活動,人類就不能生存。這樣,人類生存需要這種自然必然性就最終地制約着生產能力、生產方式和生產關係的變化 。

前面說過,人類活動的社會形式,人類社會經濟形態,是人類活動的結果,是有目的的人們經過反覆實踐、探索、較量,達到勢均力敵而形成的,它不受人類的目的和意志支配。現在,我們考察了生產能力以及它與生產方式、生產關係的關係之後,則知道,人與人之間的生產關係,人類社會經濟形態,它們的形成和發展並不是雜亂無章,沒有依據的,而是通過生產方式,以生產能力的狀況爲最終依據的。人們經過實踐、探索、較量以後,相互關係究竟穩定在哪一點上,是由生產方式決定的,最終則是由生產能力的性質和水平決定的。生產關係達到穩定狀態的那個點的位置,必須與生產方式和生產能力相適應。人們的實踐、探索、較量所起的作用,就是不斷地晃動生產關係,以使它能夠追隨着生產方式和生產能力的變化而變化。"隨着新的生產力的獲得,人們便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而隨着生產方式的改變,他們便改變所有不過是這一特定生產方式的必然關係的經濟關係。"

社會生產關係的發展,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與人類生產能力的發展情況相同。每一代人在開始活動時都碰到一種既定的社會關係,並且以這種既定的社會關係或既定的社會形式爲前提來開展自己的活動。這種社會關係或社會形式不是這代人自己創造的,而是前人創造的,不是當代人自己活動的結果,而是前一代甚至前數代人活動的結果。當代人的活動對這些關係或形式或許會有所改變(當然這種改變是這一代人共同活動形成的合力的結果,並不依它的每個創造者的目的和意志爲轉移),在自己生命的後期或許可以生活在這種親手改變的關係或形式中,但是這種改變了的社會關係或社會形式對當代人來說主要卻是留給下一代的遺產,是給下一代提供的開展活動的前提。就像發展生產力一樣,每代人對社會關係或社會形式的改變都必須從原有的社會關係或社會形式出發。每代人對社會關係或社會形式能做哪些改變,都是由社會關係或社會形式先前的歷史發展以及社會生產力已經具有的性質和水平決定的。人們不但不能自由地選擇自己生活於其中的社會的形式,而且不能憑空自由地創造社會關係或社會形式。馬克思說:"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不是從無中發展起來的,也不是從空中,又不是從自己產生自己的那種觀念的母胎中發展起來的,而是在現有的生產發展過程內部和流傳下來的、傳統的所有制關係內部,並且與它們相對立而發展起來的。如果說,在完成的資產階級體制中,每一種經濟關係都以具有資產階級經濟形式的另一種經濟關係爲前提,從而每一種設定的東西同時就是前提,那麼,任何有機體制的情況都是這樣。"

既然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由生產能力的發展決定的,那麼對應於生產能力的發展,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也有其內在的固有的規律和發展順序,在其必經的路程沒有走完以前,是不會登上新的途程的。每代人生在社會發展的哪個階段,就只能在哪個階段的社會形式中開展自己創造歷史的活動。所以,馬克思說,一個社會(指的是處於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社會主體)即使探索到了本身運動的自然規律,也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 。"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裏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 。

這樣,人類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作爲人類有目的、有意志的活動的結果,便具有了一種排斥人類目的和意志決定作用的自然歷史過程的性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