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龜茲與嗩吶的散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5W

龜茲與嗩吶

關於龜茲與嗩吶的散文

不知從何朝何代流傳下來一個習俗,就是村上死了人,都要僱一班樂人吹吹打打,接靈送埋。舊社會把幹這一行(樂戶)的叫龜茲,與船戶、蛋戶(搞家禽養殖的)等均屬於三教九流裏的下九流。由於社會地位低下,沒有人願意和這些人結親,他們只好相互結親,因此龜茲之間大都有姻親關係。舊社會當龜茲唱戲不僅下賤,而且很苦,走到哪睡到哪,舊廟、破窯、戲樓,麥秸窩裏,常常是他們的棲身地,故民間有“龜茲戲子,一個人一個被子”之說。

龜(qiu)茲,原是古代西域的一個國名,在今新疆庫車縣一帶,位於天山南麓,中國唐代安西四鎮之一,又稱鳩茲、屈茨、歸茲、屈支、丘茲等。龜茲國以庫車綠洲爲中心,最盛時轄境相當於今新疆輪臺、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 、新和六縣市。在極長的歷史時期內,是絲綢之路新疆段塔克拉瑪干沙漠北道的重鎮,宗教、文化、經濟等極爲發達。

西漢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歸回時帶了一些樂器如嗩吶、琵琶等,嗩吶就是龜茲國所產。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陰差陽錯的竟把吹嗩吶的人叫成了龜茲。

龜茲,是有其特殊行規和江湖言子的羣體,他們之間的語言交流別人聽不懂,他們把吃飯叫作“懶作”,睡覺叫榻,錢叫蓮張,走叫蹺,完叫抹,煙叫薰條,酒叫八。他們把一叫一層,把二叫月丁,把三叫汪丁,四叫窄丁,五叫巴丁,六叫神丁,七叫星丁,八叫張丁,九叫矮丁。

龜茲,儘管社會地位低下,但卻常常受到人們的青睞。在農村,常聽那些大媽大嬸對幹龜茲營生的鄰居說:“他叔,回來給我娃夾個饃。”也有人因前邊幾個娃夭折,便給要下的娃認個龜茲乾爸。農村人搬夥或是給娃娶媳婦,都要僱樂人(即龜茲)在房子裏吹嗩吶,敲銅器,圖個吉利,祈禱平安。這是何故?原來,龜茲吹的嗩吶被喻爲《封神演義》裏天王李靖的七星寶塔,龜茲們相互交流也把嗩吶叫塔,如不吹啦,便說:“把塔放下”。撓鈸、琵琶分別爲西遊記裏的撓鈸大仙和琵琶大仙,傳說孫悟空當年見這兩樣東西都害怕的不得了,撓鈸中間那個窩裏的那個眼據說就是孫悟空被壓在裏面出不來,用金箍棒捅開個眼才跑出來的。因之,龜茲的這些樂器被說成是鎮妖驅邪的法寶。

明朝王磐在《明天子•詠喇叭》一首詞裏唱到:“喇叭,嗩吶,曲兒小,臉兒大……只吹得水盡鵝飛罷。”嗩吶,是龜茲們的主要樂器,它高亢、嘹亮、通透、喜慶,最具鄉村泥土味,在世代相傳的演繹裏,農人們與嗩吶的旋律一起歡樂,一起悲傷,成就了一種厚重的鄉土文化。

嗩吶,是鄉里人最古樸的抒情,那陣陣高亢的嗩吶聲,播種在關中平原那一望無垠的莊稼地裏。浩瀚、奔放的黃河、渭河波濤洶涌,巨浪滔天,伴隨着那豪放得有點野味的秦腔亂彈,給鄉里人帶來無限美好的憧憬和歡樂!

龜茲,就是會吹嗩吶的唱戲人,村上誰家老人過世,或是給娃結婚,便會有他們的身影。窮人家死了老人,簡簡單單叫上四口龜茲送個埋就行了,有錢人會叫上八口龜茲,接靈、送埋、唱大戲,有的還從省城叫名演,扎勢揚“家”威,惹得四鄰五鄉的人都來看熱鬧。還有的人,一個事請兩班樂人,讓樂人對臺。某年冬季的一個風雪天,我觀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樂人對臺。一開始,南邊那一家的嗩吶隊陣容強大,身着白色制服,四把嗩吶,四把小號,還有一個架子鼓。樂隊指揮是一個身材高挑的年輕女性,她得體而有力的指揮動作,身、手,和着丰韻的胸部有節奏地上下起伏、涌動,顯得更具魅力,像磁鐵一樣立即吸引住了圍觀羣衆的眼球,人羣潮水般涌向了那邊。這邊的事頭急得臉都變了色,快步走到他的嗩吶手身邊,耳語了幾句,只見那個嗩吶手利索地脫掉上衣,光着膀子,站到桌子上,操起四把嗩吶,嘴裏兩把,鼻子裏兩把,僅管只有兩把嗩吶在發聲,但騷動的人羣立即又涌向這邊,人羣裏不斷爆發出嗷嗷的叫聲,他們感興趣的是那個嗩吶手的二乾子勁……可憐那站在桌子上的嗩吶手凍得身臉發青,鼻涕長流。

龜茲,作爲一種職業,無論如何離不開嗩吶,沒有了嗩吶,龜茲也就不成其爲龜茲,如同戰士離不開槍,農人離不開鋤頭一樣。

歷史,就是這般捉弄人,本來龜(qiu)茲在西漢時是一個生產嗩吶的國名,不知怎的,陰差陽錯,百般演繹,後人竟把吹嗩吶的人叫成了龜茲。

本文作者:秦嶽峯

公衆號:一瓣書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