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主題學習研討活動感想:花正當春,人亦芳華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8W

本站:開展語文主題學習研討活動,是提高國小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效途徑。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花正當春,人亦芳華》這篇活動感想吧!

語文主題學習研討活動感想:花正當春,人亦芳華

花正當春 人亦芳華

——深圳市福田區“走向’習程’的語文主題學習研討活動”側記

教育界素有“北有海淀,南有福田”之說,我想,這樣的說法是有理由的。

我也一直堅定地認爲中國思想最活躍的教師在深圳。

跟深圳的緣分是由來已久的。

比如,20xx年6月,我帶着“語文主題學習”課題組的重託來到深圳福田,在紅嶺中學石廈校區跟福田的國中語文老師們通過觀摩課,通過報告分享實驗的做法。那次,課堂上石廈中學的孩子們以及石廈校區精緻的佈局和濃厚的文化氛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20xx年9月,我第二次來到深圳,在景秀中學參加福田區的“語文主題學習”實驗觀摩研討活動,並帶領老師們進行現場的集備活動,那一次的集備展示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相同的時間之內,福田區的老師們呈現的備課成果以及現場的即興的表達和無處不在的智慧的光芒深深打動了我。那是一種文化的積澱,更是深厚的教師素養的展現。

再比如,20xx年3月底,再次來到深圳,深入福田區的學校。在黃埔學校、在翰林實驗學校,邂逅幾位熟識的老師,因爲前幾次活動我們結緣,然後在她們的學校,我們再次相遇。

今天,最美的四月,福田區“走向’習程’的語文主題學習研討活動”在紅嶺教育集團美麗的園嶺校區舉行,我再次來到這裏,應邀同行的還有來自山東青州的名師董董老師。

“鳥語花香,春光正好。參加今天會議的有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郭其俊,原深圳市福田區教研中心主任陳祥俊,紅嶺教育集團園嶺國中部部長李會橋……以及來自福田區的國中語文老師二百餘人……今天是世界航天日,1961年,人類第一次從地球突圍出去……今天,我們也要從教師的“教”突圍出去……”下午兩點,深圳福田區“走向’習程’的語文主題學習研討活動”會議在福田區教科院胡立根部長的主持下開始了。作爲廣東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省勞動模範、首批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作爲教科院課程部部長、中學語文教研員的胡老師一開口便以他幽默、風趣、俏皮的主持風格引來老師們會意的微笑。

胡部長簡單的開場後,福田區教科院郭其俊院長致辭。“語文主題學習符合語文教與學的本質和規律,從數學的視角來看語文主題學習……強化主主題學習,推廣主題學習,也是福田區教科院語文教育教學的重要思想,在其他學科也要強調學習的主題性……”

郭院長以教科院院長,資深教育專家、數學專家的身份告訴與會者爲什麼要做“語文主題學習”以及推廣的必要性。

接下來,由紅嶺教育集團園嶺國中部語文教研組長,廣東省閱讀推廣“點燈人”譚妙蓉老師和學生帶來觀摩課《美德的踐行與傳承》,將教材上的《驛路梨花》和《葉聖陶先生二三事》整合在一起進行教學。

課堂採用先分後總的處理方式,先縱向整合,學生感知兩篇文章,用略讀的方法按照時間順序梳理《驛路梨花》的情節,探明主旨。梳理《葉聖陶先生二三事》中的結構,品味形象。兩篇文章各有側重。在有重點的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譚老師又將兩篇文章合在一起橫向並行推進,雙線並行,深化到兩文共同的“德”的內涵探討,又由內容情感過渡到語文素養——“以小見大”的寫法,課堂的結尾,譚老師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張自己和葉聖陶先生的孫女葉小沫女士的合影,並娓娓道來這張合影背後的故事,跟學生探討如果就這種合影來寫作,如何“以小見大”。

第一次聽譚妙蓉老師的課,課同她的人,同她的名字,很溫婉,如江南的小橋流水,明媚的陽光,和煦的暖風,走走青石板的小路,在潺緩的河流上駕船搖曳,不急不躁,讓人很舒服。

陳祥俊主任在點評時更是高屋建瓴,字字鏗鏘,他說譚老師的課有三個特點,“第一,化繁爲簡,學會捨得。教師只選取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作爲教學內容,重點突出。第二,方式轉變,學生出彩。學生在長時間的教與學方式轉變中,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老師能夠把時間留給學生來活動,學生表現非常出彩。第三,板塊設計,授予方法。老師的教學環節清晰,教會了學生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漁。不足之處:當學生理解有難度的時候,教師“搭梯子”就顯得尤爲重要了。”

作爲首屆全國“語文主題學習”大賽特等獎第一名的獲獎者董董老師和學生帶來的是《花正當春,人亦芳華》,董老師整合教材上的《紫藤蘿瀑布》和叢書上的《好一朵木槿花》《二十四番花信》三篇文章,以“讀花,知人”的思路並行推進。

借班上課,剛開始師生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慢慢地,課堂上師生漸入佳境,孩子們時而沉思,時而微笑,課堂就在如此輕鬆的氛圍中推進。

“如果你的聲音再大一點,讓大家都聽到會更好。”

“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多麼美的一幅畫面。”

“從一朵花看到了一個世界,你是一個非常有佛心的孩子。”

“花的美在於精神,精神是需要去感悟的。你認爲宗璞會遇到怎樣的人生境遇,會有什麼樣的人生態度?”

“宗璞說,‘一篇好散文,我以爲需要三個條件,即真情、洞見和美言。’ 孩子們,希望你們去閱讀宗璞的散文集《二十四番花信》,去發現她的真情,理解她的洞見,學習她的美言。”

由眼前的“花”到“花語”到人的感悟,自然過渡,環環相扣,如春風徐徐吹過人的心田。

這就是董董,彷彿每一根髮絲都帶着表情的董董,把每堂課都做當一次快樂旅行的董董,帶着孩子們置身於語文這座文學藝術殿堂的董董……有師如此,生之幸事!

兩位美女老師都是有顏值擔當的老師,其實,語文課可以上的跟兩位美女老師的顏值一樣美。聽兩位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這樣的課是容易讓人上癮,讓人沉醉的。

特別是董董,今天的她,這堂課上的她終於突破了自己。就如陳祥俊主任在點評時所言,“從這堂課中,我們看到了智慧的董董,奔放的董董。首先她的教學設計是智慧的。開篇就點出了讀花知人,讓孩子和聽課的老師們都明確了這堂課的目標。另外出示背景也非常的智慧。在孩子從課文中讀到有關背景時,適時的插入了相關的介紹。最值得人稱讚的是對待學生的智慧。課堂剛剛開始,孩子們不適應,董老師總是耐心的等待,給孩子鼓勵,到了課堂的中後段,孩子明顯動起來了,投入到了課堂當中。”

感謝陳主任給出了那麼高的評價和認可,今天的認可是鼓勵,更是督促。希望在以後的每堂課上,董董老師都能遇見更美的自己。

縱觀兩節課都體現了“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核心理念和內涵,是整合教學的典範”,具體表現在:

1.體現了一課一得。教什麼永遠比怎麼教更重要。可教的點很多,兩位老師結合單元教學重點分別選取了以小見大和託物言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一課一得,課課有得。

2.雙線並行,突出語文素養線,不管人文性還是工具性,不管內容情感還是語文素養,不可能孤立開來。

3. 大容量。一個課時兩篇文章,三篇文章,傳統教學兩三個課時一篇文章,真正實現了課堂的大容量閱讀。

4.兩節課是真正的整合教學。兩篇文章、三篇文章完全整合在一起,是一種完美的糅合,並行推進。有分有總,有縱向推進,也有橫向推進。

需要和兩位老師商榷的是關於今天的主題——“習程”。

今天會議的主題是“走向’習程’的語文主題學習研討活動”,我所理解的“習程”應該是學習,學生的學習的過程;還是習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的過程;更是實踐,學生自己去踐行去實踐的過程,強調的應該是學生。

福田區教科院提出的“習程”跟“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倡導的由“教師的教”轉變爲“學生的學”,包括跟郭其俊院長的致辭中所講都是一致的。

在“習”這一方面,兩位老師,兩節課放手還不夠。“教”的還是有點多,我們不反對教,反對的是不用教學生就能學會的內容和知識,老師還在“教”。

問題的根本在哪裏?借用陳祥俊主任的話說,就是腳手架和工具箱的問題沒處理好。

“習”還有一個義項,作爲會意字,“習”與鳥飛有關,本義是小鳥反覆地試飛。藉助這個義項,我想表達一個樸素的祝願,願我們的孩子們在語文的天空裏,都能像鳥兒,像雄鷹一樣自由自在的飛翔。作爲語文老師,我們只需要給孩子們一片翱翔的天空。

簡單的評課後,我跟福田區的老師們分享“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理念及實驗的操作策略。

一個下午的時間一晃而過,會議結束,仍有很多老師駐足會場,跟我們探討交流實驗中的做法和思考,更帶給我們諸多的啓發和思考。

作爲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的教育也同樣領跑全國。今天,“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必將爲教育的“深圳速度”助跑加速,助力教育的“深圳流派”“福田流派”的打造。

因爲——

花,正當春,人,亦芳華!

20xx年4月12日夜記於深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