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蟾真言》觀後感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3W

白玉蟾,原名葛長庚,南宋時期得道真人。出身微寒,六歲喪父,隨母親改嫁海南省澄邁縣白家,遂改名白玉蟾。不爲命運所困,刻苦異常,博覽羣經。十六歲離家雲遊,後到武夷山止止庵與道家南宗四世祖陳楠真人結緣,盡學其道術。爲人豪邁俠義,處世通透自然,能狂飲酒而不醉,常乘酒興揮灑情意,其工書詩畫,自成一體,飄逸絕倫,尤其擅長畫梅竹,其風格影響後世。

《玉蟾真言》觀後感

當時,學道修道之風頗爲不正,世人或沉溺於各種旁門左道,或只談心性而不做實功,或明面一套暗裏一套。玉蟾真人對此頗爲不屑不爽,爲指明修煉大道的方向,遂把自己平生的所學所感用文字表述,以正視聽。

學道修道必有所禁忌

禁忌之一:自欺欺人,人爲地把“道”神化或玄化。

世人皆知老子《道德經》區區五千餘字,影響後世已兩千餘年。人或問:若讀得通《道德經》,是否便可擁有改天換日,點石成金的超能力?此問荒謬至極,若真如此神奇,老子何不站在羣山之巔輕輕一揮手,便讓世間太平,何須等到秦皇來一統六國,結束大亂大爭之世?因此,“道”不可神化。

魏晉時期,當世文人推崇老莊學說,玄學興起。學術上只知其表不及其裏,斷章取義而繁瑣迂腐,用陰陽五行學說把老莊學問粉飾得無以復加,行爲上縱情於聲色清談,沉溺於飲酒服藥,四肢不勤,五穀不分,卻自以爲名士之清靜無爲,不知半點民間疾苦。後世有許多虛僞之文人,嚮往其爲“魏晉風流”。對此,先前有王充作《論衡》早有警世之言,後來有劉勰著《文心雕龍》對此加以深刻批判。爾後五胡亂華,中原大地淪陷敵手,中華文明再度面臨生死考驗。果真老莊復生,見後世把自家學問做此妖孽狀,只怕恨不得把自己的書速速燒掉作罷。因此,“道”不可玄化。

然而,何爲“道”?《莊子.知北遊》已作生動表述:“道無所不在,在螻蟻,在稊稗,在屎溺。”也就是說,“道”至大至小,天地間有道,塵埃裏也有道。得道之人必可俯身塵埃之中而超脫於天地之外。如此便知,可明瞭“道”雖妙不可言,不可人爲地去神化或玄化,否則如何自然?

禁忌之二:虛僞做作,拘於形式或流於形式。

世間學道修道者或有此疑問:“從今起欲修道,需要蓄點鬍子?需要換個髮型?需要穿套道服?需要坐個蒲團?”

從古至今,有欺世盜名之道長,蓄點鬍子,整個髮型,穿套道服,言必引經據典,行必端莊方正;有狂傲瘋癲之道長,不修邊幅邋邋遢遢,唸經畫符語無倫次,以此標新立異,顯示卓爾不羣;有虛僞矯情之道長,把“道”描述得高深莫測,嘴上只會念念叨叨“不知道,不知道”,看似謙虛謹慎,實則懦弱無力,跟死了老公的寡婦一般。以上三者,只看表象而不知其實質者,將以其爲真人也。

《道德經》有言:“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老子曾經在周王室做過史官,必定親身所見所聞《周禮》之教拘於形式而繁瑣僵硬,故有此一言。

然而,迴歸到周朝初期的現實條件,周公爲維持天下之大一統亦有許多不可言說的無奈,纔不厭其煩地作《周禮》,意圖通過束縛諸侯王公之一言一行而不起非分之心。“禮不下庶人”,並非看不起老百姓,而是不想老百姓因事事循禮而呆若木雞。因此,一代變法宗師商鞅有言:“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如果商鞅是個二楞子,秦國變法早就流產了。後世理學有意掩蓋禮教束縛之苦,在統治者的授意之下,竟然把它當成是“文明之教”,貽笑大方而已。

又或有此疑問:“那麼爲何入了宗教便要統一服裝髮型,統一飲食,遵循其清規戒律?”做個不恰當的比喻,宗教好比是一所醫院,多數人因爲不愛惜生命而得了重大疾病,要送進醫院搶救,不得乖乖聽從醫生的種種囑咐?因此,非要拘於某種形式,那必然是無奈的下策,並非道法自然。一個人如果安然自得,無病無痛,跑去醫院躺着幹嘛?那或有疑問,世間有另類高人比如弘一法師於生命繁華之時遁入空門,何解?進醫院不全然是喪事,也有喜事,比如說等待嬰兒的出生,接友人康復出院。

“問君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學道修道之人當然需要克服種種誘惑,看破種種假象,如何克服看破皆在一個“活”字。假定某位學道修道之人,非要吃什麼而不吃什麼,非要穿什麼而不穿什麼,非要做什麼而不做什麼,這就是背道而馳。水無常形,流水不腐,李小龍先生的“無法爲有法”“無限爲有限”的武術思想則是“活”的最好體現。

說白了,身體要做實功,腦袋不要一根筋。

禁忌之三:急功近利,立門戶之見。

從古至今,都有人存一癡心妄想,或偶遇某個高人,或偶得某一種寶典,可以助其迅速提升法力功夫。反過來一想,憑什麼能遇到高人,憑什麼能得到寶典?再反過來另作一想,就當高人寶典就在眼下,如何識得高不高,寶不寶?只見世人用米糠去餵雞,未見過傻子用珠玉去餵雞。

當下社會,人心浮躁,有商業機構爲迎合人的“速成心理”,以各種大師名頭推出種種速成班;也有商業機構爲了競爭,宣揚門戶之見,自誇其正宗。結果,交了學費的人卻只是交了個學費。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不可須臾離道而苟活,因此學道修道是一件終身大事。腳踏實地,遵循自然之法,步步精進是爲漸悟;積累到某種程度,有一外因侵入而讓人內心靈光一現,是爲頓悟;大徹大悟後閉目而內觀,只見一輪皓月當空,是爲覺悟。

“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學道修道需要一顆包容心,能把萬事萬物融入於陰陽變化之理,日日有所學有所感,便可逐見其真僞,善惡和正邪,從而簡化明瞭。《道德經》:“爲學日益,爲到日損”便是此理。能看破,便能富於情趣,修出一顆平常心,順境逆境,一笑了之。道家流派雖多,只是修行方法側重點不同,芸芸衆生特性亦不盡相同,自得其法而自證其道而已。門戶之見,就好比管中窺豹,盲人摸象,總是有其狹隘偏激之處。若固守某種套路,就好比坐井觀天,畫地爲牢,終究有陷入“不可知論”的危險;如此便是入死。唯有敞開心扉,不拘一格,方能感知清風明月的爽朗,如此便是出生。

不信且去一些商業街逛逛,每家店鋪都號稱自家正宗的時候,老百姓購不到一件正宗的貨物,挑三揀四最終便會不三不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