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感悟美文:父母的人格,就是孩子的教養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8W

1

人生哲理感悟美文:父母的人格,就是孩子的教養

頭等艙發耳機的媽媽:“溫潤如玉”是母親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微博看到一則暖心的消息:昨天,在寧波飛西安的航班上,一位媽媽給在頭等艙的其他旅客每人發了一份小禮物,並附卡片:“我是來自寧波的Wendy,我剛剛一歲半…獨自帶我的媽媽擔心我的哭鬧會打擾到您,這裏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減輕你的困擾……”

不僅是頭等艙的旅客爲媽媽的細心感動,連空姐都說這樣爲他人着想的乘客是第一次見到。

而我的感覺是:這位媽媽有如此的修養,在她的影響下,她女兒將來一定會有最好的教養。

這不,原本媽媽以爲因氣流顛簸可能會導致寶寶哭鬧的,結果寶寶表現異常乖巧,全程安靜,一句都沒有哭。

按理說,一歲的孩子是好奇心最強,注意力也最不集中的時候,可爲何這孩子在如此密閉的,又侷限的環境下,能這麼安靜的坐滿全程呢?因爲她受了媽媽的影響,並在配合母親的行爲。

卡片上指出孩子已經不是第一次坐飛機,那麼過往或許的確有過不安靜的時候,於是媽媽爲了避免再次打擾到其他乘客,所以這次提前做足了預防措施。

這是媽媽的進步,而寶寶的進步則是在親眼目睹了母親所做的努力之後,悄然發生的。

每個孩子都有自動調整與母親同頻的能力。比如媽媽愛笑,她也愛笑,媽媽愛哭,她也愛哭。而這位媽媽非常尊重他人,孩子就自發的用安靜來協助媽媽完成對他人的尊重。

這叫情緒傳染,也叫情緒吸納,而且孩子越小,吸納得就越快。

顯然,這個孩子是非常幸運的,她有一位待人細心體貼,又具備反思能力的媽媽,那麼將來這些品德,也必將在她的身上熠熠發光。

2

高跟鞋母親一腳踢飛的,不僅僅是別人家的孩子

我們再來看另一則消息,本月19號,在廣州某個小區裏,一個兩歲的孩子被一個穿着高跟鞋的女人一腳踢飛。原因小到不值得一提。

一個叫微微(化名)的兩歲女孩在母親的陪同下,拿着從鄰居家借來的玩具到小區花園玩耍,這時一個與他同齡的男孩跑了過來,也想要玩這個玩具,微微拿到這個玩具不久,當然捨不得與他人分享,因此她一邊護住自己的玩具,一邊輕輕的推搡了一下這個男孩。

沒想到,就這一推,卻換來了她人生中最猛烈的一擊:男孩的母親見自家孩子受“欺負”了,一個箭步衝了過來,擡起穿着高跟鞋的腳對着微微直接揣了過去,猝不及防的微微當即被踢出了一米之外。

旁邊微微的媽媽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意外,如同經歷噩夢般的驚慌,等她緩過神來奔過去將女兒抱起,已經發現女兒的腰部有了很明顯的淤青。

且不說微微會不會留下生理的後遺症,就這樣的經歷,足夠作爲一道傷疤永遠的印刻在她的記憶裏。而她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也或將因此發生巨大的改變:外面是不安全的,陌生人是兇殘的,我是不受歡迎的。

對,她才兩歲多,無法做出這樣的表達,但是她的內心一定會因此形成這樣的認知,縱然她過去在家庭的庇護下,建立了良好的安全感,也將在這暴力發生的一瞬間,立即崩塌。

而那個施虐女人的兒子呢?她在親眼目睹了母親這樣的暴行之後,會因爲媽媽的彪悍而感到自豪或者更有安全感嗎?

當然不會,母親本是溫柔寬厚的象徵,而他母親這樣猛如野獸般的行爲,正好摧殘了他對母親的信任與依賴。

他甚至會認知混亂,我的母親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可以對其他小孩這樣,是不是也會對我這樣?

因此,高跟鞋女人這一腳下去,傷害的遠不止那個被她踢飛的微微,也在同時傷害着自己的兒子。

一個對兩歲孩子都零容忍的成年人,她要麼是反社會人格,亦即對整個社會都充滿仇恨。

要麼有被迫害妄想症,她的內心裏充滿着焦慮和恐懼,覺得生活中哪裏都是不安全的,誰都是不可靠的,因此誰都可能是她的假想敵人,誰都可能是那個引發她猛烈攻擊的無辜者。

而她的病態,很有可能在她兒子的身上原原本本的傳承下去。

3

所有的教育,都發生在親子的心照不宣之間

我一個朋友的老公開了一家營銷公司,在國內具有不小的影響力,但當我第一次見她老公的時候,對他滿身的書生氣感到疑惑:這樣一個滿口之乎者也的人,能在客戶那裏獲得信任和好評嗎?

然而,在隨後與朋友的交談中,通過兩件事情,我就找到了答案。

一次是過年前,我約朋友出來見面,她卻說自己作爲家庭財務大臣,年底有幾件要事要忙,不能出來見我。

我說不就是要準備回老家的開銷嗎?有何緊急的?

她說,回家的錢不着急,但是給貧困山區孩子的學費一定要趁早寄。

我這才知道,她老公自開企業以來,一直在資助幾個貧困山區的孩子上學。而且這個事情一直是默默進行,甚至連自家孩子都沒有透露過。

另外一件事情,發生在今年年初,有一次和朋友吃飯,她無意間透露了老公最近的煩惱,一個員工因爲工作疏忽,錯過了參加一個大客戶的競標,損失了十幾萬的違約金。

我想當然的問:你老公會讓那個員工賠這個錢嗎?那個員工會離職嗎?沒想到朋友這樣回答我:這麼多錢,他哪裏賠得起啊!也沒有離職,如果表現好,明年開春會按照慣例漲工資。

我頓時目瞪口呆,併爲此前自己的狹隘感到慚愧。也因此,我終於搞清楚了她老公爲什麼會憑藉一己之力將公司規模越做越大,因爲有他寬厚的人格做奠基。

而他們的兒子呢?雖然他們都尚年幼,並不知道父親具體在做什麼事情,也極少去父親公司觀摩,然而,就在這潛移默化中,他們便習得了父母的宅心仁厚。

他兒子與我兒子有過一段同學時光,雖然孩子之間偶有摩擦,但是他兒子的大方卻顯露無遺。記得有次我兒子放學因爲被老師留下而悶悶不樂,他爲了幫我兒子轉換心情,對他說:我有最新的魔幻車神,明天拿來送給你!

我兒子立即眼睛一亮,心情開始由陰轉晴。又一次,我兒子去他家玩,看到他一堆的好書,就津津有味的看起來,他又不等我兒子開口,就立即大方的說:你喜歡什麼書?我可以送給你的!

這樣的爽快和大方,在一個七歲的孩子身上並不多見,這足以見得他已經從父母的影響中,擁有了寬厚和大度的品德。

4

我們聽了那麼多課,看了那麼多書,爲什麼還養不出理想的小孩?

我一個讀者曾給我抱怨:爲什麼我那麼用心的培養孩子,而我的兒子卻無論是社交還是學習,都比不上其他的孩子?

我對他問了兩個問題;你是如何用心培養孩子的?你的孩子又有哪些令你不滿意的地方?

她答:我給他報了很多補習班,還給他她報了國學課呢。結果她成績很一般,人緣還很差。這真是太令我沮喪了。

對話的一來一回中,我瞭解到,這個媽媽不僅對孩子,對公婆和老公都有很多的不滿意。

可她渾然不覺,她這些抱怨和不滿不僅影響了她的生活質量,還內化到了孩子心裏,讓孩子的能量和精力也都放在了挑剔和抱怨上面,既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更無法獲得好的人緣。

補習班和國學課有用嗎?其實對於性格的塑造來說,父母和家庭纔是第一影響來源。父母的行爲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以及氣度和胸襟,不用言說,已經於日常生活中,滲入到了孩子的身體裏,直到構成他們與父母相似的人格。

人格既以成型,除非孩子在成人後具有超強的覺醒力和改變自我的動力,否則他那些與父母相似的問題將伴隨終身,成爲一生都無法跳脫的束縛和障礙。

我特別喜歡的一句話是:養育就是父母的修行。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做好自己本身,讓孩子自發去模仿和學習。那個給乘客發耳機的媽媽,即使不給孩子報任何補習班,孩子將來就算不能成就一番大業,也能因爲有良好的品德而收穫幸福的人生。

那個一腳將微微踢飛的母親,即使傾家蕩產去找教育資源培養孩子,孩子也很難逃脫她的影響,成爲一個對世界有愛,善於處理同伴關係,並具有寬厚品德的人。

而我的朋友一家,從沒要求過孩子一定要分享,但孩子卻自發從父母的言行中獲得了仁善的訊息,並據爲己用。

因此,所謂教養,並非任何正規形式的教育,也不侷限在書本和教室裏,而是來自父母自身人格的影響力。

本文作者: 週週,多家媒體簽約作者,終身學習的媽媽,擅長親子教育,婚姻情感的文章。

微信公衆號: 週週的茶話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