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大學聯考作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5W

寫作能力是大學聯考語文重要考查的重要內容,更是現代社會中人們工作和生活的一項基本技能,但是從歷年大學聯考學生作文的表現來看,我們現在的高中作文教學所取得的成果並不盡如人意。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20xx年語文大學聯考作文,給大家作爲參考,歡迎閱讀!

語文大學聯考作文
20xx年語文大學聯考作文篇1

一盞茶,一縷香,一捧古卷細思量,如豆的燈光下,書香浸染,茶香繚繞,心香氤氳……

生活的節奏快了,零亂的不應該是我們內心的步伐,在這個淺閱讀流行的時代,我們當守住內心的深度,心靈的深度。

也曾在淺閱讀的潮流裏隨性,但面對那一幅幅裝幀精美的圖集時,仍不住嘆息,懷念那蟬鳴蛙聲裏的往昔流年。淺閱讀的簡單輕鬆,實用有趣吸引着人們忙碌的心,讓人們在淺淺的閱讀中完成了自己的心靈之旅,再融入到快節奏的生活中,而我更喜歡那散發着淡淡馨香的深閱讀,更喜歡在深層次的閱讀中淨化自己的心靈。

深閱讀似茗,需細品,需在風靜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殘荷聽雨聲”的閒情;需在金風嫋嫋的黃昏想起那“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婉約;需在浩浩江水邊想起那“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放,深閱讀,是一種更貼近心靈的閱讀。手裏捧着書,在幽幽荷香中,溫一壺月光下酒,在字裏行間聆聽,來自遠古的清音,一直認爲,閱讀是與作者內心的交流,不經意的行文間,可見作者的揚眉微笑;不經意的思考間,可見自己的寂寂心聲,喜愛深閱讀,喜歡在字裏行間感受作者的心意,喜歡看作者筆下流淌的情思,淺閱讀可能是僅僅與作者有個會面,近未深交,便已走遠,未免讓人遺憾,閱讀的深,讓我們獲得更多,很多人懷念過去在書店讀書,世界彷彿只剩下了書,只剩下了自己和作者的喁喁私語,只剩下了自己的會心微笑,在小小的書店裏,人人卻可以有一個大大的內心世界。

喜歡深閱讀的人,會喜歡在春天踏青,感受風乎舞雩的愜意;會喜歡在夏夜談心,感受蛙聲一片的欣喜;會喜歡在秋天登高,感受落木蕭蕭的壯美;會喜歡在雪夜神遊,感受萬樹梨花的涼意。深閱讀,讓我們在忙碌中擁有一份閒情,在快節奏中暫停腳步,讓心靈擁有純淨如水般的溫暖和感動,深閱讀的幽遠與閒適,似水般流淌着對生命的感悟,似雲般拂掠着塵世的感動。

人生有味是清歡,深閱讀的清明淡雅,讓我們在生活中受到心靈的淨化和感悟。

20xx年語文大學聯考作文篇2

曾經有滴汗水,註釋着笑臉的純真,曾經有張笑臉,訴說着童年的燦爛,而現在卻已將曾經遺忘,無憂無慮成爲了歷史的證客。歡聲笑語,淹沒在無盡的黑暗之中。

還能記得我的童年,承着傷心,裝着快樂,張開雙臂渴望飛翔的自由,躍入水中幻想魚兒的暢遊。張一張嘴品嚐輕風的味道,揮一揮手向着雲兒打聲招呼,奔馳在草地上,留下片片歡笑,彷彿是在昨天,如此清晰可見,而低頭望見一大疊作業試卷,又止不住的苦笑。

如今弟弟妹妹的童年,早已換了模樣,不再有純真的歡笑,只剩無盡枯燥。

每天只能揹着書包,家裏學校來回的跑,不用考慮溫飽,只要分數夠高,奔跑着想要超越鄰家的小孩,換來家長的一聲歡笑,沒有思想,有的只是依着父母的“關照”。

滿大街的補習班異常熱鬧,手提琴、鋼琴遍地跳。稚幼的手掌還蓋不住鋼琴鍵,便已經努力地在按曲調,奏出低的呼吸,與無盡的枯燥,只是家長都不知道。

孩子在小的時候,還不懂該做與不該做的區別,一塊錢能買糖果,卻不曾能夠思考能否用來換取一分鐘的歡笑。而現在,社會正在教育着孩子,用這一塊錢來換取知識,換取無盡的知識,或者說是簡單點的分數,學校。

孩子還小,卻已經在被灌輸學習的思想,沒有時間去幻想像鳥兒一樣的飛翔,去渴望在水中與魚兒暢談嬉鬧。只能在家中不斷地讀不斷地寫,爲了家長的叮囑,爲了他們所說的前途。

時代在進步,換來的卻只是麻木的孩子,爲了發展,爲了技術,爲了以後那富足的前途,他們失去了純真,失去了自由的幻想,失去了在草地上奔跑的時間,也失去了一顆純真可愛的心。

該醒了不是嗎?我們都知道孩子所需要的並不是成績與前途,而是在小時候有一份純真的回憶,在老時可以回想,在回頭時能夠歡笑,現在的我們,沒有資格去奪取他們自由的資格,不是嗎?

20xx年語文大學聯考作文篇3

小時候,故事是令人嚮往的美好存在,我們習慣於在母親溫柔的講述聲中睡去,在黑甜的夢鄉中尋找它的身影;青年時,故事是一場無望的追尋、是一場不凡的經歷、是與衆不同的傳奇,我們追尋它的存在又懷疑它存在;老年時,故事是對過去的懷念,是對曾經的緬懷,我們爲它流淚也爲它歡笑。

從來沒有的事

故事是從來沒有的事。它用一種近乎虛幻的美好、一種近乎完美的幸福構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的美好希冀。

我們曾經在女媧補天的波瀾壯闊裏瞥見那人身蛇尾的女子奮力地舉起補天石,用一種母性的光輝照亮了蒼茫的大地;我們曾經在精衛填海的執着不悔裏望見一隻美麗的鳥兒鍥而不捨地把石子投入無垠的大海,用執着與堅守書寫一首傳奇的歌謠……我們在故事裏沉醉,我們在故事裏感受。我們沉醉在故事中那些神祕莫測的美麗裏,我們感受那些我們不曾經歷過的詭譎與奇妙。

故事裏承載的是一個民族對民族精神的一種詮釋、一種描述。我們的祖輩把它們口口相傳,儘管經歷了千百年,但是它們至今仍然在傳遞中。傳遞的不只是一個故事、一個從來沒有的事,而是一種精神、一種心靈的啓示。當我們還是一個矇昧的孩子時,故事是啓迪我們的一首古老的歌曲,它印在每個孩子的腦海裏,讓他們乘着想象的翅膀遨遊在故事中,完成的是一個民族精神的接力。

故事是從來沒有的事,傳遞着千百年來不滅的民族精神。

已故的事

故事是已故的事。它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某一個人的記憶裏,留下的或許是幸福的微笑,也可能是痛悔的淚水。

時光是調皮的孩子,也是一個年邁的老人。當它匆匆向前時構造出了一個個或美好或痛苦的故事,當它緩緩前行時又讓人們一次一次地回顧那些已故的事。

它可能是你經歷過的,屬於你的故事。就像一次意義重大的考試,就像一次令人難忘的失敗,就像一場美好的聚會。這一個個故事構成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讓我們的生命如同一棵開花的樹,充實而飽滿。

它可能是別人的風景,屬於別人的故事。是孔子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是李白的“對影成三人”,是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毛主席的”烏蒙磅礴走泥丸,大渡橋橫鐵索寒“。我們瀏覽着這些我們無法參與的別樣景色,或嘆或淚,或喜或悲。

已故的事,讓我們體會什麼叫“時間如白駒過隙”,讓我們學會珍惜,讓我們學會寬容,讓我們學會預防,讓我們學會很多很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