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更好地發揮產業脫貧作用調研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6W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打贏脫貧攻堅戰,要緊緊扭住產業扶貧這個根本,做好精準文章,通過強化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銜接、優化頂層設計、創新體制機制等,推動扶貧產業落地生根,確保脫貧攻堅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xxxx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爲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xx的重要論述,既是認識論,也是方法論,爲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根本遵循。

如何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更好地發揮產業脫貧作用調研報告

爲深入瞭解全鎮自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以來產業扶貧的成效,我先後走訪有關村社,通過座談交流、個別訪談、調查問卷等方式開展調研,對全鎮產業精準扶貧現狀進行了與題調研,形成了調研報告。

一、產業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意義

產業扶貧作爲精準扶貧實踐的重要方式之一, 是一種內生髮展機制,目的在於促進貧困個體(家庭)與貧困區域協同發展,根植髮展基因,激活發展動力,阻斷貧困發生的動因。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扶貧作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關鍵舉措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牢牢把握產業選擇、產銷對接和基層黨建等農村產業發展“八要素”,堅持因地制宜優化結構、堅持市場導向打造品牌、堅持長短結合持續增收,選好產業讓脫貧更有“底氣”。

二、產業扶貧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路子,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作用,把發展特色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爲產業扶貧的重中之重,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形成助推貧困戶發展的長效利益鏈接機制。深入推進“五位一體”產業精準扶貧,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積極推進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注重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現已開展農業科技培訓12期,培訓2000人次。通過培訓促進貧困戶富餘勞動力就業脫貧,以實用技術培訓爲貧困戶脫貧提供有力保障,確保每一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至少有一人以上實現就業創業,達到“培訓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戶”的目標,實現脫貧致富。

(二)發展壯大了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我鎮有合作社173家,其中形成規模經營的有20家。縣委縣政府依託阿西婭、縣農投公司等龍頭企業,針對產業未達標貧困戶(土地少),非貧困村的貧困戶按照人均5000元,戶均不超過30000元的標準,深度貧困村的貧困戶,按照戶均2萬元入股配股縣農投公司,每年按8%的標準保底分紅;對純務工及純兜底貧困戶,按照人均5000元,戶均不超過30000元的標準,選樹治河種植、銀洲養殖兩家合作社採取入股配股到合作社、合作社對接龍頭企業、貧困戶參與分紅將100萬元貧困戶產業發展資金按照每年8%的比例進行入股配股,進一步拓寬貧困戶收入渠道,加快貧困戶脫貧步伐。

(三)探索了一些助農增收扶貧路徑。圍繞設施農業、畜牧養殖、林果業等產業,重點做好 “瓜文章”、“菜產業”,着力打造xx南部“瓜果蔬菜之鄉”,使特色產業真正成爲促農增收、脫貧致富的支柱。村“兩委”班子、農民黨員帶頭進村入戶宣傳,積極動員羣衆利用5萬元精準扶貧貸款鋪壓砂田,打造“xx旱砂西瓜”重要產區。文章系壹號祕書微信公衆號原創發佈,侵權必究。探索建立以村黨組織爲核心,產業基地、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等爲支撐“一核多元”的精準扶貧組織體系,創新發展 “合作經濟”、“土地流轉”、“產業帶動”等特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大膽探索“黨支部 +合作社+基地+貧困戶”、“龍頭企業+貧困戶”、“農村電商平臺+貧困戶”等幫扶聯接模式,形成產業精準扶貧的大合唱。

(四)投入了一批產業發展扶持資金。通過加大財政投入、統籌整合涉農項目資金、積極爭取金融融資、鼓勵社會捐贈等多種途徑,建立健全了扶貧資金投入增長長效機制。對周灣村、常塬村、劉溝村和大塬村四個深度貧困村及xx村7戶貧困戶按照戶均2萬元實施光伏扶貧入股配股。對非貧困村196戶產業未達標貧困戶申請縣農投公司統籌我鎮未達標到戶缺口資金320.19萬元進行入股配股。直接帶動2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五)促進了一批貧困羣衆穩定脫貧。貧困戶通過入股、打工、租種、領養等多種途徑在產業精準扶貧中增收。如落實公益性崗位人員49名,爲其購買每人200元的人身意外保險,主要從事村社日常衛生保潔、公共設施管護等工作;加強10名村級生態護林員的管理,做好轄區林帶的管護工作。貧困戶每年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拓寬了貧困羣衆增收致富的渠道。

三、產業扶貧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雖然全鎮產業扶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和羣衆自身素質等因素制約,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着全面脫貧。

(一)幫扶部門資金整合力度不夠。當前精準扶貧在如火如荼開展,各級黨委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都有幫扶仸務,都會或多或少投入一定資金、物資到貧困地區開展幫扶脫貧。但是由於一些部門之間缺乏配合協調,扶貧資金整合度不高,部門之間合力不夠,統籌協調能力弱,互助資金量少且使用面小,使得扶貧資金使用呈現“碎片化”,發揮的作用有限,總體效益不高,難以形成資金合力。文章系壹號祕書微信公衆號原創發佈,侵權必究。加之,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缺乏穩定收入來源,不能有效帶動羣衆受益。

(二)產業扶貧聯動機制尚未形成。一是產業帶動能力弱。貧困村“一村一品”沒有完全形成,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明顯,優質品種比例較小,缺少能夠長效增收、脫貧致富的特色效益產業,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還未能體現。“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的產業帶動模式仍處於起步階段,多數仍是勞務用工,帶動能力不強,產業扶貧成效不明顯。二是技術服務能力弱。農技隊伍人員偏少,專職開展農業技術服務不夠到位,尤其是特色產業技術人才缺乏,新技術、新品種引用、推廣力度不大,菜單式的技術服務更是難以落實。三是信息、市場等要素制約。產業沒有形成規模,營銷市場不夠健全,市場信息不靈,農產品運輸成本高,難以推動產業發展。除此之外,特色果蔬產業發展受自然災害的影響也較大。比如2018年,受寒冷霜凍氣候的影響,全鎮範圍的果菜產業受災嚴重,農民收入大幅下降。

(三)資金投入不足問題比較突出。一是資金投入難以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現有的貧困村基礎條件和資源條件都較差,交通、水利等支撐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點多線長面廣,資金投入不能滿足實際需求,貧困村羣衆靠天吃飯的現狀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二是金融資金髮揮效益程度不強。金融資金額度較低,對經營主體擴大規模作用不大,對沒有基礎的貧困戶發展產業幫助作用小。一些新型經營主體擴大生產、發展集約經濟缺資金但有技術,而不少貧困戶享有小額扶貧貸款卻無技術無產業,雖有不少新型經營主體+貧困戶開始聯合,但緊密度不高、不繫統、不完整,效果不明顯。

(四)產業扶貧帶動作用成效不大。當前,扶貧以被動“輸血”爲主,產業發展水平低,主導產業不明顯,沒有完整的產業鏈條,缺乏龍頭企業的支撐,產業扶貧成效不顯著且持續性較差,貧困地區主動“造血”和自我發展能力較弱,多數貧困村經濟結構單一,外出打工人口較多,貧困戶老弱病殘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科技意識不強,生產經營能力弱,抵禦風險和自我發展能力脆弱。

四、對加快產業扶貧促進脫貧攻堅的建議與對策

產業扶貧是幫助貧困地區貧困羣衆精準脫貧的突破口,是確保貧困戶精準脫貧的重要途徑,也是確保貧困戶脫貧不返貧的最有效方法。

(一)堅持規劃先行,把準產業扶貧的方向。結合農業資源稟賦,加快培育一批能帶動貧困戶長期穩定增收的特色優勢產業,科學制定產業扶貧規劃,要立足貧困村的地域特點、基礎條件和貧困人口個性化需求,注重與當地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和 產業發展的整體佈局相銜接,自下而上,精心設計,科學論證,長短結合。既要立足第一產業,聯結二、三產業,實現特色產業規模化、集約化連片開發,又要發揮比較優勢,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一村一品、一戶一策,實現差異化發展。

(二)堅持市場導向,激發產業扶貧的動力。扶貧產業發展的成敗最終取決於市場這隻無形之手。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始終堅持市場導向,尊重市場規律,掌握市場動態,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切實提高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科學分析市場供需變化和產品價格走勢,選準發展前景好、預期收益高和區域性、特色性顯著的產業項目。要大力發展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打造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提高產品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要拉長扶貧產業項目鏈條,加強信息引導、產銷對接和科技支撐,着力引進和建辦一批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走全產業鏈發展道路,促進扶貧產業項目可持續。

(三)堅持特色發展,提高產業扶貧的命中率。要遵循自然規律、市場規律和羣衆意願選擇扶貧產業和市場主體。要依託優勢資源、特色主導產業,堅持宜農則農,宜遊則遊,宜林則林,宜工則工,精心選擇區域特色脫貧產業。加大統籌力度,大力推進特色產業體系建設。要堅持延長產業鏈條,着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促迚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立市場主體參與精準扶貧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市場主體產業項目名錄和有條件實施產業脫貧的貧困戶數據庫,搭建產業精準扶貧服務對接平臺。在產業項目落地過程中,採取轉讓、入股、出租等多種形式流轉土地,切實保護好農民的利益。

(四)堅持利益共享,唱響產業扶貧的大合唱。牢固的利益聯接機制是實現產業扶貧持續發力的穩定劑。要把共享理念貫穿到扶貧產業發展的全過程,引導貧困農戶與新型經營主體之間加強合作,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聯接關係,試行開展資源變資產、 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工作,從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入手,採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等形式,推進農村資產股份化、土地股權化,資源變股權,讓沉睡資源活起來;採取集中投入、產業帶動、農民受益等方式,實現資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資金變股金,讓分散資金聚起來;通過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讓資金在市場中流動起來,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實現增收致富,農民變股民,讓農民富起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