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調研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W

近期,我們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這一主題,採取深入鄉村、入戶走訪、促膝談心、問卷調查、點題調研、集中座談等方式,走訪調查了X個鄉鎮、XX個村、XXXX多農戶、XX多個市場主體,召開小型座談會XX次,座談鄉村幹部XXX多人。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關於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調研報告

一、扶貧成效有目共睹

2014年以來,全縣各級各部門始終把精準扶貧作爲“天字號”工程,堅持以“決戰貧困、提速趕超、同步小康”爲統領,以“精準脫貧、不落一人”爲目標,明確時間表,制定路線圖,立下軍令狀,全面落實扶貧政策,創新實施整縣推進、“十個到村到戶”,脫貧攻堅呈現出思想認識有高度、組織領導有力度、政策落實有廣度、機制創新有深度、工作推進有進度、“十個到村到戶”有厚度、“四雙”幫扶有溫度、執紀問責有尺度等顯著特點。四年來全縣累計脫貧17827戶62938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底的35.5%下降到2017年底的15.4%,下降20.1個百分點。安居工程推進速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產業發展態勢較好,教育助學、醫療救助、殘疾人救助、“三留守”人員幫扶各項政策全面落實,廣大人民羣衆幸福感、獲得感、認同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我縣精準扶貧工作得到省委、市委高度肯定,先後承辦了全省精準扶貧現場會、易地扶貧搬遷第二次推進會、千村書記培訓會及全市精準扶貧培訓會、金融扶貧現場會。2017年,在迎接國檢、省第三方評估考覈中取得較好成績。

二、工作短板不容忽視

(一)扶貧基礎不夠牢實。貧困對象經過多輪申報、評議、篩查、比對、清洗和鎖定,但仍有少數村幹部依照貧困指標想當然、憑印象指定貧困戶,不少農戶仍然存在“被貧困”“被脫貧”現象,經不起第三方評估考覈;產業基礎比較薄弱,發展的扶貧產業類別多而雜,規模不夠大,品牌不知名,銷路不夠廣,效益產生慢,帶動不夠強,抗風險能力弱,政策依賴性強;電力、交通、通訊、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和教育、衛生、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短板明顯;偏遠村的供水保障體系、通訊基站建設、光纖進村入戶、產業路建設、生產用水供應、農村旱廁改造、農村環保設施建設、農村超市建設等方面仍需加強。

(二)部分幹部信心不足。在走訪調查中,爲數不少的幹部不同程度存在“三多三少三不夠”現象,這是脫貧攻堅最大的“攔路虎”。面對脫貧攻堅任務畏難情緒多,針對困難和問題想方設法應對破解的少,對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思想準備不夠;對執行扶貧政策遇到的阻力牢騷多,對扶貧政策瞭如指掌、如數家珍的少,對政策執行中面臨的具體問題研究解決不夠;對部分貧困羣衆出現“等靠要”現象指責抱怨的多,進村入戶面對面宣講扶貧政策的少,全心全意爲人民謀福祉做的不夠。

(三)攻堅合力有待增強。縣扶貧作戰指揮部雖然建立了工作責任、行業責任、包保責任全覆蓋的責任體系,但在工作推進過程中,鄉鎮與部門、部門與部門、村“兩委”與駐村工作隊之間仍然存在相互推諉、相互依賴、相互指望的問題;對脫貧攻堅遇到的難題,缺乏前瞻性、預見性的研判和應對。如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和通村達院硬化路建設,人爲哄擡水泥、磚、鋼筋等建築材料市場價格,相關部門缺乏有效管控和應對之策。

(四)政策落實不夠到位。縣裏先後出臺產業扶貧、行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等政策文件80多個,但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問題依然存在。鄉村產業獎補資金使用過於分散,財政貼息及獎扶資金撬動作用十分有限;新農合、醫療保險等政策口徑隨意性較大,基層疲於應付和“救火”;教育助學還有少數遺漏,尤其是在外地就讀的貧困學生容易造成遺漏;在醫療救助上,報銷比例不能一次到位,醫療報銷缺乏有效監督等,因病致貧返貧問題還比較突出。

(五)少數羣衆情緒不順。與建檔立卡貧困戶差別不大的邊緣戶,在住房、教育、醫療、產業獎補等方面享受政策紅利差距較大,加之農民羣衆對政策理解存在偏差,爭要低保戶、爭當貧困戶的不在少數,非貧困戶怨氣比較大;易地扶貧搬遷不同程度存在附屬設施不配套、生活不習慣、收入無保障、吃菜無着落、種地不方便、脫貧難持續等現實問題,有的地方存在“一搬了之”的現象,搬遷戶對拆除老房意見比較大。

(六)扶貧信息共享不夠。縣鄉村扶貧信息平臺數據與脫貧實際脫節,生搬硬套,上下打架,動態更新不及時,仍然存在貧困戶實際情況、紙質檔案和信息系統三者不一致的情況,人爲造成“空掛戶”。各部門信息平臺互不連通、互不兼容,不能實現扶貧大數據信息共享,鄉村幹部很大精力花在填報表、建檔案、核數據、糾差錯、補漏洞上。

三、攻堅之戰必須全勝

(一)攻克脫貧信心之堅。信心比黃金還精貴,幹部是決定因素。當前,精準扶貧已經到了攻克堅中之堅、難中之難、困中之困的決戰決勝時期,全縣上下要憋足一股幹勁,拿出一股狠勁,使出一股拼勁,敢於向貧困宣戰,勇於向摘帽衝刺。要克服畏難、厭戰、自滿、隱退、求穩怕亂和無所謂等六種情緒。從六個方面抓好提振士氣工作。一要提能力。藉助鄉村講習所,讓每名幹部通過人人學、人人講扶貧政策,成爲扶貧工作的行家裏手,切實提高跟羣衆打交道、建感情、化矛盾、增共識的能力。二要沉下身。各駐村工作隊既要人到,更要心到、感情到,堅持吃住在村、工作在村、考勤在村、職責在村、績效在村。三要嚴管理。對各級幹部要責任壓得實、壓力傳導嚴、紀律約束緊,切實做到以嚴的標準要求幹部,以鐵的紀律管理幹部,以實的成效檢驗幹部。四要樹典型。要加強正面典型的選樹,挖掘宣傳撲在一線的優秀扶貧幹部、勤勞致富的貧困羣衆,通過感人的故事、先進的典型引導和鼓舞廣大幹部羣衆,凝聚起決戰扶貧攻堅的正能量。五要真關愛。建議縣委縣政府建立對基層幹部、部門駐村幹部的激勵關愛機制,切切實實爲鄉村幹部減負,讓身在一線的幹部能夠感受到組織的人文關懷,確保攻堅隊員安下心、真出力、放心幹。六要敢容錯。要認真貫徹落實《十堰市建立容錯機制調動黨員幹部履職擔當積極性暫行辦法(試行)》,區別對待探索失誤和違紀行爲,慎重處理涉及精準扶貧的信訪問題,讓各級幹部敢於扛重擔、挑大樑、打硬仗,營造寬容失敗、敢於擔責、鼓勵創新的扶貧機制和攻堅環境。

(二)攻克產業扶貧之堅。脫貧攻堅難在產業,成也在產業。在項目選擇上,要注意五種現象,一是“滿眼黑”,盲人摸象,摸哪算哪;二是“跟風跑”,盲目效仿,跟着別人後面亦步亦趨;三是“趕熱鬧”,不切實際,片面追求“小而全”“高大上”,投入高、產出低;四是“雜貨鋪”,張家養條豬,李家喂只雞,劉家種點菜,鄉村沒有主導產業;五是“猴子掰包穀”,俏了趕、疲了丟,不停換頻道。在規劃佈局上,要圍繞“縣有支柱產業、鄉有骨幹產業、業有經營主體、戶有脫貧項目”的要求,堅持長短結合,種養搭配,設施配套,工農互助,產業融合,扶優做大,形成特色鮮明、梯次發展、穩定增收的產業發展格局,讓更多的貧困羣衆依託產業鏈脫貧致富。在項目扶持上,要克服四種傾向,重扶資輕扶智,重扶前輕扶後,重扶“車”輕扶“路”,重市場主體培育輕利益聯接。在發展方向上,注重發揮龍頭企業、市場主體、能人大戶、鄉村幹部、農技人員的整體作用,積極推行“政府+龍頭企業+金融機構+合作社+農戶”五位一體發展模式,大力引導市場主體和社會資本進入鄉村,着力培植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產業大戶,走出一條“資金跟着貧困戶走、貧困戶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着市場走”的產業扶貧新路子,讓農戶土地流轉得租金、務工就業掙薪金、入股分紅得股金、發展產業得現金、政策扶持得獎金。在發展重點上,要堅持產業融合發展,在“扶貧工廠”到家庭、進戶院上破題,因村因戶施策,精選合適項目,把農村千家萬戶變成千萬個“家庭作坊”,切實增加貧困戶工資性收入,實現更穩定、更可靠、更有保障的脫貧。

(三)攻克脫貧質量之堅。提高脫貧質量是扶貧攻堅的首要任務。一是堅持問題導向,強化靶向意識。各級幹部要結合開展大走訪大調查,進行一次全面“再排查、再公開、再複覈”活動,杜絕漏評錯評、漏退錯退現象,全面提升貧困人口識別準確率、退出準確率。二是緊盯盲區和死角,查漏補缺,對標補短。鄉村要圍繞“三率一度”,逐戶調查摸底,把貧困戶的致貧原因搞精準,增收項目搞精準,脫貧計劃搞精準,政策落實搞精準,幫扶措施搞精準,確保精準脫貧經得起上級檢驗、歷史檢驗和羣衆檢驗。三是堅持分類指導,統籌推進,精準施策。既要抓好貧困戶脫貧,也要抓好邊緣戶致富;既要抓好“三率一度”達標,也要防止脫貧戶返貧;既要抓好村出列,也要抓好縣摘帽;既要抓硬件指標全面達標,也要抓檔案軟件提檔升級。對深度貧困鄉鎮和村要聚集人力、物力、財力,實行重點傾斜和扶持,確保同步脫貧摘帽。四是要加強羣衆教育,動員羣衆參與到精準脫貧中來,嚴格工作程序,做到公平公正,激發貧困羣衆脫貧的內生動力。認真辦好鄉村“新時代講習所”,常態化開展大走訪活動,加大政策宣講力度,提升羣衆對扶貧工作的認知度、支持度、滿意度。

(四)攻克政策執行之堅。一是嚴格執行頂層設計。要按照“兩不愁三保障”要求,對照戶脫貧“三有七保障”、村出列“四確保九有”的標準,不弔高胃口,不降低標準,不盲目建設,不出現偏差,不誤導羣衆。二是研究和制定“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扶貧政策。縣扶貧作戰指揮部要與各戰區分指揮部拿出一定的精力研究政策和對策,要在整體規劃、運轉機制上制定切實可行的對策。出臺的政策要擲地有聲,便於基層順利實施。縣扶貧作戰指揮部辦公室對各地反映的政策問題進行收集彙總,及時給予明確答覆。確實答覆不了的,要及時請示報告上級黨委政府和業務部門,確保政策執行尺度統一,消除基層幹部政策疑慮,避免政策執行“翻燒餅”。三是政策兌現要及時。除確需在年底結賬兌現的政策外,扶貧政策兌現落實要抓在平時。如教育助學,能否安排在春秋季開學後。大病救助、醫療保險兌現能否一季一兌現。四是政策執行主體要明確。按照“一事一主體、一主體一責任人”的原則,對縣鄉村三級的扶貧主責、縣直單位的行業扶貧責任和黨員幹部包戶的幫扶責任,從工作任務、責任體系、時間節點、脫貧標準、考覈獎懲等逐一細化、量化,形成決策、執行、監督、考評、獎懲一體化的“落實鏈條”,堵實政策銜接空隙。

(五)攻克持續脫貧之堅。結合竹溪扶貧工作實際,紮實推進“五個轉變”。一是從注重對象精準向更加註重幫扶精準、增強貧困羣衆獲得感轉變。按照“瞄準特困對象、實行兜底保障、開展精準扶貧,同步建設小康”的工作思路,堅持因地制宜、因戶制宜、因人制宜,一村一策,一戶一法,逐戶制定幫扶計劃,幫扶舉措既要可行,更要有效,既符合政策要求,更要符合廣大貧困戶的願望。二是從注重外部幫扶向注重外部幫扶與激發內生動力並重轉變。要以典型示範傳導正能量,注重發揮創業明星和致富典型的示範效應,在全社會傳導創業致富的正能量,努力營造人人思進、人人思變、人人思乾的脫貧攻堅大環境。三是從注重開發式扶貧向開發性與保障性扶貧並重轉變。針對因學、因病、因殘等不能通過產業扶持和就業脫貧的家庭,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救助機制,強化政策保障兜底,與農村低保、醫療救助、學生資助等結合起來,從根本上解決困難羣體的脫貧問題。四是從注重對當年退出村、脫貧人口的集中投入向統籌兼顧全面幫扶轉變。採取組合式扶貧措施,堅持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相互支撐,園區建設與農業增效同步推進,鄉村旅遊與農村發展互促互進,普惠性扶貧與個體性扶貧有機銜接,讓廣大羣衆在精準扶貧中有更多的獲得感。繼續以“十個到村到戶”項目實施爲抓手,在抓好農田水利、人畜飲水、道路交通、電網改造、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着重補齊均衡教育、醫療衛生、健康養老等農村發展短板,不斷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五是從注重農戶脫貧向精準脫貧與防止返貧並舉轉變。要高度關注貧困戶脫貧後返貧問題,建立創業就業培訓、穩定農民增收、加大社會救助、實施醫療保障等防止返貧的有效工作機制,持續精準發力,避免因病、因學、因災返貧。

(六)攻克整縣摘帽之堅。一是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要統籌謀劃、良性互動。要圍繞突出“五個振興”,通盤考慮,統一規劃,同步推進,相互促進,相互支撐。脫貧攻堅戰一定要將短期目標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在主要抓貧困戶收入提高、生活小康的同時,認真謀劃和實施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致力於生產能力提升、生態環境改善、生活方便舒適、生產關係變革、鄉村全面振興。二是轉移就業與返鄉創業要統籌謀劃、良性互動。既要創建服務平臺推動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更要創優發展環境激勵能人返鄉創業,以聚人氣激活鄉村,以聚才氣振興鄉村。要推動勞務經濟提質增效,相關部門要建立和完善輸出地輸入地勞務對接機制,探索組建勞務合作協會和互助組織,推進區域間和區域內勞務協作,動態掌握勞務對接人員就業情況,及時爲其提供政策諮詢、就業信息、職業介紹等服務;鼓勵和支持市民下鄉,引導市民長期租用農村空閒農房和農地資源,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激發鄉村發展的內在活力;鼓勵和支持能人回鄉,引導在外創業有成、熱愛家鄉的創業能人、社會賢達返鄉創業,帶動村民創業就業,提高產業發展的創新力和競爭力;鼓勵和支持企業興鄉,引導有社會責任感、有經濟實力的企業家到農村投資興業、扶貧濟困,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三是產業發展與政策支撐要統籌謀劃、良性互動。統籌整合涉農專項資金、財政扶貧資金,建立產業發展基金,重點支持縣域實體經濟、新型經濟體和主導產業發展。盤活整合財政存量資金、部門存量資金,集中力量支持優勢產業、特色產業、支柱產業發展,防止在資金運用上“撒胡椒麪”,確保縣委、縣政府確定的重大產業發展規劃、重點項目有足夠的財力支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