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抗日戰爭的各地情況

來源:瑞文範文網 8.91K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中、美、英、蘇等9國代表相繼簽字。20xx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確定每年9月3日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20xx年8月,中國推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幣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郵票。同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地區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式。現在,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關於抗日戰爭的各地情況!

關於抗日戰爭的各地情況

各地情況

香港方面

在香港,抗日戰爭紀念日爲8月15日,即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的日子。20xx年香港特區全國政協委員龍子明9日提案建議,把每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設爲法定節日“陣亡將士和死難同胞紀念日”。但是現在中國內地的中學課本(人教版八年級上)中把8月15日作爲中國八年抗戰的勝利日。

臺灣方面

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代表、外務大臣重光葵及軍方代表、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在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海軍戰列艦密蘇里號的甲板上,簽字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同盟國無條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華民國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確認。9月9日,日本於南京向中華民國政府遞交投降書。國民政府旋規定自9月3日起放假三天,舉國歡慶。並通過決議,規定從次年開始,每年的9月3日爲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後來臺灣當局爲了統一各軍種節日,於1955年起把對日抗戰勝利日作爲陸海空三軍的軍人節。

1945年9月9日上午9時,時任中國軍隊陸軍總司令的何應欽接下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的佩刀,在中國戰區的日軍正式投降。不過後來國民黨當局是以日本向盟軍投降的次日(9月3日)爲抗戰勝利紀念日。

1945年10月25日,在臺灣舉行了莊嚴的日本投降儀式。中國代表鄭重宣佈,自即日起臺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自《馬關條約》簽訂以來,臺灣人民遭受日本帝國主義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終於結束。這對全國人民來說,是一個值得永遠紀念的日子,因此被定爲“臺灣光復日”。

日本方面

雖然兩岸都以9月3日作爲抗戰勝利紀念日,但是日本正式對中華民國遞交降書的日期時間爲民國34年(西元1945年)9月9日上午9時,中國代表爲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代表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日本代表爲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代表日本天皇裕仁(昭和天皇),地點在南京市陸軍總司令部,是日八年抗戰正式結束;而9月3日實爲日本對同盟國各國遞交降書,是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紀念爭議

9月3日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第一個值得揚眉吐氣的紀念日子,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紀念日。有關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雖尚無法律依據,但是,根據歷史事實與相關協定,也應是每年的9月3日。原因在於,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部分;中國不僅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同盟國”,而且是“同盟國”的發起者中美英蘇四大國之一,並且,在重慶還成立了“同盟國遠東戰區指揮部”。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以3500萬人的犧牲,抗擊和牽制了日本陸軍總兵力的2/3以上,中國人民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犧 牲和不可磨滅的貢獻。

可是,在西方中心主義的文化霸權與話語霸權下,在他們的眼裏,歐美往往就是全世界,歐美標準就是世界準則。所以,便有人錯誤地把每年的5月8日和5月9日定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英國《衛報》曾報道過說,1945年後的冷戰使人們難以把蘇聯的貢獻融入西方對戰爭的集體記憶裏,然而,“在西方對二戰勝利過程的描述中,蘇聯不是惟一一個被排除在外的國家,中國也有大約20xx萬人由於日本入侵而喪生,是中國軍隊拖住了亞洲戰場上的日軍,然而“這是一段幾乎不爲西方所知的歷史”。

中國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也多時發生錯誤。過去,在很長的時間裏,在中國人的印象中,往往把日本天皇頒佈停戰詔書的第二天――8月15日,作爲抗戰勝利紀念日。連政府部門也曾發生了失誤。

中國也把每年的9月3日,作爲中國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同時作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予以紀念,這也是不甚妥當的。甚至,還有許多人並不知曉“9·3”是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有人調查指出:知道“9月3日是抗戰勝利紀念日”的國人恐怕不到一成。情況好一點的,則是把它當成了9月2日,不少國人記住了5月9日的二戰歐洲戰場勝利紀念日,而忘記了“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