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縣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調查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2W

提高土地流轉組織化程度 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經營--關於射陽縣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調查報告(討論稿)

關於縣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調查報告

爲了推動農村土地規模流轉,服務全縣高效、特色農業發展戰略,最近縣政協會同縣委農工辦、縣農林局在縣內盤灣、長蕩、興橋、洋馬、臨海、千秋等鎮對我縣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並赴當塗、綿陽等地考察學習。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概況

我縣農村現有人口75.4萬人、耕地145.3萬畝,農戶平均耕地6.01畝,農民人均耕地1.93畝。近年來,在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的基礎上,我縣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農村土地流轉集中逐步規範、穩步推進,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也取得了初步成效。至今年5月底,全縣農村土地流轉11.8萬畝,佔耕地面積8.12%,50畝以上規模經營32例,面積累計2.15萬畝,佔土地流轉面積18.2%。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㈠規模經營增多。據調查,近三年來,我縣農村土地流轉集中、規模經營逐年增多。XX年全縣50畝以上規模流轉5例,新增規模流轉面積4200畝,佔流轉面積的4.08%;XX年年50畝以上規模流轉9例,新增規模流轉面積7300畝,佔流轉面積6.64%;今年5月份50畝以上規模流轉12例,新增規模流轉面積8000畝,佔流轉面積6.78%。規模流轉在農村土地流轉活動中已逐漸佔據主導地位。

㈡流轉方式靈活。目前,我縣農村土地流轉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轉包。從事非農產業又不願意放棄土地的農戶。在當地有償流轉。二是託管。部分農戶爲了不荒廢土地,就近將土地以無償的方式臨時託付給其他農戶種植。三是出租。村集體或農戶直接與承包方協商簽訂租賃合同。四是入股。農戶之間自願聯合將土地經營權入股,從事農業合作生產;或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的方式,與承包者合作經營。此外,還有代耕、互換等形式。

㈢經營模式多樣。根據調查,我縣農村土地規模經營模式較多,但主要的是以下三種:一是通過流轉經營權實現土地規模經營。即原承包農戶將土地經營權有償流轉出來向大戶集中,形成幾十到幾百畝不等的規模經營。如臨海鎮朱達洲320畝的糧食小農場。二是建立股份制合作社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農戶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合作社或公司,土地交由合作社或公司經營,農戶按股份從土地經營盈利中分紅,從而形成規模化經營。如陳洋鎮富陽居委會1800畝的苗木花卉股份合作基地。三是大面積租賃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主要是個人、經濟團體或外來企業成片租賃土地,建立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形成規模經營。如興橋鎮紅星村550畝優質梨果園、盤灣鎮南沃村700畝蠶桑基地、千秋鎮聯合村XX畝特水養殖基地等。

二、我縣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難點

近年來,我縣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仍存在速度不快、規模不大、效益不高和機制不活等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農戶認識尚有偏差。從調查走訪的情況看,農村不少農戶把“流轉”與“失地”相混同,土地寧可粗放經營,也不願意流轉。加之,農村的養老、醫療、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大多數農民仍把土地作爲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對土地流轉存在後顧之憂。近年來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又使不少農戶對土地的依賴性增強。所以,三年來,全縣農村土地流轉也分別只有4200畝、7300畝和8000多畝。相比當塗近三年1.2萬畝、2.5萬畝、4萬畝流轉規模和成倍的增長速度,我縣農村土地流轉規模較小、速度較慢。

二是土地流轉效益不高。目前,我縣雖有11.8萬畝流轉面積,但規模流轉僅佔18.2%,流轉的總體質量不高。據調查,全縣農村自發流轉的土地仍然以種植糧食、棉花等普通農作物爲主,年畝純收入不足600元。由於自發零星流轉佔流轉總量的81.8%,這些流轉不連片、種植不集中給防蟲治病、機械操作帶來較大不便,達不到土地流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土地效益的目的,也制約着現代高效農業、特色農業的迅速發展。

三是扶持政策仍有缺位。激勵機制不活是我縣農村土地流轉集中、規模經營發展比較緩慢的又一重要原因。從調查情況看,縣、鎮(區)兩級政府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農村土地規模流轉經營激勵扶持政策;政府對規模種養大戶、經濟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在基礎建設、稅收優惠、資金投入等方面的扶持、幫助還相對較少。此外,各級政府財政支農資金雖然逐年增加,但點眼藥水式的扶持方式,達不到扶持的效果。

四是服務體系不夠完善。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是保障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我縣農村土地流轉各服務環節都沒能有效發揮其作用。各鎮(區)土地流轉服務中心雖已成立多時,但一直未能有效運作;土地租賃市場和社會中介組織等新型土地流轉服務機制尚未發育形成;大多數村(居)土地流轉組織化程度不高,土地供求信息渠道不暢,時常出現土地“要轉的轉不出,要租的租不到”現象。

五是經營載體還較缺乏。我縣有145.3萬畝耕地,農業基礎設施完備,科技服務體系健全,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的條件得天獨厚。但目前112家合作社、144家專業協會參與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不到20家;128家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大多是鬆散型協作關係,直接參與土地規模經營的幾乎爲零;每年引進的高效、特色農業項目少之又少。

三、推進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建議

目前,農村80%以上青壯年勞力從事農外就業、創業,留在農村種田的大多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他們文化層次不高、生產方式落後,這些都嚴重阻礙現代高效農業的迅速發展。因此,推動農村土地向大戶、合作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流轉集中,實行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勢在必行,十分迫切。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緊迫感,積極借鑑外地經驗,提高土地流轉組織化程度,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經營。在經營項目上以扶持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爲先,在經營模式上以推行集中租賃和股份合作爲主,同時提倡百花齊放、鼓勵多式並舉。具體有五個方面的建議:

㈠因勢利導,解決觀念問題。提高羣衆的認識,轉變農民的觀念,從源頭上化解土地流轉的制約因素,就必須努力做好三件事。

一要統一農戶思想。農戶的主動參與是實現土地規模流轉的重要基礎。各鎮、村在土地規模流轉工作中,要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宣傳《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等黨在農村的現行各項法律政策,主動深入農戶,做細思想工作,引導農民轉變觀念。當塗縣丹陽鎮寶義村在土地流轉工作中,充分發揮黨小組、村民代表會議的作用,通過村民代表會議解疑答惑、落實黨員幫帶責任等方法,溝通農戶思想,解答農戶疑慮,最終取得了農戶對土地流轉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參與。這些做法,值得各鎮村在工作中借鑑。

二要推介流轉典型。典型具有巨大的榜樣力量。我縣土地流轉工作剛剛起步,需要樹立幾個典型來帶動全縣範圍內土地流轉工作的開展。縱觀全縣,有許多值得樹立和推廣的典型。如興橋鎮紅星村550畝優質梨果基地,去年畝年純收入超過1500元,這還是起步階段的效益,預計兩年後畝年純收入達萬元以上;陳洋鎮1800畝苗木花卉股份基地,128戶入股農戶,近兩年戶均分紅2—3萬元,農戶入股後收入比以前增長24%;盤灣鎮南沃村民姚文才,7.8畝農田流轉前種棉花年畝純收入不到700元,去年流轉後畝年租金就達700元,加上轉移就業工資收益,流轉後畝年收益比以前翻一番。其外還有盤灣南沃、洋馬藥材、興橋紅星、千秋聯合、陳洋富陽、耦耕富民、特庸北洋等村及楊文琴、沈長忠、朱達洲等高效規模經營大戶都是我縣農村土地流轉和實施高效農業規模經營的典型事例。各鎮、村要大力宣傳這些典型,讓農民羣衆從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感受到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帶來的實實在在好處,讓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要實施流轉試點。在土地流轉剛起步的時候,許多地方都採取試點的辦法積累經驗、加以推廣。XX年初綿陽縣政府下發了關於做好農村土地流轉試點工作的意見,在15個鄉鎮19個村進行試點工作,當年19個村規模流轉土地1.15萬畝,簽訂各類流轉合同2875份。XX年年這項工作全面推開,今年4月底前該縣規模流轉土地9.23萬畝,簽訂各類流轉合同1.78萬份。我縣也要選擇有條件的鎮、村進行土地規模經營試點,組織有經濟實力、有願望發展土地規模經營的基層幹部、種養大戶、企業主、合作經濟組織牽頭建立一批規模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及時總結經驗得失,推動農村土地規模經營迅速擴張。

㈡健全網絡,解決服務問題。土地規模經營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一樣,也需要政府的推動和服務。在這過程中要強化四個職能作用。

一要強化主管部門的指導職能。縣農工辦要進一步強化管理職能,明確土地流轉原則,規範操作程序,指導、監督各鎮(區)有序開展農村土地流轉工作。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儘快拿出全縣農村土地規模流轉的可操作性實施意見,供縣委、縣政府決策參考。

二要強化農經中心的服務職能。各鎮(區)農經中心要充分發揮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的職能作用,認真做好土地流轉規劃,建好土地流轉儲備庫,健全土地流轉糾紛的調解、仲裁機制。要通過網絡等途徑,及時爲廣大農戶免費提供土地流轉項目推介、政策諮詢、土地登記、信息發佈、權屬變更、糾紛仲裁、法律援助等服務。要協助村(居)加強與合同簽訂雙方的溝通,適時瞭解他們的所恩所想,對可能出現矛盾的苗頭,及時做好化解工作,切實保證農村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

三要強化村居集體的組織職能。事實表明,村級組織的高效組織,能較好地解決成匡不連片、零星難集中等土地流轉工作中難題。全縣各村(居)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作用,立足服務,積極組織農戶與土地承包方就土地流轉價格、流轉條件、合同期限等進行協商,維護雙方利益。有條件的村(居)要由村幹部領頭成立土地流轉合作社,有組織地租賃農民承包地進行統一轉租或發包,發展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