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調查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6W

一、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的基本情況

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調查報告

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位於烏拉特後旗境內的山後牧區。烏拉特後旗地處內蒙古西北部,位於巴盟西北部,東經105°8′20′至107°38′20′,北緯40°41′30′至42°21′40′。是自治區邊境旗縣之一。北與蒙古國相交界,西與阿拉善盟左旗相連,南與磴口縣、杭錦後旗毗鄰,東與烏拉特中旗相接攘,陰山山脈橫跨旗境南部,把全旗分爲山前河套區和山後牧區兩個自然條件完全不同的區域。全旗東西長210公里,南北寬130公里,總土地面積2.5萬平方公里,佔巴盟總土地面積的38。

我旗地處蒙古高原西部的巴音戈壁高原地帶,主要有戈壁、沙漠、低山、丘陵等,地域遼闊,地類複雜,生態系統類型多樣,自然條件差異較大。屬高原大陸性氣候,風多雨少,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5.3℃左右,最高氣溫33.6℃,最低氣溫-28.4℃,年降水量102.8mm,無霜期150天左右,年蒸發量在2900.3mm,年最大風速33米/秒,全年7級以上風力109天,沙塵暴19次。封禁保護區內植被嚴重退化,地表裸露,僅分佈有少量稀疏的梭梭、冬青和白茨等天然灌木。

全旗現有10個蘇木鎮,總人口4.9萬人,耕地5萬畝,牲畜總頭數52萬頭(只)。地方財政收入僅6366萬元。是一個以蒙古族爲主體,牧業爲主的旗縣。

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內需要進行生態移民720戶,人口2100人,牲畜19萬頭(只)。根據我旗實際情況,把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內的牧民遷移到山前河套區地區,建立高效農業區和專業化養殖小區,實行舍飼圈養,走以種促養,以養帶種的路子。共需資金4280萬元,其中移民安置費用2100萬元,圍封費用900萬元,管護費用1280萬元(五年)。

二、實行封禁的必要性

烏拉特後旗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地處我國北部邊疆,生態區位極爲重要。屬於荒漠、半荒漠地區,乾旱少雨,風大沙多,生態環境十分惡劣,風災、旱災等自然災害頻繁,“十年有九旱、有雨水成災、無風遍地沙、有風沙滿天”,是我旗生態環境惡化的真實寫照。是風蝕、水蝕、重力侵蝕併發的嚴重水土流失區,水地流失面積佔全旗總面積的95.1,沙漠化土地面積1627萬畝,佔全旗總土地面積的44,潛在沙漠化土地面積466萬畝,佔全旗總土地面積的13。據統計,1991年我旗有可利用草場3148萬畝,到XX年爲2513萬畝,十年間草場少了600多萬畝,草場退化、沙化速度已達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草場退化、沙化的日趨嚴重,致使全旗土地荒漠化面積日益擴大,可利用草場面積縮小,乾旱、風沙、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和過度放牧、樵採等人爲破壞的因素,造成珍稀瀕危的梭梭、白茨、冬青、檸條、霸王和蒙古扁桃等天然灌木林資源不斷減少,生物多樣性銳減。嚴重地制約了農牧民的生產發展和脫貧致富步伐。極大的影響了全旗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影響了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封禁保護,控制水土流失,維持該地區生態環境平衡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實行封禁保護可以有效的制止各種人爲破壞,遏制沙化土地的擴展,促進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積極開展防沙治沙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工作,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進行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是十分必要的。

三、封禁區建設範圍、面積

烏拉特後旗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涉及巴音戈壁蘇木、巴音溫都爾蘇木、烏力吉蘇木、那仁寶力格蘇木、巴音前達門蘇木和寶音圖蘇木等6個蘇木,北與蒙古交界,西與阿拉善盟交界,南到烏拉特後旗賽烏素鎮,東至巴盟烏拉特中旗,總面積1600萬畝。共分5期實施,第一期準備實施巴音前達門蘇木和寶音圖蘇木項目區,總面積300萬畝。

四、封禁保護區建設的基本思路

基本思路是: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實施生態立旗戰略,繼續堅持“封育保護爲主,封造飛並舉”的林業建設方針,積極貫徹落實《防沙治沙法》,實行依法治沙。堅持因地制宜,分步實施,預防爲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以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爲中心,保護和恢復植被與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相結合;以實施國家重點林業生態建設工程爲基礎,以防治荒漠化和沙化爲重點,以推進林業產業化爲突破口,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爲目標,依靠科技進步,大面積封禁,小區域治理。力爭封禁5年後,通過自然更新和人工復壯的方法,縮短天然灌木的恢復週期,儘快更新成林,增加生物數量,使植被退化、地區荒漠化擴大的趨勢得到遏制,抗禦風災、旱災等自然災害的能力得到明顯提高。使全旗水土流失、草場沙化、退化問題得到改善,封禁區每年減少水土流失500萬噸,周邊地區的草場得到有效庇護。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扭轉沙進人退的局面,實現牧業興旺、人民安居樂業的繁榮景象,逐步使 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協調統一,在內蒙古自治區北部邊疆構築一道綠色的生態屏障。

五、封禁保護的主要措施及設想

(一)切實加強對封禁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一是切實將封禁保護區建設列爲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重點,組成封禁保護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專門的辦公室,定期研究和指導工作,確保保護區建設順利有序進行。二是各級領導層層簽訂建設責任狀,制定技術責任制、管護責任制及相應規章制度,各蘇木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形成自上而下強有力的領導體系與辦事機構。三是把封禁保護工作完成情況納入對各蘇木鎮領導幹部的實績考覈內容,認真檢查驗收,嚴格獎罰兌現。

(二)堅持“嚴管林”,注重封禁成林的資源保護。一是封禁區嚴格實行禁牧、禁採和禁挖,減少封禁保護區內的人類活動。依靠天保工程,安排護林員,以護林員爲基礎,蘇木林工站爲依託,森林公安爲主體,形成管護網絡。二是加大林業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破壞植被和林業建設設施的違法行爲,對一些有影響的典型案件進行曝光,製造輿論聲勢,震懾犯罪分子。三是在封禁區開展大面積的鼠害防治試驗和防治工作,降低害鼠危害程度。四是加強封禁區的森林防火工作,購置滅火工具和裝備,做到有備無患。

(三)堅持封育結合,加大育林力度,人工促進更新復壯。一是在每年雨季來臨的有利時間,對封禁區內有選擇性的進行植苗、補播等多種育林措施,人工促進更新,提高林木覆蓋度。二是加大科技含量,提高成活率。在封禁區內應用新型的抗旱、抗鹽鹼新產品,進行人工種植灌木,提高成活率,降低撫育成本。

(四)堅持生態移民,減輕草場載畜量,恢復生態平衡。爲徹底改善封禁區的生態環境,減少人爲和生畜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全面推進防沙治沙工作,我旗要實施生態移民,把移民與旗府搬遷、調整生產力佈局、發展工業經濟和移民擴鎮結合起來,採取集中移民和分散移民的形式,妥善安置從封禁區移出的羣衆,使移民能移的出,穩的住,富的快。減少封禁區人口,減輕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嚴格控制載畜量,實現人畜、草畜平衡,從根本上有效控制草原生態環境的惡化。

(五)加大宣傳力度,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通過強化《森林法》、《防沙治沙法》和其它保護森林資源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廣大農牧保護生態環境意識,改變傳統觀念,加快封禁保護的建設步伐和保護步伐。

六、主要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領導,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明確責任,加強封禁保護區建設工程的組織、協調和管理,切實落實各項工程建設任務。同時組織強有力的管護隊伍,打擊亂牧亂獵、亂採亂伐等破壞活動,並依法處理。二是強化資金的使用與管理,設立建設資金專項帳戶,保證專款專用,實行報帳制,堅決杜絕擠佔、挪用、截留現象,使國家和地方投入的建設資金,真正用於保護區的建設和發展。三是多形式、多渠道、經常性對周邊羣衆進行國家和地方有關保護區的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增強羣衆的法制觀念和環保意識,使生態保護成爲人們的自覺行爲。四是加強移民工作的宣傳、發動和思想政治工作,從政策上傾斜,在資金上保證,全力做好移民安置工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