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調查報告(通用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11K

國中調查報告(通用6篇)

國中調查報告 篇1

一、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大部分大學生認爲中國傳統節日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值得倡導並隆重舉行的,比如說“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英雄——屈原的;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爲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節日的意義,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對中國傳統節日都不是很瞭解,在調查中我發現很多人不能完全說出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節“這個節日。

二、當代大學生對西方國家節日的瞭解及重視程度

部分大學生認爲要與西方國家“接軌”,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及文化,就必須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化及節日傳統;大多數人表示對於西方國家的節日既不能說完全摒棄,也不能說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並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兩者的融合,對於節日這一問題而言,他們表示可以接受,但不會去隆重慶祝,畢竟那是別人的節日。

三、大學生熱衷外國節日的主要原因

由於對我國文化、民族傳統知識的欠缺以及盲目從衆崇洋媚外的心理導致部分大學生對外國節日表現出“狂熱”的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當代大學生從小就被社會定位爲爲了考試而拼命學習的一類人,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鑽研”那些課本知識以應付考試,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瞭解,錯誤的認爲科技、經濟等某方面優於中國的部分西方國家就是自己的偶像,從而導致崇洋媚外,熱衷於外國的文化教育及服飾等各種東西,當然西方國家的節日也成爲他們青睞的對象。

四、調查中出現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在調查時與部分大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了極少部分大學生的一些令人無奈又“匪夷所思”的觀點。

1、建議給中國傳統節日重新“易名”

極少部分

大學生由於對西方國家的過度崇拜,竟然給部分中國傳統節日加上一個類似於西方節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國情人節”,更令人無語的是有人建議將“清明節”改名爲“中國鬼節”。

2、部分人表示“不承認”中國有些傳統節日

部分人認爲當“節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換以後,是節日就應該有假期,可是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沒有放假時間,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這些節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節日,從而忽視甚至不承認那是中國傳統節日。他們表示這樣的節日猶如“食而無味”,所以不願接受。

五、保護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在調查中,少量大學生對韓國申報端午祭爲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這一事件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爲中國人民應注重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對於XX年韓國申報中國的“端午節”爲他們的節日這一事件,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對於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重視,保護中國傳統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六、結論與建議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較爲欠缺,這是由於對我國文化知識及傳統觀念的缺乏而導致的。我希望當代在校大學生能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瞭解,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熱情。

七、附錄 由於我的調查時口頭形式的,所以沒有統計初詳細的數據,該報告只是反映了調查中出現的顯著問題,故不能作爲有力的論據

國中調查報告 篇2

在環境科學中,一般認爲環境是指圍繞人羣的空間及其中可以直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稱。在人類幾百萬年的歷史進程中,環境對開創人類文明和進步發揮着巨大作用。大氣、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讓人類得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森林、礦藏等資源又爲人類的不斷髮展提供物質,創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類文明。但是,人類在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同時,也對自己的自下生存環境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爲此,我作了調查。

調查時間:2019年4月15日晚。地點:家庭網絡。調查對象:全球自然生態環境情況。調查結果:

1、臭氧層被破壞。臭氧層佔平流層總量的十萬分之一,雖然含量極低,卻能吸收紫外線的功能,但是由於人類破壞,臭氧層迅速耗減,被極度破壞。如南極的臭氧層空洞。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被破壞的面積達2400萬平方公里。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是在20億年裏形成的,可是在上個世紀裏就被破壞了60%。歐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層平均減少了10%——15%,西伯利亞上空甚至減少了35%,因此科學家警告說地球上空臭氧層被破壞的程度遠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嚴重得多。

2、淡水資源危機。地球地面雖然2/3爲水覆蓋,但是97%爲無法飲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爲淡水,但其中2%封存於極地冰川之中。在僅有的1%淡水中,25%爲工業用水,70%爲農業用水,只有5%可供飲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目前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缺水,其中28個國家被列爲嚴重缺水的國家和地區。據統計我國北方缺水區總面積達58萬平方公里,我國500多個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達58億立方米。由於人類的破壞使得地球水資源有限,不少大河如美國的科羅拉多河,中國的黃河都已雄風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麗景象已成爲歷史的記憶了。

3、土地荒漠化。當前世界荒漠化現象仍在加劇。全球現有12億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其中有1。35億人在短期內有失去土地的危險。到1996年爲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達到3600萬平方公里,佔到整個地球陸地面積的1/4,相當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國土面積的總和,全球愛荒漠化影響的國家有100多個,荒漠化以每年5——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相當於愛爾蘭的面積。對於受荒漠化威脅的人們來說,荒漠化意味着他們將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礎——有生產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後記:人們將面臨的危機有很多,如果人類一如既往地破壞環境,那麼人類將會滅絕,地球也將會成爲宇宙中一個遙遠的歷史。

國中調查報告 篇3

調查目的:由於經濟快速發展,城管與商販的矛盾日益突出,欲通過

此次調查,瞭解具體情況。

調查時間:20xx年08月

調查地點:陽江市城區

調查對象:街頭 公共場所 鬧市區等

社會實踐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不僅是自我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式,也是我們瞭解和體驗社會的有效途徑。今年八月我想更貼近社會,體驗社會生活,於是我來到了我市的城管聯合執法大隊。經過短短几天的工作,我對城管的認識發生了質的轉變。

城管是一個複雜的存在,它的本身就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矛盾, 之所以老是被曝光,總不能被人理解也就因爲它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矛盾實在太大。一方面城市管理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糾正城市生活中的種種不規範,保持良好的生活環境符合我們的需要;另一方面,城管暴力執法的新聞不絕於耳,城管工作給一些弱勢羣體所帶來的傷痛無法忽視。作爲這種矛盾的反映,城管在傳統媒體和網絡上呈現出不同的兩種形象,在更貼近日常生活的傳統媒體上,我們往往看到的是爲清除某種城市頑症,城管英勇出擊之類新聞,而在網絡上則充斥着暴力執法之類的負面新聞,網絡輿論呈一邊倒的聲討勢態。

關於城管的負面報道主要集中於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城管執法中的方法問題,比如暴力執法。以前我也覺得城管太野蠻,太欺負人了,在跟着他們上了幾天班後,我推翻了以前的想法。現在城管奉行柔情執法,要規勸百姓,不能動不動就收東西。可這麼做後問題又來了。以前商販是遠遠看到城管的車就跑,現在是車開到面前了還在那觀望。因爲知道城管不怎麼收東西了,就不怕了。而且城管的車還沒走,商販們又擺出來了。平常我們只看得到城管這一次出現在某個農貿市場,看不到其實他們之前已經來過這好幾次了。不管來幾次, 商販們都是你走了我就出來。同時還有督查,媒體在關注市容。有一次,我們的車剛走,電視臺的記者就來了。他們只看到馬路上到處是商販,看不到城管之前的努力。

另一方面則是執法對弱勢羣體的傷害。城管執法必然會損傷他們的利益,但這並不能算到城管頭上。農貿市場容量小,城市規劃不合理,農民進不了市場除了大馬路還有其他選擇嗎?同時城市管理的目標是政府制定的,而不是城管部門單方面的決定。把這筆賬算在城管頭上並不公道。政府作爲公共機構,應該完成符合社會利益的職能,做到以人爲本,其公共管理行爲的受益人應該是大多數社會成員,但在這裏,城市管理工作的結果在不同的社會羣體間產生了差異。

作爲公共機構的政府,其公共管理職能本應爲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問題,處理各種矛盾而存在,但在城市生活環境問題上,這一職能出現了偏頗。富人們對高質量的城市環境的追求進入了其政策目標中,而弱勢羣體的需要和要求卻未在其視野中,以致政府的城市管理政策符合了一部分人的需要卻形成對另一部分人的限制。爲完成政府的行政目標,城管部門必須把弱勢羣體作爲了其執法對象,矛盾出現在了城管和弱勢羣體之間,在窮人與富人之間的一種矛盾則被隱藏。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是政府政策的不完善導致瞭如今城管與百姓的矛盾。貧富不均是影響城市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從某種角度來說,解決貧富不均問題比城管每天上街吆喝更能有效解決城市環境問題。因此在政府把提高城市公共環境納入重要政策目標時,應該更多的考慮的是如何解決貧富不均問題。如果此問題解決好了,窮人就不用每天與城管大玩躲貓貓,也會像富人一樣對生活質量提出要求。 解決貧富不均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提高城市公共環境又是一個不能忽視的目標,結合目前情況,我認爲政府應該改變政策。

1.以公用而非商用的形式給窮人提供用地,不能讓房地產開發商蠶食窮人的生存空間。

2.在不影響交通的情況下政府在某一路段劃定臨時擺攤場所。 不管如何,城管和政府所做的在長遠看來都是有利於人民的。我們不能片面的看待他們的工作,應該多走進他們的工作,瞭解他們的工作,只有得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工作才能順利展開,提高城市公共環境就指日可待。

同時,在我實踐期間,我深刻感受到了城管工作的艱難和不容易。我一個姐姐聽說我在城管那坐社會實踐就問我,你不怕出門被人打嗎。在跟車時,又不理解城管工作的市民追着城管的車罵。身爲城管,工作很沒成就感,跟別提在於商販的拉扯中受的皮外傷了。

這次實踐活動結束了,但我們對於社會的關注與思考應該從現在開始,並且要一直堅持和深入下去,以大學生的熱情與知識爲社會的發展而努力,讓學習在社會中繼續與完善。

國中調查報告 篇4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我校國中部進行,共發問卷650份,回收有效問卷60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爲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爲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爲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爲了考大學,16%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爲,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爲高中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爲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爲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爲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爲“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對於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範疇?。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認爲“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爲“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信息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爲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着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爲:七年級爲69%,八年級爲58%,九年級爲72%。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國中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國中調查報告 篇5

如今的少年一代,在國小就開始有獨立消費的行爲,到了中學時代,他們一般都有一筆固定的消費資金(零花錢),有了經常性的獨立購買活動。例如購買衣物:飾品、音像製品等自己喜歡的東西和上網交友娛樂等方面,雖然高消費的學生並不多,但是有關專家認爲,十幾歲的中學生對一些社會現象的辨析能力不強,在一些變味的“人跡關係”的影響下,難免會模仿。因此,良好的消費觀念對於青少年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現今,中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與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獨生子女的高消費生活越來越嚴重。再者,由於目前一般家庭的經濟狀況比以前有極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願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又隨着家庭觀念的轉變,家長更尊重子女的意見,鼓勵子女發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學生在諸多的影響下消費觀念產生了極大的變化。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有零用錢的學生佔了被調查總數的98%,沒有的僅佔1.4%,現在的學生都是家裏的“獨苗”,家長對自己小孩幾乎是百依百順,疼愛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儉用,孩子那裏總是應有盡有,可是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錢,這些零花錢是家長對孩子成長的一部分投資。只有少數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來安排,所以也不需要什麼零花錢了。對於在學習上的正常開銷,家長們出手毫不猶豫的同時,同學們的生活花費和日零用錢,也隨之“水漲船高”。因此中學生的消費行爲反映了以下的幾種消費心理特點:

1、求新性。中學生處於求新求異、富有好奇心的年齡階段,對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別強。於是在社會許多新鮮玩意的吸引下,“試一試”的想法成了這種心理的源泉。

2、興趣性。據瞭解,由於有的學生是“追星族”便將每月開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購買自己偶像的磁帶或cd上等等,總的來說,主要消費對象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關,換言之,興趣愛好越廣泛,所花費的款項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長,更何況現在的學生,興趣廣泛是普遍的事。

3、從衆性。身在周圍都是同齡人的環境中,加之有不少學生的家境不錯,特別容易出現攀比的風氣。這便使許多人產生“別人有什麼,我也要有什麼”的想法,加上時下的某些時尚主題,促進了這種心理的形成,跟進了流行大軍。

4、盲目性。這種心理特點的形成是基於前幾種心理的,且從衆性心理起了主導作用。

古人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儉以養德”。養成刻苦節儉習慣,可以避奢侈,取道義,去邪心,有利培養高尚品德和堅韌意志。有道是“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和個人,無不是興於勤儉,敗於奢靡。青少年的財政來源主要來自家長,家長應負起管教指導責任。家長要讓子女瞭解家庭的收入和開支,根據家庭的經濟狀況,制定合理的消費計劃,並從中學習承擔家庭經濟責任。學校應該進行消費觀念教育,灌輸“量入爲出”的用錢方法,通過學習理財知識,瞭解借貸責任,力戒享樂奢靡陋習,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國中調查報告 篇6

一些簡單易行的改變,就可以減少能源的消耗。例如,離家較近的上班族可以騎自行車上下班而不是開車;短途旅行選擇火車而不搭乘飛機;在不需要繼續充電時,隨手從插座上拔掉充電器;如果一個小時之內不使用電腦,順手關上主機和顯示器;每天洗澡時用淋浴代替盆浴,每人全年可以減少約0.1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環境、地點,進行適當的調整。

一、在家裏

1、照明用電

注意隨手關燈。使用高效節能燈泡。美國的能源部門估計,單單使用高效節能燈泡代替傳統電燈泡,就能避免四億噸二氧化碳被釋放。

2、低碳烹調法

儘量節約廚房裏的能源。食用油在加熱時產生致癌物,並造成油煙污染居室環境。減少煎炒烹炸的菜餚,多煮食蔬菜。不要把飯鍋和水壺裝得太滿,否則煮沸後溢出湯水,既浪費能源,又容易撲滅竈火,引發燃氣泄漏。調整火苗的燃燒範圍,使其不超過鍋底外緣,取得最佳加熱效果。如果鍋小火大的話,火苗燒在鍋底四周只會白白消耗燃氣。

3、節水妙招

淘米水是很好的去污劑,可以留下來洗碗或者澆花。沾了油的鍋和盤子要先用用過的餐巾紙擦乾淨,洗起來既節水省時,又可少用洗滌劑,減少水污染。

5、家用電器的節能使用

購買洗衣機、電視機或其他電器時,選擇可靠的低耗節能產品。 電視、電腦不用時及時切斷電源,既節約用電又防止插座短路引發火災的隱患。不用時關掉飲水機的電源。保持冰箱處於無霜狀態。

6、循環再利用

靠循環再利用的方法來進行材料的循環使用,可以減少生產新原料的數量,從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例如,紙和卡紙板等有機材料的循環再利用,可以避免從垃圾填埋地釋放出來的沼氣(一種能引起溫室效應的氣體,大部分是甲烷)。據統計,回收一噸廢紙能生產800千克的再生紙,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約一半以上的造紙原料,減少水污染。因此,節約用紙就是保護森林、保護環境。

二、在路上

1、明智的旅行

先計劃好最佳路線再出發。

仔細想想你旅行需求。儘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你有想過跟家人和朋友共乘一輛汽車嗎?你真的需要飛行嗎?可能一個電話會議更節省時間、金錢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2、汽車保養

做好汽車的日常養護,確保它能在最佳狀態下行使。檢察輪胎氣壓和機油。不需要的時候,把車頂行李架和箱子拆下來,因爲這些都會使車子的效率降低超過10%。

3、提高出門辦事效率

除非必需,不單獨駕車出門。每次出門之前,把要辦的事列出來,爭取一口氣辦完。這樣可以減少塞車造成的能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三、購物時

1、自備購物袋或重複使用塑料袋購物

塑料的原料主要來自不可再生的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節約塑料袋就是節約地球能源。我國每年塑料廢棄量超過一百萬噸,「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僅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使垃圾量劇增。

2、購買本地的產品

購買本地的產品能減少在產品運輸時產生的二氧化碳。例如:根據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部公佈的一份報告,在英國,8%從車子釋放的二氧化碳來自運送非本地產品的車輛。

3、減少肉、蛋、奶等動物xing食品的採購

飼養家畜要消耗掉2/3以上的耕地;地球上人爲產生的甲烷中,畜牧業就佔16%。肉類的生產、包裝、運輸和烹飪所消耗的能量比植物xing食物要多得多,其對引發地球溫室效應所佔人類行爲的比重高達25%。

4、少用一次製品

商場裏充斥着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牙刷、一次性雨衣、一次性簽字筆„„一次性用品給人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給生態環境帶來了災難。它們加快了地球資源的耗竭,所產生的大量垃圾造成環境污染。以一次筷子爲例,我國每年向日本和韓國出口約150萬立方米,需要損耗200萬平方米的森林資源。

全球變暖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地球,正面臨巨大的挑戰。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的家。讓我們行動起來,拋掉自私自利的陋習,以博大無私的善心、善行,挽救地球家園的命運,維護人類得以繼續生存的未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