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調查報告(精選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5W

家庭的調查報告 篇1

失獨家庭指獨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願意收養子女的家庭。失獨者年齡大都在50開外,經歷了老來喪子的人生大悲之後,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如何破解失獨家庭的養老困境?在多界別提案中,政協委員向政府提出多項建議,農工___建議政府統計失獨家庭,並定期發佈數據。民進中央和農工均建議成立失獨家庭關懷基金。針對失獨羣體問題的存在以及其嚴重性,建議在國家、政府層面本着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正視失獨問題的存在,全中國要有一個權威的統計數字,並定期發佈,便於爲解決這一問題提供科學依據。更多關於失獨家庭的調查報告內容,請看下文。

家庭的調查報告(精選9篇)

一、我市失獨家庭的現狀

1、基本情況。截至20xx年3月,我市只有一個子女的育齡婦女數爲628345人,其中小孩年齡在14週歲以下的育齡婦女數爲437619人;現已確認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對象2184人,其中獨生子女死亡的扶助對象1436人(因爲我市目前還沒有做過失獨家庭情況的統計工作,所以這個數字僅指女方年滿49週歲領取獨生子女死亡特殊補貼的家庭成員數)。以走訪調研的xx縣爲例,49週歲以下的獨生子女家庭達74286戶,佔家庭總戶數的,其中獨生子女意外死亡xx1人(女方年滿49週歲),佔獨生子女家庭戶數的。目前出現的這羣失獨者大多出生在上世紀50-60年代,恰逢我國80年代獨生子女政策嚴格執行的年代。隨着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失獨家庭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2、經濟狀況。喪子之痛讓他們生活無望,也失去了創造生活的積極性。他們中大部分生活貧苦,有極個別甚至居無定所,借住在村裏的公房(如倉庫)或親戚閒置的舊房。農村失獨家庭的生活來源主要依賴於117-xx5元/月的農村低保、235元/月的生育特別扶助金和家庭普遍較爲微薄的勞動所得。城鎮失獨家庭的生活來源主要依賴於270-350元/月的城鎮低保金、235元/月的生育特別扶助金和個人勞動所得。相對而言,農村失獨家庭的經濟更拮据,面臨的生存挑戰更嚴峻,對經濟幫扶的需求更大。

3、精神狀況。失獨家庭成員因喪子打擊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託,常常選擇自我封閉,拒絕與社會接觸,內心孤寂,處於社會的邊緣化。這個羣體的年齡大部分在50歲左右,女人的這個年齡基本上很難再生育,而男人再生育的機會相對大一些。因此,相對而言失獨家庭中女性受到的傷害更大、更深。同時我們發現有原配偶陪伴的失獨者的精神狀況明顯好過喪偶尤其是離婚失獨者的精神狀況,而再婚重組家庭的失獨者精神狀況相對又有所好轉。相對而言城鎮失獨家庭的精神創傷更大,對精神幫扶的需求更迫切。

4、幫扶狀況。我市從20xx年起按照省裏的政策給予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特別扶助金每人每月50元。20xx年起我市執行國家出臺的一項針對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的特別扶助制度,扶助獨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100元。20xx年起我市執行標準隨國家標準提高,獨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xx5元。隨着物價上漲,我市從20xx年1月起對失獨家庭的特別扶助金在國家標準上增至每人每月235元。部分縣市區根據各自情況制定了扶助標準。如xx區從20xx年1月起對失獨家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15元。xx區從20xx年1月起對失獨家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00元。xx區xx鄉在20xx年6月設立失獨家庭關懷基金,7戶失獨家庭每年領取3000元到5000元的幫扶基金。南嶽區從20xx年起在失獨家庭父母生日、春節時分別送上生育關懷慰問金600元,對再生育家庭給予一次性生育關懷金500元。xx區參照市級標準執行。xx市從20xx年起將農村計劃生育特別扶助對象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府代繳範圍,由市財政按每人每年60元的標準從計劃生育關懷資金中予以代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雖然我市在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但依然不能解決因爲失去唯一的孩子而造成的經濟和生活上的困難。

二、我市失獨家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主要問題

⑴經濟收入偏低。據調查,一半以上的失獨家庭收入達不到當地的平均水平。尤其是農村失獨家庭沒有任何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依賴計劃生育特別扶助金、政府救助(城鄉低保、五保供給)等方面來維持基本的生活。城鎮失獨家庭除部分領取退休金的有較爲固定的經濟收入外,其他失獨家庭的經濟狀況跟農村失獨家庭相似。獨生子女因病去世的家庭經濟困難問題更爲突出,這些家庭在支付大量醫藥費後陷入經濟困難,佔到所有返貧家庭的50%以上。

⑵精神創傷極大。失獨家庭的精神創傷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來源於內在創傷。在經歷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後,失獨老人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託,心理變得脆弱和敏感,容易陷入精神抑鬱,甚至導致更加嚴重的心理疾病。另一方面來源於外來創傷。一些人把失獨者視爲不祥之人,他們所給的東西也被視爲不祥之物,這種來自社會的歧視和不公平對待無疑更刺痛了失獨老人的心。因此,相對於物質幫扶而言,失獨老人的精神慰藉更爲迫在眉睫。

⑶養老就醫極難。調查顯示,失獨家庭普遍存在患病率較高、生活資源缺乏、養老困難等特點。我不怕死,只怕老,只怕病。這是我們走訪調研時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如何養老就醫是他們面臨的最現實的問題。在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下,那些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經濟條件不好的失獨家庭,尤其是這一類的農村失獨家庭,養老就醫更是個大難題。醫療開支讓他們原本貧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他們還常常面臨無人辦理正常醫療住院手續和術後無人照料等問題。

2、產生的原因

⑴政策關懷不夠。一是對失獨家庭的政策保障落實不到位。如20xx年底頒佈的《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定獨生子女發生意外傷殘、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養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必要的幫助。這裏的必要的幫助只是原則性規定,對幫助的形式、金額、負責部門及年齡等均未作明確的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又如20xx年4月公佈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養老保險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養老保障工作,積極探索爲獨生子女父母、無子女和失獨老人提供必要的養老服務補貼和老年護理補貼。這裏的必要是哪種類型,補貼標準是什麼,由哪個部門負責同樣缺乏明確的規定。二是對失獨家庭的救濟幫扶政策存在漏洞。如現行計劃生育特別扶助制度限定年滿49週歲以上的失獨父母才能獲得特別扶助,但這樣不少49週歲以下的失獨父母距離獲得特別扶助就有一段較長的真空期,在他們最感孤立無助時卻享受不到政策的關懷。同時,隨着現代生活節奏加快,環境污染等多種原因,大多數女性還不到45歲就已經無法實現再生育了。因此以年滿49週歲爲限與實際情況存在差距。三是各級財政投入不夠。雖然自20xx年1月起,我市失獨家庭特別扶助金提高到每人每月235元,可相對日益增長的物價水平和失獨家庭面臨的實際困境而言,我市各級財政投入依然偏少,扶助標準依然偏低。

⑵社會關懷不夠。目前,我市還沒有建立針對失獨家庭的專門養老服務機構,也沒有關愛失獨家庭的社會和民間組織。隨着失獨家庭在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復、護理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長,公益服務事業和社會養老工作明顯滯後。

⑶自我激勵不夠。主要體現在失獨家庭無法走出喪子之痛的心靈創傷,喪失生活信心,無望開創新生活。失獨家庭在生活中往往會面臨諸多正常家庭無法想象的困難,據調查,7080%的失獨父母存在精神創傷或心理障礙,近半數患有抑鬱症。喪子之後,他們的精神極度敏感和脆弱,恐懼一切節日和聚會,極力躲避世俗人倫,常常處於壓抑和自閉之中,無法積極地投入工作和生活,特別是城鎮失獨家庭。

三、關於解決我市失獨家庭主要問題的建議

獨生子女家庭,是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積極踐行者,對降低人口出生率、抑制人口過快增長作出了重大貢獻。失獨家庭的出現是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不可迴避的社會問題,可以說是政策所迫、意外所致、生理所限。幫助失獨家庭解決生活困難,化解心理障礙,既需要有國家政策法規的保障、政府的幫助,還需要全社會的關愛。爲此,我們建議:

1、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生育政策法規。建議考慮放寬單獨生兩胎的政策,增強家庭的抗風險能力,減少失獨家庭的發生機率。在生育政策法規的出臺上,給予所有失獨家庭相應的扶助,並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失獨家庭幫扶對象的年齡劃分。建議政府出臺關愛失獨家庭的相關政策,明確享受對象、享受標準、負責部門、審批程序、資金籌集與發放管理等基本內容。二是建立健全對失獨家庭的養老機制。根據大多數失獨家庭養老的實際,建議政府加大養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增強服務功能。根據我市財政收入狀況和上一年度的物價上漲指數,提高失獨家庭特別扶助金標準。由政府爲失獨家庭購買養老保險,以保險形式爲失獨家庭養老提供最重要的保障。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用足用活現有政策,建立相關社會資源向失獨家庭適當傾斜的政策體系。人社和門參照五保、低保、殘疾人標準,給予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失獨家庭成員免費享受醫保和養老保險待遇。民政部門參照三無和五保老人待遇,將年滿55週歲的失獨女性和年滿60週歲的失獨男性優先納入五保供養、城鄉低保救助範圍,尤其是對患有疾病、無生活來源的失獨對象,更要適當放寬年齡限制,通過採取分散與集中供養的方式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門出臺看病就醫的特別扶助政策,定期爲失獨老人提供免費健康檢查和親情護理服務。三是定期發佈失獨家庭的權威數據。建議加強對失獨家庭的信息統計工作,建立包括所有失獨者在內的失獨家庭數據庫,定期面向社會公佈權威統計數據,並及時更新,爲政府解決這一問題提供科學依據。建議同時建立失獨家庭健康檔案。明確記錄每個失獨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與衛生醫療機構協調,根據每個人的病情有針對性地開展醫療服務。

家庭的調查報告 篇2

長期以來以文化、科技、衛生爲主題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備受學院重視。20xx年7月,我院積極響應院團委的號召,成立一支三下鄉xx活動志願者服務隊,赴廣東清遠陽山縣開展以踐行綱要迎亞運社會實踐促扶貧爲主題的大學生三下鄉活動。通過深入農村的社會實踐活動,瞭解農村、關注農村,關心山區兒童的未來在支教、支農、扶貧活動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瞭解國情,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促使大學生刻苦學習、增長才幹、奉獻社會、鍛鍊毅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對於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此次南博職業技術學院暑期三下鄉的地點在清遠市陽山縣七孔元江國小,在爲期7天的三下鄉活動中,志願者們通過走訪特困戶、與留守兒童交流等方式來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

一、留守兒童的現狀及特點

(一)留守兒童的現狀

1、家庭的經濟來源

家庭的經濟來源主要有兩類

(1)父親或母親及夫婦都外出打工。只有逢年時節的時候纔回家,每個月的工資大概有1500元,能維持生活的最基本保障。

(2)在家養豬,種植水稻、玉米、沙田桔等。農作物收入佔經濟總收入的大部分。由於地不夠所以種植的農作物只能留着自己吃,很少拿出去賣。如收成不好,就要拿錢去買糧食。

2、重視程度

(1)大部分的父母都很重視小孩的教育,鼓勵小孩讀書,認爲讀書能改變小孩的前途,自己讀不好書也希望下一代可以出人頭地,就算賣田賣地也要供小孩讀書,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下一代身上。

(2)一部分的父母對教育不太重視,由於思想觀念差,目光短淺,只看到眼前的沒有想到長遠的,認爲到了一定年齡就應該外出打工,具調查瞭解,一條村只有一個大學生,高中生比較少,沒讀完國中的佔十分之三。

(二)留守兒童的特點

(1)留守兒童比例偏高,隔代撫養隱憂重重

雙親均在外工作的兒童直接缺乏父母的關愛和監督,直接對其生活學習,心理健康,能力性格等產生影響;僅父親或母親在外工作也會導致留守兒童因爲缺乏父愛或母愛而對其性格形成及和人交往能力有一定影響。普遍存在的隔代撫養容易使留守兒童的思想觀念差,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產生一定的影響。

(2)心理情況良好

經過與留守兒童的交流和相處,發現大部分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強,很樂觀、活潑也很主動的與人交流,只有個別的人顯得比較內向和不夠主動,但經過我們志願服務隊成員的耐心引導和關係,他們也很快融入我們這個團隊中,臉上也有了笑容,以目前的調查來看,留守兒童的心理情況比較良好,但仍需我們的幫助,繼續去關注他們的情況,幫助他們去適應這個社會。

(3)對親情的渴望

留守兒童十分渴望親情,兒童的內心世界十分豐富,對感情也分敏感,對親情的渴望真實反映他們的正常心理,但不容忽略的是一部分留守兒童因爲他們的父母長期不在身邊,而產生對父母之情的冷淡,對親情的冷漠,從而對生活缺乏信心和熱情,對其以後的人際交往甚至人生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4)獨立性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與留守兒童的交流中發現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個人獨立性都比較強,所謂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不管他們的家庭是否富裕,精神生活上一點點的缺失,也能激勵他們早日自立、自強,也許正因爲他們的父親或母親不在身邊,他們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鍛鍊機會。

二、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留守兒童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經濟不發達。經濟越發達,外出務工的農民越少,留守兒童數量就越少;經濟越不發達,外出務工的農民越多,留守兒童數量越多。但當留守兒童存在於我們這個社會時,我們應該考慮它存在時是否與家庭教育意識淡薄、學校教育措施不力、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不夠等有關呢?

三、留守兒童問題解決的對策

1.完善家庭教育,充分發揮父母的教育職能

發揮父母的教育職能,就要求父母應與孩子經常保持聯繫,除生活、生體,學習方面外,還要注重與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對留守兒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嬌寵溺愛,做到嚴與愛結合;同時要定期同留守兒童進行思想交流,瞭解其需求及心理狀況,促進其健康成長。

2.充分利用學校教育資源,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

作爲留守兒童所在地的教育機構,應該儘可能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爲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多做貢獻。第一學校應設立專門的心理諮詢室,配備心理輔導和諮詢老師,爲全校師生提供心理輔導和諮詢服務。第二,建立家訪制度,讓家長了解子女在學校的情況,從而使父母掌握跟孩子溝通的方法與技巧。

3.整合社會力量,構建留守兒童教育和監護體系

各級政府部門明確劃分並擔負責任。建立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協調參與的留守兒童教育和監護體系,努力使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發展。

4.留守兒童自身應加強心理素質培養

留守兒童存在的種種心理問題和煩惱,其實都可以認爲是缺乏對現實的正確的態度和內心不平衡所致。在改變不了父母外出的現實情況下,只能學會調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適應能力。作爲留守兒童,應該學會自信、自立、自強,把父母不在身邊的現實看成是對自己的鍛鍊和考驗,爲自己樹立目標,培養各種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把學習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多與老師、同學接觸,主動與父母溝通,勇敢面對和克服在生活、學習中遇到問題和困難。

通過此次三下鄉的活動可以看出關注留守兒童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任重而道遠。在支教的過程中領悟最深的是,作爲一名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本身就應該有一桶水這樣纔可以給學生更多的知識。所以作爲當代大學生的一員,我們應具有一份社會責任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留守兒童問題能在國家政策及全社會的關注下得到圓滿的解決,使農村留守兒童也能和所有的孩子一樣,享有一個歡樂、讀書的童年。

家庭的調查報告 篇3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入,傳統家庭的功能結構、生活方式、價值取向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一方面,追求民主、平等、和諧的婚姻家庭關係已成爲絕大多數家庭的共識。另一方面,家庭矛盾增多、離婚率上升已成爲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爲了深入分析婚姻家庭方面存在的特點和問題,探尋在新形勢下化解家庭矛盾、構建幸福婚姻的對策和途徑,推動文明家庭建設向縱深發展,張家港市婦聯於20xx年底及20xx年初對全市21個鎮1000個家庭和有關部門進行了調查走訪,本文是對調查情況的綜合分析和理性思考。文中調查數據、事例均是以張家港市爲例。

一、近年來張家港市婚姻家庭呈現的新特點

1、家庭結構日趨單純,生活追求各取所需。

在接受調查的1000個家庭中,由父母、子女組成的三口之家佔了。絕大部分年輕夫妻結婚之後,不再與父母或岳父母一起居住,紛紛另起爐竈,建起了溫馨的小家。不少小家庭只是在孩子出生之後一個階段或節假日回去與父母團聚一下。這樣一種模式不僅能滿足年輕夫妻追求自由空間的需要,又滿足了老年人清靜、閒適的晚年生活追求,爲他們騰出更多時間參加健身、旅遊,發揮晚年餘熱、實現二次創業創造了條件,有效地減少了兩代之間因生活習慣、思想觀念、行爲方式等方面不同引起的家庭矛盾。

2、生活質量大幅提高,物質精神並駕齊驅。

調查發現,的家庭生活質量近年來有大幅度提高。具體體現在:一是家用電器現代化。的家庭用上了全自動洗衣機、電腦型電飯煲及微波爐等高檔電器。電視機已全面普及,家均擁有達臺。的家庭有電腦、cd機、音響、家庭影院等文化娛樂設施,不少農村家庭由當初的彩電、冰箱、洗衣機三大件,發展到摩托車、空調、家庭影院等全方位的現代化。二是家政服務社區化。現代社會工作節奏的加快,競爭壓力的增大,使家務勞動已日漸成爲家庭的一大負擔。但隨着近年來社區服務業的蓬勃興起,社區幼托服務、託老保健、家庭保潔、學生小餐桌等家政服務項目,爲家庭減輕了負擔。不少家庭,特別是中高收入的城市家庭,已成爲社區家政服務的受益者。在接受調查的1000戶家庭中,接受家政服務的戶數20xx年爲239戶,20xx年上升到356戶。三是文化生活健康化。近年來,家庭文化生活方面的消費呈直線上升趨勢,讀書、訂報、看電影電視、看演唱會已成爲家庭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在接受調查的1000戶家庭中,100%的家庭都有讀書看報學習的習慣,藏書數量最少的爲50多冊,最多的達1000多冊。的家庭有早鍛鍊、上健身房的習慣。特別是張家港市開展的“四個一”讀書活動(即一頂書櫥、一份報刊、一盆花卉、一件健身器材),極大地促進了家庭文化生活質量的提高。

3、家庭穩定仍爲主流,平等觀念深入人心。

調查發現,的夫妻都表示對自己的婚姻滿意或基本滿意,100%的家庭都知道“男女平等”概念,99%的家庭都向往平等、穩定、和諧、民主的婚姻生活。這表明,我市家庭仍以穩定爲主流,提高婚姻質量、追求幸福生活已成爲全市廣大家庭的共識。這些共同點體現在:(1)在事業上,夫妻各有追求,女性的經濟地位相對獨立。在接受調查的家庭中,有的家庭夫婦倆都各有自己的職業,其中不少夫妻在事業上都各有建樹,形成了比翼雙飛的格局。的家庭丈夫在企事業單位上班,妻子在家種責任田或搞手工業、副業,既能照顧家庭,又有相當的經濟收入。有的家庭夫妻都在自辦的私營企業工作,丈夫、妻子各有分工,共同支撐企業的成長髮展。(2)在家庭中,夫妻權利義務相對明確,女性的家庭地位進一步提高。調查中,的丈夫認爲家務勞動是夫妻雙方共同的義務,丈夫應該在工作之餘分擔家務勞動。48%的家庭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則協商處理家庭重大事務,妻子享有對家庭重大事務決策的權利;的家庭妻子享有對日常生活開支的支配權。還有不少丈夫認爲“男人是賺錢的笆,女人是聚錢的鬥”,賺錢交給妻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互諒互讓、協商解決已成爲大部分家庭處理家庭事務的共同準則。(3)在婚姻情感上,夫妻追求趨向一致,女性的主體意識明顯增強。在婚姻和感情方面,夫妻對感情生活的追求越來越注重質量和內涵,過去的溫飽型婚姻已向質量內涵型轉變。調查中,有99%以上的丈夫或妻子都希望配偶能在生活上給予必要的關心照顧的同時,在精神能給予慰籍,尤其在經受挫折和打擊時多給予一點理解關心。的夫妻都認爲溝通、交流是增強夫妻情感的必要手段,56%的家庭認爲親情在各人心目中的份量,決定了家庭的穩定程度。調查還發現,有不少職業女性在扮好單位及家庭兩個角色的同時,越來越注重追求個人的生活空間,健身、美容、社交、旅遊等休閒生活方式,極大豐富了女性的業餘生活,過去那種一下班就圍着鍋臺轉,圍着丈夫子女轉,自己沒有一點生活空間的女性已越來越少。

二、張家港市婚姻家庭方面存在的問題

調查反映出我市婚姻與家庭質量主流是好的,是積極向上的,但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也不容忽視。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

1、離婚率穩重有升,選擇文明離婚方式的人增多。

從19xx年-20xx年協議離婚的數量由442對上升到568對,增。起訴離婚數由838對上升到926對,增。離婚數量穩中有升,而其中協議離婚數上升明顯,這說明男女雙方選擇文明離婚方式、共同協商離婚

事宜、和平解決財產分割、平靜接受離婚現實的人數在逐年增多。離婚原因依次爲:婚外戀(佔45%),性格、感情不和(佔41%),家庭暴力(佔10%),經濟原因(佔2%),其他(佔2%)。

2、因婚外戀導致的家庭糾紛日益增多。

近三年來,在市鎮兩級婦女組織接到的來信來訪中,婚外戀導致的家庭糾紛在逐年上升,所佔比例由31%上升到45%,僅20xx年市婦聯接到的129件信訪案件中,由第三者插足引起的家庭糾紛就有61件,佔同期信訪總數的47%。這些統計數據僅僅是從來信來訪中發現的,許多未向婦聯反映的家庭糾紛案件尚無法統計。

3、因家庭矛盾激化導致的社會問題不容忽視。

因家庭糾紛引起的社會問題,如自殺、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家庭糾紛上升爲刑事案件、家庭成員患精神性疾病等問題,越來越引人關注。張家港市市區某新村許某,因丈夫常年在外尋花問柳,在某天深夜與丈夫激烈爭吵後,對生活失去信心,上吊自殺。南豐鎮某村18歲女青年孫某,因擔心父母離婚後自己的生活學習費用無從着落,於20xx年3月在南京臥軌自殺。20xx年4月張家港市發生的4起惡性案件中,3件是家庭糾紛激化引起的,其中2起主角爲女性。東萊鎮唐某,女,42歲,因懷疑在自家油漆店內打工的安徽人宋某與其丈夫有曖昧關係,曾多次要求宋某離開,屢遭拒絕後懷恨在心,萌生了報復念頭,於20xx年7月18日下午4時,以上街買東西吃爲名,從宋某租住處將其兩個兒女(男孩,9歲;女孩,5歲)騙至一河塘邊,將兩人推入河中,致其溺水身亡。20xx年市公安局接到因家庭糾紛引發的報警案件160多起,超過上年總數。

4、離婚婦女、離異家庭子女的合法權益時有侵害。

一是離婚農村婦女土地承包權受到侵害。農村婦女離婚前,土地承包合同都是以男方名義簽訂;離婚後,婦女的土地承包權無法落實到應有的份額,回到孃家又無法恢復出嫁前原有的土地,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二是部分離婚婦女的住房權益得不到保障。婚前所(購)建住房,法院判給了男方;婚後共(購)建住房,女方即使暫時擁有其中一部分的居住權,但因夫家騷擾,也不得不放棄,名不符實。三是因男方隱匿、轉移財產,使婦女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四是子女隨母親生活的其撫養費往往難以落實,這類情況尤以農村居多。五是在農村非法同居的情況仍時有發生,不少婦女在法院解除非法同居關係後只能空身走人。

三、造成張家港市婚姻家庭出現新問題的原因分析

從調查中暴露的婚姻家庭問題可以看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歷史的因素,也有現實的因素,既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個人的原因。綜合起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市場經濟對婚姻家庭關係的穩定性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

我國市場經濟制度的逐漸建立,使市場主體在競爭機制中發揮了較大的能動作用。不少家庭成員面臨着分流、下崗以及快節奏、高效能、高風險職業帶來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加之現代社會人們的主體意識日益復甦,致使兩性關係的矛盾越來越難調適。不少夫妻本來懷着美好的嚮往進入婚姻,但由於不善於化解社會壓力和家庭矛盾,致使本該有希望挽救的婚姻一步一步走向死衚衕。例如物資系統女工徐某,由於單位經濟效益不好,下崗在家。丈夫見妻子下崗,不但不安慰,反而冷嘲熱諷,致使妻子在打擊下患上了糖尿病、白內障,最後漸漸雙目失明。丈夫見妻子失明,乾脆在外與一洗頭女長期姘居,經組織多次做工作仍不能回心轉意,最後夫婦倆不得不對簿公堂。市場經濟對當代婚姻家庭關係的衝擊還表現在利益驅動迫使現代人的婚戀觀、價值觀受到影響。以能否賺到大錢作爲擇偶標準、以賺錢多少決定夫妻在家中的地位、爲了金錢不惜作爲第三者破壞他人家庭、有了錢就尋找刺激等現象屢見不鮮。此外,社會轉型時期人的自主性、流動性的增加,意味着人在更大程度上的自由解放,這必然會提高感情的風險和婚姻的難度。

2、道德觀念的變化帶來家庭美德的淡化。

家庭的調查報告 篇4

調查顯示:江蘇1/4家庭生活透支 教育是第一因素

日前江蘇省城調局對全省5000戶城鎮居民家庭收入和消費調查後發現,今年前10個月,江蘇省城鎮居民中約有27%的家庭生活超支。教育負擔沉重是導致家庭透支的最重要因素,醫療、饋贈等因素的影響則分列二、三位。

調查顯示,這5000戶城鎮居民家庭中在校生有1316人,其中本年度內有16%%的中學生繳納了擇校費;在校大學生尤其是民辦大學生其家庭花錢較多。1300多戶超支家庭中因教育開銷大而造成透支的最多,佔32%,其中花費萬元以上家庭達169戶,最高一戶支出高達9萬元。

其次,因大病醫療而造成家庭超支的也佔21%,其中花費萬元以上家庭達53戶,最高戶支出高達7.5萬元。

“人情消費”也成爲導致家庭超支的第三大因素,調查發現,因紅、白喜事和親朋饋贈等而出現超支的家庭竟然佔到了16.9%%,其中最高一戶支出高達9.1萬元。

上海家庭總收入四分之一用於子女教育消費

上海市婦聯、上海社會科學院聯合發佈的上海市家庭教育發展狀況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在擁有18歲以下子女的家庭中,孩子教育消費佔全家總收入四分之一左右。

上海市未成年子女家庭平均把全家總收入的23.6%投入到子女教育中,該比例遠遠高於美、加等國10%左右的居民教育支出比率;如果加上大學教育和海外留學費用,這一比例還會大幅上升。

課題組調查了上海市986戶家庭,是近年來該地相關調研中規模最大、抽樣覆蓋面最廣、涵蓋內容最全面的一次調查。課題組總結認爲家庭教育成功的三大標準出現了變化,大多數家長認爲下一代的道德(65.9%)、心理(60.5%)和身體健康(48.0%)是衡量家庭教育質量的三大標準。其中,道德發展首當其衝,心理健康取代了學習成績(35.3%)躋身爲最重要的培養目標之一。課題組認爲,這種全新的家庭教育評估視角對於傳統的“德智體”標準來說具有革新意義。

調查數據顯示,在公衆家庭教育觀中,道德意識和習慣培養的重要性有所提升。52.8%的家長都認爲下一代的道德發展最爲重要,18.3%的家長認爲習慣培養非常重要,只有15.1%的家長堅持學習成績是家教第一要素。

知行不一仍然是當前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問題,雖然大部分家長宣稱子女的道德和心理髮展是自己最重視的,但對學歷的高期望卻反映出家長實際上還是難以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數據表明,上海市41.8%的家長都希望子女至少擁有大學文憑,23.6%的家長希望子女擁有碩士文憑,16.3%的家長希望子女擁有博士學位。

調查表明,擁有0~6歲子女的家庭和12~18歲子女的家庭都認爲他們目前最重要的家庭教育任務依次爲道德、學習和心理髮展;而擁有7~11歲子女的家庭認爲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其次纔是道德和身體健康;對於擁有18~25歲成年子女的家庭來說,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道德和心理,其次纔是學習。

此外,家庭教育內容也出現了新動向,理財教育、網絡教育、生理衛生教育和艾滋病知識教育等與當代社會環境相呼應的新興領域,開始成爲上海市家長關注的內容。其中46.1%的家長表示自己經常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30.0%的家長表示自己常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17.8%的家長表示自己給孩子常講起艾滋病知識,9%的家長表示自己常對孩子進行生理衛生教育。

家庭的調查報告 篇5

爲掌握單親特困母親家庭生存狀況,連雲港市新浦區婦聯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入戶實地調查、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單親貧困母親生存狀況進行了調研走訪,主要是針對30—59歲年齡段的單親貧困母親(這個年齡段的人數在該市單親母親總人數中比重較大。由於無丈夫,子女又基本處於未成年人階段,家庭負擔重,生活相對而言更加困難,因而更具典型性)。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1、經濟收入低。在被調查的單親貧困母親中,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佔到90%,甚至有的單親家庭人均月收入還不足300元。她們都沒有固定工作,也沒有固定收入,主要靠種地、親戚朋友資助、打點兒零工和低保來維持生活,非常貧困,生活消費水平遠遠低於當地平均消費水平

2、文化程度低。在被調查的人羣中,國小以下文化程度的佔70.5%,國中文化程度的佔16.5%,高中文化程度的佔9%,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爲4%,90%左右的單親貧困母親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素質和能力水平非常低。

3、健康水平低。由於被調查的是單親貧困母親中的中年女性,長期的艱苦勞作和生活壓力,使她們均患有各類不同的疾病。較爲集中的是心臟病、腰腿風溼疼痛、婦科病、貧血和高血壓等病症。患重症和身體殘疾不能勞動的佔83%,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佔17%。由於不能定期體檢,甚至有的人怕檢查出毛病從未檢查過身體,因此很多時候一般都是疾病發作了才檢查出毛病來。有病不醫,亂抓藥亂吃藥的現象普遍存在,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4、社會關注低。在走訪中,我們發現,有18.5%的單親家庭曾經得到過民政部門、街道、婦聯和鄉鎮政府的救助,但這種救助方式只是單一的一般救助,沒有作爲單親貧困母親的特殊身份得到額外的救助,民政部門也沒有專門對這一弱勢羣體進行專門的扶持。90%以上的單親貧困母親希望社會上對她們進行關愛和援助。但從目前的情況看,這一特殊弱勢羣體沒有引起社會上的高度重視。

二、主要原因

1、收入來源匱乏。單親母親貧困的主要原因是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渠道。家庭拖累,外出務工難。在我市農村,年齡偏大喪偶的女性大部分都選擇在婆家生活,存在照顧孩子和老人,同時還要顧及家務和農活等問題,子女一般都沒有穩定的具體工作,由於家庭的拖累,許多單親母親無法外出打工,缺少創收的渠道。文化水平低,缺少技能,就業難。在市區,單親貧困母親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多數沒有一技之長,又由於有些年齡偏大,造成多數用人單位不願招用她們。因此多數人難以找到固定的工作。除此之外,由於缺少資金,沒有創業致富渠道,大多數想從事生產發展和開發創業的單親母親,也由於自身條件受約束,得不到資金和技術的扶持和幫助,無法起步,望"業"興嘆。

2、缺乏生活保障。

一是怕生病,有病不敢醫。雖然大部分單親貧困母親參加了醫保,但報銷比例較低。如果生病住院既擔心家務活沒人幹,又擔心孩子無人照看,不到萬不得已,很多人都忍耐不去看病。

二是怕出現意外,有事錢難借。在調研中,有45%的單親家庭孩子還在上學,學費支出比例很大。雖然九年制義務教育免除了學雜費,但書本費、校服費、補課費和食宿費等必須的費用支出佔家庭支出的一半以上,讓許多單親家庭犯難。在走訪中,有70%的單親貧困家庭常年負債累累,生活、心理上的雙重壓力使單親母親變得脾氣暴躁和自卑。

3、缺少感情交流,文化娛樂活動單調。由於單親貧困家庭支出有限,基本沒有文化娛樂活動空間,在城市,參加社區組織的文化生活的比例不足10%。另外的因素,單親母親心理孤獨,性格獨特,再婚非常難。她們離婚或喪偶後都希望再婚,可是由於婚姻破裂的打擊或者害怕孩子以後受到委屈、家庭負擔重及找不到合適的願意共同養家的人等原因,許多人難以再婚。另外單親母親有時擔心周圍的人對自己有異樣的看法,生活上、感情上很多難題找不到信賴的人傾訴和幫助,沒有交流和排解的途徑,導致她們彷徨和困惑。

4、缺少家庭教育。單親家庭對孩子的性格影響很大。在調查中,有的孩子因爲缺乏父愛,形成孤僻、懦弱的性格。另外,對孩子學習成績影響較大。由於單親母親普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給孩子造成一定的負荷壓力。調查發現,80%左右的單親家庭的孩子學習成績並不理想。單親家庭對孩子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由於單親母親對孩子感情溝通少,或是用溺愛來代替父愛,在孩子的成長空間裏,大多數形成了孤僻、冷漠、自私、怯懦或獨立的性格,因爲性格上的偏執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這一特殊弱勢羣體沒有引起社會上的高度重視。

三、建議與對策

1、加強就業扶持,增加經濟收入,從根本改善單親困難母親生活狀況。增強造血功能,增加經濟收入是幫助單親特困母親擺脫貧困的根本之策。因此,建議針對單親特困母親的文化偏低、年齡偏大、技能單一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單親特困家庭"量身打造"的專項幫扶活動:

一是開辦專場指導培訓。對單親特困母親開展就業技能、就業理念、就業規劃的專場指導培訓,幫助單親特困母親改變就業觀,提高就業技能。

二是舉辦專場招聘會。有選擇地組織保險、家政、網店等門檻底、就業方式靈活的行業幫助單親特困母親實現就業。

三是開辦專場職技班。聯繫各類職業技術學校,爲對單親特困家庭的子女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幫助單親特困家庭儘快"自食其力"。

四是進行專項政策性就業扶持。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要向單親特困母親進行傾斜;社區的便民服務項目和靈活就業崗位,也應照顧安排單親特困母親。

2、整合社會資源,拓展救助體系,解決單親特困母親後顧之憂。目前,我們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健全,不能有效覆蓋全體社會成員,一些弱勢羣體還缺乏制度性的社會支持。在這種特殊的社會轉型時期,更要加大對單親特困母親的關心和扶持。

一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應補盡補"。同時應不斷完善補助機制,進一步擴大受益面。另外,針對單親特困母親普遍存在的住房困難、生活困難等問題,在廉租房的申請承租、低保和新農保的發放、元旦春節慰問等應給予政策性傾斜,可適當建立專項慰問經費或在慰問經費中予以明確適當份額。

二是建立醫療救助體系。建議在完善"全民醫保"的基礎上,爲單親特困母親建立醫療救助體系。首先是由政府出資,指定婦幼保健機構對單親特困母親進行每兩年一次的體檢;其次是整合公立和民營醫療機構的資源和力量,爲單親特困家庭提供大病救助。

三是建立單親特困母親子女就學幫扶體系。首先要鞏固並不斷建立健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就學的補貼政策,對單親貧困求學的孩子給予有關費用的減免,並努力擴大受益面;其次對考取高中、大學的單親特困家庭子女建立長效幫扶機制,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

3、弘揚社會新風,營造幫扶氛圍,爲單親特困母親排憂解難。各級婦聯組織要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良好社會風尚,廣泛動員社會各界深入持久地開展爲單親特困母親送溫暖活動。

一是調查瞭解單親特困母親家庭面臨的困境,通過宣傳媒介讓社會了解她們的生存狀況、主要需求,使社會熱心人士和相關部門有的放矢開展援助。

二是宣傳單親特困母親自強不息的典型事蹟,鼓勵單親特困母親家庭提高生活信心和能力。

三是在城鄉社區服務中增加對單親家庭的服務。

關愛單親貧困母親是一項事關社會和諧、社會發展的民心工作,單靠個體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政府的關心和支持,需要有關職能部門及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扶持,只有發動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才能讓每一個單親貧困母親從根本上改變生存狀況,實現共享共建。

家庭的調查報告 篇6

一、總體情況

(一)高離婚率下產生的龐大單親家庭羣體。通過對全縣16個鄉鎮、學校及0-18歲單親家庭子女及家長進行抽樣調查和分析統計,結果顯示:我縣有單親家庭子女2840名,佔我縣未成年人總數的3.12%。其中,62.4%單親家庭子女是由於父母離異而造成的,29.2%是由於喪偶,其它情況僅佔 8.4 %。調查顯示:我縣有5個鄉鎮因父母離異形成單親家庭的高達90%。在0-18歲未成年人單親家庭中,子女僅7-14歲年齡階段的居多,佔59.8%。

(二)單親家庭子女的性格特點,心理情緒。由於家庭的缺損,造成了單親家庭子女的性格缺陷,他們通常表現出孤僻、內向、任性等性格弱點。絕大部分生活在單親家庭裏的未成年人在個性發展中,常常感到空虛、寂寞、惶恐不安和焦慮。在調查的2840名單親家庭子女中,處在離異家庭的單親家庭子女,大都行爲習慣差,甚至染有不少不良習氣,諸如抽菸、賭博、打架鬥毆、談情說愛、尋釁鬧事等等。

(三)單親家庭子女的生活狀況。由於家庭的不完整,只有少數單親家庭經濟條件較好,多數單親家庭的生存狀況是十分艱難的,生活條件差,生活質量跟不上需求。在調查中發現,2840名單親家庭子女中有53.9%隨父,46%隨母,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等扶養的佔0.1%;在生活條件較差的家庭,父或母爲了尋求生計,外出務工,也只能將子女交給長輩或他人看管。

(四)單親家庭子女的監護人文化結構。調查的單親家庭中家長是農民的居多,佔整個的89.76%,是工人的佔4.2%,是幹部及其他的佔 6.04%;同時,他們的文化層次也參差不齊,其中,國小文化佔單親家庭的60.59%,中學的佔34.01%,大專以上文化層次較高的只佔其中的 5.4%。

(五)單親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情況。在學校的教育中,86.7%單親家庭的子女能夠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有13.3%單親家庭的子女不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調查結果顯示,單親子女的學習狀況向兩個極端發展。其中,學習成績特別突出的單親子女屬於個別現象,只佔0.6%,成績較差的佔78.3%。由於單親家庭孩子的監護人文化水平普遍低,不具備給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素質和能力,因此,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數未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六)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需求和健康狀況。在2840名單親家庭子女中,多數孩子的健康狀況一般,有一部分孩子的健康得不到保證。在91%的孩子內心深處中最渴望有一個完美、和睦的家庭,能夠同時得到父親和母親的愛,45.6%的渴望不再受到別人的歧視,48.2%的希望得到社會的救助。

二、存在的問題

(一)單親家庭教育功能弱化,質量差。單親家庭的父母一人既要承擔沉重的家務,爲了生活又要努力的生產、工作,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方面常顯得力不從心,對其子女的關心和教育不夠,造成了家庭教育功能欠缺的一個普遍現象。特別是在農村單親家庭中,多數家長常年外出務工,孩子託付給家中的長輩,監護人本身文化水平低,思想素質不高,嚴重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式方法,不具備對孩子進行家教的能力,這些現象直接導致了家庭教育質量差。

(二)單親家庭子女思想及行爲習慣出現空缺。在調查的單親家庭中,子女7-14歲年齡階段的居多,佔其中的 59.8%,他們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卻無法得到完整的父愛或母愛,由於父母離異或死亡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創傷,打破了他們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平衡,同時,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孩子有45.6%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過別人的歧視,48.2%的孩子生活條件較差。在這種缺少教育和關愛的環境中生活導致了他們空虛、寂寞、惶恐不安和焦慮等孤僻古怪的性格以及比較極端的對人處事態度。常常表現得內向、不願多接觸人,也不願與人交流,自控能力較差,感情衝動好鬥,甚至做出危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

家庭的調查報告 篇7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廣州居民每月到底花了多少錢?這些錢主要花在了哪些地方?市民是都對廣州未來經濟發展充滿信心?昨日,廣州市消委會發布《XX年度廣州市居民消費信心與消費環境調查報告》。XX年廣州消費者信心指數爲61.62,比上年提高了5.5249分,處於中間值略偏上。廣州家庭平均支出額爲5398.4元,教育仍是去年最大一筆支出項。值得注意的是,18.2%的受訪者認爲目前適合老百姓購買商品房,爲近五年來比例最高的一年。

作爲佐證居民消費信心的項目,認爲目前適合老百姓購買商品房的受訪者佔18.2%,爲近五年來比例最高的一年,比上年的比例10.2%高了8個百分點,說明XX年在政府實施一系列房價穩定政策初見成效。

如果有閒錢,你會優先用來做什麼?選擇投資的比例明顯高於上年,選擇儲蓄的也接近三成。而選擇消費的明顯較少。說明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消費者或者寧可選擇適合的投資(或許是爲了抵禦通脹),或者選擇儲蓄以備不時之需,選擇用在消費上的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與去年相比,儲蓄和消費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而且儲蓄的比例下降比較大。相反,在投資的比例則增加不少,這說明過去一年,整個市場環境還是比較有利於消費者進行投資的。

社會保障與福利制度的改革對居民的消費信心和意願產生了影響。在XX年居民的最大消費支出項目中,子女教育費用雖然有所下降,但仍然佔支出的首位(18.8%);家庭爲預防生病而儲蓄的佔67.7%,比上年的63.9%高了3.8個百分點,這對其他領域的消費擠出效應明顯。

XX年的廣州經濟穩步發展、同時亟待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這一特點也影響了人們的消費心理、預期及行爲。廣州市居民的消費信心呈現出中間值偏上的特點,不悲觀,但仍然不是非常樂觀。

消費環境會對居民的消費信心、消費意願和消費選擇產生影響,與消費者生活密切相關就是日用品(包括食品)。調查顯示,76.6%的受訪者都認爲這一年(XX年)來,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主要日用品價格總的來說都上升了,顯示老百姓仍然感受到通脹的壓力。

家庭消費支出是一個敏感話題,但廣州家庭對這一問題並不迴避。據廣州市消委會調查統計顯示,XX年下半年廣州家庭月平均支出額(不包括住房按揭)爲5398.4元,比XX年的4638.93元高出759.47元,5年來持續上升。市消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說明這一年來通貨膨脹還在持續,物價在升高,但與XX年相比,XX年的變化不算大。

對於XX年家庭計劃最大的消費支出方面,具體項目中佔最大比例的還是教育支出,佔21.3%,但比上年的24.9%低3.6個百分點,顯示子女教育上的消費仍然佔據許多廣州家庭消費預算中的大頭,但有下降的趨勢。緊隨其後的是旅遊、傢俱和住房的消費支出。其中旅遊的比重比上年增加了6.5個百分點。

家庭的調查報告 篇8

調查目的:

要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須全面瞭解學生。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的教育環境和家庭的變化對學生的心理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家庭出身差異、成長環境差異、教育經歷差異是造成學生個性差異的最主要的因素。我們從家長職業類型、文化水平、家庭結構、經濟條件等客觀因素,以及家長的教育期望、教育態度及教育方式等主觀性的家庭因素諸多方面探求對學生學習成績與個性發展等方面影響的差異性,它有助於學生家長認識到家庭背景對孩子的影響併發揮其積極影響,將有助於做教師的我們認識其內在關係,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有助於孩子們健康成長。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在本校各年級中各抽取部分學生作爲直接調查樣本。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60份,調查結束時,回收有效問卷59份,有效回收率爲。

調查內容:

分爲家庭自然情況和家庭教育情況兩大指標,其中家庭自然情況主要反映學生家長的文化水平、就業狀況、婚姻狀況、家庭結構、家庭成員關係等家庭教育環境;家庭教育情況主要調查家長的教育觀念、親子關係、溝通交流方式、日常教育方法、孩子的學習情況和自我管理能力、家長自身素質的提升和家庭教育需求等,整個調查問卷共11道題。

調查方式:

(一)制“調查問卷”。

(二)以班會課及課間下發指導學生問卷。

(三)以課間聊天形式進行與學生聊天式的訪談。

(四)統計、歸類、分析。

調查結果分析及分析:

㈠家庭的一般情況。

1.從家庭結構來看:

的學生生活在父母爲原配婚姻的家庭,的孩子經常與父母住在一起,核心家庭占主導地位;只有孩子平時主要與父母和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三代同堂家庭已大大減少;平時直接由父母承擔孩子教育工作的佔,且直接由母親承擔孩子教育工作的比例高於父親;由隔代親人教育孩子的也佔一定比例

2.從家庭人口情況來看:

獨生子女家庭的約佔總數的82%;非獨生子女的佔18%。

3.從家長的學歷及職業來看:

父母親的文化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與方法。而父母親的學歷層次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狀況。調查表明,父母親是大專文化以上學歷的約佔其總數%;父母親是高中文化學歷的約佔其總數24%。父母親是國中以下文化學歷的約佔其總數23%。

父母親的職業也是督促孩子完成的一個基本要素。結果表明,父母親有固定工作的是比例約佔其學生父母親總數的88.88%;無固定工作的是其父母親總數的5.55%;這個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親的學歷層次一致,說明了父母親的學歷同其職業相對應。㈡、家長輔導學生學習情況。

1、從作業完成情況來看:

認真完成作業的學生約佔總數的30.54%;基本能完成作業的學生約佔總數的39.55;不完成作業的學生約佔總數的29.55%。

2、從父母督促情況來看:

父母經常檢查孩子作業的約佔總數的%;有時檢查孩子作業的約佔總數的%;從來沒有檢查孩子作業的約佔總數的%。在檢查孩子作業當中媽媽檢查的有%。

3、從家長指導孩子完成作業的方式來看:

一直輔導孩子做完作業的佔%,孩子獨立完成的佔%,孩子有問題才輔導的佔%。

4、從家長是否額外布臵作業來看:

家長除家庭作業外額外布臵的佔%。

5、從孩子每天課外閱讀情況來看:

每天讀xx1小時以上的佔.%,半小時的佔%,根本不讀的有%

㈢、家庭教育觀念

1.從家長關注學生各方面發展來看:

家長普遍認爲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的家長更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但對學生人際交往和行爲習慣關注度不夠,這兩項僅佔。

2、家長對子女學業期待來看:

目前絕大多數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龍”,希望孩子儘快成才仍然是當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在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上,絕大多數家長表示,管好孩子學習,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職責,至於其他教育則是其次。這些家長認爲,只有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才能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利益。

3、從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視程度來看:

雖有90%的家長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們的表現卻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當長的業餘時間,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沒有多加引導,家長平時大部分業餘時間都用在了做家務、看電視報刊等娛樂等活動上,佔62%,對孩子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

調查結論:

學生家庭背景、家長教育方式、教育觀念與學生學習成績、個性形成、習慣養成有較大的關係。由此可見,家庭環境爲學生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對象。學生生活在不同家庭背景的小環境中,這些環境提供的條件並不相同,對學生的發展的意義也不相同,因而不同家庭背景中學生的發展有很大的區別。但學生對環境的作用也不是消極的,處在同一小環境中的學生,其發展水

平也不會完全相同的。學生對環境持積極態度,就會挖掘環境中有利於自己發展的因素,克服消極的阻力,從而擴大發展的天地。所以教育者(教師、父母)不僅要注意爲受教育者(學生)的發展提供較有利的條件,更要培養受教育者認識、利用和超越家庭背景的意識和能力。

家庭環境對個體的發展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的影響之分。在同一環境中,各種環境因素作用的方向、力量的大小是不同的。對於教師來說,要分析、綜合利用環境因素的積極作用,抵制消極影響是極其重要的和困難的工作。教師需要研究如何既保持家庭背景的有利條件,又積極加強與社會的聯繫,充分利用社會的有利教育力量,共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家庭的調查報告 篇9

通過調查發現,家長的教養態度存在着較大差異。大體可分爲三種類型:家長教養態度是重視型的,孩子的自理能力就強;家長教養態度是放任型的,孩子的自理能力一般;而家長教養態度是保護型,孩子的自理能力最差。家長的教養態度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存在着較強的對應關係。

具體情況分析:影響幼兒自理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園教育不一致,要求不統一。

在幼兒園,老師從小班開始就注重孩子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但家長的教養態度不正確,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鞏固。有的孩子一回到家就把幼兒園學的本領都還給了老師,在家裏從不自己做事情,如孩子們在幼兒園自己疊被、整理書包,在家裏卻由家長代勞。造成幼兒的兩面性。

2、家長對幼兒自理能力培養不重視。

部分家長沒有意識到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認爲這些瑣事,大人隨手就可以做的,何必讓孩子勞神;還有的認爲孩子還太小,長大了自然就會做了,一切代勞也是理所當然;這樣使孩子產生一種依賴心理,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特別上心,而對自理能力、勞動等就不太重視,存在這種心態的家長比例不在少數,這也算是一種社會風氣造成的。

3、家長教育方法不當,需要指導。

生活自理也是經過訓練才學會的,需要老師和家長有意識地、有目的地去訓練他們,但一部分家長缺少教育的方法策略,不知該怎樣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培養,沒有教給孩子勞動技能。需要專業指導。

4、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過度包辦代替。

由於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家長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累,一切事情都給想到了,準備好了,照顧到了。家長越是把一切困難都從孩子面前挪開,越會使孩子形成嚴重的依賴心理,一旦遇到困難,孩子就會束手無策,不會獨立應付和自己解決。不利於責任心和義務感的培養。

5、孩子做事家長不放手,剝奪了孩子鍛鍊機會。分以下三種情況:

(1)不放心。一部分家長不放心孩子自己動手,吃飯慢了怕餓着,穿衣慢了怕凍着,自己洗臉怕洗不乾淨,孩子做家務擔心傷到或弄壞東西。所以一切事情都不肯放手,使孩子很少有機會鍛鍊。

(2)怕麻煩。一部分家長怕麻煩,開始時孩子的勞動效果也許會不太理想,甚至會出現幫倒忙的現象。家長嫌麻煩,乾脆自己做,剝奪了孩子鍛鍊機會。

(3)趕時間。有些家長工作忙,時間緊,他們沒有時間等孩子自己慢慢自理,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因此孩子所有生活上的事項都在他們匆忙中被包辦了。這種做法剝奪幼兒早日獲得自理能力的機會。

經過調查有25%的幼兒本來已經學會做的事,但由於家長這個不準動,那個不讓摸,家長過多的限制和包辦,無意中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

6、長輩溺愛,家庭成員未形成統一戰線。

傳統家庭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單親家庭和核心家庭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發展水平較差。原因一是在傳統家庭中,祖輩因爲"隔代親"的影響重養輕教,什麼都包辦代替,有的父母想讓孩子自己動手,但長輩捨不得,就出來打圓場,進行阻攔,兩代人教育觀念、方法不一致使孩子養成任性、嬌氣、依賴心理,從而影響自理能力的發展。原因二是在傳統家庭中,有較多的成人圍繞一個孩子轉,孩子的事情都可以由家長"代勞",長久下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不會做,等待家長幫忙成爲他們的習慣。

7、不同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另外一種現象是,家庭環境相對較差的孩子比家庭環境較優越的孩子愛勞動,自理能力強,應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那句古話。

8、孩子過分依賴。

有的孩子任性倔強,有些自己能做的事或已學會的事在父母面前就是不肯做。

採取措施:

爲了從根本上改變家長的教養態度和教育觀念,有效培養幼兒自理能力。我們準備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指導和實踐:

1、爭取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形成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如果光靠幼兒園的培養,不充分挖掘家庭的教育資源,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將是紙上談兵,因爲孩子的成長有賴於家庭和幼兒園保持教育的一致,雙方互相配合、支持,取得協調,纔是有利於孩子良好發展的教育合力。因此教師要了解幼兒家庭的不同文化背景,指導家長的教育。教師要與家長經常溝通,將一些教育方法介紹給家長, 以取得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形成“同步式”家園共育。通過填寫“家園同步小能手交流冊”的形式進行。如在交流冊中分別設計有幼兒園教師和幼兒家長以及孩子本人填寫的內容,及時交流幼兒自理勞動方面的情況,使教師瞭解每個幼兒最近的生活自理和家務勞動情況。使家長了解幼兒園開展的自理活動情況和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自理情況等,以便及時幫助孩子適應集體活動的需求。

2、加強家園聯繫,轉變家長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觀念。

《幼兒園工作規程》第47條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家庭配合",因此我們將定期組織家園活動,向家長宣傳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召開家長會,與家長共同商討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通過家訪,在家園通平臺開闢專欄,進行家教經驗交流,幫助家長提高重視勞動教育的意識,掌握教幼兒動手的技巧和方法,使家長樂意接受教師的指導幫助並付諸實施,使孩子在園和在家表現一致,配合幼兒園共同來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3、指導家長掌握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內容與方法。

指導家長有意識地、有目的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1)給孩子一個機會去嘗試。當孩子對做某件事有興趣時,家長要及時引導,大膽放手,抓住學習的敏感期,讓孩子在實踐中培養自理能力。

(2)給孩子一段時間去學習。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學習過程,即使孩子出現幫倒忙的現象,家長也要容忍孩子從不會到會的漸進過程。

(3)教孩子一個方法去鍛鍊。家長要用合適的方式教給孩子自我服務的技巧,使孩子能夠勝任勞動。如用送玩具回家的遊戲引導孩子整理圖書,用圖譜的方式教孩子洗臉。這些方式直觀有趣,孩子很喜歡。

(4)給孩子一個要求去貫徹。提出的要求要能讓孩子勝任,在要求和任務提出後,家庭成員要形成統一戰線,堅持貫徹到底。

(5)給孩子良好的物質空間,主動學習。爲孩子創設適合他們的空間,如騰出傢俱的低矮部分放置孩子的物品。家庭空間中的一部分要以孩子爲本,爲孩子所需,爲孩子所用。讓孩子在合適的空間中充分發揮自主勞動的積極性。

(6)給孩子良好的心理空間,享受勞動。要讓孩子感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快樂的,運用鼓勵、表揚、獎勵等方式激勵孩子,幫助孩子體驗勞動帶來的成功感。

4、根據不同類型的家長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

對教養態度是重視型的家長,請他們總結自己的有效經驗方法,並藉助此類家長積極的力量影響班內其他家長,帶動其他家庭形成正確的育兒觀;對教養態度是放任型及保護型的家長,經常與其溝通探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還可以多講一些成功地家教案例,並通過吸引其參加班級的家教論壇、親子活動等影響家長,慢慢轉變家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爲。

5、做好祖輩家長工作,取得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1)通過孩子的父母來影響祖輩的教育。

比如放一些育兒雜誌在書架上,與老人一塊兒讀讀,或開誠佈公的和老人談談孩子的教育問題,使祖輩家長逐步意識到:孩子總有一天要獨立的面對一切,所以從小要讓孩子獨立去思考解決一些事,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可以起一個輔助作用,可以提出兩個以上的方案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家長越是把一切困難都從孩子面前挪開,越會使孩子形成嚴重的依賴心理,一旦遇到困難,孩子就會束手無策,不會獨立應付和自己解決。

(2)通過家園聯誼活動,使家長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影響。

教師努力創造條件吸引幼兒家長參與到幼兒園活動中來,讓家長在活動中親自觀察瞭解自己的孩子,從而教育自己的孩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