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社區建設調研報告(通用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3W

2023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1

社區衛生服務是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內容,直接關係廣大羣衆基本醫療保障和健康水平。20xx年以來,我縣大力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新的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爲廣大羣衆提供服務優良、價格低廉的基本醫療保障,是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2023社區建設調研報告(通用14篇)

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現狀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農村三級醫療保健網絡的樞紐,其職能以公共衛生服務爲主,具備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健康教育、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綜合衛生服務功能,爲廣大農民羣衆提供基本衛生服務、基本衛生安全保障和農村重點人羣重點服務等三大類12項衛生服務。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以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爲抓手,在原有中心衛生院、鄉鎮衛生院、衛生分院、村衛生室的基礎上,根據人口分佈、醫務用房,人員設備等情況,對農村醫療衛生資源進行整合,去年初在全縣設置了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設38個社區衛生站,確定了303名駐村責任醫師,分225個服務點片開展直接面向農民的服務。截止20xx年底,全縣駐村醫師進村入戶率達95.3%,農民體檢率達72%以上,農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80%以上。

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剛剛起步,在體制、管理、操作等方面還存在着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體制不順,公共衛生服務職能發揮不到位。現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脫胎於鄉鎮中心衛生院,一個班子,兩塊牌子,單位性質、人員編制、服務職能等方面,都還“順延”了原來鄉鎮衛生院的體制和管理模式。比如9家服務中心,其中3家中心衛生院是定額補助事業單位,其它的幾家則爲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的集體單位,並且人員編制結構複雜。體制的不順,導致醫務人員在服務職能轉換時不能很好地適應,也“順延”了原有的經營管理模式,將主要精力放在有償服務和創收上,不能積極主動探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功能作用的發揮,防保制度和措施成了空洞的條文,公共衛生工作開展艱難。同時,服務中心與下屬服務站的從屬關係也都尚未明確,從而使社區服務網絡還存在着很多脫節,工作開展起來不順暢。

2、投入嚴重不足,難以滿足基本醫療需求。20xx年縣財政投入衛生事業總費用爲832.4萬元。20xx年鄉鎮衛生院的財務支出、院長工資和日常公用支出、從事基本醫療的人員經費、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所需繳費部分以及農村衛生事業發展建設資金,均未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全縣鄉鎮衛生院財政補助爲80.2萬元,其中離退休人員工資、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費用就達到40萬元左右,由此導致衛生院生存與發展舉步維艱。投入的嚴重不足已成爲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發展中的問題,包括醫療用房、“新六件”的配備、醫務人員費用支出都是社區服務中心的硬傷,服務中心設備陳舊簡陋,難以滿足基本醫療需求。

3、人才青黃不接,制約社區服務中心的良性發展。一方面,現有9家服務中心與原來鄉鎮衛生院基本上都是同一套人馬配備,因爲工作環境、待遇等實際問題,大中專畢業生不願到服務中心工作,20xx年全縣中心衛生院大專以上學歷不到30%。另一方面,人才外流現象非常嚴重,很多大中專畢業生在基層工作一段時間,技術有一定長進後就急着另覓高枝,加上原有一批老醫務人員逐漸接近退休年齡,使得服務中心人才和技術力量青黃不接,導致服務中心服務能力差,服務模式單一,效率低下,不能取信於羣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意義也僅止於一塊牌子。

三、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的幾點建議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和發展,直接關係到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和農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爲又好又快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提出如下建議:

1、確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農村衛生工作中的主力軍地位。

一是明確方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定要明確定位和發展方向,堅持滿足羣衆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堅持醫療與防保並重,提供社區性、綜合性服務,把服務中心建設成爲區域性醫療保健服務中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服務中心、公共衛生服務中心,避免向醫院模式發展。

二是轉變職能。明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農村防治中的服務職能。走出原來衛生院只管“賣藥治病”的職能模式,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成“以公共衛生爲主,綜合提供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揮衛生服務中心的管理職能,實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服務站管理一體化和全行業管理。

三是科學配置。目前9個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是按鄉鎮衛生院設置的,隨着其服務職能的發揮和羣衆基本醫療保健需求的進一步提高,還要根據鄉鎮地理位置、原有醫療資源分佈、輻射半徑的人口、道路交通、就醫人流的走向等情況進一步科學合理的配置。要制定建設標準,根據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等情況科學規範地設置醫療和業務科室,合理確定房屋結構與面積,按照基本醫療職能的需要配備相應的設備,滿足診療需要。

2、充分體現政府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中的主導作用。

一是加大投入。隨着農村公共衛生體系的逐步健全和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的不斷推進,政府必須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將包括中心衛生院醫療用房、設備配置、人才培養等列入財政預算,逐年安排。

二是理順體制。把服務中心納入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對醫務人員進行三定,按精簡高效、因事設崗、因崗聘人、競聘上崗的原則實行全員聘任,讓他們可以更好地投入服務,而不是想破腦筋爲每月工資來源發愁。

三是落實責任。要把衛生工作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鄉鎮年度綜合目標責任制考覈,體現政府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3、積極探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規範化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一是積極探索人才培養途徑。對現有衛技人員分層次、分崗位、分專業、有計劃地進行崗位培訓。人事部門要通過地方補貼、職稱評定聘用等途徑,積極鼓勵大中專畢業生主動到服務中心工作。同時,衛生主管部門要建立對口支援制度,由二級以上醫院與服務中心建立一對一的對口支援關係,不斷提高中心醫療服務水平。

二是要確定合理收費標準。按照服務中心醫療等級水平,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和農村合作醫療藥品應用指導目錄,便於醫生合理用藥。調整農村合作醫療分類報銷政策,引導農民到服務中心就診。實行藥品配送制度,服務中心的藥房實行全縣統一配送,價格統一,質量保證,切實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三是加強對鄉村藥店和個體診所的監管力度。建議衛生、藥監、工商等相關部門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堅決取締無證行醫,淨化農村醫療市場;加強對鄉村藥店的監管,積極發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農村醫療市場的主渠道作用,爲廣大羣衆提供就近、低廉、優質的醫療服務和基本醫療保障。

2023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2

爲了全面準確把握全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研究和破解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爲省市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近日,市社科聯、市農辦主要領導帶隊,抽調相關研究機構和涉農部門組成調研組,利用20天時間深入全市1市6區10縣、近40個新型農村社區,通過實地查看、走訪座談等形式,對全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進行詳細調研。

全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基本情況

去年以來,特別是省委書記盧展工2月、6月、7月三次蒞宛調研指導工作以來,市委、市政府立足傳統農業大市的基本市情,認真分析南陽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爲城鄉統籌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作爲實踐“兩不三新”協調科學發展路子的重大舉措,在全市範圍內加大學習、宣傳和研究力度,在學明白、想明白、說明白、做明白上狠下功夫,全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呈現出全面啓動、加快推進的好趨勢、好態勢,並取得階段性成效。目前,全市重點圍繞城市近郊、產業聚集區、集鎮周邊和特色產業村選擇確定的100個新型農村社區試點中,92個社區的住房和基礎工程已經開工建設,封頂13200套,在建15534套,各社區主次幹道、給排水管道、文化廣場、服務中心、敬老院、衛生所、學校、幼兒園等配套設施都在加緊建設之中,已經累計投入各項建設資金近50億元。全市第一批100個試點社區總體規劃佔地近7萬畝,整合約436個行政村,20餘萬戶,集聚人口近80萬人,可節約土地12萬畝。

全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主要做法

1.提升認識講學習,統一思想步伐齊。市委、市政府通過國內外智庫引智、省內外考察交流、市委中心組學習和層層專題會議進行研究、學習、安排、部署,在全市上下凝聚了共識,統一了思想,營造了氛圍。在實施過程中,一抓組織領導,二抓協調配合,三抓宣傳引導,四抓督查考評,使廣大幹羣的認識得到迅速提升,思想得到高度統一,100個社區試點經過精心謀劃,積極運作,明爭暗賽,你追我趕,目前已經初具規模,形象凸顯。

2.科學規劃高起點,合理佈局特色顯。針對全市自然村多且分散的實際,市委確立了分類指導、科學規劃,就業爲本、產業支撐,試點先行、梯次推進的總思路,在盤活用好農村土地資源和創新投融資機制上下功夫,實現了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推動城鄉產業融合和農村二、三產業發展。100個試點社區在市、縣的科學指導下,紛紛從方便農民羣衆生產生活、改善農民羣衆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着手,在堅持新型農村社區規劃、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四規聯動”的前提下,選擇有實力、水平高、資質高的規劃設計單位編制相應的規劃建設方案,統籌考慮各自不同的自然條件、產業優勢、規模效益和歷史文化等因素,確保規劃一步到位和50年發展水平不落後。截至目前,全市97個試點社區規劃已經通過市級評審,整體推進鄉鎮和全市新型農村社區規劃正在進行中。

3.產業支撐基礎強,就業增收羣衆富。各縣市區依託各地不同的資源優勢和種養傳統,紛紛依託產業集聚區和大型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轉變農村發展方式,推動土地規模化經營,各打各的優勢仗,各走各的特色路,努力打造一區一品、一鄉一業的產業格局,大幅度提高農業的升值效果,變傳統產業爲優勢產業,開闢出農民增收致富新的穩定來源。

4.創新理念破瓶頸,抓住關鍵敢碰硬。“錢從哪裏來?土地怎麼出?羣衆如何安?”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三大難題。爲破解這三大難題,內鄉縣通過理念創新,大膽探索,趟出解決三大難題的辦法,既有全市的普遍做法,又有其創新之處。

在建設資金投入方面一是縣財政每年拿出5000萬元、各鄉鎮財政投入不低於50萬元扶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二是將電力、交通、文化、衛生、教育、扶貧開發等項目資金集聚、捆綁起來,形成合力集中用於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三是開闢適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信貸產品,如公職擔保、五戶聯保、產權林權擔保等辦法,爲社區建房農戶提供小額貸款。四是鼓勵鄉鎮以市場運作的方式籌資建社區。五是大力開展村企聯創活動,鼓勵企業捐助社區建設。

在保障建設用地方面一是通過“存量土地盤、增減掛鉤擠、三荒當中用、整治整合挖、爭取調規添、集約建設省”的辦法,來保障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所需土地。二是按照“一戶一宅”的原則,對路邊建房問題進行重點整治,激勵引導農民羣衆向社區聚集,使建房用地指標用在“刀刃”上,不斷提高人口聚集度和土地利用率。

在引導羣衆安居方面:一是給遷建社區的農戶發放購房建房補貼。鼓勵有經濟基礎的農戶遷往社區;對原來房屋比較好的農戶,通過說服教育、引導他們向社區集聚;對經濟條件差,短期不能搬遷的,通過分期付款、設計小戶型等方式減輕農戶經濟壓力。二是靠功能完善和社區服務,吸引農戶主動遷入社區。村集體或參建企業利用政策獎補資金,建設一部分權屬歸村組集體所有特殊戶型,讓孤寡老人流轉使用。

5.民主管理民主建,羣衆滿意無埋怨。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過程中,既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又要充分尊重農民羣衆的主體參與地位。方城縣柳河鄉西峯社區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購料、統一建設、公開費用、 (上接A1版)羣衆代表監督”的和諧共建模式,社旗縣堅持“羣衆自願、循序漸進、統籌兼顧、積極穩妥”的民事民決模式,淅川縣摸索出“六步三十環節”工作法,都最大限度堅持了以人爲本和充分尊重羣衆意願,實現了黨委政府滿意、基層羣衆滿意。

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經驗體會

1.必須堅持政府主導。調研中,我們深深感到,新型農村社區合村並居很難自然形成,必須由政府主導推動;實現部門項目資金有效整合、集中打捆使用,必須由政府統一協調;建設新型農村社區,農民轉居民,公共財政必須向農村社區傾斜,每個社區的水電氣暖、綠化等基礎設施和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便民等公共服務設施投資,單靠農村集體經濟是很難完成的,需要由政府統一配套。因此,作爲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必須堅持政府主導,由政府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全面引領社區建設。

2.必須堅持農民自願。20xx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6977元,這一階段,農民對過上城市生活的願望比較強烈,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大勢所趨。但是,建設過程中要避免“一刀切”、“被上樓”等現象,切實尊重農民意願,始終考慮農民的實際承受能力,不盲目攀比,不強迫命令,不包辦代替。要運用好“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嚴格落實一事一議,在舊村拆遷、社區規劃、建設方式等方面都要徵詢羣衆的意見,取得羣衆支持。要通過政策引導、典型引路、身邊人引領、媒體大力宣傳等,廣泛調動羣衆積極性,讓羣衆明白、讓羣衆參與、讓羣衆做主,贏得最廣大農民羣衆的積極響應和主動參與,真正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做成羣衆想幹、願幹、真乾的民心工程。

3.必須堅持科學規劃。規劃是龍頭、是先導,規劃做得好不好,做得科學不科學,直接關係到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順利推進。在規劃時,要堅持“四規”聯動,充分考慮各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優勢、生態環境,打造特色各異、類型多樣的新型農村社區。要按照“一代人建房管三代人居住”的標準,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前瞻性。要堅持一步規劃到位,分步組織實施,一張藍圖繪到底。要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切實做到“不在沒有規劃的地方建房屋,不建沒有經過設計的房屋”。

4.必須強化產業支撐。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一項惠民工程,核心是“兩轉”,即農民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生活方式的轉變,這兩個轉變都依賴於產業的發展,沒有強有力的產業支撐,羣衆沒有穩定的增收渠道,新型農村社區的發展就會失去根基,就沒有生命力。因此,要把產業發展作爲工作的着力點,把發展農村工業、現代農業、商業、打工經濟結合起來,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做好產業文章。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由於我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整體上起步晚,規劃協調、推進建設等各項任務十分繁重,各種矛盾和問題在建設過程中日漸凸顯。結合整個調研情況來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

1.資金問題。一是財政以獎代補資金問題。在農業大市鄧州,20xx年財政計劃拿出專項資金20xx萬元,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進行獎補。單以該市習營社區爲例,僅規劃費用就需要300萬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需要資金千萬以上。另外,在“拆舊建新”社區建設中,如果按每戶拆遷補償至少1萬元,一個3000戶社區就需補償3000萬元,加上近1億元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入,該市建設7個重點社區就需投入資金9億元。相形之下,各級財政專項資金的投入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進度。二是政策性涉農資金的整合問題。爲最大限度地發揮政策資金的效益,自上而下都提出要整合各涉農部門的項目資金。但每個部門、各個項目的涉農項目資金的審批、使用、驗收、審計都有明確規定,實際操作起來難度很大。加之財政政策捆綁、項目整合的扶持資金非常有限,難以彌補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及維持正常運轉的資金缺口。三是土地置換補助資金的使用問題。四是集體積累和羣衆自籌資金問題。五是個別企業、個人助建資金問題。即使有不少企業或經濟界人士進行捐資捐建參與社區建設,豐富了新型農村社區多元投入格局,值得肯定,但不具有普遍性,可以作爲典型引路,推廣起來難度較大。

2.土地問題。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上,我們主要是利用土地增減掛鉤、佔補平衡政策,取得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用地。但目前,我省土地佔補平衡指標只優先用於產業集聚區建設。在報批社區建設時,這些指標既存在不能零星報批的問題,又存在報批數量極爲有限的問題,而農村老宅基地的拆遷是零星的、漸進的,因此造成即使拆除了老宅基地,新的用地指標也不能及時批覆,即使批覆了指標,也要求用於產業集聚區建設,用地難問題仍然嚴重製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3.認識問題。從目前來看,全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各項公共配套設施還沒有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工作。一是不少基層幹部和羣衆對新型農村社區的概念認識不清,不能正確區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新農村建設之間的關係,認識不到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必要性、緊迫性。二是個別鄉鎮過分強調客觀困難,沒有切實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擺上重要位置來抓,工作無創新,畏難發愁,個別黨員幹部存在“等、靠、要”思想等。三是不少羣衆受傳統居住觀念影響,習慣於獨門獨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生產生活成本相對較低,加上生產設備存放、老年人生產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思想上對融入新的生活方式還一時轉變不過來等。

4.規劃問題和產業支撐問題。規劃方面,一個新型農村社區從布點的勘察、設計到形成詳規,按專業規劃要求,需3~6個月時間。但各級對建設進度的要求太緊,既要規劃科學,又要快出形象,使得規劃難以盡詳盡實,無法保證規劃的剛性。產業支撐方面,作爲一個農業大市和產糧大市,雖然工業強市的發展勢頭強勁,工業經濟正成爲經濟發展的中堅,但種植業仍是當前全市大部分農村羣衆的主導產業,由於鄰近村莊羣衆種養習慣不盡相同,入住一個社區後,耕作半徑擴大,增加羣衆種植投資,短時間內難以形成明晰的支柱產業。即使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農業規模化、機械化作業,農戶從原居住地搬遷後,立馬面臨離開土地及就業、生活等問題,農村社會保險、就業安置等的配套跟進還不是十分完善。

5.其他問題。一是隨着形勢的發展、市場經濟的深化,相當一部分農民參與公共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加上多數農民外出務工,不少先富起來的農戶大多已在城鎮購買了房產,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缺乏直接受益羣衆的有力支持。二是從已建設的社區現狀看,存在規劃層次和設計標準低,特色不突出、整體規模小的問題,與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提高羣衆生活質量的初衷有一定差距。三是社區建設的重點多在樓房建設上,水、電、路、氣、醫、學等配套設施建設滯後,服務管理缺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羣衆的積極性。四是新型農村社區公共基礎設施主要由縣鄉村來投入,推進難度較大,部分積極性高的地方,傾盡能力而爲,甚至有的地方出現舉債建設的現象。另外,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方缺乏主動籌資的精神,對縣裏社區建設投融資平臺過度依賴,一些開發商介入建設新型社區,但往往因爲資金跟不上而影響整個社區建設進度。

針對以上問題,特提出以下對策建議:第一,進一步加強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研究和宣傳;第二,研究出臺支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配套政策;第三,進一步加強協調對接,加大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用地的扶持力度;第四,各級黨委政府應加大資金的持續投入力度,嘗試多元投融資渠道;第五,爭取上級黨委政府將南陽列爲傳統農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試驗區,給予重點扶持。

2023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3

爲強化社會管理,提高城區社區建設管理水平,縣民政局對我縣城區社區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概況

我縣城區面積14.63平方公里,總人口10.9萬人,轄2個街道辦事處,14個社區居委會(包括9個村改居),16個村委會。近年來,城區社區建設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現:一是城區管理不斷強化。城市社區管理範圍基本覆蓋了縣城城區,管理服務隊伍初步建立,部分與居民生活相關的業務相繼展開。各社區居委會均建立了“十制度、一守則、一職責”等規章制度,社區規範化管理程度逐步提高。二是社區工作經費投入不斷提高。社區居委會專職人員由原平陰鎮政府按原工資標準發放,兼 職人員工資從社區居委會辦公費用中列支。社區居委會辦公經費由縣、街道辦事處按照1:1的比例分擔。三是社區服務網絡不斷加強。建成社區衛生服務站6家,在重要地段、主要場所安裝了視頻監控,逐步形成全方位巡防格局。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社區組織不夠完善。全縣城區社區建設管理組織尚未成立;大部分居民居住區未成立社區居委會,已建立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仍達不到應有職數。二是社區基礎設施較差。5個社區居委會辦公場所均爲租賃,達不到新建居住小區的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不低於648平方米和舊城區連片改造居住小區的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不低於300平方米的標準要求。三是社區功能不健全。社區居委會管理粗放,難以滿足居民需求。特別是9個村改居社區,沒有進行農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仍沿用農村管理方式。出於經濟利益考慮,有的居將轄區內外來定居人員排除在管理與服務之外,有的居實行分等級管理,後入住人員不能與原村民享受同等的權利和待遇。四是社區管理責權不明確。部分職能部門將本部門工作任務交到社區,但經費、人員、指導不到位。部分開發商將小區管理交給下屬物業公司,造成社區配套設施和服務監督不到位。實行物業管理的小區,都未成立業主委員會。五是行政化傾向明顯。社區居委會是羣衆性自治組織,但政府部門及街道辦事處仍將社區居委會作爲其行政職能延伸到基層的載體。甚至部分社區居委會主任爲單位部門正職,除社區工作外,還擔負其他工作。六是社區建設資金來源單一。目前,社區經費全靠政府投入,沒有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機制。

三、加強城區社區建設的建議

(一)強化組織領導。一是成立組織。成立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城區社區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城區社區建設管理。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爲正科級事業單位,領導職數、內設機構、人員編制由縣機構編制部門按照有關規定覈定,人員從縣、鎮(街道)黨政機關選派和麪向社會招考。二是制定規劃。結合縣城城市規劃,按照便於服務管理、便於資源整合、便於居民自治的原則,以1000—3000戶左右規模爲標準,對縣城城區社區規模進行科學調整,組建10個社區居委會,對轄區內非“城中村”居民實施全員管理。三是完善制度。出臺《關於加強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創新的意見》,着力解決影響社區發展的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問題。四是建立機制。把社區建設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議事日程,建立督查考覈機制,推動社區建設工作有序開展。

(二)健全社區居委會組織體系。在劃定的社區,建立以黨支部爲核心的領導機構、以居民代表會議爲主的民主決策機構、以社區居委會爲主的執行機構。每個社區按照黨支部至少設3職、居委會至少設5職、社區服務站設3-5職的標準配備工作人員。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和社區服務站工作人員,從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中選派掛職和麪向社會公開招聘,優先錄用高校畢業生、復員轉業退伍軍人等人員。同時,建立承接社區管理和服務的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計劃生育、羣衆文化等委員會,配齊居民小組長、樓院門棟長,積極開展樓院門棟居民自治,形成社區居民委員會及其下屬的委員會、居民小組、樓院門棟上下貫通、左右聯動的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體系。

(三)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專項整治,已規劃社區辦公用房但未建設或未按規劃建設的,責成建設單位按規定補建或新建;挪用的,要按規定收回,移交街道辦事處用於社區辦公服務用房;未規劃的,要通過新建、改擴建、購買、租借、調劑置換等方式解決。新建住宅小區和舊城改造居民區的建設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要求建設公共服務配套設施。規劃、建設、發改、國土、房管等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確保社區工作用房、服務設施與小區建設、舊城改造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驗收、同步使用。

(四)改革社區管理體制。認真落實社區公共服務事項准入制度,凡屬於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街道辦事處職責範圍內的事項,不得轉嫁給社區居民委員會;凡依法應由社區居民委員會協助的事項,應當爲社區居民委員會提供必要的經費和工作條件;凡委託給社區居民委員會辦理的有關服務事項,應當實行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社區要切實履行好“協助開展”的職責,確保社區管理、自治工作落到實處。健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協調機制,及時協調解決物業服務糾紛,維護各方合法權益。社區居民委員會要積極支持物業服務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服務,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要主動接受社區居民委員會的指導和監督。

(五)完善社區服務體系。建立多層次、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保障社區困難羣體的基本生活。大力推進社區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逐步建立結構佈局合理、基本設施齊全、服務功能完善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大力推進社區文化、教育、體育服務,深入開展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活動”。按照“以現居住地爲主,現居住地和戶籍所在地互相配合”的原則,大力推進社區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爲流動人口的生活、子女入托、入學和就業創造好的環境和條件。推進社區安全服務,深入開展“平安社區”創建活動,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社區防範機制和防控網絡。着力解決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的切身利益問題,努力實現社區居民難有所幫、殘有所助、弱有所扶、孤有所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民有所樂。抓好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實現社區公共服務全覆蓋。

(六)健全多方投入的共建機制。建議將城市社區辦公經費納入縣、街道兩級財政預算,社區辦公室經費按上級有關標準覈撥,由縣、街道財政按比例分擔。社區服務站的服務收入和“費隨事轉”經費全部留作社區工作經費。工作用房、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維修經費及物業管理等費用,由縣、街道負責解決。縣和街道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選派到社區任職的人員,其薪酬待遇由派出單位按相同層級人員的標準落實;面向社會招聘的工作人員按XX縣最低工資保障標準給予適當補貼或參照縣聘工勤人員的工資標準執行,並按規定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等社會保險,所需資金由縣財政解決。協助社區開展工作的樓院門棟長、網格管理員,其生活補助標準由街道通過考覈發放。社區居委會要主動加強與駐社區單位的協作,努力探索建設和整合社區資源的新途徑,使社區資源發揮其效益。

2023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4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近年來,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度綜合統籌推進,重心從新農村建設點整治轉向統籌城鄉、擴張城鎮、聯鄉成線、鎮村聯動建設,爲解決農村社會建設相對滯後、公共服務資源匱乏的問題凸顯,從20xx年開始,我縣結合統籌城鄉發展,在新農村建設中同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形成了一批中心村,促進土地節約、資源共享,提高農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逐步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城鎮化、生活服務社區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一、積極探索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模式

整合社會資源,在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廣泛參與、穩步推進的基礎上,通過村莊合併、集約發展的方式,促進農村全面發展,逐步實現農村就地城鎮化,農民就地居民化。

1、城鎮開發建設模式。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爲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切入點、促進農村發展的增長點,以小城鎮開發建設爲龍頭,結合中心小城鎮建設,通過移民搬遷方式,站在實現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高度,把小城鎮開發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中心村)建設,一體規劃、一併推進,圍繞“怎麼遷得出、怎麼住得穩、怎麼能致富”核心問題,着力構建合理的城鎮體系、合理的人口分佈、合理的產業佈局、合理的就業結構。如XX縣江口鎮在小城鎮建設中的,把處於深山區的原樟木村整體700多人搬遷到集鎮,規劃建設了樟木新區社區,輔以蠟芯產業解決農民就業問題,完善相關自治組織和公共服務設施,形成了新型社區。

2、農業產業聯動模式。按照以社區建設爲方向、以產業發展爲支撐的建設方向,通過對土地整合集中,實現了人口向農業園區社區集中,農民在產業集聚區內找到了工作,提高了收入,自發向環境優美的社區聚集。土地向農業企業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大戶集中,人口集中以後加速了土地流轉、土地向大戶集中,加速了農業產業化,又促進了村莊整合。如南塘鎮黃屋村結合XX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清溪園的開發建設,對黃屋開展整村整治建設,利用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和農村住房建設,形成產業聯動的良好局面,從而使農民實現了“從一輩子蓋幾次房到三輩子蓋一次房”的夢想。

3、中心村建設模式。以整村推進新農村建設爲突破口,在完善居住環境,改善房舍、設施、環境等方面的基礎上,實現讓農民羣衆享受與城市同質的、一樣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待遇,並通過產業支撐,把農業勞動力變成了一產、二產或三產工人,實現了收入提高,生活質量、生活理念的根本轉變,物質、文化生活的根本轉變,羣衆文化素質修養的根本提高。如XX縣江口鎮旱塘新村、南塘鎮船埠新村、吉埠鎮梘田新村,通過開展整村推進整治方式,建設了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中心村,形成了人口20__多人的宜居新型農村社區。

4、整體搬遷集中居住模式。結合扶貧開發,通過深山區移民搬遷,讓分散在各個自然村的居民統一在規劃地集中按新戶型建房,整體重新建設具備生活、娛樂、服務一體的新型農村社區,輔以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讓農民從以前的小農經濟中脫離出來,逐步轉爲一產、二產工人。如南塘鎮大都新村,分三年集中建設了120餘棟房屋,發展了現代農業蔬菜產業種植。江口鎮美麗家園結合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引導農民向圩鎮集中居住,轉變就業方式。

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困難和問題

無論採取哪種模式建設新型農村社區,讓農民就近享受周到的公共服務,讓有條件的農村居民儘快適度集中,住進環境優美、配套齊全的.房屋,找到穩定的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1、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資金投入難。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爲了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解決農民看病難和上學難等問題,配套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醫療、教育、公共娛樂等公共設施的建設更是投入難題。

2、農村違章建房難控制,村莊合併難。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起,引發了村莊合併,形成了村莊合併的新投入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擴大升級,雖然編制了建設規範,開展了“違法、違規’建設綜合整治工作,但因農民觀念影響,違法違規建設仍有發生。

3、對社區建設認識不足,安置就業難。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認識簡單,面對新型農村社區的建立,對究竟什麼是新型農村社區,它應該包含哪些內容;爲什麼要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新型農村社區能給老百姓帶來哪些好處,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哪些作用;建設新型農村社區要具備哪些條件,怎樣創造這些條件等諸多問題沒有深入的思考,缺乏主動性和前瞻性,社區的建設也釋放了大量勞動力,農民的安置就業將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

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

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既是生產生活方式的根本轉變,又是深刻的社會變革;既是發展當務之急,又是長期歷史任務,必須遵循規律,科學決策,依法辦事。

1、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往往在經濟基礎比較好、基層組織有號召力的農村率先突破。對暫不具備合併條件的農村,也應作出整體規劃,逐步向這方面引導。

2、尊重意願,強化協調。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必然打破原有的生活習慣和利益格局,必然帶來一系列矛盾和問題,比如,土地置換問題、資金籌措問題、建設標準問題,在規劃、建設和管理過程中,要尊重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強協調,統籌利用資金、項目來綜合推進。

3、加強服務,搞好管理。新型農村社區要健全管理組織,完善管理隊伍,社區建成後,隨着人員的增加,公共服務難度也在加大,公共衛生等往往成爲反覆反彈的問題,要搞好社區黨組織、管委會、綜合服務中心和各類社區組織建設,科學制定社區管理工作職責,逐步形成一套運行順暢、行之有效的社區管理新機制。

4、產業支撐,夯實基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更大範圍內規劃產業佈局,促進土地的合理流轉,實現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和產業化,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增加農民收入。在規劃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同時,應該考慮和籌劃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和培植新興產業問題,有目的地培植一大批種糧大戶、養殖大戶、特色農業和龍頭企業,促進加工業、運輸業、倉儲業的興旺,從各個方面擴大農民就業渠道,解決人往哪裏去的問題。

5、多元投資,調動力量。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要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是錢從哪裏來。建設新型農村社區需要鉅額資金,縣鄉兩級財力有限,上級部門應該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資金,用於農村社區便民服務大廳、村民學校、圖書室等公益性服務場所建設的以獎代補。

6、土地置換、綜合利用。要制定優惠政策,充許利用節約出來的村莊集體建設用地解決主要建設資金。把這個指標轉移到產業集聚區和城區用於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原地復耕後還給農民,用於高產高效農業生產,建設用地指標飄移到工業集聚區後,用於哪個企業發展,必須吸納當地羣衆到企業打工。

2023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5

爲加強社區文化建設,滿足社區居民羣衆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社區居民羣衆的綜合素質和文化品味,我近期對社區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採用走訪社區文化幹部、觀看社區文化設施、與社區居民羣衆交談的方式進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社區文化建設基本情況

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濃厚社區文化氛圍,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居民羣衆文化素養。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加強文化體系建設,深入開展“提高文明素養、爭做文明居民”、“除陋習,樹新風”等主題實踐活動;廣泛開展讀書、健身、歌詠、舞蹈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增加居民羣衆的主人翁責任感和自豪感。二是打造社區文化品牌,做到文化上牆,文化入心,文化育人,在繼承民族精神、弘揚時代精神的基礎上,塑造富有時代特徵、地方特色的文化精神,組織社區居民羣衆追求崇高道德,弘揚先進文化,樹立文明新風,創建文明和諧社區。三是在全社區積極開展創建“文明家庭”、“文明樓院”、“文明居民”等活動,大力宣傳各類先進典型事蹟,不斷擴大文明創建活動的覆蓋和影響力,進一步提高全社區文明程度,推動社區各項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二、社區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社區文化建設缺乏正確的認識

什麼是社區文化,社區文化應當怎樣建設?社區和上級部門對此缺乏正確的認識,把社區文化看成是單純的文娛活動,而沒有從滿足社區居民羣衆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綜合文化素質上考慮。檢查、指導、考覈社區工作時,社區文化建設往往不受重視,處在可有無地位。

2、社區文化建設經費嚴重不足

社區文化建設沒有固定費用,平時開展文化活動所需經費主要是靠街道補助和社區收入補助,存在經費嚴重不足的問題,導致許多文化活動因缺乏經費無法正常有效開展。即使開展一些文化活動,受經費制約,質量和品位不高,難以獲得社區居民羣衆的滿意。

3、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社區沒有固定文化活動場所,開展文化活動要租借場所,對開展文化活動帶來很大不便。電視機、VCD、音響設備等文化設施設備陳舊單一,滿足不了社區居民羣衆的精神文化需求。圖書室圖書數量少,報刊雜誌少,且是各個單位捐贈,內容陳舊,針對性差,不能滿足社區居民的閱讀需求。

4、社區居民羣衆參與文化建設熱情不高

社區絕大部分居民羣衆滿足於“你演我看”、“你畫我看”、“你唱我聽”的階段,真正熱心參與文化建設的人不多,對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促進社區文化建設存在不利影響。

三、解決社區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幾點建議

1、提高社區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各級政府和各職能部門要充分認識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充分調動社區居民羣衆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擴大社區文化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寓教於樂、深受廣大社區居民羣衆喜愛的社區文化活動,廣泛傳播積極健康的思想和文化,充實社區居民羣衆精神生活,提升社區居民羣衆文化素養。

2、加大對社區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

各級政府和各職能部門要適當增加並逐年提高社區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社區要廣闢渠道,尋找資金途徑,廣泛吸收活動資金,調動一切力量和社會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加大對社區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和物資投入;以此改善社區文化設施,增加文化活動的次數,吸引社區居民羣衆廣泛參與社區文化建設,促進社區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3、加強社區文化隊伍建設

社區文化隊伍建設離不開社區文化幹部,選拔任用社區幹部時,要充分考慮社區文化建設的必需人才。上級部門要定期對社區文化幹部進行培訓,提高社區文化幹部的文藝素養與組織活動能力。社區要加強文藝團隊建設,把既有文藝特長又熱心文藝工作的居民羣衆組織起來,積極開展社區文化活動,提高社區文化活動的質量,增強對社區居民羣衆的吸引力。

4、引導社區居民羣衆積極參與文化建設

社區開展文化活動時要多聽取居民羣衆的意見,做到問計於羣衆,多徵求建議,使開展的文化活動既有代表性又有廣泛性,深受社區居民羣衆喜愛。要引導社區居民羣衆積極參與文化建設,不僅當觀衆,還要當演員,對做出成績或有貢獻的人員,給予精神鼓勵和一定物質獎勵,共同促進社區文化建設發展。

2023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6

在社區掛職鍛鍊也進行了將近一學期了,對社區的基本情況有了一定的瞭解,期間收穫頗多,現在從xx社區打造創新型社區這個方面做一次調研報告,作爲自己掛職工作的總結。

一、社區基本情況

xx社區位於長沙城南xx小區,東連韶山路,西接五凌路,南臨湘府路,北靠友誼路,與湖南省政府和xx區政府辦公大樓毗鄰,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優越,同時它又是xx區拓南興城,打造天心生態新城的前沿陣地,也是長株譚一體化戰略的沸點。xx社區於20xx年成立,是一個新型的涉農社區。現有常住戶2600餘戶,常住人口8000人,其中未成年人300多人,流動人口1200餘人,有轄區單位6個,1個涉農小區,社區黨支部有黨員63人,現有居民代表69人,社區兩班成員7人。社區擁有市內一流的辦公場所,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轄區內科普、醫療、文化、治安、幼兒園、國小、銀行等綜合服務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管理制度健全。特別是,通過開展創建新型社區活動,參與文明城市的創建活動以來,社區創新氛圍濃厚,活動經常,創新特色鮮明、措施有力、效果明顯,近幾年來分獲市、區文明社區稱號,計劃生育連續三年被授予紅旗單位、市衛生示範社區等榮譽稱號。

二、主要措施

(一)、領導重視、思路明確、觀念創新。

1、組織開展解放思想的大討論。

爲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按照市、區的佈置,結合社區實際。社區於20xx年5月組織黨員和居民代表,認真學習黨的xx大報告,結合實際,在全體黨員和居民中組織開展以解放思想爲前提,以創新型社區爲目標,以創業富民爲目的的“兩創”大討論。會上,黨員和居民代表發言踊躍,各抒已見,認識統一、目標一致,都認爲學習xx大精神,落實到了實處,解決了實質性的問題。

2、爭取支持解決好“硬”環境

xx街道地處省府、區府的腹地,也是市府城南新城的窗口。街道工委就提出創建三湘“名街”,着力打造目標。社區兩委乘勢而上,提出打造“名片”,樹立xx品牌,創出特色的思路。在街道的重視和區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投入150多萬元。在xx小區建設一棟建築面積約1000多平方米,省內一流的社區綜合性辦公樓,配置了一流的辦公設施,開辦了綠色網吧和多功能青少年文化活動陣地,國內多個省市組織隊伍前來參觀學習,省市多家媒體曾先後予以報道。

3、領導重視,着力打造“軟”環境

爲了創建創新型社區,去年社區領導班子清醒的認識到,按照市、區政府的要求,光有硬環境是不夠的,必須下大力氣解決好軟環境建設。爲爭創創新型社區創造必備的條件,領導班子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一是主要領導深入轄區單位加強聯繫和溝通,爭取單位領導的重視和支持,解決資金來源,二是組建三支業餘隊伍(文藝隊、老年花鼓戲隊和老年健身隊),三是聘請常年專業老師(專業舞蹈老師、專業機器人指導老師和市委黨校老師兼任的創新顧問),四是築巢引鳳、“借雞生蛋“,爲切實抓好軟環境建設,社區依託xx國小xx小區房源充足這一有利資源優勢”牽線搭橋“,先後引進一批專業藝術培訓學校、幼兒園和診所,在小區”安家落戶“,爲創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創造了好的條件。

(二)、打造特色、樹立品牌。

1、組建機器人俱樂部,爲打造特色樹立品牌,社區充分利用有利條件,依託青少年多功能文化活動陣地和xx國小這一資源優勢,在街道的重視和區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又投資20萬元組建了市內一流建築面積約200平方米的機器人的俱樂部,分設了演練室、培訓室和收藏閱覽室,以及日常接待、信息反饋工作平臺,配置了集滅火、足球、LEX和搜救等一流的機器人訓練設施和教學設備,制定了培訓操作演練規則和活動制度,聘請了2名兼職老師和一名管理服務人員負責日常管理接待、培訓和指導,爲創建工作創造必備條件。

2、整合資源,強化功能,形成合力。

爲了充分發揮現有資源優勢,強化服務功能,使之形成合力,社區科學的加以對現有陣地和人、才、物進行有機的整合,使之有專人的組織管理指導培訓服務,有專門的管理制度,定期開放的接待時間,定期組織活動和完善的獎懲制度,健全的激勵機制,使之真正成爲青少年玩耍的樂園,參加社會實踐的陣地和開啓智慧的大門,實現人生價值窗口。使之成爲中老年人娛樂活動的場所,頤養天年的殿堂和發揮餘熱的陣地。

3、創新活動載體,科技活動經常化、氛圍濃厚。

(1)、創新隊伍載體,增加隊伍活力。一是組建社區洋鼓隊。社區成立3支業餘文藝隊伍以來,一直活躍在社區內外,共組織參與社區大小活動40餘次,其中文藝演出20多場次,科普宣傳20餘場次,參加人次達1000多人次,組織參加區、街級文藝演出比賽10餘場次,其中20xx年分別獲得區文藝匯演第一名,街道文藝匯演第一名的好成績,20xx年自編自導自演的快板參加街道舉辦的文明創建知識晚會,並代表街道參加區舉辦的文藝匯演獲優秀獎,爲社區兩個文明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年又在原有基礎上,由社區倡導、居民自願自籌人平資金400元組建一支40餘人的洋鼓隊和一支300多人蔘加的健身隊伍,活躍在社區內外,爲創建人民滿意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礎。

(2)、創新活動載體,科普活動常態化。

近幾年來,我們堅持以社區文藝團隊爲主體,以不斷創新活動載體,緊緊圍繞文明創建開展主題鮮明,兼品味情趣一體的科普文化活動,做到活動常態化,一是抓好節日文化,先後組織開展慶國慶迎中秋,社區文化藝術節、5。29計生協會文藝匯演、父親節組織舉辦我愛我家攝影活動,清明節組織舉辦新市民最文明倡導綠色祭祀。二是抓好廣場文化—擴大科普文化參與面。近幾年來,社區以3支文藝隊伍爲主力,先後投資近萬元,配置了器具和服裝,聘請常年專業老師實施培訓,使日常的廣場文化活動正常開展起來,在它們的影響下帶動廣大居民的積極參與,去年以來,社區文化廣場天天爆滿,已由過去的幾十人達到現在的300多人,成爲社區文化的一大亮點,近幾年來先後組織參與區街第一名的好成績。三是結合中心工作抓好科普文化。全村置換農民身份,舉辦首屆農民才藝展示活動,100多位家庭現場展示自己的才能,結合文明創建舉辦文明創建宣傳晚會,轄區內6個單位的10多支隊伍登場表演,特別是文藝隊自編長沙快板,既結合了本地實際又朗朗上口,一時間間小區內男女老少邊參與義務活動的同時邊爭相背誦着快板詞——xx小區大承建,日後你我共埋怨,轄區單位走一走,你我收穫肯定,轄區單位看一看,文明創建好榜樣……。經過幾年的傾力打造,社區文化活動已形成品牌優勢。

(三)、開展學英模、立大志、練本領活動,效果明顯

一是組織青少年外出參觀雷鋒館、市博物館、請區關工委主任作德育報告學習,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的理想。

二是組織廣大學生,在參與社區實踐活動的同時,集中組織學習神六飛船、汶川抗震救災等英雄模範人物的先進事蹟,激發廣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從而積極參加各項興趣活動。

三是選好苗子加強培訓,組織參賽。爲了充分發揮機器人俱樂部的作用,使創建工作收到好的效果,社區牽頭學校配合,先後組織40餘名機器人愛好者進行專門、定時、定人、定老師,利用寒暑假和節假日進行培訓,並先後組織10人次,參與國內重大比賽2場次,共有10人獲獎,其中4人獲金獎、2人獲銀獎、4人獲銅獎。有6人蔘與國際性比賽2場次,有3人分獲金、銀、銅獎。爲國家爭得了榮譽,實現了個人價值,彰顯了創新成果。

三、主要成效

通過開展創新型社區活動以來,社區環境大爲改善,社區建設成績斐然,社區治安平安穩定,社區居民生活逐年高升,居民素質大大提高,創新氛圍濃厚,居民羣衆新身體會到創新就在身邊,小區上下、社區內外逐步形成了人人你追我趕、個個奮勇爭先,老人講傳統煥發青春,青年講接力激發幹勁的良好態勢。

2023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7

縣社區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社區建設是基層社會在黨和政府的指導下,通過調整、強化社區組織,利用社區資源,發展社區事業,促進社會進步的重點“工程”。加強社區建設,對於提高羣衆生活水平、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近期,筆者與有關單位的同志一道,就加強我縣社區建設的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社區建設現狀

目前,我縣共有57個城市社區(其中城區20個,鎮級37個),47個農村社區,434個居民小組。管轄面積最大的是南城街道桐梓社區,6.7平方公里;管轄面積最小的是侶俸鎮中興社區,0.1平方公里。管轄人數(常住人口)最多的是東城街道塔山社區30560人;管轄人數最少的是少雲鎮長灘社區,338人。我縣社區經過十餘年發展,已奠定了一定基礎,社區管理體系、工作隊伍、社會服務基本到位。

(一)管理體系基本形成

全縣社區均成立了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組建了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社區成員單位議事會和社區監督委員會等,形成領導層、決策層、監督層和執行層兼備的組織體系。其中,社區黨組織在協調社區單位、開展社區服務中起着核心作用。如巴川街道各社區以黨員志願者爲骨幹,採取“一幫一”的方式,爲弱勢羣體排憂解難。

(二)工作隊伍基本建立

全縣共有228名社區幹部。城市社區配備“五職”幹部(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居務助理員、文書、計生專幹),鎮級社區配備“四職”幹部(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文書、計生專幹),部分城市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一肩挑”。社區幹部中,黨員佔總數的82%;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佔總數的29.4%。街道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補貼爲1500元/月,其他幹部1200元/月;鎮級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補貼爲1000元/月,其他幹部800元/月。

(三)基本服務逐步到位

全縣共建成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55個,爲羣衆提供低保、社保、就業、衛生等服務。多數社區建立了社區警務室、圖書室等,部分社區還建立慈善超市、休息室等,如巴川街道正街社區爲居民提供休息場所,南城街道桐梓社區爲居民提供健身設施。部分社區聯繫縣級部門,開展文化、科技、醫療、法律等知識進社區活動。部分社區建立了幫扶救助、治安巡邏、糾紛調解等志願者隊伍,開展便民服務。

(四)城市社區文化活動多

多數城市社區成立了文化活動小分隊、健身隊等,如東方社區成立“東方藝術團”,南城社區成立“夕陽紅藝術團”,經常進社區、進居民樓院演出;利用社區廣場等公共場所,定期組織開展羣衆性文化活動,如東城社區成功興辦了首屆社會體育運動會,受到羣衆歡迎。部分社區積極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涌現出一大批文明家庭、文明樓院、文明小區。

部體來看,我縣社區建設進一步強化了城市管理,爲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目前我縣社區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不能滿足羣衆日益增長的需求。

二、社區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區居委會工作任務較重

社區是基層羣衆自治組織,其職責主要是居民服務。但目前社承擔了太多政府工作,除糾紛調解、扶貧幫困、計劃生育、流動人口管理等工作外,城市社區還要承擔“兩河整治”、“拆違”、“三整一改革”等階段性工作,並應付上級檢查、考評等,社區居委會超負荷運行特點明顯。此外,一些政府部門把工本職工作交組社區,但權利、經費、人員、指導不到位,導致工作開展難、工作效果差。

(二)辦公及服務用房不足

根據市裏相關規定,“社區組織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使用面積應不低於500平方米”。目前,全縣僅有9個社區達標,大多社區用房面積不足300平方米,如截山社區辦公用房僅144平方米,舊縣鎮金鐘社區用房僅20平方米,無法滿足發展需要。縣社區用房多是利用社區內單位、企業、居民閒置舊房,建設不規範,條件較差。

(三)幹部事多酬少影響積極性

隨着城市的發展,社區管理人口增金社區居委會承擔的任務越來越生,而每個社區僅有4至6名幹部,幹部基本上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社區幹部工資水平較低,養老保險每年僅400至600元,他們普遍認爲工資待遇與其工作量不對等;由於部分社區幹部文化水平較低,缺乏社區工作的專業知識,導致工作效率不高。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幹部的工作積極性。

(四)缺乏“造血”能力

社區基本沒有“造血”能力,每年僅靠2萬元經費開展工作,沒有經濟實力更好地爲民服務。僅有部分條件較好的社區,如正街、東城、龍山等社區,靠自有房屋出租和社區服務組織中介兩種方式增收,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缺

少優惠政策支持,社區發展經濟的動力不強、支撐不夠;二是社區幹部的精力主要放在事務性工作上,在興辦實體、發展經濟上缺少時間和精力。

三、加強社區建設的建議

(一)多方面爲社區“減負”

在社區職責和服務對象逐漸增多的情況下,社區已不堪重負,建議充分爲社區“減負”。一是政府要理順和社區之間的權責關係,進一步轉變職能,做到“有所爲有所不爲”,讓社區有更多的精力爲居民服務。二是在條件允許下調整社區佈局。社區合理規模一般是1000戶至3000戶,目前袁家、塔山等社區已嚴重“超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重新劃分社區。三是對管轄範圍廣、管理人數多的社區,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增配專職幹部,或適當增加工作經費讓社區聘用工作人員,解決事多人少的問題。四是政府部門將工作交給社區要做到“權隨責走,費隨事轉”,並安排專業人員指導社區幹部開展工作,確保取得實效。

(二)加強社區陣地建設

採取多元化方式,統籌解決社區辦公及服務用房不足的問題。一是將社區建設納入新城建設規劃,縣城開發區新建設社區要根據實際需要留足辦公和服務用地。二是採取加大財政投入、爭取上級補助和將部分閒置國有房屋調配給社區使用等辦法,解決老城區社區用房不足的問題。三是新建或改建住宅小區應按照每100戶15平方米的標準無償提供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難以落實的,應提供一定的資金用於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建設。四是採取聯辦、有償或無償等方式,將社區內單位、企業的服務設施納入社區協調使用。

(三)整合力量共建社區

社區建設是一項大工程,僅靠社區居委會的力量遠遠不夠。應充分利用各類資源,共同建設社區。一是探索“合作共建、責任共擔”的路子,完善縣領導、縣級部門聯繫社區制度,發揮部門優勢,爲社區提供人、財、物等方面的支持,解決社區無法解決的難題。二是根據社區居民需要,培育和扶持社區社會,充分發揮其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三是鼓勵社會資金進入社區,設立社區建設基金,形成以政府投入爲主、社會支持爲輔的多元化資金籌措模式。

(四)增強社區“造血”能力

社區經濟是深化社區建設、拓展社區服務的保障,應增強社區“造血”能力,大力發展社區經濟。一是落實上級優惠政策,出臺具體配套政策,在城建、工商、稅收、信貸等方面給予社區大力支持,爲社區發展經濟實體提供政策保障。二是以滿足社區居民生活需求爲目的,大力發展社區商業和有償服務,如鼓勵有條件的社區創辦超市、茶樓、綠色網吧,爲單體樓提供物業管理,爲社區居民提供家政服務等,在增加社區收入的同進爲困難居民提供就業崗位。三是鼓勵社會力量通過投資入股、合夥經營等方式,興辦服務機構,實行社區服務市場化運作。如通過連鎖經營,爲居民提供購物、餐飲、保健等服務。

(五)充分調動社區幹部積極性

社區幹部在社區建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應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一是建立健全社區幹部保障機制。建議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工作實績逐步提高社區幹部報酬,逐步建立完善社區幹部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和離任補貼制度,解決其後顧之憂。二是探索建立激勵機制。在招考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時,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個人給予表彰獎勵。三是建立社區幹部培訓制度。定期對社區幹部進行政策法規、業務知道的培訓,政府部門可結合實際對社區幹部進行短訓輔導,不斷提高社區幹部的基本素質和工作能力。

(六)培育公衆參與意識

公衆參與匱乏是導致社區治理動力不足的原因,應強化公衆參與,凝聚居民力量。一是增強居民歸屬感。讓社區居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權、管理權、監督權,充分調動其參與社區事務管理和建設的積極性。二是增進居民感情。經常開展鄰里聯誼會、二手物品交易、社區歌唱比賽等羣衆參與性強的活動,增加居民與社區的聯繫,增強鄰里感情和互助意識。三是壯大志願者隊伍。建立社區志願服務激勵機制、志願服務儲蓄回報機制,樹立志願服務的典型,鼓勵更多人蔘與到志願服務中去。

(七)大力發展社區養老

社區養老能夠用較小的成本滿足大多數老年人的服務需求,結合我縣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現有養老機構無法滿足實際需要的情況,建議大力發展社區養老。可以根據社區老年人狀況,提供生活協助、特殊護理等多樣化服務。鼓勵社區創辦各類符合老年人特點的福利機構,讓老年人在社區得到更多的照料和幫助。此外,社區可試行建立“老年人醫療救助基金”,通過社會捐助等渠道籌集資金,幫助生活困難的老年人解決醫療難題。

社區建設是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有着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社區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困難多、責任重。只有正視社區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地改革創新,開拓進取,才能讓社區充滿生機與活力,從而有力地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2023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8

爲積極推進我縣的社區建設工作, 2月18日-21日,由民政局領導班子帶隊分組前往9個鎮(辦),採取與鎮主要領導座談,召開分管領導、民政辦主任、管區書記、村主任座談會,對社區建設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高青縣作爲沿黃農業縣,總面積831平方公里,人口36萬,其中農村人口30餘萬人。在全縣767個村(居)中,人口在100人以下的18個村,101—200人的113個村,201—300人的172個村,301—400人的138個村,401人以上的326個村。由於社區建設工作起步較晚,受經濟條件制約,社區建設工作滯後,截至目前,全縣共規劃社區66處,其中城市社區3處、農村社區63處(含一村一社區8處,多村一社區19處)。社區工作人員62人,其中,城市社區20人,農村社區42人;資金來源除省福利彩票公益金資助30萬元,市福利彩票公益金資助132萬元外,大部分社區建設資金和人員經費有縣財政撥付(或自籌)。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組織領導,創新推進機制。一是整合社會資源,重點進行推進。成立了縣農村土地綜合利用建設指揮部,抽調精幹人員集中辦公,對農村建設用地進行了科學合理規劃,並集中治理空殼村、非法佔地、亂建亂蓋等。二是實行縣級領導及部門包保責任制,責任到人,現場辦公,解決一線遇到的各類重點、難點問題。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資金投入。縣政府出臺了相關土地優惠政策,並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用於新農村社區建設。對節約的土地增減掛鉤指標,整村遷建的農戶,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提供了政策和資金保障。

(二)堅持規劃引領,科學合理佈局。2019年初,結合我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農村社區進行了重新佈局,科學確定了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將全縣767個村規劃爲63個新型農村社區,優化了城鄉建設佈局。

(三)突出建設重點,紮實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堅持“成熟一個,改造一個,建成一個”的原則,對城中村,城邊村、鎮級中心村,拆遷村、空殼村等首先進行了社區規劃和建設。一是結合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抓好城中村、城邊村社區規劃建設,如:已建成的有苗家村小區、寧家村小區、民主街社區、和平街社區、官莊社區、龍希苑小區、衆城花園小區等,正在開工建設有:建設街社區、李興耀社區、建設街社區、李官社區等。二是抓好鎮級中心村社區建設。充分發揮鎮駐地交通便利、設施齊全、人口集中的優勢,以駐地村改造爲重點,吸引周邊村莊向駐地社區集聚,增強駐地小城鎮的承載功能。如青城鎮的西北街社區、遊園社區、成安社區、常家鎮的三合社區等,均已初具規模。三是抓好部分搬遷村、空殼村的社區建設。合村並居、整合資源,推進集中居住型農村社區建設。如:正在開工建設的蘆湖街道湖南社區、湖北社區、湖東社區、湖西社區、劉春社區、天鵝湖社區等。

(四)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功能。一是注重抓好社區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進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處理,目前,在已建成的農村社區全部實現了污水管網分流,垃圾集中處理。二是搞好社區道路、水電管網、通訊設施及景觀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了亮化、綠化、美化、淨化標準,徹底改變了過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環境。三是完善了社區管理服務功能。所有新型農村社區都建立健全了社區黨組織和工作委員會,設立了羣衆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羣團組織、物業管理等機構組織,加強了對社區全面工作的管理。

二、存在困難和問題

(一)宣傳力度不夠,認識有待提高。一是有的鎮(街道)對農村社區建設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對農村社區建設的宣傳力度不夠深入。二是部分幹部和羣衆認識有偏差,瞭解掌握相關政策不夠,三是有的有畏難情緒,工作被動應付,不夠主動,等、要、靠”思想嚴重。四是部分羣衆對農村社區建設的概念認識模糊,認爲“搞不搞新農村與我無關、建不建新社區與我無利”的小農意識嚴重,把新農村建設當成了政府責任,缺乏參與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二)工作進展不平衡。各鎮、街道農村社區建設進展不平衡,多數社區是從城中村、城邊村、鎮中村等率先啓動的,而邊遠村莊和經濟條件薄弱村莊的社區建設尚未破題。

(三)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設施不夠完善。各鎮、街道都比較重視農村社區住房實體建設,認爲蓋起大樓、村民入住就完成了社區建設的片面思想嚴重,對於供暖、供氣、供電、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教育、醫療、文化、郵政、銀行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統籌考慮不夠或不予考慮,直接或間接影響了農民羣衆日後的生產生活。

(四)社區建設資金不足。目前資金仍是社區建設的制約瓶頸,資金籌措渠道比較單一,社區建設向縱深推進存在很大難度。

三、工作建議

(一)完善組織和制度保障體系。一是建立健全社區工作組織、制度等保障體系。把社區工作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並納入縣委、縣政府年度目標管理考覈體系。二是加強組織領導。縣、鎮(辦事處)要成立社區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專門辦公室,統一領導,組織本地區的社區工作,制定並落實本地區社區建設總體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各鎮、辦事處要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要求,統籌做好轄區內社區規劃、建設、管理的各項工作。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紮實做好社區建設管理的有關工作。

(二)加強社區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服務機構,拓寬服務內容。根據淄博市《社區建設三年規劃(2019—2019)》的文件精神,加強社區功能建設。一是加強和完善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到2019年底,鎮、街道辦全部建立起使用面積1000平方米(其中“一站式”服務大廳不少於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建立集辦公、黨員服務、文體活動、圖書閱覽、社會保障服務、養老服務、慈善超市、居民學校、青少年活動等場所於一體、使用面積不少於500平方米的服務中心。對社區辦公服務用房達不到規定要求的,採取政府投入、城市建設維護費列支、福彩公益金贊助、社會贊助、駐社區單位援助等方式予以解決,也可通過置換、政府調劑、擴建等手段,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整合現有社區資源,使之達到要求,產權歸政府所有。二是建立健全服務機構。凡與羣衆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管理與服務項目及需社區協助完成的工作任務,由社區內的職能部門和任務單位在社區設立服務機構,配備社區協理員,落實相關經費,組織爲社區居民提供服務。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由任務單位落實人員和相關經費,社區協助完成。三是拓展服務內容。圍繞居民在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救助和優撫服務、養老和助殘服務、應急救助服務、便民利民服務等5大方面實際需求,強化社區公共服務,促進政府服務職能向社區延伸,打造社區服務平臺,拓展社區服務領域,打造“15分鐘社區服務圈”。

(三)加大投入保障機制力度。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社區辦公經費、社區工作者補貼列入財政預算,並逐步提高。採取政府支持、彩票公益金幫扶、辦事處(鎮)投入、社區自籌、社會贊助相結合的辦法。二是加大對福利性、公益性社區服務的投入力度,將社區辦公服務用房納入公共設施配套建設規劃,解決社區服務基礎薄弱,資金、場地短缺等突出問題。

(四)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一是依據淄博市社區建設三年規劃的有關規定,拓寬社區工作者來源渠道,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競爭、擇優”的原則,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社區工作者,根據工作量大小,因事設崗,以崗定人,建立社區工作者隊伍。二是探索建立社區工作者管理制度,將社區工作者的工作成績,特別是居民的滿意程度,作爲社區工作者考覈的重要依據。三是提高社區工作者待遇,在現有補貼標準基礎上,參照全縣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水平,逐步提高社區工作者補貼標準,並按規定爲其交納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5項社會保險,提高社區工作的吸引力。五是建立社區協管員隊伍(目前,農村均設立了代辦員,建立起了代辦員隊伍,代辦員爲義工)。按照每200戶配備1人的標準,配備社區協管員,協助社區居民委員會開展面向社區居民的各項服務性工作,享受一定數額的補貼。其職責範圍及管理在社區兩委領導下開展工作。

(五)加強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按照農村社區“十個一”標準,加強農村社區路、水、電、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按照不少於500平方米的要求,完善社區辦公、公益性用房爲主體的社區服務中心,保證有70%的面積用於社區服務。

(六)完善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爲依託、專業經濟組織爲基礎、其他社會力量爲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村社區服務體系。

2023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9

按照__區委辦公室《關於貫徹落實省委第八巡視組巡視意見區委、區政府領導班子專題調研活動實施方案》的安排,我們深入到街辦、社區開展了社區建設專題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社區建設的基本成效

目前,__區城區現有城市社區居委會83個(含立新鄉6個村改居),主要分佈在全區5個街道和立新鄉。近年來,__區始終把和諧社區建設作爲構建和諧沙市的基礎工程來抓,在發展區域經濟的同時,大力推進社區建設,努力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文明(20__最新招商引資情況調研報告)祥和”的城鄉社區,爲構建和諧沙市夯實基礎,全區和諧社區建設正呈現出全新的發展態勢。從__區社區建設工作情況來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社區和崗位設立逐步規範。20__年實施社區建設改革以來,__區根據中辦發〔20__〕23號文件要求,按照有利於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城市發展規劃和原有居委會的特色,採取合併、撤消、新建等方式,先後經過3次調整,把建區之初的132個居委會調整爲83個社區居委會,調整後每個社區規模適度,平均管轄戶數2500戶左右。__區現實有的77個城市社區,目前核定崗位職數撥付經費的社區有68個〔其中解放街辦4個廠居、勝利街辦1個廠居、朝陽街辦2個廠居和2個(五星三村、柳林洲村)村未覈定〕。20__年全區社區換屆選舉,經區政府覈定社區崗位數287個,後因工作需要,至20__年3月社區崗位數增加至328個,較20__年增加了41個崗位。

二是社區工作、工資待遇大幅提高。全區現實有社區工作人員399人,其中328個核定崗位人員中在崗251人,借調街辦62人,離崗退養12人,借調區直3人;街道社區自聘71人。20__年_月至20__年_月,財政按每個社區崗位20__0_/年、每個社區20__0_/年(廠居15000/年)的標準向社區下撥崗位和工作經費。今年7月1日起,區政府提高了社區居委會的補貼標準,財政按照每個社區崗位15600/年、每個社區20__0_/年(含廠居)的標準下撥崗位和工作經費,社區工作人員待遇一次性增幅達到56%。社區工作人員全員納入保險序列,辦理了“三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大大提高了社區、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福利待遇,穩定了社區隊伍的建設和發展。

三是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保障。按照“壓縮辦公面積、擴大服務空間、拓展服務功能”的指導思想,20__年至20__年,全區共投入資金1301萬元(其中爭取市級以上財政投入645萬元,區級財政配套426萬元,街道社區自籌230萬元),按照《湖北省社區服務設施建設若干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精神,對社區實施了規範化建設和改造。全區新建街道社區服務中心1個(解放街辦),改擴建街道社區服務中心1個(勝利街辦);新建社區辦公服務用房27個,改擴建18個。截至目前,社區辦公服務用房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50個,250-300平方米的社區7個。通過不斷的投入和建設,__區街道服務中心和社區“四室”(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室、日間照料室、警務室)、“兩廳”(一站式服務大廳、居民說事廳)、“一校”(居民學校)、“一點”(慈善捐贈點)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51個社區居委會全面推行了“一站式”服務,服務居民、爲民辦事、組織活動的基本功能不斷增強。

今年,對尚未達標的26個城市社區和2個即將批准成立的近郊鄉鎮社區(關沮鎮景湖、銀湖社區),近期已由民政部門申報了省級和市級建設項目,項目建設資金計劃投入760萬元。爲激勵街辦實施建設項目,區民政局將籌措100萬元專項資金,對項目實施又快又好的街道給予“以獎代補”。項目實施完成後,__區83個城市社區和2個近郊鄉鎮社區的基礎設施達標建設將畫上圓滿的句號。

四是社區服務和自治創新特色。__區的社區服務已發展到家政、養老、托幼、計生、民調、衛生、社保、保安、法律、中介等十大系列多個服務項目,逐步建立了以街道服務中心爲主體、社區服務站爲基礎的上下聯動的社區服務體系。目前,全區已建成街道級社區服務中心2個、社區服務站51個,社區警務室83個、社區活動中心51個,社區圖書室48個、社區居民學校83個。與此同時,全區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幫困解難、關心羣體活動。以“沙市老姨媽服務隊”、勝利街辦“365”社區服務和解放街辦“彭國珍服務隊”爲代表的社區志願者服務隊伍日益壯大。志願者服務隊與部門機關幹部、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深入到社區,進入千家萬戶開展多種形式的志願者服務活動,建立了志願者活動檔案。

社區以紮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爲沙市的建設和發展贏得了巨大的榮譽。__區先後獲得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城區、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全國科普示範區、全國社區紅十字服務示範區等國家級和多個省市級榮譽稱號,絕大部分與推進社區建設有緊密的關係。20__年__區以“創新居民自治形式,擴大居民自治範圍,拓展居民自治內容”爲代表的“居民說事”制度,在全區社區全面推行。該制度得到省委書記羅清泉同志的充分肯定,並在《湖北內參》上予以親筆批示。20__年,在民政部召開的表彰大會上做了典型發言,在全省社區建設工作會議上做典型發言並得到大力推廣。__區社區自治和服務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二、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我們也清醒地看到__區社區建設還存在着一些薄弱環節,有待於進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1、社區工作體制機制尚不健全。一是社區與部門、街道的關係尚未完全理順。__區對社區應承擔哪些職責,還沒有一套系統規範、操作性強的規定,多數部門把社區當作本部門的下屬單位,把原本應該承擔的工作任務下派到社區,卻沒有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下撥經費,使社區幹部壓力大負擔重。二是各類評比活動牽制了社區大量精力。據調查瞭解,一個社區每年要迎接如黨建、綜合治理、就業再就業、低保、計生、衛生、經濟等各類常規考覈檢查20多個;迎接如平安社區、衛生社區、黨建示範社區、充分就業社區、文明社區、綠色社區等各類專門創建工作更是應接不暇。僅計生部門每年就有省、市、區三級考覈,有季度考覈、半年考覈、全年目標考覈、黨政考覈等,考覈工作貫穿全年始終,使社區疲於應付。

2、社區工作牌子雜亂資料繁多。一是牌子多。上級要求部門工作進社區、服務到社區,而這些部門在社區沒有工作平臺和落腳點,社區居委會成了這些工作任務的承接者和落實者。每個部門工作、服務進社區的同時都要在社區掛牌,多的一個部門要掛幾個牌子,且尺寸不一、顏色不同,還要求掛在顯著位置。如社區黨建聯席會、聯合工會、平安社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紅十字服務站、勞動保障服務站、計生服務站、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站、黨員服務站、婦女兒童服務站等等。一個社區要掛近20個機構牌子,且這些掛牌產生的費用,大部分需要社區自己承擔。二是資料多。現在每項工作都要專題建檔、建立臺賬,而且要求特別高,既要電子文檔又要紙質文本,既要文字材料又要圖片影像,既要內容豐富又要統一外觀。一個社區半年的工作臺賬就有60本之多,平均每本都有2—3釐米厚,堆起來有1米多高,有些龍頭社區的資料已經多得無處可放。

3、社區人員混崗空崗現象普遍存在。由於街道工作人員不夠,在社區居委會成員屆期內借調社區幹部,造成了社區幹部流動性過大,社區工作缺乏穩定性和延續性。同時,由此產生的社區工作人員缺位,導致部分社區工作不能落實。據調查統計顯示,從社區抽調工作人員到街道機關各崗位工作的現象較爲普遍,5個街道共抽調社區工作人員62人,抽調率爲16.5%。同時,各街辦除向社區抽調工作人員到街辦機關工作以外,自聘人員現象也極爲普遍。目前合計自聘人數達71人。其中解放街辦自聘8人,崇文街辦自聘12人、中山街辦自聘15人,勝利街辦自聘26人,朝陽街辦自聘10人。

4、社區工資待遇無統一執行標準。__區自建區以來,就是將社區工作、工資經費全額納入財政綜合預算。20__年1月至20__年6月,全區對社區工作人員的月工資基本標準按照600、700、800元參數執行,各街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本轄區的工資發放標準。由於各自爲陣,各有標準,__區5個街辦的社區工作人員工資待遇不盡相同,出現了“同城同工不同酬”的現象。20__年7月起,政府大幅提高了社區工作人員工資待遇標準,月工資基本標準按照1100、1200、1300元參數執行,但是各街辦在具體實施中“同城同工不同酬”的現象仍然繼續延續,造成了街辦與街辦之間社區工作人員的相互比對,產生了一定的不穩定因素。

三、進一步推進社區建設的建議

根據黨的__大提出的“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爲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的目標要求,爲積極探索有沙市特色的城鄉和諧社區建設新路子,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探索建立社區工作站、社區居委會並行模式。在社區居委會之外獨立設置社區工作站,實行“工作站與居委會並行”的管理模式,還原社區居委會自治的本義。社區工作站和社區居委會分別擔負不同職能。社區工作站的主要職責是在街道黨工委和街道辦事處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承辦政府職能部門在社區開展的工作,以及其他由區政府確定需要進人社區的工作事項。社區工作站的工作人員目前可實行全員聘用社區居委會成員,逐步推行社區工作隊伍職業化、專業化。社區居委會依法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自治功能,依法協助社區工作站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社區居委會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按期進行換屆選舉產生其成員。

2、規範社區掛牌和各項檢查評比考覈。一是在社區僅限於掛“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工作站”三塊牌子。對相關職能部門因工作需要掛牌的,由部門制訂統一模式、統一標準、統一顏色、統一安排、統一設計方案報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同意,牌子只能掛在室內相關功能室內或製作照片留存備查。同時,掛牌所產生的一切費用應由職能部門承擔。二是規範各項檢查評比考覈。凡對社區居委會工作的各項檢查、考覈、驗收事項,應由組織活動的部門、團體事先報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整合後,採用統一標準、統一部署、統一臺帳、統一考覈、統一獎勵、成果共享的辦法進行綜合考覈。

3、加強社區工作人員隊伍建設與管理。一是要嚴格覈定崗位。社區工作站崗位數建議按照20__戶以下4人,20__-3000戶5人,3000戶以上6人標準覈定;社區居委會崗位數按照省、市相關要求在進行換屆選舉時適時覈定。二是要嚴格聘用程序。各街辦按照覈定的崗位數聘用人員,須經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後,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按照程序辦理人事代理手續,並進入社會保障體系;社區定崗到人後不得隨意調換,確因工作需要統籌調配的,須書面報請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備案;社區崗位出現缺額增補時,須報請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考覈,由街道聘用。三是要努力提高社區工作人員隊伍素質。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崗位實踐和學習培訓,提高社區工作者的業務水平,社區工作人員除參加各部門業務培訓,還需納入區委黨校培訓計劃。同時,要逐步實行社區工作者資格認證和持證上崗制度。

4、統一社區工作人員的基本工資標準。一是探索制定__區社區工作人員崗位工資實施辦法,對社區工作人員受聘期間建立基本工資、補貼、獎金和社會保險等制度,社會保險按有關政策規定辦理。社區工作人員工資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兩塊組成,基本工資由財政直接撥入個人卡號實行社會化發放;績效工資發放實行浮動制,由街辦考覈發放。建立社區工作人員工資自然增長機制,逐步推行社區工作人員等級工資制,把工資水平同工作資歷、工作年限、工作業績掛鉤,以調動社區工作者的積極性,確保隊伍穩定。

5、大力推進和深化社區服務。一是進一步加大社區管理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快社區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全面完成社區數據的錄入和上傳。儘快完成社區管理信息系統和區政府門戶網站的對接,實現政府與社區的良性互動。要以社區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爲依託,實現一數一源、一數多用,避免多頭信息數據填報,減少社區工作人員的負擔,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在此基礎上啓動社區服務信息平臺,推行預約服務、熱線服務、上門服務等多種形式,建立全天候的社區服務體系。積極探索社區服務市場化、專業化的路子,以適應居民羣衆的服務需求,促進社區服務業的良性發展,從更高層次上推進社區服務。二是要重點做好便民利民服務,特別要做好面向困難弱勢羣體的社會保障和救助服務、面向下崗失業職工的再就業服務和其他社會保障服務。進一步發揮社區服務業在幫助困難羣體再就業中的渠道作用;強化對社區弱勢羣體的幫扶機制,進一步健全社區扶貧幫困體系。

2023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10

按照XX區委辦公室《關於貫徹落實省委第八巡視組巡視意見區委、區政府領導班子專題調研活動實施方案》的安排,我們深入到街辦、社區開展了社區建設專題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社區建設的基本成效

目前,XX區城區現有城市社區居委會83個(含立新鄉6個村改居),主要分佈在全區5個街道和立新鄉。近年來,XX區始終把和諧社區建設作爲構建和諧沙市的基礎工程來抓,在發展區域經濟的同時,大力推進社區建設,努力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文明(20xx最新招商引資情況調研報告)祥和”的城鄉社區,爲構建和諧沙市夯實基礎,全區和諧社區建設正呈現出全新的發展態勢。從XX區社區建設工作情況來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社區和崗位設立逐步規範。20xx年實施社區建設改革以來,XX區根據中辦發〔20xx〕23號文件要求,按照有利於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城市發展規劃和原有居委會的特色,採取合併、撤消、新建等方式,先後經過3次調整,把建區之初的132個居委會調整爲83個社區居委會,調整後每個社區規模適度,平均管轄戶數2500戶左右。XX區現實有的77個城市社區,目前核定崗位職數撥付經費的社區有68個〔其中解放街辦4個廠居、勝利街辦1個廠居、朝陽街辦2個廠居和2個(五星三村、柳林洲村)村未覈定〕。20xx年全區社區換屆選舉,經區政府覈定社區崗位數287個,後因工作需要,至20xx年3月社區崗位數增加至328個,較20xx年增加了41個崗位。

二是社區工作、工資待遇大幅提高。全區現實有社區工作人員399人,其中328個核定崗位人員中在崗251人,借調街辦62人,離崗退養12人,借調區直3人;街道社區自聘71人。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財政按每個社區崗位20xx0元/年、每個社區20xx0元/年(廠居15000/年)的標準向社區下撥崗位和工作經費。今年7月1日起,區政府提高了社區居委會的補貼標準,財政按照每個社區崗位15600/年、每個社區20xx0元/年(含廠居)的標準下撥崗位和工作經費,社區工作人員待遇一次性增幅達到56%。社區工作人員全員納入保險序列,辦理了“三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大大提高了社區、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福利待遇,穩定了社區隊伍的建設和發展。

三是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保障。按照“壓縮辦公面積、擴大服務空間、拓展服務功能”的指導思想,20xx年至20xx年,全區共投入資金1301萬元(其中爭取市級以上財政投入645萬元,區級財政配套426萬元,街道社區自籌230萬元),按照《湖北省社區服務設施建設若干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精神,對社區實施了規範化建設和改造。全區新建街道社區服務中心1個(解放街辦),改擴建街道社區服務中心1個(勝利街辦);新建社區辦公服務用房27個,改擴建18個。截至目前,社區辦公服務用房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50個,250-300平方米的社區7個。通過不斷的投入和建設,XX區街道服務中心和社區“四室”(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室、日間照料室、警務室)、“兩廳”(一站式服務大廳、居民說事廳)、“一校”(居民學校)、“一點”(慈善捐贈點)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51個社區居委會全面推行了“一站式”服務,服務居民、爲民辦事、組織活動的基本功能不斷增強。

今年,對尚未達標的26個城市社區和2個即將批准成立的近郊鄉鎮社區(關沮鎮景湖、銀湖社區),近期已由民政部門申報了省級和市級建設項目,項目建設資金計劃投入760萬元。爲激勵街辦實施建設項目,區民政局將籌措100萬元專項資金,對項目實施又快又好的街道給予“以獎代補”。項目實施完成後,XX區83個城市社區和2個近郊鄉鎮社區的基礎設施達標建設將畫上圓滿的句號。

四是社區服務和自治創新特色。XX區的社區服務已發展到家政、養老、托幼、計生、民調、衛生、社保、保安、法律、中介等十大系列多個服務項目,逐步建立了以街道服務中心爲主體、社區服務站爲基礎的上下聯動的社區服務體系。目前,全區已建成街道級社區服務中心2個、社區服務站51個,社區警務室83個、社區活動中心51個,社區圖書室48個、社區居民學校83個。與此同時,全區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幫困解難、關心羣體活動。以“沙市老姨媽服務隊”、勝利街辦“365”社區服務和解放街辦“彭國珍服務隊”爲代表的社區志願者服務隊伍日益壯大。志願者服務隊與部門機關幹部、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深入到社區,進入千家萬戶開展多種形式的志願者服務活動,建立了志願者活動檔案。

社區以紮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爲沙市的建設和發展贏得了巨大的榮譽。XX區先後獲得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城區、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全國科普示範區、全國社區紅十字服務示範區等國家級和多個省市級榮譽稱號,絕大部分與推進社區建設有緊密的關係。20xx年XX區以“創新居民自治形式,擴大居民自治範圍,拓展居民自治內容”爲代表的“居民說事”制度,在全區社區全面推行。該制度得到省委書記羅清泉同志的充分肯定,並在《湖北內參》上予以親筆批示。20xx年,在民政部召開的表彰大會上做了典型發言,在全省社區建設工作會議上做典型發言並得到大力推廣。XX區社區自治和服務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二、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我們也清醒地看到XX區社區建設還存在着一些薄弱環節,有待於進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1、社區工作體制機制尚不健全。一是社區與部門、街道的關係尚未完全理順。XX區對社區應承擔哪些職責,還沒有一套系統規範、操作性強的規定,多數部門把社區當作本部門的下屬單位,把原本應該承擔的工作任務下派到社區,卻沒有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下撥經費,使社區幹部壓力大負擔重。二是各類評比活動牽制了社區大量精力。據調查瞭解,一個社區每年要迎接如黨建、綜合治理、就業再就業、低保、計生、衛生、經濟等各類常規考覈檢查20多個;迎接如平安社區、衛生社區、黨建示範社區、充分就業社區、文明社區、綠色社區等各類專門創建工作更是應接不暇。僅計生部門每年就有省、市、區三級考覈,有季度考覈、半年考覈、全年目標考覈、黨政考覈等,考覈工作貫穿全年始終,使社區疲於應付。

2、社區工作牌子雜亂資料繁多。一是牌子多。上級要求部門工作進社區、服務到社區,而這些部門在社區沒有工作平臺和落腳點,社區居委會成了這些工作任務的承接者和落實者。每個部門工作、服務進社區的同時都要在社區掛牌,多的一個部門要掛幾個牌子,且尺寸不一、顏色不同,還要求掛在顯著位置。如社區黨建聯席會、聯合工會、平安社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紅十字服務站、勞動保障服務站、計生服務站、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站、黨員服務站、婦女兒童服務站等等。一個社區要掛近20個機構牌子,且這些掛牌產生的費用,大部分需要社區自己承擔。二是資料多。現在每項工作都要專題建檔、建立臺賬,而且要求特別高,既要電子文檔又要紙質文本,既要文字材料又要圖片影像,既要內容豐富又要統一外觀。一個社區半年的工作臺賬就有60本之多,平均每本都有2—3釐米厚,堆起來有1米多高,有些龍頭社區的資料已經多得無處可放。

3、社區人員混崗空崗現象普遍存在。由於街道工作人員不夠,在社區居委會成員屆期內借調社區幹部,造成了社區幹部流動性過大,社區工作缺乏穩定性和延續性。同時,由此產生的社區工作人員缺位,導致部分社區工作不能落實。據調查統計顯示,從社區抽調工作人員到街道機關各崗位工作的現象較爲普遍,5個街道共抽調社區工作人員62人,抽調率爲16.5%。同時,各街辦除向社區抽調工作人員到街辦機關工作以外,自聘人員現象也極爲普遍。目前合計自聘人數達71人。其中解放街辦自聘8人,崇文街辦自聘12人、中山街辦自聘15人,勝利街辦自聘26人,朝陽街辦自聘10人。

4、社區工資待遇無統一執行標準。XX區自建區以來,就是將社區工作、工資經費全額納入財政綜合預算。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全區對社區工作人員的月工資基本標準按照600、700、800元參數執行,各街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本轄區的工資發放標準。由於各自爲陣,各有標準,XX區5個街辦的社區工作人員工資待遇不盡相同,出現了“同城同工不同酬”的現象。20xx年7月起,政府大幅提高了社區工作人員工資待遇標準,月工資基本標準按照1100、1200、1300元參數執行,但是各街辦在具體實施中“同城同工不同酬”的現象仍然繼續延續,造成了街辦與街辦之間社區工作人員的相互比對,產生了一定的不穩定因素。

三、進一步推進社區建設的建議

根據黨的xx大提出的“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爲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的目標要求,爲積極探索有沙市特色的城鄉和諧社區建設新路子,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探索建立社區工作站、社區居委會並行模式。在社區居委會之外獨立設置社區工作站,實行“工作站與居委會並行”的管理模式,還原社區居委會自治的本義。社區工作站和社區居委會分別擔負不同職能。社區工作站的主要職責是在街道黨工委和街道辦事處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承辦政府職能部門在社區開展的工作,以及其他由區政府確定需要進人社區的工作事項。社區工作站的工作人員目前可實行全員聘用社區居委會成員,逐步推行社區工作隊伍職業化、專業化。社區居委會依法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自治功能,依法協助社區工作站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社區居委會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按期進行換屆選舉產生其成員。

2、規範社區掛牌和各項檢查評比考覈。一是在社區僅限於掛“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工作站”三塊牌子。對相關職能部門因工作需要掛牌的,由部門制訂統一模式、統一標準、統一顏色、統一安排、統一設計方案報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同意,牌子只能掛在室內相關功能室內或製作照片留存備查。同時,掛牌所產生的一切費用應由職能部門承擔。二是規範各項檢查評比考覈。凡對社區居委會工作的各項檢查、考覈、驗收事項,應由組織活動的部門、團體事先報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整合後,採用統一標準、統一部署、統一臺帳、統一考覈、統一獎勵、成果共享的辦法進行綜合考覈。

3、加強社區工作人員隊伍建設與管理。一是要嚴格覈定崗位。社區工作站崗位數建議按照20xx戶以下4人,20xx-3000戶5人,3000戶以上6人標準覈定;社區居委會崗位數按照省、市相關要求在進行換屆選舉時適時覈定。二是要嚴格聘用程序。各街辦按照覈定的崗位數聘用人員,須經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後,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按照程序辦理人事代理手續,並進入社會保障體系;社區定崗到人後不得隨意調換,確因工作需要統籌調配的,須書面報請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備案;社區崗位出現缺額增補時,須報請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考覈,由街道聘用。三是要努力提高社區工作人員隊伍素質。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崗位實踐和學習培訓,提高社區工作者的業務水平,社區工作人員除參加各部門業務培訓,還需納入區委黨校培訓計劃。同時,要逐步實行社區工作者資格認證和持證上崗制度。

4、統一社區工作人員的基本工資標準。一是探索制定XX區社區工作人員崗位工資實施辦法,對社區工作人員受聘期間建立基本工資、補貼、獎金和社會保險等制度,社會保險按有關政策規定辦理。社區工作人員工資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兩塊組成,基本工資由財政直接撥入個人卡號實行社會化發放;績效工資發放實行浮動制,由街辦考覈發放。建立社區工作人員工資自然增長機制,逐步推行社區工作人員等級工資制,把工資水平同工作資歷、工作年限、工作業績掛鉤,以調動社區工作者的積極性,確保隊伍穩定。

5、大力推進和深化社區服務。一是進一步加大社區管理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快社區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全面完成社區數據的錄入和上傳。儘快完成社區管理信息系統和區政府門戶網站的對接,實現政府與社區的良性互動。要以社區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爲依託,實現一數一源、一數多用,避免多頭信息數據填報,減少社區工作人員的負擔,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在此基礎上啓動社區服務信息平臺,推行預約服務、熱線服務、上門服務等多種形式,建立全天候的社區服務體系。積極探索社區服務市場化、專業化的路子,以適應居民羣衆的服務需求,促進社區服務業的良性發展,從更高層次上推進社區服務。二是要重點做好便民利民服務,特別要做好面向困難弱勢羣體的社會保障和救助服務、面向下崗失業職工的再就業服務和其他社會保障服務。進一步發揮社區服務業在幫助困難羣體再就業中的渠道作用;強化對社區弱勢羣體的幫扶機制,進一步健全社區扶貧幫困體系。

2023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11

縣社區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社區建設是基層社會在黨和政府的指導下,通過調整、強化社區組織,利用社區資源,發展社區事業,促進社會進步的重點“工程”。加強社區建設,對於提高羣衆生活水平、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近期,筆者與有關單位的同志一道,就加強我縣社區建設的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社區建設現狀

目前,我縣共有57個城市社區(其中城區20個,鎮級37個),47個農村社區,434個居民小組。管轄面積最大的是南城街道桐梓社區,6.7平方公里;管轄面積最小的是侶俸鎮中興社區,0.1平方公里。管轄人數(常住人口)最多的是東城街道塔山社區30560人;管轄人數最少的是少雲鎮長灘社區,338人。我縣社區經過十餘年發展,已奠定了一定基礎,社區管理體系、工作隊伍、社會服務基本到位。

(一)管理體系基本形成

全縣社區均成立了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組建了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社區成員單位議事會和社區監督委員會等,形成領導層、決策層、監督層和執行層兼備的組織體系。其中,社區黨組織在協調社區單位、開展社區服務中起着核心作用。如巴川街道各社區以黨員志願者爲骨幹,採取“一幫一”的方式,爲弱勢羣體排憂解難。

(二)工作隊伍基本建立

全縣共有228名社區幹部。城市社區配備“五職”幹部(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居務助理員、文書、計生專幹),鎮級社區配備“四職”幹部(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文書、計生專幹),部分城市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一肩挑”。社區幹部中,黨員佔總數的82%;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佔總數的29.4%。街道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補貼爲1500元/月,其他幹部1200元/月;鎮級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補貼爲1000元/月,其他幹部800元/月。

(三)基本服務逐步到位

全縣共建成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55個,爲羣衆提供低保、社保、就業、衛生等服務。多數社區建立了社區警務室、圖書室等,部分社區還建立慈善超市、休息室等,如巴川街道正街社區爲居民提供休息場所,南城街道桐梓社區爲居民提供健身設施。部分社區聯繫縣級部門,開展文化、科技、醫療、法律等知識進社區活動。部分社區建立了幫扶救助、治安巡邏、糾紛調解等志願者隊伍,開展便民服務。

(四)城市社區文化活動多

多數城市社區成立了文化活動小分隊、健身隊等,如東方社區成立“東方藝術團”,南城社區成立“夕陽紅藝術團”,經常進社區、進居民樓院演出;利用社區廣場等公共場所,定期組織開展羣衆性文化活動,如東城社區成功興辦了首屆社會體育運動會,受到羣衆歡迎。部分社區積極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涌現出一大批文明家庭、文明樓院、文明小區。

部體來看,我縣社區建設進一步強化了城市管理,爲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目前我縣社區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不能滿足羣衆日益增長的需求。

二、社區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區居委會工作任務較重

社區是基層羣衆自治組織,其職責主要是居民服務。但目前社承擔了太多政府工作,除糾紛調解、扶貧幫困、計劃生育、流動人口管理等工作外,城市社區還要承擔“兩河整治”、“拆違”、“三整一改革”等階段性工作,並應付上級檢查、考評等,社區居委會超負荷運行特點明顯。此外,一些政府部門把工本職工作交組社區,但權利、經費、人員、指導不到位,導致工作開展難、工作效果差。

(二)辦公及服務用房不足

根據市裏相關規定,“社區組織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使用面積應不低於500平方米”。目前,全縣僅有9個社區達標,大多社區用房面積不足300平方米,如截山社區辦公用房僅144平方米,舊縣鎮金鐘社區用房僅20平方米,無法滿足發展需要。縣社區用房多是利用社區內單位、企業、居民閒置舊房,建設不規範,條件較差。

(三)幹部事多酬少影響積極性

隨着城市的發展,社區管理人口增金社區居委會承擔的任務越來越生,而每個社區僅有4至6名幹部,幹部基本上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社區幹部工資水平較低,養老保險每年僅400至600元,他們普遍認爲工資待遇與其工作量不對等;由於部分社區幹部文化水平較低,缺乏社區工作的專業知識,導致工作效率不高。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幹部的工作積極性。

(四)缺乏“造血”能力

社區基本沒有“造血”能力,每年僅靠2萬元經費開展工作,沒有經濟實力更好地爲民服務。僅有部分條件較好的社區,如正街、東城、龍山等社區,靠自有房屋出租和社區服務組織中介兩種方式增收,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缺

少優惠政策支持,社區發展經濟的動力不強、支撐不夠;二是社區幹部的精力主要放在事務性工作上,在興辦實體、發展經濟上缺少時間和精力。

三、加強社區建設的建議

(一)多方面爲社區“減負”

在社區職責和服務對象逐漸增多的情況下,社區已不堪重負,建議充分爲社區“減負”。一是政府要理順和社區之間的權責關係,進一步轉變職能,做到“有所爲有所不爲”,讓社區有更多的精力爲居民服務。二是在條件允許下調整社區佈局。社區合理規模一般是1000戶至3000戶,目前袁家、塔山等社區已嚴重“超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重新劃分社區。三是對管轄範圍廣、管理人數多的社區,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增配專職幹部,或適當增加工作經費讓社區聘用工作人員,解決事多人少的問題。四是政府部門將工作交給社區要做到“權隨責走,費隨事轉”,並安排專業人員指導社區幹部開展工作,確保取得實效。

(二)加強社區陣地建設

採取多元化方式,統籌解決社區辦公及服務用房不足的問題。一是將社區建設納入新城建設規劃,縣城開發區新建設社區要根據實際需要留足辦公和服務用地。二是採取加大財政投入、爭取上級補助和將部分閒置國有房屋調配給社區使用等辦法,解決老城區社區用房不足的問題。三是新建或改建住宅小區應按照每100戶15平方米的標準無償提供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難以落實的,應提供一定的資金用於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建設。四是採取聯辦、有償或無償等方式,將社區內單位、企業的服務設施納入社區協調使用。

(三)整合力量共建社區

社區建設是一項大工程,僅靠社區居委會的力量遠遠不夠。應充分利用各類資源,共同建設社區。一是探索“合作共建、責任共擔”的路子,完善縣領導、縣級部門聯繫社區制度,發揮部門優勢,爲社區提供人、財、物等方面的支持,解決社區無法解決的難題。二是根據社區居民需要,培育和扶持社區社會,充分發揮其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三是鼓勵社會資金進入社區,設立社區建設基金,形成以政府投入爲主、社會支持爲輔的多元化資金籌措模式。

(四)增強社區“造血”能力

社區經濟是深化社區建設、拓展社區服務的保障,應增強社區“造血”能力,大力發展社區經濟。一是落實上級優惠政策,出臺具體配套政策,在城建、工商、稅收、信貸等方面給予社區大力支持,爲社區發展經濟實體提供政策保障。二是以滿足社區居民生活需求爲目的,大力發展社區商業和有償服務,如鼓勵有條件的社區創辦超市、茶樓、綠色網吧,爲單體樓提供物業管理,爲社區居民提供家政服務等,在增加社區收入的同進爲困難居民提供就業崗位。三是鼓勵社會力量通過投資入股、合夥經營等方式,興辦服務機構,實行社區服務市場化運作。如通過連鎖經營,爲居民提供購物、餐飲、保健等服務。

(五)充分調動社區幹部積極性

社區幹部在社區建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應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一是建立健全社區幹部保障機制。建議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工作實績逐步提高社區幹部報酬,逐步建立完善社區幹部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和離任補貼制度,解決其後顧之憂。二是探索建立激勵機制。在招考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時,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個人給予表彰獎勵。三是建立社區幹部培訓制度。定期對社區幹部進行政策法規、業務知道的培訓,政府部門可結合實際對社區幹部進行短訓輔導,不斷提高社區幹部的基本素質和工作能力。

(六)培育公衆參與意識

公衆參與匱乏是導致社區治理動力不足的原因,應強化公衆參與,凝聚居民力量。一是增強居民歸屬感。讓社區居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權、管理權、監督權,充分調動其參與社區事務管理和建設的積極性。二是增進居民感情。經常開展鄰里聯誼會、二手物品交易、社區歌唱比賽等羣衆參與性強的活動,增加居民與社區的聯繫,增強鄰里感情和互助意識。三是壯大志願者隊伍。建立社區志願服務激勵機制、志願服務儲蓄回報機制,樹立志願服務的典型,鼓勵更多人蔘與到志願服務中去。

(七)大力發展社區養老

社區養老能夠用較小的成本滿足大多數老年人的服務需求,結合我縣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現有養老機構無法滿足實際需要的情況,建議大力發展社區養老。可以根據社區老年人狀況,提供生活協助、特殊護理等多樣化服務。鼓勵社區創辦各類符合老年人特點的福利機構,讓老年人在社區得到更多的照料和幫助。此外,社區可試行建立“老年人醫療救助基金”,通過社會捐助等渠道籌集資金,幫助生活困難的老年人解決醫療難題。

社區建設是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有着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社區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困難多、責任重。只有正視社區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地改革創新,開拓進取,才能讓社區充滿生機與活力,從而有力地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2023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12

黨的xx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推進農村新型社區建設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選擇,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舉措。因此,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大力改善農民居住條件,成爲當前乃至今後一段時期鄉鎮工作的重點。爲了更好地推進社區建設,我們不斷地學習借鑑、取長補短。特別是近段時期以來,我們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進行了詳細調研,更感覺當前我縣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責任很重、壓力很大,急需做的工作很多。具體調研情況如下:

一、我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基本情況

自全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啓動以來,在認識上,我們的態度是明確的、堅定的;在工作擺佈上,我們始終堅持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爲重中之重。因此,全縣各鄉鎮的社區建設進度迅猛。截止9月中旬,全縣開工建設的15個社區已累計投入建設資金2.89億元。其中,市級7個重點社區,總體規劃佔地5037畝,整合13615戶,集聚人口55032人。2019年確定的2945套住房建設任務,建成和在建住房已經達到1849套,佔任務62.7%,已經建成住房521套,佔任務17.69%,建成入住280戶,佔已建成9.5%。在住房建設穩步推進的基礎上,其它基礎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也有突破性進展。曹營、魏莊、龍頭社區在綠化、亮化、休閒廣場建設上,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有5個社區水、電、路同期配套,6個社區配套建設廣場、超市、衛生室等公共設施,實行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建設配套,同期進行綠化。此外,趙店的龍翔、赤眉的桃園、桃溪的英華、乍嶇的乍嶇湖等社區也都進度較快,公共設施建設和樣板房建設完成率都在40%以上,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效。也有部分鄉鎮在全縣社區建設大局擺佈上暫時規劃在第二階段的三類鎮,但是通過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也都成績斐然,給縣委、縣政府交了一份滿意答卷。

二、主要特點

各鄉鎮在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具體工作中,主要體現有以下五個特點:

(一)思想認識到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對縣、鄉、村各級都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但是,在思想上,全縣上下形成了高度共視,都把此項工作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同時,各鄉鎮都能在充分認識、深刻領悟社區建設重要意義的基礎上,積極工作,加快社區建設“要我幹”爲“我要幹”的轉變,並把社區建設當成今後3-5年鄉鎮工作重中之重來思考、擺佈,不圖形式,不搞應付,從思想和行動上做到根扎得正,想的深,謀的遠,做的細。積極探索在幹中學、在學中幹,深刻領悟想明白、講明白、幹明白的認識和實踐過程,真正做到了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重視程度空前提高。

(二)宣傳發動到位。去年12月21日,全縣分層次組織縣、鄉、村幹部羣衆到平頂山郟縣、舞鋼參觀學習,集中時間組織召開研討會,逐鄉鎮發言談體會、談感受、談打算。有的鄉鎮還到新鄉、安陽參觀學習。馬山口鎮、灌漲鎮、師崗鎮、湍東鎮參觀學習人數都在300人以上,馬山口鎮超過500人,其他鄉鎮也都在100 人以上。縣鄉累計參觀學習的人員4000餘人,掀起了一輪參觀學習建社區的熱潮,在全縣上下迅速形成了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思想共識。隨後召開的全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動員會,再宣傳、再發動、再鼓勵,使全縣上下進一步明確了方向,增強了信心和決心,爲新型農村社社區建設再添動力。通過宣傳發動,使黨員幹部想明白,對羣衆說明白,從而幹明白。營造了社區建設的濃厚氛圍。

(三)資金扶持到位。在發揮農民羣衆的主體作用的同時,我們進一步採取措施來解決錢從哪裏來的問題。一是加大縣鄉財政獎補力度。縣財政每年拿出5000萬元資金扶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其中財政專項獎補獎金2019萬元,項目獎金3000萬元,用於對規劃設計、公共設施獎補和農民購建房補貼。按社區入住戶,每戶補貼3000元,用於購房;每戶再補貼3000元用於鄉鎮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捆綁項目資金。積聚電力、交通、文化、衛生、教育、扶貧開發等項目資金集中投放,集中使用。三是金融信貸支持。動員金融機構開闢適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信貸產品,爲社區建房農戶提供小額貸款。四是市場運作籌資。鄉鎮積極探索以市場運作的方式籌資建社區,通過土地開發、資源使用權轉讓等方式籌集建設資金。鄉鎮土地出讓淨收益全部返還的資金,全部用於社區基礎建設和公益事業建設。五是與企業聯建。大力開展村企聯創活動,鼓勵企業捐助社區建設。

(四)土地保障到位。一方面,抓好“開源”。通過存量土地盤一點兒,增減掛鉤擠一點兒,“三荒”當中用一點兒,整治整合挖一點兒,爭取調規添一點兒,集約建設省一點兒,保障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所需土地。按照縣政府出臺文件,各鄉鎮把縣分配的新增用地計劃,農村宅基地整理新增地,按每畝獎補4500元,未利用地開發、工礦復墾等新增耕地每畝獎補2500元,超額面積每畝加獎1000元。對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多整治用地的,除用地指標全部用於社區建設的,每畝地給予1萬元獎補。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過程中,鄉鎮與農戶簽訂拆除舊房協議,寫出保證書,層層簽訂責任狀,確保舊宅能夠拆得掉、快復耕,爲社區有序推進留足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抓好“節流”。按照“一戶一宅”的原則,杜絕長期以來亂建設、重複建設、有新房無新村的現象。按照“不在沒有規劃的地方建房,不建沒有規劃和設計的房子”,重點對路邊建房問題進行整治,通過制定優惠政策等激勵機制,引導農民羣衆向社區聚集,使建房用地指標用在“刀刃”上。堅持把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貫穿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始終,不斷提高人口聚集度和土地利用率。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前提下,優先保障社區用地;社區規劃之外原則上不審批新宅基地,也不準再搞舊房翻新和改建擴建;對農村宅基地整理增地定額補貼;鄉鎮整理造地,報經縣政府同意,滿足鄉鎮社區用地所需,剩餘指標有償調劑使用。

(五)督查落實到位。一是機構保障。縣委、政府成立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領導小組,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常務副組長,其它相關四大家領導爲副組長,縣直相關部門爲主要成員單位;各鄉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本鄉鎮第一責任人,明確一名副職專門負責,組織一班人具體抓,確保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取得成效。二是部門協作。明確縣直相關單位的工作職責,將縣直單位分包到鄉鎮,要求各部門充分發揮行業特點和自身優勢,對口支持鄉鎮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三是強化督查。縣委、縣政府每半月召開一次工作推進聯席會,每月召開一次辦公會,建立半月鄉鎮彙報聯繫制度和雙月評比制度。定期對鄉鎮階段工作排名,召開鍋底會、現場辦公會和經驗交流會,縣委書記、縣長、分管副書記、副縣長等相關縣領導參加點評,排名靠後的鄉鎮表態發言。通過多種有效措施,推進工作順利開展。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羣衆思想認識不清。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羣衆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比如,有的認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就是蓋新樓房、就是修新幾條馬路。忽視了全面發展,忽視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還有的認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中央提出來的,應該由上面拿錢解決,忽視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要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還有的認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就要馬上將現有的自然村落拆遷,進行統一建設,忽視了新型農村住宅社區建設要立足各地實際,循序漸進,不能急躁冒進。

(二)、缺乏產業支撐,羣衆思想矛盾。失地羣衆暫時失地失業,感到生活、就業困難、感到生活壓力大。特別是目前大多數社區配套的產業發展項目還沒有到位或正在建設,多數羣衆雖然搬進社區居住,但缺乏必要的產業支撐,沒有正常的收入來源,安不下心來。

(三)、當前社區建設進展不平衡。龍頭、魏莊、曹營、牧原等社區始終保持領先位次;河南等社區奮起直追,後來居上;但有的社區前一階段進度很快,但後期緩慢,已經由先進變爲後進;還有的社區始終沒有明顯進度,怨天尤人,自甘落後,整體工作進展極不平衡。

(四)、工程質量不是很高。雖然各鄉鎮都安排專職的人員進行質量跟蹤監督、檢查,但“使用水泥磚、不設防震柱”等現象在不少社區依然存在。

(五)、社區配套功能明顯不足。前期社區建設都注重住房建設這個任務,在道路、排水、廣場、遊園、學校、幼兒園等基礎建設和公共事業建設上,明顯感到重視不夠,投入不足,直接影響到社區對羣衆的吸引力。

(六)、急辦問題解決不到位。新型農村社區工程進展過程中,部分高壓線改線,移動、聯通線路改線以及客戶區建設用地手續等問題成爲影響社區建設的不利因素。

(七)資金投入不足,特別是後續資金支持不足。從目前來看,15個社區已建和在建住房數量僅佔年度任務的66%,建成的只有18%,建成率最高的曹營社區也只有75%,其它社區差距更大,其根本原因是資金投入不足。社區持續建設,急需項目支持跟進,沒有項目支撐,社區後續建設無力,示範引導作用難以發揮,需傾全縣之力,集聚項目、集聚財力配套社區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爲社區快速發展增添後勁。

四、發展思路及幾點建議

(一)是加強土地使用的規劃引導,有利於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 以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爲契機,從規劃上進行引導、完善,體現城鄉一體的新農村空間佈局規劃,做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鎮規劃、新農村規劃、產業集聚區規劃四規合一,實現新農村發展佈局、建設用地佈局、基本農田佈局三個優化,合理確定中心村建設規模和範圍,適度安排中心村建設用地,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農村村民住宅按規劃有計劃地逐步向小城鎮和中心村集中。

(二)加強拆舊建新引導,有利於土地資源利用,促進可持續發展。

加強拆舊建新引導。原來國家規定城鄉用地增加與農村居民點增減掛鉤指標三年內歸還,現在省政府(豫政辦[2019]124號)要求半年內歸還,這就要求拆舊建新同步進行,儘量在農村宅基地原址上採取拆舊建新方式“滾動”發展。通過建設多層和高層住宅,解決農民居住問題,達到集約用地目的。再用地選址建新區的,拆舊區要按規定儘快復耕,整理復耕的耕地,應比建新區佔用耕地數量有增加,質量有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

(一)切實加快住房建設進度

從當前情況看,15個社區現在已建和在建的住房佔任務62.7%,已經建成的只有17.7%,曹營、龍山、龍祥、張窪四個社區有入住,社區總入住率還達不到一成。從已經建成的住房情況看,師崗、湍東、瓦亭、灌漲、餘關社區行動比較快,曹營社區住房建成率佔任務71.6%,入住170戶達56.6%,龍山、龍頭社區建成比例達40%左右,牧原、龍祥社區建成比例在30%以上,灌漲魏莊、岞曲岞曲湖社區建成比例在20%以上。從住房建設的數量上看雖然有一定規模,但是全部完工可以入住的還不多。住房工程是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現在到年底這段時間,要組織好住房建設的大決戰,主體工程完工的要抓緊進行內外粉飾和門窗、水電安裝;一層、二層起牆的要儘快封頂,11月份完成主體工程;正在處理地基的11月中下旬要完成主體框架;除多層和小高層之外不管哪種情況,要採取倒排工期的辦法,把好時間節點,多組織施工隊伍,確保住房建設快速推進,按時完成建設任務。

(二)狠抓質量和標準提升

社區住房事關民生,老百姓非常關注,工程質量必須要有保障。湍東龍頭社區、灌漲魏莊社區、赤眉桃苑社區在建設的質量上都是採用框架或半框架結構,一層、二層、頂層全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可抗7級地震。但是有的地方這裏我不再點名,在建築材料、在建設的質量上沒有把好關,有的使用水泥磚、有的沒有防震柱、有的使用“18”牆,更有甚者這幾種情況並存,希望各鄉鎮要發揮村民的力量、發揮鄉鎮的監督作用,把住房工程也包括其他基礎建設工程,從建材到施工整個環節都要進行全面的質量監管,確保房子建的牢,工程都達標,讓老百姓看着放心,住着舒心,真正將社區建成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堅決不能出現新的隱患。

(三)完善配套社區功能

一個社區能不能引人注目,吸引人入住,除了最基本的住房建設外,最大的吸引點是它所具備的區位優勢、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要看它的功能是否完善。爲什麼城市社區有那麼高的吸引力,就是因爲城市社區有很多農村不具備的配套設施。龍頭社區距城很近,前期環境打造比較好,姜坡組60多戶入住願望非常高。師崗曹營社區所建的位置並不優越,原本是一個崗丘區,通過這幾年的建設,硬化道路、修建廣場、開發遊園、綠化環境、配套路燈,改善了居住條件,因此才由原來兩三戶發展到十幾戶,現在達到了200多戶,已經入住了170多戶,還有臨近村莊的農民紛紛報名交納定金入住社區,建設供不應求,彰顯發展潛力。曹營社區在全縣領頭羊的作用已經得到了明顯的發揮,其它社區也要按照這個思路把基礎建設搞好,配套路、水、電,逐步完善學校、幼兒園、衛生室、文化中心等公共設施。隨着社區規模的擴大,解決好垃圾清運、污水處理等環衛設施,通過社區各項功能的完善展現社區的形象魅力,使社區示範引導作用能夠更好地發揮,吸引老百姓踊躍入住。

(四)爭取項目資金扶持

我們鄉鎮要積極和縣直的相關單位搞好對接。特別是同國土局土地治理、扶貧辦整村推進、衛生局醫療服務中心、城建局倒房重建、民政局危房改造、教體局國小幼兒園建設項目、電業通訊部門的電力通訊線路改造等項目的對接。其中安全飲水、聯通移動改線、移民搬遷、省級示範村、新型社區基礎建設等項目抓緊實施;其他項目抓緊申報。在項目爭取和建設過程中,要與縣直部門加強聯繫,將項目與社區建設銜接好,盯緊盯牢、及時彙報爭得部門支持,確保項目和資金爭取到位。涉及的相關項目單位,也要圍繞社區建設主動服務,發揮優勢主動對接、向上爭取資金,爲社區配套完善積極創造條件。

(五)着力解決制約社區建設的突出問題

針對社區建設過程中遇到的供水設施、電力配套、道路出行、通訊改線等問題,水利、電業、交通、聯通、移動、電信等單位務必高度重視,積極配合確定責任人及早解決。

土地和資金是兩個老問題,也是兩個大難題。我們要轉變思路,尋求解決辦法,一方面與三項整治結合,城鄉增減掛鉤,利用空心村整治和荒草地整治多造多騰;另一方面要與老百姓簽訂拆舊建新協議,通過協議的形式把政府引導和農民自願這種願望體現出來,把佔補平衡的政策利用好,通過新增土地指標來逐步審批解決用地手續。在其他建設資金上,積極動員社區百姓及時交納建房款額,發揮農民購房、建房的主體作用,動員羣衆向社區集聚靠攏,也讓參建企業充滿信心和活力,調動參建企業投資積極性,同時鼓勵參與公益性建設。百企幫百村,鼓勵企業家羣體幫建新型社區,鼓勵有實力的人員以承包、租賃等形式,依靠土地流轉等高效形式建立示範園區,實現農民與企業家的雙贏,爲社區後續發展奠定基礎。

(六)加強社區後期管理

社區人口一旦集聚,便自然而然形成一個社會羣體,有些社區將打破行政村的界限,由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入住在同一個社區。當前曹營社區、龍山社區、龍頭社區、魏莊社區、七裏坪張窪社區等陸陸續續都將由不少農戶入住,形成規模。這些農戶集聚在一起,必須要有一個機構來管理,這個機構要承擔治安、戶籍、計生、信訪穩定、黨員管理、鄰里糾紛、農民培訓、政策宣傳、衛生整治、垃圾處理等各項社會化管理職責。從現在的情況看,一些社區成立了社區辦公室或項目辦,這個機構現實的職責只是抓社區建設,還沒有賦予它管理的職能。因此在社區建設的前期,我們要負起責任,組織所在的行政村暫時代管,待社區形成,社區服務中心配套後統一管理。同時,提前謀劃、預留位置,及時提出社區管理的意見和辦法,爲社區後續管理奠定基礎。

2023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13

一、我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現狀和成效

我市農村社區建設起步於2019年。2019年被確定爲全省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農村居民羣衆需求爲導向,以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爲載體,以創新農村社區管理體制機制爲重點,陸續出臺並實施了一攬子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方案。尤其是將農村社區建設納入城鄉一體化發展統籌推進,確立了黨委政府領導、民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協同、村級組織承辦、社會力量支持、羣衆廣泛參與的運行機制,有力促進了農村社區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良性互動,初步形成了目標同向、工作同步的良好格局。主要做法有:

第一,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優化村莊佈局。一是着眼羣衆需求。傾聽民意、反映民聲、讓民做主、爲民說話,始終把羣衆生產生活的實際需求放在第一位。二是切合地方實際。依據地區經濟、社會和人口發展水平,以及村莊自然肌理與資源環境條件,有的放矢、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強求一致,不搞大拆大建。三是符合發展方向。堅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城鄉一體化發展、美好鄉村建設無縫對接。在執行規劃時,將農村新型社區建設與各項創建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在“四百工程”、城鄉社區結對共建、“陽光村務”、創先爭優、“平安家園”等活動載體中設置和融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內容、標準和要求。同時,及時完善規劃,體現羣衆需求,最大限度地調動基層幹部羣衆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積極性。

第二,堅持改革創新,着力打破城鄉壁壘。一方面,全面實施戶籍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實行一元化戶籍登記管理和外來人口居住證制度。全面落實戶籍制度改革“1+12”方案,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實現了城鄉低保、養老、醫療並軌,就業和社保城鄉一體。目前,全市74萬戶籍人口已全部登記爲“銅陵市居民戶口”;辦理流動人口《居住證》3.7萬張。另一方面,積極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圍繞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指導意見、市場配置、抵押融資、保證保險等“1+8”方案的具體內容,在明晰所有權、保障收益權基礎上,完善配套政策,實行常態管理,努力從制度上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目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發證基本完成;農房測繪工作已全部結束,截至目前,累計申請房屋登記76561餘戶,受理65451餘戶,發證2623餘本。建立了農村產權綜合交易機構和農村產權抵押融資、保證保險等運作機制,防範小額貸款可能存在的風險。

第三,堅持政策引導,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在政策引導方面,先後出臺了《關於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意見》、《關於加強文明和諧幸福社區建設的意見》等系列文件,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同步謀劃、同步推進、同步攻堅。去年又專門下發了農村社區建設“五五工程”計劃,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實現農村社區建設日常運行規範化、資產效益最大化、服務組織多元化、村務黨務公開陽光化、服務團隊專業化。在資金投入方面,幾年來,市、縣(區)兩級結合民生工程,投入資金5200多萬元,先後建成133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去年8月份銅陵縣被民政部授予“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全覆蓋示範單位”。同時,結合美好鄉村建設,對農村居民小區進行綜合整治,促進了社區環境明顯改善,居民生活的舒適度、滿意度有了較大提升。在持續加大“輸血”的同時,不斷增強農村發展的“造血”功能,積極謀劃產業項目。近年來,圍繞農村發展需求,謀劃項目437個,總投資54億元,其中產業項目32個,總投資50億元。

第四,堅持民主公開,切實維護羣衆利益。擴大公開範圍,在廣泛徵求基層意見、進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指導縣區編制《村務公開目錄》,除國家政策法規統一規範的內容外,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內容納入村務公開目錄,保障農民羣衆對村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創新公開形式,探索實踐村務公開“6+4”工作法,統一財務審批和公開程序,做到常規性工作按季公開,固定性工作定期公開,臨時性工作隨時公開,真正讓羣衆參與村務管理全過程。同時,建立公開承諾制度,明確辦事時限和質量,向羣衆公開辦事程序、辦事結果和決策過程。堅持民主管理,對照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要點,統一部署、適時檢查,確保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二、我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是認識基本到位,但觀念轉變不夠。部門、縣區、鄉村、農民對要不要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思想是較爲統一的,但在具體推進中,一些幹部對“什麼是新型農村社區”理解不深,習慣於憑老經驗辦事,缺乏有效的組織、協調和推進,有以“物”代“人”的現象;部分羣衆對“誰來建新型農村社區”有片面認識,存在“等、靠、要”思想,參與積極性不高;少數部門和幹部對“怎樣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把握不準,特別是對如何與美好鄉村建設相銜接研究不深,忽視鄉土文化,以城市規劃建設的思維建設農村。此外,受客觀條件和經濟條件影響,還有少數基層幹部存在畏難情緒,工作中自我減壓、降低標準。

二是規劃比較齊全,但具體落實不夠。主要原因:一是突出單個農村社區功能而忽視區域及區域間的整合。比如,就單個農村社區的規劃來看,有的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甚至是應有盡有,但從整個區域來看,彼此間定位不準確、特色不鮮明、重點不突出,社區間未能形成彼此呼應、相互補位的有效體系。二是少數規劃設計缺乏論證,未能充分考慮農村羣衆的生產生活實際,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地方產業承載能力和實際財力,客觀上使基層幹部和羣衆在具體落實中產生牴觸情緒。三是由於農村村莊人口少、分佈散,且人口素質與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以中老年居多,這些也增加了規劃落實的難度。

三是措施相對有力,但頂層設計不夠。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既不離土也不離鄉”的城鎮化,意義重大。若干年前,在《論我國經濟的三元結構》中,就曾對相關問題有所闡述。就現實而言,一方面,從市級及市級以下層面,各級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的工作措施十分有力,比如在推進城鄉保障方面實行同城同待遇、在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加速農村土地流轉等措施,都有力促進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仍是以“地域性”、“行業化”的特徵爲主,未能實現更大領域和更高層次的銜接。許多工作仍停留在“單兵推進”層面,需要進一步總結探索。

四是合力已經形成,但要素保障不夠。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有兩大經濟要素:一是資金;二是土地。從資金方面來看,一是政府投入相對不足。近兩年全市投入“農林水”的資金達6.8億元,但投入主要集中在農田水利、農技推廣、農資補貼等剛性需求上,投入農村綜合改革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資金份額較小。二是集體經濟較爲薄弱。2019年全市144個行政村,無經營收益的有56個,經營收益在10萬元以下的有53個,經營收益在10萬元以上的只有35個,僅佔25%,難以支撐農村社區建設和管理維護。三是社會自願投入有限。由於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導和激勵,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程度不高,資金投入未能實現多元化。從土地方面來看,農村建設用地審批程序多、指標少;少數農戶小農意識強,農村土地流轉發展不平衡,局部地區成片流轉難度大,影響人口集聚、資源整合和公共服務的延伸,給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帶來了困擾。

三、我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第一,突出規劃先行,構建城鄉一體發展的新格局。一是堅持城鄉一體、產城聯動。以縣區規劃、產業規劃和城市整體規劃爲依據,做到新型農村社區規劃與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土地利用整體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四規聯動”,確保規劃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統籌性。打通城鄉之間、農村社區之間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的市場渠道,促進農村社區的勞動力、土地等要素和城市的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有效組合和多向流動。二是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推進。一切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當地的交通條件、資源配置、生態環境等因素,使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既與周圍的自然山水環境有機融合,又與未來的區域發展方向高度一致。同時,結合村莊歷史沿革、村民居住習慣,合理確定社區建設規模,科學規劃空間佈局,穩妥有效進行合村並點,降低公共服務成本,提升公共服務效益。三是堅持創新模式、量力而行。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當前綠化提升、“三線三邊兩小”整治、美好鄉村建設等重點工作結合起來,把農村發展與城鎮化建設、重大項目布點、重點產業發展統籌考慮。同時,針對村莊不同特點,採取針對性辦法。比如,對具有較好經濟基礎和對外交通條件,有一定建設規模和基礎設施相對配套,周邊用地能滿足改擴建需求的村莊,進行重點建設,打造亮點;對規模小、人口少或因城鎮建設、重點項目建設需要,必須整體拆遷的村莊,進行拆遷新建;對配套設施不完善,但需要保留的村莊,進行舊村整治、改造提升;對具有特殊人文景觀(古建築、古民居)和自然景觀,需要保護的村莊,進行特色保護。

第二,突出政策引領,建立多元扶持保障的新體系。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以全面深化改革爲契機,一方面,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增加農村建設用地指標,拓展農村用地空間。另一方面,採取土地增減掛鉤、相鄰滾動、合村並點、集中連片的方式,充分整合原有建設用地、空閒地和廢棄地,最大限度挖掘農村土地潛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整合資金集中投入。一方面,進一步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實行“五個一點”,即:通過市、縣、鄉各級財政安排一點,積極向上爭取一點,整合政府資源籌集一點,共建單位協調幫扶一點,發動社會力量捐助一點,解決項目資金問題;另一方面,按照市場化運作原則,加強對投入資金的監管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投入產出比。三是深化配套制度改革。繼續深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戶籍管理制度等綜合配套改革,率先實現教育基本現代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同城同待遇”,真正使農民與城市居民一樣享受社會保障、醫療、科教文體等方面的權利。

第三,突出產業支撐,拓寬農民就業增收的新渠道。一是在科技創新上下功夫。以銅陵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爲契機,加大科技投人,構建以政府爲主導、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業化爲目的的創新模式,不斷加大科技人才的培養力度和農業科技的推廣力度,加快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的生產體系。二是在產業特色上下功夫。按照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的要求,針對目前存在的生薑、鳳丹等傳統特色農業產業種植規模小、集聚效應弱、加工企業少、產業帶動力不強、銷售平臺單一、市場開拓不夠等特點,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和科學發展的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檔次,增強品牌效應,努力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三是在規模生產上下功夫。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積極推廣“公司+農戶”模式,培養一批技術水平高、產品附加值高、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導企業適應市場變化,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及時兌現獎扶政策,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提高合作經營能力,引導幫助龍頭企業發展壯大。

第四,突出配套建設,增強農村社區服務的新功能。一是提升農村社區服務供給平臺。一方面,注重硬件的提升,搞好社區道路、水電管網、通訊設施及景觀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達到硬化、亮化、綠化、美化、淨化標準,改善羣衆生產生活環境;另一方面,以完善醫療計生、戶籍管理、社會保障、就業培訓等事關羣衆日常生活的服務項目爲重點,加快提升已建成的集“五室三站兩欄一校一場所”配置的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的服務水平,使各類公共服務真正“落戶”農村、“紮根”農村。二是拓展農村社區服務供給網絡。按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逐步建立起村、鎮、縣(區)一體的社區服務供給網絡。借鑑城市社區的經驗做法,發展壯大各類農村社區非盈利型社會組織,對市場和政府職能進行補充。推進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工作,協調社保、衛生、公安、民政、文化等有關職能部門根據自身職責搞好相應服務的延伸和覆蓋,提升社區服務功能,減輕社區事務負擔。三是創新農村社區服務供給模式。一方面,不斷提升政府或社區的公共產品供給水平、層次和覆蓋範圍。比如均衡教育向農村區域的進一步延伸和覆蓋。另一方面,探索政府採取委託、補貼、購買等方式,鼓勵其他社會主體參與公共產品的提供,提高服務效率。可以預見的是,當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和公民社會都參與提供公共產品服務之中,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被打破時,從單一向度的自上而下的管治,轉向平等互動、彼此合作、相互協商的多元關係,農村社區服務質量和水平必然實現新的突破和提升。這也是xx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的題中之義。

第五,突出基層民主,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新模式。一方面,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在農村社區成立社區黨組織,由原黨總支書記或從合村並點的村(居)黨支部中選拔優秀黨員擔任社區黨組織負責人。在此基礎上,對社區黨員重新組合,建立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產業和行業支部,探索實行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農村合作組織黨支部設置模式。拉長基層黨支部服務產業和行業的鏈條,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另一方面,增強羣衆參與意識和能力。加強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根據新的形勢與任務,創新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制度,暢通羣衆利益訴求渠道。建立健全農村社區自治章程、社區黨組織議事制度、社區協商議事會制度、社區居民代表大會制度、社區居民公約和社區各類專項工作制度,探索開展政府性工作、行政性任務由居民自治組織去完成,從制度上保證社區管理工作有序開展、居民權益得到保障。

第六,突出工作實效,健全各方協調聯動的新機制。一是加強領導力量。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和社區建設領導小組的重要工作日程,推動領導力量從過去的重城市、輕農村轉變爲城鄉一體、統籌推進,切實發揮指導、協調和督導作用,確保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有序推進。二是加強宣傳引導。總結美好鄉村村企合作共建機制的經驗,廣泛動員和引導社會各界參與,發動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間組織採取捐資捐物、獻智獻力等形式,開展幫扶和互助活動,形成各級各部門乃至全社會各負其責、各盡其能、支持配合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濃厚氛圍。三是加強督查考覈。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納入對各縣區及有關部門的年度目標績效管理考覈範圍,切實加大督查考覈力度,同時加強日常督促檢查,不斷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做法,通報工作進展情況,促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紮實開展,走在全省前列。

2023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14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轉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舉措。爲推進全縣新型農村社區的有序發展,近日,縣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先後到長山、韓店、黛溪、西董、好生等鎮(街道)進行了調研,瞭解了各鎮(街道)新型社區的建設情況,實地查看了新型社區的進展情況,並與縣直單位、部分羣衆進行了座談。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把這項工作作爲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鄒平的重要內容,按照“鎮駐地村向城鎮集中、壯大中心村、合併偏遠小村、保留特色村”的原則,探索了一條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促進新型城鎮化,以新型城鎮化帶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新路子。截止目前,全縣共開工新農村社區84個,涉及129個村,建築面積312萬平方米,完成投入37.4億元。2019年,我縣被確定爲首批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縣。按照建設模式,我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大致可分爲以下六種類型:

一是城中村改造型:按照先建設安置房、後拆遷安置的原則,統一規劃,將土地徵爲國有後公開出讓,再綜合開發。如北關、黃東、黃西等19個村開始實施,建成公寓樓90棟。

二是村企發展聯合型:社區建設依託企業注資,同時爲企業提供服務,實現村企雙贏。如:韓店鎮西王社區以西王集團爲依託,聯合開河、小言等村建設社區。企業先期注入資金用於社區啓動,村民入住社區後,收回資金歸還企業,置換出的土地由企業優先使用,既解決農村社區建設的資金問題,也緩解企業用地緊張問題。

三是行政村整合型:對規劃不再保留的弱小村、偏遠村,實施規劃控制,引導羣衆向中心村集中,由強村帶弱村、由大村帶小村,村與村合作搞社區建設。如:長山鎮光明社區由小牛、大由等6個村聯合建設;好生街道規劃建設了十大社區,每個社區輻射3—5個村,十大社區全部建成後,可節約建設用地6838畝。

四是經濟強村帶動型:由羣衆出資、村集體出面組織,自發進行以公寓樓爲主的新農村建設,如西董北禾社區、焦橋後三社區。

五是中心輻射型:由企業投資在小城鎮開發建設社區,以優惠價格賣給羣衆,吸引羣衆向鎮駐地集中,如明集鎮四季花園社區。

六是整村遷建型:對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部分村莊,實施整體搬遷。如好生街道李營村建設了7000平方米的公寓樓,64戶居民全部遷入山下新居。

二、主要做法

(一)政策引導,多措並舉。各鎮(街道)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出臺的各項優惠扶持政策,並結合當地實際,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採取政府投入、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等多元化投融資方式,引導企業、民間資本及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如長山鎮規定,羣衆入住社區並及時拆除舊房、上交宅基地,在享受成本價購房的基礎上,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三年分別給每戶每處宅基地3萬、2萬、1萬元的補貼。同時對建成的社區服務中心,經驗收合格後,由鎮財政給予50萬元的資金扶持。好生街道規定,每建設一幢30戶以上的社區居民樓,財政補助10萬元;對達到標準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財政給予10萬元的資金扶持。這些政策的出臺,充分調動了農村幹部推進社區建設和農民羣衆積極搬遷入住社區的積極性。

(二)科學規劃,完善配套。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注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不斷推進社會保障、社會救助、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資源向社區延伸,全縣共建成以一站式服務中心、生活超市、農資超市等爲主要內容的農村社區服務網點560個,生活垃圾中轉箱265個,基本滿足了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大力加強文化娛樂設施建設,每個新型農村社區均建有“三室一點一網一廣場”社區文化活動設施(即圖書閱覽室、綜合文體活動室、文化培訓室、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基層服務點、基層黨建遠程教育網和文體活動廣場)。同時,全縣新型農村社區全部實現路通、水通、電通、信息通。

(三)典型帶動,強力推進。縣政府及職能部門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報紙等宣傳載體,不斷加大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先進典型的宣傳力度,用羣衆身邊的實際案例教育、引導羣衆,進一步提高了羣衆對新型農村社區的思想認識和建設新型社區的信心。同時,制定出臺了《鄒平縣 政府關於進一步規範城鎮社區建設工作暫行規定》,明確提出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條件和步驟,進一步規範了建設程序。

三、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羣衆認識有待提高。受傳統居住觀念影響,農村羣衆形成了相對封閉的生活習慣,且入住社區後生產設備存放的不方便,致使部分羣衆對於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積極性不高。同時,因社區生產生活成本相對較高,加之數萬元的樓房搬遷資金,部分低收入羣衆難以承受,也制約了社區建設的順利推進。

(二)規章制度落實有待加強。《關於進一步規範城鎮社區建設工作暫行規定》等規章制度提出了明確要求,新型社區要堅持先拆後建的原則,手續完備後方可開工建設。但在實際工作中,受“先拆”羣衆安置壓力大等因素制約,社區建設多爲“先上車、後買票”,先建後拆,在手續不完備情況下開工建設,導致後期因“拆遷難”等因素,出現低水平重複建設、“一村變兩村”等不良現象。

(三)社區建設資金缺口較大。資金短缺仍是新型社區建設的制約瓶頸。目前,新型社區建設的資金籌措渠道相對單一,大部分靠建設方墊資,同時,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週期較長,資金到位慢,財政扶持資金有限,難以彌補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資金缺口。

(四)社區建設土地協調難度大。在國家嚴格的土地政策面前,建設用地難就成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難題。國家雖然給有"增減掛鉤"土地週轉指標,但一方面由於"增減掛鉤"項目審批時間長、指標少,遠不能滿足我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用地需求。另一方面,不少村民個人利益至上,還存在一些小農意識和傳統觀念,拆舊還耕工作難度大,進度慢,使"增減掛鉤"政策難以適時充分發揮作用。

四、幾點建議意見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推進機制。要加強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領導,健全完善聯席會議、一事一議制度和社區建設進度通報等制度,儘量減免各種規費,簡化辦事程序。要明確各級各部門的具體責任,形成“政府統籌推進、部門協調配合、鎮(街道)和村積極運作、農民參與聯動”的工作推進機制。同時,要加強新型農村社區黨組織建設,成立社區黨組織,由責任區黨書記或從合村並居的村(居)黨支部中選拔優秀人員擔任社區黨組織負責人,加強對社區的管理和服務。

(二)強化資金統籌,形成多元投入格局。要發揮財政資金引領作用,形成“政府引導、羣衆參與、市場運作”的多元化投資體系,充分引導企業、民間資本參與到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來。要做好增減掛鉤和土地出讓等融資方式,在符合相關政策的前提下,儘量縮短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資金兌現時限。同時,各鎮(街道)要認真研究省、市、縣制定的資金、信貸等優惠扶持政策,積極做好對接工作,最大限度的用活、用好各項扶持政策。

(三)完善政策扶持,積極破解土地難題。要探索完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土地政策,在國家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健全土地調整置換及金融互助等方面的各項配套政策,用足、用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用地全部納入農村土地整治規劃和土地整治項目規劃,從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土地綜合整治、用地指標週轉及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等方面入手,破解用地瓶頸和拆遷難題。

(四)制定發展規劃,做好設施配套服務。在全縣城鄉一體化規劃基礎上,各鎮(街道)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做好農村新型社區建設詳細規劃及養老、醫療、計生、交通、環衛、金融、信貸、社會救助、生態環境保護等各項專業規劃。要堅持以人爲本,對農村社區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休閒娛樂、綠化美化等通盤考慮,堅持同步規劃、同步推進,努力建設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服務配套的新型農村社區。同時,要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精品意識,嚴格落實建設管理程序,加強工程質量監管,確保把新型農村社區建成“民心工程”。

(五)加強監管力度,促進社區規範建設。要嚴格落實《關於進一步規範城鎮社區建設工作暫行規定》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要求,加大對社區建設房屋拆遷、用地指標等各個環節的監管力度,切實避免“先上車、後買票”、“一村變兩村”的不良現象,促進社區建設規範化、制度化。要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序推進”的原則,引導條件成熟的村莊先行啓動,嚴禁強推硬上、“一窩蜂”。同時,要根據“宜樓則樓、宜房則房”的原則,打造符合自身實際的社區建設模式,避免“千區一面”。

(六)推動產業發展,轉變生產生活方式。要充分利用居住方式變化對生產方式形成的倒逼機制,出臺優惠發展政策,推進農村土地有序流轉,鼓勵、引導農戶將承包地以入股、轉包等形式向合作社和種養大戶流轉,大力發展高效種植業、生態林業、現代畜牧業和休閒觀光農業,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規模化經營。同時,要強化技能培訓,吸引勞動力就近到產業聚集區工業企業就業,扶持羣衆從事二、三產業,幫助社區居民增加收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