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建設調研報告範文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08K
本文目錄社區建設調研報告範文特色社區建設調研報告全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愛民佳苑社區是本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理念而建成的一個居民服務中心,在社區幹部幾年的團結努力下,取得了各級政府對社區工作的肯定。爲更好地加強社區建設,提高社區的工作效率,我社區開展了社區建設調研活動。期間召開社區幹部座談會,深入轄區實地調查,廣泛聽取了社區幹部、羣衆的意見和建議。幾年以來,社區在強化組織領導、着力基礎建設工作上,突出以人爲本、堅持居民自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社區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社區在建設工作中仍存在着許多問題和困難,現就我社區的基本情況和社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加強社區建設的建議報告如下: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範文3篇

一、基本情況

愛民佳苑社區是烏達區採煤沉陷區居民搬遷和黃河水利樞紐庫區移民搬遷改造項目之一,佔地面積32萬平方米,建有居民住宅樓88棟,可容納住戶4046戶,目前居住人口爲7067人。轄區有黨員178人,其中支部黨員29人,在職黨員 80人,退休黨員 69人。人口結構複雜,老弱病殘、特殊羣體等羣體佔總人口比重較大,其中老年人1168人,佔總人口16.5%,人口老齡化較爲嚴重;並且殘疾人較多,患有身體殘疾的180人。愛民佳苑社區具有良好的社區基礎,豐富的社區資源,但是由於人口數量多、老齡化嚴重,各方面工作的開展都有相當大的困難。

二、存在困難

1.社區服務資金來源方面。社區服務是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載體,只有把載體利用的好、作用發揮的好,各項工作才能上一個新的臺階。目前社區服務的開展大都依賴於區、街道籌集資金,缺乏自身發展的能力。由於政府財力有限,導致社區服務硬件設施服務項目及經費週轉明顯跟不上發展的需要,影響社區服務的發展。

2.專業化人才方面。志願者服務隊伍是社區人才資源開發的有效做法,但因志願者服務形式具有不穩定性及服務項目的侷限性、服務對象的特殊性,不可能爲社區服務提供穩定的、經常的、專業化的服務。

3.網格化管理方面。愛民佳苑社區網格化管理工作正在穩步推進,逐步實現了規範化、制度化。但是網格化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一是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協調配合,二是網格長時間投入較長,工作積極性高,但是年齡偏大,文化知識水平存在侷限,致使工作效率存在一定差距。在部門配合上,社區基本協調溝通解決,下一步考慮相應的提高網格長補貼,保證網格化管理工作不受制約,提高效率。

4.協會組織方面。社區協會組織在社區工作中發揮着很好的作用,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給予了一些人、財、物的投入和幫扶,社區協會組織在不斷擴大。社區黨支部將在下一步工作中引導協會更好地發揮作用,但在協會的培育和扶持上面,希望政府給予更多的幫助和投入。

5.信息化建設方面。目前,社區職能日漸行政化,承擔着大量的管理工作。社區爲了可以合理有效開展服務管理工作,嘗試了一些信息化途徑,例如數據化信息管理(計生、民政、就業等方面),網站建設,短信平臺(手機信息羣發)等,針對老年人和弱勢羣體較多,還開展了“愛心呼叫器”幫扶業務。但是開展信息化資源共享服務業務,前期軟件開發、業務操作學習都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希望政府能在財力、物力上給予一定幫扶,統籌管理,支持社區服務多元化、信息化的工作方向。

6.安全管理方面。爲了使小區安全指數更上一個臺階,5月15日,社區在服務中心內添置了機房設施,在愛民小區四個大門、小區廣場、社區服務中心大門、小區內車棚位置,共安裝攝像頭16個。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發現由於小區內路燈未亮,監控設備夜間使用效果不明顯;並且因安裝數量有限,監控設備對小區安全防範起到的作用需進一步加強。

7.醫療衛生方面。爲切實解決愛民佳苑社區居民就醫難問題,經烏達區政府和新達辦事處領導多方協調籌措,2月20日,新達辦事處衛生服務中心愛民分站正式運行。社區衛生站配有診療醫師兩人,免費爲居民測血糖、量血壓,同時開展注射、輸液等醫療項目。衛生站開展服務以來,已服務居民450人次。但是衛生站任然存在藥品少、牀位少的問題,不能滿足居民需求。

8.綠化維護方面。小區綠化工作在市政綠化隊的努力下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小區內綠地的綠化率達95%。但是目前面臨的問題是,三年管理期將到,綠化工作將移交到物業,因此而產生的綠化水費又是物業所不能承擔的,所以綠地很可能會出現無人管理的情形。

三、幾點建議

1.不斷加大社區資金投入。首先,按照社區內居民人數及黨員人數確定資金投入標準,將社區辦公經費、社區黨建工作經費列入區財政預算,並隨着經濟社會發展逐步增長。其次,設立社區建設專項資金。建議區財政設立社區建設專項資金,採取以獎代補形式支持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另外,還要動員社會力量捐助、相關部門幫扶,多渠道籌集社區建設資金,形成政府財政投入一塊,上級民政專項資金爭取一塊,街道辦事處、社區自籌一塊,駐社區單位幫扶一塊,社會籌集一塊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2.不斷強化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有效維護社區穩定。社區工作者直接面對居民羣衆,他們的工作能力決定着社區的服務質量和學水平。一要進一步加強學習培訓,將社區工作者的培訓納入幹部年度整體培訓計劃之中,每年開展一次培訓,每三年左右時間對在職人員輪訓一次;二要通過公開招考等方式積極引進複合型人才,不斷爲社區輸送新鮮血液,充實基層工作者隊伍;三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更加關心社區工作者,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用人環境。

3.創新服務理念,拓展服務領域。改變過去以完成政府交辦的工作爲社區任務的工作,居民的需求就是社區工作的方向、努力的目標。社區要在做好居民辦證、低保、治安維護、計劃生育服務等工作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服務內容、擴大服務領域,特別是在繁榮社區文化、增進鄰里和睦、完善便民設施、提供快捷服務、關愛空巢老人、發展社區養老事業等方面,社區要加大探索和嘗試力度,在做好網格化管理工作和協會組織工作的同時,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同時政府應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創新社區服務管理新模式,不斷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和質量,努力構建和諧社區,提高居民幸福指數。

4.以服務爲手段,保障居民生活質量,構建和諧社會。 充分利用已建立的社區衛生站、監控技防設備、綠化維護設備,提高對居民的服務質量。一是增加社區醫療設施的同時,在相對集中的居民居住區建立社區完備的大型醫院,最大程度地改善居民就醫難問題。二是加大監控設施投入,實現監控無死角。三是確定綠化管理權的歸屬,實現管理最優,服務最優。

愛民佳苑社區黨支部將不斷奮鬥、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用實際行動踐行“以人爲本、服務居民”的工作理念,詮釋爲民服務的深刻內涵,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爲管理更加有序、服務更加完善、環境更加優美、治安更加良好、生活更加便利、人際關係更和諧的綜合服務型社區。

特色社區建設調研報告社區建設調研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構建法制化社區

按照“一居一特色”的方案要求,結合我社區自身實際,通過多方面瞭解,形成特色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一、社區法制化建設現狀

通過多年的普法教育,居民普遍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識基礎和學法、用法的法律意識,法律素質明顯增強,一部分人會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但社區法制建設仍呈現出一系列問題:社區規章制度不完整,未起到實質性作用;居民法律意識淡薄,知法、懂法、用法的實際能力欠缺;轄區單位經營守法中存在問題,有些抱着僥倖心理與現有規章打擦邊球,只圖眼前、不顧長遠;溝通渠道不暢通,導致工作中存在無頭緒現象;特殊羣體及弱勢羣體得不到針對性的和及時的幫助;缺乏一支高素質的服務隊伍。

二、自身專業特點及優勢

我在大學所學專業是行政管理,專業知識涉及面廣,包括政治類、法律類、管理類、行政類、社會類、經濟類、心理類和操作類等。這些知識的學習是我大致瞭解了各行業的基本特點及具體問題,具有了很好的邏輯思維能力並能讓我從更廣範圍着眼看待和處理問題,從而爲建設特色社區出力獻策。

三、構建法制化社區的整體思路

通過明確指導思想,確定工作目標、對象及內容,不斷努力豐富活動載體,時刻銘記具體要求,從而構建生動活潑的法制化社區局面。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xx大精神爲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規範社區管理、參與社區服務和保障社區穩定爲宗旨,以法制宣傳教育和法律服務爲切入點,以提高社區居民法律素質爲核心,爲構建和諧社區做貢獻。

(二)工作目標

通過構建法制化社區,使社區居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進一步提高,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不斷增強,社區管理、服務的規章制度進一步健全,溝通渠道進一步暢通,轄區單位依法治理、依法經營,以營造良好的法制氛圍。

(三)工作對象及內容

1.社區居委會

學法、懂法、用法應從自身做起,包括工作的規章制度、工作人員工作職責、辦事流程等等,以便使社區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的規範性和效率。

2.社區居民

作爲社區主體的社區居民,普遍上法律意識淡薄,同時,年齡、知識結構的不同使得知法守法形成不同層次的局面,應加大基本法律的宣傳力度,以切實提高居民法律素質;針對特殊領域的法律知識,要有針對性的開展宣傳教育;特殊羣體需要特殊關注,弱勢羣體需要特別幫助。

3.社區單位

轄區單位呈現多樣化特徵,有機關、企事業單位和衆多經營性門店,有的依法經營,有的無證無照,因此我們應針對不同情況、不同問題區別對待。對機關及事業單位要經常溝通、瞭解法制化建設情況,對經營性的企業及門店要加強監督和教育引導,將其納入法律宣傳教育體系中,有需要法律服務的給予力所能及的服務。

(四)工作方式、方法

1.開設法制宣傳欄,加大宣傳力度。利用社區網絡平臺或另外開設宣傳專欄,有步驟、有計劃的將社區居委會規章制度、居民學法內容、優秀事蹟刊出,加強正面引導和學習教育,提高全社區法律素質及社區法制化水平。

2.搞好宣傳活動,讓法律深入社區。採取臨街宣傳活動或邀請專家學者定時不定點、定點不定時的上法制課,將新出臺的與居民羣衆切身利益相關的法律法規、與時事問題相關的法律知識傳達給民衆,讓宣傳進學校、進單位、進小區,從而讓法律真正走進社區,最終提高社區法制化水平。

3.加強法律服務,發揮志願者作用。通過開展各項活動,將一部分懂法律、有精力的羣衆組織起來,成爲法律服務志願者隊伍。志願者隊伍要配合社區主動查找問題、發現問題,當好人民調解員,將各種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遇到需要法律援助的對象則幫其申請法律援助。

(五)具體要求

1.加強領導

聯繫區司法局、辦事處司法所相關負責人,當好社區法制化建設的指導員。同時成立以社區主任任組長的社區法制化建設領導小組,主動協調有關部門和社會力量做好法制化建設工作,形成齊抓共管、密切配合、合理推進的局面。

2.注重宣傳

注重學習宣傳與社區居民尤其是與社區重點普法對象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提高社區居民法律知識和法律素質。同時,及時發現和總結推廣先進事蹟,加強正面引導努力營造良好氛圍,促進社區法制化建設深入健康發展。

全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調研報告社區建設調研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爲了加快新農村“百村萬戶”小康住宅工程,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近日,區政協組織部分委員,深入河東、金沙等10個鄉鎮的13個新型社區,採取實地查看和村組幹部、農戶交流等方式對全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工程進度、土地利用、資金籌集、基礎設施配套及社區管理運行等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現狀及呈現的特點

黨的xx屆五中全會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後,我區把農村小康住宅建設做爲實踐和探索新農村建設的有力抓手,審時度勢在全區實施新農村“百村萬戶”小康住宅建設工程,在城鄉融合發展戰略迅速推進的新形勢下,按照“農民集中居住、生產生活分離、功能配套完善、社區管理規範”的目標,採取合村並點的方式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今年以來,新建新型農村社區和小康住宅示範點48個,10561戶,其中動工新型農村社區24個,9983戶,動工小康住宅點24個,578戶。

(一)農村面貌變化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動了農村生產、生活和管理方式的變革,社區的建設,打破了傳統的觀念,人畜分離,把後院從原來的生產區變爲生活區,有效地杜絕了畜禽、秸稈進入小區,影響環境衛生的“三堆”從根本上得到了治理,農民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家、進廠不進城、就地市民化。城鄉融合邁出了實質性步伐,農民將住上單元房,購物有超市,休閒有廣場,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二)羣衆得到實惠多。幾年來,市、區財政補助資金3000多萬元,用於新型農村社區、小康住宅示範點建設。對近兩年20戶以上的小康住宅示範點,今年300戶以上的新型農村社區,每戶給予不少於2萬元的補助,農民羣衆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農村信用社發放微利、政策性信貸,其它商業銀行積極支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如五和鄉爲解決羣衆資金困難,和建設銀行武威分行合作,正在爲社區入住農戶辦理按揭貸款。一些企業集團參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減輕了農民負擔。住房一次投入長期使用,據調查,目前我區農宅82%以上是磚土木結構,使用期限一般在20年左右,新建的農宅基本是全框架鋼筋混凝土結構,使用期限70年左右,避免了農民在住宅建設上的重複投入。

(三)拉動投資貢獻大。今年以來,全區新建新型農村社區和小康住宅示範點共10561戶,目前已完工8526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81億元,佔同期全區固定資產投資204.86億元的6.74%。帶動了鋼筋、水泥、玻璃、塑料、木材、磚瓦等一系列建材生產消費,促進了家電、運輸、通信、建築、餐飲等行業發展,拉動了全區經濟快速增長。

(四)土地節約集約化。新型農村社區規劃以多層或小高層爲主,按照小區式集中建設,單體面積在90㎡左右,大幅度節約了土地。如金沙鄉金廈社區,規劃佔地1204畝,入住農戶4049戶,可節約用地750畝;河東鄉中心社區一期規劃佔地300畝,入住農戶630戶,可節約土地840畝。據區委農辦測算,目前我區農村住宅佔地近27.9萬畝,戶均1.5畝,發展新型農村社區全區預計佔地不到8萬畝,土地節約的空間非常大。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從入戶和羣衆交談以及在鄉鎮召開座談會了解的情況看,羣衆對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積極性高,但也程度不同地反映出了一些擔憂,綜合起來主要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總體規劃滯後。全區新型農村社區總體規劃還沒有啓動,部分鄉鎮只是依據當地羣衆的積極性搞建設,選址的隨意性很大。空間佈局輻射人口少,建設規模小,如發放鎮在一平方公里範圍內佈局了賈家墩、雙橋和小路社區,造成入住農戶分攤的基礎設施配套費用和運行成本高。同時,新型社區建設和二、三產業的發展佈局統籌考慮不夠。

(二)建設機制不完善。沒有建立統一的協調機制和完整的工作流程,建設手續多,報批困難。如高壩鎮十三里社區報批手續達15項之多,收費平均達到170元/㎡,辦完所有手續時間長達6個多月。有些社區土地使用不規範,存在未批先建的問題。社區後期的運行和管理還沒有深入研究,羣衆還存在上水何處來,下水如何排,取暖怎麼供,社區誰來管的顧慮。

(三)基礎設施配套緩慢。各鄉鎮普遍重視住房實體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比較緩慢。個別鄉鎮未將基礎設施配套部分計入住宅建設成本,實現完工入住的資金缺口大。如河東鄉前期爲鼓勵農戶到中心社區居住,未將供暖、供水、供電、排水等基礎設施配套相關費用攤入房價,建設資金缺口達600多萬元;補助資金、危改資金和其它項目資金撥付和工程建設進度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基礎設施配套;已經建成的示範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還沒有全面完工,影響了羣衆入住的滿意度。

(四)籌資渠道不寬。新型社區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據鄉鎮初步測算,每戶建築面積以80--120㎡計,建房資金需要12--18萬元,主要靠羣衆集資和政府補助。建設500戶以上規模的社區,按照目前設計要求,水、電、路、供暖、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入戶均需2--3萬元,資金壓力相當大,社區建設向縱深推進存在很大的難度。

(五)工程質量管理不夠規範。部分社區建設前期工作不細,施工準備工作不充分,以包代管,管理制度不健全;個別施工企業技術力量不足,規範性施工不到位;有的鄉鎮工程招標、質量監管未完全按基本建設程序辦事,監理費用由施工方承擔,工程監理錯位,不能有效履行其職責;現場監理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施工檢查、旁站監理不到位,資料記載不全,存在質量管理漏洞。

三、對進一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實踐證明,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不僅是解決“三農”問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更是實施城鎮化戰略、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契機。各鄉鎮、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認真總結經驗,抓好典型帶動,用新的理念指導建設,用實際案例教育引導羣衆,形成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合力。要進一步加強領導,組建一支業務熟、素質高、能力強的建管隊伍,具體負責政策研究、組織協調、措施落實、施工管理、監督檢查等工作。強化聯席會議、一事一議會議制度,凡是區上辦理的各種手續,簡化辦事程序,儘量減免各種規費。市一級報批的建設手續,由鄉鎮提供完備資料,對口區級部門協助報批。同時,進一步明確部門、鄉鎮 、村委會、農民羣衆在社區建設中的責任,形成“政府統籌推進、部門協調配合、鄉(鎮)村積極運作、農民主動參與”的推進工作聯動機制。

(二)堅持規劃先行,確保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科學合理。要堅持先規劃後建設,依照《甘肅省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武威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總體規劃》,邀請國內有資質、有影響的規劃單位,打破現行的行政區域界線,採取合村並點的方式,加快制定全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總體規劃和各鄉鎮的詳細規劃,與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以及村鎮體系、農村住房建設等專項規劃相銜接,與產業發展規劃、農村公共服務規劃以及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等有機結合、配套跟進。要充分考慮各鄉鎮的歷史沿革、地理位置、資源配置、人文環境和村民生活習慣等因素,合理確定社區建設位置和規模。積極探索適合我區實際的建設模式,建議城郊和工業園區鄉鎮發揮土地增值優勢,藉助相關政策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機遇,以小高層和高層爲主;金色大道沿線條件較好的鄉鎮,以高層或多層爲主;人口分散,經濟條件薄弱、有荒灘空地的沿山邊緣鄉鎮根據羣衆意願以二層或平頂房爲主,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各具特色、風格鮮明的新型農村社區。

(三)強化產業支撐,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提供持久動力。農戶入住社區後,雖然生活開支有所增加,但相對完善的服務功能,可以使他們從繁重的家務和土地勞作中解放出來,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發展產業、增加收入。一是注重產業發展。隨着社區規模的擴大,要更大範圍規劃產業佈局,加大勞務輸出,促進土地合理流轉,實現生產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催生一批高效節水種植大戶、設施農牧業大戶、特色林果業大戶和龍頭企業,從而使農民羣衆既不離鄉也不離土,就近就業,形成農民增收致富的穩定來源。二是引導好各種農村合作組織在社區中的銜接,發揮優勢,爲農副產品的外銷搭建好平臺。三是有針對性地引進勞動密集型、適於鬆散管理、分散經營或生產的企業,爲家庭婦女和居家留守人員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增加收入,解決入住的後顧之憂。

(四)拓寬融資渠道,破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資金瓶頸。資金短缺是制約目前我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最大因素。要進一步完善社區建設扶持政策,探索市場化融資新路子,多元化融集資金。一是建立農村社區建設專項資金逐年穩步增長機制。區上每年度安排一定的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並逐年增加,同時積極爭取上級項目和資金支持,用於農村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二是用足用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以地生財,借地發展,對集體建設用地,除統籌安排好農村社區及公益事業建設用地外,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可置換爲城鎮建設用地指標使用。對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國家規定用途外,其餘部分應優先用於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配套。三是整合農村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新農村建設等多個部門涉農資金捆綁使用,按照“渠道不亂、各記其功、統一撥付、集中投放”的原則,用於農村社區建設。四是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社區建設。積極招商引資,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對公共服務設施項目進行包裝,積極推介,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五是引導金融資金參與社區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在金融產品、擔保方式、投融資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多方化解資金難題。

(五)保證工程質量,不斷提升農村社區建設整體水平。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羣衆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須自始至終堅持高質量建設。嚴把質量安全關,不能因盲目降低成本、滿足羣衆的購買能力而忽視工程質量。繼續嚴把施工圖審查、招標、監理、質監等重要環節。充分發揮相關部門對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的監管作用,對在建工程進行安全、質量、手續、監理、節能方面的全面檢查,切實搞好建築質量監理和工程驗收。要按照建設集約化、居住生態化、管理科學化、佈局合理化的理念,做到“八通”(路、電、水、沼氣、電話、有線電視、寬帶網、科技信息網絡)、“五化”(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淨化)、“三有”(休閒廣場、農家店、農家書屋)、“一集中”(垃圾集中處理), 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休閒娛樂、綠化美化、生產佈局等通盤考慮,努力建設一批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服務配套的新型農村社區,確保羣衆買着放心、住着舒心,把好事辦實,讓羣衆滿意。

(六)創新工作思路,不斷提高社區管理服務水平。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僅帶來了生產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還將引發農村管理方式的重大變革。社區建成後,幾個村集中居住,村級組織如何設置、集體資產如何管理、物業和社區服務如何開展等等,都是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因此,在社區建設的同時,就要提前思考社區管理工作。建議有關部門和鄉鎮及早研究農村社區管理的新途徑,培養一批指導社區管理及服務的人才,爲新型農村社區管理蓄積力量。

市區社區建設調研報告2019年社區建設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隨着城市化的推進,老齡社會的到來,社會生活的多樣化,大量“單位人”轉爲“社會人”,社區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加強社區建設,對於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着重要意義。爲了解市區的社區建設現狀,探索加強社區建設、完善社區服務功能的路子,市政府研究室組成調研組對市區的社區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基本情況

1986年,民政部倡導在城市基層開展以民政對象爲服務主體的社區服務,標示着“社區”概念首次進入政府工作的視野。XX年12月,市政府辦公室轉發市民政局《關於推進全市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提出了城市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實施步驟、工作目標、基本原則以及主要工作任務。隨後,我市先後出臺了《關於對全國文明衛生城市測評體系進行責任分解的通知》、《六盤水市創建平安六盤水工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掛幫社區創建工作辦法》、《關於進一步加強社區雙擁工作的意見》、《關於開展科技、文化、衛生、法律四進社區,提升市民素質活動的通知》、《關於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方案》、《關於在全市開展綠色社區創建活動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指導社區建設工作。

在對社區的人口、地域、面積、單位、資源、社區辦公用房等調查摸底的基礎上,XX年以來,全市共整合成立86個城市社區,在社區建立了黨支部,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選舉了社區居委會。各級各部門相繼重心下移,結合社區建設開展各項工作,初步形成了“黨政領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街道主管、社區主辦、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

目前,市區範圍內共有50個社區,其中鐘山區49個,水城縣1個,管理總面積約72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9萬人。通過近年來的努力,社區工作者隊伍、社區辦公條件和社區服務工作有了較大變化。

(一)社區隊伍建設得到加強。XX年社區居委會選舉後,一批文化程度高、有辦事能力的人員進入社區機構工作,使社區工作者的年齡結構、文化素質得到優化和提升,形成了一支社區專職工作隊伍。目前鐘山區251名社區居委會成員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有50人,佔19.9%;高中和中專文化程度的有137人,佔54.6%;30歲以下的67人,佔26.7%;31—50歲的有175人,佔69.7%。XX年,鐘山區採取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方式,從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中招考了20名素質較高的人才充實到社區工作。同時,鐘山區加強對社區工作人員的培訓,先後對104名社區工作者進行了業務知識培訓,4個街道(辦事處)採取多種方式培訓社區工作者400餘人次。爲加強對社區工作的領導,在各社區均建立了黨支部,並從街道(辦事處)下派了118名幹部到39個社區工作。以上措施,有效促進了社區人員政治思想素質、業務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社區工作條件有所改善。一是根據實際,採取建、買、租、借等辦法,解決辦公場所和活動配套場地。現在,鐘山區的50個社區中,辦公用房面積達到200平方米以上的有10個,還有17個社區租房辦公(年租金約11萬元),13個社區借房辦公。總投資820萬元,總建築面積813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設施國債試點項目正在實施,該項目完成後,將解決4個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和14個社區服務站的場地問題。二是社區工作者的待遇有較大的提高。鐘山區在三年內兩次提高了社區工作者的待遇,一次是在XX年,由平均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230元,第二次是從XX年6月起,把社區黨支部、居委會正職、副職、委員的月工作待遇分別從260元、230元、200元提高到500元、450元、400元。同時,根據社區管轄人口的數量,將社區年辦公經費從每年1600元提高到了6000—8000元。

(三)社區服務逐步開展。隨着社區在城市發展中作用的顯現,各部門對社區工作逐漸重視,法律、警務、城管、消防、民政、衛生、計生、街道、勞動保障、文體科教等部門逐漸將工作重心下移,社區服務工作也因此得到加強。目前,市區社區配備了計生服務專職管理人員50人,面向居民開展計生宣傳、藥具發放、婦檢等生殖健康和計生服務,計生工作網絡基本形成。已經建成衛生服務中心(站)25個,爲居民提供診療服務。結合“平安六盤水”創建工程,在各社區建立了警務室,實現了“一區一警”,社區治安防範工作得到加強。各社區配備勞動社會保障協管員110人,負責開展社區就業工作,提供政策諮詢、就業培訓和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再就業援助、社會保障等服務。實施全國萬家社區圖書室援建項目49個,購置圖書22500餘冊,部分社區組織開展了“三個一”(即一本好書、一個好故事、一支好歌)讀書活動。已建設“星光老年之家”15處,爲居民提供健身娛樂等服務。社區志願者隊伍建設有了較大進展,已組建社區志願者隊伍89支1萬餘人,社區志願服務工作進一步增強。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城市社區建設工作,使此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隨着社區建設的深入推進,凸現出一些困難、矛盾和問題。

(一)對社區的認識有待深化。第一,對社區建設的主體認識模糊。社區是城市的基本組成單位,是羣衆性自治組織,其健康發展有賴於充分發揮居民自治的效力。而當前社區行政化現象普遍。一方面,社區居委會的工作方式仍然以行政指揮爲主導,對引導社區居民增強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認識不夠,對居民的服務意識不強,簡單地把社區工作等同於完成部門交辦的任務,從而形成對政府的依賴性,社區工作尤其是社區服務比較滯後。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往往把社區居委會當成“下屬”,直接向社區安排行政工作,“什麼事都要社區參與,什麼人都可以指揮社區”,社區忙於應付,難以開展自己的工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社區居委會需要承擔20多項行政性事務,形成“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現象,僅計劃生育一項工作,就要佔去社區工作人員60%以上的精力。此外,社區還要應對名目繁多的檢查、評比、考覈、統計、會議等。第二,社區居民對社區工作的認識模糊,還限於社區就是辦辦證明、管管衛生的層次,對社區工作的參與意識不夠。很多單位的居住小區自成體系,小區資源開放程度不高,對社區工作不關心、不支持;居民有事仍然習慣找單位,對社區活動缺乏瞭解,積極性、主動性不夠。

(二)社區服務有待深入。社區服務是加強社區建設的重點之一,是凝聚社區力量,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但我市城市社區服務還存在着以下問題,制約了社區服務的開展。一是社區服務內容單一。各社區主要依託於政府職能部門如勞動社會保障、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等開展工作,服務內容以政府部門安排的工作內容爲主;另外,受場地、資金等因素的制約,在居民大量需要的養老、托幼、保健、娛樂、家政、保潔、綠化等方面的服務還很欠缺,社區文化建設、青少年教育等服務還沒有深入開展,社區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缺乏吸引力,還不能滿足居民需要。二是服務設施缺乏,很多院落、樓棟沒有活動場地,不能滿足居民就近、多形式活動的需要。除了廣場社區能依託廣場開展較多活動,人氣較旺外,其他社區要麼活動場地小,要麼沒有活動場地,難以聚集人氣。三是社區服務主體單一。政府和社區包攬了許多應由市場提供的服務項目,新型社區服務業還沒有形成規模,在引導非營利性組織、社會團體、協會等各類民間組織發揮作用方面有待加強,社區服務的內容有待豐富,質量有待提高。由於社區服務不到位、不主動,轄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不強,參與社區建設的意識薄弱,甚至大多數居民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哪個社區。

(三)社區工作經費及人員待遇有待提高。儘管近年來社區經費和人員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遠遠不能滿足社區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市區社區工作者的收入僅在400—500元之間,與其他城市工作崗位的待遇差別很大。由於待遇低,挫傷了社區工作者積極性,一些調研對象表示自己在任期滿後將不再參加社區選舉;鐘山區招考的20名社區工作者中已經有部分人員辭職。造成社區經費緊張和工作人員待遇低的原因,一是財政投入不足,隨着社區作用的凸顯和部門管理重心下移,社區承擔的工作任務逐漸增多,但“費隨事轉”的原則未能得到很好貫徹,社區在承擔工作的同時,相應的工作經費較少,有的社區工作人員甚至自己墊錢開展工作,待遇與工作量不相符;二是社區自我發展能力弱,社區服務發展滯後,收入渠道少。

三、對社區建設的建議

社區作爲城市的基層細胞,建設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一座城市的文明和穩定發展,對促進城市管理,提高羣衆生活質量,建設和諧社會也有着重要意義。沒有無數個社區的發展與進步,城市的整體管理和發展水平就難以提高。針對我市社區建設中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發揮社區居委會自治作用。

——提高對社區居委會法律地位的認識,避免居委會變相成爲政府的下屬機構。社區建設的主旨是發揮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能力,使居民獲得的認同感、歸屬感、安全感和親情感,增強居民的凝聚力和建設社區的積極性,從而使社區成爲社會的“減震器”。因此,在社區建設中,不應將社區視爲政府機構,單純地將政府工作職能直接轉嫁給社區,把社區建設變爲行政體制的向下延伸。應把政府的角色定位於“教練員”而非“運動員”,應發揮政府的主導和指導作用,形成政府、市場、社區組織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合作關係,形成共同改善社區經濟、社會及文化狀況的局面。同時,把轉變政府職能和社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治安、教育、科技、文化、勞動保障等部門要以社區作爲平臺,各負其責,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協作配合,將工作開展到社區,並真正做到工作人員進社區。

——進一步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推進居委會選舉改革,試行居民直接選舉,擴大選舉參與面。指導社區完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推行社區民情懇談會、民事協調會、民意聽證會和民主評議會“四會”制度,引導居民參與社區公益事業、實事項目和公共事務決策,逐步實現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健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代表大會、社區議事委員會、社區居委會等組織體系,制定社區居民公約,明確社區居委會選免權、社區事務決策權、社區財務自主權、對政府部門的評議監督權和不合理攤派的拒絕權等自治權,在社區建設中在城市規劃、建設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工作中,有關部門應通過社區徵求居民意見,保障社區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幫助社區開展好工作。

——認真落實“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原則,使責、權、利統一起來。一是對部門轉移延伸給社區的有關工作進行清理和規範。對確需社區居委會協助完成的行政性和臨時性任務,可按照社區管理人口數量制定社區工作補貼標準,由相關部門及時向社區撥付工作經費;二是所需人員由社區居委會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由社區對所聘人員進行考覈監督;三是明確社區和有關職能部門的責、權,儘量將社會公益性的工作交由社區,而政府部門做好行政執法、行政管理。同時要避免行政不作爲或亂作爲,避免社區承擔本應由政府部門履行的職責。

——加強對社區建設的相關政策的學習和宣傳,讓各級部門、廣大居民充分認識和理解社區建設的重大意義,明確自己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從而形成社區建設的合力。使社區內的居民都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提建議、出點子,監督評議社區居委會的工作。同時,社區要增強主體意識,加強宣傳,主動開展服務,提高居民的認知度,增強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

(二)增強社區服務能力。社區服務涉及千家萬戶,是社區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但目前服務設施有限,成爲制約市區社區服務能力提高的“瓶頸”,要下大力打破這個“瓶頸”,改進社區的管理與服務,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增強社區的凝聚力。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針對社區服務的需求,落實社區服務所需場地。在城市規劃建設、房地產開發中應考慮到社區服務的需要,將社區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公共設施配套建設規劃,落實所需的用地、配套設施和活動用房,對已驗收但未提供相應配套公用設施的住宅區,要通過新建、改建、租賃等形式逐步加以解決。對《關於推進全市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市府辦發〔XX〕137號)中要求的“房地產開發商要按照建築面積百分之一的比例無償幫助所在社區建設社區工作用房,或折成相應資金支持社區建設”,要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督促落實。各級各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加大對社區公益設施的投入,並明確這些設施的產權歸屬於政府,使用管理權歸屬社區居委會。推進社區信息化,爲社區配備電腦、網絡,形成信息終端,獲取社情基礎數據,實施人口、輿情、公共事件的動態管理。

二是對社區內的場地資源進行整合。以建設“適宜居住的城市”爲目標,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根據居民生活需要,合理規劃服務場地,加大城市基礎設施投入,鼓勵駐社區單位、各類社會組織和服務機構開發、開放社區居民需要的體育場、圖書館、博物館等活動場地,解決當前文化娛樂場地缺乏的問題。

三是加快發展社區服務。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國發〔XX〕14號),針對社區就業、文體、教育、體育、安全等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的服務制定具體實施辦法,並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1、政府與民間的關係。按照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改善公共服務方式,同時支持各類民間組織發展,讓它們積極參與到社區服務中來,防止政府在社區建設中大包大攬。2、部門指導與社區推動的關係。有關部門要以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爲出發點,結合本單位業務,積極制定社區工作方案,指導社區開展服務工作。既要防止撒手不管、一推了之;又要防止相互爭利、引發矛盾。3、市場與志願服務的關係。制定優惠政策,簡化審批程序,鼓勵創辦各類社區服務企業,鼓勵待業人員、下崗職工開辦社區服務項目,以市場化方式推動社區服務,同時,要提倡中華民族互助互愛的美德,注重志願服務隊伍的培養,將社區志願服務的經歷作爲幹部考察的一項內容。

四是以解決羣衆關心的生活熱點、難點問題爲突破點,拓寬社區服務面和影響力,增進社區居委會與轄區居民和單位、社會組織之間的聯繫,促進社區共駐共建。就目前的狀況和條件而言,衛生、文體娛樂、下崗工人再就業、殘疾人住房難、低保工作等系列問題都是羣衆關心的生活熱點和難點,在有關部門的指導、協調下,由社區進行統籌管理比較現實,而且情況也更爲清楚,反應更爲直接,解決起來更方便。關鍵是理順管理體制,真正放權給社區。

(三)加強社區居委會隊伍建設。一是擴大居民對社區選舉的參與面,把一批政治素質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強、熱愛社區工作的優秀人才充實到社區隊伍中,努力建設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社區工作者隊伍。二是通過多種渠道提高社區居委會成員及其聘用服務人員的待遇,把社區工作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列入議事日程,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三是加強對社區服務人員的思想教育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他們服務居民、管理社區的能力。四是加強社區黨組織的建設,發揮黨員在社區建設中的先鋒模範作用。五是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和考覈體系,對社區治安、服務滿意度、居民參加活動率等指標進行考覈,促進社區工作。

(四)建立和完善籌資機制,解決社區建設經費問題。一是建立政府補貼機制,市、縣各承擔一定比例,將社區工作者補助納入財政預算,逐步提高社區工作者待遇。二是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改善社區福利和服務設施,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社區建設;多渠道籌集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資金,鼓勵發展社區服務企業,鼓勵社會捐助社區事業。三是出臺政策,明確駐社區單位按照共駐建的原則,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對社區建設給予支持,充分調動社區內機關、團體、部隊、企業事業組織等一切力量廣泛參與社區建設,最大限度地實現社區資源的共有、共享,營造共駐社區、共建社區的良好氛圍,促進社區資源整合;四是鼓勵社區結合社區服務興辦經濟實體,開展家政、物業、信息等居民大量需求的服務,確保社區收入不斷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