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貧困狀況的調研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W

根據縣“聯村聯戶、爲民富民”活動領導小組的統一安排部署,我所成立“聯村聯戶、爲民富民”活動工作領導小組,組建辦公室,制定《實施方案》,積極開展工作。由所長帶隊,全所19名同志參加,先後三次赴新開鄉高嶺塬村開展走訪調研,通過深入細緻的調查、走訪和座談交流,對全村經濟發展、社情民意有了全方位的瞭解,並對全村產業發展進行了重點調研和思考,現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村貧困狀況的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1.地理條件:高嶺塬村位於新開鄉東南角,東南與陝西麟遊縣的丈八鎮接壤,西北與本縣的中臺鎮、邵寨鎮相鄰,全村海撥800-1200米,距新開鄉街道7.5公里,車程約一個半小時。該村純屬山區地貌特徵,山溝居多,有一小孤塬土質多爲黃壤。全村現有耕地3236.97畝,其中山地2769.35畝,塬地467.62畝。退耕還林92畝,。

2.人口規模:該村所轄6個村民小組,185戶,694人(其中男360人,女334),全年舉家租住鄉街道和縣城領護孩子上學讀書的58戶,常年外出務工人員150人,村常住人口不足200人,全村60歲以上老人108人,在校學生106人。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345元。

3.組織建設:村委會位於白玉村民小組所在地,村部爲四間磚土結構瓦房。村主職幹部2人、社幹部6人、支部委員3人、村委委員6人,全村黨員42人,其中60歲以上黨員8人,近三年來發展新黨員2名。

4.經濟發展:全村經營耕地3236.97畝,其中山地2769.35畝,塬地467.62畝。林地5735畝,退耕還林92畝。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於三大塊:一是打工收入。除去承包工程性收入外,全村年純打工收入約57.5萬元,是村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二是種植業收入。該村種植作物主要是糧食、油料。全村種植糧食作物2574畝,年收入約2.7萬。種油料作物102畝,年收入約1.2萬;三是養殖業收入。全村養豬6頭,養羊140只,養牛104只,年收入約3.5萬元。

5.基礎設施:全村沙化公路里程7.5公里。185個農戶全部通電,供電覆蓋面達100%;近年全村安全飲水工程未啓動,有2個社的農戶基本飲用自來水,主要是相鄰農戶互助解決飲水問題。有4個社的農戶還以泉水河水爲主。

6.社會事業:全村適齡兒童106人,入學率100%,村國小一處(去年撤銷),上學地點在距村7.5公里鄉鎮府所在地;全村出生人口2人,出生政策符合率爲100%,育齡婦女80人;建有村級衛生室1個;電視入戶率達95%。

7.民生保障:XX年全村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爲93%,全村家庭年收入在千元以下的特困戶有17戶35人,享受農村低保24戶67人。

8.綜合治安:該村綜合治安狀況良好,綜治機構比較健全,制度比較完善,連續3年無治安刑事案件發生。

二、主要困難

通過認真細緻的調研走訪,客觀分析,縱向來看,該村發展速度加快,成效顯著,但橫向來看,該村的發展還相對緩慢,困難和問題重重,影響和制約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因素很多,總的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地理自然條件較差,基礎相對薄弱。從該村所處地理位置和目前的發展水平來看,屬於典型的“三邊”村:“邊遠、邊界、邊緣”,即地理位置邊遠,處於鄰省邊界,發展趨於邊緣。“邊遠”:雖然村級主幹道是沙化路,但距集市和新開鄉仍然較遠,沒有公交車,交通主要依靠摩托、農用車和步行。據村民反映,因路太邊遠,無公交,車輛少,學生上學主要以步行,由於路遠崎嶇存在安全隱患。“邊界”:距新開鄉約7.5公里,遠離集市,弱化了自身消費對本地經濟的拉動;“邊緣”:該村尚未融入到大投資大發展的圈子,信息、資源、人才、投資依然處於極不對稱的狀態,發展趨於被邊緣化。

2.基層服務能力有限,水平相對較低。從調查瞭解的情況來看,相當一部分村民對基層服務表示更多期待,主要是宣傳教育設施空缺,幹部羣衆難以及時獲取相關政策信息和農業技術服務,幼兒教育是空白,國小地址偏遠,村級醫療服務水平較低等。一是村組幹部隊伍服務能力有限。該村在職享受定補的幹部2名。因待遇較低,沒有村書記。2名幹部負責全村6個村民小組、185戶農戶的行政管理和服務工作,人手較少,待遇較低,主要是完成鄉政府下達的“規定動作”,缺乏與村民的常態溝通和密切聯繫,黨員及代表聚集開會的時間很少,缺乏對村民的宣傳引導,村民各類信息來源主要是看電視、聽傳言。信息相對閉塞。二是農業技術服務缺乏。因地處偏遠,產業特色不夠突出,規模不大,缺乏相應有的農業技術服務。三是村級醫療衛生服務不夠完善。雖然農村合作醫療給老百姓大病醫療提供了一定保障,因該村較偏遠,主要的醫療服務還得依靠村衛生室,但該村衛生室未申請農村合作醫療門診報銷資格,老百姓在村衛生室拿藥不能享受新農合的門診政策,衛生室醫務人員覺得服務人口少,服務成本大,不願投入,收入甚微,工作基本上也是兼職,難以保證全天候及時優質服務。

3.基礎設施發展滯後,條件相對落後。從水、電、路的基礎條件來看,覆蓋面較小,且質量差。全村面臨飲水難的問題,沒有一個能保證全年持續供水的水源點,天旱或下雨5天,約70%的家庭每天要花上約兩個小時的時間取水,成爲全村生活和生產中最大困難;公路入戶率基本上接近50%,但均屬於“晴天路”、“摩托道”,不能滿足人們出行所需,影響了經濟社會和種植戶的投資收益。村中河道上的的必經之橋,因年久失修,現已成爲危橋;農網整改後用電安全得到了明顯改善,但部分戶在用電高峯電壓嚴重不足,晚上用電高峯時段一些家用電器不能正常使用。

4.產業發展規模較小,困難相對較多。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到,該村有150人出外打工,就業相對穩定,加之村內有極個別幹部職工家屬,近50%的家庭都是由老人帶孫兒留守在家,主要是滿足生活上的自給自足,在爲數不多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戶中,各謀出路,導致產業發展規模較小。發展養殖條件相對優越,但因留守人口年老以弱,無力經營。近幾年只有四、五十戶進行養殖,但規模小且不穩定。在此基礎之上缺乏必要的投資和服務,突出表現在缺乏技術指導和比較成熟的銷售渠道,主要靠各自摸索、商販上門,從而導致產業發展效益較差,許多農戶還是虧損狀況。

三、建議對策

針對該村目前及今後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結合當前農村相關政策,與相關部門進行了初步的銜接,對今後工作提出如下幾點思考建議:

1.強化工作措施,密切聯繫羣衆。根據老百姓的呼聲,針對地理環境,必須強化措施,進一步加強幹部與羣衆的密切聯繫。一是要加強村組幹部隊伍建設。要充分調動村組幹部及黨員代表服務廣大村民的積極性,建議採用義務服務與適當補貼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現有政策,解決相關人員誤工問題。二是要積極組織相關活動。要採取代表會、現場會等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利用廣播、短信、宣傳資料等多種手段,利用趕集赴會、紅白喜事等聚會機會,組織開展對村民的宣傳教育與技能培訓。要讓黨和各級政府的相關政策及時準確地傳達到每個農戶,對羣衆生產生活中反映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及時迴應並儘快解決,不斷改善幹羣之間、村民之間的關係,提高民生促進全村和諧。

2.統籌內外投資,改善基礎設施。根據調查瞭解的情況,該村需要解決人畜飲水、河道治理、危橋整修、公路建設、恢復學校、村委會整修和村衛生所後續工程及搬遷等,整體投資額較大,建議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認真調查,編好方案。針對需要解決的問題,請求相關部門支持,認真做好摸底調查,制訂好解決方案,做到科學規劃、精打細算、先急後緩。二是多措並舉,逐步解決。通過國家投入、部門扶持、村內自籌等多種途徑解決資金問題,特別是要利用農村“一事一議”制度,充分發揮好國家投資及部門扶持資金的槓桿作用,要立足當前着眼長遠,要確保投資建設的長遠效益。

3.健全工作機制,加快產業發展。針對該村的實際情況,在尊重村民自願的基礎之上,要加大對藥材、油料、蘋果、養殖、種植、勞務輸出等產業的引導、支扶力度,建立健全產業發展的工作機制,努力增加從事產業發展農戶的現金收入,提高產業發展效益。一是成立專業合作組織。在村支兩委的推動下,引導村民成立專業合作社,有利於整合資源,更好地爲村民提供技術、資金及信息服務,同時也可以藉此平臺加強村民之間的溝通互助。二是強力推動與企業的合作。從三個產業發展情況來看,種植、養殖等經濟作物基本上屬於自發性發展,必須借鑑專業的先進經驗,積極爭取與龍頭企業的合作,努力發展訂單式農業,降低投資風險。三是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因該村自然條件較差,要不斷革新農業發展模式,大膽而有益的探索,要通過合法、有序地流轉,將土地集中到種田能手,通過支農貸款、委派技術員、完善基礎設施投入等措施支持、鼓勵在家的種田能手成爲產業發展專業戶,革新農民的就業模式,充分發揮能人潛能,帶動大家共同致富。

4.加大政策落實,強化民生保障。就村民們所關心的教育、醫療、財務等方面來看,要進一步加大政策落實、檢查、督辦力度。一是要加大對涉農收費政策的宣傳及檢查力度。要將上級政策及時、準確地向村民們宣講,學校、衛生室、畜牧服務中心等單位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收費必須開具發票。發改、農經等部門要加大督查力度,進一步暢通老百姓諮詢、投訴渠道,讓村民做到交費心中有數、拒交理直氣壯。二是要加大村衛生室建設及服務力度。協調衛生主管部門要加強管理,督促該村衛生室儘快辦理新農合定點門診手續,備齊常用藥品,提升服務水平,改善服務質量,解決村民門診拿藥享受新農合政策難的問題。三是恢復國小學校建設,保障孩子上學及安全;四是要加強村級財務規範化管理。進一步完善並嚴格執行村級財務公開、村級財務代理、村級民主理財的相關制度和規定,要從機制上確保村級現有資產的安全,並促進村級資產的保質增效,從而更好地爲全村人民謀福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