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入企服務調研報告(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9W

幹部入企服務調研報告 篇1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伴隨着農業生產由分散的、孤立的、自給自足的小生產方式轉變爲分工細密、協作廣泛的商品化社會生產而產生的,是農業產業化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近年來,我縣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明顯成效。

幹部入企服務調研報告(精選3篇)

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多元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構築了一個服務平臺。鄉鎮農業綜合站劃歸農業局、水產局管理,按照 32 字基本思路,實現 三權 歸縣。全縣12個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共有130個編制,實際在編89人;鄉鎮基層動物防疫站共有24個編制,實際在編18人。同時,制定出臺了鄉鎮綜合站農技人員聘用制度,站長崗位職責,動物防疫員、水產員、農技員、農機員、植保員、農經員、種子員和農村能源環保員崗位職責,建立了對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及其人員的考覈制度和考勤制度,制定實行了首問責任制、責任追究制、服務承諾制、結對服務制、包村聯戶工作責任制,初步改變了以往無制散漫、推諉拖拉、辦事不力和服務不到位現象。

二是培育了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截止20xx年,全縣各類農業企業達282家,其中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3家(含國家級1家、省級7家、市級龍頭企業15家),實現總產值65.22億,其中農業龍頭企業總產值61.11億。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的總銷售收入達44.84億元,其中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4家、7500萬元的5家。

三是組建了一批中介組織。按照 民辦、民營、民受益 的原則,通過政府引導和農民自發組織相結合,放手發展各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狠抓農村個體運銷大戶、農業協會建設。截止目前,我縣經縣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登記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273家,其中種植業166家(糧食67個,蔬菜14個、雷竹與毛竹6個、苗木9個、吊瓜4個、水果14個、蠶桑2個、花生3個,板栗2個、棉花1個、其他種植44個)、養殖業87家(肉牛羊17個、生豬20個、水產17個、雞19個、蜂業6個、其它養殖業9個),其它類合作社20家。成立了生豬協會、珍珠協會、板鴨協會、雷竹協會等各類專業協會11個,萬年縣山泉石蛙養殖研究所、萬年縣珍珠科學研究所等民間非企組織3 個,其中萬年縣生豬協會被評爲市級民間組織先進單位。

四是涌現了一批種養大戶。全縣有各類種養銷大戶3000餘戶。其中1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520戶、千畝以上種糧大戶7戶;水產養殖大戶324戶;生豬等畜禽養殖大戶243戶,尤其是萬頭以上的生豬養殖達27家;登記農村經紀人680人、農產品經紀人 872人。

五是建立了一批農資、金融服務機構。在農資供應方面,以金豐BB肥農資有限公司爲主渠道,以12個基層供銷社原有的農資經營網絡爲依託,構築了城鄉批零一體化營銷服務網絡。此外,我縣還有其它單位從事肥料、農藥總經銷10家,從事獸藥和飼料總經銷6家,從事種子總經銷10家,完全可以滿足農民羣衆對農資的需求;在農村金融服務方面,我縣主要有農村信用社、農發行、黃河村鎮銀行等 三農 服務金融機構,通過推廣農戶小額信貸、農戶聯保貸款、個體協會貸款等業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業生產資金緊張的問題。

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個性化。隨着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服務受體的差異性與目標羣體的複雜性,使傳統的批量式的一般化的服務模式逐漸向個性化的服務模式轉變,促使着我縣在中介服務、金融服務、科技服務等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方面也呈現出了個性化發展的格局。主要有以下幾種顯著的模式:第一種是 龍頭企業+ 合作社+農戶 模式。強化龍頭企業深度開發、開拓市場、品牌加工等功能,引導同類農民合作社向相關行業領域的龍頭企業靠攏,形成 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農戶 共進共榮聯結機制。如貢米集團通過組建的糧食生產合作社總社和下屬33家糧食專業合作社,採取了訂單式農業發展模式,由公司統一供種,提供技術服務培訓,並按高於市場價20%的合同價收購農戶種植的優質稻。20xx年,集團共簽訂訂單面積40萬畝,帶動農戶1.7萬戶,先後在本縣的裴梅山區建立綠色、無公害大米基地4萬畝,在宜春的銅鼓縣,建立了符合歐盟檢測要求的有機大米基地0.85萬畝。第二種是 合作社+合作社 模式。按照合作社自願參加的原則,從縱、橫兩個方向,將相同產業,有着相同需求的基層合作社聚集起來,進行 產業+資本 產業+科技 產業+服務 等有效聯結,優化市場信息、資金支持、技術服務、物資配備等現代農業要素配置。如萬年縣仙農雷竹種植農民合作社與浙江安吉雷竹合作社聯合,進一步開拓了雷竹在浙江市場渠道,每年向浙江市場供應大量鮮筍,以此進一步帶動了我縣雷竹產業的發展。第三種是 種植大戶+三級理事會+農戶 模式。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社區理事會、鄉民理事會的紐帶聯繫作用,協助種植大戶解決一些與農民合作之間難以解決的土地集約、標準化生產、農業生產環境整治等問題,促進農村土地規模經營,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如湖雲、梓埠兩個鄉鎮多數村組除留有村民的口糧田外,將所有農田歸村集體統一流轉給種植大戶,所得收入再按照村民田畝數實行分紅,這既解決有田無人種、有人無田種以及廣種薄收、閒田拋荒等問題,又充分提高了農民與種植大戶的談判能力,同時還創新了村集體收入實現形式,解決了村集體 無錢辦事 的難題。第四種 協會+集團+金融機構 模式。萬年生豬行業協會、生豬產業集團與萬年農業銀行合作,由47家生豬養殖企業爲股東,共同出資3000萬元,組建了生豬養殖行業自助型融資擔保公司 萬年縣金豬擔保有限公司,按照 封閉運行,行業整合,股東聯保,捆綁發展 的模式,爲從事生豬養殖、加工的企業及養殖戶提供融資擔保,有力解決了資金緊缺的瓶頸,其運行模式及成效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及領導的肯定,CCTV-7、江西電視臺、江西日報等媒體相繼做了報道。

農業社會化服務手段現代化。日新月異的現代科技,爲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現代化手段。各種新興技術開始快速應用到我縣現代農業服務體系之中。如,縣植保局在成功實施《病蟲電視預報》基礎上推出了 數字植保 ,通過引進田間小氣候分析儀、電腦、成像等高科技設備,來製作萬年縣農作物病蟲測報地形圖,爲病蟲預報提供詳實的分析數據,使全縣中長期預測準確率達85%以上,短期預報準確率達95%以上。同時,大力推進病蟲防治信息傳遞數字化,着力實現病蟲預報可視化和提供服務有形化;縣土肥站在《電視施肥預告》成功播出後推出了 智能化施肥平臺系統 ,利用測土配方施肥專家諮詢系統和電腦觸摸屏技術,開發了觸摸屏智能施肥諮詢系統,供農民免費使用,專門用於測土配方施肥相關信息查詢和施肥技術指導,大大增強了農民使用的直觀感和服務水平;大源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把全鎮的服務對象分成水產養殖、畜牧養殖、水稻種植、雷竹種植、果蔬種植等5種類型,輸入他們的手機號碼,根據需求發佈服務短信,大大提高了科技入戶率,提升了爲農服務水平,此項服務舉措已得到省委組織部、市委組織部的高度肯定;縣氣象局以 氣象服務促農增收 主體活動爲切入點,緊扣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兩大主題,在全縣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種植大戶基地安裝了100多臺LED電子顯示屏,通過氣象信息發佈系統時時地把關鍵性、轉折性、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信息提前傳遞到各類經營主體手中,引導農民運用氣象安排生產生活,減輕或避免災害損失,實現了氣象服務信息進企入戶的新突破。

我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縣農業社會化服務不斷髮展,但從目前來看,許多與新形勢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也逐漸凸顯,亟待我們去研究解決。

一是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不夠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專業結構不夠合理,新特技術、複合型、加工貯鮮、企業管理、產品營銷等方面的人才少,這與調整農業結構、發展農業產業化的新形勢要求不適應。由於受經費不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農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落實不夠到位,更新知識難,存在與工作實際需要相脫節的現象。

二是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雖然我縣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但從目前來看,龍頭企業整體規模不大,帶動能力不強,創新能力不足,產品附加值不高,同質化現象嚴重,競爭力不強、輻射面不廣,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也較弱。農產品加工初加工多,精深加工滯後,糧食加工能力相對較強,畜禽、水產、果蔬、油料加工能力弱,在當前農產品買方市場的形勢下,已成爲提升農產品檔次,擴大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場競爭力的主要制約因素。同時,龍頭企業貸款融資較難,外向度不夠高。

三是中介組織培育質量不高。近年來,我縣農民合作社、農業協會等各類組織發展數量較快,但質量還有待加強,從目前來看,大多數合作社、協會管理鬆散、運作不規範,很多協會連辦公場所、牌子都沒有,甚至有的合作社辦社目的主要是爲了爭取國家的優惠政策,套取項目資金和貸款支持,規避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等各種稅收,因而出現了少數有組織無合作的 空殼社 家族社 五戶幫 。

四是金融部門支農力度需加大。通過近幾年的不斷創新,金融部門給予我縣農業發展提供了一定的資金扶持,但都存在 金融部門只盯着實力強的大戶和企業,而對小微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信貸扶持力度不夠;信用貸款額度難以滿足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融資需求;農村金融服務難以滿足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多樣性需求;抵押貸款等推進工作相關配套措施不完善 等問題。

五是社會化服務內容有待進一步配套。目前,我縣農業社會化服務機構服務的內容側重於農資供應、技術推廣和指導、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爲農業生產提供信息服務方面找不到有效抓手,農民往往只能根據以往的經驗和滯後的市場需求信息來安排生產,導致農產品產銷關係不順暢。

關於加快推進新型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各級各部門的共同重視和大力支持,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穩定和協調發展的原則,以政府職能部門服務爲主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服務爲骨幹,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服務爲補充的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重點應把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設:

強化扶持,加快服務體系建設。出臺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的扶持政策,明確扶持重點,提高扶持效率。加大對服務組織的補貼力度,完善補貼方式,充分發揮財政補助 四兩撥千斤 的作用。加強技術指導,組織專家與服務組織結對,幫助解決技術難題。要進一步搭建平臺,幫助服務組織引進、培養人才,對在組織中服務滿一定年限的大中專畢業生,財政每年要給予相應補助。通過稅收優惠、放寬審貸條件、項目融資、配套用地等方式,幫助服務組織做強做實。通過整合資源要素,推動農業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集聚發展。

穩定隊伍,強化公共機構服務。一方面,完善考覈制度。把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實績作爲考覈的主要內容,把服務對象的評價作爲考覈的重要依據,將主管部門考覈與服務對象考覈相結合,將日常考覈與集會考覈相結合,將考覈結果與職務職稱評聘、工資獎金髮放相結合,實行績效工資制度;同時,改革分配製度,將收入與績效掛鉤,充分調動服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加強專業培訓。加大對基層服務人員的培訓力度,增加投入,通過專業培訓、定期進修、繼續教育、外出考察等多種途徑,更新知識結構,提高人員素質,提升服務能力,更好地適應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引導支持大學生村官開展農技業務學習、從事農技服務,改善農技人員的文化、年齡結構,逐步實現農技隊伍的知識化、年輕化。

創新體制,培養經營服務主體。一方面,要大力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充分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和區域特點,選準主導產業,如糧食、生豬、珍珠、雷竹、果蔬、油茶、苗木花卉等,下大力培育發展一批具有一定實力、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通過企業與農民簽訂生產銷售合同,建立產加銷一條龍服務體系。對農業龍頭企業,特別是在起步階段的龍頭企業,要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實行扶持,促其發展壯大,增強實力,進而更好地發揮其爲農業服務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積極扶持創辦各種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給予各種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家庭農場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建設、人才培養和引進等方面的扶持和稅收、用水、用電、土地流轉、生產和附屬設施用地、發展休閒旅遊、加工銷售用地方面的優惠和傾斜。同時,要大力開展以規範財務和民主控制爲核心的輔導培訓,加快推動合作社規範化建設,採取多種形式弘揚合作文化和合作精神,促進合作社做強做大、健康發展。

加強引導,拓展各類服務領域。一要積極發展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抓緊研究制定農產品物流發展規劃,統籌農產品物流園區、特色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及倉庫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廣網上訂單、拍賣、配送等物流方式。健全農產品綠色通道,大力推動 農超對接 。二要創新農村金融支持體系。進一步拓展現有投融資管理公司職能,放大財政投入效應。鼓勵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業務範圍向農村延伸,開展支農業務。進一步擴大村鎮銀行試點,鼓勵發展小額貸款公司。繼續推行政策性農業保險。開展以集體建設用地、林權、大型農機具爲貸款擔保抵押物的試點工作。三要完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要藉着農村信息化建設契機,整合各類網絡資源,加快農村服務網絡建設,定期收集和發佈農產品供求信息,不斷擴大信息宣傳的範圍,做到上下信息暢通,確保將信息及時宣傳到龍頭企業和廣大農民手中。同時,要加快農村服務信息點和農村信息員隊伍的建設,並逐步聯網到村,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以便更好地爲農戶生產提供系統的信息服務,指導農民儘量做到 以需定產 ,幫助加工企業做到 以求定供 。

幹部入企服務調研報告 篇2

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要求,7月2日和10月16日,我辦服務小組先後進駐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安慶車橋廠和安慶安鑫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經過5個多月的勤奮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深受企業歡迎和認可。現就半年來的調研情況如下:

一、做法及成效

人防辦服務小組緊緊圍繞“加強調研,掌握情況;梳理問題,制定計劃;協調服務,開展工作;廣泛宣傳,搞好總結”的工作思路積極開展工作。

一是加強調研,掌握情況。與企業對接後,派駐幹部積極深入企業車間一線,大力開展調研和座談,及時掌握企業基本情況。在調查摸底中始終堅持“瞭解企業實情與調研相結合;解決具體問題與探索企業長效發展相結合;服務企業與提高機關作風效能建設相結合”。近半年來,人防辦服務小組走訪服務企業人員126人次,召開專題座談會2次,發放調查問卷和表格50餘份。通過走訪調研、專題座談等多種形式,全面掌握企業生產、經營、市場、職工隊伍、黨組織及發展等方面情況。並填寫相關表格,適時整理上報市活動辦。

二是梳理問題,制定計劃。在調查摸底掌握情況的基礎上,對企業提出的“交通、用工、市場開拓、污水處理、養老金繳費、政策服務”等6個問題和困難進行認真梳理,並積極到市相關職能部門協調解決,對其他涉及政策權限的問題能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並積極做好對企業的解釋工作,目前,服務企業問題辦結率達100%。其中,《多方溝通協調 竭誠服務企業》信息被市活動辦16期快報採用。同時,服務組按“時間安排、工作任務、目標要求”三個方面,科學合理的制定工作計劃,力爭當好市委、市政府各項優惠政策的“宣傳員”;當好了解生產經營情況,反映實際問題的“信息員”;當好解企業之急、幫項目之需的“協調員”;當好建社企業先進文化、加強黨建工作的“指導員”。

三是協調服務,開展工作。在安慶車橋廠,服務小組主動對接,主動工作。在按市活動辦要求駐點工作的同時,8月15日,市人防辦派駐企業服務組積極開展 “送清涼”活動,將總價值1萬多元的香皂、毛巾、花露水、洗衣粉等消暑防護用品送到一線職工手中。10月9日,市人防辦與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安慶車橋廠召開工作座談會。11月27日,組織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安慶車橋廠中層以上幹部35人“過軍事日”。以上工作情況均在安慶先鋒網主題活動工作動態或活動快報登載。在安慶安鑫體育用品有限公司,針對企業反映,由於所處地理位置距離市區較遠,員工上下班交通極爲不便(目前廠區只有一路公交車且不到市區),另外,緊鄰公司大門的是文苑路與中山大道的交叉十字路口及朝陽路與中山大道的交叉十字路口,每天上下班時段人流量很大,車輛多且急,交通很亂,非常危險。企業申請增加公交車線路和增設紅綠交通信號燈。人防辦服務組獲悉情況後,立即幫助企業將需求形成文字報告,並附人防辦函,先後到市中北巴士公司、交通局聯繫協調增加公交車線路;到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和市建委重點工程局、大橋開發區管委會等單位聯繫協調增設紅綠交通信號燈。現通過服務組多方溝通協調,增加公交車線路列入下年度規劃,兩路口紅綠交通信號燈分別由市建委重點工程局和大橋開發區管委會計劃安排增設,市交警支隊覆函同意。針對企業反映養老保險繳費高、企業用工難、雨污水排放處理工程建設的問題也分別與市人社局、市建委重點工程局溝通協調並對企業做好相關政策宣傳和解釋工作。應該說通過派駐幹部努力工作,贏得了企業的尊重與歡迎。

四是廣泛宣傳,搞好總結。在爲企業搞好服務,解決具體困難和問題的同時,服務組還積極宣傳市委市、政府促進工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讓企業熟悉政策,對照文件享受優惠政策;大力宣傳市委、市政府開展“XX市千名幹部服務企業”主題活動的目的、內容及重要意義;對企業文化建設、生產經營和管理等環節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議供企業參考。下一步還要認真總結服務企業過程中的經驗與不足、困難和問題,並形成文字材料。

二、主要體會

(一)認清意義,準確定位。市裏開展“千名幹部服務企業”主題活動,是改進機關幹部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衆、深化效能建設、優化發展環境的重要舉措。對於選派單位和選派幹部而言,一定要認清意義,勤奮工作,解企業之急、幫企業之需,才能不辱使命。同時,要準確定位,本着幫忙不添亂,有爲不越位,不干擾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做自己該做的事。

(二)勤奮實幹,嚴格要求。要做到多動手多跑腿,實幹加勤奮,務虛的或華而不實的東西在企業是行不通的。對於企業提出來具體困難和問題要在第一時間協調辦結,不能辦的要及時與企業溝通並說明情況。同時,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執行服務企業的各項規定,不抽企業一根菸,不吃企業一頓飯,不給企業添麻煩、增負擔,自覺維護機關單位和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用實際行動,贏得企業的尊重和認可。

三、兩點建議

(一) 適當調整“活動”的選派、任職、管理及考覈方式。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把那些確實需要“服務”的企業排到名單上來,並針對企業的性質和企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的放矢的選派市直單位和人員,必要時也可實行‘雙向選擇’,切實加強選與派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任職、管理及考覈方式上也要因派出機關、服務企業等一些“不可比”的因素而異,不能“一刀切”,在任職時間上也可靈活處理,一切以服務質量及效果爲前提。

(二)建議市裏今後開展服務企業活動,應像招商工作那樣,先全民創業,再專業招商。待這次千名幹部服務企業主題活動結束後,還應該針對安慶企業的現狀,組建專業服務小組,建立服務企業的長效機制,把好事辦好。

幹部入企服務調研報告 篇3

我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伴隨着農業生產由分散的、孤立的、自給自足的小生產方式轉變爲分工細密、協作廣泛的商品化社會生產而產生的,是農業產業化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近年來,我縣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明顯成效。

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多元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構築了一個服務平臺。鄉鎮農業綜合站劃歸農業局、水產局管理,按照 32 字基本思路,實現 三權 歸縣。全縣12個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共有130個編制,實際在編89人;鄉鎮基層動物防疫站共有24個編制,實際在編18人。同時,制定出臺了鄉鎮綜合站農技人員聘用制度,站長崗位職責,動物防疫員、水產員、農技員、農機員、植保員、農經員、種子員和農村能源環保員崗位職責,建立了對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及其人員的考覈制度和考勤制度,制定實行了首問責任制、責任追究制、服務承諾制、結對服務制、包村聯戶工作責任制,初步改變了以往無制散漫、推諉拖拉、辦事不力和服務不到位現象。二是培育了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截止20xx年,全縣各類農業企業達282家,其中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3家(含國家級1家、省級7家、市級龍頭企業15家),實現總產值65.22億,其中農業龍頭企業總產值61.11億。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的總銷售收入達44.84億元,其中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4家、7500萬元的5家。三是組建了一批中介組織。按照 民辦、民營、民受益 的原則,通過政府引導和農民自發組織相結合,放手發展各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狠抓農村個體運銷大戶、農業協會建設。截止目前,我縣經縣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登記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273家,其中種植業166家(糧食67個,蔬菜14個、雷竹與毛竹6個、苗木9個、吊瓜4個、水果14個、蠶桑2個、花生3個,板栗2個、棉花1個、其他種植44個)、養殖業87家(肉牛羊17個、生豬20個、水產17個、雞19個、蜂業6個、其它養殖業9個),其它類合作社20家。成立了生豬協會、珍珠協會、板鴨協會、雷竹協會等各類專業協會11個,萬年縣山泉石蛙養殖研究所、萬年縣珍珠科學研究所等民間非企組織3 個,其中萬年縣生豬協會被評爲市級民間組織先進單位。四是涌現了一批種養大戶。全縣有各類種養銷大戶3000餘戶。其中1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520戶、千畝以上種糧大戶7戶;水產養殖大戶324戶;生豬等畜禽養殖大戶243戶,尤其是萬頭以上的生豬養殖達27家;登記農村經紀人680人、農產品經紀人 872人。五是建立了一批農資、金融服務機構。在農資供應方面,以金豐BB肥農資有限公司爲主渠道,以12個基層供銷社原有的農資經營網絡爲依託,構築了城鄉批零一體化營銷服務網絡。此外,我縣還有其它單位從事肥料、農藥總經銷10家,從事獸藥和飼料總經銷6家,從事種子總經銷10家,完全可以滿足農民羣衆對農資的需求;在農村金融服務方面,我縣主要有農村信用社、農發行、黃河村鎮銀行等 三農 服務金融機構,通過推廣農戶小額信貸、農戶聯保貸款、個體協會貸款等業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業生產資金緊張的問題。

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個性化。隨着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服務受體的差異性與目標羣體的複雜性,使傳統的批量式的一般化的服務模式逐漸向個性化的服務模式轉變,促使着我縣在中介服務、金融服務、科技服務等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方面也呈現出了個性化發展的格局。主要有以下幾種顯著的模式:第一種是 龍頭企業+ 合作社+農戶 模式。強化龍頭企業深度開發、開拓市場、品牌加工等功能,引導同類農民合作社向相關行業領域的龍頭企業靠攏,形成 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農戶 共進共榮聯結機制。如貢米集團通過組建的糧食生產合作社總社和下屬33家糧食專業合作社,採取了訂單式農業發展模式,由公司統一供種,提供技術服務培訓,並按高於市場價20%的合同價收購農戶種植的優質稻。20xx年,集團共簽訂訂單面積40萬畝,帶動農戶1.7萬戶,先後在本縣的裴梅山區建立綠色、無公害大米基地4萬畝,在宜春的銅鼓縣,建立了符合歐盟檢測要求的有機大米基地0.85萬畝。第二種是 合作社+合作社 模式。按照合作社自願參加的原則,從縱、橫兩個方向,將相同產業,有着相同需求的基層合作社聚集起來,進行 產業+資本 產業+科技 產業+服務 等有效聯結,優化市場信息、資金支持、技術服務、物資配備等現代農業要素配置。如萬年縣仙農雷竹種植農民合作社與浙江安吉雷竹合作社聯合,進一步開拓了雷竹在浙江市場渠道,每年向浙江市場供應大量鮮筍,以此進一步帶動了我縣雷竹產業的發展。第三種是 種植大戶+三級理事會+農戶 模式。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社區理事會、鄉民理事會的紐帶聯繫作用,協助種植大戶解決一些與農民合作之間難以解決的土地集約、標準化生產、農業生產環境整治等問題,促進農村土地規模經營,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如湖雲、梓埠兩個鄉鎮多數村組除留有村民的口糧田外,將所有農田歸村集體統一流轉給種植大戶,所得收入再按照村民田畝數實行分紅,這既解決有田無人種、有人無田種以及廣種薄收、閒田拋荒等問題,又充分提高了農民與種植大戶的談判能力,同時還創新了村集體收入實現形式,解決了村集體 無錢辦事 的難題。第四種 協會+集團+金融機構 模式。萬年生豬行業協會、生豬產業集團與萬年農業銀行合作,由47家生豬養殖企業爲股東,共同出資3000萬元,組建了生豬養殖行業自助型融資擔保公司 萬年縣金豬擔保有限公司,按照 封閉運行,行業整合,股東聯保,捆綁發展 的模式,爲從事生豬養殖、加工的企業及養殖戶提供融資擔保,有力解決了資金緊缺的瓶頸,其運行模式及成效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及領導的肯定,CCTV-7、江西電視臺、江西日報等媒體相繼做了報道。

農業社會化服務手段現代化。日新月異的現代科技,爲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現代化手段。各種新興技術開始快速應用到我縣現代農業服務體系之中。如,縣植保局在成功實施《病蟲電視預報》基礎上推出了 數字植保 ,通過引進田間小氣候分析儀、電腦、成像等高科技設備,來製作萬年縣農作物病蟲測報地形圖,爲病蟲預報提供詳實的分析數據,使全縣中長期預測準確率達85%以上,短期預報準確率達95%以上。同時,大力推進病蟲防治信息傳遞數字化,着力實現病蟲預報可視化和提供服務有形化;縣土肥站在《電視施肥預告》成功播出後推出了 智能化施肥平臺系統 ,利用測土配方施肥專家諮詢系統和電腦觸摸屏技術,開發了觸摸屏智能施肥諮詢系統,供農民免費使用,專門用於測土配方施肥相關信息查詢和施肥技術指導,大大增強了農民使用的直觀感和服務水平;大源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把全鎮的服務對象分成水產養殖、畜牧養殖、水稻種植、雷竹種植、果蔬種植等5種類型,輸入他們的手機號碼,根據需求發佈服務短信,大大提高了科技入戶率,提升了爲農服務水平,此項服務舉措已得到省委組織部、市委組織部的高度肯定;縣氣象局以 氣象服務促農增收 主體活動爲切入點,緊扣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兩大主題,在全縣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種植大戶基地安裝了100多臺LED電子顯示屏,通過氣象信息發佈系統時時地把關鍵性、轉折性、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信息提前傳遞到各類經營主體手中,引導農民運用氣象安排生產生活,減輕或避免災害損失,實現了氣象服務信息進企入戶的新突破。

我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縣農業社會化服務不斷髮展,但從目前來看,許多與新形勢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也逐漸凸顯,亟待我們去研究解決。

一是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不夠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專業結構不夠合理,新特技術、複合型、加工貯鮮、企業管理、產品營銷等方面的人才少,這與調整農業結構、發展農業產業化的新形勢要求不適應。由於受經費不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農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落實不夠到位,更新知識難,存在與工作實際需要相脫節的現象。

二是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雖然我縣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但從目前來看,龍頭企業整體規模不大,帶動能力不強,創新能力不足,產品附加值不高,同質化現象嚴重,競爭力不強、輻射面不廣,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也較弱。農產品加工初加工多,精深加工滯後,糧食加工能力相對較強,畜禽、水產、果蔬、油料加工能力弱,在當前農產品買方市場的形勢下,已成爲提升農產品檔次,擴大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場競爭力的主要制約因素。同時,龍頭企業貸款融資較難,外向度不夠高。

三是中介組織培育質量不高。近年來,我縣農民合作社、農業協會等各類組織發展數量較快,但質量還有待加強,從目前來看,大多數合作社、協會管理鬆散、運作不規範,很多協會連辦公場所、牌子都沒有,甚至有的合作社辦社目的主要是爲了爭取國家的優惠政策,套取項目資金和貸款支持,規避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等各種稅收,因而出現了少數有組織無合作的 空殼社 家族社 五戶幫 。

四是金融部門支農力度需加大。通過近幾年的不斷創新,金融部門給予我縣農業發展提供了一定的資金扶持,但都存在 金融部門只盯着實力強的大戶和企業,而對小微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信貸扶持力度不夠;信用貸款額度難以滿足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融資需求;農村金融服務難以滿足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多樣性需求;抵押貸款等推進工作相關配套措施不完善 等問題。

五是社會化服務內容有待進一步配套。目前,我縣農業社會化服務機構服務的內容側重於農資供應、技術推廣和指導、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爲農業生產提供信息服務方面找不到有效抓手,農民往往只能根據以往的經驗和滯後的市場需求信息來安排生產,導致農產品產銷關係不順暢。

關於加快推進新型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各級各部門的共同重視和大力支持,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穩定和協調發展的原則,以政府職能部門服務爲主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服務爲骨幹,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服務爲補充的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重點應把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設:

強化扶持,加快服務體系建設。出臺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的扶持政策,明確扶持重點,提高扶持效率。加大對服務組織的補貼力度,完善補貼方式,充分發揮財政補助 四兩撥千斤 的作用。加強技術指導,組織專家與服務組織結對,幫助解決技術難題。要進一步搭建平臺,幫助服務組織引進、培養人才,對在組織中服務滿一定年限的大中專畢業生,財政每年要給予相應補助。通過稅收優惠、放寬審貸條件、項目融資、配套用地等方式,幫助服務組織做強做實。通過整合資源要素,推動農業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集聚發展。

穩定隊伍,強化公共機構服務。一方面,完善考覈制度。把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實績作爲考覈的主要內容,把服務對象的評價作爲考覈的重要依據,將主管部門考覈與服務對象考覈相結合,將日常考覈與集會考覈相結合,將考覈結果與職務職稱評聘、工資獎金髮放相結合,實行績效工資制度;同時,改革分配製度,將收入與績效掛鉤,充分調動服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加強專業培訓。加大對基層服務人員的培訓力度,增加投入,通過專業培訓、定期進修、繼續教育、外出考察等多種途徑,更新知識結構,提高人員素質,提升服務能力,更好地適應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引導支持大學生村官開展農技業務學習、從事農技服務,改善農技人員的文化、年齡結構,逐步實現農技隊伍的知識化、年輕化。

創新體制,培養經營服務主體。一方面,要大力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充分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和區域特點,選準主導產業,如糧食、生豬、珍珠、雷竹、果蔬、油茶、苗木花卉等,下大力培育發展一批具有一定實力、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通過企業與農民簽訂生產銷售合同,建立產加銷一條龍服務體系。對農業龍頭企業,特別是在起步階段的龍頭企業,要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實行扶持,促其發展壯大,增強實力,進而更好地發揮其爲農業服務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積極扶持創辦各種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給予各種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家庭農場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建設、人才培養和引進等方面的扶持和稅收、用水、用電、土地流轉、生產和附屬設施用地、發展休閒旅遊、加工銷售用地方面的優惠和傾斜。同時,要大力開展以規範財務和民主控制爲核心的輔導培訓,加快推動合作社規範化建設,採取多種形式弘揚合作文化和合作精神,促進合作社做強做大、健康發展。

加強引導,拓展各類服務領域。一要積極發展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抓緊研究制定農產品物流發展規劃,統籌農產品物流園區、特色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及倉庫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廣網上訂單、拍賣、配送等物流方式。健全農產品綠色通道,大力推動 農超對接 。二要創新農村金融支持體系。進一步拓展現有投融資管理公司職能,放大財政投入效應。鼓勵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業務範圍向農村延伸,開展支農業務。進一步擴大村鎮銀行試點,鼓勵發展小額貸款公司。繼續推行政策性農業保險。開展以集體建設用地、林權、大型農機具爲貸款擔保抵押物的試點工作。三要完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要藉着農村信息化建設契機,整合各類網絡資源,加快農村服務網絡建設,定期收集和發佈農產品供求信息,不斷擴大信息宣傳的範圍,做到上下信息暢通,確保將信息及時宣傳到龍頭企業和廣大農民手中。同時,要加快農村服務信息點和農村信息員隊伍的建設,並逐步聯網到村,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以便更好地爲農戶生產提供系統的信息服務,指導農民儘量做到 以需定產 ,幫助加工企業做到 以求定供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