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調研報告(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8W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調研報告 篇1

一、工作目標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調研報告(精選3篇)

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明晰各類農村產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所有權和使用權、農村房屋所有權、林權),建立配套保障機制,促進農村產權流轉,推進農村產權抵押融資。到20__年實現農村各類產權流轉交易金額達到5800萬元;實現各類產權抵押融資貸款餘額達到2億元。

二、工作重點

(一)農村產權確權頒證

在年內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林權確權頒證工作。

(二)推進農村產權流轉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可採取出租、轉包、股份合作、互換、轉讓等流轉方式。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可採取出讓、出租、轉讓、轉租等方式流轉。農村房屋採取轉讓、抵押、租賃等方式流轉。林權採取轉包、租賃、互換、拍賣、招標、轉讓等方式流轉。

(三)推進農村產權抵押融資

通過建立農村產權價值評估,制定農村產權抵押登記辦法,建立抵押債權風險保障機制,創新抵押融資產品和服務,推進農村產權的抵押貸款工作。

(四)開展農村產權交易

在區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設立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鄉(鎮)建立流轉服務站,在重點行政村落實協辦員,形成區、鄉(鎮)、村三級農村產權流轉服務體系,開展農村產權交易。

三、工作現狀

我區轄21個鄉鎮及2個街道辦事處,497個村,33個社區居委會,4788個村民小組,現有承包農戶20.2萬戶,農業人口71.9萬人,幅員面積1258平方公里,農村承包地面積62.4萬畝(國土二調耕地面積113.66萬畝)。20__年11月,我區全面啓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房屋所有權、林權等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一)農村產權確權頒證

1、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已完成了1258平方公里航攝和影像資料處理;已完成497個村4788個組的資料收集、農戶指界、實地測繪等外業入戶調查工作,佔497個村的100%、佔4637個組的100%(暫緩確權的145個組除外);已公示審覈4637個組,佔任務100%;錄入農戶信息數據19.71萬戶,佔100%;已建立登記簿17.94萬戶,佔91%。

2、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頒證。我區集體建設用地確權頒證工作總任務190421宗(其中宅基地189500宗,集體公益事業建設用地878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43宗)。截止目前,該項工作外業宗地地籍測繪及權屬調查工作已完成;集體公益事業建設用地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已完成;宅基地完成證書製作9672個。

3、農村房屋所有權確權頒證。我區農村房屋約15.3萬戶,面積約3000萬平米。20__年10月,聯繫市測繪協會組織6家測繪公司(菠源、支點、廣惠、金合、維益、精繪)開展農房測繪工作。截止目前,完成全部房屋測繪約15.3萬戶,辦理登記約20__戶,核發農房產權證約20__戶。

4、林權產權確權頒證。20__年全面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全區林改16.5萬戶,涉及人口57.75萬人,發證16.63萬本,宗地數達51.3萬宗,林地登記面積爲61.42萬畝。

(二)農村產權流轉

鼓勵和支持農村產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通過農村產權流轉,獲得資金、技術等支持,將資源要素轉化爲資本要素。目前已建立區級農村產權交易流轉中心,下一步將逐步建立鄉鎮農村產權流轉服務站,在重點行政村落實協辦員,形成區、鄉(鎮)、村三級產權交易服務體系。全區共流轉林地5.4萬畝,流轉金額1548萬元;流轉土地24.29萬畝,流轉金額1.6億元。

(三)農村產權抵押融資

在創新開展農村產權抵押擔保業務的基礎上,引導金融機構大力開展信用貸款,互保互助貸款和農用生產設備、水域使用權抵押融資和股權、倉單、存單權利質押貸款。充分抓住農村產權改革試點,盤活農村閒置資源,*農村、農業、農戶融資難難題,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20__年10月末,金融機構已發放農村產權抵押貸款1700萬元,貸款餘額1130萬元。其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500萬元,農村房屋抵押貸款600萬元,農村林業抵押貸款30萬元。

四、存在的問題

一是我區是典型的農業大區,與其他區縣相比,存在底子薄、財力弱、歷史欠賬多等困難,確權頒證資金總投入約8780萬元,目前只籌集到資金1800萬元(包括明後兩年財政預算),尚差資金6980萬元,資金差口巨大。

二是農村產權流轉體系不健全,特別是鄉鎮和村無專門從事農村產權改革的工作人員,也無工作經費保障,給工作推進帶來一定影響。

三是農村產權價值評估難,單位融資總量難以提高。由於農業是一個風險較高的行業,農村產權價值普遍偏低,同時缺乏專業的農村產權價值評估機構,價值評估難,農村產權價值難以準確認定,必然導致產權價值低估,抵押融資難,難以滿足業主的融資需求。

四是農村信用環境較差,農村產權抵押融資難。由於農村經濟的特殊性,農村信用環境較差,金融機構對農村產權的認可度不夠,必然導致農村產權融資難和融資成本較高。

五、下步工作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強有力的組織體系,周密策劃,落實人員,明確責任,創新工作機制,建立和完善各級聯繫會議制度,健全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工作機構,完善區級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特別是落實鄉鎮專門從事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人員,明確職責,提供工作經費保障,確保工作有序推進。

(二)加快農村產權頒證步伐

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開展農村產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妥善處理農村產權權屬爭議,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農村房屋產權確權登記頒證進程,確保20__年完成確權頒證工作。

(三)創新農村產權流轉模式

一是鼓勵農戶採取互利互換方式,解決承包土地細碎化問題,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等權利。二是鼓勵和支持農村產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通過農村產權流轉,獲得資金、技術等支持,將資源要素轉化爲資本要素。廣泛吸引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三是鼓勵支持農戶興辦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等新型合作組織,以產品和產業爲紐帶開展合作與聯合,促進農業規模經營,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四是引導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緊密型利益聯動機制,開展企業產權(經營權)、農村產權(經營權)相結合的組合經營,盤活農村資源,優化農村資源配置,促進農村資產財產化、資產化、財富化,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同時,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的改革新路,視條件組建農村資產管理公司,推動農村產權抵押融資向深度發展。

(四)建立抵押債權風險保障機制

一是建立流轉風險防範機制。借款人無法償還債務的,其抵押產權可通過市場化手段再流轉,也可通過集體經濟組織、集體所有權人收購,根據發展需要,也可受當地人民政府委託,通過交易中心收購;二是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區本級要根據當年抵押融資規模,按一定比例設立風險基金,並按抵押產權造成損失責任大小與貸款銀行協商確定對未有效處置的抵押產權造成損失的風險分擔比例;三是深化銀保財合作機制。穩步推進政策性保險,大力開展特色農業保險,爲農業提供風險保障。四是充分發揮政策性擔保公司爲產權抵押貸款的擔保功能,提高農戶信用保證能力。

(五)創新開展抵押融資產品和服務

制定金融機構農村產權抵押融資總體實施方案,各金融機構、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要加快制定農村產權抵押擔保貸款具體實施辦法。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建立涵蓋農村各類產權信息的農戶、涉農企業和新型農村經濟組織的信用檔案。鼓勵金融機構向農村延伸經營網點和推廣使用自助銀行設備,逐步消除支付結算空白村。支持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組建村鎮銀行、小額貸款、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涉農金融服務機構。在創新開展農村產權抵押擔保業務的基礎上,引導金融機構大力開展信用貸款,互保互助貸款和農用生產設備、水域使用權抵押融資和股權、倉單、存單權利質押貸款。

(六)完善農村產權交易中心

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是專門爲農村產權交易服務的事業單位。主要職責是農村產權交易、股權交易、農業類知識產權交易、集體建設用地掛鉤指標交易、耕地佔補平衡評估指標交易和資產處置提供交易平臺,爲抵押當事人雙方提供信息法規諮詢服務,爲借款人無法償還債務的抵押物實行再流轉。目前已建立區級農村產權交易流轉中心,下一步將逐步建立鄉鎮農村產權流轉服務站,在重點行政村落實協辦員,形成區、鄉(鎮)、村三級產權交易服務體系。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調研報告 篇2

市人大常委會:

積極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部署,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推進這項改革對完善農村治理、保障農民權益、探索形成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具有重大意義。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於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情況的專項工作報告,是今年市人大常委會的重要議題。爲全面瞭解我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情況,在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馬宜品的帶領下,市人大農工委制定了工作方案,4月下旬,到山東淄博進行了學習考察;5月13日,到開發區王助鎮胡乜村、前南旺村等地實地調研並查閱相關資料;5月28日,組織召開了由市政府相關部門、縣區負責人和村支部書記代表參加的座談會,聽取我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彙報,瞭解各縣區改革推進情況以及基層人員對這次改革的意見和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20xx年12月,我市華龍區作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試點,開始進行試點股改。20__年6月,在總結華龍區3個試點村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濮陽市在全省率先試點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0__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下發,要求從20__年開始,利用3年時間完成集體清產覈資,5年時間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20__年,我市被認定爲全省一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體推進試點市,華龍區、範縣被認定爲全國第二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區),華龍區還被認定爲全國第三批農村集體“三資”(即資產、資源、資金)管理示範縣(區)。截至20__年10月底,華龍區、範縣已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任務。20__年6月,濮陽市又被農業農村部列入整市試點,成爲全省一個、省級雙試點市。

20xx年以來,我市從改革試點村、試點縣再到整市推進,市、縣(區)政府及有關部門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強化工作措施,積極盤活農村各項生產要素,壯大集體經濟實力,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呈現出全面發力、縱深推進的良好局面。

(一)完善制度,保障改革有序開展。我市各級政府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都高度重視,研究政策,成立組織,先後制定印發《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強濮陽市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平臺建設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改革文件,對改革的目標、步驟、舉措進行細化分解,爲穩步推進這項改革提供了政策指導和制度保障。試點縣華龍區落實縣級領導分包鄉(鎮、辦)局委包村工作責任制,制定“推進會、現場會、早餐會”三會制度,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推動改革順利進行,爲全市推進改革探索了方法、積累了經驗。

(二)抓住重點,實現改革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點環節是清產覈資和成員認定,這兩個環節既是改革的基礎,也是改革的關鍵。範縣抽取特色經濟村、非經營資產村、貧困村、灘區遷建村、城邊村等涵蓋多個類型的25個村作爲試點,創新實施“圖表作戰”工作法,對村集體貨幣資金、庫存物資、對外投資等資產分類統計,確保清產覈資一目瞭然。在成員認定方面,創新實施“221”工作法,即在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階段,分別進行2次確認和2次公示,召開1次羣衆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在總結試點縣區經驗的基礎上,市政府分類指導,同時充分發揮村民自治優勢,一村一策,保證了清產覈資和成員認定環節的順利進行。截至目前,全市2984個行政村已全部完成清產覈資,資金總額59.98億元;完成成員界定2695個村,佔比90.32%,界定成員總數323.32萬個。

(三)實踐“三變”,改革成效初步顯現。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村變股民(簡稱“三變”)是貴州省六盤水市創新實踐總結出來的農村改革成功經驗。在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我市根據各村實際情況,通過組建合作社,採取農村土地入股、集體和財政資金入股等方式,把集體資源折股量化變爲集體資產,積極實踐“三變”改革,發展集體經濟,取得了一定成效。華龍區大慶辦趙村集體投資7000萬元建成東建材市場,集體經濟規模達5.33億元,村民股東年分紅377.6萬元;開發區皇甫辦馬辛莊村完成股改後,利用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植入社會資本建設馬辛莊民俗小鎮,項目運營後預計年營業收入達3億元。目前,我市共成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2695個、股份合作社2581個,股東302.63萬個,量化資產總額43.70億元,其中量化經營性資產13.57億元。全市874個村有集體經營收入,比上年增加267個,其中67個村的農民實現了按股分紅。

(四)建立平臺,農村產權交易和“三資”監管有了途徑。華龍區建成了全市第一家土地權屬電子數據庫和“農村產權交易平臺”,並開發手機APP,方便羣衆隨時隨地瞭解交易信息。同時,作爲農業部第三批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範縣(區),華龍區還探索建立了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對全區農村資金、集體資產、集體資源進行統一監管,實現了“三資”監管網絡平臺監控;濮陽縣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大廳安裝了個人信用報告自助查詢機,成爲我省首家在非金融系統安裝的查詢機。目前,我市已建成7個縣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87個鄉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大廳,累計發佈信息9321條,完成產權交易2942宗。

二、我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目前看,我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展順利,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一)重視不夠,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缺乏領頭人。部分幹部對改革認識上有侷限性,對改革工作的整體性、系統性、持續性、長期性認識不足。不少村幹部思想僵化,觀念守舊,跟不上市場經濟新形勢,缺乏開拓創新精神,沒有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

(二)後勁不足,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缺少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目前我市佔大多數的行政村基礎設施落後、農村集體積累薄弱,後續建設資金短缺,即便是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村,也主要依靠集體機動地發包、房屋租賃收租金,發展集體經濟缺少路子,集體經濟發展後勁乏力。

(三)政策滯後,發展集體產業缺乏相關政策引導和金融信貸支持。股份合作社管理權責不明、內部運行機制不健全,不能依法在工商部門進行註冊登記,不能成爲獨立的市場主體,在進行經營、管理等經濟活動時面臨法律和政策風險。有關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金融、用地、稅費等相關配套政策不完善、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四)宣傳引導不夠,改革氛圍不濃。我市大部分農村可供量化的集體資產不多,羣衆對改革的目的和意義存在誤區,對農村集體改革、股份合作社運行存在疑慮,片面認爲改革就是爲了分紅,改不改革,跟自己關係不大,參與意識不強。

(五)農經體系不健全,農村“三資”監管體制有待完善。各級農村經營管理部門是推進改革的主要業務承擔單位。目前,全市各縣市區農經站在編人員145人,有專業技術職稱61人,僅佔人員總數的41%。市經開區、市工業園區、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還未設立鄉鎮農經站,一些縣鄉兩級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服務中心未明確編制和人員,日常管理隊伍以兼職爲主。機構不健全、人員不充足、專業素質低、經費難保障等問題,影響制約了農村改革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三、幾點建議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改革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明晰產權、完善權能,探索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要推進這項改革向縱深發展,不僅要抓好改革的重點環節,而且要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效益,形成“有機制、有人才、有資金、有路子”發展集體經濟的良好局面。

(一)突出黨建引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全市各級政府要深刻領會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現實意義和對農村發展的積極影響,站在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牢制度基礎的高度,認識、重視、推進這項改革,不斷深化改革成果。要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建立主要領導部署、過問、協調、督辦責任制,思想上重視,行動上落實,切實解決改革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對改革推進慢的縣、鄉,要認真梳理總結前段工作,找準差距,分析癥結,實事求是,尊重農民羣衆選擇;對改革成效不明顯的村,要分析原因,分類推進,讓廣大農民羣衆切實享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

(二)突出農民主體地位,切實營造有利改革的環境氛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爲農民辦實事、辦好事,必須要得到農民羣衆的認可和支持,要充分尊重和發揮農民的主體地位。採取多種方式充分宣傳發動羣衆,充分調動農民羣衆參與改革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改革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要充分發揮羣衆的智慧,在法律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儘量通過村民自治的方式解決。

(三)推進配套政策落實,合力推進改革向縱深發展。要認真研究上級相關文件精神,用足用活改革政策,對需要地方出臺配套政策的,要及時研究出臺,及時推進實施;對需要地方配套資金的,要及時納入財政預算。要加強農村“三資”監管,健全“三資”管理制度,完善問責、監督機制,從制度上預防村幹部的“微腐 敗”。要按照“確權、賦能、搞活”三步走的總體思路,儘快出臺落實金融、土地、稅收等相關政策,完善開展農村產權交易制度,形成推進改革向縱深發展的制度安排和有效機制。

(四)注重改革成效,積極探索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新途徑。首先要加強對已組建的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指導,使其經營管理逐步規範化、科學化;儘快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地位。二要認真總結運行良好的農村股份合作社的經營模式、經驗教訓,逐步建立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和股權分紅長效機制,並不斷推廣其成功做法,使其成爲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三要積極借鑑外地市先進經驗,如利用沒有承包到戶的集體“四荒”地等資源,發展現代農業項目;利用人文、歷史等資源,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利用閒置的各類房產設施、集體建設用地等,發展租賃物業;利用集體積累、政府幫扶等資金,通過入股或者參股一些企業等形式來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讓改革成效不斷顯現。

(五)加強隊伍建設,爲深化農村改革提供人才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要加強農村兩支隊伍建設:一是加強“三農”幹部隊伍建設,積極培養本土人才,鼓勵大學生村官紮根基層,建立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縣鄉村涉農工作幹部隊伍,保障工作和業務經費支出,確保事有人管、責有人負。二是加強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通過業務培訓、典型帶動、帶徒等方式,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爲深化農村改革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保障。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調研報告 篇3

根據市統計局年度工作調研課題安排,8月上旬榆社縣開展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調研。調研組深入鄉鎮、村委會,詳細瞭解清產覈資、身份確認、股權設置、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和農村“三變”改革等工作,並召開座談會,聽取有關情況彙報。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榆社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展情況

自20__年以來,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決策部署,思想上高度重視,方法上積極推進,工作上自我加壓,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上做了大量工作,爲全面深化我縣農村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是制度建設不斷加強。縣政府和各鄉鎮相繼召開了深改組會議,對改革工作進行了專題研究部署,制定印發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農村“三變”改革工作方案等系列改革文件,對改革目標、步驟、舉措作了細化分解,爲穩步推進農村改革提供了政策指導和制度保障。各鄉鎮成立了以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人爲組長的農村改革領導小組,實現了農村改革領導小組全覆蓋。

二是試點先行順利開展。榆社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箕城鎮河南街村、雲簇鎮東莊村、西馬鄉西馬村爲先行試點村,在試點的過程中,收集相應的問題與做法,深入分析,總結經驗,爲全縣全面推進產改工作帶好頭。然後9個鄉鎮全面展開,對各個村組表格填寫進行指導、完善以及系統錄入,確保將每一個村的真實資產情況進行統計。截止目前,3個試點村已全面完成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量化資產1170萬元。

三是重點工作全面推進。清產覈資方面,縣政府及相關部門組織召開清產覈資工作培訓班,紮實推進集體資產清查登記工作。我縣產權制度改革涉及9個鄉(鎮),271個行政村,27個組,4.3萬農戶,農業人口11.75萬人。截止目前,全縣9個鄉鎮298個村組開展清產覈資工作,296個村組完成清產覈資工作,完成比例達99.32%。清產覈資系統錄入274個村組,完成比例爲92.56%。同時227個村組已完成成員確認工作,完成比例爲76.17%,共確認成員89153人。

二、榆社縣通過“三變”,產權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一)清產覈資,整合資源變資產。從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入手,對試點村集體的資源、資產、資金(以下簡稱“三資”)開展清產覈資工作。利用土地、林地等確權頒證成果,對村集體的耕地、林地、草地、荒山、荒丘、水域等自然性資源,房屋、建設用地(物)和基礎設施等經營性資產以及資金逐一進行覈查清理,區分經營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和資源性資產,分別登記造冊,摸清農村集體“三資”存量、結構、分佈、運用效益和經營情況,界定資產、明晰產權關係,建立健全“三資”管理臺帳和管理制度。通過對農村資源覈查清理、登記備案、資源評估等程序,對農村經營性資產進行量化,通過協議的方式,將農村資源轉變爲企業、合作社或其他經濟組織的股權,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股權化、集體資產股份化、農村資源資本化的發展模式,有效盤活農村閒置資源,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二)整合資金,推進資金變股金。將各級財政投入到農業農村的發展類、扶持類資金等(補貼類、救濟類、應急類資金除外),在不改變資金使用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量化爲村集體或農民持有的資金,通過合同或者協議方式,投資入股產權制度改革成立的經濟合作社,享有股份權利,增強“造血功能”,變短期扶持爲長期受益。原則上,在量化除扶貧之外的發展類、扶持類財政資金時,倡導設立集體股和個人股,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但集體股一般不超過20%,實行按股份比例進行收益分配。集體收益的處置,由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自行決定。縣級遴選的每個試點村安排的財政啓動資金,按照上述原則量化到村集體和集體經濟組織每位成員。對財政投入貧困戶的專項資金,直接量化爲貧困股金,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持有並經營,作爲集體特殊股,所得收益歸貧困戶所有,一併將成員股、集體股、貧困戶優先股“三類股份”規範設置。對扶貧資金投入形成的經營性資產,所有權固化給集體,收益權由集體和貧困戶按一定比例分配,配套實行貧困戶脫貧退出的動態調整機制。

(三)保障權益,引導農民變股東。積極*農民財產性收入低、工資性收入低、傳統種養方式產出低等難題,鼓勵農民自願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集體資產股權、宅基地使用權、農村房屋產權、各種無形資產、大型農機具,以及自有資金(實物)、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通過協商或者商業評估折價,依法投資入股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成爲投資人,取得股權收益,使農戶成爲規模經營參與者,與經營主體“聯產聯業”“聯股聯心”。重點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林地)股份合作。在依法自願的前提下,組織農民以土地(林地)承包經營權等入股農業經營主體,採取“經營主體+基地+農戶”“經營主體+集體+基地+農戶”等多種組織形式,開展股份合作,讓農民既能夠作爲股東獲得收益分紅,又能夠讓有意願就地務工的農民獲得工資性收入。在生態條件較好、人文旅遊資源豐富的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組織農民盤活閒置房屋資產,以住房財產權入股,採取“旅遊公司+農戶”“旅遊公司+經營主體+農戶”以及組建股份合作社等形式,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家庭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倡導以保底分紅的方式因勢利導,既充分保護農民利益,又有效提高經營主體土地流轉效率,節約時間成本,促進適度規模經營。在產業扶貧中,在貧困農戶自願的前提下,可探索把扶貧資金、“農戶貸”作爲個人持有的股金,異地入股到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獲取股權收益。

榆社縣積極引進企業參與“三變”改革。在郝北鎮龍安村、疙瘩灘村將集體資源荒山荒坡9318畝,通過實施資源變爲資產加入企業山西維特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爲股金,以每畝每年210元分紅,每年收入196萬元;箕城鎮李峪村將荒山1000餘畝變爲資產轉爲股金加入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每畝每年310元分紅,每年收入30多萬元。通過改革使人民羣衆得到實惠,充分認識改革帶來好處。

三、榆社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調研中發現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特別是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瓶頸問題逐漸凸顯,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一是對改革的認識仍需提高。部分羣衆對改革的目的和意義還存在誤區,片面地認爲改革就是爲了分紅,且全縣農村可供量化的集體資產不多,有的羣衆對改革工作認識不高,信心不足,從而影響了改革的深入推進。部分鄉鎮、村兩委黨員幹部對深化改革缺乏攻堅克難的決心,特別是面對改革歷史遺留問題較多、村級資產狀況比較複雜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怕亂、怕煩等畏難情緒,擔心改革會激發矛盾。

二是改革基礎工作仍需強化。產權明晰、流轉順暢是盤活農村資產的關鍵環節。當前,我縣雖然對集體土地、林地、農村承包地等資源以及村集體資產進行了清查覈實,但仍不夠全面,特別是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員的變遷,部分地區出現了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難和資產權屬明晰難等問題,導致產權交易流轉率不高。如,閒置農房方面,由於政策等方面原因,房地一體化登記未統一開展,僅憑宅基地使用權證書,交易存在困難;再如,林權交易,目前對山林的價值評估缺乏統一的標準,且山林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導致林權流轉交易、抵押貸款也未有效施行。

三是農村發展內生動力不足。我縣是典型山區縣,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程度不高,一二三產融合還不夠緊密,經濟結構單一,農村經濟活力未能有效釋放。全縣農村集體資產普遍薄弱,農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而且,由於農村改革的滯後性,農村資源轉化爲資產,還缺乏紮實的根基和有效的途徑,不僅造成農村發展活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幹部羣衆的改革積極性。

四、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進一步強化思想認識。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一場觸及農村根本利益的系統性改革,關係重大、任務艱鉅。縣政府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作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切實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要層層落實責任,建立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工作,全面、準確地宣傳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政策原則、目標任務和方法步驟,進一步化解基層幹部思想上的畏難情緒,主動消除農民羣衆認識上的各種誤區,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調動廣大農民羣衆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爲改革順利推進營造良好氛圍,奠定良好基礎。

(二)進一步夯實基礎工作。縣農委、財政、國土等部門要嚴格落實縣委縣政府出臺的《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督促各鄉鎮按時完成清產覈資工作,建立完善村級集體資產臺賬,抓緊抓實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爲改革後續工作制度化、規範化、信息化奠定基礎。要加大財政投入,加快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落實鄉鎮服務站建設,提升產權交易市場覆蓋面,進一步完善交易機制,拓展抵押貸款、評估收儲、農業保險等金融服務功能,爲產權流轉搭建寬廣堅實平臺。要加強農經隊伍建設,抓好現有農經工作人員政策培訓工作,提升他們參與改革的能力和水平。要通過人員招錄、購買社會服務等方式,解決基層農經人員不足問題,確保改革有序推進。

(三)進一步加快改革進程。要穩妥推進股份合作制改革和農村“三變”改革,堅持以遵守法律法規爲準則,以遵從羣衆意願爲前提,合理確定集體組織成員身份,設置股權方案,力爭年底前完成改革任務。要認真總結改革經驗,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經驗,發揮好改革試點的示範作用。要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新機制,及時總結推廣試點工作經驗,進一步明晰產權歸屬,完善各項權能,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引導農民通過資源入股,或創辦領辦農家樂、鄉村酒店、農事體驗中心等,盤活閒置農房,打造鄉村旅遊精品目的地,增強農村經濟發展動力。

(四)進一步抓好統籌協調。要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積極探索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堅持農村集體資產不流失,農民權益不受損的政策底線,鼓勵和支持農村建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或經濟合作社,代表村集體行使集體資產經營管理職能,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要高度重視改革後的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制定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針對性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要把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與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治理、基層組織建設等重點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統籌推進,提升改革的綜合效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