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農村調研報告(精選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W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 篇1

按照縣委組織部通知要求,我鎮黨委對農村21個黨支部發展黨員情況進行調研,摸清底數和存在問題,採取全面統計與抽樣調查、座談會與入戶訪問、典型調研與重點調查相結合的形式,對我鎮農村發展黨員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基本情況報告如下: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精選4篇)

一、我鎮農村黨員隊伍的現狀:我鎮有21個農村黨支部,農村黨員1373人,其中男性黨員1054人,佔76.8%;女性黨員319名,佔23.2%。按年齡劃分,黨員平均年齡54.5歲。35歲以下的黨員173名,佔12.6%;36歲至45歲的黨員156名,佔11.4%;46歲至54歲的黨員239名,佔17.4%;55歲至59歲的黨員158名,佔11.5%;60歲以上的黨員647名,佔47.1%。按文化程度劃分,國中文化及以下文化程度的798名,佔58.1%;高中(中專)文化程度的504名,佔36.7%;大專文化程度的64名,佔4.7%;本科文化程度的7名,佔0.53%。按從業或流動性劃分,在家務農的黨員925名,佔67.4%;外出務工的黨員78名,佔5.7%;外出經商的黨員5名,佔0.4%,其他流出的黨員86人,佔6.3%。

二、我鎮近三年來發展農村黨員工作情況 :發展黨員堅持標準,保證質量。近年來,我鎮黨委從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出發,堅持入黨自願,個別吸收的原則,成熟一個,發展一具。堅持把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積極分子吸收到黨組織中來,把發展黨員工作當成一項經常性的重要工作。每年對農村黨支部發展黨員納入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要求農村農技員,計生專幹、後備幹部、素質較高的能人吸收入黨的組織。注重年輕化、知識化和多元化的培養方式,兩年不發展黨員的黨支部,鎮黨委納入後進支部管理。發展黨員實行公示制,對新發展的入黨積極分子接受廣大黨員羣衆的監督,不經公示的積極分子一律不發展。2019年以來,我鎮共發展農村黨員80名,其中35歲以下的青年黨員56名,佔7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村黨員45名,佔56%;女黨員35名,佔43.8%;農村經濟能人黨員6名,佔7.5%。

三、近三年來發展農村黨員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與解決辦法 這次專題調研,全鎮農村黨員通過經常的教育,管理素質得到逐年提高,能按照黨委的要求做好黨員應盡的義務,思想上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保持一致。但是,對照黨委要求,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和不相適應的問題。

(一)農村黨員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先鋒模範作用仍有一定差距。當前,農村黨員紀律觀念、大局意識、宗旨意識還比較淡薄,有的黨員事不關已,高高掛起;有的黨員碌碌無爲,思想滯後;有的黨員參加組織生活觀念較淡薄。農村佔多數的老黨員身體條件限制,難以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等。

(二)青年黨員流動較多。我鎮農村黨員在家務農925名,佔67.4%,其餘的基本上是年輕的黨員出外務工或經商。在今年推薦年輕黨員入村支委班子時,發現年輕有爲,思想上進的黨員留家的不多。

(三)農村黨員結構比例不夠合理。一是年齡老化。農村35歲以下黨員僅173名,佔12.6%,60歲及以上黨員647名,佔47.1%:二是文化程度偏低,國中文化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黨員798名,佔58.1%。

四、發展黨員工作的對策與措施

(一) 採取靈活多樣的學習教育方式,全面提高農村黨員的綜合素質。一是豐富內容。學習培訓要做到“四個結合”,確保“四個重點”,即政治理論與黨的基本知識相結合,以《黨章》爲重點;科技知識與實用技術相結合,以實用技術爲重點;法律知識與政策知識相結合,以法律知識爲重點;先進性教育和“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相結合,以先進性教育爲重點。通過學習培訓達到增強黨性、豐富知識、懂法律、懂技術、想發展、會發展的目的。二是創新方式。首先要走出去學。分批組織黨員到農業生產先進地區考察學習,吸收先進單位的經驗,達到換腦筋、轉觀念、長知識、增才幹的目的。其次要利用培育科技基地及示範戶帶,充分發揮典型引路作用。再次要靈活科教方式。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和科普書籍的作用,大力宣傳黨的政策、法規,大力推廣農村實用技術和農村黨員的科技至富經驗。

(二)加大流動黨員管理的力度,提高黨建管理工作的水平。面對黨員去向難,掌握、管理難,落實、教育難,適應、活動難開展等實際問題。一是認真做好外出黨員的管理工作。對外出務工黨員由所轄支部建立臺帳,澄清去向、流出時間、外出期限、聯繫方式等,並約定管理責任;對外出務工黨員比較集中的,可以建立臨時黨小組,明確負責人,制定管理辦法,加強管理。二是認真做好流入流出地黨員管理的銜接工作。雙方黨支部要相互開具轉出和接收的信件、信函,明示責任,避免“掛空”。

(三) 加大優化黨員隊伍結構的力度,提高黨員隊伍的戰鬥力。目前,黨員老齡化。黨員文化程度偏低是黨員隊伍缺乏戰鬥力的主要表現。今後一是加大在年紀輕、有文化、至富能力強的青壯年中發展黨員力度,同時注重發展女黨員,注重發展在勤勞至富的先進典型入黨,以增強黨員隊伍的活力。二是嚴格入口,疏通出口,保持黨組織的純潔性。

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不僅靠黨的指導思想和路線的正確,還要靠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發揮,針對我鎮農村黨員當前的實際情況,農村基層組織工作任重而道遠.鎮黨委將堅持從實際出發,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決黨的建設面臨的現實問題,認真做好宣傳黨的政治主張和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擴大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隊伍,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有領導、有計劃地發展農村黨員,使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充滿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 篇2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決策,是今後一段時期我們的中心工作.爲了瞭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去我鎮實地調研了一番。

我鎮是全國重點發展的鄉鎮,近年來,隨着國家和省、市、區對“三農”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特別是xx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來,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而且由於合銅,合安,合銅黃高速公路都橫穿我鎮,已基本形成“四縱四橫”的公路網絡,因此我鎮有着很好的發展機遇,而我鎮政府也趁如此好的機遇大力發展新農村建設,在實行了新農村建設以來,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組織實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環境整治措施以來,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變,青山綠水,沿河路綠樹成萌,環境優美,公路暢通,是個人見人讚的好地方。目前爲止,我鎮已成爲我縣最重要的鄉鎮了。

早在兩年前,我鎮就科學設計了新農村建設規劃藍圖,新農村建設起點在規劃,怎樣才能確保規劃科學,便於實施操作,結合實際呢?對此,我鎮有着一系列切合實際的規劃:

1、精心組織,統一部署,高標準制定發展規劃。我們按照新農村建設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導思想,採取外地學、當地看、比着乾的辦法,組織全鎮村幹部分別到竹山羅家坡村、平利縣龍頭村等地,學習、借鑑外地經驗,通過實地看、問、學,提高幹部對新農村建設的感性認識。同時,組織全鎮幹部系統地學習xx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增強鎮村幹部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分類制定各村新農村建設規劃。對市、縣確定的重點、試點村,採取試點先行的辦法,對照新農村建設“20個字”( 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分層制定建設規劃,力求全面推進。對鎮定試點,則依據優勢,側重於先易後難,逐步推進,對一般村則廣泛暢導創造條件、抓住機遇、分類突破、營造優勢、逐層推進。全鎮所有村已根據自身實際,全部制定出未來五年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

2、咬定目標,精心組織實施 。從外地發展的經驗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通過長期抓、長期積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點是咬定目標不放鬆,我鎮無疑也必須走這條路。我們立足從努力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入手,解放生產力,促進生產發展,農村農民生活富裕,立足通過用先進文化、致富技術、《鄉規民約》打造文明鄉風,立足通過集鎮建設、自來水工程建設、公路建設、能源沼氣建設、生態家園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羣衆生活環境,實現村容整潔,立足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實現管理民主,建設新農村不僅要有好的規劃,更要有一個好的推進機制,我鎮已經建立了一套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聯村考覈機制,即:每個副科級幹部聯包1-2個示範村,每個行政幹部聯包一個村,每個村幹部負責一個灣院,每一個黨員聯繫一個貧困戶的聯包機制,對照規劃,逐項、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幹,逐項、逐年實行量化考覈。

3、先易後難,分步實施,整體推進 。新農村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辦法是辦點示範,先易後難,最後攻堅,有的村已具新農村雛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強,就可具規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範性,對條件基礎稍差的村則注重從解決基礎設施入手,儘快改善條件,分步推進新農村建設。相反的村則注重從改善羣衆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入手,創造條件,逐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力爭通過五年的建設、發展,形成各具優勢,各具規模的新農村格局。

4、充分體現民意,讓羣衆參與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是人民羣衆的新農村,他們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們自己最清楚,建什麼樣的新農村,他們最有發言權。因此,我鎮在領導、主導新農村建設時,最重要的是充分聽取、採納他們的建議、意見,體現民意,讓羣衆的主人翁精神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迸發出來。只有這樣纔不會出現“急在上頭,冷在下頭”的尷尬局面,才能調動全體羣衆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進取心,才能全鎮上下擰成一股繩,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當然,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我鎮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難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農村生產力低下

我鎮的農業總體是還是粗放生產,產業化基本未形成,農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都處於低水平發展,且多以零散種養爲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農戶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出外打工,農村勞動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農民大都是老、弱、婦、幼。農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田只能粗放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工,嚴重製約了農民增收。

(二)人居環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強

我鎮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並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由於各種因素,老百姓響應不積極,“六改四普及”難度大,農民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還不夠,有些農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觀念,認爲新農村建設是上級黨和政府的大事,個人存在不願讓利、不願籌資的思想。雖成立了“村民理事會”,但“理事會”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改水、改廁、改欄工作進展緩慢。

(三)農村基礎設施落後

由於財力制約,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農田水利設施薄弱,鎮、村投入資金有限;

(四)社會各項事業有待進一步加強

我鄉的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衛生狀況令人擔擾,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沒有得到改善。農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動,“六合”等賭博活動有擡頭的趨勢。農村弱勢羣體保障體系薄弱。

然而,不論遇到何種困難,我鎮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定會朝着預定的“目標”邁進,那就是:1、農業產業化:加快農業結構調整,鼓勵發展適度規模化經營,重點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實現家庭經營和聯合組織經營的優勢互補。努力培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引導企業與農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接機制,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努力在二、三產業上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增加農民收入。2、農民知識化: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加大對農民科技文化知識教育和免費的實用技術培訓,讓他們能掌握一項致富的技術,加大對外出務工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開發和充分利用農村勞動力資源的潛力,加強對農民應該掌握的經營管理知識的教育,培養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的新型農民。3、村鎮文明化:積極推進農村的“四改”(改環境、改容貌、改衛生、改觀念),加大對農村公路、農電網、電視網、電話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改善鎮村環境;推進現代化村鎮建設,改變農村面貌。採取推行農村飲水改造、發展戶用沼氣、實行人畜分離和垃圾集中處理等措施,改善農村衛生狀況;改變傳統觀念,提高農民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保護的意識,樹立良好的文明鄉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和諧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4、保障社會化:全面推行新型農村醫療保險,積極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建立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機制,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救濟制度,探索建立城鄉銜接、公平統一的社會福利制度。5、管理民主化:引導農民積極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活動。全面實行村幹部“直選”和村支部“兩推一選”制度,完善“一事一議”、村務公開、民主監督等制度,保障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我堅信,在我鎮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鎮一定會擁有一個燦爛的明天!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 篇3

羣衆觀點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羣衆立場是決定我們黨的性質的根本問題。堅持羣衆觀點、站穩羣衆立場、增強羣衆觀念、做好羣衆工作,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始終與人民羣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xx屆五中全會深刻闡述了羣衆觀點、羣衆立場、羣衆工作方法等重大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羣衆路線,對做好羣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這是實現“”奮鬥目標的根本性保證。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成就,都是通過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奮鬥取得的。黨和人民事業能不能順利發展,關鍵就在我們黨能不能始終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能不能充分發揮人民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我鄉地域遼闊,農民居住比較集中,流動人口不多,文化水平較低、鑑於以上因素,我鄉逐年加大對羣衆工作的開展力度,並隨着形勢的變化,積極探索着如何做好羣衆工作的經驗和辦法,力爭促進構建和諧社會。當前,羣衆的民主意識、平等意識、競爭意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政治參與要求也越來越迫切,要求我們必須順應羣衆期待,廣泛凝聚羣衆力量,悉心汲取羣衆智慧,大力加強黨的羣衆工作。但如何將羣衆工作更好的服務於構建和諧社會這個大局,這就對我們的領導幹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面對新形勢、迎接新挑戰、採取新措施、樹立新觀念、探索新辦法。

一、新形勢下做好農村羣衆工作的主要經驗

(一)密切聯繫羣衆

1、與羣衆“面對面”。

與羣衆“面對面”,才能體察民情民意,切身感受羣衆的疾苦,找到羣衆工作的方法,增進與人民羣衆的感情。要真正深入基層,深入的頻次要多,形成常態化。覆蓋的羣衆要多,不指定對象、縮小範圍。採取的形式要多,不滿足於開開座談會、聽聽彙報、看看典型,要通過主動接訪、網絡互動交流等,與羣衆坦誠談心交心,爲羣衆釋疑解困。

2、與羣衆“心貼心”。

聯繫羣衆,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與羣衆打交道,就要放下“官架子”,隨和親切。現在有些領導幹部與新社會階層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羣衆說話,說不下去;與年輕人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年人說話,給頂了回去,根本原因就在於不瞭解羣衆的要求、不熟悉羣衆的話語方式。如果領導幹部開誠佈公、虛懷若谷,羣衆自然願“掏心窩子”講實話。

3、與羣衆“實打實”。

越是基層羣衆,越是講究實在。心實不實,決定着能否真正被羣衆信任。我們一定要保持求真務實的作風,做實在人,說實在話,辦實在事。當前,全自治區正在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每一名黨員幹部都要作出公開承諾,並且不折不扣兌現,決不搞形式主義。

(二)緊緊依靠羣衆

1、當好傾聽者。

正確對待羣衆牢騷和意見。樂於傾聽羣衆意見是一種政治智慧。樂於傾聽羣衆呼聲,就是要把羣衆意願作爲執政用權的第一信號,興調查研究之風,廣開言路,問計於民,特別要善於聽取不同意見甚至反面意見,營造讓羣衆敢於說真話的環境。

2、當好引導者。

誠心理解教育羣衆。做羣衆工作,真誠平等地溝通,是最有力的武器。要會做、善做宣傳教育工作,通過溝通交流,相互理解,深化信任,達成共識,有效地改變羣衆的思想觀念,使他們真正領會黨的政策,達到由羣衆去做羣衆工作、由羣衆團結更多羣衆的效果。

3、當好組織者。

學會組織發動羣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把羣衆真正組織發動起來,就能創造奇蹟、幹成大事業。我們要學會組織發動羣衆,多管齊下,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能力,發揮好各級組織、黨支部的作用。善於在激勵感染中組織羣衆,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做到“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臶”,變指派命令爲行爲感召,變喊破嗓子爲做出樣子,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影響和帶動羣衆。

(三)真心服務羣衆

1、對羣衆福祉要格外重視。

服務羣衆,要從羣衆最關心、最迫切的民生問題入手。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必須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爲重點的社會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積極發展各類社會事業,大力實施民生項目工程,把創造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作爲服務羣衆的重要內容。

2、對羣衆權益要格外保障。

要通過不斷深化改革,逐步完善公共財政、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各項體制機制,實施公正性的政策措施,推進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黨員幹部想問題、做決策、幹工作,要首先考慮是否符合和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決不損害弱勢羣體的利益。正確調處社會矛盾,創新社會管理方法,依法公正解決羣衆問題。

3、對羣衆疾苦要格外關注。

要重視羣衆訴求,把羣衆滿意不滿意作爲衡量工作的唯一標準。暢通信訪渠道,提高信訪辦結率,強化便民服務大廳的作用和工作效率。真心關愛弱勢羣體和困難羣衆,多做幫貧扶困、送溫暖獻愛心的工作,對流動人口、下崗失業人羣、留守兒童等特殊羣體,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扶持。

二、當前農村羣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隨着對黨的科學精神的不斷學習貫徹,廣大基層幹部加深了對黨的羣衆工作路線的再認識,能夠把羣衆觀念貫穿於整個工作始終,但我們也不難看到當前農村羣衆工作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有的甚至還很尖銳:

(一)有的地方由於沒有集體經濟支撐,農村基層政權

運轉遇到了難題,影響了幹部隊伍的穩定,導致當地農村基層組織軟弱渙散,農村黑惡勢力乘虛而入。而有的地方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在權力分工、職能區分上“越位”、“錯位”、“缺位”現象交替出現,領導班子的團結和協作出現問題,嚴重影響農村基層組織的運轉效率,削弱了基層組織在農民羣衆中的威信。而有的地方,由於體制機制約束力不強,村務不透明,侵佔集體利益的案件時有發生,引起當地農民羣衆的不滿。另外,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導致大量農村青壯勞力進城務工,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殼化現象嚴重,農村成爲老人、婦女與兒童的留守地,農村社會問題更加複雜。這些新問題已經成爲引起社會矛盾和不穩定的重要因素。

(二)工作的方式方法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當羣衆的意見與幹部不一致,不去用說服、教育、引導、示範的辦法進行,習慣於用命令、強迫、壓服要求羣衆;在政治、政策的宣傳上,認爲現在電視、報紙、電腦等現代化傳媒已經普及到一定程度,不需要也不善於用羣衆喜聞樂見的方法去教育羣衆;在羣衆的聯繫上,認爲現在的農民是自己幹自己的事,無需幹部再去指手畫腳。

(三)羣衆情緒還存在着對立。在農村基層羣衆中,羣衆認爲幹部不象話,幹部認爲羣衆不聽話,羣衆不信任幹部,幹部不理解羣衆的現象時有發生,基層幹部一些經常性的事情纏身,很難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經濟發展上。

以上這些問題,有些是歷史遺留問題的不斷積累加劇,有些是老問題發生的新變化,有些是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總的來看,都是我國農村發展水平和階段性特徵的集中反映。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轉型期,各種經濟、社會矛盾在交織,情況更復雜,問題表現得也更爲突出,與此同時,隨着農村文化教育事業和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羣衆學習政策、瞭解信息、掌握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廣,各種訴求也會越來越多,這些因素都促使當前既是農村羣衆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也是社會矛盾和問題相對較多的時期,對此我們也應該抱着積極、客觀的態度來對待。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這些問題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不必刻意迴避,需要採取綜合措施循序漸進地加以解決。其次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把做好農村羣衆工作放在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臵,既要增強緊迫感,又要長期努力;既要深化認識、把握規律,又要加強實踐探索、開拓創新,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三、做好當前農村羣衆工作,必須把握的幾個方面

要做好農村羣衆工作,必須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認真研究農村羣衆工作的新變化、新特點,探索新機制,不斷推進農村羣衆工作的健康發展。

一、羣衆利益爲上。羣衆是我們黨的執政基礎。任何情況下,廣大基層幹部都要牢固樹立正確的羣衆觀,始終堅持把羣衆利益擺在首位,辦任何事情都要以羣衆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爲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推進具體工作,也要採取羣衆能理解接受的方式方法,最大可能地實現和維護好羣衆利益。

二、實事求是爲策。黨的政策是原則,它來自於基層的實踐,但不一定完全適應某一地方的實際。在具體工作中,一定要吃透精神實質,認真研究實情,創造性地加以貫徹。要反對唯書、唯上、不唯實的做法,也要反對藉口不符實際,延緩黨的正確政策的 貫徹,做到上情與實情相結合,黨的主張與羣衆願望、羣衆能力相統一。

三、多予少取爲本。農村、農民的全面實現小康是全社會全面實現小康的關鍵。要更多從政策、資金、智力等方面給農村、農業、農民予支持,以幫助農村、農業、農民儘快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三農"問題不很好解決,國家不穩,羣衆不富,民族不興。要切實減輕不合理的農民負擔,千方百計幫助農民致富。

四、宣傳示範爲重。做好基層羣衆的宣傳教育,一定要突出針對性,擴大覆蓋面,強調實際效果。要採取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羣衆接受的方式,切忌生硬難懂、簡單說教。在推進一些根本上有益於羣衆,但羣衆一時又難以理解或認同的工作時,一定要用典型引路,用事實啓發,不能一味埋怨指責,甚至強制推行。

五、方便及時爲限。羣衆工作無大事,羣衆反映的問題基層幹部通過努力大多數都能解決;羣衆工作也無小事,羣衆反映的問題如果基層幹部解決不力或不及時,羣衆就有看法,影響黨羣幹羣關係。對羣衆反映的任何一個問題,都要認真分析,能辦的馬上就辦,一時不能辦的要給羣衆一個明確的時間,不可能辦的也要給百姓講清楚,給羣衆一個滿意的答覆。

六、感情儲備爲先。新的形勢下,做農村基層羣衆工作矛盾會更多,需要各級幹部用更真摯的感情去換取老百姓更大的理解和支持。要用親人般的感情去解決羣衆的實際問題,把羣衆的呼聲作爲第一信號,把羣衆的需要作爲第一選擇,把羣衆的利益作爲第一考慮,把羣衆的滿意作爲第一標準。幹部只要真心實意爲羣衆辦事情,羣衆也會真心實意地支持和擁護幹部。

七、誠實守信爲高。做好農村基層羣衆工作,基層幹部說話辦事一定要講信用,做得到的就講、就承諾,做不到的決不能欺騙羣衆,求得一時的滿足。羣衆最講實際。黨的組織和幹部只要失信羣衆一次,黨羣幹羣關係就會疏遠一次。失去羣衆的信任,黨的任何工作將一事無成。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 篇4

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經濟薄弱村和貧困農戶的幫扶工作,找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困難和問題,並積極採取新的應對舉措,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根據石柱縣委、縣府、縣扶貧辦的要求,我鎮派出專人3名,前往沙子鎮魚泉村進行了調研。

一、基本情況

魚泉村共有7個村民小組,480戶,1540人,其中建卡貧困戶153戶,建卡貧困人口405人,農民人均純收入3104元,較全鎮人均純收入3498元少394元。全村平均受教育年限3年,貧困戶中的計劃生育戶153戶,未解決人飲安全衛生的750人,未通廣播的組7個,未通電話的組3個,電話普及率60%,電視入戶率50%,全村支柱收入以農業和外出務工收入爲主。村內現有五保戶11戶(19人),鎮通往村內公路全部未硬化,未通人行便道的組7個,涉及里程40餘公里。農村住房磚混結構比例爲4.37%,村內現有危房戶420戶,急需新、改建房270間10800平方米。在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交通、人飲、基本農田、農田水利、貧困戶住房、生態移民、村級組織建設、醫療衛生、文化陣地、農村通訊通電、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村農技推廣)和發展產業(包括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等)上急需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和改善。

二、原因分析

魚泉村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長期不能擺脫貧困或脫貧後又返貧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農業基礎設施落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基本還處於靠天吃飯階段,一遇災害,常常絕產絕收。

二是農業生產長期處於傳統保守的粗放經營狀態,耕作粗放,廣種薄收,農民科技意識不強,對科技吸納能力差,生產力水平低下。

三是結構單一,該村經濟以打工和種植業,特別是以種植玉米和洋芋等爲主,尚未形成骨幹支柱產業,傳統的農牧業和非農產業弱小,其產品產量低,質量差,增產不增收。

四是地處偏遠,交通不暢,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後。

五是信息閉塞,與市場對接能力弱,農業生產隨大流,盲目性大,農產品銷路不暢,產品難以轉化爲商品。

六是致貧因素多,返貧比例高。因多種自然災害、子女上學、因病就醫、市場風險、工程建設、工傷事故等因素影響,常年返貧人口與脫貧人口基本相當,減貧速度緩慢。

因此,加大扶貧投入,特別是貧困村整村脫貧力度已刻不容緩。

三、存在的突出問題

1、農產品銷售難。由於交通不便,市場信息不靈,運輸成本高等多種原因,造成農產品銷售難,如果大規模發展某種優質、高效產品,勢必會影響農產品的價格,進而損傷農民的直接利益,挫傷農民的積極性。

2、農業技術推廣難。由於農民文化水平不高,接受農業新技術難度大,並且基層現有的極少的農技人員主要精力放在種子、農藥、化肥的銷售上等多種原因,致使農業技術推廣難。

3、農業項目選擇難。地方政府在調整產業結構的時候,一心想的是如何發展地方經濟,如何爲民增收,如何讓農民致富,但農民認爲調整產業結構除非包賺,否則很難調整,然而市場經濟條件下包賺不賠的項目的確很難把握。

4、規模經營運作難。實行第二輪土地承包後,農戶對土地都有自己的經營權,地方政府只能進行指導和建議,很難進行規模生產和規模經營。

四、建議

1、消除“等靠要”思想,激發貧困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精神扶貧,激活農民的潛在發展動力,幫助農民轉變落後觀念,轉換思維模式和行爲方式,樹立自強自立觀念、自力更生觀念、市場經濟觀念、勤勞致富觀念、積累觀念、科技觀念等,儘早甩掉貧困落後的帽子。

2、實施勞動力轉移,積極組織勞務輸出。充分挖掘勞動力潛力,積極組織勞務輸出,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經濟發展。

3、大力調整經濟結構,打造地方特色產業。結合當地實際,以市場爲導向,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選擇適合本地條件,有優勢、有特色的產業和產品作爲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引導農民規模生產,形成有特色的區域性主導產業,使潛在的優勢儘快轉化爲現實經濟優勢,創造最佳經濟效益。根據魚泉村的實際情況,應該在白果樹栽培、核桃樹培育、菜牛發展、中蜂養育四個方面有所突破,力爭在3年內達到白果樹1000畝、核桃樹1000畝、菜豬年出欄頭、中蜂3000羣的規模,讓農民真正有致富項目。

4、加強基礎設施建沒。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貧困地區擺脫貧困的根本途徑,是貧困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證。消除坑窪土路,修築一些水泥路,解決農民出行難;加大水利設施建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建立和完善衛生服務網絡,基本解決羣衆看病難問題;鼓勵引導農民積極進行醫療投保,最大限度地減少因病致貧、返貧。

5、加強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貧困地區往往陷入“越生越窮,越窮越生”的惡性循環中。因此,要將計劃生育與扶貧開發密切聯繫起來,控制貧困地區人口的過快增長。同時,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對實行計劃生育戶給予資金、物資、技術和教育等方面的優先扶持和適當的獎勵。

6、大力發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質。加強對農民羣衆的科技培訓,切實爲農民羣衆搞好服務。一方面,採取各種形式對農民進行種、養等實用技術培訓,同時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升學率,減少失學率,加強基礎教育。

7、把握好小額貸款和扶貧資金的使用。中央、市、縣爲幫助農村貧困羣衆改變生產生活條件,落實了一部分幫扶資金,發放一定數額的小額貸款。我們要堅持以項目扶貧爲載體,提供信息資源,充分尊重經濟薄弱村幹部羣衆的意見,使扶貧資金和小額貸款用在刀刃上,做到好事辦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