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調研報告十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3W

保險調研報告 篇1

爲了進一步推進我市城鎮醫療保險工作的深入開展,更好地保障人民羣衆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幸福,根據市政協20xx年工作安排,7月上旬,市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由徐月鳳副主席帶隊,對我市城鎮醫療保險工作進行了調研。張建華主席聽取了市人社局的彙報座談。調研組深入臨渭區和澄城縣,通過聽取彙報、查閱資料、走訪座談及到醫院、藥店、社區、企業實地察看等方式,對我市城鎮醫療保險工作情況進行了比較全面深入的瞭解。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保險調研報告十篇

通過調研,大家一致認爲,我市城鎮醫保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已建立起以城鎮職工、城鎮居民爲主的城鎮醫療保障體系,城鎮基本醫保覆蓋面迅速擴大,籌資水平不斷提高,管理工作逐步規範,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就醫環境逐漸改善,人民羣衆得到實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城鎮醫保覆蓋面穩步擴大,醫保體系逐步健全

近年來,市政府高度重視城鎮醫療保險工作,把城鎮醫保作爲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市政府常務會議多次專題研究、安排、部署城鎮醫保工作,及時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並相繼出臺多項相關政策,將國有困難企業職工、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在校大學生及職業院校學生、農民工及失地農民等納入城鎮醫保範圍,城鎮醫保體系逐步健全,醫保覆蓋面穩步擴大,目前已基本覆蓋到城鎮所有從業人員和居民。職工參保人數20xx年爲17萬人,20xx年底達到47.3萬人,參保率94.4%。居民醫保20xx年啓動時登記參保25.4萬人,20xx年底達到60萬人,其中參保繳費37.7萬人。全市城鎮醫保定點機構133家,定點零售藥店246家,基本滿足了參保人員看病購藥的需要。

二、醫保基金運行整體良好,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20xx年實行城鎮醫療保險基金市級統籌後,醫保基金規模迅速擴大,醫保基金支付比例穩步提高,職工醫保政策範圍內平均支付比例提高到76%,居民醫保提高到60%。醫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不斷提高,職工醫保從原來的10萬元左右提高到20萬元(其中基本醫療封頂線10萬元,大病互助基金10萬元)。起付線逐步降低,其中職工起付線平均降低了30%,居民起付線平均降低了40%。門診急診搶救和職工15種門診特殊慢性病也納入統籌基金支付範圍。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擴大到2196種。20xx年全市享受醫保待遇的城鎮職工35178人次,由基金支付醫療費用40328萬元,居民16747人次,由基金支付4409萬元。目前,全市城鎮職工醫保基金累計結餘3.2億元(含個人賬戶:.5億元),居民醫保基金結餘1.2億元(含中省市今年預撥財政配套資金6129萬元)。

三、醫保管理逐步規範,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市人社部門先後制定並完善了《渭南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繳費辦法》、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管理辦法》、《報銷程序》等10多項制度性規定,使城鎮醫保管理和經辦流程不斷完善,醫療保險管理和經辦工作基本實現了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加強和完善了對定點單位的管理,建立了對定點單位的培訓、巡查、考覈、獎懲機制。加強了醫保基金管理,不斷完善監督機制和內部審計制度,沒有發現基金流失問題。建立了信息網絡平臺,經辦機構、定點醫療單位和零售藥店初步實現了信息化管理。

加強了經辦隊伍建設,規範了經辦人員服務行爲,有效提高了管理水平。報銷程序不斷簡化,實行了住院報銷“直通車”。全面推行便民服務,醫保“一廳式”辦公受到參保羣衆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

四、衛生服務網絡逐步健全,羣衆就醫環境明顯改善

與醫保制度的建立健全相適應,我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全面加強了各級醫療衛生設施建設。特別是大力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已初步形成了以社區爲平臺,以社區衛生服務站爲基礎,以居民爲中心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初步形成了“小病進社區,大病到醫院”的居民就醫新模式,爲城鎮居民提供了較爲價廉、便捷的醫療服務。同時,積極在韓城市、大荔縣試點公立醫院改革,縣級醫院與鄉鎮醫院實行一體化管理,基本實現了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品分開、營利與非營利分開的目標定位,羣衆就醫更加方便,就醫環境逐步改善。

存在問題

我市城鎮醫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城鎮醫保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但是,與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目標相比,與人民羣衆的期望相比還有差距,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

一是實現全員參保難度較大。城鎮醫保制度要求全覆蓋,但目前我市全員參保還有空擋。困難企業無力繳納醫保基金使職工不能參保,下崗職工無收入無力參保,靈活就業人員有病參保、無病斷保,致使少數職工未能參保。城鎮居民醫保啓動僅兩年多時間,由於居民對醫保政策瞭解較少,認識不足,致使參保率偏低。加之鄉鎮所在地的農業居民與城鎮居民有重複登記現象,致使登記人數多,實際繳費人數少,這些都影響了城鎮醫保的全覆蓋。

二是管理服務水平有待提高。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後,一些縣級醫保經辦機構責任管理意識淡化,審覈把關不嚴,增加了基金的運行風險。城鎮醫保計算機管理系統還不完善,且縣際、區域之間參差不齊,個別縣住院報銷還停留在手工結算階段,對參保對象數據的錄入也依賴手工操作完成,與定點醫院、藥店不能實現信息共享,給參保人員辦理醫保業務帶來諸多不便。經辦機構基層一線專業型工作人員不足,醫管專業人才缺乏,經辦隊伍整體業務能力有待提高。基金使用管理仍需加強,基金支付比例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患者實際承擔的醫療費用仍然偏高,存在普通人家因一人患病住院而使全家生活窘緊甚至因病致貧的現象。

三是就醫成本虛高。公立醫院改革緩慢,以藥養醫問題沒有根本改變,過度醫療問題依然突出。醫療擴張性消費狀況比較嚴重,一些大型設備、貴重醫用材料的使用率偏高,大處方、濫檢查等現象依然存在。部分醫療機構的過渡醫療和醫療衛生服務行爲的不規範,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也增加了醫保的成本。

四是社區衛生服務水平較低。大多數社區門診存在着服務功能不全、人員素質不齊、設備配套不足、技術力量薄弱等狀況,不少軟、硬件建設達不到上級規定的標準,患者首診、康復沒有有效分散在三級以下醫院,還不能完全滿足參保居民“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基本要求。

保險調研報告 篇2

工傷保險制度是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工傷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工傷風險的重要途徑,其覆蓋面廣、涉及職工職業領域之大以及其社會保障功能,是其他社會保險險種所不能比擬和替代的。也正因爲其社會保障功能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原因,使其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前提下,對保障工傷職工,特別是農民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顯得尤爲重要。我國自20__年1月1日實施《工傷保險條例》以來,形成了以《勞動法》爲核心,以《工傷保險條例》爲基礎的工傷保險法律體系框架,行政法規所具有的權威性和強制性爲維護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特別是20__年6月1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關於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對保護農民工傷職工這一特殊弱勢羣體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政策依據。我縣工傷保險工作現狀

我縣截止20__年3月底,全縣各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約850戶,除去約170戶停業戶外,其餘680戶共有職工約38000人,其中各類參保單位約350戶,參保職工約24500人,在參保單位總戶數中破產停業戶約200戶,職工人數約11300人,未參保單位約330戶,職工約13600人。在參保單位之中,基本能夠正常營業並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單位約60戶,佔參保營業單位戶數的40,佔營業單位總戶數的12.5;職工人數約7000人,佔參保營業單位職工人數的53,佔營業單位職工人數的26.2。在全縣各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所有職工人數中,農民工約有19000人,佔全部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職工總數的50,而參保農民工僅約2700人,僅佔農民工總數的14.2;且約86未參保的農民工主要集中在煤礦、鐵礦、磚廠、石料場以及冶煉、製造等勞動密集型、工傷高風險的行業。從近年我縣工傷事故發生情況看,農民工工傷事故發生人數約佔到了工傷事故總人數的75左右;且農民工在工傷認定、醫療救護、康復及待遇補償方面頗費周折,因而農民工的職業安全與工傷保險在我縣發展縣域經濟,構建和諧安陽縣的建設過程中成爲政府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農民工傷職工合法權益被侵害的主要原因

就我縣農民工特別是農民工傷職工在維護其合法權益方面遇到的困難來看,造成農民工傷職工合法權益被侵害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對工傷保險特別是爲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認識不到位。調查中發現,各類企業普遍存在工傷保險“不夠本”和“不划算”的錯誤認識。有的企業認爲,農民工素質低,人員流動性大,人員不容易管理,加上企業的“近視”行爲,只顧眼前既得利益,只算眼前帳,認爲爲他們參加工傷保險會增大企業成本,不利於企業在競爭中的生存和發展,因而不願爲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且在農民工發生工傷事故時,許多企業不但不積極救治,反而百般拖延、拒絕支付農民工補償、醫療救治等合法費用。

2、農民工勞權保護存在制度上的漏洞。我國勞動者權益保護方面的強制力度小,對資方違法的處罰力度和對勞動者應予補償方面的保護力度均較小,客觀上起了保護資方利益,損害勞動者利益的作用。如在勞動合同的訂立方面以及在對拖延、拒絕支付工傷職工補償的處罰方面,強制措施和力度在資方面前顯得蒼白無奈。

3、農民工自身維權意識淡薄,特別是對工傷保險政策缺乏足夠認識。調查中發現,許多農民工對勞動法、對工傷保險知道的很少,把工傷保險混同爲商業性保險,甚至認爲工傷保險是“正式職工”的事,與自己這些“臨時工”不沾邊。

切實維護農民工傷職工合法權益的途徑和措施

鑑於安陽縣農民工工傷保險狀況和造成農民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被侵害的具體情況,爲了切實有效地維護農民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作爲政府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大對農民工特別是農民工傷職工所享受合法權益的宣傳力度。政府應利用各種媒介資源加大工傷保險普法宣傳,使廣大職工能夠自覺運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使廣大企業能夠從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對待工傷保險工作,充分認識給職工特別是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的重要意義,充分認識對農民工傷職工給予合法補償和積極救治的重要性,爲維護農民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2、加大對工傷保險工作的推進力度。政府通過調動各方面的社會資源和力量,加大工傷保險工作推進力度,例如通過加大財政投入、加大行政干預,引導和迫使企業參加工傷保險;通過對侵害農民工工傷保障案件的查處、制裁,使未參加工傷保險的企業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應擔負的法律義務,提高它們參加工傷保險的積極性,爲維護農民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3、在從總體上抓好以上兩項工作的前提下,在當前維護農民工傷職工合法權益具體工作的各個環節上,要解放思想、拓展思路,解決好每一個環節上的具體問題。例如在工傷認定、待遇補償方面,政府在積極爲農民工傷職工依法作出具體行政行爲的同時,可協調勞動保障、工商行政、安全生產監管、環境保護、公安司法、信訪等行政部門以及社會名流,組成一個由政府負責組織的、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除依法行政外最有處理農民工傷職工工傷保險問題的權威機構,以便使在當前形勢下最快、最好、最大限度的把切實維護農民工傷職工合法權益的工作落到實處。

20__年7月12日

保險調研報告 篇3

尊敬的醫保局領導:

在市勞動局以及醫保局的正確領導與指導下,我店嚴格遵守和執行醫保有關法律規章制度,認真貫徹執行醫保政策。根據貴局考覈內容要求以及公司規定,於x年x月x日 ——x月x日對本店醫保管理工作進行了自我檢查,現將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高度重視,加強學習,完善醫保管理責任體系。我門店醫保制度健全,藥品種類齊全;多次組織全體員工學習醫保政策,定期對員工進行相關培訓,以優質、專業服務於顧客,杜絕違規操作,依法執業。

二、醫保刷卡電腦專人專機操作,並要求操作人員學習相關制度及操作流程。爲確保醫保刷卡電腦系統操作安全,公司對醫保刷卡專用電腦進行了鎖定監控管理,禁止員工登錄互聯網站,確保了設施的安全性以及數據及時準確地上傳。

三、本店嚴格遵守和執行GSP的相關管理規定,將藥品進行了“四分開”陳列存放。處方藥規範經營,並作了相應的處方記錄。四、針對自查過程中發現的不足之處,本店在公司領導的督促和監管下,及時進行了糾正和整改。感謝市醫保局各位領導蒞臨本店指導工作!

此致

敬禮!

藥店

xx年x月x日

保險調研報告 篇4

中國保險需求模型預測

國內外經濟學者採用的保險需求預測方法很多,歸納起來有以下三種:一是基於計量模型作出的預測;二是基於相關指標作出的預測;三是專業機構對單個指標作出的預測。出於準確性原因考慮,我們選擇了基於計量模型的預測方法。採用這種方法,對保險需求影響因素和模型的選取,可以爲我們提供較好的借鑑。第二種方法即基於相關指標作出的預測方法,以及專業機構的個案需求預測方法,在這裏只是作爲第一個方法的補充或驗證。

由於影響人身保險需求和財產保險需求的因素存在着比較大的差異,所以,在預測及其分析時,將兩者進行了分別處理。

人身保險需求預測

爲了避免目前已有研究成果中未做檢驗而可能導致的僞迴歸現象,我們同時採用多元迴歸和麪板模型。多元迴歸模型的形式是:

模型解釋變量的假設有三個:一是假定20xx年GDP增長率爲9.405至20xx年的增長率爲7.2%;二是假設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率低於GDP增長率的一個百分點;三是假設根據往年數據,人口死亡率每年遞減0.01%。這樣一來,得出如下人身保險需求預測結果。

財產保險需求預測

由於財產保險各險種的影響因素存在較大差異性,我們對需求整體規模進行預測時,只選取國民收入(GDP)和固定資產投資這些較爲重要的影響因素。而且,考慮到它們之間的相互而非單方面作用關係,我們選用了向量誤差修正模型。這樣一來,就有了三種預測,第一種是隻包含固定資產投資的模型預測;第二種是隻包含國民收入的模型預測;第三種是既包括固定資產投資,也包括國民收入的模型預測。假定20xx年至20xx年平均通貨膨脹率約爲2.5%。

根據預測模型,未來5年中國保險業的增長情況是:人身保險的平均增長率是15.6%;財產保險的平均增長率是16.9%;平均增幅爲16.2%。

如何看待這個預測結果?有三點需要說明:一是預測結果只能是一個參數,不能是一個定數。二是要警惕“模型拜物教”的影響。三是要權衡模型預測結果的利與弊。

採用模型對保險供求總量進行預測,有兩個問題沒有辦法確定:一是模型預測需要的條件很多是假設條件;二是模型本身也是對現實作出的一種假設。因此,模型預測結果不一定能夠代表中國未來5年真實的保險需求。

那麼,真實的保險需求究竟是多少?

最近瑞士再有一個研究報告說,人均收入介於20xx至10000美元之間的國家,保費收入的增長會比整個經濟增長平均快1至2倍。那麼,我們預測的結果只是瑞士再預測的下線,即1倍的預測數。如果是2倍,那麼,增長率應該是21%以上。簡單的說,如果期間工作做得好,增長率可以達到爲16%,甚至可以達到21%以上。

保險供給預測與分析

保險市場的供給能力通常用三個指標來反映:一是保險市場結構和企業數量;二是保險經營資本所承擔的風險的密集程度,常用償付能力指標和部分財務指標進行衡量;三是投入保險經營的資本規模和資產規模。按照這些指標,我們用三種模型,即法定最大自留額方法、肯尼係數方法、償付能力額度方法,分別對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的供給能力進行預測,結果如下:

(一)財產保險能力預測結果:

20xx年財產保險公司的資本爲285.3億元,20xx年爲306.4億元,資本的年均增長率爲1.4%。

(二)人身保險供給能力預測:

採用與財產保險供給能力預測相似的方法,預測我國人身保險供給能力,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如果將償付能力充足率選定在100%,到20xx年底,我國人身保險供給能力缺口約爲33億元。如果將償付能力充足率選定在120%,償付能力缺口預測值約爲235億元和540億元。即到20xx年底,人身保險供給能力缺口大約在235億元,也就是說,人身保險資本缺口約爲235億元。如果將償付能力充足率選定在150%,償付能力缺口預測值約爲540億元。人身保險供給能力缺口大約爲540億元,也就是說,人身保險資本缺口約爲540億元。

三種預測方法的結果同時顯示出,保險供給能力存在缺口,且有擴大之勢。同時,不管是財產保險還是人身保險,供給能力都不能滿足保險需求的需要。靠供給拉動需求,其作用的空間是有限的。所以,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在一定意義上說,中國保險市場存在不同程度的危機問題。保險市場危機形態有兩種:一種是需求約束型危機;另一種是供給約束型危機。目前則表現爲一種帶有供給約束型特徵的危機。

回顧我國20年的發展路程,任何一項經濟改革的成功,都離不開思想意識的轉變。沒有市場意識,不可能有市場經濟;沒有法制意識,也不可能有法制經濟。同樣,沒有風險意識,就不可能有風險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應該在經濟學辭典里加一個“概念”,那就是“風險經濟”。在社會學辭典裏也增加一個“單詞”,那就是“風險意識”。這樣一來,在我們國家經濟生活中就應該有了3種經濟、3種意識:市場經濟、法制經濟、風險經濟;市場意識、法制意識、風險意識。

只有風險意識增強了,與風險意識相聯繫的保險意識才能樹立起來。風險意識、保險意識是中國潛在保險需求向現實保險需求轉化的前提條件。推進保險業的發展,首先要提高風險意識。因此,我們向全社會發出一個呼籲,建議在我們的國家生活中,大力倡導風險意識。

保險教科書把保險分成自願保險與法定保險沒有錯。但如果把自願保險與法定保險對立起來就不對了。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過程中,有人擔心推行法定保險會影響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們認爲,這樣的認識是不對的。法定保險和自願保險都是市場經濟所需要的。

瑞士是世界上保險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它的保險密度是5660美元,排在世界第一位。究其原因,一是樹立全民保險意識;二是推行法定保險。在瑞士,不僅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屬於法定保險,就連火災保險也被列入法定保險範疇。將法定保險作爲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每個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必須購買這些保險。長此以往,就慢慢形成了一種深入人心的、自覺遵守的保險消費習慣。

保險調研報告 篇5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計算機網絡技術迅速發展,人類信息時代大大提速。全球性信息化和網絡化進程爲現代社會發展創造了更高的效率。對於現代化金融保險企業而言,加強計算機網絡建設,推進信息化建設是爲了更好的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提高工作效率,進而加快全面創新,促進金融保險企業管理水平迅速提高。

爲合理規劃和建設金融保險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在此過程中,我對總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的都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企業信息化方面的調研,便於其他金融保險機構更好的借鑑。報告從信息化建設現狀、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加快信息化建設的對策三方面進行闡述。

一、信息化建設現狀

1.管理信息系統向大後援應用階段發展,總部管理控制能力逐步在增強。

本次調研的都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於20xx年10月19日開業的全國性財產保險公司。公司的主要經營範圍包括:機動車輛保險、財產損失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短期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上述業務的再保險業務,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保險資金運用業務,以及經保監會批准的其他業務。

都邦保險公司在計算機網絡建設和信息化建設方面,基本上已經建設覆蓋全公司的綜合管理系統,並強化總部各部門之間、關聯分公司之間的實時溝通與協做,規範管理流程,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防範,實現跨地域、跨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管理信息系統從總部、各分公司、各部門、每個員工的局部單獨應用,逐步向跨部門、跨機構集成應用的階段發展,總部對下屬分公司的實時管控能力、業務協同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如都邦保險公司在全國擁有分公司32家,分支機構多達400餘家,服務網點500餘家,其分支機構基本全部實現了OA辦公系統、核心業務系統、銷售管理系統、財務SAP系統及網上培訓系統的上線運行,進一步規範了各分支機構的運營管理、銷售管理、財務管理及培訓管理等流程,強化了保費收入、業務費用、考覈管理和培訓等關鍵控制點的事前和事中控制。

2.深入應用保險信息化系統,爲做強、做大保險主業提供強有力支撐。

現階段,都邦保險公司立足於保險行業,在保險業務的各環節大力推廣網絡應用信息技術,建立了統一的業務系統標準和業務運營標準,不斷的規範業務流程和操作標準,推動保險創新產品,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和知名度。網絡信息化已成爲衆多現代化企業提高工作效率、產品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3.積極推進電子商務項目,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競爭力

保險在中國已經有近200年的歷史。1979年4月,國務院同意恢復保險業務。20xx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對保險業做出“高水平、寬領域、分階段開放”承諾。20xx年5月底,中國保險業總資產已突破1萬億元。與此同時,電子商務也已登上歷史的舞臺,並且已逐漸取代傳統的銷售模式,是對現代銷售模式變革創新的促進。太平洋集團公司董事長說:新技術正在改變這個世界,改變我們原有的生活方式,對企業原有的商業模式也提出了新的問題。構建以客戶體驗爲中心的新的商業模式,其特點就是以客戶需求和客戶體驗爲核心。沒有這個特點,這個商業模式是沒有時代特徵的。缺乏時代特徵的商業模式會導致企業在競爭中落敗,不要說發展,生存都會有問題。

在調研期間,都邦公司充分發揮保險行業的人才和信息網絡的優勢,深入開展了網上在線銷售、網上支付、第三方銷售平臺等電子商務項目,取得明顯成效。但都邦公司電子商務發展水平和同業相比尚存差距,如人保、平安、陽光等保險公司已實現了網絡銷售的多種功能,而且平安保險公司已在20xx年實現了10億元保費收入的佳績。網上產品銷售,既降低了運營成本、規範了業務流程,又規避了暗箱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公司的品牌價值也會得到提升。平安保險公司將產品銷售與電子商務系統整合在一起,使保險產品更貼近市場、貼近客戶需求,使保險市場發展速度大幅提升。

4.大力開發利用信息資源,提高了科學決策和技術創新能力

在調研過程中,都邦保險積極通過數據挖掘、信息網站、知識管理等,加大力度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實施信息分級共享到下屬機構,爲管理決策和技術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持。都邦保險採用統一對外門戶平臺,建立了40餘個信息門戶,上網信息幾十萬個文檔,全公司員工通過信息門戶系統實現了對網上信息和服務的共享,提高了效率。

但同時我們也發現,都邦公司在面對新的市場要求時,必須要增強創新意識,不受過去的模式和經驗所限,要敢於用新的視角來分析問題,用新的工具來解決問題,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要重視新技術在經營管理中的運用,努力提高互聯網技術、移動通訊技術、雲計算技術的運用水平,把信息技術作爲創新的重要引擎,優化客戶界面,降低經營成本,防範經營風險,提高運營效率,推動企業的.發展。

5.信息化基礎環境進一步改善,爲加快發展並實現公司戰略目標做必要的準備

首先,都邦保險公司積極建立總部的信息網絡平臺,以總部爲核心,建立了覆蓋全國32家分支機構安全高速的專用OA辦公管理系統,有效支持了日常運營、財務管理、辦公等各項保險業務管理的應用。其次,都邦公司基本建立了總部的信息數據中心,將分散在管理中的各環節及各分支機構的業務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基礎數據存儲零亂、信息資源共享困難等問題得到不同程度地解決。再次,各類系統的信息化標準規範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爲各種信息系統實現集成、共享創造了條件。最後,都邦公司信息化建設組織領導工作進一步加強。信息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主要由信息技術部門負責管理,強化了信息化工作集中管理,並自20xx年以來,都邦公司每年都會召開專門的信息化工作會議,加強公司信息化管理,對公司的信息化建設做重要的部署,根據戰略規劃,明確了下一步信息化建設發展的目標。

二、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都邦保險公司的信息系統不能滿足公司快速擴張的迫切需要,這種供求不平衡性直接影響業務的發展和管理的效率。

在大多數注重管理的企業中,新的應用需求增長速度要比數據處理部門所能提供的服務快得多,同樣都邦保險也存在此類的問題,都邦保險20xx年10月成立,三年間的時間已從最初的6家分公司,發展到全國32家分公司,

速度發展非常快,但公司的信息化建設完全不能滿足業務高速發展的需要,存在諸多的瓶頸,如系統人才匱乏、系統改造週期長、服務商質量評估及信息更新時效等問題,都直接影響到管理效率及業務發展。

2.投入成本有限,難以推動信息化建設可持續發展。

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持續的成本投入和資金支撐,而在實際的公司運營過程中,百萬千萬的成本投入也未必能使系統建設立竿見影。但是如果項目投入沒有能夠給公司帶來相應的效益增長和效率提升,那麼企業決策者無疑將揹負巨大的壓力,導致在信息化投入方面慎之又慎。相比保險行業的特殊性,盈利週期長,短期內難以見到收益,所以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是長期的,也是相當巨大的;

3. 總部信息化管理和技術隊伍參差不齊,難以承擔各分支機構根據公司發展戰略建設全局性的重任,難以推動信息化建設廣泛開展。

保險企業內一般都存在信息技術人才匱乏,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都邦保險每年都會有相當一部分信息技術人員的流失,同時也會去全國部分院校進行人才的招募工作,保證整體信息技術團隊的飽和性。但是要針對公司的業務實際定製個性化的管理信息系統,在人員流動較大的情況下,要想在技術和服務方面得到可靠的保證是很困難的。

同時,在保險企業之中,普通員工由於專業上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導致對網絡信息化的理解存有差異,在使用計算機和網絡開展工作的技能亟待提高。

三、加快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1.立足於保險行業實際,制定合理可行的信息化建設計劃。

在信息化建設時,需要從公司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科學的計劃,既要重視近期建設,仔細研究“戰術”,把工作做到實處,也要考慮長期發展,認真思考“戰略”,確保可持續發展,避免造成各機構、各部門、各項目成爲“信息孤島”,使信息資源沒有互通,沒有共享,造成信息資源的浪費。同時要防止軟硬件的重複建設和投資,要把有限的人財物的資源充分發揮作用。

2.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強化信息化集成意識,充分發揮網絡優勢。

可靠、高效、安全的網絡系統,對於保險公司而言,在決策、計劃、領導、控制等各個環節都起着關鍵的作用,它能夠幫助各級領導制定決策、分析形勢,也可以輔助各層級的管理人員高效的開展工作,解決問題。

加強公司員工的信息化意識,加大對各層級員工計算機基礎技能的培訓,從繁瑣的辦公方式解脫出來,同時要增進大家對新型技術的敏感度。爲此,各級員工在工作中應當多思考、多分析,一方面要強調操作規範,一方面要優化業務流程,同時大膽採用先進的技術,主動改進落後的的工作方式。

3.加強技術力量,推動信息化建設

要推動保險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足夠的技術保障必不可少。一方面可以吸收專業人才加入企業信息化團隊,充實專業技術力量;另一方面可以選送現有技術骨幹力量參加相關學習和培訓,提高知識水平,培養出一支技術過硬的科技隊伍。企業自身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使信息化建設就能夠得到基本的技術保障。另外,還可以與專業的網絡服務公司建立全面合作關係,充分利用他們的信息資源,爲企業提供更爲廣泛有力的技術支持,進而不斷完善企業的信息化建設。

4.規範系統管理,保證運營網絡良好運行。

計算機網絡既有它快速高效的一面,也會有信息安全隱患和威脅的一面。在公司日常運營過程中,軟硬件的故障、病毒的侵染、黑、客的攻擊都是我們日常所要面臨的問題。爲了保證系統網絡能夠正常運轉,保護系統數據的絕對安全,使網絡系統的功能在工作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應當加強對其進行規範的管理,不斷強化員工規範使用網絡資源的意識。

四、報告綜述

保險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是一項複雜的工程,它需要保險企業自身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經營狀況,還要同時滿足功能完備、快速高效、安全可靠和便於擴充等各方面的要求,存在着投資大,有一定風險和投資期長等問題,所以應當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開展信息系統建設。

計算機網絡是爲了在企業高速運行而搭建的電子平臺,計算機網絡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伴隨着企業的發展,會同企業一起成長,同時也只有把它與公司各項實際運營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在計算機網絡建設中積極創新,加快信息化的發展,能夠促進公司的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可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從而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競爭中確立更大的優勢。

保險調研報告 篇6

養殖業保險試點工作是遼寧省一個新生事物。20xx年,按照省市縣各級畜牧業保險工作的統一部署,中華財險與人保財險共同承擔20xx年黑山縣養殖業保險試點工作。3月15日,黑山縣政府召開養殖業保險啓動大會,全面啓動20xx年黑山縣養殖業保險工作。通過三個月的宣傳和實際試點操作,養殖業保險呈現出平穩推進,農戶的保險意識和風險防範能力不斷提升,爲涉農保險全面鋪開積累了經驗。

一、試點情況

(一)業務範圍。中華財險負責黑山縣養殖業保險市場份額30%的業務規模,包括新興等5個防疫所管轄的9個鄉鎮,共122個村。

(二)試點項目。目前開展的養殖業保險項目有育肥豬、能繁母豬和奶牛保險三個險種。其中,育肥豬保險期限爲150天,每頭豬保費30元,農戶自負6元,死亡賠償標準爲 20-40公斤賠償200元、40-60公斤賠償300元、60-80公斤賠償400元、達到80公斤賠償500元;能繁母豬保險期限一年,保費60元,農戶自負12元,死亡賠償1000元;奶牛保險期限一年,保費420元,農戶自負84元,死亡賠償7000元。

(三)承保情況。截至6月16日,承保總數爲203002頭。其中,能繁母豬18116頭;育肥豬184534頭;奶牛352頭。承保總筆數569筆,總保費6770820元;個人部分保費(20%)1354164元,參保農戶6533戶。

(四)理賠情況。截至 6 月23 日,中華財險共受理出險報案1777 起,已決件數764件,已決賠款573044 元;未決950件,未決465835元。

二、主要做法

政策性養殖業保險是黨和政府支農惠民的重要舉措,中華財險錦州中支作爲承辦機構,高度重視,採取一把手掛帥,全力推進試點業務的穩健發展,全力把養殖業保險辦成政府的放心工程,農民的暖心工程。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強隊伍建設,配備精幹隊伍。

目前,參與日常養殖業保險承保和理賠工作主要有三部分人員:村級防疫員、鄉鎮防疫所協檢防疫人員和保險公司查勘人員。爲保證養殖業保險穩步推開,中華財險錦州中支加強養殖業保險的隊伍建設,配備精幹隊伍,一是將中支農險部4人全部投入養殖業保險的工作中,另外又從公司客服抽掉1人加強養殖業保險的理賠工作,黑山縣服務部4人全部投入養殖業保險的承保理賠的工作中來;二是從黑山招聘5名專職查勘員,常駐5個鄉鎮防疫所,主要任務是隨時與防疫員、協檢員一道完成養殖業保險的查勘定損任務;三是強化人員專業素質培訓,公司先後組織三次專題培訓,提高協檢員的承保、理賠和合規操作能力。

(二)加強硬件建設,配備理賠設備。

按照養殖業保險理賠要求,中華財險爲5個動監所配備了5臺符合防疫要求的理賠查勘車,實行24小時無假日上門查勘理賠服務。同時配備6臺手機移動查勘設備,現場查勘完畢後及時將照片上傳公司的理賠系統,保證了查勘定損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三)加強流程管理,規範承保操作。

公司以村、社、場爲單位組織投保,填寫承保清冊簽字,防疫員協助收取保費,與投保人一併將保費送交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爲其開具收款收據。

(四)加強理三方聯動,快速查勘定損。

在農戶報案後第一時間,中華財險查勘員與防疫員、協檢員三方一併到出險位置,現場對保險標的查勘取證。每天將出險標的“豬鋼子”帶回動監局覈對出險數量,由防疫科長簽字生效,做到當日事當日畢。

(五)加強防疫管控,確保無害化處理。

查勘取證後,立即使用專用查勘車,將保險標的送到無害化處理點,進行無害化處理,採取保險公司查勘員1人、防疫員1人、動監局1人三方現場監督的方式,保證無害化處理過程落實。

(六)加強理賠服務,簡化賠款手續。

中華財險嚴格實行定損理賠公開到戶和限期理賠制度。對於理賠款,通過省公司,將理賠款直接打入出險農戶的直補卡,簡化了農戶領取理賠款的手續,實現快捷理賠服務。

三、問題與建議

(一)保險覆蓋範圍不能完全滿足農戶需要。

現行條款規定,投保育肥豬體重必須在20公斤以上。而實際情況是20公斤以下的育肥豬死亡率相對於20公斤以上的育肥豬較高,根據公司黑山養殖業保險三個月的試點數據,15-20公斤育肥豬死亡爲512頭,佔死亡1551頭15公斤以上育肥豬的33%。參保養殖戶強烈要求保險保障範圍要覆蓋15-20公斤這部分育肥豬,增加保險覆蓋面。

建議:一是將保險標的擴展到15公斤育肥豬;二是將賠償金額重新設檔,15-20公斤賠償200元,20-40公斤由現在賠償200元調整到300元,40-60公斤由現在賠償300元調整到400元,60-80公斤由現行賠償400元調整爲60公斤以上賠償500元;三是擴大承保面所產生的風險,根據試點經營結果,適當調整收費標準。

(二)承保規模依賴於地方財政補貼能力。

現行政策規定,中央補貼40%,省級補貼25%,市縣補貼15%。對於黑山縣這樣的農業大縣,財政負擔較重,縣級財政能力有限,對養殖業保險的補貼難以承擔太大的負擔。

建議:加大省級財政的補貼力度,減輕縣級財政壓力。

(三)保險公司費用嚴重不足。

中華財險承擔着黑山縣5個鄉鎮防疫所管轄的9個鄉鎮,配備了5臺專用查勘車,招聘了5名保險查勘員,並且公司農險部和黑山機構有4人專職服務於養殖業保險,目前費用壓力比較大,遠遠不能支撐開辦養殖業保險所投入的人力成本和固定費用。

建議:增加對保險公司經辦養殖業保險的費用政策支持。

保險調研報告 篇7

摘要:近年來,隨着經濟結構調整,煤炭產能過剩問題顯得尤爲突出,在調整期間由於煤炭價格、產量等因素的限制,再加上市場無情的衝擊,致使煤炭企業經濟效益迅速下滑,從而直接影響了煤炭企業社會保險繳納的問題。本文以山西省某煤炭企業爲例進行了調研,根據煤炭企業的具體情況及省相關政策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煤炭企業;社會保險繳納

一、煤炭企業生產經營概況

山西某煤業有限公司於20xx年成立,爲股份制企業。原爲多家股東組成,20xx年公司又重組經營。該公司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20xx年之前,公司經營狀況良好,年均盈利20162。96萬元,曾榮獲煤炭工業先進煤礦等多種榮譽稱號。自20xx年以來全國煤炭經營形勢整體下行,煤炭市場陷入寒冬,該公司在生產經營方面受到了巨大的衝擊。20xx年至今煤炭售價大跌,由原來的395元/噸下降到185元/噸;企業利潤逐年下滑,對外欠款逐年增加,截止20xx年9月共欠外債23039。02萬元,以20xx年10月數據計算,資產負債率高達93。09%。企業人員流失嚴重,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巨大危機。

二、煤炭企業社會保險繳納現狀

鑑於上述情況,企業各項社會保險出現了不能按時繳納的問題。截止20xx年10月末,公司各類保險共計欠繳15730。68萬元。各類社會保險欠繳,給企業、職工和當地政府都帶來了各種問題及隱患。養老保險欠繳,解除勞動合同職工的養老保險就不能正常轉移,給職工再就業造成了困難;職工無法正常退休,給退休職工的正常生活帶來了麻煩。失業保險欠繳,失業人員就不能正常申領失業保險。醫療、生育、工傷保險欠繳,解除勞動合同的職工醫療保險不能正常轉移,在職職工不能正常享受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報銷。住房公積金欠繳,職工不能足額領取住房公積金,對有意購買住房職工的正常貸款、擔保也造成了影響。綜上所述,以上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企業和職工的矛盾不斷加劇,不僅造成了不小的社會隱患,還對企業凝聚人心、走出困境產生了不利影響。經調查煤炭企業欠繳社會保險的情況較爲普遍。針對以上問題,公司也採取了很多措施,以減輕社保壓力,緩解社會矛盾。如在資金排序上,除必要的生產性支出外優先滿足社保資金需求。儘管如此,由於企業在資金上確實存在很大困難,社保拖欠問題的解決事倍功半、收效不大。20xx年10月經公司相關領導與所在地政府、人社局、養老中心、國土局等有關部門召開座談會,針對企業與政府部門審批環節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了交流和協商,結果達成如下解決企業訴求的一致意見:一是關於欠繳養老保險不予辦理企業職工退休問題。解決辦法,繳清20xx年的即可辦理到齡退休職工的退休手續,並補繳齊退休職工的養老保險金。二是醫療保險的解決辦法同上,職工即可報銷醫藥費。煤炭企業社保問題得到了初步解決。

三、煤炭企業拖欠社會保險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20xx年下半年到20xx年上半年煤炭市場整體經營形勢嚴峻,煤炭售價過低,企業經營成本壓縮觸底、虧損嚴重,企業資金流動困難甚至出現斷流,無力負擔社會保險。二是由於各種原因企業未能享受政府部分利好政策。20xx年山西省社會保險局下發了晉社保局發[20xx]15號《關於山西省困難企業緩繳社會保險費有關問題的通知》文件,但是享受這一政策的前提條件是,企業必須被認定爲困難企業。根據晉政發[20xx]43號文件中規定,認定困難企業需同時具備以下條件:一是20xx年12月底前,已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並按規定履行繳費義務;二是自20xx年三季度至20xx年一季度,企業連續一個季度以上利潤指標同比下降30%以上,出現嚴重虧損,資金週轉困難;三是20xx年1月以來企業沒有裁員,且承諾年內不裁員、不降低一線職工收入。

但大部分煤炭企業從20xx年下半年開始,經營情況就已經惡化,承擔20xx年度的社會保險費用較爲困難,不能滿足文件規定的第一個條件;除此之外還有季節性波動等原因導致不能滿足文件中規定條件的第二條件;因此這些企業不能被認定爲困難企業,不能享受利好政策。三是部分舊有政策規定製度不符合煤炭企業目前經營現狀下的發展要求。例如按照“五險統徵”的要求,五險必須同時繳納。企業想要抽調部分資金解決部分急需解決的社會保險問題,政府因政策限制不能協調配合,這種情況也確實存在。在目前企業資金流轉困難,經營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嚴格執行“五險統徵”的規定,也確實不利於社保拖欠問題的解決。

四、關於煤炭企業社會保險拖欠問題的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建議如下:

(一)鑑於困難企業認定難的問題,請政府相關部門在困難企業認定上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操作,放寬部分條件,降低認定門檻。這樣對改善企業經營情況,緩解企業資金流動困難,解決部分企業職工退休難、再就業難等實際民生問題具有極大的幫助。

(二)企業出現拖欠社會保險的問題,根源在於近年來煤炭企業長期虧損,企業資金困難。所以希望政府繼續加大對煤炭企業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對企業的發展方向進行指導,幫助煤炭行業儘快扭虧爲贏,實現煤炭行業健康向好發展。

(三)企業要進一步自強自立,深入分析造成煤炭市場寒冬的自身因素,總結經驗教訓,積極深化機制體制改革,進行技術革新,發揮愈挫愈勇的精神,凝聚百折不撓的勇氣,戮力改善企業經營狀況,再創煤炭企業的新輝煌。(四)全省要深化煤炭企業改革,在煤炭產品深加工、轉產等方面給予政策和資金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促進山西經濟發展,使現有煤炭企業逐步迅速扭虧爲盈,最終靠企業自強來解決相關社會保險繳納問題。

保險調研報告 篇8

我們從事企業養老保險工作,經歷了養老保險改革時代,見證了全民合同工參保起步,全民固定工統籌,“兩金”合併統一徵繳比例,集體統籌納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私營個體起步參保繳費;也見證了從縣級統籌,到市級統籌,再到省級統籌的過渡;更經歷了從政策到法規,再到《社會保險法》的出臺。這25年以來,養老保險制度逐步完善,由全民企業固定工統籌發展到集全民、集體、私營、個體及靈活人員爲一體,不同用工形式,統一徵繳費率,統一標準覈算待遇的養老保險制度。實踐證明,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發展,維護了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對於安定人心,穩定社會,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活力,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是,就在制度的改革與完善的過程中,特別是近兩年出臺的參保補費政策,讓一部分曾經不具備條件或不符合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快速、低成本的加入,給按規定參保,按時、足額繳費的原參保人員,造成了心理極大的不平衡感,他們每年按100%繳費,而補費者是按60%補費,然而待遇卻一樣!義務與權利的不對等,導致近年來諮詢上訪的人員特別多,在接待來訪中,使基層養老經辦機構工作人員解答羣衆疑問時頗顯被動,筆者就一些重點疑難問題思考和辯證,以求探究,以便進一步維護和完善企業養老保險工作。

1.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即不屬於企業單位,也不屬於國家,它屬於參保職工所有。相關部門或經辦機構在出臺一些政策時,應該多考慮多數參保職工的利益,適當照顧特殊羣體的利益,體現義務與權利對等。

2.對參保繳費滿15年且到達退休年齡,按全省上年度社平工資60%繳費與100%繳費的,在未達到當年當地最低工資標準90%和在調整待遇金額時應當區別60%繳費與100%繳費的待遇不同,讓參保職工感受到義務與權利的對等。

3.既然《社會保險法》頒佈運行了,我們就應嚴格執行,政策出臺變動幅度應在《社會保險法》之內,這樣既給工作帶來了一種信任感,也讓一線經辦人員可以更好地開展工作。

保險調研報告 篇9

根據巴州區人大會工作安排,區人大會人事代表工委於20xx年3月至7月組織三個調查小組,對我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開展了專題調研。

一、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開展情況

爲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統籌城鄉發展,實現我區城鄉居民病有所醫、醫有所保的目標,巴州區於20xx年3月全面啓動了統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工作。將原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服務管理中心承擔的職能與原區醫保局履行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服務職能進行歸併整合,由新組建的巴州區醫療保險局全面履行,並將原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整合,建立了統籌城鄉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了機構、人員、制度、信息系統全面整合。

20xx年城鄉居民參保任務數爲625000人,實際參保609537人,參保率爲97.5%。

(一)抓政策宣傳。區醫保局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採取多種形式,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法規進行宣傳。印製了8萬餘份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宣傳資料,在人口比較集中的場鎮、街道、社區、集市等地方發放,有力地引導了城鄉居民主動積極參保。多次深入鄉鎮、街道社區宣講政策、答疑解惑,同時加大對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的宣傳,爲城鄉居民人人蔘保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做到應保盡保。開展業務培訓,對定點醫療機構與定點零售藥店的負責人和醫保經辦人員、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主任及業務經辦人員進行了業務培訓,培訓人次達160人次,使他們全面系統地掌握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參(續)保辦理程序、待遇申領辦事流程、電腦軟件操作流程等業務知識,提高了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強化內部管理。一是規範業務經辦流程。按照省、市的操作規程,結合本區實際制定了各項工作制度,規範了參保登記、繳費彙總、待遇發放等業務流程。二是規範城鄉居民醫保基金管理,嚴格執行醫保基金收支兩條線,確保醫保基金安全、規範有序運行。三是加強基金稽查和監督,建立內審稽覈制度,嚴格對基金徵收、待遇審覈、基金撥付等環節的稽覈。四是規範檔案管理。爲確保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檔案資料的規範和完整,建立了專門檔案室,增強了檔案管理的安全性和規範性。

(三)加強醫療機構監管。20xx年以來,共查覈定點醫療機構39家,其中14家定點醫療機構存在違反醫療服務協議的行爲,佔查覈定點醫療機構的36%,扣減定點醫療機構違約金15萬元,並暫停了6家定點醫院和5家社區衛生服務站收治參保患者住院。對29家存在管理不規範的行爲進行了督促整改。按照與定點醫療機構簽定的醫療服務協議,在20xx年年度考覈中,扣減違反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服務協議指標費用213萬元。通過有效的監督管理,進一步規範了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行爲,控制了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確保了醫保基金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醫保基金赤字嚴重,資金缺口大。全區20xx年至20xx年醫保基金累計虧損15875萬元,其中20xx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虧損6079萬元;同時20xx年至20xx年應由區級財政承擔的公務員醫療補助355萬元、離休幹部醫療費102萬元、殘疾軍人醫療補助金100萬元,合計557萬元,至今未補助到位。因此區醫保局資金缺口較大,難以正常運轉。截止20xx年底,資金缺口爲6500萬元,欠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費用就達5787萬元,其中城鄉居民醫保欠2369萬元。按照市醫保局給巴州區下達的醫保基金支出計劃,區醫保局每月都有近10天無資金撥付已審覈的醫療費用。

(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任務繁重,工作經費嚴重不足。一是我區幅員面積大,城鄉居民人口多,居住分散,絕大多數又在外地經商務工,難以聯繫,基金徵收工作難度較大。二是我區是勞務大區,城鄉居民在外地住院較多,由於目前醫療保險沒有實現全國聯網監管,而各地醫療機構的管理、收費不同,特別是個別民營醫院的醫療費用較高,審覈人員只能通過網絡查詢、致電醫院、函告等方式與當地醫保部門覈實,工作效率不高,缺乏切實可行的監管手段。三是經費嚴重不足。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金徵收、印製宣傳資料、外傷調查覈實、異地住院覈查等需要大量的資金,特別是基金徵收和外傷病人的調查以及對醫院的監管,年初預算都未安排專項業務經費,致使經費缺口大,不能保障醫保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對定點醫療機構監管缺乏手段。部分定點醫療機構將醫、患雙方利益捆綁在一起,增加了醫保經辦機構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難度。醫保部門勢單力薄,目前只能通過《醫療服務協議》來約束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行爲,對個人沒有任何約束力,缺乏有效的政策依據和監管手段。

(四)醫療監管力量薄弱,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區醫保局覈定編制31名,實有36人,其中:參公管理編制16人,事業編制7人,工勤編制8人,外聘人員已達5人,專業技術人員僅5人。區醫保局所承擔的職能職責增多,服務對象增加,但缺乏醫療管理專業人才,對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行爲不能實施有效監管。

(五)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信息不完善。原新農合制度與原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整合,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啓用新的網絡信息平臺時,原新農合藥品目錄中部分基藥未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實現對碼。在醫療費用審覈中,造成這些基藥不能全額納入報銷,需要參保患者自付10%或全額自付,從而降低了實際報銷比例。

三、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政策知曉率和參保覆蓋率。實行區醫保局、定點醫療機構、鄉鎮(街道)就業和社會保障中心、村(居)社區聯動,發揮各自優勢,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介,選用羣衆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宣傳形式,加強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的宣傳,讓廣大幹部羣衆對政策有全面、準確的瞭解,充分調動他們的參保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擴大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建立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全面實現城鄉居民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

(二)進一步加大外傷覈實和異地住院覈查力度,控制基金支付風險。規範各地出具醫保患者外傷受傷經過證明,要求各地在出具城鄉居民外傷受傷經過證明時實事求是,嚴禁以權謀私,徇私舞弊,出具虛假證明和相關材料。採取傳真、電話、信函等查詢方式,加大異地住院覈查工作力度,防止基金流失。

(三)進一步加大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力度,確保基金安全。一是完善監管辦法,規範醫療保險服務。積極落實區人社局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對定點零售藥店和定點醫療機構管理的通知》,規範醫療保險服務行爲。二是與各定點醫療機構簽訂醫療保險服務協議,對定點醫療機構實行協議指標管理,並對其發生的醫療費用進行分類監管、考覈。三是全面實行醫療保險付費總額控制和均次住院費用指標控制。根據年度醫療保險基金支出計劃和付費總額控制辦法,對定點醫療機構實行付費總額控制和均次住院費用指標控制,有效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四是建立信譽定級評定激勵機制,實行分級動態管理。五是加強監管力量,強化日常監管和重點監督,嚴格服務協議管理,逗硬落實獎懲制度。

(四)進一步落實完善相關政策,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水平。區人民政府每年應足額安排應由區級財政承擔的公務員醫療補助、離休幹部醫療費及殘疾軍人醫療補助金,保證全區參保患者和醫療機構報銷費用的正常支付。將城鄉居民醫保基金徵收、醫療監管、檔案建設、“金保系統”網絡平臺建設與系統運行維護等所需專項經費納入年初預算,以確保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工作的正常運轉。

保險調研報告 篇10

班級:民族學系20xx級勞動與社會保障 關於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調研報告

實踐主題:關於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調研報告 時間:20xx 年12月 4 日 地點:**市萬州區高筍塘廣場

摘要:醫療保險制度旨在改善農村醫療現狀,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給農民帶來的切實利益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新農村合作醫療的在廣大農村地區的嘗試以及其取得的偉大成果。這是我國經濟建設中必須要面臨的重要環節,但是看病貴看病難的情況並沒有完全隨之而去,而醫保制度的缺陷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日益暴露通過調查發現目前農村醫療保障的不足,提出相關建議使之日益完善,服務於民。 關鍵字:農村;醫保;問題;建議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60%多,但是農村經濟發展落後,農村社會保障滯後,這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妨害了社會穩定。農村醫療保障突破了農村社會保障的死角也是農村社會保障的新曙光。可是,農村醫保正處在發展前期,問題迭出,勢必會阻礙其發展進程。本文旨在探索其出現的原因,提出建議解決問題

使之更加完善,服務於民,促進我國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一、 我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理論上來說,主要是依靠社區居民的力量,按照“風險分擔,互助共濟”的原則,在社區範圍內多方面籌集資金,用來支付參保人及其家庭的醫療、預防、保健等服務費用的一項綜合性醫療保健措施。中國農村的合作醫療,有其自身的產生髮展足跡,也是我國特殊國情下的必然選擇。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份報告中曾說,“初級衛生人員的提法主要來自中國的啓發。中國人在佔80%人口的農村地區發展了一個成功的基層衛生保健系統,向人民提供低費用的、適宜的醫療保健技術服務,滿足大多數人的基本衛生需求,這種模式很適合發展中國家的需要。”

我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發展歷程爲: 1. 合作醫療制度的產生

我國農村的合作醫療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日戰爭時期,當時是以“合作社”的形式舉辦醫藥衛生事業,實際上是一種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的萌芽。在建國初期,由於資源有限,選取了城鄉有別的福利提供原則,是農村絕大多數農民基本處於國家的社會福利體系之外,缺少醫療保健的農民採取自發的互助形式來解決醫療問題。我國農村正式出現具有互助性質的合作醫療制度是在1955年農村合作化高潮階段。一些地方如山西、河南等地出現了由農村生產合作社舉辦的保健站,採取由社員羣衆出“保健費”和生產合作公益基金補助相結合的辦法,由羣衆集資合作醫療,實行互助共濟。1955年初,山西省高平縣米

山鄉建立了我國

第一個醫療保健站,實現了農民“無病早防、有病造紙、省工省錢、方便可靠”的願望。 1 2. 合作醫療制度的推廣與發展

在衛生部肯定了米山鄉的做法之後,其經驗在全國部分地區得到推廣。1959年11月,衛生部在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肯定了農村合作醫療的形式,促使其進一步興起和發展。1960

年2月中央肯定了合作醫療這一辦醫形式,並轉發了衛生部《關於農村衛生工作現場會議的報告》,將這種制度成爲集體醫療保健制度。21960年5月18日《健康報》在社論《積極

推行基本保健醫療制度》中肯定了這種集資醫療保健制度的辦法,這對於推動全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時,全國農業生產大隊舉辦合作醫療制度的已達40%。“文化大革命”時期,新興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被大力推廣。據世界銀行(1996年)報道,當時的合作醫療費用大約只佔全國衛生費用的20%,卻初步解決了佔當時80%的農村人口的醫療保健問題。到1976年,全國農村約有90%的行政村實行了合作醫療保健制度。 3. 合作醫療制度的衰退

20世紀70年代末期,由於農村推行了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爲主要內容的經濟體制改革,建立了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原有的“一大二公”“隊爲基礎”的社會組織形式解體,農村合作醫療也隨之大幅

衰減,1989年的統計表明,繼續堅持合作醫療的行政村僅佔 全國的5%。3

二、農村醫療保險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醫療保險現狀

1. 農村保障水平低我國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63.91%,而在農村100個人中,只有12人不同程度地享有商業或社會統籌醫療保險,在大中城市這個數字則爲54。從1999 年正式實行的社會保障改革,至今已有10.895萬人受益,其中近65%都是城鎮的企業職工和退休人員,而農民享受的社會保障率極低,作爲各種商業和社會保險中覆蓋面最大的社會統籌大病醫療保險的覆蓋率不足20%。而且,農村79%的農民自費醫療,保障水平低。中國社會保障僅僅在城市開展是遠遠不夠的,使廣大農民享受到社會保障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

2. 農村投資不足,城鄉差距大多年來,我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沿襲的是向城市傾斜的思路,長期以來我國城鄉衛生資源配置失衡,佔全國70%的農村人口卻只佔有30%的衛生資源。農村醫療保險資金嚴重不足。隨着農村稅費改革的開展,地方財政吃緊,許多村的集體經濟已所剩無幾,對農村衛生機構的補貼減少,農村衛生資源將更加匱乏。

3. “因病致貧”現象嚴重目前,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醫療服務供給逐漸市場化,自費醫療制度仍然占主導地位, 農村醫療服務費用不斷上漲,“因病致貧”、“有病難就醫”在農村已不是偶然現象,農民對看病就醫心存隱憂。近年來農民醫療費用的攀升超過了農民實際平均收入的增長幅度。許多農民已無力承擔日益增長的醫療費用,形成“小病拖,大病抗”的普遍局面。我國農村醫療衛生保障矛盾突出,必須改革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否則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如計劃生育、傳染病、流行病的管理控制等問題,都將面臨嚴重的挑戰。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表明,在農村建立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勢在必行。

4.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

首先,缺乏激勵機制農民參保熱情不高,由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爲目的,主要是解決農民的大病醫療負擔。而患大病具有偶然性,因此,農民會因爲患大病的機率小而不願意保險費參加統籌。其次,管理存在漏洞,籌資力度不夠,個別地方出現了一些違反中央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相關政策和試點指導原則的做法。此外,忽視地區間差異,造成無法滿足不同層次農民醫保的問題。

(二)我國農村醫療保險存在的問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法制建設滯後

中國有80%的人口住在農村,中國穩定不穩定首先要看這80%穩定不穩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沒有農村這一穩定的基礎是不行的。20xx年10月頒佈實行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

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也明確指出:“農村衛生工作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關係到保護農村生產力、振興農村經濟、維護農村社會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重大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