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治進程與市民法律素質調查

來源:瑞文範文網 8.35K

改革開放以來,xx一直重視法制建設,地方立法逐步完善,依法行政不斷推進,法律服務水平顯著提升。政府在推動依法治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那麼,xx的法治化水平是否已隨着xx現代化過程的深入而提升?在新的法律生活經驗薰陶下,xx市民法律素質狀況如何?xx的法律環境能否適應建設法制國家、法制社會的需要?

上海法治進程與市民法律素質調查

受xx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委託,從XX年4月到11月,xx社會科學院社會調查中心就“法治進程與xx市民”這個主題對5000位xx市民進行了問卷調查

工人和知識分子被認爲是最守法的,司法人員與警察的公衆形象亟待提高

調查顯示,法律在xx社會生活中的影響顯著增強。市民與法律發生關係的頻度增加,大多數xx市民都有法律生活經驗。但目前不少市民的法律知識不能滿足日常需要。

xx市民對法律與法治的理解正逐漸接近本意,但相對而言,法律意識、法律觀念仍然滯後:法律至上的觀念尚未普遍形成,市民對權力的崇拜還在延續;平等意識被廣泛接受,但特權意識的影響依然存在。有一成左右的人認爲“打官司就是打關係”、“有錢能使鬼推磨,錢大於法”。不少市民仍然把法律當作對個體的約束,缺乏對法律的積極服從,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xx法制建設之路依然漫長。

另外,當選舉人大代表恰逢有急事時,只有55.5%的人表示將“放下急事,參加選舉”,將近一半的人選擇放棄選舉權;大多數市民守法意識很強,其中工人和知識分子被認爲是最守法的兩類人,司法人員與警察的公衆形象亟待提高。當前xx的法律工作者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並不理想,作爲司法人員的法官、檢察官並沒有被市民認可爲最守法的羣體,警察的守法形象則更差。

近九成市民對xx依法治市目標的實現有信心

市民對xx20餘年來法制現代化進程普遍滿意,對xx實現依法治市目標充滿信心:78.9%的市民對xx法律環境總體上非常滿意或滿意。但在兩個方面,市民卻抱謹慎的樂觀態度:一是關於xx司法~現象的治理,近半數接受調查者認爲目前的司法~較5年前只是稍有改觀,4.1%認爲司法~更加嚴重。更令人擔憂的是,年紀越小的市民,對司法~治理情況的判斷越是悲觀。二是關於地方立法的國際化進程,近六成市民認爲xx的地方立法落後於國際化要求。

對於“影響xx法治水平的最大問題是什麼”之問,大多數市民認爲是:“已經制訂好的法律不能得到良好的實施,有法不依,或者有法不能依”。可見,如何提高權力機關與行政機關的立法水平,切實保證制訂出臺的法律得到良好實施,是未來xx法制建設過程中應該着力解決好的重要問題。

對於xx依法治市目標的實現,近九成市民都表示有信心或非常有信心。而就業狀況不同的市民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有顯著差異。下崗、失(待)業者的信心最低。

xx法制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法律在xx的地位正逐漸提高,依法治市的理念已經從口號層面切實進入社會實踐,成爲個體行動的重要依據。其二,市民的法律素質得到明顯提高。市民學法、守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公平、正義、權利等現代法治精神在xx市民中廣爲傳播。其三,xx的法律環境明顯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xx社會現代化的需要,得到市民認同。

要重視法治,必須有民衆的廣泛參與

xx法制建設仍面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市民法制意識與社會主義法制城市建設的需要仍不相適應,需要繼續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自上而下推動法治現代化,可以考慮在四個有機聯繫的平臺上展示:第一,強化科學立法。努力把握和平衡時代要求、民情要求和世界要求的進程。第二,堅持依法行政。切實轉變政府觀念,讓政府處於陽光下;深入改革政府機制,使政府處於界限內;有效提升政府價值,使政府處於公正中。第三,推進司法公正。整個社會必須尊重法院的司法權力,尤其是國家權力其他要素要尊重司法權。第四,增強法制權威。一個社會的公民法制觀念的確立和發展,關鍵不在於法律和制度本身的好壞,而在於法律本身的權威和有效遵循。

必須注意到,要實現法治,必須有民衆的參與,必須有一個國家“之外”的多元社會的存在。公民社會的發育是調節國家權力,防止公權過度侵入社會領域與私人領域的最有效力量,這也是推進xx法治的根本所在。

[1]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