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調研報告(通用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4W

需求調研報告 篇1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人口發展的一大趨勢,預計在二十一世紀三、四十年代將達到高潮。目前,這一問題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需求調研報告(通用9篇)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90年代以來,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人口老化形勢日益嚴峻,老年人口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斷提高。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老齡問題即老年人的需求問題和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日益突出,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解決北京市的老齡問題,北京市統計局最近在全市範圍內進行了老年人生活現狀及需求的抽樣調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現狀

大多數老年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從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離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業比例較低;老年人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離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夠自理;老年人公費醫療的比例達到60%;老年人的娛樂活動較爲單一。

(二)老年人對一些問題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願意與子婦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對自己的經濟狀況表示滿意;絕大多數老年人選擇家庭養老;半數以上的老年人贊同再婚;大多數老年人沒有學習的興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會價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寬敞的住房”,第三是“經濟上有人幫助”和“看病就醫方便”,另外,還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務社區”,而提到其它問題的老年人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問題存在着地區差異、年齡差異和文化差異。

地區差異:城近郊區的老年人對目前生活狀況的滿意度要低於遠郊區縣,城近郊區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有寬敞的住房”,位於第二位的是“看病就醫方便”和“增加服務社區”,位於第三位的是“合法權益受到保護”;而遠郊區縣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經濟上有人幫助”,第三是“看病就醫方便”。

年齡差異:60-69歲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主要涉及六個方面,根據老年人提及的多少來排序,這六個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寬敞的住房”、“看病就醫方便”、“增加服務社區”、“經濟上有人幫助”和“合法權益受到保護”;而7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問題比較集中,主要是一個,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對其它問題提及的較少。

文化差異: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沒有問題的人數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國小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爲國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有寬敞的住房”,而受過大專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則是“增加服務社區”。

(四)中青年人的觀點

大多數中青人願意與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贊同老年人就業,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齡偏高、身體不好以及老人應該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幫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認爲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豐富;在養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與老年人一致,87%的人選擇家庭作爲老年人的養老場所;將近70%的中青年人贊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認爲老年人是社會的一筆寶貴財富,不是家庭的社會的負擔。

(五)結論及對策

1、加強養老保障體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養老政策。

養老問題是老齡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它包括兩項基本內容,即養老期間的經濟保障和服務保障。關於經濟保障,由於我市的老年人口以離退休人員爲主,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是離退休金,因此,在發放離退休金時,一方面要保證離退休人員按時領到離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隨着就業人員工資水平以及物價指數的變化,及時調整離退休金的金額,以保證老年人的實際生活水平。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完善北京市的養老保險制度,逐步減輕企業和個人的負擔,使我市的養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環。關於服務保障,目前北京市的養老方式主要是居家養老,這是我國傳統的養老方式。調查發現,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傾向於這種養老方式,但是由於現在的家庭結構、規模正在發生變化,家庭的養老功能已趨於

弱化,不能完全滿足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因此,應該把居家養老和規範化的社區服務相結合,把社區服務引入家庭,以彌補家庭養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養老和社區養老的有機結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2、發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質;

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真正做到老有所樂;拓寬老年人的就業渠道,實現老年人的社會價值。

3、搞好社區建設,發揮社區的助老服務功能

社區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動場所和生活空間,隨着家庭養老功能的減弱,老年人對社區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對社區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因此,加強社區建設,充分發揮社區對老年人的服務功能是解決老齡問題的重要途徑。目前,北京市的社區建設比較薄弱,不能適應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因此,在進行社區建設時,首先要加大對社區養老服務業的投入,通過多方位、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投資力度。其次,增加社區老年人的服務設施和服務內容,主要包括醫療保健、家政服務、健康娛樂、學習教育、法律諮詢等服務項目。第三,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社區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提高社區爲老年人的服務質量,不僅讓老年人享受到有關的照顧資源,還要讓老年人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

需求調研報告 篇2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人口發展的一大趨勢,預計在二十一世紀三、四十年代將達到高潮。目前,這一問題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90年代以來,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人口老化形勢日益嚴峻,老年人口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斷提高。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老齡問題即老年人的需求問題和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日益突出,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解決北京市的老齡問題,北京市統計局最近在全市範圍內進行了老年人生活現狀及需求的抽樣調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現狀

大多數老年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從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離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業比例較低;老年人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離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夠自理;老年人公費醫療的比例達到60%;老年人的娛樂活動較爲單一。

(二)老年人對一些問題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願意與子婦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對自己的經濟狀況表示滿意;絕大多數老年人選擇家庭養老;半數以上的老年人贊同再婚;大多數老年人沒有學習的興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會價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寬敞的住房”,第三是“經濟上有人幫助”和“看病就醫方便”,另外,還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務社區”,而提到其它問題的老年人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問題存在着地區差異、年齡差異和文化差異。

地區差異:城近郊區的老年人對目前生活狀況的滿意度要低於遠郊區縣,城近郊區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有寬敞的住房”,位於第二位的是“看病就醫方便”和“增加服務社區”,位於第三位的是“合法權益受到保護”;而遠郊區縣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經濟上有人幫助”,第三是“看病就醫方便”。

年齡差異:60-69歲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主要涉及六個方面,根據老年人提及的多少來排序,這六個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寬敞的住房”、“看病就醫方便”、“增加服務社區”、“經濟上有人幫助”和“合法權益受到保護”;而7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問題比較集中,主要是一個,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對其它問題提及的較少。

文化差異: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沒有問題的人數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國小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爲國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有寬敞的住房”,而受過大專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則是“增加服務社區”。

(四)中青年人的觀點

大多數中青人願意與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贊同老年人就業,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齡偏高、身體不好以及老人應該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幫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認爲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豐富;在養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與老年人一致,87%的人選擇家庭作爲老年人的養老場所;將近70%的中青年人贊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認爲老年人是社會的一筆寶貴財富,不是家庭的社會的負擔。

(五)結論及對策

1、加強養老保障體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養老政策。

養老問題是老齡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它包括兩項基本內容,即養老期間的經濟保障和服務保障。關於經濟保障,由於我市的老年人口以離退休人員爲主,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是離退休金,因此,在發放離退休金時,一方面要保證離退休人員按時領到離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隨着就業人員工資水平以及物價指數的變化,及時調整離退休金的金額,以保證老年人的實際生活水平。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完善北京市的養老保險制度,逐步減輕企業和個人的負擔,使我市的養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環。關於服務保障,目前北京市的養老方式主要是居家養老,這是我國傳統的養老方式。調查發現,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傾向於這種養老方式,但是由於現在的家庭結構、規模正在發生變化,家庭的養老功能已趨於

弱化,不能完全滿足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因此,應該把居家養老和規範化的社區服務相結合,把社區服務引入家庭,以彌補家庭養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養老和社區養老的有機結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2、發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質;

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真正做到老有所樂;拓寬老年人的就業渠道,實現老年人的社會價值。

3、搞好社區建設,發揮社區的助老服務功能

社區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動場所和生活空間,隨着家庭養老功能的減弱,老年人對社區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對社區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因此,加強社區建設,充分發揮社區對老年人的服務功能是解決老齡問題的重要途徑。目前,北京市的社區建設比較薄弱,不能適應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因此,在進行社區建設時,首先要加大對社區養老服務業的投入,通過多方位、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投資力度。其次,增加社區老年人的服務設施和服務內容,主要包括醫療保健、家政服務、健康娛樂、學習教育、法律諮詢等服務項目。第三,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社區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提高社區爲老年人的服務質量,不僅讓老年人享受到有關的照顧資源,還要讓老年人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

需求調研報告 篇3

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爲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掌握社會現有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狀況,瞭解社會未來三年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及培養要求,從而爲確定我院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培養目標和專業設置提供基本的依據。我們對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需求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20xx年3月,我係採用走訪用人單位、問卷調查、資料收集與分析等手段,就相關行業和企業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進行調查和分析。

現就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一、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需求的宏觀背景

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是由社會發展大環境決定的,我國的國家信息化進程已經並將繼續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產生重要的影響。

目前,我國計算機市場的主體仍然是行業應用市場。在國家“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指導下,行業應用市場總體上保持穩定增長,但行業間需求不一,增長各異。國家信息化進程已經涉及到各行各業。企事業單位信息系統的建設與運行,是目前和今後採購、應用計算機產品的主流需求。這些用人單位需要高校培養大批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

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社會需求總量在計算機行業屬於排名靠前的,每年大約需求100萬各種類型的畢業生,高職院校畢業生主要從事計算機應用行業的基礎工作,特別優秀的可以從事一些開發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從事計算機應用工作。

二、相關行業和企業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

1.在國家“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指導下,我省企業信息化也在全面進行,急需企業信息化專業人才。

目前從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所從事工作的性質來劃分,大致上可以將計算機人才分爲以下三類:

(1)從事研究型工作的專門人才。他們主要(在攻讀更高學位後)從事計算機基礎理論、新一代計算機及其軟件核心技術與產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對他們的基本要求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從事工程型工作的專門人才。他們主要從事計算機軟硬件產品的工程性開發和實現工作。對他們的主要要求是技術原理的熟練應用(包括創造性應用)、在性能等諸因素和代價之間的權衡、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團隊精神等。

(3)從事應用型(信息化類型)工作的專門人才。他們主要從事企業與政府信息系統的建設、管理、運行、維護的技術工作,以及在計算機與軟件企業中從事系統集成或售前售後服務的技術工作。對他們的要求是熟悉多種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的工作原理,能夠從技術上實施信息化系統的構成和配置。

從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來,目前我省高校計算機專業對第(1)、(2)類人才的培養已有一定的基礎,而對於第(3)類人才的專門培養則是非常薄弱的。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結構。例如,教育部關於緊缺人才的報告稱,到20xx年,我國需要高級計算機人才6萬人,中級計算機人才28萬人,初級計算機人才46萬人。但是,目前計算機行業從業人員的結構呈橄欖型,高級計算機人才和初級計算機人才都十分缺乏,尤其是從事計算機行業應用型工作的專門人才。因此目前的人才供應情況還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

需求調研報告 篇4

第一部分前言

學生這個朝氣蓬勃的羣體一直備受社會的關注,而近年來大學生創業又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國內各所高校積極響應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採取各種措施鼓勵大學生創業。基於此,爲了準確把握大學生創業現狀,有針對性地做好鼓勵大學生創業工作,大學積極響應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爲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和儲備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和市建設創新型城市的號召,將在全校範圍內開展一次關於探究大學生創業意向及需求的調查。學子對於創業持怎樣的態度?又有多少人已經先人一步進行了創業?創業過程中遇到了怎樣的困難?他們需要學校提供何種支持?帶着這些疑問,調查人員展開了此次調研工作。

一、研究背景與現狀

1、概念: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是大學生通過個人及組織的努力,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才能、技術和所形成的各種能力,以自籌資金、技術入股、尋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環境中,努力創新、尋求機會,不斷成長創造價值的過程。

2、現狀:從XX年起,教育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人事部等部委以及許多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有關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大學生創業成爲一個社會熱點話題。隨着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自主創業者也不斷增加。據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各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人數佔到在校生的近5%,而打算創業的大學生數量所佔的比重則更大。大學生創業意向與社會環境、學校氛圍息息相關,也與自身的創業意識密不可分。

二、研究目標

此次在全校範圍內進行的大學生創業意向及需求的調研及訪談,旨在瞭解我校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及需求狀況,根據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和統計進而響應我國科學技術部《關於大學生科技創業見習基地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的相關文件要求,並由學校相關部門依此來制定支持我校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及制度,以積極引導山大科技園威海分區所屬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開展大學生創業見習基地工作。

三、研究方法

一次調查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研究方法的制定。爲了確保資料的真實性與全面性,調查人員採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問卷調查的對象爲我校12個學院和馬克思主義教學部級級在校本科生級、級研究生。

調研採取系統抽樣與(20xx信訪工作調研報告)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按照我校十二個學院的人數比例分配問卷。在每個學院隨機選取專業,在選定的專業中隨機選擇班級,並且使男女人數比例爲1:1,保證了調研的科學性。

四、問卷基本情況

按照我校十二個學院的人數比例情況,共打印650份問卷,實際發放634份,實際收回614。其中,商學院發放189份問卷,實際收回187份問卷,缺失2份,廢掉6份;法學院發放49份問卷,實際收回44份問卷,缺失5份;新聞傳播學院發放51份問卷,實際收回48份問卷,缺失3份;翻譯學院發放33份問卷,實際收回30份問卷,缺失3份;韓國學院發放31份問卷,實際收回30份問卷,缺失1份;藝術學院發放26份問卷,實際收回26份問卷,缺失0份;數學與統計學院發放44份問卷,實際收回44份問卷,缺失0份,廢掉9份;空間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發放45份問卷,實際收回43份問卷,缺失2份;海洋學院發放52份問卷,實際收回50份問卷,缺失2份;信息工程學院發放41份問卷,實際收回41份問卷,缺失0份;機電工程學院發放51份問卷,實際收回51份問卷,缺失0份;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發放19份問卷,實際收回19份問卷,缺失0份;馬克思主義教學部發放1份,實際收回1份,缺失0份;其中,因不明原因缺失兩份。

第二部分本次調研需要顯示的幾個核心問題

一、描述現象

1、我校學生對創業的瞭解,他們的創業意向,以及現在所處的狀態。即是已經開始創業,還是考慮過創業但是有疑慮而未進行創業。

2、性別與創業意向之間的聯繫。

3、不同學院、不同專業與創業之間的關係。

需求調研報告 篇5

視覺藝術與人的視覺感官密切關聯,其範疇十分廣泛,凡看得見、摸得着的藝術,如傳統的國畫、油畫、雕塑、版畫,以及現代動漫畫、攝影、影視、環境等藝術門類,皆爲視覺藝術。數字視覺藝術其實就是這些藝術門類的“數字化”,雖然這種基於“數字技術”之上的視覺藝術目前還屬於新興的藝術,但在今天的藝術應用領域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在環境藝術中,數字技術使得設計師在環境規劃方面如魚得水,對他們的工作幫助極大,在某種程度上,也讓環境與城市規劃設計更加人性化。隨着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轉型戰略目標的提出,數字視覺藝術人才的培養也越來越來迫切。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數字媒體高速發展的浪潮中,企業或市場對信息技術與視覺藝術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數字視覺藝術教育的培養方法因此更趨多樣化抑或複合化。

20xx年,人社部更是把數字視覺藝術專業列爲在國家新職業技能人才培訓六大專業之一,並加大其建設與發展力度。無論是早先的圖案設計教育還是今天的數字媒體藝術教育,其目的都是爲市場需求培養人才,即便是國畫、油畫、雕塑等都無法與市場絕緣。在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不但要注重藝術感悟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更注重面向市場的實際應用能力,這些纔是今天的藝術市場之所需。雖然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隨着社會需求的變化,它亦是一個常談常新的問題。

因此,結合企業或市場對視覺藝術人才的需求,我們從中國目前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培養的主體、動力、環境及創新能力等關鍵環節出發,對北京、上海、廣州、青島、西安、大連六個城市近百家從事數字視覺藝術的不同性質的企業進行了問卷調研。本次調研主要集中在民營企業(佔75%,全國範圍),它們代表着衆多中小型企業對視覺藝術人才的需求願望,包括室內外建築效果與動畫設計、影視動畫與後期特效合成、廣告設計等方面的情況。本報告在具體調研的過程中主要是面向應用性的視覺藝術人才,而非純藝術的視覺藝術人才。

一、數字視覺藝術概念及特徵

隨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國外數字視覺產品的出現,以及個人計算機或個人終端機的普及,近些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視覺藝術行業的數字化呈現出較快的發展態勢。特別是中國數字視覺藝術的十多年發展,已經爲現今的數字化視覺藝術錘鍊了能夠應對不同需求的人才隊伍,並積累起相對豐富的技術與藝術資源,成爲中國現階段數字視覺藝術的核心內容。

(一)數字視覺藝術的概念

什麼是數字視覺藝術?在新媒體情境(new-medium condition)中,視覺藝術已經從傳統的物質性構成中被“數字”(digitized)了,並轉化爲當代媒介藝術無所不能的“數字資源”,在當下更趨多元的時代,這些被“去經典化”的視覺藝術作品比“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更深入人們的生活,因爲媒體與科學技術的擴張已成爲生活主導的事實,不得不讓人們面對數字視覺藝術的普遍性拓延。用馬歇爾·麥克盧漢的話說,作爲人類情感與思想表達的一種媒介,數字視覺藝術也屬於“人的延伸”範疇。這樣看來,所謂數字視覺藝術,是指藝術家利用具備圖形處理能力的電腦爲核心技術設備,進行基於數字編碼技術上的藝術作品的創作活動。與傳統藝術創作的不同處在於,數字視覺藝術作品還需藉助網絡等主流的傳播媒介進行發佈、展示,以便受衆觀看、欣賞或以互動方式完成欣賞,這一藝術審美過程可被視爲完整意義上的“數字視覺藝術”。正因爲如此,當代數字視覺藝術中更偏好於探討虛擬與真實混雜的特性,其最佳寫照就是在數字媒體技術環境中呈現的攝影般寫實的動態影像,以及“真實的”人機交互效果。

(二)數字視覺藝術的特徵

從概念表述中可看出,當下動態的以及人機交互的影像,實際上已經成爲數字視覺藝術的主要表徵,這是因爲:一方面,數字技術的介入,使得視覺藝術作品的互動性更傾向於人與虛擬對象的關係,而非與源對象(即傳統視覺藝術中的“模特”)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數字技術創造的虛擬空間讓人們“身臨其境”,其中的時空錯置感讓今天的視覺藝術創作有了無限可能性,而不至於被源對象所限制。正如現代設計先驅之一的亨利·凡·德·威爾德說,技術是產生新文化的源泉;文化理論開拓者的丹尼爾·貝爾也認爲,“視覺觀念成爲了主流。……科學技術的發展孕育了這種新文化的傳播形式”。言下之意,數字視覺藝術也是數字技術孕育與發展的產物。不同領域涉及到的技術內容不盡相同,涉及到的技術也非常多,但無論何種技術,它必須在在具體的應用中體現出自己的價值。

由此可見,由於技術的牽引,數字視覺藝術呈現出三個比較明顯的本體特徵——“虛擬性”(Virtuality)、“交互性”(Interactivity)與“技術性”(Technicality)。顯然,在當代新的視覺藝術創作中,技術表現出的極致動能前所未有,無論是在虛擬(如動畫與遊戲)或仿真技術(如建築與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效果圖、體驗式漫遊)領域的應用,還是投影機、攝影機與紙媒等媒介領域,技術始終是當代視覺藝術創作的根本,並且無法與藝術真正分離。因此,數字視覺藝術必然涉及到許多應用領域,如影視、廣告、遊戲、攝影等,而傳統的美術也可以作爲“源文件”形式被涵括在可視的數字視覺藝術之內。不難看出,數字視覺藝術集傳統美術、現代媒體技術及視覺設計於一身,不僅爲人的生活帶來高效與便捷,同時也改變了我們對藝術的理解。以20xx年世博會上展出的的《清明上河圖》爲例,觀衆可以在長90米、高4.5米的弧形屏幕上,看到圖中1000餘個中國古代人物形象在日夜景交替中,舉止各異、栩栩如生。影像播出長達4分鐘,“原汁原味”地再現了清明上河圖的風采。虛擬的場景將《清明上河圖》賦予了全新的生命,曾經幾千年前的封建社會的繁榮景象是我們今天無法想像的,通過虛擬方式瞭解那段歷史,也爲我們提供了一條對其文化、歷史的鑑賞最便捷和最直接的途徑。

二、企業需求的人才及其規格

人才,是指那些在一定社會條件下爲社會的某一領域創造性地做出較大貢獻的人,其核心關鍵詞是“創造”與“貢獻”。按照這樣的理解,在數字視覺藝術領域,那些有創造性的人,一般情況下應該是技術與藝術“雙棲”及市場的開拓者,他們的普遍特徵,是通過創造性的勞動爲數字視覺藝術行業貢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這些人大多集中在電影、遊戲或娛樂等領域,比如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暴雪執行副總裁Frank Pearce等等。

然而,如果以此來衡量“人才”,那麼大多數人難以成“才”。事實上,人的勞動按其層次來劃分,可分爲模仿性勞動、重複性勞動和創造性勞動三個層次,前兩種勞動都是以繼承性爲重要特徵,即重複前人創造出來的勞動形式和經驗,而勞動者自身沒有創造,因而在勞動經驗與價值上,並不具有明顯的提升。但不可否認,這兩個層次上的勞動者對推動人類社會的整體進步,以及在夯實人的勞動成果方面,還是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人才。換句話說,模仿與重複是創造的基礎或前提,創造性的人才最開始也必然會經歷模仿與重複的勞動過程。在國內目前多數的教育條件與環境下,毋庸諱言,創造性的人才“可遇不可求”,因爲“人才”不同於一般人,其最本質的一點就在於他能超越前人和常人並有所創新。當然,現實也不至於如此悲觀。在學院教育之外,社會職業培訓機構起着完善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培養的作用,踏入社會的有志青年還可以在工作中尋找更有力的發展機會,同時也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素養。一旦具備天時、地利、人和,原本處於模仿與重複層次上的人,將最終成爲有創造力的人才。這就是我們強調市場或企業需求之於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的主要緣由,也是人們更深入地揭示“人才”核心的意義所在。

表1:數字視覺藝術的發展前景

面對數字視覺藝術的廣闊前景,不同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人才的理解與需求自然會有不同之處。現如今,國內外各大小型遊戲、傳媒、電影等製作公司成百上千,部分有實力的公司配套有相應的培訓部門,已解決了公司內部技術力量不足的問題。社會上還存在以數字技術爲核心板塊的專業培訓機構,它們爲國內數字視覺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前進的勇氣。然而,對多數培訓機構或部門來說,他們所需的數字視覺藝術人才標準並不明朗,因此需要通過市場調查來解決這一缺憾,並提供或建立恰當的培養規格。

(一)市場中的基本情況

從全國範圍的調查結果看,不少企業在招聘新員工的過程中,都認爲數字視覺藝術方面的人才是“非常緊缺”(24%)和“比較緊缺”(55%)的(見表2)。其中,北京企業回答“非常緊缺”的比例最低,爲11%,而大連的比例最高,達到了50%,也就是說,特大型城市在數字視覺藝術人才資源上較一般的大城市(二線城市)豐厚。然而,這一結果並不等於說市場上沒有數字視覺藝術方面的求職者,而是因爲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太少了,或者說,願意到二三線城市工作和發展的數字視覺藝術人才並不多,以至於對那些身處二線城市且急需用人的中小型企業來說,卻爲招聘不到合適的人才而發愁。在這種情況下,除上海的相關企業在“可提供實習基地”的比重較高(68%)之外,青島、西安、大連等二線城市的企業普遍傾向於面向社會和院校“可提供實習基地”以及“可進行人才委託培養”,兩項比重均高於北京與廣州。具體來說,企業在人才需求方面的情況是:

表2:數字視覺藝術人才供需基本情況

1. “最爲緊缺”的人才需求

由於被調查的企業大多集中在較爲專業的藝術/設計/創意(51%,全國範圍)以及建築/房地產(29%,全國範圍)等領域,因而這些企業所需的人才多數是從事建築效果圖/建築動畫類、影視動畫/後期/特效類的技術或視覺藝術的人員,而且“最爲緊缺”,前一類的比重達到了(42%,全國範圍),後一類也達到了(30%,全國範圍),兩類相加,人才需求比重已達72%。在所調查的六個城市中,有四個城市的企業對“最爲緊缺”的建築效果圖/建築動畫類的人才都超過了50%(見表3)。由此可以看出,房地產和娛樂行業的業務量持續增長,依然是經濟快速發展中領跑的“火車頭”,對那些已掌握了3Ds Max、Maya、Softimage、Aftereffects、Fusion、Combustion、Shake等三維與合成、特效技術的人來說,求職成功的機率將會相對佔優。

表3:6大城市中建築數字化和影視類數字視覺藝術人才需求的比較

2. 需要有“職業道德與忠誠度”的人才

在回答“進行專業人才招聘時,主要看重應聘者的哪些能力”時,全國範圍內有52%(見表4)的企業選擇了“職業道德與忠誠度”,其中大連有高達90%的相關企業選擇了這一項。這一調查結果表明,被調查企業對數字視覺藝術人才的職業道德與忠誠度非常重視,大多數企業甚至認爲比應聘者的專業技能、團隊協作和組織協調能力、責任心和敬業精神等指標更爲重要。從企業角度來說,員工的職業道德與忠誠度意味着公司合力的強弱,甚至是公司競爭力強弱與否的重要參考指標,可視爲一種市場經濟行爲對個人的要求與約束。對於從事數字視覺藝術這一屬於服務行業的企業來說,特別強調職業道德的重要性也就不足爲怪了,因爲在專業技能與意識、敬業精神以及自律等方面,都要求員工能夠承擔起相應的職責,並將其置於個人利益之上。

表4:企業對人才各項能力需求的比較

3. 對“動手能力強”的人才的需求

能力是人才培養的首要原則。雖然學歷和證書也是個人能力的一種“證明”,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能力不等同於學歷和證書,“能力”是個人學習與創新、溝通與交際、分析與策劃等諸多技能的集合。事實上,調查顯示的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在六個城市的調查中,除北京的公司本科畢業員工(32%)超過專科生(26%)、且還擁有研究生學歷(僅爲3%,全國範圍)的員工外,其他五地的大多數公司員工爲專科學歷,綜合比重達到了52%(表5)。此外,在回答“證書可以爲應聘者適當加分”這一問題時,六個城市中有73%的企業寧願選擇動手能力強的求職者,而不是持有各類認證書的人,大連在這一問題上的態度最爲“堅決”,比重達到90%。上述結果至少反映出企業不歡迎“眼高手低”者,這也難怪大多數企業在招聘信息裏都會加上“有相關經驗者優先”這樣不成文的規定了。

表5:數字視覺藝術從業人員學歷分佈情況

4. “視覺藝術設計/製作人員”需求量大

在被調查的所有企業中,所招聘的崗位類型以“視覺藝術設計/製作人員”爲最,比重達到95%(見表6),其中,北京、西安、大連三個城市的比重爲100%。這一比重反映出“視覺藝術設計”在整個行業中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這一行業目前還處於較低端的運作層面上,所聘用人員的主要職責就是“製作”,這一點可從“更願意選擇哪種來源的視覺藝術人才”的答案中得出,總體來看,有53%的企業選擇了“職業教育機構的畢業學員”作爲公司的員工,這種狀況在二線城市尤爲明顯(表7)。

表6:企業需求崗位情況比較

表7:企業對人才來源的認可度

(二)社會培養規格與定位

上述由調查結果而來的四個方面的需求指標雖然不能完全代表企業或市場的立場,但是它們構成了社會職業培訓中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培養規格與自我定位的主要指導原則。

1. 高端型技術複合人才:社會培訓機構的核心指導原則

高端型技術複合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世界知名數字動畫與特效公司的成功無不以此爲基業。近些年來,中國已有一些社會培訓機構,如水晶石數字教育學院,就以培養高端型技術複合人才爲己任。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以“實戰教學、實用教學、實時教學”爲理念的專業教育培訓機構,其目標就是面向個人及機構提供專業數字藝術教育服務,並致力於通過領先的技術、高品質的教學案例和變革性的教育方式,培養受業者終生學習的意識,助力於數字視覺藝術領域從業人員素質的提升;十餘年來,從“水晶石”等機構走出來的高端製作技術人才,陸續成爲行業的中流砥柱,這就爲中國數字視覺藝術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這些機構還借鑑國外成功的職業培訓經驗,將培養重點放在了操控實際項目的能力上,並根據受業者不同的職業取向,制定了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培訓方案。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師資隊伍均是參與過國內外重大項目的數字技術專家和業界頂尖高手,這些來自第一線的專家級教師將大量實際項目的製作及操控經驗傳授給受業者,這就保證了受業者可以獲得技術掌控上的迅速提升,順利實現高質量就業。

2. 職業操守與修爲:受業者自我定位的重要原則

社會培訓機構需要立足於行業內控制,從一開始就讓受業者以職業角色的身份介入某項工程,通過職業認同內化而養成自己的職業道德意識。數字時代的虛擬性爲數字視覺藝術增加了想象的無限可能性,特別是在動畫創作領域,創作者的想象比任何時候都海闊天空,因而所創作出來的形象,無論作者是否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職責,都應該自覺遵循而不是由外在力控制自己的職業行爲,力求避免壞的社會影響(如喜羊羊、光頭強等動畫角色的負面性)。通常情況下, 對於數字視覺藝術從業者的職業操守和工作規範的控制有三種模式:受衆控制、自我控制、同行控制,核心模式就是從業人員對其自我的控制。以自律求自由,可以爲人們帶來較多的有彈性的活動空間,換言之,爲了避免較多的他律, 就需要更多的自律。“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就是這個道理,數字視覺藝術業界應予以反思。

3. 能力優先:職業培訓中的第一原則

能力包含多個方面。如果從人才培養的角度說,基於問題的自主學習能力尤爲重要。所謂自主學習能力,是指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能力,其前提是學習的主體必須主動靈活地運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去發現問題。在以能力爲主導的數字化藝術學習語境中,藉助他人的幫助和必要的學習資料,順利完成既定學習任務是自我學習與管理能力實現的關鍵。基於問題的自主學習強調把學習活動置於不確定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學習來解決問題,並形成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因此,基於問題的自主學習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而且由此養成的批判性思維,正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所需要的一種特別的能力,它有利於複雜問題的解決。

然而,社會職業培訓機構並不能完全承擔起培養有“職業道德與忠誠度”及“責任心和敬業精神”的人才,畢竟這些只是職業培訓機構,併兼有獲取培訓利潤的商業目的。在這種情況下,高等院校(特別是本科院校)理應肩負起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之職責。

三、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培養中的問題與對策

不得不承認,社會職業培訓機構魚龍混雜,教學力量與硬件設施良莠不齊,加之主管部門監督不嚴,導致培訓機構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困擾自身發展的問題。國內高校在這方面的又有哪些問題與不足呢?有沒有相應的解決策略或辦法?

(一)存在的問題

先從高校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培養說起。進入新世紀以後,中國高校數字視覺藝術教育取得了包括規模、質量、軟硬件建設等在內的建設成就,爲當代數字視覺藝術教育走向國際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然而,從這次企業人才需求調研的結果中,我們卻發現一個十分尷尬的事實,即前文提到的企業“更願意選擇哪種來源的視覺藝術人才”時,有過半的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職業教育機構的畢業學員”。人們不禁要問,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或問,高校視覺藝術教育怎麼了?仔細分析,我們認爲高校數字視覺藝術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多數高校的數字視覺藝術教育在產、學結合方面尚未形成氣候。

該學科的教育特點決定了它必須產、學相結合(或校企合作)的道路。然而,通過調研發現,其實多數企業都不太願意參與高校(含職業院校)的教學活動和運行管理,也不願爲學校提供兼職教師、教學設備和培訓經費,院校和企業在合作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一方面,在市場競爭中,企業往往無暇或沒有能力對問題做深入思考,可能只會抱怨從業者素質的低下;另一方面,即便有企業願意參與數字視覺藝術教學的環節中來,但由於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企業參與其中後的投入很難得到相應的回報,這與企業的利益相背離。目前許多高校雖然都開設有數字視覺藝術專業,但普遍存在師資缺乏、技術水平一般且嚴重與市場脫節的現象。高校師資力量的薄弱直接導致高校畢業生的質量無法滿足國內當前市場的需要。

2.教師隊伍的專業性和實踐能力不足。

自20世紀末開始,中國高等教育院校開始大規模擴招,與數字視覺藝術相關的新專業建設層出不窮,同時高校師資隊伍也快速擴張,部分本身沒有數字視覺藝術學習與創作經驗的人也加入到隊伍中來,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雖然現在各類高等院校的數字視覺藝術專業已經意識到忽視市場需求的弊端,但由於參與市場的程度仍然偏低,再加上數字視覺藝術專業教育起步較晚,這就使得本屬於實際操作型的數字視覺藝術專業同業界還保持着一段距離。

3.技術成爲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培養的短板與瓶頸。

衆所周知,數字技術是數字視覺藝術的主要呈現手段,一般情況下,學習者掌握常用的一些工具(軟件)就可以勝任很多工作了。但一些較爲高端的效果,如交互與特效,還是需要了解甚至掌握部分腳本語言(Flash中的AS、3Ds max中的MAX Script、AE中的表達式,等等)。然而,在許多高校數字視覺藝術專業教學中,以腳本技術爲內容的課程實在有限,加之沒有相應的課程支持體系,因此造成學生沒興趣學習,畢業後又很難適應企業的生產環境,自然就難以滿足企業之需要了。換句話說,課程設置與實際教學內容沒有充分考慮企業需求和學生的職業發展,缺少真正實用的學習內容,無法滿足企業的需要,這已經成爲數字視覺藝術教育質量提升的瓶頸。這樣的結果,讓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還需要企業進行較長時間的“二次培訓”,即使是專業對口也需要重新接受相關的技能訓練。

再看社會培訓機構的問題。如前所述,在國內數字視覺藝術培養方面,雖然有水晶石、火星時代等的存在,但對整個國內數字視覺藝術教育而言,這樣優良的職業培訓機構少之又少,遠遠不能滿足目前國內市場對這類人才的需求。不過,問題的關鍵在於,從整個社會職業培訓行業來說,包括水晶石在內的機構並不能真正培養出人們所期望的“德才兼備”的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原因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它們的首要任務是職業技能培訓,其前提是追求市場利潤與收益。這就決定了社會培訓機構不可能承擔起學生德性和人文、藝術修養上的培訓職責。於是乎,高校素養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就真正成爲了“兩張皮”,各幹各的營生。

(二)可能的解決對策

在目前高校的教育體制下,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暫時無法拋開行政化的、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而把“兩張皮”整合爲一張皮,或者選擇類似於“水晶石”的一套教學方法。在這種條件限制下,我們設想,是否可從企業需求的角度,在人才培養的內容、方式等方面予以重點考慮並尋找可能的解決問題的對策。

從調研的情況看,目前企業最需求的是“德才”兼備的數字視覺藝術人才。所謂“德”,除個人的品德修養外,其實還涵蓋了爲人處事、團隊協作、責任心和敬業精神的能力。應該說,僅僅從學校層面並不足以讓學生真正成爲有德性的人,即使努力優化數字視覺藝術專業的課程設置,強化以企業或市場需求爲導向的課程建設意識,似乎也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倘若我們能夠將高校數字視覺藝術專業的課程內容定位在“人文藝術”這一立足點上,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藝術精神”,特別是一種敏銳的審美意識,是否可以爲高校的數字視覺藝術教學帶來一定的起色?在我們看來,藝術精神有助於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並由此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因此,就未來的數字視覺藝術教育所面對的對象而言,人文藝術的審美觀念尤爲重要,所謂“德藝雙馨”,其實是相輔相成的。藝術的審美意識可以理解爲一種情感動力,它是人在生活中對審美經驗、情趣、理想等多種美的綜合;人之德育本身的核心指向是人在社會中需遵循的倫理與行爲規範,延伸到企業、市場,就成爲一種行業規範和商業合約等具體內容。進言之,在今天的數字時代,藝術精神、德育觀與職業道德緊密聯繫,它涉及人的健康、情緒、生活質量等方方面面,而這些方面,都可以通過高校的人文藝術課程的引導來實現。換句話說,企業所需要的有德之才需要在具體的專業情境(如動畫相關課程的教學)中進行,專業教師的言行也將在其中起主導作用。

至於學生的“才氣”培養,首先要強調從數字視覺藝術專業所面向的工作崗位和任務出發,明確培養規格和關鍵的能力要求,充分發揮企業需求在確定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方面的積極作用,並徵求其對教學內容、實踐教學以及實訓場所建設等方面的意見。其次,按照數字視覺藝術的規律開展有效的課程開發與建設方法,建立常規性的新媒體行業調查和工作分析制度,主動獲取專業建設的基本信息。最後,按照數字視覺藝術的具體內容,構建一個系統化的現代專業教育課程體系。在這一過程中,課程設置者最好是“雙師型”的教師,既能理論教學,又可技術指導。因此,師資隊伍培養與建設工作應在常態下運行,同時以開發專業核心教學項目爲突破口,把握專業教學及其改革的大方向。

此外,學生自學意識的培養也是我們解決問題的一條可行途徑,從市場需求角度看,企業歡迎有自主學習意識的人加入團隊工作。這就要求構建一套學習型的數字視覺藝術教育體系,推進“學習能力”建設工作。顯然,在數字化的視覺藝術教育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承擔數字視覺藝術教學課程的教師應當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並努力做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並有組織地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工作室中的自主學習);提倡學習和工作的良性互動,創造合作與共享的專業圈,由此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並藉助實際的項目,以便形成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的專業化教學團隊。與此同時,還需促進並鼓勵專業教師與相關學科的研究和國際交流,探索建立專業教師終身學習的機制,鼓勵企事業單位接受教師實習,爲教師量身打造學習型的職業發展目標和規劃。當然,也有部分數字視覺藝術專業的教師在從事教學的同時也參加實踐,而且不少高校還外聘了一些行業精英來校授課,因而對於市場需求信息的掌握較之以前更加全面、及時而準確。這應該是數字視覺藝術專業教育未來前進的道路之一,也是我們爲企業或市場培養數字視覺藝術人才的必經之路。

四、結語

綜上,本報告從與數字視覺藝術相關的概念、特徵、技術以及企業人才需求出發,我們依據企業調查問卷的結果所得,詳細分析了目前市場比較緊缺的視覺藝術人才的培養問題,尤其是德才兼備和有自主學習意識的數字視覺藝術人才。總體而言,市場或企業所需人才的就業前景還是很廣闊的,雖然每年高校數字視覺藝術專業的畢業生成千上萬,從職業培訓機構走出來的學員也不少,但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尤其是高端的具備綜合素養的人才還是相對緊缺。這種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才“供需”的矛盾。這種矛盾是否可以解決,我們認爲,其關鍵在於高校與社會職業技術培訓機構能否真正“默契配合”,實現產、學互補。

此外,這份調研報告還逐次梳理了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培養的規格或標準,並分別考察了社會培訓機構、專業院校在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培養方面的的優勢,目的在於呼籲政府以及社會廣大有志之士重視數字視覺藝術人才的教育問題,並對職業培訓教育予以相應的扶持。同時我們也希望這份報告可以被高校數字視覺藝術專業所採納,權作一份參考文本。

需求調研報告 篇6

爲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貫徹省委、省政府人才興晉戰略,爲提高藝術院校服務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能力,提高藝術類高等職業學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於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的通知》(教職成[20xx]11號)文件精神,我們分別從我省當前美術專業現狀、社會對美術專業人才的需求、我院美術專業教育現狀等方面,對我省基層文化館(站)、藝術畫廊和中國小美術師資、行業企業,以及學院美術專業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分析。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調研報告,以便更好地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順利完成我院美術專業的建設發展。現將此次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美術專業人才需求與專業改革調研指導思想 1、調研活動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以提高教學質量爲核心,創新體制機制,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訂單培養,促進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結構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全面提升藝術類職業學校專業建設水平和產業服務能力,努力培養藝術類美術專業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爲山西經濟發展建設提供優質人力資源支撐。

2、調研活動思路方法

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於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的通知》(教職成[20xx]11號)文件精神,我們深入我省造型藝術行業團體、基層文化館(站)、中、國小校和畫廊等單位,通過書面問卷、個別訪談、電話調查、座談會、文獻查閱、網站檢索等方式,分析造型藝術專業人才結構現狀,專業發展趨勢,人才需求現狀,崗位對從業人員知識及能力、相應的職業資格的要求,學生就業去向等情況,進一步完善我院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以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完善教學團隊,加強實踐教學,提升造型藝術專業服務我省經濟社會的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美術專業人才需求調研 1、行業發展的社會背景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對社會精神文明和主旋律文化的倡導與普及,人民羣衆對文化藝術的綜合需求也出現了多元變化,美術事業的發展以多種藝術樣式爲表現,並以其雅俗共賞的特質爲社會服務,以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的需求,它同時給我們的藝術教育提供了一個發展空間;它是我們美術專業教育生存發展繁榮的重要社會條件。同時市場的發展變化也爲當今的美術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條件,由於近年來美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各院校以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爲主,美術專業人才逐年減少的現狀,美術專業高職教育階段如何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美術專業教學的課程結構的改革是我們面對的主要課題。

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藝術審美要求越來越高,需求越來越豐富,趣味也趨向多元化。社會的需要,帶動和促進了我們對美術專業人才培養及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提高。在未來的藝術市場中,

中國畫、書法、油畫、版畫、壁畫、雕塑等藝術作品也將有相應的空間。

山西省蘊涵着豐富的傳統繪畫、雕塑、壁畫、書法、民間剪紙等藝術寶藏,從最早的漢代畫像石、畫像磚、北魏的大同雲岡石窟、天龍山石窟藝術,北齊婁睿墓壁畫,唐代的五臺山佛光寺壁畫藝術,宋代晉祠聖母殿雕塑藝術,宋代的巖山寺壁畫藝術,金代大同華嚴寺壁畫和朔州崇福寺金代壁畫藝術,元代永樂宮壁畫藝術等源遠流長的歷史和豐富的民間藝術人文資源,它是造型藝術專業高職教育健康發展的沃土。近年來山西省委、省政府把“調整產業結構”作爲興晉富民的重要舉措,尤其是文化產業已成爲山西新的經濟發展增長點,對於山西傳統藝術的開掘、整理和現代繪畫藝術的創新和發揚亟需一批專業的美術人才,這爲我省高職美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也爲藝術教育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2、行業發展的人才需求

近年來我省的繪畫、書法、雕塑等呈現出了多元化發展的新變化,通過我們認真調研,在全省各地文化企事業、中國小、藝術公司、畫廊、畫院、各美術中大學聯考培訓學校和公益性文化事業,經營性文化產業中都離不開美術專業的藝術人才培養,隨着我省的文化事業發展走上了跨越式發展的道路,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設文化強省的戰略目標,美術專業教育工作更要抓住機遇,致力於培養我省文化藝術人才,使美術專業教育再上一個新臺階,爲美術專業教育創造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創造更好的平臺。

根據我係近年來對我省文化及相關產業綜合情況的調查瞭解,同時也結合了《山西省文化廳20xx年度山西文化統計年鑑》,具體情況見下表:

文化及相關產業

比例 從事單位

藝術教育業 文化市場經營機構 基層文化館(站) 畫廊 美術中大學聯考師資 其他文化及相關專業 美術設計、出版、報社 18% 10% 20% 3% 15% 15% 15% 中國小美術師資 藝術管理工作 美術宣傳工作 職業畫師 基礎美術技能培養 企事業單位美術工作 美術設計、美編

通過山西省基層文化大調研的結果數據表明,由於各種因素的制約,在中國小、文化市場、基層文化館站等部門人才缺少的問題依然非常突出,這種現象嚴重地制約了我省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一是省內偏遠貧困地區的文化(站)、中國小、美術人才嚴重缺乏,各地山區的中、國小美術師資嚴重缺失。二是現有人員年齡老化。三是現有人員存在學歷層次偏低,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藝術事業的發展。文化教育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但從目前全省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來看,並不能充分滿足這一需求。我省廣大鄉鎮、農村中國小爲加強學生素質教育也需要大量的藝術師資。綜合各方面的人才缺口,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還需要我們根據行業發展的人才需求,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3、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分析

從事美術專業的職業崗位大體可歸納爲:1、從事藝術創作類(主要爲各地畫院、社會各層次畫廊、各大、中、小企業單位、出版社、報社、文

化旅遊娛樂場所美術編輯美工等);2、從事教育類(大、中專學校藝術類專業教育、普通中、國小及有關社會辦學單位等);3、從事美編、輔導類(有關藝術館、站和社區文化中心等);4、從事藝術研究類(藝術科研單位等);5、自由美術職業者(職業畫師、美術中大學聯考班、農村的民間美術藝人等,數量極大)。

三、美術專業現狀調研 1、專業點分佈情況

從我省的發展教育和文化事業的角度看,擴大培養藝術後備力量,既適應文化事業發展的要求,也提高全民的文化藝術素質,同時也滿足了廣大學子對知識的渴望和接受高等教育的嚮往,對文化事業的發展有着積極作用。

根據20xx年山西省文化廳公佈的“山西藝術教育調研報告”統計,我省設置藝術專業的本科院校、高職高專學校,由1998年以前的不到10所,發展到現在的46所,在校生人數也在逐年增加。在全省64所高等院校中,有46所院校設立了藝術類專業。其中,少部分設立了美術繪畫專業課程,如:中國畫、書法、油畫、雕塑、版畫專業。影視美術專業和綜合壁畫專業只有一至兩所院校開設。

2、專業招生與就業崗位質量分析

美術專業生源主要來自我省各地區。近年來我省美術生源一直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從近十年來看,美術考生從兩三千人一直髮展到近年二萬八千左右的美術大學聯考生,生源是有一定保障,但近年來美術生源質量和綜合素質明顯下降,高職高專生的生源較爲突出。美術專業的生源大體由兩個部分組成:1、有專業特長的普通高中畢業生;2、各類藝術中專學校、藝術類職業高中。

依據全省歷年美術專業就業崗位分佈情況的統計,畢業生中進入事業單位的佔20%,進入行業(企業)單位的佔40%,自主擇業的佔25%,繼續深造的佔5%。

雖然近幾年就業形勢嚴峻,從美術專業學生就業去向比例來看,就業情況較爲平穩。各類與藝術類專業相關的行業(企業)中國小、文化館、畫廊、出版社美工等成爲該專業學生就業的主要渠道。此外,由於美術專業的特殊性和本專業學生較強的實踐能力,自主擇業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進入社會各類私企、畫廊、美術大學聯考培訓、藝術公司等也逐漸成爲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

隨着學院教學改革的不斷完善,學院在20xx年設立造型藝術系,調整了專業設置與課程結構,使人才培養更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根據歷年美術專業就業崗位分佈情況統計,畢業生中進入事業單位的佔25%,進入行業(企業)單位的佔45%,自主擇業的佔25%,繼續深造的佔5%。隨着社會發展變化,美術專業市場的發展和美術專業的專業特殊性,美術專業學生都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自主擇業能力,自主擇業靈活就業(開辦畫廊、中大學聯考美術培訓班)的畢業生人數逐年上升,逐漸成爲其就業的主要渠道。畢業生就業區域主要集中在山西,60%在太原市就業,30%在地市級城市就業,10%在縣城及以下地方就業。

3、美術專業教育情況及存在問題分析 (1)課程設置情況

近幾年,隨着藝術職業教育的發展,各藝術高職院校都圍繞美術專業職業崗位羣建設和職業能力的需求對專業教學進行了改革和探索,在課程結構設置上做了相應的調整。我係結合省內調研情況對本專業設置和專業課程結構體系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改革,按職業崗位的要求,在課程設置上結合就業發展需求加入了藝術設計基礎課和造型基本功綜合繪畫表現技法課,同時加大了實踐技能訓練的力度,加強了藝術寫生實踐課時的比重,我係在沿襲傳統的繪畫教學模式基礎上努力加強完善課程結構的合理性,以進一步適應本專業培養目標。

(2)專業實訓條件情況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各學校美術繪畫專業都建有一定的實訓設施,但各學校之間的實訓環境和條件差異很大。總的來說各學校在實訓設施建設上的經費投入都顯不足,離培養高端技能型美術繪畫專業人才的要求還有在一定的距離,實訓條件還需完善。

(3)推行“雙證書”制度情況

目前,各藝術職業院校大多都在推行“雙證書”制度,但發展不平衡,有的學校開展此項活動,有的學校未開展此項活動,有的學校獲證率高,有的學校獲證率低。近年來,我院美術專業學生中級證書通過率達到95%左右。

(4)師資情況

調查顯示,我省內各藝術院校美術繪畫專業師資配備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專兼職”教師比例不當,“雙師型”教師數量偏少,職稱結構不合理等問題。近幾年,我院積極組織青年教師深入一線參加藝術實踐,鼓

勵青年教師報考研究生,參加藝術系列職稱評定,使美術專業教師和美術史論教師隊伍結構得到一定改善,但與人才培養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美術專業教學改革建議

隨着省內藝術市場對美術專業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對美術繪畫專業人才的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 也不再盲目追求高學歷, 而是紛紛將眼光瞄準了比較實用的技能型藝術人才,通過調研,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美術專業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產學研相結合,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進一步調整課程結構設置,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改進教學運行管理機制,進一步提高專業教師業務能力與史論教師隊伍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全面提升美術專業教學和實訓基地建設,緊緊圍繞繪畫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教學改革,爲藝術市場發展提供合格的藝術人才。 開拓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渠道。

(1)推進校企對接,加強專業協同合作

爲保證本專業學生藝術實踐與就業,美術專業根據本專業特點和實際情況,認真調研,聘請社會相關專家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努力創造實現美術專業教學與企業崗位技能要求對接,推行“雙證書”制度,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近年來美術專業與社會畫廊、中國小、藝術設計公司和各地寫生實習基地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校外實訓基地,通過與這些基地的合作,進行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實現專業教學要求與企業(行業)崗位技能要求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在教學過程中,把美術專業的新技術、材料的運用引入專業教學體系,並把校企共同開發與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有機的融入一體,將學校的教學過程與社會需

求(行業)緊密結合,校企結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2)努力探索優化美術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推進中高職藝術教學體系銜接

美術專業在堅持從日常課堂基礎教學到藝術實踐、生活體驗到藝術創作過程中,努力探索高等藝術職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圍繞專業教學發展動向以職業技能培養爲中心,強化專業基礎技能,造型能力、綜合技法表現能力與藝術理論基礎修養,提升本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積極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思維理念、自覺研習專業學習的主攻方向,堅持造型基礎,專業技能與美術專業理論並進的教學模式,在高職專業前兩年的教學中,完成基礎教學任務,爲高年級打下堅實基礎。爲藝術實踐與實習就業打下良好基礎。從而達到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的雙重培養目標。

(3)深化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加強教材建設

美術專業在原有教學基礎上,針對本專業教學發展變化與各畫種的專業要求,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積極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內容。以專業技能培養爲基礎,以職業能力培養爲核心,注重專業基礎技能知識和技法表現能力學習及藝術理論綜合素質並重的教學模式,全面推進美術專業教學發展,注重精品課程的建設,加強主幹課程教材建設,努力構建特色教學體系與人才培養模式。

(4)建設教師團隊,提升服務能力

加強和完善教師隊伍的培養建設,強化造型基礎教學實力與提升藝術創作及理論教學的師資團隊建設,積極促進“雙師”結構,鼓勵青年教師堅持專業基礎教學與實踐,促進專業骨幹教師在藝術創作、教研、學術和

社會實踐中發揮積極作用。鼓勵教師參加技能培訓並獲取藝術系列職業資格證書;根據實踐教學的需要,有計劃的選聘既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又有一定教學能力的行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促進本專業教學與實踐;積極引進與培養青年骨幹教師。在教師隊伍的學歷結構方面使研究生學歷教師達到青年教師比例的45%以上;深化藝術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和教師業務考覈等活動,努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師德師風優良、教學技能強、專業水平高的教師隊伍。

完善校企合作機制,構建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使本學科在專業應用領域與實際相結合,力求達到專業教學與社會實用人才需求的有效接軌。

(5)加強藝術實訓,轉變培養模式

全面推動藝術實踐教學,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受、綜合表現能力和藝術創新能力。推動藝術實踐教學改革,加強學生與社會實踐聯繫,在日常教學中與社會服務、美術展覽、畫廊等有機聯合,強化教學過程的實踐性,教學中鼓勵教師引導學生,綜合本專業特點和優勢積極大膽實踐,多與社會接觸,並依託學院教學平臺,教學指導,爲藝術實踐實訓創建良好的支持,使美術專業教學走向多元化的藝術培養模式。

(6)實施第三方評價,加強教學質量考覈監控

藝術教育質量與畢業生就業率以及社會企業滿意度,創業成效等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實施第三方評價,即建立學生及其家長、就業單位、藝術行業、研究機構等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的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

加強對藝術教學及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發展的監督與質量監控,對藝術人才的培養、專業設置規劃、藝術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教學大綱的修訂、爲教學改革提供重要的依據,它將進一步推動藝術職業教育改革,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做到良好的自我監控、主動有效的使教學改革與研究引向健康發展的軌道。

需求調研報告 篇7

關於河北省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

情況的調研報告

爲全面瞭解當前我省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開展情況,進一步推進殘疾人事業的發展,促進殘疾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20xx年7月至11月,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組織部分省政協常委、委員,由省政協副主席崔江水帶隊,在省殘聯的協同和配合下,到辛集市就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分別聽取了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情況彙報,深入殘疾人維權中心、就業培訓基地以及殘疾人家庭瞭解情況,召開了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代表參加的座談會,走訪慰問了貧困殘疾人家庭。調研組還赴江蘇、安徽省進行了專題調研,聽取當地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情況介紹,交流了工作經驗做法,實地考察了殘疾人服務機構和設施。現將調研主要情況和建議報告如下:

一、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的基本情況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省常住人口總人數及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我省有殘疾人520萬人,殘疾人佔全省總人口的7.23%。各類殘疾人的人數及所佔殘疾人總數比例分別爲:視力殘疾54.4萬人,10.47%;聽力殘疾126.0萬人,24.26%;言語殘疾7.7萬人,1.49%;肢體殘疾167.5萬人,32.24%;智力殘疾40.4萬人,7.78%;精神殘疾35.4萬人,6.82%;多重殘疾88.0萬人,16.94%。各殘疾等級人數分別爲:重度殘疾147.5萬人,28.40%,其中:一級殘疾86.3萬人,16.62%;二級殘疾61.2萬人,11.78%。中度和輕度殘疾372萬人,71.60%,其中:三級殘疾140.3萬人,27.00%;四級殘疾231.7萬人,44.60%。

(一)保障殘疾人權益的組織體系和政策法規體系初步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承辦、社會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得到加強。一是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組織體系。省、市、縣(市、區)政府都設立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省、市、縣、鄉全部建立了殘聯組織;省、市、縣殘聯全部配備了殘疾人領導幹部;全省51432個村(含城市社區)全部建立了殘疾人協會,配備了殘疾人專職委員,建立了殘疾人活動室。二是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省人大、省政府制定出臺了《河北省實施〈殘疾人保障法〉辦法》、《河北省扶助殘疾人規定》、《河北省殘疾人教育實施辦法》、《河北省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辦法》、《河北省實施<殘疾人就業條例>辦法》,形成了以省實施《殘疾人保障法》爲核心,以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無障礙環境建設等省政府規章爲主體的法規規章體系。20xx年6月26日,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於推進新形勢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爲保障殘疾人各項合法權益,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

(二)殘疾人基本生活狀況得到明顯改善。近年來,我省爲着力解決殘疾人的基本生活問題,相繼制定了扶助殘疾人、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和對城市低保對象實行“分類施保”等方面的政策規定,狠抓有關措施的落實,殘疾人的生活狀況得到明顯改善。一是省政府出臺《關於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明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重度殘疾人每人每年100元保費全部由財政代繳。二是將符合條件的43.3萬殘疾人全部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對依靠父母或者親屬供養的成年重度殘疾人,單獨納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範圍。三是建立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出臺了《河北省貧困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實施辦法》,對全省一、二級重度困難殘疾人按每人每月50元發放生活補貼。四是安排殘疾人應急救助資金,對因病、因災等突發性事件造成臨時性困難的殘疾人給予及時救助。五是動員社會力量,整合社會資源,推進殘疾人託養服務機構建設。六是殘疾人家庭住房條件得到改善。對4245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實施了危房改造。

(三)殘疾人勞動就業情況有所好轉。截止20xx年,城鎮新增1.22萬殘疾人就業,89.1萬農村殘疾人實現穩定就業,累計建立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示範基地200餘個。把殘疾人作爲扶貧開發主要對象,20.6萬貧困殘疾人得到扶持,接受實用技術培訓的殘疾人達到4.3萬人次;3461名農村殘疾人得到康復扶貧貼息貸款扶持。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省編辦、省殘聯等部門聯合出臺了《關於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安置殘疾人就業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20xx年前省級政府殘工委主要成員單位都要安置一名以上殘疾人就業等要求。全省現有殘疾人福利企業約90家,安置殘疾人約2萬人。成立了河北省殘疾人家庭手工業協會,推動殘疾人家庭手工業蓬勃發展。成立京津冀殘疾人就業服務協作區,舉辦了首屆京津冀殘疾人就業洽談會。每年舉辦殘疾人就業援助月活動,推動殘疾人實現充分就業。

(四)殘疾人醫療康復工作得到加強。到20xx年底,全年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30414例,爲6054名低視力患者配用助視器,對6005名盲人進行定向行走訓練。年度新收訓聾兒2077名,在訓聾兒2791名;對1.06萬名肢體殘疾患者實施康復訓練;實施國家救助項目,資助400名腦癱兒童進行機構康復訓練,資助515名貧困肢體殘疾兒童實施矯治手術;有5678名智力殘疾兒童得到康復訓練。對26萬名精神病患者進行綜合防治康復,有91469名精神病患者接受治療,57288名精神病患者接受康復訓練,409名孤獨症兒童在各級機構接受康復訓練;245名貧困孤獨症兒童得到康復救助。全省各類輔助器具供應2.9萬件,爲貧困殘疾人免費發放其他輔助器具2.2萬件。

(五)殘疾人教育權利基本得到保障。到20xx年底,全省有特教學校148所,在特教學校、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和隨班就讀學生總數達到12566人。在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方面,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高於普通學校的10至15倍。免除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學生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考入本科的貧困殘疾學生從省殘保金中給予每人一次性3000元資助,20xx-20xx年共資助786人。考入大專的貧困殘疾學生從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中給予20xx元一次性資助。河北省殘疾人遠程教育網正式啓動,河北省廣播電視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正式揭牌,20xx年春季有700多名殘疾青年報名入學。

(六)殘疾人蔘與社會無障礙環境日趨完善。省、市、縣(市、區)都成立了由政府領導牽頭,有關部門主管領導參加的無障礙環境建設領導小組,建立了聯席工作會議制度,並面向社會聘請了無障礙環境建設與使用管理義務監督員。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各級財政逐年加大了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資金投入,各地陸續新建、改造了一批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築物附屬無障礙設施。全省6個地級市、10餘個縣(市、區)開辦了手語節目;省和地級市的公共圖書館均建有盲文及有聲讀物閱覽室;部分縣(市、區)的公共圖書館提供盲文及有聲讀物借閱服務。對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省級財政每戶補助資金1500元,設區市、縣(市、區)財政每戶匹配資金不低於1000元。

二、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殘疾人生活水平遠低於我省社會平均水平。當前,殘疾人仍是貧困人口中貧困程度最重、扶持難度最大的特困羣體。一是農村貧困殘疾人口多。全省農村尚有超過100萬貧困殘疾人沒有穩定脫貧,由於身心殘障、勞動力受限、受教育程度低、發展能力低等原因,已成爲貧困程度最深、扶持難度最大、扶貧成果最難鞏固的特困羣體,是我省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難中之難、困中之困。二是殘疾人支出負擔重。從目前看,殘疾人家庭支出第一位的是吃飯度日費用,其次纔是醫療。相當多的殘疾人有病不敢治,只能拖着,以致小病轉大病,輕殘變重殘。三是仍有15.6萬戶殘疾人家庭需進行危房改造。

(二)殘疾人就業率低且不穩定。目前我省實際就業率很低。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一是部分殘疾人受身體狀況的影響,對職業有一定的選擇性。二是殘疾人受教育程度偏低,難以適應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崗位。三是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制度沒有得到有效落實。

(三)殘疾人受教育整體水平較低。一是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比例低。特別是多重障礙、自閉症及腦癱等中重度殘疾兒童入學存在很大困難。二是特教學校辦學水平不高,師資配備、設備設施、特教津貼基本未按國家政策落實。三是大多數殘疾人接受中專以上學歷教育存在困難。

(四)殘疾人康復需求與康復服務之間存在較大差距。一是殘疾人康復需求大,資金投入不足,康復人才匱乏。二是0-6歲殘疾兒童得不到及時救治。0—6歲是殘疾兒童康復的黃金期,及時進行早期干預和康復訓練就可能從根本上改善其功能障礙,使其成年後與健全人一樣學習、生活。錯過了最佳恢復期,造成終身殘疾。三是輔助器具需求量大。目前,我省有盲杖、假肢、矯形器等輔助器具需求的殘疾人超過150萬,而我省輔助器具和假肢矯形器材料生產廠家數量少、規模小、品種單一,不能滿足殘疾人多層次的需要。

(五)殘疾人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嚴重滯後。目前,省內多數小城鎮無障礙建設處於空白,一些大中城市無障礙設施被損壞或佔用現象嚴重,甚至形同虛設。老舊居住區、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缺乏,殘疾人難以走出家庭、參與社會。

三、幾點建議

完善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爲殘疾人創造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條件,使其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各級政府及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爲進一步做好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保障殘疾人權益的宣傳教育。大力營造依法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理解、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減輕或消除社會上對殘疾人的各種歧視與偏見,在全社會唱響關心關愛殘疾人的主旋律。一是深入宣傳《殘疾人保障法》、《河北省實施〈殘疾人保障法〉辦法》,在全社會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中加強殘疾人法規政策學習教育,增強依法發展殘疾人事業的自覺性。二是大力營造助殘扶殘的良好輿論氛圍。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採取多種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大對殘疾人工作的宣傳力度。把弘揚扶殘助殘和殘疾人自強不息精神作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內容,引領民衆崇德向善,更加自覺認同,爲我省社會進步凝聚正能量。三是大力宣傳殘疾人自強模範、創業能手、道德模範,引導廣大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努力營造有利於殘疾人事業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環境。

(二)切實保障殘疾人基本民生。把殘疾人事業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建機制、補短板、兜底線,完善殘疾人專項特惠制度,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一是在完善貧困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和殘疾兒童免費搶救性康復救助制度基礎上,重點加快建立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和貧困殘疾人適配基本型輔助器具補貼制度,“兜住底”,保住殘疾人最基本需求底線。二是健全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儘快對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託養、文化、體育、無障礙環境建設、維權等事關殘疾人切身生活需求作出制度性安排,補上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的短板。

(三)大力發展特殊教育。鼓勵各類有條件的特殊教育學校和學前教育機構接收殘疾兒童,對殘疾兒童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給予資助,保障3至5歲殘疾兒童普遍接受學前教育。推行全納教育,支持接收殘疾學生隨班就讀數量較多的普通學校建設特教資源教室。積極推進殘疾學生高中階段免費教育。發展殘疾人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有計劃地在高等學校設置特殊教育學院或相關專業,儘快籌建河北省特殊教育學院。各級各類學校要積極招收符合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不得因殘疾拒絕招收。對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學生給予特殊學習用品、住宿費、交通費等的補助,並優先提供助學金,幫助他們按時完成學業。

(四)扶持殘疾人就業創業。建立殘疾人就業創業服務網絡,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爲城鄉殘疾人提供均等化全程就業服務,開展就業培訓、能力評估、就業登記、就業介紹等系列化服務工作。政府要落實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更多的企業吸納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業;要出臺激勵措施,動員社會力量興辦福利企業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對殘疾人自主創業的,要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嚴格貫徹國家和我省關於促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對安置殘疾人達不到規定比例的單位,應依法足額徵收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勞動保障部門應當加強對殘疾人勞動權益保障的監察執法,及時糾正用人單位在殘疾人權益保障方面的違法行爲。

(五)完善方便殘疾人的無障礙環境。多形式、多渠道進行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宣傳,提高全社會的無障礙意識。新建的城市道路、公共建築和住宅區,要按照國家《無障礙設計規範》要求和標準建設無障礙設施。城鎮已建成的不符合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的道路、公共建築、公共交通設施、居住建築和居住區,都要制定改造計劃,明確目標,落實責任,逐步進行改造。加強對無障礙設施的使用、管理和維護,對損毀、擅自佔用無障礙設施或者改變其用途的予以查處,確保已建無障礙設施的正常使用。積極推進信息交流無障礙建設,公共服務機構和公共場所應當創造條件爲殘疾人提供語音和文字提示、手語、盲文等信息交流服務,爲殘疾人蔘與社會生活提供便利。

需求調研報告 篇8

殘疾人羣體是社會中的特殊困難羣體,也是需要全社會高度關注和關愛的羣體。爲促進____縣殘疾人事業發展,縣政協工青婦、黨政、教育、工商聯界別組專題視察了興隆鎮、鶴峯鄉、永安鎮殘疾人事業發展情況和縣特殊教育學校,走訪調研了朱衣鎮衛生院精神病專科,聽取了縣殘聯關於全縣殘疾人工作情況通報,開展了“愛心助殘促和諧、政協委員在行動”助殘捐贈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____縣殘疾人基本情況

____縣共有殘疾人6.5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6.13%,其中城鎮殘疾人1.04萬人,農村殘疾人5.46萬人。目前全縣持證殘疾人2.5萬人,其中一級殘疾0.28萬人、二級殘疾0.41萬人。此外,約4萬餘殘疾人尚未辦理殘疾證。

二、殘疾人事業發展現狀

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出臺了諸多政策法規,從養老、低保、醫療、教育、就業等方面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經過多年的努力,殘疾人事業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殘疾人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殘疾人工作網絡體系初步形成。初步建立以縣殘聯爲主導、鄉鎮殘聯爲骨幹、村級殘協爲基礎、殘疾人志願組織爲依託的殘疾人工作網絡體系,新建了1個殘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和31個法律援助服務崗,呈現出殘疾人事業有人抓的良好格局。

(二)殘疾人救助項目大力實施。近五年來,共組織實施白內障免費復明手術2206例,改造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772戶,實現殘疾人就業1290人,殘疾人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1045名,對全縣447名貧困殘疾學生進行了“愛心天使”扶殘助學資助,爲所有持證殘疾人支付參加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其個人繳納部分。今年已爲33名腦癱兒童實施了搶救性治療和康復救助,落實16人次殘疾人機動車燃油補貼,爲50戶殘疾人進行了家庭無障礙改造,爲全縣250戶貧困殘疾人家庭落實增收致富幫扶資金37.5萬元。

(三)殘疾人康復設施逐步完善。建成市級殘疾人康復示範社區14個、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1個、殘疾人藝術培養基地1個、聾兒語訓機構1個,爲3100名殘疾人提供了康復諮詢、轉介服務。共免費發放殘疾人輔助器具1862件,爲殘疾人的逐步康復提供了儘可能的物質保障,切實解決了部分殘疾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四)殘疾人文化生活不斷豐富。各級殘聯在注重抓好殘疾人日常文化生活的同時,多次組織殘疾人蔘加各類比賽。在0年重慶市第四屆殘疾人運動會中,____縣殘疾人代表團獲得了4枚銀牌、1枚銅牌的好成績。____縣特殊教育學校殘疾人學生自編自演的節目《真善美》更喜獲“第六屆全國特殊學校學生藝術匯演”一等獎,書畫、刺繡、縫紉、剪紙等工藝作品在各種大賽中也多次獲獎。

(五)殘疾人創業典型不斷涌現。鶴峯鄉蔬菜水果種植帶頭人吳國春、永安鎮癱瘓女孩精細蜀繡的石勝蘭,還有衆多媒體報道過的殘臂教師朱懷聖、獨腿教師黃大仲等大批殘疾人創業先進典型人物涌現出來。他們這種身殘志堅、拼博不息的精神,爲____殘疾人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三、殘疾人事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麪臨的困難

殘疾人是社會中的弱勢羣體,其勞動技能差、社會競爭力弱、經濟壓力、心裏壓力大,對各級政府的訴求多。雖然各級政府在殘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方面作了大量紮實的工作,但與殘疾人康復和生活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還存在一些需要加強和改進的方面。

(一)扶殘助殘氛圍不濃,殘疾人心理壓力大。一是殘疾人自身不願融入社會。衆多的殘疾人由於身體和心理缺陷,在社會中處於弱勢地位,自卑心理嚴重,不願或不敢大膽地參加社會公共活動。二是歧視殘疾人的現象時有發生。殘疾人羣的呼聲很難被社會公衆知曉,衆多殘疾人的心理創傷難以得到正確的引導和撫慰。三是先進典型宣傳不夠。調研中發現,對殘疾人羣中涌現的先進典型人物、社會各界扶殘助殘的好人好事、充滿大愛的殘疾人家庭和殘疾人事業中的優秀工作者宣傳力度不夠,示範輻射作用不明顯,全社會助殘扶殘的良好氛圍還沒有真正形成。

(二)保障程度低,殘疾人生活質量差。竹園鎮鄧坪村的段光碧雙目失明,視力一級殘疾,丈夫因摔傷導致長期癱瘓臥牀,有一女兒在讀中專。因夫妻雙方都沒有勞動能力,只有在破舊土屋中吃低保維持生活。鶴峯鄉76歲的向元波,雙目失明,年老病多,獨居危房中,生活不能自理,家中唯一兒子爲了生計在外地打工,政府雖然每年給與低保金,但他的生活照料還是不能解決,煮飯洗衣都是問題。目前雖有危房改造、重點救助等相關政策扶持,但因其家庭貧困程度深,仍無力改變其貧困現狀。我縣像此類生活不能自理、無人照料的重度殘疾人還有2100餘人,他們的生活狀況非常讓人憂心,現有殘疾人保障政策無法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一是保障範圍窄。殘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重點關注對象是現有持證的重度殘疾人,政策極少惠及到輕度殘疾人,更沒有保障到我縣尚未辦證的4萬殘疾人。二是保障標準低。就納入低保範圍的農村重度殘疾人而言,每年能享受到的保障金不到1000元,只有城鎮低保對象的三分之一,很難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基本生活,更難滿足康復和醫療需求。三是保障渠道有限。對殘疾人的保障政策主要是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免繳個人部分並提高5%的報銷比例,低保政策將部分一二級重度殘疾人納入保障範圍。但還有許多政策落實不夠,如掌握殘疾人低息扶貧貸款發放權的商業銀行因考慮的貸款收回率,資金增效率,極少給予殘疾人發放貸款;我縣尚未出臺殘疾人優惠乘坐交通工具政策。

(三)康復條件差,殘疾人康復需求難滿足。一是康復設施嚴重不足。____縣還沒有縣級康復託養中心,現有康復設備的數量和功能也十分有限,只能惠及少數的殘疾人,絕大多數的殘疾人根本不能享用。二是康復專技人員嚴重匱乏。我縣殘疾人康復主要依託社區康復站、當地衛生院(康復中心)及家庭康復。全縣殘疾人康復治療技術的專業人才嚴重匱乏,護理人員缺乏正規的康復技術培訓,不能滿足殘疾人身體和心理康復需求。三是康復手段單一。各級政府針對殘疾人康復需求,只是爲殘疾人提供了一些簡單的康復服務,如發放輪椅、盲杖等,無力顧及更多的居住分散的農村偏遠殘疾對象,具體的康復措施和手段不多,難以滿足廣大殘疾人的康復需求。

(四)部門聯動不夠,殘疾人項目實施難。幫扶和救助殘疾人,涉及到殘聯、財政、民政、社保、衛生、建委、扶貧、教委等衆多部門和所有的鄉鎮,由於各部門和單位各行其是,沒有統籌規劃,難以通力合作,協調配合,解決殘疾人實際困難。如殘疾人危房改造項目,涉及到縣殘聯、發改委、扶貧辦、建委都有危房改造資金,縣殘聯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項目資金每戶11000元,發改委實施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資金每人6000元,扶貧辦高山移民搬遷項目資金每人6000元,建委實施的危舊房改造資金每戶25元,國土局金土地工程資金每人5000元,目前資金僅進行了有限的統籌打捆,其分散使用力量不大,一些真正困難的農村殘疾人因貧困程度太深,仍無力進行危房改造。

四、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殘疾人事業是一項崇高而光榮的事業,殘疾人工作是需要政府、社會、公衆廣泛參與的社會系統工程。結合____縣情和財力狀況,提出如下建議:

(一)廣泛宣傳,營造扶殘助殘良好氛圍。充分發揮報刊、電視、網站等媒介作用,利用會議、農村趕集等有利時機,向全社會廣泛宣傳黨和政府對殘疾人的各項優惠政策、扶殘助殘的先進典型、殘疾人羣體中涌現出的創業典型和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將保障殘疾人權益的法律法規和各項優惠政策彙編成冊發放到每個殘疾人家庭和相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培養殘疾人自尊自信,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弘揚殘疾人工作者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精神,激發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扶殘助殘獻愛心活動。

(二)建立殘疾人基礎信息檔案。縣殘聯近期內對全縣所有的殘疾人進行系統調查摸底,建立比較詳細的檔案信息庫,檔案信息中要對每一位殘疾人的殘疾種類、級別、家庭住址、就業狀況、監護人信息、康復需求、保障情況等進行詳細的登記,做到家底清、情況明,一目瞭然,清清楚楚,便於政府對照信息庫組合慈善資源、杜絕漏助、重複救助的情況發生,更好地進行具體決策和幫扶救助活動。

(三)完善殘疾人優惠政策,提高保障水平。進一步完善落實殘疾人優惠政策,將現有持證的一二級重度殘疾人全部納入低保範圍,對三四級輕度殘疾人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納入低保對象,對已農轉非原享受低保的殘疾人執行城鎮低保標準;把持證殘疾人納入醫療救助範圍,對殘疾人合作醫療報銷比例進行適度調整;對生活不能自理、無人照料的重度殘疾人建立護理補貼制度並落實護理人員;政府引導鼓勵社會力量舉辦殘疾人託養機構,充分發揮現有敬老院作用,接收部分無人照料的重度貧困殘疾人;對未達到領取養老保險年齡的重度殘疾人,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最低標準部分由政府全部補貼;整合資源,切實實施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在徵地拆遷中適當提高殘疾人家庭生產安置、住房補助標準;大力開展殘疾人就業和實用技術培訓,政府培育更多的公益性崗位,鼓勵和引導殘疾人實現充分就業。

(四)增強殘疾人家庭“造血”功能。注重殘疾人家庭 “智力”扶持,增強他們自身的“造血”功能。對有勞動能力又有創業願望的殘疾人,在政策、資金、項目上予以重點支持和幫扶,探索建立殘疾人創業融資貸款擔保基金;對殘疾人家庭的學生應予重點關注,認真落實貧困殘疾人家庭兒童生活補貼制度,對在讀殘疾人家庭學生,特別是在高中和大學階段,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要盡全力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學業,研究出臺殘疾人家庭大學生就業優惠政策,從根源上解決殘疾人家庭的長期貧困問題,以達到殘疾人家庭和全社會共同富裕的目標。

(五)完善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以縣級醫院爲依託,建立縣級康復託養中心,在社區、鄉鎮衛生站成立殘疾人康復輔導中心,增添和改造殘疾人公共康復設備,不斷充實殘疾人志願者隊伍,加強殘疾人、殘疾人親屬、有關工作人員及志願者的專業康復知識培訓,形成以縣殘疾人康復中心爲指導,社區、鄉鎮衛生醫療服務中心爲載體,殘疾人親屬、志願者爲對接鏈的殘疾人康復網絡。

(六)加強領導,認真落實殘疾人工作。建議縣委縣府召開全縣殘疾人工作會,總結部署殘疾人工作,表彰獎勵助殘先進個人和殘疾人創業先進典型,出臺政策,落實工作任務,在全縣範圍內形成扶殘助殘的良好氛圍;建立落實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工作人員負責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層層建立殘疾人工作考覈機制。制定出臺殘疾人工作考覈文件,把具體幫扶、就業、就醫、助學、救助、殘保金徵繳、扶殘資金使用情況等方面納入考覈內容。要加強殘疾人工作者的責任心,充分發揮殘疾人基層組織服務能力。按國家有關規定落實殘疾人特殊崗位工作人員的工資傾斜待遇,逐步提高專職委員、助殘志願者的誤工補貼標準,對殘疾人工作崗位實行手語翻譯特殊津貼。

需求調研報告 篇9

社區信息化經過近些年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思想認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當前,部分領導和職能部門對發展社區信息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還認識不夠。有些領導幹部對社區信息化的基本功能還模糊不清;有些部門和單位還存在着“等等看”的思想;社區信息化的發展需要資金技術人才等多方投入,部分地區、部門領導存在着畏難情緒,不是想方設法解決問題,而是在困難面前止步不前,只強調缺人才、缺資金、缺技術等客觀制約條件,影響了社區信息化建設的進程。

2.缺乏統一的規劃、管理和協調

目前,社區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各部門各自爲政,分散作戰,局面較爲混亂。例如,一些委辦局等職能部門從自己的工作角度出發,開發建設自己的信息資源系統,而且封閉管理和運作,不能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有些地區公安、民政、勞動、計生、衛生等各個職能部門均在社區開展相關管理工作,也各自開發了相應的業務軟件派發到街道和社區居委會,包括勞動人口信息系統、城市低保信息應用系統、流動人口管理系統、育齡婦女管理系統、計生科技服務系統等。僅民政業務就有幾套網絡系統:民政資金信息系統、地名信息網、社區服務管理系統、低保管理系統等,同樣的一批居民基本情況,在不同的部門建的系統中多次出現。重複建設不僅造成嚴重浪費,而且增加了社區工作負擔。

3.社區信息化建設缺乏標準

標準包括數據採集的基本要素、數據的來源、數據採集的方法及要求等,標準不統一容易形成“信息孤島”,統一標準有利於各地系統間的融合貫通。建議出臺相應的指導意見,使社區信息化做到標準化、程序化、規範化。

4.社區信息化建設的資金不足

社區信息化資金投入不足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財政給社區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總量不足;另一方面有關部門投入的資金沒有實現統籌使用,低水平的重複建設,造成投入資金未能發揮更大作用。投入不足在中西部地區尤其突出,如內蒙古自治區,全區2499個社區居委會,只有1566個安裝了電話,788個社區有電腦(其中有些電腦是單位淘汰下來,基本不能使用)。

5.資源開發的力度不夠

社區信息化的生命力在於應用,要讓老百姓真切感到實用好用、便利實惠。這就要求信息資源的開發必須不斷滿足羣衆變化的需要。但目前看,寬帶入戶的建設,即高速“路”的建設已基本完成,網站、社區服務信息資源和數據庫採集、製作與維護,即高速“車”的建設還遠遠沒有完成。

6.人才短缺

社區信息化建設,不僅需要網絡管理、系統安全、軟件編程的專業高級人員,而且還需要大量的掌握基本信息網絡應用知識的一般工作人員。目前,很多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連計算機基本知識都不懂,同時又缺乏適應社區信息化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培養、培訓機制,阻礙了社區信息化的發展。

三、智慧社區需求分析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步伐,城市社區的建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與此同時人們對於城市社區服務需求的呼籲越來越高,其中包括文化教育的需求,經濟建設的需求,醫療衛生的需求,安全保障的需求,基礎設施完善的需求及老年羣體的需求等一系列。在居民對社區服務需求要求提高的時候,城市社區組織及相關機構如何最大的滿足居民的需求成爲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在中國社會大發展的進程中,城市社區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城市社區中滿足居民的需求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滿足了居民各方面的需求才能促進社區的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的發展。不同的社區不同的居民根據自身情況對於社區的需求又各不相同,在此主要分析居民對於社區的服務需求。社會的發展使居民對於社區的需求要求越來越高,社區需求是因人而異的,居民的年齡、性別、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都會對社區需求產生影響,除此之外還要考慮民族風俗習慣、家庭結構、居住條件等因素,總之,提供社區服務就要了解這些需求、差異,同時還要認識到這些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變化着的。

1.城市社區醫療衛生完善的需求

進入21世紀以來,針對人口老齡化、醫療費用居高不下、非傳染性慢性病增多等一系列的醫學難題,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尋找適當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已成爲新時期全球衛生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民生與和諧社會”成爲了當代人熱切關注的焦點,而社區醫療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體現。社區醫療服務中心不僅是爲羣衆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場所,還是關係到保障人民利益,增進人民健康的一個重要的社區建設方面。當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一是大多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服務目標定位不明確,服務對象邊緣化。二是現行組織管理體系導致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淡化,“六位一體”的功能發展很不平衡。三是社區衛生服務觀念與服務方式相對落後。四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缺乏現代管理制度,活力不足,效率不高。所有這些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居民對於醫療衛生的需求。

2.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需求

隨着城市社區建設的快速發展,社區文化工作對提升一個社區的品位和建設和諧社區具有重要作用。社區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內在要求,也是社區居民提升自身素質的必不可少的環節,有利於居民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社區文化是文化在城市居民內的反映,是文化的一個分支。隨着我國現代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全面推進,社會發展的落腳點和文化建設的着重點自然過渡到社區中來,由此社區文化將成爲社會文化建設的基礎,是社會文化的載體,實際上是一個國家文化發展程度的重要表徵。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只有當社區整體的文化達到現代化水平時,生活在社區內的個體纔有可能真正享受到現代文明成果。也只有千千萬萬個社區的文化有較大的提高後,全社會的文化才能真正發生質的變化。因此,加強社區文化建設與管理,是國家和民族文化建設與管理的重要內容,對於促進人的而全面的發展至關重要。

3.城市社區基礎設施完善的需求

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化建設步伐加快,城市人口逐年增加,與社區基礎設施不完善,社區功能不健全,服務水平落後的矛盾日益突出。社區中的基礎設施越來越滿足不了居民日益增長的需求,基礎設施建設缺乏及落伍,例如超市,圖書室,停車場,戶外活動器材等的不完善。造成設施缺乏的原因有許多,如政府人力物力財力負擔過重,社區相關人員的缺乏等。爲了社區更好的發展我們政府應該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針對社區服務的需求,加大社區建設的投入,落實無固定辦公場所居委會的辦公室、服務場所,同時落實所需的用地、配套設施和活動用房,建設適合社區居民業餘文化生活需求的社區活動場所,豐富社區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4.城市社區老年羣體生活需求

受傳統養老觀念的影響和我國生產力水平的制約,家庭在老年人的養老過程中還發揮着主導作用,家庭養老仍是目前城市老年人的主要養老方式。但由於現代家庭結構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家庭的養老功能日益弱化。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社區具有其獨特的人力、物力和區域優勢,以社區爲依託的居家養老便日漸成爲切實可行的養老方式。不同的老年人有着不同的養老意願和養老需求,切實從老年人的需要出發,爲他們提供全方位、多樣性的居家養老服務是社區爲養老服務事業的重點。

城市老年羣體的生活需求,主要包括物質生活需求、日常生活料理需求、健康保健需求和精神及文化生活需求。老年羣體的需求滿足與養老方式直接相關,以往他們的各種需求都是從家庭中獲得的。雖然社會化養老作爲一種必然的選擇和發展趨勢,爲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但就中國目前的實際發展水平看,由於受到社會保障、社區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制約,尚不能滿足老年人的全部需求,社會化養老完全替代家庭養老的條件還遠未成熟。社會化養老,尤其是爲老年羣體提供生活服務和照顧,最終是由社區來具體實現的。社區養老能力主要包括:豐富老年人的閒暇生活、日常生活照顧服務、醫療健康保障服務、老年人蔘與社會生活的組織保證、社區養老環境。對老年人來說,社區是他們晚年生活最主要的也是最理想的活動場所和交往空間,老年羣體對於社區的依賴、親近和需要日漸增多。因此,加強社區養老能力建設也是現代城市社區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

5.城市社區治安管理的需求

建設和諧社會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切實搞好社區治安工作。只有社區和諧了纔有社會的和諧。良好的社區治安有利於促進居住安寧,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有利於提升社區乃至城市品位,促進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是建設和諧社會、和諧社區的基本條件。而目前,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的人口逐漸增多,樓房逐漸取代了平房,人們都住進一幢幢的單元樓,城市社區建設快速發展。但是隨着城市外來人口的增多,社會成分複雜,人際關係淡化,鄰居間互幫互助、團結一家的特點減弱,給某些犯罪分子提供了良好的犯罪機會。當前我國城市社區犯罪在類型上的特點表現爲以侵佔財產爲目的財產犯罪,如盜竊、搶劫、詐騙等居首位,約佔80左右,而且侵犯人身權利的傷害以及賣淫嫖娼等性犯罪日益增多。因此,社區治安“久治不安”和社區違法犯罪“常打不息”已經成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頑症。城市社區要正常穩定地發展,首要的標準是安全,治安搞不好,羣衆就沒有安全感,因而其他任何建設都無從談起,所以我們必須以治安爲突破口,加上提高市民文化素質,搞好公益福利,才能將城市社區搞好。

以上幾方面只是城市社區需求的一部分,當然還有許多像經濟建設需求,健康教育需求,公共交通需求,娛樂需求,家庭事務處理需求等等。面對這麼多的社區需求不僅是政府的重要任務也是社區居民的,搞好社區建設,促進社區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努力來共同完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