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生態市建設調研報告(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8.08K

2022生態市建設調研報告 篇1

根據市人大會工作安排,7月下旬以來,我們社會事業工委在副主任的帶領下,對生態市建設規劃編制工作進行了調研,先後召開了兩次共有二十一家單位參加的座談會,廣泛聽取了市各相關部門和部分鄉鎮對生態市建設規劃的意見和建議,還學習了其他縣市的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8月17日,市人大會又組織全體委員視察了我市生態建設和保護工作。現將我們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2022生態市建設調研報告(精選5篇)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市政府十分重視生態市建設,做了大量規劃編制的基礎性工作,最終形成的生態市建設規劃理念較新、體系科學、主題突出、措施實在,充分體現了地域特色,對我市的生態市建設工作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1、規劃編制有一定基礎。是寧、揚之間的重要節點城市,經濟上既受南京都市圈的有力帶動,又受上海經濟圈的強勁輻射,目前已逐步成爲全省沿江開發的前沿陣地。近年來,我市經濟增長動力不斷增強,經濟綜合實力、城市競爭力、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均進入全國百強縣(市)行列,實施了一批有利於環境保護的項目,全市已有18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覈驗收,6家企業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認證,爲生態市創建積累了一定的物質基礎。20xx年我市被命名爲全國生態示範區以來,積極開展創模、創衛等活動,進一步完善了城市基礎設施,提高了全社會的環保意識,爲生態市創建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同時,隨着物質水平的提高,羣衆對人居環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樣的前提和背景下,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積極作爲,採取院地合作的形式,聘請南京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和揚州大學的專家學者參與規劃編制,既吸收借鑑了國內外生態建設的新理念,又堅持因地制宜原則,發揮資源、環境和區位優勢,爲生態市創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2、規劃指導思想明確。規劃立足於把建設成爲中等規模的、生態型、現代化的濱江工業城市的發展定位,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和建立節約型社會的要求,突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生態市建設指導思想,主旨鮮明,既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又符合構築五大經濟板塊、培育四大產業集羣、建設三大園區的發展戰略。同時,規劃既緊扣人與自然和諧這一主題,又圍繞這一主題,從生態功能區劃、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體系建設、生態人居體系建設、生態文化和能力保障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思考,凸現了區域特色,展現了特點。

3、規劃體系比較合理。規劃編制部門注重對生態市建設內涵的把握,在認真調查研究,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市生態建設的現狀和趨勢,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我市將來生態建設發展的主要目標。規劃建設的五大類重點工程項目涵蓋了經濟發展與產業生態建設、環境基礎設施與環境污染治理、生態人居體系與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建設和生態市建設規劃管理等多個方面,覆蓋了我市整個行政區劃範圍,具有較強的導向和支撐作用。規劃既明確了生態市的目標和功能定位,又注重從我市實際出發,建立了較爲全面的指標考覈體系,是指導我市生態市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我委建議本次會審議通過生態市建設規劃。

二、規劃工作存在的不足

儘管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作了紮實有效的前期準備工作,生態市規劃編制走在揚州各縣市的前列,爲生態市創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從目前來看,隨着沿江開發和園區建設的強勢推進,經濟發展對環境支撐的要求越來越高,生態市創建還面臨諸多難題。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在生態市建設指標體系的36項考覈指標中,目前還有20項未能達標,創建難度較大;二是全市實施循環經濟、開展清潔生產審計的企業數目還不夠多,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認證尚處於起步階段,生態產業鏈有待形成;三是農村生態規劃編制工作落後,環境優美鄉鎮創建工作發展不平衡;四是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滯後,地表徑流污染嚴重,目前缺乏有效管理機制;五是生態工業園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尚未開展,生態市建設的公衆參與機制有待建立,等等。對照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戰,我們認爲規劃還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改進:

1、規劃的可操作性有待進一步增強。要努力將近期建設和長遠規劃有機結合,把生態市建設任務分解細化到每個部門和鄉鎮,具體落實到每個時段和項目,儘可能做到工程化、項目化、時限化。要對部分規劃指標做進一步論證。有些指標,如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主要農產品中有機及綠色產品的比例、森林覆蓋率等指標要根據現狀作出實事求是地分析,並會同相關部門合理確定,充分體現規劃的科學性。

2、規劃間的銜接有待進一步完善。生態市建設規劃是面向全市的宏觀指導性規劃,需要各類具體規劃的配套與支持才能得以順利實施。要注意與揚州生態市建設規劃相對接,妥善處理沿江開發與生態保護間的矛盾。同時,進一步做好生態市建設規劃與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城市總體規劃、沿江開發規劃、園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其他相關部門行業規劃的銜接,明確生態市建設的近期和中遠期建設目標,使生態規劃的理念和各項指標得到全面貫徹落實。

3、規劃建設的重點有待進一步突出。要根據我

市實際,選擇部分特色鮮明、影響較大,且便於操作實施的重點項目作爲整個系統工程的突破口,結合產業結構的升級調整,積極開展環保論證,以實施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爲重點,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總體原則,建設一批廢物綜合利用項目。同時,要積極推進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完善市政污水管網系統,加快市區主要河道污水截流管網建設,實施區域廢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重點廢氣排放企業中推廣執行清潔生產行業標準,切實解決目前存在的水環境污染、大氣污染等問題,讓人民羣衆喝上乾淨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和生活。

4、農村生態化進程有待進一步重視。規劃要將生態村建設擺上重要位置,特別是在村莊規劃、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排出具體項目,確定具體投入。要對鄉鎮工業佈局作出合理調整,引導村辦企業向鄉鎮工業園或工業集中區轉移,對污染物進行集中處理,達標排放。

三、實施好規劃的幾點建議

生態市建設是一項開創性、長期性的系統工程,涉及領域多、涵蓋面廣,具有相當的廣度、深度和難度,是事關全局的戰略任務。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正確分析形勢,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和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科學、分步、有序地推進生態市建設工作。

1、加強宣傳教育,營造全民共建氛圍。要切實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建立完善生態環境的宣傳工作機制,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宣傳手段,多層次、廣角度、全方位地推進生態市建設宣傳工作,使全市人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深刻認識建設生態市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生態市建設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建立完善公衆參與機制,調動全社會一切積極因素,關心、支持和參與生態市建設,通過開展創建綠色社區、環境優美鄉鎮等活動,不斷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把生態市建設轉化爲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大力營造全民共建生態市的濃郁氛圍。

2、加強組織領導,強力推進生態市建設。市政府要把生態市建設擺到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地位,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完善生態市建設組織領導機構,統一組織和協調全市工作,統籌解決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層層落實生態市建設目標、任務,努力形成市、鄉(鎮)分級負責、條塊結合、社會參與、齊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機制,不斷推進生態市建設工作。要進一步完善幹部考覈指標體系,把生態市建設納入目標管理和幹部政績考覈體系,建立健全生態市建設領導責任制、任期目標制和責任追究制,爲生態市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同時,各相關部門也要把生態市建設的目標要求,納入本部門年度工作計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認真組織,精心實施,從部門職能出發,明確各自分工和責任,搞好相互協調和配合,全面完成預定的各項建設任務。

3、科學統籌安排,加快生態市建設步伐。要嚴格遵循生態規律和循環經濟理念,牢牢抓住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循環經濟三大重點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防治等關鍵環節,充分發揮我市的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區位優勢,將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的近期目標與生態市建設的長遠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生態功能區劃全面地融合起來,以生態市建設的科學規劃爲龍頭,以生態經濟建設爲核心,以產業結構調整爲主線,全面實施園區ISO14000系列環境管理體系標準認證,大力發展企業內部、園區產業鏈、區域配套體系等多層面的循環經濟模式,增強區域產品配套能力,將生態市的理念落實到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之中,逐步提升我市生態環境質量,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和諧社會。

4、健全保障機制,強化生態市建設能力。市政府要將生態市建設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採取政府引導、社會投入、市場運作的方式,鼓勵國內外企業、社會和民間資金投入生態建設,設立污染防治基金和環保監管能力建設專項經費,重點保證重大建設項目和科技攻關項目的啓動。要將生態市建設納入法制軌道,建立健全規劃實施的政策保障體系,抓緊制定完善有利於促進生態市建設的有關政策、規定,進一步健全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加強環保行政執法責任制建設,嚴肅處理各類環境違法違紀行爲。同時,逐步建立完善自然資源有償使用機制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實行排污總量有價分配和排污許可證制度,加大企業污染治理資金投入,引導社會節約資源、保護生態。要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健全激勵機制,在吸引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產業領域的專業人才到創業發展的同時,鼓勵和支持地方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生態科技合作關係,加強本地技術骨幹隊伍的培養,逐步建立一支懂技術、會管理的人才隊伍。

5、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生態市建設水平。要圍繞生態市建設的重點領域,以科技和基礎能力建設爲重點,積極引進推廣國內外先進適用的生態科技成果和管理經驗,建立完善生態環境安全預測、預警和預報系統,設置污水水質水量在線自動監測系統和主要大氣污染物在線自動監測系統。在清潔生產、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引導科研機構和企業積極開發和推廣應用各類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爲節約、高效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提供新的途徑。要積極促進生態科技成果的轉化,建立完善廢物資源化、清潔生產、生態產業鏈、環境工程等“綠色技術”體系,提高重點企業和各類園區建設的科技含量,努力實現園區綜合效益最大化和廢物排放最小化,全面提升我市生態市的建設水平。

總之,生態市建設事關我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事關全市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我們一定要認真貫徹“三個代

表”重要思想,聚全民之才、集全市之智、舉全市之力,堅定不移地實施生態市建設規劃,從生態企業、生態園區和生態經濟三個層面入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廣清潔生產,紮實推進生態市建設,努力實現我市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發展。

2022生態市建設調研報告 篇2

20xx年11月,市第四次黨代會作出了創建生態市的重要決策,20xx年6月市委四屆二次全會提出了具體的創建思路,同年11月,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全面推進生態市建設的若干意見》,同年12月20日,召開全市生態市創建工作動員大會,標誌着我市生態市創建工作正式啓動,至今已有3年多的時間。3年多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生態市創建工作喜結碩果:成立了市委書記任主任,10多位市級領導任副主任,30家市直及駐張單位負責人爲成員高規格的領導機構;編制完成了生態市建設規劃,並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主持的,金鑑明、牛文元等12位院士、專家組成的專家論證委員會的評審;對128個創建單位進行了表彰、授牌,其中生態村91個,綠色學校26所,綠色酒店8家,綠色小區3處。現在生態市創建工作已經到了關鍵時期,爲了避免出現“熱情一陣子”現象,將生態創建工作持續高效地開展下去,必須力求思路創新、工作創新、措施創新。

生態市創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創建目的不夠清晰《生態市建設規劃》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樹立“生態強市”的發展理念,以發展爲第一要務,以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爲出發點,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培育生態文化,保護生態環境,營造生態社會,加快走上生產發展、生態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可以說創建目的在指導思想中已經得到十分清晰的體現。簡而言之就是“文明發展”,“發展”既是創建生態市的目的,又是創建生態市的措施和手段。但在實際創建工作中“發展”的目的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發展”的措施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創建與“發展”存在脫節現象,就生態抓生態,沒有很好地將生態創建與經濟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缺乏後勁,缺乏號召力,缺乏積極性。

創建規劃存在缺陷《生態市建設規劃》是指導生態創建的綱領性文件,各創建單位的創建計劃(規劃)是創建工作的“目”,從目前的規劃情況來看,“綱”不夠舉,“目”沒有張。整個規劃對軟環境(自然環境)保護與建設談得比較多,對中心工作(經濟建設)規劃得比較少,比較軸象,130頁的篇幅,發展生態產業僅佔20頁,缺乏較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重點工程中環境整治與建設項目多,生態產業建設項目少,沒有突出“文明發展”,特別是針對“發展”規劃內容太弱。幹任何事情,離開“發展”都是舉不起來的。各創建單位,包括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綠色學校等都沒有創建規劃,創建工作缺乏規劃的指導,建成什麼樣子算什麼樣子,年終驗收時,在各創建單位中進行比較,選出相對較好的進行表彰授牌,沒有特色。

創建資源沒有整合現在大家普遍感覺到生態創建缺乏資金,之所以存在這種認識,原因就是隻把眼光盯在本級財政投入上。建設生態市完全依靠本級財政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其實生態創建的資金來源是非常多的,關鍵是看怎麼整合,怎麼利用。發改部門、扶貧開發部門、水利部門、林業部門、國土部門、建設部門、能源部門、衛生部門等都有資金投入。目前,我們沒有把這些部門的投入進行有效整合,所以感覺到資金太缺乏,只要把這些部門投入資金的一部分進行整合,集中用於各試範點的創建工作,我們就不會有創建資金匱乏的感覺了。

創建機構十分軟弱我們有規格最高的生態創建工作委員會,但具體履行指導、協調創建工作的工作機構太軟弱。市生態辦僅是市環保局下面的正科級事業單位,沒有編制,沒有正式工作人員(目前從**區環保局借調1名工作人員負責生態辦工作)。在習慣於上級指導下級的環境裏要實現下級(科級)指導上級(處級,市直各創建單位)開展工作是非常困難的。行政級別不對等,指導的效果可想而知。3年多以來,對市直各創建單位的指導工作基本上無法開展。生態創建工作點多面廣,千頭萬緒。沒有足夠的人員是不可能很好開展的,目前市生態辦只有1名臨時的工作人員,意味着其工作只能是蜻蜒點水,無法鷺鷥捕魚紮下去。

創建宣傳缺乏陣地要營造良好的創建氛圍,既要靠紮實開展工作,也要靠經常的宣傳造勢。目前生態創建宣傳工作給人的感覺是冷冷清清、無聲無息。埋頭搞創建是對的,但擡頭搞宣傳也不可忽視。“生態創建工作通訊”、“生態創建工作簡報”等都是比較好的宣傳形式和陣地。可以刊登外地創建經驗、本地創建動態、領導重要指示等,通過陣地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並可形成比、學、趕、幫的態勢。

創建考覈沒有落實創建工作實施3年多的時間了,只是對生態村、綠色學校、綠學酒店、綠色小區進行了表彰授牌,但對各區、縣政府、各創建成員單位創建工作績效沒有進行綜合考覈評估。現在有種不好的現象,不考覈,不排名就不能形成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那麼生態創建工作靠什麼去推動?輕輕鬆鬆搞創建,不搞創建

會更輕鬆。

措施及建議

明確目的,提高認識黨的xx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全市上下各級各部門要將對建設生態市的認識統一到xx大精神上來,建設生態市不是可搞可不搞,而是必須搞,是落實xx大精神的具體行動和措施。同時要進一步明確“文明發展”是生態市建設的最終目的,沒有發展的優良環境不是生態市建設的目的,沒有優良環境的發展也不是生態市建設的目的。

完善規劃不是要對《生態市建設規劃》進行修訂,那樣做,工作量太大,時間太長,而是各創建單位要制定創建計劃(規劃),每個創建單位針對本地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創建計劃,將創建計劃可行的單位納爲創建示範單位開展創建工作,從而改變過去那種年初各區縣報一個創建單位名單,年底去檢查驗收的做法。

整合創建資源,解決創建資金不足問題將各部門用於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生產條件,扶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部分資金進行整合(先整合部分,然後逐步擴大),集中用於生態示範單位。這項工作剛起步時,會有一定困難,但可以通過部門與創建委簽訂責任狀的形式予以推動,責任狀對投入資金的數量進行明確規定,年終進行檢查考覈。

加強創建機構建設組建副處級的創建工作機構(市生態辦),解決3-5名編制。提高行政級別,便於指導、協調各創建成員單位開展創建工作,增加人員編制,解決有人幹事的問題。

建設宣傳陣地辦好《生態創建通訊》或《生態創建簡報》,至少每兩月出一期,長期營造創造工作的濃厚氛圍。

完善創建考覈年初對各區縣政府、市直各成員單位下達非常具體的創建任務,年終進行考覈評比,對任務完成好的給予通報表揚,對任務完成差的給予通報批評。

2022生態市建設調研報告 篇3

本文所述生態市指自然生態、經濟生態、社會生態三方面。自然生態包括城市綠化、環境質量、環境治理等;經濟生態包括經濟水平、經濟效益、經濟結構等;社會生態包括人口密度、人口素質、資源配置、社會保障、信息化水平等等。在世界發展競爭日趨劇烈的今天,掠奪性生產也日益嚴重。爲追求發展速度,人們無度開發,致使生態失衡。在生態受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經濟的發展也受到了制約,於是人們呼喚生態經濟。生態經濟是一種人與自然和協相處能夠持續穩定發展的經濟;它具有安全無公害,節能低耗,高經濟效益的特點。生態經濟的實質是可持續發展經濟。

今春,我省提出“建設生態省”的發展戰略。這實際上是生態經濟發展戰略。

一、生態市建設勢在必行

1、生態現狀堪憂

我們生態現狀如何?到底離生態市還有多遠?廣州市定了一個量化標準。現與蕉城區(20xx年)相關數字,進行對照(前爲蕉城區數字):

人均公共綠地5.5平方,廣州市標準爲16平方;

城市污水處理率0.38,廣州市標準爲100;

噪聲達標區34.3,廣州市標準爲100;

環保投資佔國民生產總值(GDP)0.56,廣州市標準爲>3;

人口密度267人/平方公里,廣州市標準爲3500人;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9247元,廣州市標準爲22萬元;

第三產業比重爲48,廣州市標準爲60;

城市人均住房10.46平方,廣州市標準爲22平方;

——僅上面幾組數字就足以說明我們生態現狀中存在的差距。不僅如此,掠奪生產普遍存在,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森林過度砍伐,植被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城鎮生活污水、工業污水全都沒有處理,垃圾四處堆放;空氣污染、農藥污染相當嚴重。更嚴重的是生態意識淡薄。沒有多少人瞭解生態的真正涵義,以及生態建設的深遠意義。生態建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廣大農村幾乎沒有生態建設規劃。

其實,生態市建設我們具有許多有利因素:

一是充裕的天然資源。土地資源充足,旅遊資源豐富,

二是便捷的交通。路網建設令人矚目,港口碼頭星羅棋佈,鐵路、機場建設即將動工。

三是環境治理,逐步深入。新綠亮潔工程全面展開,污水治理有新突破。寧德污水處理廠成立,從根本上解決了蕉城的污水污染問題,也給閩東樹立一個典範。安全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正逐步形成。

四是防洪抗災工程連年興建,保證人民與生產的安全。

五是生態政治生態文化環境正逐步形成。首先是廉潔高效結構優化的行政區政府雛形基本搭成;其次是新區文化、企業文化正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六是改革開放正逐步深化,經濟發展較爲穩定。

這些都爲生態市建設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生態市建設勢在必行,但也確實可行。

二、生態市建設思路

寧德市是一個新興城市,新興城可以畫出最新的圖畫。生態市建設的總目標是:建立一個環境無污染,低能耗(能源高利用率),經濟穩定發展、社會協調發展的生態城市。

生態市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是構建協調發展的生態經濟體系。主要指發展生態型產業。包括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業以及綠色消費等。

二是構建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體系。(1)城鎮要建設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2)農村實行環境綜合治理,發展無公害農產品,推廣清潔能源。

三是構建有力的社會安全保障體系。(1)食品安全方面,建立綠色食品檢測系統。(2)生產安全方面,建立防災減災體系。(3)資源保障方面,建立持續利用的資源保障體系。處理好開發與資源保護的關係,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推進資源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4)社會保障方面,社會保險率達100。

四是構建高效的科學決策、科技支持體系。(1)建立高效廉潔的政府;(2)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系統。

如何建設生態市,筆者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1、創建生態中心城

生態中心城即生態示範城,東僑新區就是新城雛形,已經有很好的規劃。建設生態中心城具有特殊意義。它不僅爲發展生態經濟奠定基礎並樹立典範;也爲推進閩東中心城建設,成爲生態市建設的龍頭獨樹一幟;更爲經營城市,與國際城市發展接軌,發展城市經濟建立了楷模。

(1)生態市中心城未來設想。舊城--生態城--生態海城,三位一體便是中心城發展的未來。在起初的設想中,生態城以二十年以上時間建成,臨海生態城以五十年以上的時間建成;如今人們嫌這速度太慢,要在二十年內建成五十萬人口的都市。生態中心城建設的主要內容,建立五個生態系統:生態人居系統,市政生態系統,工業生態系統,旅遊生態系統,政治文化生態系統。

——三都澳總面積爲714平方公里,使用面積430平方公里。海岸線317公里。內側有濱海平原180平方公里,可供圍海造地的平淺灘達92平方公里。章灣臨海工業區43平方公里。

—城澳港區可建造30--50萬噸級碼頭3個,20萬噸級5個,10萬噸級7個,1--5萬噸級6個。全部建成後年吞吐量可達4億噸。港口不於,浪涌小。孫中山先生曾將三都澳列爲東方大港建設計劃。

——這爲將來的三都澳生態城奠定了一個很好的空間;如果您覺得三都澳生態城遙遠,東湖生態城已呼之欲出了。

(2)突出旅遊特色,打造東湖品牌。東湖生態城個性定位爲:旅遊生態城。城市個性指城市個性功能。城市功能包括共同功能和特殊功能。共同功能指行政、經濟、社會功能;特殊功能(即個性功能)是主導功能,是獨有的,它決定了城市的特色。

東湖山水特色突顯。因此,生態城也要立足於自身優勢。圍繞個性功能,設計城市;圍繞個性功能,經營城市。從這點出發,新城區的功能、佈局、形態都得圍繞生態旅遊而定。

從這點出發,寶塔不一定是八角形的;從這點出發,小區不一定是同一個模式。有人認爲,東湖需要濃妝,也要淡抹。濃妝指建造各種個性小區:別墅小區、智能小區、太陽能小區、水上小區、果園小區、封閉式小區、開放式小區——也許稱“苑”更動聽。淡抹卻是建立各種自然保護區。個性不僅僅在於建築,當然首推旅遊建築,其次是旅遊文化,再而是旅遊個性。總之,要有品牌意識。

金湖靠廣告打出品牌。到過金湖的人說,金湖只是一座水庫。廣告,也是塑造品牌的手法之一。

2、建立生態示範

生態中心城是一個典範,生態市建設必須有一批各個方位的典範。要進行生態產業基地的建設,包括創建生態農業基地、生態工業園區、生態旅遊業;還要建設生態政治文化等等。

(1)創建生態小城鎮。生態城建設爲生態小城鎮建設提供了一種思路。適合廣大農村的當然還是生態小城鎮。首要是規劃。

(2)創建生態農業基地。澳泰農業爲生態農業樹立了楷模。要有高優農業基地,要有綠色農業基地,還要有自然保護區。

(3)創建生態工業園區。各縣都應有無污染、高效益、穩定發展的工業基地。建設生態高新工業園區,發展新經濟。東僑高新技術工業園區就是一例。東僑新工業園區主要建設電子信息園、軟件園,是新經濟的龍頭,以此帶動知識經濟的發展,以擴充經濟總量。

(3)創建生態旅遊區。發展生態旅遊,是將來的主導產業。人們將此稱爲朝陽產業,不無道理。東湖生態旅遊、觀光旅遊又是一個典範。3800畝東湖,是建設旅遊城得天獨厚的優勢。湖中可蕩畫舫,可垂釣休閒;湖濱可創建優美的景觀(建設九大景區);周圍四山環繞,金蛇山是白鷺鳥的天然棲息地。這將促進商貿的繁榮。

我市旅遊資源豐富,太姥山、楊家溪、鯉魚溪都可以成爲生態旅遊“基地”。

3、用生態法建設生態市

什麼叫生態城市?專家的定義是:生態城市是基於生態學原則建立的自然和協、社會公平和經濟高效的複合系統,更是具有自身特色的自然與人工協調、人與人和協的理想人居環境。

有的專家則這樣以爲,一個城市不管貧窮或是富有,只要能高效利用資源,在系統內部及外部建立和諧的生態關係,城市擁有充沛的活力,這個城市就處於健康狀態,即生態城市。具體表現爲:自然環境無污染,很好的綠化,自然資源可循環利用;實現綠色經濟穩定增長;社會倡導生態價值觀、生態倫理,提倡節約能源和能源的可持續利用;城市管理能發揮高效益的管理功能。

我們可以據此歸納出出生態城特性:(1)生態城是一種動態發展的城市,科學高效地利用各種資源,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特點。(2)生態城人與人、人與環境和諧相處。(3)生態城建設具有“經濟”的特點(因爲和諧與能源高利用率)。

(1)生態法之一——“就地取材”

以生態之法建設生態城,生態之法指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利用率,即經濟之法。用非生態之法創建生態城,這是目前建設生態城中常見的一種現象。據說,有的城市整出一平米綠地就得花費上萬元,如此昂貴的代價,不知是可以說明人們爲建設生態城所作出的努力,還是隻能說明非低耗並非“生態”之法。有的城市名曰“生態城”,但是,爲了塑造這個生態城,卻不惜花重金從意大利等國家進口花卉擺放到大街上。

東僑開發區蘭溪大橋下,有一片小徑竹林這是城區不可多得的竹林。現有數十畝竹林,數十萬棵竹子,利用它可以建立小徑竹林保護區,作爲人們休閒的好去處。是城區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筆者以爲,利用此景建城,是生態之法;如果破壞此景,重新綠化,造價是不同的。

我市各地都有可利用的天然資源來建城。這樣就將資源的高利用率貫穿建城的全過程。

(2)生態法之二——依靠民衆建城

政府的高負債建城不是生態行爲。建設就投入主體而言,我國曆史上有三種模式:一是紫禁城建設模式,純粹由“皇家”(可理解爲中央財政)負責;二是蘇州園林模式,由富有階層承擔;三是永定土樓模式,由平民百姓聯合完成(類似眼下的聯建,但不同)。

這第三種模式,是當今建城要借鑑的。聯建可以充分利用資源,包括土地資源,資金資源,人力資源。這裏不是指單純的聯建,而是指利用社會力量來建城。將在下文經營主體中詳述。

4、創建生態政治文化

生態城建設要營造生態政治和生態文化。首先,建立高效廉潔的政府。指機構簡潔,人員優化;工作高效率,服務高質量。其次,建立生態政治。生態政治主要指政治文明,包括民主法制建設等。xx大提出豐富民主形式,爲生態政治建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大環境。

再而,營造新文化、企業文化。文化在經濟發展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有人說,決定社會發展的不是政治,不是體制,而是文化,那植根於人們心中的文化傳統。這話自然說重了。但爲了強調文化在發展中的地位也是不無道理。爲什麼塔山頂上新建的塔依舊是那種形態,數千年之前中國傳統的塔影?這不能不說與文化無關。

5、樹立生態新理念,精心經營生態市

經營城市,指通過多種形式重新配置、優化重組和有效運作,提升城市資源的價值,盤活城市存量資本,最大限度地實現城市資本的增值和盈利。並再投資,再循環,進而實現城市資本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實現城市的自我增值、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這本身就是生態城建設過程。

這些事誰來做?這要解決的是經營主體問題。怎麼做?這要解決的是經營手段問題。怎麼能做好?這要解決的是經營機制問題。

(1)、經營主體社會化。誰來經營城市?長期以來,人們以爲是政府。然而,經營城市的提出,本身是一種市場行爲。對於市場行爲,政府只負責宏觀調控。

但在實踐中,經營城市是市場行爲還是政府行爲,本有爭議。有人認爲,經營城市是市場行爲,但必須擯棄完全的市場導向。政府負責規劃、路網、重要市政設施;其他由社會相關單位與個人負責;將從政府行爲轉爲社會行爲。因爲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必須發動全體市民來建城,發動全社會參與建城。使得投資主體多元化,這樣政府的負擔也就減輕了。永定土樓的建設就是一個最好的啓示。永定土樓是以平民的力量建築起來的世界文化遺產,這是生態城建設必須借鑑的。

(2)、創新經營模式,靈活經營手段。將城市資源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能剝離的統統剝離;使公共物品成爲準公共物品。而後,進行招標、投標,轉讓經營權和管理權。我市已從污水處理入手,開始實施“兩權”分離,市場運作。

(3)完善經營機制,避免長官意志。由政府經營的,政府組織經營,建立起規範的管理制度;由企業(物業公司)經營的,完善管理機制;由個體經營的,創建管理新機制。總之,形成規範生態市政管理體制。

蘇州園林重走私有化道路,政府將古建築管理推向市場,這不是爲創新管理又指明瞭一個方向?

2022生態市建設調研報告 篇4

(一)自覺服務國家經濟發展大局,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支持擴大內需

通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建行認識到,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具體到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就是通過不斷改革創新,持續增強綜合金融服務能力,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健康發展。XX年11月上旬,中央決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建行及時調整工作計劃,積極支持擴大內需。由於項目準備工作基礎紮實,因而迅速形成信貸投放。僅XX年後兩個月就新增貸款1555億元,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出手快、出拳重”的要求。建行密切跟蹤和分析實體經濟需要,圍繞促進投資、消費和出口,發揮傳統優勢,大膽創新探索,採取了全面的服務措施。

(1)積極主動地爲基礎設施項目和重點企業提供綜合性金融解決方案。除了主動幫助部門、地方和企業做好相關規劃,搞好項目評估和造價諮詢,還努力降低企業籌資成本,改善財務效益。XX年通過投資銀行、信託理財、租賃等方式爲企業融資2050億元,比上年增加近900億元。XX年前9個月,基礎設施貸款新增3265億元,佔公司類貸款新增額的56%。

(2)努力爲居民提供最好的住房金融和消費信貸服務。重點支持拆遷安置房、經濟適用房、中低價位和中小戶型商品房建設。9月末,個人住房貸款餘額7928億元,穩居同業前列;個人消費貸款達到1200多億元,信用卡透支增速超過40%,有力促進了居民消費。

(3)積極探索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新方法新手段。建立了120多家小企業“信貸工廠”,組建專門團隊,實行標準化、流程化作業。結合小企業電子商務特點,在浙江、江蘇、廣東等八個省市推出網上信貸,累計爲多個客戶發放48億元貸款。爲小企業推出循環額度貸款、小額無抵押貸款,聯貸聯保貸款等系列產品,近三年中小企業貸款平均增幅20%以上,中小企業客戶已佔公司類客戶的85%,中小企業授信餘額佔全部公司客戶的40%左右。

(4)切實改善農村、農業金融服務。總結新疆分行小額農戶貸款的做法,推廣到黑龍江等農業大省,當年發放小額農戶貸款26億元。已設立5家村鎮銀行,正在籌備村鎮銀行控股公司,計劃未來三年村鎮銀行達到100家,努力將服務延伸到更廣大的縣城和村鎮。近兩年涉農貸款平均增長率超過25%。

(5)破解出口加工企業產品轉內銷遇到的金融難題。沿海地區外向型企業能夠生產全球一流的消費品,金融危機後國外市場萎縮,國內消費者雖然有巨大需求,但苦於沒有內銷渠道。這些企業轉內銷,除品牌、渠道外,融資頸瓶也是主要約束因素。經過一系列調研、論證,建行推出了“內貿通”系列產品,累計向出口企業授信200多億元,幫助一批加工出口企業走入廣闊的國內市場,實現了多方共贏。

(6)幫助企業兼併、轉型升級。目前,已發放併購貸款超過百億元,不論在貸款筆數還是貸款總量上,都居國內同業首位。

(7)努力滿足“保民生”的多重金融服務需要。專門推出面向教育、醫療、社保、環保領域的“民本通達”系列產品。XX年9月末民生領域貸款餘額1851億元,同比增長611億元,高於貸款平均增速19.52個百分點。

(8)以金融創新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國內文化產業市場潛力巨大,但由於體制、政策和觀念的原因,長期缺乏融資渠道。建行在這個領域進行了多方面大膽探索,文化產業貸款比年初增加100多億元。爲支持文化企業廣闢發債等融資渠道,向文化產業客戶提供擔保249億元。成立了文化產業基金管理公司,目前正與國家有關部門和大的文化企業集團籌備發起文化產業基金。

(二)堅持積極審慎經營方針,不斷強健風險管理

XX年初建行確定了“積極審慎”的經營方針。所謂積極,就是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調整政策,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急,創新方式方法,將項目前期工作做深做透。所謂審慎,就是把風險管理作爲永恆的主題,堅持“瞭解客戶、理解市場、全員參與、抓住關鍵”的風險理念,把握合規底線,避免出現“一哄而起”和“蘿蔔快了不洗泥”。

反覆提示各分支機構要堅持有效發展,不盲目爭奪市場第一。總行爲此還調整了業績考覈體系,一反往年做法,不再考覈分行的市場佔比,避免了盲目攀比放貸規模和月末、季末衝時點現象。XX年以來新增貸款由前幾年的第一、二名變爲第四名,市場佔比下降2個百分點,增速比同業平均慢5.37個百分點。監管部門對建行信貸投放的總量控制和節奏把握給予了充分肯定。

2022生態市建設調研報告 篇5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xx縣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紮實開展扶貧攻堅工作,全面推進城鄉統籌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特色產業,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等一體化建設,在推進城鄉建設方面不斷解放思想,創新機制,突破難點上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經驗,有力促進了我縣城鄉建設的發展,城市市容市貌不斷改變,人民羣衆生活品位、生活水平和人居環境得到提高,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二、存在的問題

1、規劃滯後,後勁不足

我縣城鄉建設發展前景看好,但從總體上還處於規劃發展階段,在建設上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有些地方處於自由建設狀態,一是缺乏整體規劃,有些規劃的編制只停留在總體規劃上,詳細的實施項目尚未進入議事日程,總體規劃是對城鄉分佈建設區域作粗線條的安排,對整體佈局、主題定位、建設目標等關鍵要素簡單規劃,只體現大體輪廓。二是規劃中沒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三是鄉鎮缺乏規劃建設引導。在建設過程中進展緩慢,民居建設隨意性、盲目性現象比較普遍。

三、產業帶動不快,資金保障不足

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必須堅持產業支撐,從當前建設的進展情況來看,由於產業帶動不足,無論是縣城還是鄉鎮出現了建設徘徊滯後,進展緩慢的現象,農村產業還未形成大規模總體帶動,農民收入不高。因而出現建設規模小,帶動能力弱,城鎮化水平低的現象。

四、管理工作有待加強

我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功能已逐日趨完善。但在管理服務上力度不夠,經驗不足,城區亂搭亂建,佔道經營,亂塗亂畫,亂潑亂倒,髒亂差的現象比較嚴重。在商業、行業門面經營上還比較凌亂參雜,沒有形成分門別類,入行就市,行業特色不明顯,城市廣告牌參差不齊,缺乏規範,城市綠化亮化美化有待加強,管理工作任務仍然艱鉅等等。

五、對策及建議

1、要高起點、大手筆落實城鄉規劃

要充分結合外面的經驗和本縣的實際,因地制宜,突出重點,體現特色,科學規劃;要用長遠的經營理念規劃縣城,充分發揮好城市規劃指導和調控城市建設的龍頭作用;要邀請專家高標準編制和修訂城市總體框架,合理確定城市發展目標,對近期建設地段以及政府儲備的土地和擬向社會供應的土地要超前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確定土地的性質,建築密度,容積率,綠地率等強制性內容,形成規劃圖冊和本本,作爲土地供應和建設規劃管理的依據,鄉鎮規劃方面要齊頭並進,要從規劃引導,佈局合理,突出特色,以建設完善,功能齊全,服務管理上下功夫,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國土部門要按照規劃要求,嚴格審批建設用地,以充分實現土地增值建設開發的新格局。

2、加強產業帶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加大力度加快城市基礎設施,推行城鄉建設,基礎設施必須先行,我縣要緊緊抓住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試點的大好時機,主動作爲,大膽先試先行,搞好向上銜接,爭資上項,招商引資,引鳳築巢,按照“合法程序,互利互惠”的原則,引有實力的戰略伙伴,先墊資進行城鎮規劃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然後,逐漸開發新區、新項目和規劃區的大建設。以此向城鄉建設輻射。

3、圍繞培育特色產業帶動城鄉發展。

沒有產業支撐的城市化是“造城,會形成城市發展的‘空心’化,這樣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發展。因而,要加強農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生產的綜合能力,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要圍繞特色和規劃,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完善產業佈局規劃,就我縣而言,形成以柑橘、金秋梨爲特色的水果業,以烤煙、茶葉、金銀花爲特色的經作業,以線椒、高山蔬菜爲特色的蔬菜業,以湘西黃牛、北歐瑪鱘魚、大閘蟹、乳鴿爲特色的畜牧產業,要通過示範引導,項目推動,發展一方、富裕一方、建設一方。

4、加快我縣新型工業化。

抓好礦山整治整合成果的鞏固和深化,着力打造我縣百億錳產業和百億鋅產業,大力培植優勢骨幹產業,推進農產品精加工,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爲城鄉農民工就業搭建新的平臺。通過工業、農業產業帶動,不斷增強城市化建設的實力。

5、統籌城鄉發展,大膽先試先行。

在重點建設縣城中心區的同時,要認真抓好鄉鎮城鎮化建設,新型城鎮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率先脫貧致富的載體,鄉鎮建設搞好了,能提升城鎮承載能力,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6、落實城鄉規劃建設,堅持規劃先行。

強化規劃引領作用,用規劃統籌城鎮建設發展,加強環境保護,注重特色、加強土地管理,注重生態建築,人文協調,立足個性,因地制宜,高起點、高標準做好規劃,走具有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當前,我縣要結合新一輪扶貧攻堅工作和新農村建設,要制訂好鄉村規劃,合理佈局學校、醫院、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完善鄉鎮、重點特色村寨,特色民居保護規劃,要堅持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一張藍圖管到底,建到底,做到違反規劃的項目不批,不作詳規的項目不批,選址不合理的項目不批,多留特色多留亮點,多留樣板,不留遺憾。如我縣麻力場鎮立新村,是州人大的扶貧聯繫村。今年六月,總理來到該村看望羣衆,面對面交流,聽羣衆呼聲,帶來了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對儘快改變武陵山片區落後面貌,作出了重要指示。目前,在州人大的牽頭下,州縣各部門對立新村重點實施一輪扶貧開發力度。重點對村寨規劃,民居改造、五改工程等全面實施啓動,辦成一個高標準示範點,住建部門要首當其衝通過辦點作樣,推進鄉村建設的發展。

7、要抓好城鎮建設的管理。

在規劃建設工作中,我縣要按照規模適度,佈局合理、功能配套、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的要求,加快推進集鎮建設,打造一批工業強鎮,旅遊重鎮,文化名鎮,商貿大鎮,並加強小城鎮規劃控制、嚴厲查處亂搭亂建,佔田建房行爲,全面開展查非糾違、住建、規劃、國土部門和鄉鎮村建立長效機制,深入推進縣城、鄉鎮村整髒治亂綠化行動,抓好城鄉建設規劃管理,使鄉鎮、村建設在以城市爲核心的帶動下,面貌有明顯的改善,提升城鄉人民羣衆居住環境和幸福指數,實現我縣城鄉建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