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調研報告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7W
本文目錄民營經濟調研報告關於對全縣民營經濟情況的調研報告

去年,區政協成立了專題調研組,就我區民營經濟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開展重點調研,經過走訪轄區範圍內的近10家大、中、小型民營企業,召開了各類民營企業家參加的座談會和政情通報交流會,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以下調研報告。

民營經濟調研報告2篇

一、近年來我區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狀況

近年來我區民營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主要有四個特點:

1、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經濟總量迅速擴大。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全區民營企業總數由年的519戶,發展到現在的3977戶,增長了7倍多。截止去年底,全區共有個體工商戶8691戶,註冊資金3.5億元;民營企業3977戶,註冊資金29.8億元;僅去年,全區新發展個體工商戶2998戶,新發展民營企業895戶,新增註冊資本12億元,表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2、規模企業優勢顯著,競爭能力日益增強。經過10多年的發展,全區的民營個體經濟已由發展初期的主要從事商貿、飲食、服務業等比較單一的拾遺補缺行業,不斷向各類工業、商貿業、交通運輸業、建築業、旅遊業、服務業、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等行業拓展。初步形成了農工商並舉、全方位拓展的民營和個體經濟發展新格局,形成了一批初具特色的產業羣體和塊狀經濟。據統計,全區目前民營企業註冊資本達100-500萬元的有366家,達500-1000萬元的有46家,達1000萬元以上的有56家,而年底分別是30家、2家和0家。截止年底,全區民營企業的戶均註冊資金74.8萬元,註冊資金超過100萬元的達468戶,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1.2%和29.6%。

3、綜合實力明顯增強,貢獻份額幅度增加。目前民營經濟已經成爲我區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區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所佔的比重已超過三分之二。名列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的高力集團的落戶,科技、製藥的崛起,鉛鋅銀礦、金陵石化化工二廠等一批大中型國有集體改制企業的加入,我區建設、房地產、方圓置業、蘇星汽車修理廠的成功改制都進一步增強了我區民營經濟的實力和競爭力。同時,全區民營企業在擴大勞動就業上貢獻突出,幾年來共吸納5400餘人就業,成爲吸納徵地拆遷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就業的重要渠道。

4、政府職能不斷轉變,發展環境逐步改善。去年,區政府按照省、市民營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立足發展,做好服務,狠抓規範,把加快發展民營經濟作爲經濟工作中最關鍵的環節來抓,着力引導民營經濟走規模發展的道路,走現代企業的發展道路,走改制發展的道路,不斷拓展民營經濟的發展空間,提升民營經濟的發展層次,增強民營經濟的發展後勁,推動了民營經濟增長速度的再加快,總量規模的再擴大,發展層次的再提升,使民營經濟發展的大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在走訪、座談、調查中,聽到了民營企業家對政府卓有成效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

二、在民營經濟發展中必須關注的幾個問題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我區民營經濟在發展規模、質量、環境等方面較之過去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但與先進地區相比,與省、市民營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創造加速發展民營經濟的最佳環境"的要求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我們認爲以下幾個問題值得關注:

1、舊的思維定勢依然存在計劃經濟時代民營經濟就是私人經濟、甚至個體經濟的習慣思維普遍存在,認爲"一切都是私人經營者自己的事"。雖然民營經濟逐步上升爲區位經濟的主體地位,但過去有些管理部門職能沒有及時轉變,觀念沒有調整到位,這在某種程度上弱化了政府部門對民營企業的指導作用。區由於歷史的原因由農業區轉變而來,基礎條件薄弱,傳統的民營企業規模小、技術差、資金少,客觀上需要政府部門的指導。當前政府部門往往"重視大型的、高利稅的民營企業,忽視中小型民營企業"的行爲,不利於中小型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致使我區民營企業處於低層次的發展狀態。

2、產業規劃滯後缺乏對民營經濟總體長遠規劃和相關政策的配套。目前,政府已十分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但究竟如何推進全區民營經濟的發展,如何設計民營企業的佈局、優化產業結構,從哪裏作爲工作的突破口,如何抓落實、抓實效、抓成果,還沒有可以遵循的長遠規劃和配套政策作支持。

3、管理闕失在對民營企業的行政管理行爲中,甚至存在與公有制企業不同的雙重標準,還不能做到主動地關心他們、主動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不合理的收費和不應該甚至非法的亂攤派時有發生。職能部門之間的規範相互衝突,市、區的同性質部門重複收費、國有企業享有的有關國家政策優惠,民營企業不能平等地獲得,政策的不對等、信息不對稱,在很大程度上使民營企業處在一種不公平的政策環境之中。

4、培訓"短腿"大多數民營企業的經營者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採用傳統的"家長式或家族式"管理模式,現代管理知識匱乏和管理手段落後。加入wto以後,民營企業家迫切需要提高經營水平、管理創新水平,需要熟悉國際規範的知識和與經營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一些企業規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範,勞資關係處理不好,容易滋生社會矛盾;有的經營者同時也受到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對企業科學管理重視不夠,企業經營狀況起伏波動較大。

企業的員工培訓問題也比較嚴重,引進人才難或引進人才留不住,用人只能降低標準。在民營企業經營者的隊伍中,不乏低學歷者,企業經營者素質的提高沒有部門來管、來抓。因此,導致民營企業短期行爲和缺乏發展的長遠眼光。

對勞動力的培訓還沒有有效的措施,沒有能爲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合適合用的勞動力,大量的失地農民沒有現代工業的勞動技能,就連基本的工作規範、法律常識、安全要求、企業制度都不瞭解,影響傳統民資企業與現代工業的接軌。

5、服務不到位對引導懂管理、精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人才從事民營企業,缺乏獨立運行的政策措施和優惠待遇,有一些優惠政策受到部分執行部門拖延、推諉不能落實而流於形式,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比較突出。我區工業園、創業園、科技園還很少有能真正讓科技人員動心並去創業的優厚條件,與杭州、蘇州等科技園相比,我區民營科技園對高科技項目在資金、地方性收費、土地出讓或批租、人才使用等方面力度不夠,在政策扶持上還缺少吸引力。其結果,使我區的民營經濟多數處在附加值較低的傳統產業之中,民營企業在低層次、低水平上重複擴張,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些部門"重結果、輕過程,重口號、輕落實,重形式、輕扶植"的官僚主義作風。另外,在公有企業改製爲民營企業的進程中,政府部門如何引導,使這些企業規範化,理順原有勞資、債務、產權等關係,缺乏一個公正的中介組織(不是政府所屬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幫助促進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規則來規範運作

6、沒有特色產業羣區一直沒有地方特色的產業羣,象以紡織爲代表的鄉鎮企業發展模式,以五金爲代表的家庭作坊--家族企業發展模式,廣東(東莞)以外來加工業爲代表的產業羣。目前全區以整機裝配的企業主要集中在經濟技術開發區,農號的奶業、花業沒有形成產業規模,以汽車建材爲龍頭的商業、服務業起步晚,規模效益尚未體現,沒有成爲產業鏈。

上述問題的存在,從根本上阻礙了我區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科技型企業的健康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區產業結構優化的進程,阻礙了經濟結構調整的順利實現,阻礙了利用民營企業優勢來嫁接公有企業作用的發揮。因此,從我區整個經濟發展的高度重新對民營企業進行定位,不斷改善民營經濟的經營環境和政策環境,是十分必要的。

三、關於扶植、促進我區民營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要確保我區民營經濟的發展步入健康的快車道,首先必須解決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和政策環境,引導更多有知識、善經營的高級人才加入民營經濟的行業。同時,從地方政策上完善有關法規,確保民營企業的利益不受侵害。爲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規劃要先行在我區""發展規劃中,將民營經濟發展規劃作爲一個專題加以研究,請專家論證,通過人大作出決議,納入我區經濟發展長遠規劃之中。還必須明確規定優先扶植的產業領域或高科技領域,作爲鎮街發展民營經濟的依據。

第二,政策多扶持其一,加強民營經濟的政策制定工作,將民營經濟的發展納入地方法規的保護之下,使民營企業的經營者放心,讓計劃從事民營經濟的人才放心。同時規範政府部門對民營企業的行政管理行爲,將分散在不同職能部門有關民營企業的有關規定、優惠待遇和優惠政策以規範的形式固定下來,以便於執行。打破國有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界限,在科技項目申報、政府資金利用等方面應享受同等待遇。其二,對民營高科技企業,建議設立"區長專項資金",同時配套專項政策和使用辦法。其主要目的在於引起社會的關注和吸引高級人才加入到民營經濟的創業中來,以此帶動我區民營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其三,建立我區鼓勵高級人才創辦民營科技企業、或到民營企業工作的特殊政策,幫助他們解決後顧之憂。在市人才政策的框架內,建立人才儲備制度,人事部門對民營科技園從事創業或工作的高級人才管理要提前介入。其四,鼓勵有條件的失地農民自主創業,對失地農民的生活、就業的關注是體現以人爲本,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招商局要引進投資少、技術要求不太高的小項目,或者主動的牽線搭橋,圍繞大企業設置一些加工點,組織聯營性質的合作社,給與小額的貸款,廉租用地等,幫助他們創業,帶動就業,維護穩定。其五,加大宣傳與指導的力度,做到政策透明,執行規範,改變政府與企業信息不對等的情況,建議政府拿出專項資金,支持簡報、電視臺、廣播電臺闢專欄用於政策宣傳、信息發佈,節約民營企業管理、經營、交通的費用。

第三、管理更規範規範政府部門對民營企業的行政管理行爲。一是政府應爲民營企業開闢"綠色通道",對我區的民營企業實行"掛牌管理"。即對民營企業的收費標準、稅收標準、檢查標準、由誰負責檢查實施等,由區政府統一制定。檢查人員憑區政府統一印發的證件從事對民營企業的檢查管理行爲,凡是超過規定的任何內容,企業有權拒絕執行。對於與市政府有關部門相牴觸的標準,重複的收費要主動地協調,甚至干預。二是對民營企業實施"素質創新計劃"。參照國家經貿委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廠長(經理)培訓的做法,對我區民營企業經營者堅持制度化培訓,有效地提高經營者的綜合素質。三是關注改制以後的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去年以來,全區改制工作進展順利,改制以後的企業情況複雜,區政府應當主動介入,幫助理順產權、勞資關係,健全基本的組織、建立規範的企業制度、跟蹤政策與法規的服務,減少社會矛盾。四是城市化發展中的原工商戶的安置問題。大拆遷以後,本區的常住人口相對集中,在規劃上要考慮劃出一定的區域和空間,作爲個體工商戶、小型的民營企業的安置,不能一拆了之,不能一方面鼓勵新人辦企業,一方面又挫傷老業主的積極性,配合城市化的進程,設計功能區,科學指導安置,避免無序的競爭。

第四,思路再拓展1、對現有的科技園或建設中的工業園區,按照"特事特辦"的指導思想,最大限度地放活、放寬政策,激活一點,帶動一片。梳理存在的問題,重新構築我區民營科技產業的制高點,不要再錯過時代所賦予我們的發展機遇,堅持"扶上馬、送一程",切記"殺雞取卵"。建議組成一個專家團到外地認真考察、取經,重點研究我區民營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問題。2、有計劃、有重點地實施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的"嫁接工程"。對具備良好發展前景、市場需求較旺、企業管理水平較高、綜合素質較好的民營企業,經過政府部門的充分評估和認定,在自願的基礎上,按市場規則進行優勢組合。將國有企業部分資產或全部資產與民營企業進行合作經營或合資經營,最大限度地將民營企業規模做大,在充分利用國有資產的同時,加快我區民營企業的發展步伐。針對區位特點,加大引入高新企業、環保企業、對外加工企業的力度。3、協調並加快政府部門的電子政務建設,提高政策透明度,爲非公有制的發展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區政府及組成部門要在互聯網上開設政務信息公衆網站,除涉及《保密法》規定的內容外,政府各部門制定的文件、規定,在按原渠道發佈的同時要上網公佈,把辦事的政策、程序、內容、制度公之於衆,並受理社會範圍內的諮詢、投訴事項。改善服務不能僅僅體現在門好進,臉好看上,要在推行人性化的服務,一站式、提醒式、上門式的服務上下功夫。4、加大對民營企業榮譽激勵的力度。現每年評選的我區民營企業"五十強",主要從利稅指標來衡量,而且每年開一次表彰大會。對此,當前社會宣傳力度仍不夠,對提高民營企業知名度影響較小,民營企業興趣也不高。今後要多增加民營企業評選的層面,如增設"發展最快的民營企業前10強"、"民營高科技企業前10強"、"民營企業管理優秀前10強"、"民營優秀企業家十佳"等。通過上述活動的開展,以評促管、以評促改、以評促進、以評促譽,幫助民營企業提高知名度,改善企業的經營水平。5、多渠道幫助民營企業融資,除了繼續辦好小額擔保貸款外,牽線搭橋引入區外投資者加盟、與外省相關企業合作,形成產業羣,改變單打一、體內循環的體制。

關於對全縣民營經濟情況的調研報告民營經濟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市政協: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我縣各級、各部門把民營經濟作爲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解放思想,強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民營經濟保持了健康、穩定、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爲進一步做好民營經濟這篇大文章,探索民營經濟發展的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根據市政協安排我縣政協於4月19日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和有關單位負責人對****料廠等企業進行一次專題調研活動。縣政府分管民營經濟的副縣長參加了調研活動,並向委員們通報了全縣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民營經濟發展現狀

通過調研,委員們普遍認爲我縣民營經濟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發展速度快。全縣新發展個體私營企業1200戶,全縣個體私營企業總數達到22815戶,民營經濟實現銷售收入81.9億元,同比增長34.6%;實現利稅8.2億元,同比增長15.5%;完成增加值16.8億元,同比增長39.5%。二是就業人員多。全縣民營經濟從業人員達到近10萬人,個體私營業發放工資3.65億元,人均月工資370多元。部分企業已參加社會勞動保險,民營經濟對增加農民收入,安置勞動力就業,促進社會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稅收貢獻大。全縣完成民營經濟稅收1.15億元,同比增長30.2%,其中鄉鎮民營稅收8883萬元,增加3661萬元。四是新上項目多。全縣民營經濟新上項目共246個,固定資產投資17.6億元,同比增長92%。五是骨幹企業帶動作用明顯增強。限額以上民營企業增加13戶,達到41戶。實現銷售收入25億元,同比增長109%,佔全縣民營經濟總銷售收入的31%。完成增加值7.9億元,同比增長119.4%,佔全縣民營經濟總增加值的47%。六是門類齊全。我縣民營經濟以資源爲依託,廣泛分佈在一、二、三產業中,主要有工作制造、建築、交通運輸、倉儲、批發零售、食宿餐飲、社會服務等八大門類。

二、制約我縣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和問題

當前制約我縣民營經濟發展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一是資金緊張。除少數幾個大企業外,融資難仍是當前影晌項目建設和企業生產經營最突出的問題。一些企業產品銷售形勢很好,發展前景也非常可觀,但由於缺少資金,很難維持正常生產經營,更談不上擴大規模。也有的項目,因爲資金困難建設工期一拖再拖,不能按時竣工投產。二是發展用地難。當前,國家實行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致使一些好的項目無法落到實處。三是環境不寬鬆。近幾年縣裏狠抓經濟環境,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有一些部門不顧冠縣實際承受能力,拿着上級的紅頭文件漫天執收執罰,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四是思想觀念滯後。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影響,一些領導幹部的思想、意識形態對非公有制經濟有種片面認識。另外我縣多數羣衆思想閉塞,對外界缺乏瞭解,缺乏信息,上項目無門路或者根本不會幹,這是束縛我縣民營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原因。五是人才匱乏。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科學技術的攜帶者。我縣每年都向外地輸送大量人才,但本地留不住,主要原因是經濟基礎差,待遇較低。

三、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對策

委員們認爲我縣民營經濟要繼續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中央確定的方針政策,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實現公平竟爭;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法保障非公有制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政策監督管理和服務,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進一步引導非公有制企業依法經營、照章納稅、誠實守信、健全管理制度,不斷提高非公有制企業自身素質。在具體工作中要緊緊圍繞省、市、縣委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奮力開拓,狠抓固定資產投入和民營稅收,狠抓發展重點,狠抓財源建設,在管理和服務上狠下功夫,力爭使我縣民營經濟工作再上新強價。

(一)抓重點產業。要充分發揮********廠等重點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引導每個企業認真研究市場,努力發揮自身優勢和潛能,搞好產品定位和主攻方向,打造品牌。

(二)搞好產業規劃。重點對軸承加工、棉紡織、機械及金屬製品、木材加工、麪粉加工等產業搞好規劃,加強行業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樹品牌,創名牌,拉長產業鏈條,發揮聚集效應,實現合理、有序、產業化生產,努力形成幾大加工基地。

(三)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形成“窪地效應”。要給各單位定任務,加壓力,創新招商方式。並積極挖掘社會閒散資金,搞股份制上新。

(四)抓管理、搞好企業摸底調查,建檔立卡,深入企業搞好服務,幫助企業建章立制。重點搞好民營企業的基礎管理、質量管理、現場管理、安全管理等,以管理促進效益,促進民營經濟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要經常舉辦企業廠長經理、營銷、財會等培訓班,努力使民營企業實現與現代管理制度接軌,與WTO接軌。

(五)抓環境治理,維護經濟秩序。要積極落實縣委、縣政府有關指示精神,認真清理對企業的收費項目,酌減收費標準,落實過來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規定和做法,監督有關部門執收執罰行爲,反映並解決好企業的投訴案件。

(六)加強領導,創新體制和機制。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有目共睹,民營經濟唱主角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大趨勢。縣委、縣政府要把民營經濟列爲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在鄉鎮一級建立與形勢要求相適應的工作機構,借鑑兄弟縣市的經驗和作法,在各鄉鎮成立“民營經濟發展服務中心”或“發展委員會”組織機構,專門抓好民營經濟工作,同時抓好企業黨團基層組織和工會等羣團工作。

四、加快我縣民營經濟發展的建議

1、建議市委、市政府對我縣工業項目的金融扶持,在政策上給予更多的傾斜。

2、建議上級每年拿出專項資金,用作欠發達縣市的民營經濟發展基金。

3、幫助解決發展用地特別是園區用地問題,放寬政策,將城市規劃區內的部分基本農田調整爲一般農田,降低收費標準,從快從速從優辦理農轉用手續。

4、建議市委、市政府多爲***爭取一些政策上的優惠,建成“特區”,妥善解決垂直部門的根本利益與上級政策、紅頭文件的撞車問題,制定符合我縣實際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

5、建議市委、市政府在******對****對口幫扶上多給予指導和關懷,特別是傾向上一些投資規模大、勞動密集型高、帶動性強的工業項目,通過幫扶促進***經濟的發展。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