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農村調研報告十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89K

2024年新農村調研報告 篇1

根據《**市供銷社關於開展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供銷合作社重要作用調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社抽調業務熟悉,具有調研經驗的同志,對供銷社改革改制工作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作了認真細緻的調研、彙總,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2024年新農村調研報告十篇

一、調研範圍和對象

1、現存企業:日雜公司

2、退休幹部:2人,安置職工2人,享受低保職工2人,下崗後購買供銷社門店仍然經營農資、日雜、百貨的職工3人。

3、“兩社一會”創辦中,吸納爲綜合服務社的社員及部份協會、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4、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部分村委會及個別農戶。

5、目前我社現代流通網絡產業協會輻射的部分鄉(鎮)、村。

6、區社財務、報表、債權、債務、固定資產、有關檔案資料。

7、勞動社會保障局查閱供銷系統相關人員的醫療保險等情況。

二、區社基本情況

**區供銷社機關現有幹部職工8人,其中正科1人,副科1人,副主任科員1人,事業推公人員3人,工勤人員1人,合同制工人1人(駕駛員),工資全部納入財政全額撥款。

三、改革改制情況

我社認真貫徹區人民政府審批的改革方案,“以社有資產退出,職工身份置換,債務不懸空,按照保留牌子,人員分流安置,向個體私營經濟轉化”的總體思路,於98年開始進行企業改革改制。改革前全系統有12個企業,幹部職工597人,根據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保留了農資公司和日雜公司兩塊牌子,其中,日雜公司仍進行經營活動,在區社的指導支持下,將原資產進行改造建設成茶葉市場,管理人員3人。其餘基層社、購銷店、廠、公司、營業執照全部到工商註銷。一次性安置職工192人,內退18人,其它124人(調動、死亡等),支付安置職工補償金總額192萬元,分流職工參加社保192人,醫保192人。

四、離休人員情況

離休人數2人,離休人員由區老幹局統一管理,醫療費全額報銷,退休人員247人,參加醫療保險人數247人,年上交醫療保險費82萬元,參加大病醫療保險247人,年上交醫療保險費25萬元,247名退休人員向社會化管理過渡,支付社會化管理費用20萬元,33名退休黨員向社區過渡。社區管理費、社保費、醫療保險費、喪葬撫卹費都按標準要求解決,不存在大的困難和問題。

五、“兩社一會”的發展情況

20xx年至20xx年6月底共發展“兩社一會”46個,其中:協會11個,專業合作社2個,綜合服務社27個,市場4個,協會帶動農戶1259戶,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227戶,20xx年1—6月份幫助農民實現收入2377萬元,綜合服務社銷售化肥11200噸,日用消費品購銷總額35萬元,經營總額4084.58萬元。

六、農村現代流通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1、現狀:目前已發展的農資流通網絡輻射全區7個鄉(鎮)20個村,還有3個鄉(鎮)80個村的農民沒有享受到供銷社農資流通網絡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全區共102個村委會,33個市場,其中區級7個,鄉級10個,村級16個,有75%的村沒有集貿市場。

2、構想:期間,新建和改造4個農村集貿市場,新建忙畔街道文偉村集貿市場,改造鳳翔街道複合村街、圈內鄉寧安街、螞蟻堆鄉螞蟻堆街集貿市場,建設1個區級農資配送中心,年配送能力1000萬元,建設博尚、那招片區,圈內、平村片區,鳳翔、忙畔、邦東、馬臺、南美片區的區域性配送中心。發展100個“兩社一會”其中專業合作社15個,綜合服務社70個,行業協會15個,結合“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四進村”、“五個有”工作的開展,鞏固和發展好**區農村現代流通服務體系。

3、政府出臺有關扶持政策:從20xx年起,期間市財政每年給改造和新建一個農村集貿市場建設給予5萬元的資金扶持,區政府配套5萬元;市政府副市長和市供銷社領導對重點市場實行掛鉤聯繫,以確保市場建設按質、按期完成,每年安排10萬元資金專項用於配送中心建設,繼續安排5萬元的化肥儲備貼息資金、專項用於配送中心建設,農藥倉儲設施建設和3萬噸化肥儲備。

七、參與農業產業化建設情況

**區共發展協會82個,總會員數2396人,其中供銷社領辦11個,均爲農產品行業協會,佔協會總數的13%,發展會員1259人,佔全區總會員數的52%,其中團體會員22個,農民會員1010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會員數227個。創辦農產品經紀人協會1個,會員62人,進行農產品經紀人培訓一期,培訓62人,全區農產品交易總量13003萬元,通過供銷社服務所佔農產品交易比例約爲20%。

八、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

參與新農村建設中3個試點村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支持產業發展資金4萬元,發展核桃200多畝,茶葉500畝,支持民居房改造1戶資金5000元,帶領試點村協會會員到外考察學習32人,投入資金1.5萬元,進行農業科技培訓12期,培訓492人。

九、改革與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企業改革遺留問題多、負債重,主要是欠貨款和銀行貸款,整個系統共負債257萬元。

2、企業改革期間,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上報特殊工種59人,經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審批確定,20xx年12月份以前,以辦理退休手續22人,現有37人,從20xx年1月1日起省局不認可,無法辦理退休手續。

3、基層社、購銷店都處置變現,農村經營網絡只能以供銷社分流職工和社會能人大戶爲主體,依託原有門店改造升級,但因供銷社沒有執法資格,對他們只能作一些業務上的監督、指導和要求。

4、資金投入不足,集貿市場建設均需20萬元以上資金,而上級扶持資金10萬元,資金缺口較大。

十、對策、措施

1、供銷社工作應立足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制定發展規劃和發展目標。

2、上級要大力扶持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龍頭企業,着力培育龍頭企業,以推進真正有效的農業產業化經營。

3、從**區供銷社目前現狀看,物流配送中心只能採取開放辦社、招商引資的.形式進行,而在立項標準上應相對發達大城市有所降低,才符合邊疆城市的實際情況。

4、在領辦、創辦協會、專業合作社過程中,供銷社只能按照引導而不強制,支持而不干預,扶助而不包辦的原則,組織、扶持、服務其發展。

5、鞏固供銷社農資流通的主渠道地位,以減少和杜絕不合格化肥在市場上氾濫,保障農民購買到質優價廉的化肥。

6、農資經營的市場準入由供銷社審批,供銷社把取得准入的經營戶與“兩社一會”的創辦結合起來進行管理。

7、上級對農村集貿市場的建設給予大力扶持,保證資金足額、及時到位,確保工程按質、按量、按期完成。

8、條件好、建設效益好的農村集貿市場在上級扶持的基礎上結合“誰投資誰受益”的籌資方式,減少籌資壓力。

2024年新農村調研報告 篇2

自3月份駐村以來,在縣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我認真落實省、州、縣各級黨委、政府關於下派指導員工作的具體安排,嚴格執行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及隊員的相關規定,堅持與村幹部一起工作,深入村民中間,詳細瞭解村情民意,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國農村最基層人民的現實狀況;同時,與村領導班子一道,在鄉黨委、政府等各方面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盡心盡力協調解決羣衆最關心、最實際、最迫切解決的問題,對新農村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體會,現將情況彙報如下:

一、xx村基本情況

xx村委會隸屬xx縣xx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距xx縣城 8公里,交通方便。xx村委會東鄰金馬鎮,南鄰督捕撫,西鄰秧田壩,北鄰青禾。轄瓦舍、路溪白、舊龍寨4 個村民小組,居住着漢、彝、撒尼等民族。全村有國土面積 7.6平方公里,海拔在 820米— 850米之間,適宜種植糧食、烤煙等農作物。有耕地2744.00畝,其中人均耕地0.56畝;有林地8205.00畝。有農戶 336戶,有鄉村人口5007人,其中農業人口5007人,勞動力3605人,其中黨員爲94人,其中貧困戶有 00多戶,佔全村人口的 3%。

二、開展工作情況

駐村後,在鄉黨委的領導下,作爲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我以調查瞭解情況爲主,詳細瞭解村情民意,虛心向羣衆學習,與村民交心談心,盡心盡力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在生活上嚴於律己,努力維護駐村指導員的`形象。駐村後,我對xx村的社會、經濟、醫療衛生、教育發展現狀等作了認真調查,並草擬了以下工作計劃。

一是根據xx村的實際情況,協調州屬有關單位爲xx村爭取相關工作經費;二是做好政策法規宣傳和基層黨組織建設,對當地農村政策法規的宣傳現狀做了相關了解,按縣新農隊辦和鎮黨委政府的要求,和村幹部積極深入到各小組就“美麗家園”建設、文明交通進村等政策法規進行了宣傳,爲人民羣衆學習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新農村建設的有關部署要求,學習農村科技文化知識打下很好的陣地基礎;三是積極協助村幹部對農村養老保險的收繳、貧困人口識別、農村低保工作整頓及各類糾紛做了大量的工作。

三、面臨的問題

xx村的經濟發展是以菸草爲主,這樣就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以下二個方面:一是村幹部和村民對發展經濟的素質能力不強;二是對發展村集體經濟責任感不夠。村裏沒有集體經濟,要開展什麼活動、做什麼工作只能向上級討,這給工作帶來很大的被動。

四、幾點建議

xx村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做到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我認爲應從以幾個面入手:

(一)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農村基層組織是黨在農村的前沿堡壘,是黨聯繫羣衆的橋樑和紐帶,重視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體現,是我們黨執政爲民,保證黨在農村各項富民政策落到實處,帶領廣大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因此,在強化力抓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嚴格依法辦事,形成新的人才創新機制。

(二)加強黨員幹部隊伍的教育管理。一是堅持“從嚴治黨”的方針,因地制宜,建立和健全能夠使黨員幹部提高素質、發揮作用的制度和機構。嚴格要求黨員按照黨章和黨內規範辦事,用黨員標準衡量自己,用黨的紀律約束自己。同時,在發展農村黨員上要嚴把入口關,按照黨章規定的黨員標準慎重發展黨員。二是要堅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約束人。嚴防以權謀私以及個人說了算的家長式作風。

(三)財政扶持要到位,使農民真正分享到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

黨中央對此也作出了明確的指示,要求工業反哺農業,尤其對“三農”問題提上議事日程。目前許多的政策逐步傾斜到“三農”上。因此,政府應當有義務有責任分期分批把財政資金投入到農村的建設上,比如農民的基本保障問題,農村的基礎建設問題等。

總結二個月來我在新農村建設指導工作中對農村工作的認識存在不足,都迫切需要我在今後的工作中切實加以改進,努力去完善;繼往開來,我將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逐項認真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努力在“深思考”上多下功夫,做到凡事多想一點,想早一點,想細一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提升服務羣衆的水平和質量。

2024年新農村調研報告 篇3

調研時間:

調研地點:安徽省黃山市西遞鎮葉村

調研對象:葉村村民

調研方式:訪談、查閱資料、觀察

調研內容:通過對西遞鎮葉村新農村建設的瞭解,切實感受葉村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及在經濟、文化、社會方面表現出的新氣象。把葉村村民自身的深切感受與西遞鎮政府資料結合起來,科學認識西遞葉村新農村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從而總結出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因,正確認識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

西遞被譽爲“桃花源里人家”,地理環境得天獨厚,古村落是世界文物和國家重點保護文物,這使西遞發展有着無可比擬的優勢。西遞鎮一方面積極開發古村落這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旅遊資源,另一方面在保護古村落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力圖形成旅遊帶動經濟、經濟保護資源的良性發展模式。西遞鎮把文化遺產保護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給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注入了新動力。西遞葉村是新農村建設的典型代表。

一、 西遞葉村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就

葉村是位於西遞古村落不遠處的一個村落,是新農村建設理念影響下發展起來的新型農村。葉村依託西遞古村落豐富的旅遊資源,積極發展現在現代商業經濟,從而形成與西遞古村落遙相呼應的現代新型新農村。葉村從80年代開始進行商品化發展,一開始就瞄準蠶桑的發展空間驚醒蠶繭生產。因此全村形成“家家有桑田、戶戶出蠶繭”的局面,共有多畝桑田,蠶桑收入約佔葉村收入的80%左右。XX年人均純收入達4500元。XX年正式實行新農村建設規劃,圍繞生產發展,以西遞爲中心,發展經濟,同時發展蠶桑、茶葉和林業,20xx年葉村人均純收入達5000多元。農村基礎設施改善,道路四通八達,建成現代化葉村國小,可容納學生200餘人,同時配備電視、電腦等教學設備。基本形成“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鄉風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面貌,因此被稱爲“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

二、 葉村新農村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的原因

葉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並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新農村建設理念發揮作用的成功實例。葉村的成就與村鎮的建設理念、基礎項目建設、經濟發展機制、重視教育、文化建設等具體舉措分不開,葉村實現了政策扶持、政府導向、羣衆參與的有效結合。

1、 科學全面的發展思路。葉村是西遞鎮整體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遞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步驟就是大力發展葉村的蠶桑經濟。葉村以“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爲建設新農村的指導思想,從經濟、生活、文化、民主等層面進行整體規劃,切忌盲目發展。確立“以發展蠶桑推動旅遊,以旅遊帶動蠶桑生產,打造黃山一流繭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思路,建立千畝桑園示範基地,把農村新面貌與古村落文化遺產連成一個整體。對葉村的項目建設和文化宣傳活動進行整體佈局,合理分配,各方面統籌兼顧。結合“奇山、秀水、古建築、徽文化”的地域特點,按照“統一規劃、切忌盲目”的原則,進一步突出葉村“古樸、典雅、秀麗、文明”的特色,切實落實葉村小集鎮規劃和林業整治規劃,嚴格按照新農村建設具體要求,逐步形成佈局合理、功能互補、特色鮮明的新農村格局。

2、 加大投入,做好基礎項目建設。全力抓好葉村商貿區項目、農家樂旅遊項目、村級道路建設項目、沼氣建設項目、千畝桑田示範建設等項目建設,確保硬件設施齊全。以項目建設爲龍頭、基礎設施建設爲重點,堅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則,加快在建項目的建設步伐及新建項目的落實。建設特色農業旅遊基地、旅遊食品休閒加工基地、農家樂基地、生態養生基地,發展多種多樣的林業經濟和自然風光。開闢了葉村商貿區,大力解決道路設施或道路路面差等問題,建設道路交通網,加快與西遞古民居間的聯繫。建設酒店、旅館、娛樂場所,爲西遞旅遊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場所。建設沼氣池,各家各戶都可以籌資建設,葉村村委給予補助,以解決能源問題和環境破壞。

3、 形成政府村民互助機制。力圖形成“政府引導,村級爲主,農民自願,人人蔘與”的良性機制。政府積極宣傳政策,充分調動羣衆的積極性,同時建立鼓勵和激勵機制。政府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積極開展以“促經濟發展,建和諧葉村”爲主題的實踐活動,切實爲民辦實事、辦好事。積極規劃建設千畝桑園,解除羣衆擴大蠶桑養殖的顧慮,爲羣衆解決蠶桑的銷路問題。尤其是金融危機影響下,蠶繭價格下降,村民開始喪失對蠶繭春出賣的信心。葉村村委積極尋求市場,爲村民蠶繭的出賣做好準備工作。同時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措施,對村民養蠶的經濟損失進行補償或進行經濟援助。葉村村民葉積極地向村委獻言獻策,結合自身實際提供發展策略。同時利用政府提供的先進設備學習養蠶、種茶技術,科學發展農業。村委定時開展農民培訓班,村民可免費學習的諮詢。因此形成“政府引導、村民參與”的.互助發展模式,大大提升了村委的工作效益。

4、 加大教育力度。XX年10月葉村開始建設葉村國小,致力於提高教育水平。葉村國小項目是新農村示範鎮村義務教育改善辦學條件暨民生工程建設項目,XX年年8月正式完工。葉村國小改擴建後,徹底解決了葉村教育基礎設施落後的問題。新項目將學校舊教學樓拆除,建成一幢建築面積爲300餘平方米的綜合樓,增加廚房一間,改建學校大門與圍牆,整個項目完全按徽派建築風格進行建設,確保了與古民居的和諧統一,拓寬了學校通往公路的道路。在新建的校園裏增添了課桌椅、dvd、彩電、電腦等電教設備,建成了一個門類齊全的多功能教室。據陳女士介紹,學校不僅是教育學生的教育基地,還是培訓農民的活動場所。平時學生利用先進現代化設備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週末或晚上葉村村委組織農民學習農業新技術,借用新設備推廣蠶桑、茶葉製作技術。建設圖書室,努力把學校建設成“書香校園”。

5、 充分發揮文化建設的作用。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活動,加強道德建設,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因此葉村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文化宣傳工作。及時地把黨的方針、政策、決議宣傳到村,用電話、廣播、報紙、宣傳欄、傳單等多種手段宣傳政策,與村民保持緊密聯繫。聘請山東省高密市的蠶繭專家到村指導,爲村民講解蠶繭飼養技術,提高村民的專業素質。還經常舉辦相關培訓班或講座,曾舉辦過“巾幗生態家園”專題培訓班,向村民介紹清潔能源使用、節能環保、環境衛生、健康知識等方面的知識。葉村以健康、和諧、文明、向上爲目標,在全村開展“十星文明戶”評選活動,以積極的導向作用引導村民“講文明、講道德”。村委緊抓“四亂”和“三清”工作,切實改善鄉村“髒、亂、差”的面貌,實現村容整潔的目標。在葉村全村推廣使用沼氣,加大一池三改的力度,推廣生態家園建設,把葉村建設成爲具有徽州特色的文明的的生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定時開展“鄉村文化節”活動,興“貼時代春聯”的時代新風,在村民中營造熱情、活潑、時尚的文化氛圍。

在三天實習過程中完美參觀了“桃花源里人家”的西遞、“中國畫裏鄉村”的宏村以及頗具道教文化的齊雲山,這都是徽州特色濃厚的文化遺產。古建築的保護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形成了徽州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新模式。西遞鎮葉村依託西遞古村落的旅遊價值,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爲指導思想,村委組織和村民齊心協力,葉村經濟、社會、文化得到了全面的發展,葉村葉從貧窮落後的小村一躍而成爲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

2024年新農村調研報告 篇4

在今年3月,我採取的囑託,省委和縣支行護理,並開始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和生活教師。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心目中的宗旨,以維護和認真履行職責,並積極通過訪問和聊天的形式和村莊的鄉親和了解民意的村莊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分析思考,並獲得相關信息後,調查報告。縣,鄉,鄉鎮政府,村位於從124公里外的縣,東,南鄰村,西鎮,北縣,三組村民管轄村38公里,基本情況現有農民638人,農村人口19。在農村經濟的1.6607萬億元的總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1599元,是一個貧窮的村莊。村森林資源豐富,是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75%,大面積的原始森林,森林面積。是保持最好的,物種多樣性和立體分佈在世界上的生態環境。村土地面積474平方千米,人均耕地1.81畝,有效灌溉面積157.8畝,251.8畝農田耕地,林地5400畝,包括經濟水果,85畝,每秒0.13英畝人均經濟林果,主要種植核桃和經濟成果;18xx年平均氣溫14℃,年均降雨量76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大麥和其它農作物。基礎設施,接近年底,村裏已實現水,電,道路,電視,電話,五通。所有住戶安裝太陽能;所有家庭的力量;自來水的16訪問,仍然有飲用水,或不符合水質電視農民87固定電話或手機號碼與農民40。房屋土木結構的房屋在村裏的農民,農民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村到鄉鎮公路,泥濘的道路,農村道路,是一條土路,主幹道,除了村道中的污垢集團,中村26日,28拖拉機,摩托車,汽車。車站,市場等。經濟,萬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6607億元人民幣,其中:農業收入爲513,000元,約佔總收入的30.89%,畜牧業收入614,000元,佔收入總額的36.97%;林業收入13,800美元,佔總收入的6.85%;1214,900第二個和第三產業的收入,約佔總收入的12.94%;工資收入1.892億元人民幣,約佔總收入的1.39%。1599元的人均純收入的農民,農民的收入,牲畜收入,畜牧業產業化的主要特點和水產養殖。數的18.92元,每年的52移徙工人(佔14.08%的勞動力),在全省所有工人村的農民收入。

文化,教育,衛生,國小學校4995平方米,建築面積,與教師和81名學生。123個行政村的農村學生接受義務教育,其中包括81名國小生,42名中學生。村建立了文化活動室,業餘文化生活的村民網站。衛生設施幾乎是準備設立的三個村莊,鄉村醫生,村民的普遍濫用條件下的醫療室。

村土地純藏定居點的人文地理,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除了藏族傳統節日,很有當地特色的丹巴節7月15日農曆9月第15屆農曆京山,跑馬節的節日。二,村(一),畜牧業,牲畜種類和數量的村莊,牲畜品種,畜禽品種的大量人口,牛,犛牛,犏牛,綿羊,山羊,馬,騾的主要支柱產業的地位,豬,共有村犛牛,黃牛和犏牛4843;馬,騾,785;綿羊,山羊,1781豬895的藏族牧民放牧犛牛村,以家庭爲單位,從每戶牲畜公牛的40多頭不等xx年的羊村養殖的人數正在增加。西藏小型豬養殖村的各種特性,一般餵食蘿蔔,土豆,穀物,牧草,飼養藏豬喂酸奶,不要使用混合飼料,添加劑,肉類是優秀的琵琶藏豬生產的豬肉是一個村該產品的特點。12,農業的特點很長一段時間,村裏的牧民擠牧養牛羊,它是很難圈養,終年放牧管理。只要可能越冬,牧民冬季草場和牲畜,以保護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季度過度放牧,從高海拔到低海拔地區在冬季和春季,夏季和秋季的遷移,從低海拔到高海拔地區放牧牲畜保護和順利生態保護,無論是有用的家畜村牲畜屠宰率的銷售量,但單一的銷售渠道,主要依靠村民自發收購,或牧民直接牛縣交易,交易成本,銷售價格和數量的變化,市場得不保護非肉類產品,深加工

(二)耕地的農業村,主要是在海拔2300-2800米的'山谷,高原氣候,日照時間長,雨量充足,年平均氣溫,17℃,年均降雨量700毫米,主要用於種植小麥,玉米,大麥,土豆,蘿蔔,油菜,蔬菜,水果,乾果等。村特殊的自然和地理形成了獨特的農業土地和生產方式,培育村分佈有兩種類型的年度作物灌溉在乾旱河谷耕地,水澆地,水澆地主要分佈在村莊附近,比種植玉米,小麥,大麥收穫更多。在過去的兩年中介紹,村裏的塑料薄膜地膜覆蓋技術種植玉米產生顯着的改善。灌溉生產,提高冬季作物輪作,苗施肥。超過一年的是一個熟悉的兩種作物,缺醫少藥的地區,蘿蔔和其他種牧草,綠肥,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有利於牲畜的目的。12,乾熱河谷乾熱河谷位於離村,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和其他農作物,一年一熟的壯族房子。乾熱河谷近年來,大規模引進核桃種植經濟作物的比例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目前,大部分核桃樹仍處於苗期,預計五年後要承擔水果,會有更好的經濟效益。在村莊,牧場,強房間耕作,放牧,在村中心的主要房子,畜牧業和特殊的自然環境,村和傳統的生產方式,形成了獨特的“一個三口之家和生活方式的生產和經營。

農業,形成多點之前,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模式,廣泛分散種植的特點,根據調查發現,在一個單一的作物品種,生產成本高,糧食作物和現金的比例;作物不合理的低收入村的農業總產值。

2024年新農村調研報告 篇5

一、調研目的

近年來,隨着武隆縣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村一些地方污染源增加、污染物增多、污染範圍擴大、污染程度加深、污染危害加重,已成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制約因素,不僅直接影響農業產量、農產品質量、農民收入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而且還損害了農村人居環境,對人民羣衆的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此外農村一直以髒亂差爲代名詞,爲改善這諸多現實狀況,我們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的師生本次行動堅持以人爲本環保爲民,以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爲導向,力圖將農村建設成爲整潔乾淨的新環境,打造鄉村旅遊示範縣。我們通過走訪調查瞭解農戶現居住環境的實際情況,以便後續政府工作的順利開展。不言而喻,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問題日益上升爲各級黨委、政府乃至全社會高度關注點。本次調研活動旨在提高全民特別是廣大農村居民的環保科技意識,創建優美環境,倡導健康生活,推進城鄉統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 調研時間

20xx年07月05日——20xx年07月15日

三、 調研地點

重慶市武隆縣雙河鄉蕎子村、新春村、木根村、梅子村

四、 調研對象

相關農戶,村社幹部,外地遊客等

五、 調研方式

分小組進村入戶開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宣傳,用所學知識向農民宣傳環保理念,指導村民科學方法進行生產,與農民羣衆同吃同住同勞動,引導村民培養良好的生活生產習慣等。

分小組由村民帶領走入田間地頭,實地瞭解農戶勞作情況與田間地頭環境的問題處理情況。

六、 調研人員及分工情況

總指揮:武隆縣環保局、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帶隊教師:吳雪鋒、鄒仕鑫、劉蘭英

隊長:高陽

副隊長:劉飛、郭曉朦

A組:木根村、梅子村

組長: 高陽 劉飛

組員: 陳瑤張怡 張玉霜 黃燕雄 翁敏 韓亞鑫 肖俊 江帆 阮震 B組:蕎子村、新春村

組長:郭曉朦

組員:張星星李譽 王玲張鬆 趙超凡許祖國蔣天付姚堯鄔靜淳葉興新

七、 調研過程

7.1. 召開前期座談會:20xx年7月5日由武隆縣環保局副局長陳上宜以及雙河鄉鄉長安朝樹主持召開的座談會。讓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的隊員瞭解到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即改善農村髒亂差問題,提高農民環保意識,講解田間堆肥方法,以及同農民交流的方式方法。

7.2. 召開前期動員大會:20xx年7月6日上午9點半,由武隆縣環保局副局長陳上宜以及雙河鄉鄉長安朝樹出席的動員大會,同時還包括雙河鄉各村幹部以及村民代表和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的25位師生也參與到其中。本次動員大會主要介紹了本次清潔家園活動的主旨及內容,以及號召村民積極參與“清潔家園行動”。

7.3. 活動開展階段:7月6日隊員們深入鄉村,經過最初的摸索,瞭解到了一定的基本情況。

7.4. 活動中期總結:20xx年7月9日由武隆縣環保局陳上宜副局長及相關工作人員與資環院隊員共同召開總結會,在會上隊員們依次提出了發現的問題及相關的解決方式,以及宣傳方式上的創新和方法。陳上宜副局長也提出了幾點意見:宣傳方式的.改善,做好心得體會,要學會動腦,掌握常識,善於總結。

7.5. 活動深入階段:20xx年7月10日到14日,經過前期的總結,掌握了一定的方式方法後,我們再次深入村社,除了走訪農戶,我們也深入田間地頭,幫助農民做農活,瞭解他們對環保的認識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更多的有效性信息。

7.6. 活動最終總結:20xx年7月15日,由武隆縣環保局局長陳少力,雙河鄉書記馮志權以及部分村社幹部同我們共同參與了活動最終總結,會上我們做了詳細總結以及解決辦法,領導們也做了相關的報告。

八、 調研內容

8.1. 向村民宣傳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相關知識,特別是向農村學生灌輸環境保護理念和知識,保證環境保護的廣泛性和延續性;

8.2. 指導村民做好“清潔家園行動”,清除田間地頭、房前屋後的白色垃圾,引導村民培養良好的生活生產習慣;

8.3. 協助村民做好環境衛生,包括室內外,圈舍、廁所、廚房等;

8.4. 調查農村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8.5. 通過媒體宣傳(電視臺,微博等)武隆環保工作開展的情況,創作一批宣傳口號和標語或農村宣傳的順口溜、歌謠等;

8.6. 調研解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九、 調研發現的問題

9.1. 鄉村存在的問題:

9.1.1. 白色垃圾的來源及處理方式

來源:農用薄膜是雙河鄉最主要的污染源,由於雙河鄉平均海拔1200m,形成了這一代特殊的高山氣候,常年平均氣溫比縣城低7℃以上,並且,由於高山氣候的影響,雙河鄉的蔬菜具有口感好,無污染等優點,因此這裏成爲了重慶市的一個高山蔬菜基地,這裏的蔬菜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但是,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導致這裏的地膜的用量十分大。粗略估算,每畝地種植菸葉每季需要地膜3kg。由於青椒、黃瓜等其他蔬菜一年可以種兩季或者兩季以上,且菸葉只能種植一季,因此種植蔬菜所使用的地膜的量是種植菸葉的2至3倍。有的農戶家裏有20來畝地,每年光是購買地膜的錢就高達5000多元,以此可見,雙河鄉地膜使用量之大。

與地膜使用量成鮮明對比的是地膜的回收問題。在武隆縣由於地膜使用後帶有泥土,回收後需要清洗,並且地膜的密度小佔地大,沒有一個垃圾回收站願意回收地膜,政府也沒有提出一套有效的解決方式,因此大多數農民選擇將地膜就地燒掉或扔到田間地頭。據我們瞭解,地膜殘留在土壤中需要200年才能降解,並且殘留於土壤中的地膜會導致土壤板結、肥力下降等問題。因此地膜成爲了這一帶最主要的污染源。

處理方式:經過我們的調研發現,在雙河鄉,農戶處理地膜的方式只有兩種,第一種是直接燒掉,第二種是扔到沒有種植作物的土裏。幾乎沒有一戶農民會把使用過後的地膜帶回家妥善處理或者扔進場鎮上的垃圾箱。又因爲地膜使用後帶有泥土,使其重量增加也難於清理,因此也沒有人會回收地膜。調研過程中我們還了解到有的地方辦酒席時由於鍋蓋不夠大,直接將地膜覆蓋在鍋上當鍋蓋來蒸食品。日常生活中產生白色垃圾(食品袋等)大多數都丟到門前的水溝裏或者做飯時扔到竈臺裏燒掉。

9.1.2. 田地間產生的垃圾及處理方式

田地間的垃圾最主要是用完的農藥袋,經過這段時間的走訪,我們發現,農民們用的農藥最多是袋裝農藥,像尿素這類農藥是大號編織袋,農戶一般將其用來裝垃圾。由於雙河鄉大力發展蔬菜種植和菸草種植,因此,農藥的使用量也十分巨大。和地膜一樣,農藥袋、農藥瓶的處理方式對環境的影響非常嚴重。調研發現,在木根和梅子兩個村的村民處理農藥瓶農藥袋的方式都是哪裏用完哪裏扔。甚至有的村民在井邊打水,兌好農藥後就直接將農藥瓶或者農藥袋扔到井裏或者灌溉用水的水渠裏,有的水井甚至是飲用水源。這樣就直接將點污染擴大成爲了面污染。

當問及爲什麼不把這些東西帶回家妥善處理時,有一位村民道出了原由:家裏有小孩,放在家裏怕被小孩誤食。而廢品回收站的人也由於農藥帶有毒性不願意收購農藥瓶和農藥袋。再加上村民對殘留農藥的危害意識不夠,導致村民對農藥瓶和農藥袋處理方式很不恰當。

2024年新農村調研報告 篇6

一、我國農村飲用水安全總體狀況

在我國,部分農村地區的飲用水安全問題比城市飲用水安全問題更爲嚴峻和突出,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和貧困地區,農村用水調研報告。這主要與農村人口分佈鬆散、生活習慣不同等特徵有關,也與城鄉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城市和農村供水成本不同等原因有關。這樣一些特點,使得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的困難很大,同時亟需解決。

19xx年,我國的淡水資源使用總量爲4600億立方米,佔淡水資源總量的16.4%。其中,農業用水量佔了87%,工業用水量佔了7%,生活用水量佔6%。《XX年世界發展指標》指出,我國獲得安全飲用水的人口占城市人口的93%,佔農村人口的89%。總計,同年我國使用安全飲用水的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90%。

隨着社會發展和進步,人們對安全飲用水要求標準的提高,同時由於污染等造成的原本安全的飲用水現在變得不安全等原因,據統計,我國現在還有3億多人口的飲用水不安全。有資料表明,到20xx年,我國還有33%的村莊沒有合格的飲用水,自來水通村率也不到50%。

貧困地區的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更爲突出。《中國農村貧困監測報告》顯示,我國貧困地區有18%的農戶取得飲用水困難,14.1%的農戶飲用水水源被污染,37.3%的農戶沒有安全飲用水(除去水源被污染和取水困難的農戶)。按飲用水水源分,飲用自來水的農戶佔全部農戶的32.2%,飲用深井水的農戶佔全部農戶的20.9%,飲用淺井水的農戶佔全部農戶的24.9%,直接飲用江河湖泊水的農戶佔全部農戶的6.9%,直接飲用塘水的農戶佔全部農戶的2.3%,直接飲用其他水源的農戶佔全部農戶的12.7%。在前三種水源中,去掉水源被污染和取水困難的農戶,實際上有安全飲用水的農戶佔總戶數的62.7%。

到20xx年年底,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還有約2億農村人口飲水困難需要解決,飲水不安全問題十分突出。部分地區高氟、高砷、苦鹹水等水質問題仍然嚴重影響農民羣衆的身體健康,取水不便、水量不足等問題在部分地區依然未得到全部解決。

二、以金華市爲例

截止20xx年底,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爲67.89%,全市範圍約有100萬左右農村人口仍在飲用被污染的溪河水、塘水和公用大口井水,約有45萬人口仍在飲用分散式供水源。全市農村總人口(不包括外來人口)361.14萬,其中飲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人口149.42萬,佔農村總人口的41.4%;飲用水不安全人口211.72萬,佔農村總人口的58.6%。在飲用水不安全人口中有175.27萬是屬於飲用水水質超標,佔飲用水不安全人口的82.78%;有36.45萬屬於水源保證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度方面缺水問題,佔飲用水不安全人口的17.22%。飲用水水質超標集中在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羣、錳、渾濁度、鐵等指標,超標人口達67.96萬,其中尤爲嚴重的是全市共有45個鄉鎮322個村20.7萬人存在飲用水含氟超標問題。農村飲用水的不安全,嚴重影響了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爲農村水傳染病的誘因,成爲農民生命與健康的.“隱形殺手”。

三、影響農村飲用水的原因

1.農村飲用水面臨着工業污染,主要是工業企業排出來的沒有經過處理的廢水和廢渣,直接滲入地下水源或直接排入農民直接飲用的塘水、河水或溪水等水源中,從而對水源造成污染。

2.農村飲用水面臨着農民生產和生活污染。農民因爲使用化肥、農藥等從事農業生產而間接對地下水源造成污染;飼養各種禽畜產生的糞便、垃圾等因爲不能及時和正確處理而對水源產生污染。

3.生活廢棄物等也對水源產生污染。農村基本上沒有垃圾處理廠,在有些地方,農村甚至成了城市垃圾堆棄的場所。

4.從農民飲用水主渠道鄉、村水廠目前的狀況看:大部分鄉、村水廠始建於80年代中期,規模小、工藝差、設備簡陋。農村居住分佈較散,水管鋪設較難,同樣給集中供水帶來了巨大困難。

5.從農民自身因素來看:農民的健康意識、捨不得花錢的小農意識、祖輩遺留的世俗習慣,導致農民對生活飲用水的認識和關注、重視程度不夠,調查報告《農村用水調研報告》。

6.形象工程造成惡劣影響。這項由國務院於20xx年批准的工程,計劃解決1.6億農民的飲用水安全問題。根據水利部門提供的資料,20xx年至20xx年國家安排中央投資238億元,地方自籌配套資金195億元,可解決1.0866億人的飲用水安全問題。那麼這433億元資金是否真正解決了一億多農村人口的飲用水安全問題?事實上並沒有完全解決,有些地方反而造成了惡劣影響。

7.投資主體多元化導致運營管理不規範。在已經建好了的農村,因是多方投資建設的水廠,比方說村民自己投資一部分,事業單位、私人投資等,出現了多方管理或多不管的情況。

8.水質檢測問題突出,國家農村飲用水水質檢測制度不夠完善,基層衛生部門缺乏操作依據,此外還有水質檢測費用缺乏保障。

9.人爲地造成地下水短缺。一些地方爲了加快增加GDP數量,開採礦產。主要體現在開煤礦上,因爲深挖井,地下水多到那裏了,使得另外的地方有水的井沒水了,無水少水的井更枯了。

10.還有些地方因地質問題而缺乏或含有某鍾礦物質引起的病,如牙發黑等或水環境問題而引發一些像血吸蟲病的地方病。

11.用水價格太貴。在有些已經建好水廠的地方,農民爲了節省開支,乾脆不用自來水。

四、加快建設農村飲用水的建議和意見

(一)從農民着手。引導農民轉變陳舊觀念,提高農民用水安全意識,向農民大力宣傳用水標準,使每個人都認識到保護飲用水安全與自身利益的重要相關性,自覺參與到維護飲用水安全的行動中。

(二)法律、體制建設。通過立法、制定相關法規去規範管理。加大監察力度,嚴肅處理違法亂紀行爲。

(三)責任到人,實行問責制。爲了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要對供水公司實行責任到人的問責制。

(四)建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站,科學規劃農村排水系統,建立農村生活用污水處理廠。加大保護水源的力度,肅清源頭污水。

2024年新農村調研報告 篇7

一、實踐目的:

(1)瞭解認識水電站及其附屬建築的設計思維,選址要求,工程條件,生產過程等。

(2)調研新農村電氣化建設成果。

(3)宣傳低碳生活的理念,進行社會調查瞭解普通民衆對低碳的瞭解與接受程度。

二、實踐內容:

(1)於7月13日乘車進入褒河水庫庫區。在水電站站長的帶領下參觀了大壩主體,對於大壩的選址要求,工程條件等進行了實地考察,瞭解到該大壩爲多年調節型雙曲拱壩與爲何在此處修建的理論依據。參觀了壩後的三處發電機房對於各種不同類型的發電機的工程特點與其與機房選址的依據等。

(2) 於7月14日在漢中市周邊的建國村與舒家營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果的調研,聽取在場工作人員的講解,瞭解新農村電氣化建設的要求和工程細節。參觀了新街子國家級標準化供電所,與當地技術人員與分管主任開展座談活動。

(3) 於7月15號在漢中市明珠小區開展低碳宣傳活動。

三、實踐結果:

(1)褒河水庫爲我國實用水頭最高的水庫之一,地勢險峻兩側均爲峭壁。山體向內擠壓效果明顯故興建的大壩爲飽和狀態下的雙曲拱壩依託山體壓力與水壓形式。兩者互相平衡。

樞紐工程屬二等工程,以灌溉爲主,兼有發電等綜合效益。主要建築物有:混凝土雙曲拱壩、岸邊引水式電站、東西乾渠渠首電站和反調節池等。壩體混凝土工程量約20萬m3。該工程榮獲水電部優秀設計獎與優質工程獎。壩址以上流域面積3900km2,多年平均降雨量950.6mm,多年平均流量43.6m3/s,年平均徑流量13.8億m3。百年一遇設計洪水流量4290m3/s,千年一遇校覈洪水流量5590m3/s。水庫正常蓄水位618m,校覈洪水位619.5m,總牀容1.1億m3。設計灌溉面積51.5萬畝,灌溉引水流量33m3/s。電站總裝機容量4.12萬kw,多年平均發電量1.42億kwh。

混凝土雙曲拱壩高88m,壩頂高程620m;壩頂弧長260m,中心角129度。外半徑111.5m;壩頂厚5米,壩底厚27.27m,厚高比0.31,孤高比2.95。壩體內設置一條縱向廓道,用來灌漿與觀測場壓力。拱壩內部和外部共設置290支觀測儀器,以監測大壩的運行情況。水庫泄洪採用壩身開大孔口的方式。石門拱壩是我國繼歐陽海拱壩之後修建的第二座壩身大孔門泄洪拱壩。

大壩除供電外,兼具防洪等功用。其同時提供勉縣,寧強,略陽的供水給養。

(2)社會主義新農村電氣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村村通工程的進一部建設的成果。

建國以來,國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勵農村電氣化發展的重大政策,通過貫徹“爲農業、爲農民、爲農村經濟服務”和“國家籌一點、企業出一點、農民集資一點”、“誰建、誰有、誰管、誰受益”、“自建、自管、自用”等集資辦電的方針,實施電力扶貧共富工程,大力推進農村初級電氣化縣和電氣化縣的建設。特別是1998年以來,國務院爲了從根本上解決制約農村電氣化發展的重大問題,全面啓動了改革農村電力體制、建設與改造農村電網和實現城鄉用電同網同價工作,使我國農村電氣化事業取得了實質性飛躍。主要表現在:

農村用電水平明顯提高。XX年全國縣及縣以下總用電量爲5669億kwh,比1978年的510.23億kwh增長1111%;全國縣及縣以下年人均用電量達到了501.9kwh,比1978年的64.6kwh增長777%;年人均生活用電量101.1kwh;農業人口人均用電量325.97kwh;農業人口人均生活用電量78.93kwh。

農村通電率不斷提高。1978年至XX年,全國鄉、村、戶通電率分別從86.86%、61.05%、93.3%提高到98.45%、98.23%和98.03%。北京、天津、上海、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寧夏、安徽、河北、浙江、福建等12省市實現了村村通電。鄉通電率達到100%的縣有2303個;村通電率達到100%的縣有1917個;戶通電率達到95%及以上的縣有1910個;戶通電率低於50%的縣減少到106個。

農村電網已具規模,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XX年末,全國農村電力110kv變電站4000餘座、線路13萬公里,35-66 kv變電站16000餘座、線路31萬公里,3-10線路275公里,低壓線路716萬公里。全國農村已形成了以110 kv和35(66)kv爲主網架的農村電力網絡,在部分經濟發達地區,農村電網已建有220 kv變電所,縣城實現了環網供電。

農村電源開發不斷取得進展。國家在加大電網向農村延伸供電的同時,積極鼓勵發展農村多種能源發電。逐步形成了以大電網網供電爲主,農村小水電、小火電以及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發電爲補充的農村電源格局。XX年全國縣及縣以下發電設備裝機容量4613萬kw,發電量1541億kwh,佔縣及縣以下總用電量的21.75%。

農村電氣化縣建設成績巨大。從“七五”期間,以小水電供電地區爲主開展的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建設,到1994年國家提出到上世紀末建成1000個電氣化縣的目標,掀起了農村電氣化縣建設的高潮。到XX年底,全國共建成農村電氣化縣500個,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653個。

建國村爲漢中電氣化建設中城中村的典型代表,有地段狹窄,人口密度大,用電量大等特點。過去此處電杆林立,電網假設無規劃,因用電戶多,用量大故私接現象嚴重,用電環境惡劣。

在新農村電氣化過程中對其進行了多項改革修正。爲緩解用電壓力特鋪設地下輸電電纜,即解決了用電量大的問題。又對過去過於密集的電線又所緩解。因其地段狹窄全部使用地下排線使得戶外環境大大好轉,有效的對這裏過去的環境進行了改善。同時大容量箱變等設施的使用對用電環境都有好的改善。

舒家營是典型的農村地區,人口較少,用電量校但存在環境地形複雜,人員分部距離遠,電力基礎設施差等多項實際困難。

針對這些實際也採取了架設高架線路,安裝集中箱變,集中電錶盒等手段,很好的改善了當地的用電條件。

新街子供電所是國家級標準化供電所,其整潔的環境,高效的作業能力,優良的管理系統,完備的設施建設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這裏我們還與當地技術人員與分管主任開展座談活動,同學們提出了許多極有價值的問題也得到了技術人員的詳細解答。我們討論了現在電力系統存在的各項問題,關注暢想了電力系統的未來發展,同學們在這一過程中揭開兩天來在參觀學習中產生的疑惑,豐富深刻了知識與見解。

(3)所謂“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水、節油、節氣,這些點滴做起。除了植樹,還有人買運輸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堅持爬樓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煩。但關心全球氣候變暖的人們卻把減少二氧化碳實實在在地帶入了生活。

我們在漢中市明珠小區及其周邊通過架設展臺,向路人分發宣傳材料,調查問卷等方式宣傳低碳生活。在此過程中同學們積極主動得進行各種方式的活動,產生了較大的實際效果與關注度。通過對數百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民衆的調查,得到了關於人們對低碳的瞭解與接受程度的報告。實際情況反映人們對與低碳的瞭解還是欠缺的,有部分人甚至覺得這種“有好日子不過的”生活方式不易接受。同時還有大量的羣衆表示,這種形式的生活受帶來的對環境的改善杯水車薪,同時表達了對於政府部門的關注程度過低及其不作爲的譴謫。

四、實踐總結及體會:

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從7月處就開始了各種內容形式的'準備工作,最終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大家的通力合作。

本次活動貫穿了發電,送電,與合理用電的整個過程。對於相關專業的同學是一個難得的實踐結合理論的機會。

對於我個人而言也同樣有許多收穫:

對於集體我一貫的態度都是集體利益高於一切,對於自身的有利條件如果可以爲集體謀得利益的話都會爲集體服務。對於個人的矛盾也好,其他的東西也好都必須爲集體利益讓步。

與人的合作與相處時一個複雜的過程,並非每個人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就可的到最好的結果,爲了整體的和諧,有時其實並不需要全部的發揮,適當的讓別人有所發揮,自己適當的剋制反而可以比爭相而動表現自己有更好的效果。

紀律與規範並不是樣子貨或者表面工作,其實對整體各項工作正常進行的保障。也是最具有效率的行動方式,所謂“混亂而高效”並非其表象的含義,這裏不多加敘述。

本次實踐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完滿的完成了各項預定要求,是整個實踐團隊的共同勝利,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屬於整個集體的美好回憶。

2024年新農村調研報告 篇8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的__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決策,是今後一段時期我們的中心工作.爲了瞭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推進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根據縣政府辦《關於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調研工作的通知》,我鎮於近日就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此次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和取得的成效

XX鎮,轄8個村,農業人口7533戶2.96萬人,農村勞動力1.2萬人,全鎮總面積4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3萬畝,農業生產總值 1300萬元 。近年來,隨着國家和省、市、縣對“三農”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特別是__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來,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我鎮有五個“新農村”試點,分別分佈在碧石、沙田、十六都、溪頭四個行政村五個試點自然村。這些試點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十六都村組織實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環境整治措施以來,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變,青山綠水,沿河路綠樹成萌,環境優美,公路暢通,是個人見人讚的好地方。

我鎮新農村建設雖取了一定成效,但與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二、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一)農村生產力低下

我鎮的農業總體是還是粗放生產,產業化基本未形成,農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都處於低水平發展,且多以零散種養爲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農戶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出外打工,農村勞動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農民大都是老、弱、婦、幼。農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田只能粗放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工,嚴重製約了農民增收。

(二)人居環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強

我鎮除了十六都村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並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由於各種因素,老百姓響應不積極,“六改四普及”難度大,農民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還不夠,有些農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觀念,認爲新農村建設是上級黨和政府的大事,個人存在不願讓利、不願籌資的思想。雖成立了“村民理事會”,但“理事會”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改水、改廁、改欄工作進展緩慢。

(三)農村基礎設施落後

由於財力制約,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1、農田水利設施薄弱,鎮、村投入資金有限;2、交通基礎設施落後雖有所改善,但通達深度、通車質量都存在較大問題。且鎮村都面臨通村公路的養護資金緊缺的困難。

(四)社會各項事業有待進一步加強

我鎮的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衛生狀況令人擔擾,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沒有得到改善。農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動,賭博活動有擡頭的趨勢。農村弱勢羣體保障體系薄弱。

三、幾點建議

(一)加快農村生產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不斷完善、強化、落實扶持農業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建立農民收持續增長機制。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因此,要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集中力量大力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興辦農副產品加工業,提高農業附加值。其次,加強對農民的文化、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操作技能,提高農民的就業能力和就業率,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

(二)抓好新農村建設規劃,進一步改善農民人居環境

要根據現有特點,對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佈局”的原則,搞好村鎮規劃建設,要在基礎設施、村容村貌、民房設計上充分體現農村特色和地方特色,注重與自然相和諧。重點整治髒亂差,加大宣傳力度,轉變鎮村幹部工作作風,耐心做好引導、疏通工作,認真按照“三清、三通、三改、三規範”的要求,進行一次村莊整治建設。成立“村民理事會”,並充分發揮“理事會”的作用。加快“六改四普及”步伐,集

中力量改善農民居住條件,淨化、綠化、美化村容村貌,讓農民羣衆享受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果,促進農村全面小康建設。

(三)加大對農村投入力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要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進社會公衆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交通、電力、通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解決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滯後的瓶頸制約。樹立“建設大通道、發展大產業”的思路,全面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村村通”,自然村內道路硬化率達到100%。

(四)加快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加快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建立便民的徵繳制度、就醫制度和結算制度,以政府公共財政爲主導,建立多渠道社會保障資金投入制度,建立新型的農村基本養老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加強鄉風建設,加快文化站建設,繼承發揚農村的文明傳統,提倡尊老愛幼、妯娌和睦、鄰里團結、不打架不罵人、愛護公物、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等良好鄉風民俗。

2024年新農村調研報告 篇9

1、貧困戶家庭結構存在的問題:一是家庭人口老少人口數量多,有專長和一技之長的人缺少。二是家庭勞動力占人口的比重低、文化程度低,普遍缺乏一定的農業科技知識培訓。三是家庭居住條件簡陋、屋內擺設簡陋,佔全村一半的農戶還住在土房中。四是家庭收入非農產業收入少、現金純收入比重少,收入主要來源和支柱還是單靠純農業的收入。五是家庭消費食品消費支出偏高、人均食品消費量偏少,不少家庭開支入不敷出,而尤爲明顯的事如果有學生要供養的家庭基本上都是外債累累。

2、貧困戶生產經營存在的問題:一是經營規模偏小,農業生產能力較低。貧困戶平均每戶經營耕地面積很少,比全村戶均平均值低很多,同時又由於資金不足和經營觀念淡薄,制約生產發展。二是缺乏增收渠道,結構調整進程較慢。收入水平低、家底薄、非勞動力人數多等因素,制約了貧困戶開展多種經營和多渠道就業。在日常生活中,貧困家庭勞動力一方面要照顧老幼,另一方面文化素質較低,思想落後,限制了其外出務工,要經營二、三產業也困難重重,因此,大多數勞動力只能在家從事傳統的種養業。少數貧困戶既無勞動力,也無特長,只能靠政府和其他鄉民的救濟。三是經濟效益較低,抗災自救能力很差。在有天災的年份很多農戶都無法償還生產貸款,而這樣又爲第二年的在生產帶來的負面的影響。

2024年新農村調研報告 篇10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文殊鎮調研材料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市郊區工委、郊區工作辦公室的正確領導下,在市政協領導的關懷指導下,我鎮農業和農村工作以城鄉一體化建設總攬全局,以項目建設爲載體,以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爲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爲目標,農業和農村經濟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下面我就文殊鎮近期的主要工作彙報如下,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優化結構,突出特色,壯大農業主導產業

牢固樹立市場農業、高效農業的觀念,繼續推進農業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優化區域佈局、強化規模生產,實現“種植基地化、養殖小區化”,使優勢產業更優,特色產業更特。以標準化養殖示範小區建設爲突破口,加速推進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擴大暖棚圈舍建設規模,年內計劃建成規模養殖小區6個,大力推廣良種體系建設,以肉羊胚胎繁育基地爲中心,實施擴繁示範和與改良品種,年末力爭實現牛羊改良任務頭只。上半年畜禽存欄達到29438頭只,同比增長8.6%,出欄33185頭只,同比增長26.4%。以養殖業爲主的“萬元院”達到406戶。做好春季動物防疫和檢疫監督工作,特別加強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確保免疫不留死角。今年我鎮春季防疫工作進展順利,防疫率達到98%,爲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種植業大力發展高效優質經濟作物。一是充分發揮制種基地優勢,大力引進花卉、番茄、洋蔥、脫毒土豆、四季豆、優質西甜瓜等名優蔬菜品種,今年全鎮蔬菜花卉制種面積達到1779畝。二是正確引導日光溫室建設,努力提高種植效益。年內計劃新建日光溫室150畝,目前已落實日光溫室蔬菜種植、食用菌培育爲主的“萬元室”588.5畝。三是落實訂單作物面積9600.7畝。林果業發展勢頭強勁,生態林和經濟林同步發展。馮家溝村高新日光溫室林果種植業通過一年多的發展,今年初見成效,平均畝收入達到萬元以上,有效的帶動了全鎮林果業的發展。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工作在鞏固去年造林成果的基礎上,補栽、新栽造林285畝,4月10日-15日全體機關幹部對嘉肅公路兩側樹木進行補植補栽,完成造林面積120畝。同時加強造林工程管護,當年造林成活率達到90%以上。全鎮以育苗爲主的“萬元田”面積達173.6畝。

二、積極培植支柱產業,全面提高二三產業發展水平

一是加強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及技能培訓,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上半年全鎮舉辦各類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班155期,完成培訓人數2113人,發放培訓資料、宣傳單3581份,舉辦駕駛員培訓班2期,完成技能培訓56人,首期信息網絡技術培訓班已報名40人,將於6月5日開班。上半年全鎮非農產業從業人員達1162人,農民從二、三產業獲得純收入1123元。二是實施工業強鎮戰略。充分挖掘鄉鎮企業的潛力,尋求發展路子及多種經營的模式。積極培植支柱重點產業,發展以肉食品加工,蔬菜脫水加工等優質食品和綠色食品生產的農產品加工業;以水泥生產和空心磚製造爲主的建築建材業,依靠科技進步和採用科學、先進的管理方法,改造傳統優勢產業,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利用河口度假村及馮家溝村的育苗基地等豐富的田園旅遊資源,發展生態旅遊業和休閒產業,全鎮以農家樂園爲主的.“萬元園”達13畝。三是以雙泉開發區爲核心,加大招商引資及啓動民間投資力度,年內計劃完成招商引資800萬元。目前,已完成投資200萬元的空心磚項目,建成了600平方米辦公樓及職工宿舍,5月中旬計劃試車成功投入生產。同時計劃投資500萬元的恆豐建材項目,落戶在開發區內,已完成立項批覆、土地規劃、建設規劃等手續,計劃建成年產新型牆體材料10萬平方米、機械加工1500件的建材廠一座。民間資金起動順利,完成民間投資102萬元。四是切實加快流通組織建設。着力支持3家有一定規模的加工企業,培育扶持2個農產品購銷流通公司,實現加工與運銷爲一體企業的滾動式發展。加快“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步伐,與宏豐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農家店加盟,改造商業網點8處,全面實現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改造建設農村經營服務網絡。

三、以項目帶動發展,全面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重點完成六大工程:一是全鎮的農田渠系改造工程,對全鎮的幹、支、毛渠進行改造,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創造條件;二是農村“六小工程”建設,計劃完成暖棚圈舍350座,沼氣池200戶;三是小城鎮建設,年內完成鎮區供、排水工程規劃;四是河口村生態文明小康示範村建設,計劃完成河口村務活動中心建設;五是小康樣板村住宅建設抓一個示範村;六是完成文殊鎮中心國小至馮家溝村五組4.8公里道路建設工程。爲了達到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效果和總體推進工作的目的,每個項目都有科級幹部牽頭,具體負責落實。鎮黨委、政府將嚴格跟蹤落實,項目建設納入年終考覈,確保項目建設取得實效。

四、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戶思想保守,開拓增收渠道的闖勁不夠;二是農民技能培訓力度急需加強;三是城鄉一體化建設資金嚴重不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們要審時度勢、真抓實幹,充分發揮各種優勢,全面完成既定任務,努力推動文殊鎮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是抓好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重點完成農田渠系改造工程、實施農家“一池三改”工程,抓好日光溫室建設和河口村生態文明小康示範村建設。

二是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農民經濟合作組織,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龍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引進、應用、開發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繼續鼓勵多形式、多渠道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放手發展各類農業專業協會和經紀人,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經營和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探索建設促進市場、企業、合作組織、經紀人有機聯繫,集信息、儲藏、包裝、運輸等功能於一體的新型市場,作好洋蔥等農產品的銷售。鼓勵並組織加工龍頭企業、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和經紀人在雙贏基礎上與農民簽訂農業生產訂單,帶領廣大農民進入市場。

三是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和勞務經濟,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依託雙泉經濟開發區,加快二三產業發展,培育和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的龍頭企業、優勢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增強經濟核心競爭力。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不斷增強城鎮綜合承載力,加速農村人口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加速實現農民收入由農業收入、工資性收入向經營性收入轉變。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擴大勞動力轉移規模。全面啓動體現農家生活的生態旅遊業,牽動旅遊產業逐步升溫,加快發展。

四是加快高新農業的發展,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加快畜禽品種的改良,推進全鎮“兩品一遊”農業的快速發展。重點發展一批科技含量高,切實可行的高標準、高附加值的農村生產項目,全面發揮各項先進專業技術作用;努力在發展思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措施上開拓創新;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謀求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的更大進步。

五是加快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營造農民持續增收的新環境。一是要繼續作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保證參保率達到85%以上。二是要推進素質教育,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100%。三要加強民政救濟工作,確保困難羣衆生產、生活。四是建立健全農村環境管理體制,深入開展農村衛生創建、環保創建活動,按照衛生潔化、家庭美化、環境優化的標準,集中整治垃圾成堆、蚊蠅亂飛、污水橫流、村舍亂建問題,保持村容整潔,改變農村面貌。六是增強服務意識,踐行“執政爲民”。認真貫徹黨的“__大”精神,堅持理論聯繫實際,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貫徹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進一步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深化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強化基層民主建設,暢通信訪渠道,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切實改進工作作風,開創有秩序、快節奏、高效率的工作新局面。加強對鎮村幹部的教育培訓,轉變和改善工作方式、方法,創新思路,爲農民講實話、辦實事,努力開創文殊鎮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