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經濟健康工作報告範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3W

各位代表:

政府經濟健康工作報告範文

現在,我代表市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決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積極推動經濟社會平穩經濟發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各級政府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爲指導,認真貫徹黨的、、會和市委八屆四次、五次全會以及區委一屆三次、四次全會精神,緊緊依靠全區人民,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經濟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新的成績。全年完成生產總值232.8億元,同比增長21.9%(扣除物價因素,可比增長16.8%);完成財政收入45.9億元,同比增長24.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6.1億元,同比增長38.4%;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7.6億元,同比增長32.1%;城鎮從業人員年人均工資22773元,同比增長15.7%;農村居民年人均收入7075元,同比增長9.1%。

(一)全區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年,全區積極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按照“主動適應,積極應對”的要求,進一步加強了土地市場管理,提高了土地集約利用率;進一步整合了工業區,爲下一步產業集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進一步優化了投資結構,淘汰了不符合產業導向和能耗高、污染大、產出低的項目,有效提高了項目質量。

工業經濟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並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585.3億元,同比增長23.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27.1億元,同比增長28%。

三產和消費增速加快。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79.6億元,可比增長16.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2億元,同比增長24.8%。房地產業保持健康發展的勢頭,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積120.8萬平方米,銷售面積206.4萬平方米,分別比上年增長1倍和2.3倍。

農業繼續穩步發展。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38.7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全區糧食播種面積1.8萬公頃,糧食總量12.7萬噸,同比增長16.3%。

外貿出口增長態勢良好。雖然國家出口退稅政策有所調整,但全年全區出口撥交額仍達到112.4億元,同比增長21.4%,出口創匯8.9億美元,同比增長45.6%。

(二)對內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

合同外資增幅明顯。全年共批准外資項目139個,其中新項目86個,增資項目53個,項目總投資9.5億美元,合同外資7.4億美元,同比增長44.7%。

落戶外資質量明顯提高。全年,新批項目平均投資規模由313萬美元提高到928萬美元,增幅達196%,其中,總投資超過1000萬美元的大項目有24個,合同外資5.7億美元,佔全區合同外資總額的78%,全區已累計吸引世界500強公司13家,比上年增加4家。

吸引內資繼續保持較好增長。全年共引進內資企業6067戶,註冊資金103.4億元,其中實體型項目1500個,註冊型項目4567個,註冊資本1000萬元以上的內資項目168戶,1億元以上的內資項目7戶。

(三)城鎮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繼續推進

市政建設項目順利實施。全年全區實施重大實事項目38個,其中重點工程項目26個,實事項目12個,年度投資20.9億元。道路建設方面。滬蘆高速公路北段、a30改建高速公路、人民西路延伸段已順利竣工通車。積極推進軌道交通11號線的技術選址和投融資方案制訂。完成鄉村公路改造30公里,危橋改造82座。河道建設方面。3.6公里三團港段順利開通。鹹塘港黑臭河道綜合整治一期工程順利竣工。歷時5年的夾塘地區水系整治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大治河綜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順利推進。水網建設方面。惠南水廠改擴建主體構築物土建工程已完成70%的工作量。完成了30個村的水網改造,城鎮居民水錶改造1.3萬戶。城鎮居民人均擁有民防工程面積達到全市“十五”目標要求。電網建設方面,完成了35千伏姚橋站、吳橋站、湖啓站的建設投運工程。此外,天然氣供應工程順利竣工並投入使用。無障礙設施改造工程順利實施。

臨港新城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滴水湖岸景觀工程、港城大堤工程、港城吹填工程進展順利。基本建成了主城區一期範圍約48公里的主、次幹道。順利實施了港城污水系統一期工程、港城一期水系排水工程、天然氣管道搬遷工程。嘴主題公園、新城展示服務中心等功能性項目基本完成了節點任務。

環境建設再上新臺階。全面實施第二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創建了祝橋鎮6平方公里“基本無燃煤區”和5個“煙塵控制區”。全面開展污水管網建設,順利完成了惠南鎮污水管道工程,積極推進南六公路和航新公路的污水排管處理工程。完成了16家畜禽養殖場的搬遷和關閉。新增公共綠地13.4公頃,綠化造林2.3萬畝,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0.4%,森林覆蓋率20%。

此外,按照市政府統一部署,在航頭鎮重點開展了宅基地置換試點工作。

(四)各項社會事業和精神文明建設步伐加快

科技工作得到積極推進。制定了《關於加快建設科技創新體系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形成《科技創新資金管理辦法》,探索建立區科技創新資金,支持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孵化器建設、產學研聯盟等。去年,全區完成專利申請602件,並有7個科技項目獲國家創新基金支持,居全市郊區前列。實施農業科技致富工程,發展農業科技示範戶405家,推廣農業科技成果及“四新”項目45項,完成科技培訓7000多人次,建立中農果蔬、大雲苗木等10個特色農業基地和桃博園等民營科技園。

教育事業得到新發展。市政府實事工程??中學順利建成並投入使用,提高了我區教育硬件設施水平。爲推進全區教育均衡化發展,積極開展“國中學校建設工程”,穩步推行教育經費統籌,並於去年7月1日起試行,已於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相應配套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正在積極推行。同時,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社區教育、教師梯隊培養等工作也有了新的進展。

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加強。以人才強區爲目標,積極搭建優秀人才服務平臺,使人才工作的大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根據大開發、大建設的要求,尤其是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對優秀人才的需求,積極引進各類優秀人才578名,引進的人才層次有所提高,結構更趨合理。

衛生工作進一步加強。年初發生的禽流感疫情及時得到控制,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全面啓動。衛生資源得到優化配置,新改建了5所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區標準化村衛生所達到40個,基本形成了區域醫療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村衛生所三級醫療服務體系。農村合作醫療投保率達到85.5%。有序推進建設健康城區三年行動計劃,年內新創建完成30個市級衛生村和2個市級衛生鎮。加強食品藥品專項整治,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僞劣食品、藥品的不法行爲。

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以文化“三下鄉”、文化藝術節等爲載體的羣衆文化活動日益豐富,地區民間文化得到保護、開發和利用,鑼鼓書藝術被文化部列爲全國第二批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項目。區博物館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完成新場第一書樓搶修,加強對傅雷舊居保護。同時,積極整治淨化文化市場,推動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努力推進有線電視網絡工程改造的試點工作,首期完成了對惠南鎮、周浦鎮5個居民小區的“雙向網”改造。區體育中心順利建成,並新建2個居民健身苑和48個居民健身點。以實施“人人運動計劃”爲抓手,提高全區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素質,切實搞好全民健身日、健身周、社區健身大會和健身節等羣衆體育項目。

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積極組織開展“塑造新精神、展示文明新形象”主題學習教育活動,大力宣傳和弘揚了一批先進典型。認真落實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促進了未成年人素質的全面提升。加強精神文明硬件設施建設,建成了康橋鎮社區文化中心,完成了43個村文化活動服務中心的建設配套。紮實推進“鎮區、社區、園區、景區、校區”(簡稱五區)文明創建和惠南鎮文明示範標誌區建設,羣衆性文明創建的覆蓋面和質量顯著提高。

(五)就業、社會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得到加強

促進就業工作取得新成績。通過實施“萬人就業項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發展非正規勞動組織,擴大勞務輸出、開展職業培訓等途徑,基本建立起以困難羣體、弱勢羣體爲主要對象的促進就業的工作機制。全區新增就業崗位36729個,完成全年指標的141%。加強培訓就業,全區共有6442人蔘加了職業技術培訓。安置城鎮就業特困人員989人,農村雙富餘有一人實現就業的戶數達354戶。

社會保障和救助工作得到深化。全區有12.1萬人新落實了社會保障,其中鎮保10.1萬人,徵地養老2萬人。全年爲農村困難戶、低保協保對象、大重病患者、貧困學生等各類對象實施困難救助8.7萬多人次,發放救助金5300萬元。第三期“星光計劃”全面實施,新建老年活動室58家,新增養老牀位990張。第二批三峽移民的安置工作已全面落實。

社會穩定工作呈現新局面。積極配合深水港建設,做好相關穩定工作。完善信訪和人民內部矛盾排查、人民調解工作機制,動拆遷和企業改制中產生的突出性羣體矛盾等重點信訪問題得到有效化解。深入推進公共安全防範管理和嚴打整治工作,依法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活動。非法營運車輛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六)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按照《行政許可法》要求,取消行政審批事項60項,對15個行政審批部門的35個行政審批項目實施了告知承諾制度。電子政務建設得到有序推進,實現了全區機關政務網的全覆蓋。“”政府門戶網站的作用進一步得到發揮,一些與羣衆生活、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重要事項和熱點問題已利用網絡公開。積極推進政務公開,不斷深化村務、組務公開,全區185個村村務公開率達100%。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書面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共辦理議案1件、代表書面意見58件,政協委員提案239件,爲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深入開展黨風廉政教育和政風行風建設工作,增強了機關工作人員的勤政廉政意識。認真實施工資外收入規範工作,爲全面實施“陽光工資”奠定了基礎。

此外,人口與計劃生育、統計、審計、民族宗教、臺灣事務、僑務、檔案、外事、法制、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等各項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區經濟建設、城市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發展,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科學決策、堅強領導的結果,得益於歷屆區委、區政府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礎,也離不開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一年來,全區人民弘揚“海納百川,服務兩港,創新開拓,勇立潮頭”的精神,團結奮鬥,開拓進取,齊心協力抓建設,羣策羣力謀發展,顧全大局保穩定,這是我區今後取得新發展、實現新跨越的寶貴財富。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做出無私奉獻、付出辛勤勞動的全區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界人士,向駐區部隊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我區建設與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我區發展過程中還面臨着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爲:經濟結構調整還不到位,產業集聚度較低,經濟發展後勁不足;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城鎮管理水平與大開發建設的形勢還不適應;社會事業發展中的薄弱環節還不少;就業和社會保障的壓力依然較大;在參與臨港新城開發建設方面與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政府職能轉變還需繼續深化,工作作風還需進一步改進。對這些困難和問題,區政府將予以高度重視,在今後工作中採取紮實有效的措施,認真加以克服和解決。

二、年主要任務

年是深入貫徹黨的和、會精神的重要一年,是中國加入wto後過渡期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五”計劃和謀劃“”規劃的關鍵一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指導思想是: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爲指導,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教興區”主戰略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繼續推進“三個集中”,大力實施“以港興區”,充分發揮我區在臨港新城開發中的主導主體作用,傾全區之力,決戰臨港,按照“北聯浦東、南拓臨港”的發展方針,構築“一核六區”發展格局,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繼續保持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

年我區主要經濟指標預期爲: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6%左右;

財政收入60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2億元增長22.5%;

城鎮從業人員年人均工資增長10%左右;

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7%左右;

新增就業崗位2.6萬個。

做好今年工作必須把握好四個關鍵:

一是必須傾全區之力決戰臨港。兩港建設特別是洋山深水港工程,是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我們要充分認識此項歷史性工程項目對未來發展的強大推動作用,要把做好臨港新城開發建設工作作爲衡量我們工作實績的指標,全力投入到臨港新城的開發建設中,爲深水港和大橋的正式啓用,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二是必須大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要集全區建設之財力、政策聚焦之動力和人民發展之合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重點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區位優勢,充分發揮重點區域輻射功能。

三是必須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要着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能級的提升,牢牢抓住招商引資這個全區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強化招商意識,改進招商方式,積極主動地招引國內外龍頭企業,真正形成主導產業清晰、龍頭企業引領、規模企業集聚的發展格局。

四是必須高度關注民生問題。要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更加重視改善人民羣衆特別是困難羣衆生活,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全面實施宅基地置換,穩步推進小城鎮保險,使廣大人民羣衆從全區的改革發展中獲得更多實惠。

今年要重點做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規劃編制,優化區域發展佈局

今年,將加快完成“”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區域總體規劃報批和土地利用規劃、糧田保護規劃的修編工作,同時充分整合產業發展規劃、基礎設施規劃和社會事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區域功能定位和基本發展格局。

功能佈局方面。要努力構築“一核六區”的發展格局(即一個核心六個功能區域)。一個核心,即臨港新城,依託主城區、主產業區、重裝備產業區和物流園區,充分發揮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的功能。六個功能區域,即惠南功能區域,依託工業園區和科教園區,實現產學研聯動,充分發揮區域中心城區的功能,成爲“兩港一城”建設的後方服務基地。周康功能區域,依託康橋工業區、中國電信信息園、國際醫學園,進一步接受浦東新區的強輻射,充分發揮產業能級高地的功能。祝橋功能區域,抓住空港建設機遇,依託祝橋空港工業區、倉儲物流區及老港部分地區,充分發揮臨空服務基地的功能。航新功能區域,充分發揮生產、生活資料集散地功能,同時加快新場古鎮保護性開發,及早形成具有特色的古鎮旅遊新格局。六竈功能區域,以大型主題公園項目規劃建設爲契機,利用六竈、宣橋地區已有的旅遊資源,發揮旅遊休閒功能。大團功能區域,依託現代農業園區和大團、老港部分地區,充分發揮農業的基礎功能,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都市型生態農業的轉型。

產業佈局方面。形成“1+3+3+x”發展格局。“1”即臨港新城產業區,包括主產業區和重裝備工業區。第一個“3”即康橋工業區、國際醫學園、工業園區,第二個“3”即祝橋空港工業區、老港工業區、航頭大麥灣工業區,“x”即若干個都市型產業園。

城鎮佈局方面。形成“1+2+3+x”發展格局。“1”即臨港新城主城區,爲第一層次,規劃人口60萬。“2”即惠南城區和周康地區,爲第二層次,規劃人口各25萬左右。“3”即祝橋、航頭、六竈中心鎮,爲第三層次。“x”即若干個一般鎮和社區。

(二)大力實施“以港興區”,決戰臨港,全力推進臨港新城建設

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去年視察臨港時的要求,要把臨港開發作爲自己的事情,充分發揮主導主體作用,在服從、服務、參與、融入的基礎上,把區裏工作與臨港新城開發建設密切結合起來,把地區利益與臨港新城和整個的發展緊緊聯繫起來,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推進臨港高標準、高要求、現代化的開發建設。

在進一步理順臨港新城管理機制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好區和臨港管委會兩方面的積極性,進一步明晰工作職責,進一步形成開發合力。在臨港開發建設方面,充分發揮管委會決策靈活、工作效率高的優勢,加快開發建設進度,爭取早出形象,早出成果;在社會管理和社會事業等方面,全區各有關部門要實現全覆蓋,切實履行好工作職責。

積極推動臨港新城主城區建設。今年,按照“港開、橋通、城用”的總體要求,在環湖大道、臨港大道、海港大道、滬城環路構成的扇面狀的城區(一期)範圍內,形成道路通暢、水系完善、環境新穎的城區輪廓,加快建設具有規劃展示、開發建設、投資服務、遊覽接待、城區管理等功能的港城主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完成港城吹填工程、出海水閘工程建設。海港大道等7條主要道路要於年內完工並通車。建成一期範圍內24座道路橋樑。完成東海大橋路燈工程,兩港大道、同盛大道等一批重點項目的供電配套。做好亞太地區互聯網中心局房、污水泵站、燃氣調壓站等一批基礎配套工程。環境建設方面,要加快嘴主題景觀公園建設,確保今年9月全面竣工。要按計劃做好湖岸景觀開放綠地、道路綠化、大堤內青坎防風林工程等建設項目。功能性配套項目建設方面。按照節點安排,臨港新城展示服務中心於今年10月建成。區行政中心在深化設計方案的基礎上,爭取及早開工。積極推進海事大學、水產大學的建設。中國航海博物館、港城一期住宅建設將於年內開工。同時,要加快推進消防站、郵政所、醫院、學校等項目建設。

(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高城區功能水平

以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基礎設施建設爲重點,提高基礎設施的支撐力和承載力。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運行體制,做好統籌規劃,加大對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今年,正式啓動區建設財力統籌機制,通過綜合統籌運用財政預算資金、土地增值收益和融資貸款等資金渠道,初步安排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等財力投資的總投入將超過22億元,同時,要制訂完善區建設財力向重點地區和重點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傾斜的政策,加快提升基礎設施能級,增強重點地區及開發區對全區的輻射功能。

大力推進道路交通建設。繼續做好滬蘆高速、楊高南路延伸段、a3高速、機場高速段的配套工程建設。加快啓動大東公路西段、周鄧公路、周祝公路西段、橫新公路、宣黃公路西段、六奉公路南段、秀浦路、城東路、城西路、惠園路、西樂路、觀海路等12條道路建設。完成40公里鄉村公路新改建、10座鄉村公路危橋改造和6座城鎮道路危橋改造。同時,積極推動軌道交通11號線(段)建設前期工作,籌劃好投融資方案和運行方案,相機啓動站點的相關綜合開發。

加快水電氣等設施建設。水網建設方面,上半年完成惠南水廠擴建工程。年內新建完成六竈增壓泵站及三竈?周康地區輸水管線工程。完成35個行政村的水網改造,力爭在今年實現全區日供給能力42萬噸的目標。實現新增城鎮抄表到戶1.1萬戶。完成洋山國際深水港區一期港外配套供水工程。電力電信設施建設方面,重點新建南華、同盛、三竈、宣橋等8座35千伏變電站,確保年內投入使用。今年,供電設施的投資總量將爲歷年之最。電信設施方面,年內開通使用臨港新城、工業園區、國際醫學園電信機房,建設完成康橋地區6萬平方米中國電信網管中心。天然氣建設方面,新建總長80公里的天然氣中壓管網,新增5000戶居民用戶。

進一步加大環境整治力度。重點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生態片林等若干個標誌性綠地以及道路綠化帶,做好主要道路景觀建設。全年完成新建公共綠地11公頃,城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4.9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0%以上。全面啓動全區污水管網建設,加快惠南地區、南六公路污水管網工程建設,航新地區污水管網建設年內完成總工程量的60%。完成六竈西南片骨幹水系整治工程以及東北片(祝橋、六竈港河道)水系整治工程。繼續抓好新場古鎮水系和周浦塘、鹹塘港、大治河的綜合整治。開展城鎮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提高綜合污水納管率。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10%。完成6家畜禽場的關閉、搬遷和49家畜禽場的治理任務。農村生態示範村創建率達到50%,進一步營造安寧、清潔、優美的生活環境。

(四)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

積極構建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完善科技創業中心功能,推進科技孵化基地建設,加快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今年,區政府將設立1000萬元的科技創新資金,用於支持企業的技術創新、科技孵化、專利發明以及科技產業化、農業科技化項目的實施。

做強第二產業。今年,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700億元,同比增長20%左右。要着力提升裝備製造業、電子信息業、汽車及零配件業、醫藥及醫療器械製造業這四大支柱型產業的競爭優勢。裝備製造業要以臨港新城產業區爲依託,努力把臨港新城產業區打造成爲最重要的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電子信息產業要主動接受張江高科園區輻射,充分發揮交通便利優勢和人才高地優勢,做好中國電信信息園、華碩電腦等重大項目的落地服務。汽車及零配件業要依靠重大項目的帶動效應,積極向汽車服務業和研發設計兩端延伸,提高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經營能力。要重點做好臨港新城汽車生產基地的建設,繼續培育周康地區汽車及零配件企業羣。醫藥及醫療器械製造業要依託國際醫學園區的開發建設,發揮毗鄰空港和張江高科技園區的地理優勢,積極引入科技含量足、產品層次高、企業實力強的項目,努力形成具有競爭力的醫療器械製造企業的集聚發展格局。同時加大高新技術對服裝、機械、新型建材等傳統工業的改造,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相關產業鏈和產業集羣,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爲先導,高附加值的加工製造業與現代裝備製造業協調發展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提升第三產業。要加快培育現代物流業、商貿業、房地產業、旅遊業這四大主導型產業。現代物流業以臨港物流園區和空港物流園區爲依託,着重發展與國際貿易密切結合的口岸物流、與電子商務密切結合的批發零售方面物流、與生產企業密切結合的倉儲服務物流。加快現代農業園區農產品交易平臺建設。商貿業確定以臨港新城爲核心,惠南、周康地區爲重點區域,其他城鎮相襯托的發展格局。重點發展各類專業特色市場,引進國際知名品牌的賣場和超市,作爲建設東南部產業特色顯著的組團式市場羣落和交通型商業中心,提升區內商業業態功能。今年,全區預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億元,同比增長24%左右;房地產業要結合城鎮體系調整和重大骨幹交通網絡的建設,進一步明確我區房地產業的功能定位,規範房地產市場,形成多層次、多形態的房地產開發建設格局。旅遊業要以主題公園入駐爲契機,加快臨港新城、滴水湖、東海大橋、新場古鎮等人文景點的建設,加大其他景點投入力度,打造“農家樂”等旅遊品牌,辦好年桃花節,帶動休閒、娛樂、交通等相關產業的一條龍服務。

同時,順應二、三產相互滲透融合的發展趨勢,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研發經濟,形成既有服務、貿易、結算平臺等第三產業管理中心職能,又具備技術先進的研發中心、公司核心技術產品的生產中心和採購中心、現代物流運行服務等第二產業運營職能。

(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

要實現招商引資從注重速度向注重質量和效益轉變。今年,預計實現合同外資14.1億美元,同比增長90%以上,實到外資增長20%左右。要突出對內對外並重,外資和民營並重,形成多種所有制並存的引資結構。要創造良好的環境,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鼓勵民營企業做大做強。要推廣“無地招商”,將招商引資重點轉到政策招商與產業招商並重上來。

圍繞產業,主題招商。要緊緊圍繞全區產業功能定位,明確產業政策導向,有所爲有所不爲,積極營造有利於產業集聚的政策環境,優化產業生態環境,進一步加快產業集聚。

圍繞園區,重點招商。康橋工業區要瞄準國外行業龍頭企業,將注意力放到引進跨國公司的生產中心、採購中心、研發中心和營銷中心,以及國內大企業、大集團,進一步提高產業能級。工業園區也要瞄準國內外龍頭企業,進一步提升引進企業的質量,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業和裝備製造業配套行業。國際醫學園要圍繞國際醫院區、醫療器械產業區的開發建設引進項目,形成具有專業特色、佔據國內專業領域高端的產業基地。農業園區要積極吸引能發揮引領作用的產業項目,重點搭建農產品交易中心和物流平臺。祝橋工業區、大麥灣工業區、老港工業區要瞄準國內行業龍頭企業,集中力量招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能耗低、集約化工業項目。各都市型工業園要重點引進和城鎮發展相協調,能充分吸收城鎮居民就業的都市型工業項目,進一步提高都市型工業的整體水平。科教園區、濱海旅遊度假區也要根據自身定位,加快招商引資步伐。

圍繞龍頭企業,主動招商。要通過大衆汽車、華碩、中國電信園等重大項目,把與之配套的前、後產品的生產企業引進來,加快形成以裝備製造和微電子爲主的產業鏈,形成根植型的產業羣落。

(六)加大“三農”工作力度,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

繼續重視農業生產,加快發展特色農業。要穩定、完善和強化對農業的扶持政策,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努力提升農業組織化、產業化水平。發揮傳統農業優勢,培育壯大西甜瓜、水蜜桃、蔬菜等特色農產品。舉辦好第五屆優質農產品博覽會,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提高農產品品質和聲譽。促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新農藝的轉化應用,推廣設施糧田、設施菜田,努力構建種源農業、裝備農業、生態農業、標準農業的發展平臺。加快桃博園、農產品國際物流與交易基地項目建設,不斷完善服務型農業功能,推動觀光農業、創匯農業發展。積極鼓勵農民進行異地種養,實現農業科技輸出,拓寬全區種養業發展空間。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要積極探索建立農民長期利益保障機制,努力增加農民非農就業收入,穩定農民經營性收入,維護農民財產性收入,提高農民保障性收入,努力造就擁有薪金、股金、租金和保障金“四金”的新型農民,讓農民利益隨全區經濟發展而“水漲船高”。一是強化農民職業培訓,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非農就業的工資性收入。二是探索建立農村徵地留用地制度和土地股份合作制度,讓農民享有穩定、長期的土地收益回報。同時把農民的一部分集體資產集中起來用於標準廠房等建設,使農民成爲股東,按股分紅。三是通過宅基地置換,給予農民住房產權,增加農民財富積累,使其能夠獲得房屋租金收入。四是繼續完善農民社會保障體系,提高農民養老、醫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按照“三個集中”的要求,深入開展農村宅基地置換工作。要加快動遷安置房建設,推進農民居住向城鎮和規劃居住點集中。要在總結今年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宅基地置換工作,進一步盤活存量土地,促進土地的集約利用。今年,要以各開發區爲重點,完善開發區宅基地置換政策,着力推進宅基地置換工作,將置換節約的宅基地指標用於開發區建設。

(七)切實加強城鎮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規劃管理方面。要認真落實市規劃工作會議精神,完善規劃管理體制,建立區規劃局、區規劃管理聯席會議、區政府常務會議、區委四級管理審批體系,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城鎮規劃管理的規章體系、組織體系和考覈機制,強化規劃監督和檢查網絡,建立健全全社會參與城鎮規劃管理的機制,對重點區域和路段的建築形態設計,實行嚴格的分級審覈制度,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

土地管理方面。隨着臨港新城建設的不斷加快,我區的土地增值效應將日益顯現。土地的開發收益將是我區建設資金的一個重要來源。爲此,我們要按照“惜土如金、守土有責、用土有價、管土有方”的要求,集約利用每一寸土地,提高單位土地產值。要嚴格土地管理,加強土地儲備,嚴格執行公開招投標拍賣,積極有序地出讓土地,並建立一套土地管理和區鎮土地增值共享的機制以及科學嚴格的土地分級管理體系。同時,要完成基本農田保護規劃的調整,細化完善我區土地使用權出讓管理辦法及出讓效益管理辦法,加強政府對土地市場的宏觀調控,促進可持續發展。

環境整治方面。要按照區新一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的節點要求,加大市容環境整治力度,探索長效管理機制。年內建設3家准入規範、功能齊全、衛生達標的標準化菜市場。繼續加大舊居住小區綜合整治力度,全年完成平改坡及綜合整治27萬平方米,完成無人管理小區整治40萬平方米。繼續加大對“兩違”建築綜合執法管理。

交通管理方面。要加快編制區公共交通客運規劃,以加強交通管理爲抓手,強化市民交通意識,做好城鎮中心區域道路的排堵保暢工作,切實維護良好的交通運行秩序。要繼續加大對非法營運車輛的綜合整治工作,堅持疏堵結合的辦法,一手抓長效整治,一手抓就業幫扶,真正做到從源頭上減少非法營運車輛。

社區建設和管理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管理體制,積極整合社區各種資源,完善管理機構,加強物業管理,逐步建成“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現代化社區。進一步加強村級政權建設和村民自治,加快村級經濟發展,規範村級經濟行爲,紮實推進村務公開,切實做好撤制村組的資產處置工作。

(八)繼續深化改革,努力突破發展瓶頸

加快國資國企改革。要堅持“有進有退、進而有爲、退而有序”的方針,實現國有經濟佈局的戰略性調整。要完善國有資產監管和運營機制,積極探索出資人管理的運行體系,實現由行政監管爲主向市場監管爲主的轉變。加快國有、區屬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進程,從現在起,用兩年時間完成全區國有、區屬集體企業的改制。通過改制,進一步增強經營類公司的活力,強化政府對開發區公司的控制力,提高投資性公司承擔政府公共建設職能的能力。

推進財稅體制改革。今年,本市確定了分三步全面推行“稅收屬地徵管、地方稅收分享”的財稅體制改革目標模式。XX年將在我區實行第三步財稅體制改革,這是市與區財稅體制的重大調整,我們應抓住這一契機,積極理順區內財稅體制。一是要根據市政府對我區兩個市級工業區的差別政策,通過改善市級工業區的投資環境,吸引一批規模大、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市級徵管企業落戶。二是要調整完善區鎮(園區)財政結算體制,優化各鎮(園區)經濟結構,發揮各鎮(園區)產業發展的特色與優勢,增加各鎮(園區)財力。三是要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制度,縮小全區各鎮(園區)公共財力保障差異,努力實現全區均衡化發展。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要進一步完善建設財力統籌機制,搞好重大基礎設施和公益性社會事業的建設。對經營性、準經營性重大項目,要形成社會資金和民間資金爲主的格局,對公益性項目,要形成政府投資帶動、社會民間資金積極參與的格局,進一步拓寬投融資渠道。

(九)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進步

加快教育事業發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加快基礎教育均衡化,建立骨幹教師、城鎮學校中青年教師到偏遠地區或薄弱學校任教機制。繼續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做好學生減負工作,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繼續深化教育系統人事制度改革,推進崗位聘用制實施。建立完善活躍、順暢的人才服務管理機制,推動校際、區域之間教師的合理流動。大力發展適應開發建設需要的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加快推進人才集聚。要緊緊圍繞發展定位,尤其是臨港新城開發建設的需要,強化人才戰略意識,建立完善有關配套政策。要圍繞全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完善人才培訓體系,以提高創新能力爲核心,有計劃、有組織、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訓工作,大力提升現有人才的質量和檔次,努力爲各類用人單位提供實用型、高技能、複合型人才支持和保障。在加大引智工作力度的同時,積極處理好引進人才與使用人才的關係,提高人力資本開發的整體能力,進一步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加快建設醫療衛生體系。認真做好區醫療中心和區公共衛生中心聯合新建方案,並加快實施。細化實施區域衛生規劃,努力構建由區域醫療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點組成的基本醫療服務主體框架。完成區光明中醫醫院東遷臨港新城以及衛生防病機構的規劃建設,爭取及早啓動。完成南華醫院的改建工程,積極推進周浦醫院的擴建方案。新建惠南、周浦、康橋、六竈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30家村衛生所的標準化建設任務。繼續推進健康城區建設工作,年內創建市級衛生鎮4個,市級衛生村20個。繼續推進食品、藥品、商品放心工程,保障人民羣衆身體健康。

加快建設與發展進程相適應的文化、體育事業。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建立市場化運行體系。以建設文明城鎮、學習型社區、活躍基層羣衆文化爲目標,加大公益性文化設施的建設力度,有序推進“區有中心、鎮有場館、村有場所”的三級文化網絡設施建設,年內完成30個左右的村文化活動服務中心建設。打造文化服務產品,充分依託各級各類文化平臺,組織開展面向羣衆、喜聞樂見的羣衆文化活動,不斷豐富城鄉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進廣播電視設備數字化改造和有線電視雙向網改造工程。初步建成光纜環形骨幹網,爲臨港新城網絡建設打下基礎。導入市場運作機制,充分發揮區體育中心作用。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組織舉辦全區首屆運動會,年內新建2個健身苑、40個健身點。加快檔案信息化建設,年內初步建成檔案目錄分中心。

加快精神文明創建步伐。圍繞創建文明城區的目標,大力推進以 “鎮區、社區、園區、景區、校區”文明創建爲重點的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繼續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完善提高的形態文明、功能文明和素質文明。年內,27個“五區”創建試點區域要出形象、出成效,文明鎮、文明村、文明小區等各類創建有量的增加和質的提升。大力推進以“與文明同行,做可愛的人”爲重點的實踐活動,通過主要道口、環線、車站和主要景點、場所的創建,引導人們樹立良好的文明習慣,提高文明素質。

此外,還要做好人口問題前瞻性研究,進一步完善人口綜合調控機制,促進流動人口有序、互動管理,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穩步實施有利於婦女兒童發展的各類項目,切實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繼續開展豐富多彩的雙擁活動,支持部隊搞好各項建設,推進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做好老齡工作,組織開展好爲老服務活動。

(十)高度關注民生問題,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切實抓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繼續實施新增就業崗位計劃,緩解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城鎮登記失業人數低於市政府控制指標。堅持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進一步加強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體系建設。落實就業扶持政策,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構建就業平臺,加強職業技術培訓,促進非正規勞動組織、公益性勞動組織吸納就業。大力扶持徵地農民就業,重點解決農村雙富餘和特困家庭等弱勢羣體的就業問題。

繼續做好社會保障和救助工作。要穩步推進小城鎮社會保險工作,進一步加強鎮保政策的宣傳力度,完善服務管理,規範操作程序。加強鎮保資金籌措,落實相關配套政策。今年,要繼續以失地農民參保爲重點,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爲職工辦理鎮保,積極開通徵地養老人羣的參保渠道,逐步梳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完善救助保障機制,加大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力度,做到應保盡保。繼續實施農村貧困戶危房翻建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村養老金補助標準,做好大病重病救助工作,擴大醫療救助覆蓋面。完善推進社會救助信息“一口上下”機制建設,促進社會救助制度化、規範化和經常化。關心殘疾人就業和基本生活,年內新增殘疾人就業300名。

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管理。以嚴重危害人民羣衆安全的“八類”案件、重大團夥犯罪和盜竊犯罪爲重點,繼續有效地組織好專項整治行動,力爭刑事案件總量穩中有降。要以打造“安全”爲目標,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加強對治安複雜地段和突出治安問題的排查整治,不斷提高防範實效。要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積極構建預防和減少犯罪工作體系,建立健全基層“創安”機制,推進安全小區創建工作再上新臺階。要積極採取措施,切實防範各類安全生產事故。要堅持重心下移、條塊結合、以塊爲主、依託社區,逐步形成屬地化外來人口長效管理格局。

繼續做好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工作。進一步加大源頭治理力度,不斷完善預警機制。加強對不穩定因素的綜合分析,推進同類矛盾問題的解決和防止同類問題的產生。繼續以落實維護穩定工作責任制爲抓手,加大信訪突出矛盾和羣體性信訪事件的化解力度,加強人民調解工作,規範和拓展法律服務,使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積極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要儘快完善信用法規體系,抓緊制訂公共信用信息收集、記錄歸檔與使用管理規定、個人信用徵信管理辦法、企業信用徵信管理辦法等文件。要採取法律、行政和經濟等多種手段,對企業和個人的失信行爲給予必要的懲戒,並對擁有及保持良好信用記錄的企業和個人,在政府採購、納稅繳費、授信額度等方面給予優惠和便利。要大力開展誠實守信教育,加大輿論、社會監督力度,營造“有信者榮、失信者恥、無信者憂”的社會氛圍。要按照統一標準,組織開展信用知識講座和專業崗位培訓,促進信用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轉變政府職能,推進依法行政,加強作風建設

要按照黨的xx屆會提出的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要求,堅持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進政府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創新,不斷提高政府服務水平。

(一)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

理順政府與企業的關係,積極增強企業活力。要抓住當前問題比較突出的部門、羣衆意見比較集中的領域,加快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由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轉變。繼續簡化行政辦事程序,不斷提高行政服務效率,努力爲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要積極研究政府退出機制,探索管辦分離辦法,更多地發揮市場功能,在能夠由市場完成的領域,政府要堅決退出,在市場機制失靈的地方,政府要及時補進。

理順政府與社會的關係,努力維護社會公平。要把政府工作的重點、政策支持的重點、財政保障的重點進一步向社會事業發展傾斜,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傾斜,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傾斜,向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改善困難羣衆生活傾斜。

(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

嚴格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今年,要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組織開展對行政許可法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和評估,繼續清理與行政許可相關的收費項目,減少行政許可事項,落實行政許可設定、實施和監督檢查等相關配套制度,加強後續管理。

穩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進一步精簡審批事項,改進行政審批方式,大力推進備案制、覈准制,加強事後監管。今年,要重點探索基建領域審批改革,強化並聯審批,完善企業聯合年檢制度,擴大告知承諾範圍。

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要完善電子政務的應用建設,不斷增強行政透明度。今年,要繼續拓寬信息公開的範圍,加快建立監督、評議制度,完善便民利民的公開渠道,繼續推動政府信息公開全面規範、健康有序的開展。

(三)完善政府運行機制

完善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加快建立和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度,探索建立專家諮詢制度、社會公示和社會聽證制度、決策責任制度。所有重大決策,都要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充分進行論證的基礎上,由集體討論決定。同時,建立健全決策後評估機制,及時調整和完善有關決策,不斷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

完善責權統一的執行機制。堅持權力必須與責任掛鉤,健全政府工作責任制,切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違法須追究。堅持和完善政府內部分工負責、合力推進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機制,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政府各項工作。

完善全方位的監督機制。要自覺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接受政協和各民主黨派等統一戰線組織的民主監督,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衆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重視人民羣衆通過行政複議、行政訴訟等法定渠道,對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監督,注重政府內部監督,支持監察、審計部門依法獨立履行監督職能,圍繞政府重點工作和羣衆關心的熱點問題,認真開展執法監察、效能監察和審計監督。

(四)加強機關作風建設

圍繞建設責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務政府的目標,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機關作風。要通過加強教育、嚴格管理、有效監督、健全制度、完善機制,不斷推進機關作風建設持續、有效開展。要加強對公務員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機關工作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業務能力素質、職業道德素質,要建立和完善“機關作風建設責任制”、“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制”、“文明辦公行爲規範”和“機關作風問題投訴處理辦法”等制度,通過制度管理來形成過錯有投訴、投訴有處理、處理有依據的機制,着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紀律嚴的機關幹部隊伍。

要繼續加強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預防和懲治腐敗體系。緊緊抓住損害羣衆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以政風、行風評測爲抓手,切實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有效促進機關作風建設。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們深感肩負的責任重大而光榮。現在,目標任務已經明確,關鍵是狠抓落實。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在中共區委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區人民,深入貫徹黨的和、會精神,以更加高昂的精神狀態,更加充足的工作幹勁,再接再厲,乘勢而上,加快發展,爲實現現代化、城市化、國際化而努力奮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