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蘇炳添作文素材(通用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8W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蘇炳添作文素材 篇1

8月1日,中國短跑名將蘇炳添收穫了“一輩子最好的回憶”,他先是在奧運百米半決賽中跑出9秒83,成功晉級決賽,創造亞洲紀錄,成爲電子計時時代第一位闖入奧運百米決賽的亞洲選手。2小時後,在決賽賽場上,他又跑出9秒98,再次突破10秒。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蘇炳添作文素材(通用16篇)

當晚,他的身影出現在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跑道上。起跑線前、8位選手中,他是唯一一個黃皮膚。此前的半決賽,他以9.83秒的成績獲得小組第一,創造個人最好成績,大幅刷新亞洲紀錄。中國人第一次挺進奧運男子百米決賽!蘇炳添,一舉創造了歷史!

選擇堅持,選擇成功。再過二十多天,蘇炳添就32歲了。這個數字,在短跑界已是“高齡”。田徑賽事就是如此殘酷,身體這項“資源”無法持續挖掘。過了28歲這道門檻,大部分選手會新陳代謝變慢,體能下降,成績止步不前。就像此次“飛人大戰”,蘇炳添是唯一的“80後”。在他之外,年齡最大的選手是27歲,而那正是黃金年齡。

早在20__年,曾有記者問蘇炳添:你覺得你現在的弱點是什麼?他回答說:“年齡。我今年26歲,再過兩年就28歲了。”6年前,就視年齡爲弱點;6年來,他硬是跑贏了時間,超越了年齡的侷限!梳理媒體報道,這6年,他遭遇低迷、傷病,一次次考慮退役。但他又一次次選擇相信,選擇留下,選擇堅持。他說:“我覺得上天在一直考驗我,但是沒關係我有這個耐心……我想我真的還可以跑,選擇留下來,希望繼續突破。”這份堅持、堅韌,讓他以近32歲的年齡驚豔世界。

勤能補拙,事在人爲。在田徑圈,公認的黃金身高在1.85米左右,比如加特林1.85米,鮑威爾1.88米。而蘇炳添只有1.72米,沒有明顯的“身體天賦”。早在中學時,老師曾帶他幾次去市體校,但都沒有被教練看中,因爲“覺得他身材太矮,將來沒有發展空間”。然而蘇炳添日復一日,認真、專注,把每一次訓練做足、做好。教練袁國強曾這樣評價:“他是我帶過的最自覺的隊員。十年來,在訓練場地上他只要出現在我的視線範圍內,就絕對是在訓練,從不偷懶。”

作息規律,按時起牀睡覺,從不抽菸喝酒,即便在家庭聚會上也不吃禁忌食物,即便在外參加活動也會堅持做基本訓練……在蘇炳添一次次打破記錄的背後,是一個關於勤奮的、經年累月的“漫長”故事。

突破自我,挑戰極限。在半決賽前,蘇炳添面對鏡頭,把大拇指和食指擺出一個“一釐米”的手勢。有網友調侃,這是“拿捏得死死的”。其實呢?蘇炳添說,就是想提醒自己“進步一點點就好”。一點點,哪怕是0.01秒,背後都是千難萬難,是精雕細琢,是全力突破。20__年,他以偶像劉翔爲參考,調整了起跑腳;20__年,他改變了擺臂動作,嘗試改善腳掌落地後的發力——那時,他已經29歲了。

百米10秒是黃種人的極限?蘇炳添第一個衝進10秒大關。百米半決賽就是亞洲人的決賽?他成爲進入電子計時時代的首位亞洲選手。更快、更高、更強,“老男孩”蘇炳添做到了。他的不懈堅持、突破自我、挑戰極限,正是中國人對體育精神的最佳詮釋。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蘇炳添作文素材 篇2

“參與比取勝更重要”,這是奧林匹克運動廣爲流傳的名言,也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體現。一個運動員的成就,不僅僅是能否拿到或拿到多少塊獎牌,還在於是否體現奧林匹克精神,是否做到自強不息,戰勝自我、超越自我。我崇拜的奧運英雄蘇炳添就是這樣的選手,也許他與金牌無緣,但創造的歷史值得中國乃至整個亞洲銘記。

蘇炳添,1989年8月29日出生於廣東省中山市,暨南大學20__級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研究生,中國男子短跑名將。

20__年2月6日,蘇炳添以6秒43奪得國際田聯世界室內巡迴賽男子60米冠軍,並刷新亞洲紀錄。之後蘇炳添多次比賽中都成爲百米大賽最有力的競爭對手!而且蘇炳添也着實讓世界短跑名將博爾特驚訝到了,博爾特可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飛人,連續三屆拿到奧運百米金牌。可是博爾特也被蘇炳添驚到了:沒有想到站在身邊的小夥子居然反應這麼的快,起跑的那一瞬間讓他不知所措。

博爾特曾在一次採訪中說:“槍聲一響,我身邊的小夥子就飛奔出去,我有點不知所措,結果就失足了。”他對於蘇炳添的實力也是非常的認可,也正是因爲這樣,他後面纔會拼命追趕上去。

能進入百米決賽是每個亞洲人都不敢幻想的奢望,只有跑進10秒纔有希望。爲此,蘇炳添20__年底,選擇了一個比較大風險的決定:就是把起跑腳換了。爲什麼要換?是因爲想要得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新的節奏,這樣的話在100米纔可能會有一個突破。

而做這個改變和選擇太難了,改變之前問了很多的專家:不做出一些改變的話可能很難突破10秒,參考了劉翔的“八改七”,所以蘇炳添最後狠下心來做出了這個改變。就像剛開始是用右手吃飯,突然間變左手,你夾都夾不到,怎麼不難呢?蘇炳添剛開始,連起跑怎麼發力都完全不會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三組對決過後,中國“飛人”蘇炳添以9秒83的成績創造了新的亞洲紀錄,成功入圍男子100米決賽,也成爲首位闖進奧運會百米決賽的中國人。而在奧運賽場上,9秒83也是一個極具競爭力的成績。20__年裏約奧運會,博爾特奪取金牌的成績是9秒81,蘇炳添只比博爾特僅僅慢了0.02秒。32歲的中國飛人蘇炳添通過多年以來的努力,終於站在了100米跑道上面。

蘇炳添一戰打破了三個紀錄:

首先,新中國從1984年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到現在37年的歷史上,首次有中國男性運動員打進到100米決賽的賽場,絕無僅有,這個意義不亞於當年劉翔闖進奧運會決賽並且奪冠。

第二,在1932年的奧運會上,曾經有一位日本運動員打進到奧運會男子100米的決賽圈,但他不是第一名,而且那個時候是用手計時的時代,跟電子技術時代差的還比較多。

第三,亞洲國家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是在1900年的巴黎奧運會,也就是第2屆奧運會上,到現在121年的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位亞洲運動員以100米半決賽第1名的身份進入到世界最頂級的百米飛人大戰的決賽。

這是史無前例的偉大榮耀,屬於偉大的中國,也屬於亞洲。年過30的蘇炳添,靠着頑強的自律,靠着超強的意志品質,成功的打進到了100米的決賽當中,爲全亞洲人長臉。就連中國田徑名將劉翔在微博上也發文祝賀蘇炳添:“封神!9秒83!!!”

此前展望半決賽時,蘇炳添強調,半決賽就是自己的決賽:“對我來說,能夠進入決賽就算完成任務。如果能夠突破10秒大關,進決賽應該沒問題。”

看了比賽,真是激動得哭了!太不容易了!簡直是一戰封神!正像劉翔所讚揚的那樣,這是中國奇蹟和中國速度,這也是亞洲奇蹟和亞洲速度!簡直讓人不敢想象。

每一次踏上賽場,蘇炳添的腦海裏都只有一件事:竭盡全力跑出“中國速度”,爲祖國添彩!能打破亞洲紀錄,打破黃種人的極限,站在東京奧運百米決賽的跑道上,所有的夢想都在這一瞬間變成了現實!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蘇炳添作文素材 篇3

蘇炳添其實一直是個乖寶寶。蘇媽媽回憶,小時候的蘇炳添就很乖,性格很溫和,很少和別的孩子發生什麼糾葛。國中進入學校田徑隊,蘇炳添並不像別的體育生那樣張揚,一直都顯得安靜低調。楊永強教練回憶,蘇炳添在學校田徑隊的時候,從來不缺勤,每次訓練都積極參加,而且非常自律。即便剛剛入隊,還沒有成爲正式隊員,蘇炳添也從來沒有把參加訓練當做可有可無的隨便試試,對教練佈置的任務都是不折不扣地完成。

這種自律的態度一直伴隨着蘇炳添成長。表哥蔡健發回憶,每次家庭聚會,大家都是吃吃喝喝,蘇炳添從來不亂吃東西,不吃豬肉,更從來不喝酒。省隊教練也大讚蘇炳添的自律能力,在省隊、國家隊都是統一的飲食,有嚴格規定,但放假回家,很多運動員都會放鬆對自己的約束,而蘇炳添回家之後也是嚴格按照飲食要求,滴酒不沾。

除了很自律,蘇炳添即便拿到全國冠軍也沒有絲毫的驕傲自滿。有機會回家,會一如既往地看望家人、啓蒙教練。沒有時間回家,也時常會通過微信、電話和大家聯繫,彙報一些訓練、比賽的情況。

現在,蘇炳添不僅是國家隊的中國速度,還是暨南大學的研究生。導師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樣非常讚賞,“蘇炳添陽光、努力且十分謙虛。雖然因爲訓練的原因不常在學校,但是和同學老師的聯繫和溝通從不間斷。在學習上,雖然是體育特長生,但卻十分認真。本科論文還是‘優’!平時因爲訓練缺課,都會及時補上。是體育生中很努力、很認真的人,願意學習的一個孩子。”

正是因爲謙遜的性格,在張培萌跑出10秒成績後,蘇炳添和張培萌成爲了互相推進的搭檔,兩人攜手奪得亞運會接力冠軍,並刷新了全國紀錄。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蘇炳添作文素材 篇4

在田徑圈,公認的黃金身高在1.85米左右,比如加特林1.85米,鮑威爾1.88米。而蘇炳添只有1.72米,沒有明顯的“身體天賦”。早在中學時,老師曾帶他幾次去市體校,但都沒有被教練看中,因爲“覺得他身材太矮,將來沒有發展空間”。然而蘇炳添日復一日,認真、專注,把每一次訓練做足、做好。教練袁國強曾這樣評價:“他是我帶過的最自覺的隊員。十年來,在訓練場地上他只要出現在我的視線範圍內,就絕對是在訓練,從不偷懶。”

作息規律,按時起牀睡覺,從不抽菸喝酒,即便在家庭聚會上也不吃禁忌食物,即便在外參加活動也會堅持做基本訓練……在蘇炳添一次次打破記錄的背後,是一個關於勤奮的、經年累月的“漫長”故事。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蘇炳添作文素材 篇5

在半決賽前,蘇炳添面對鏡頭,把大拇指和食指擺出一個“一釐米”的手勢。有網友調侃,這是“拿捏得死死的”。其實呢?蘇炳添說,就是想提醒自己“進步一點點就好”。一點點,哪怕是0.01秒,背後都是千難萬難,是精雕細琢,是全力突破。20__年,他以偶像劉翔爲參考,調整了起跑腳;20__年,他改變了擺臂動作,嘗試改善腳掌落地後的發力——那時,他已經29歲了。

百米10秒是黃種人的極限?蘇炳添第一個衝進10秒大關。百米半決賽就是亞洲人的決賽?他成爲進入電子計時時代的首位亞洲選手。更快、更高、更強,“老男孩”蘇炳添做到了。他的不懈堅持、突破自我、挑戰極限,正是中國人對體育精神的最佳詮釋。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蘇炳添作文素材 篇6

蘇炳添最大的天賦就是堅持,幹一件事,就要幹到底,不達目的決不放棄。

他的付出終歸獲得了回報。在20__年國際田聯鑽石聯賽尤金站的男子百米“飛人大戰”中,蘇炳添以9秒99的成績摘得銅牌,成了第一位闖入9秒關口的黃種人。那一刻,站在他身邊的清一色的黑人選手,蘇炳添爲中國揚眉吐氣了。

3個月後,20__年北京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百米半決賽,蘇炳添與維考特在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三位上的數字皆爲9秒987,因此兩人以並列第八的成績晉級決賽。蘇炳添也成爲了首位殺入世錦賽百米決賽的亞洲運動員。決賽他以10.06的成績獲得第九名。

中國田徑隊總教練馮樹勇這樣評價蘇炳添:“蘇炳添非常偉大。過去我們一直認爲自己跑不過黑人選手,每到大賽,輸竟然成了‘正常’結果。整整等了幾代人,我們才贏來了蘇炳添的爆發。他的突破有一個特別大的意義,那就是打破了我們長期被禁錮的思想和一些神話性的東西,挖掘出了隊員的潛力。”

20__年裏約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蘇炳添以10秒08排名第14位。8月18日,里約奧運男子4X100米接力預賽,中國隊湯星強、謝震業、蘇炳添、張培萌跑出37秒82的成績,破亞洲紀錄晉級決賽。8月20日,里約奧運會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蘇炳添與湯星強、謝震業、張培萌代表中國隊以37秒90獲第4名。

再快的選手也跑不過時間,20__年,28歲的蘇炳添曾一度向田徑隊遞交過退役報告,打算年內結婚,開啓新的生活。

但是生活給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在當年天津全運會上,蘇炳添輸給了新人謝震業屈居亞軍,蘇炳添回憶,“我覺得上天一直在考驗我,但是沒關係,我有這個耐心。運動員有誰願意服輸呢?”

名師出高徒,20__年,蘇炳添開始正式跟隨美國外交蘭迪-亨廷頓訓練。蘭迪出身於NCAA名校俄勒岡大學,迄今從事跳遠和短跑的支教工作長達四十年,曾帶出兩位男子跳遠世界巨星班克斯、鮑威爾。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蘇炳添作文素材 篇7

因爲劉伯明優異的成績讓他先後在牡丹江機場和錦州飛行大隊中表現得非常出色,而後在1991年劉伯明開始執行單獨飛行任務,包括單獨駕駛當時國家最新型的戰鬥機殲八,這是對他新的考驗,也是對他的信任。

1998年,劉伯明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他與翟志剛等人一同被挑選爲我國的第一批航天員,航天員與飛行員雖然都在空中作業,但是二者的區別和難度還是相差非常大的。

來到了新環境的劉伯明很快就適應了新的訓練,因爲要去外太空完成任務,這對航天員的身體素質有很大的要求,但是劉伯明重新拿出了之前那股努力勁兒,硬是咬牙挺了過來,在20__年還被選爲神舟六號的備用員。

直到20__年,劉伯明執行了神舟七號的飛行任務,與他一同前去的還有航天英雄翟志剛和景海鵬,順利完成任務併成功着陸的劉伯明三人被當時的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了“英雄航天員”的榮譽稱號。

這也是劉伯明首次真正執行飛行任務,而後被送到學校學習之後的劉伯明攻讀了北京理工大學的博士學位,在今年的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人員名單上,劉伯明以五十五的年齡成功入選。

誰能想到以四十歲的年齡還能將博士學位攻讀下來,誰能想到以五十歲的年齡還能成功入選艱鉅危險的航天任務,誰能想到這樣的劉伯明曾經還有一段輟學打工的故事。

1966年在黑龍江齊齊哈爾的一個小村子裏,劉伯明出生了,而後幾年中他的兄弟姐妹們也都陸陸續續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劉伯明在家中排名老二,他的上面有個哥哥。

其實那個年代的農民生活非常不容易,因爲家裏的小孩太多,而且家長們都需要出去幹農活或者打工,所以幾乎很少有時間來管他們,家裏的小孩子都是哥哥姐姐們帶大的。

劉伯明作爲二哥所以需要每天照顧好自己的弟弟妹妹,替父母分擔一些壓力,因爲從小劉伯明就要承擔家庭的責任,這也導致了劉伯明從小就養成了擁有責任感的好習慣。

“那個時候我跟他母親很忙,我們每天都是早早地就出去了,直到晚上十一二點才能回來,所以家裏的事情都是他(劉伯明)來做,包括照顧這些弟弟妹妹們”。

劉伯明不只是懂事,在學習成績上也是名列前茅,雖然平時劉伯明都會跟隨小夥伴一起瘋玩,小夥伴包括家長都說在家沒見過他學習,但是劉伯明依然考上了縣裏的重點高中。

這對這個家庭來說既是一個好消息,也是一個壞消息。

起初剛進入高中的劉伯明非常好學,並且勤奮懂禮貌的他被很多老師認可,但是隨着冬天的到來,劉伯明每天都要步行很遠的路程才能走到學校,“有一次我半夜起來,突然聽到家門響了,我還以爲有小偷過來了,沒想到是他剛從學校回來”,劉父這樣說到。

心疼兒子每天這樣辛苦的劉父於是咬牙給兒子買了一輛自行車,雖然是二手的,但是也花了他一百多元錢,這筆錢對當時的劉家來說還是不小的數字。

可是隨着弟弟妹妹們的長大,家裏的花銷也越來越大,劉伯明每次回到家中都能看到父親蹲在門口一直抽菸,而眉頭也緊緊地皺在一起。

父親要供這麼多孩子上學實在是負擔不起,劉伯明是明白家裏的情況的,白天上課的劉伯明每次想到父親皺到一起的眉頭都忍不住心酸。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蘇炳添作文素材 篇8

1922年9月22日,楊振寧生於安徽合肥三河鎮(今屬肥西縣)。4歲時,母親開始教楊振寧認字,一年多的時間楊振寧學了3千個字。

1928年,楊振寧父親自美國歸來。同年隨父赴廈門大學,進國小二年級。

1929年,其父應聘清華大學,舉家赴平,居於清華院西院十一號;入讀教員子弟學校成志國小三年級。

1933年,國小畢業,入讀城內絨線衚衕天主教聖公會崇德中學,離家在校寄宿,曾因考試偷看被罰。

1937年,日軍發動七七事變,北平不穩,隨母攜弟妹返回合肥。

1938年,受日本侵華戰爭影響,全家逃難,經廣州、香港、越南河內輾轉抵昆明,楊振寧入讀昆華中學高中二年級。同年秋天,以高二學歷參加統一招生考試,被西南聯大錄取,先遵父命報化學系,後改物理系。

1942年,楊振寧畢業於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本科論文導師爲北京大學吳大猷教授,後考入該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讀研究生,師從王竹溪教授。

與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寧、金啓華和顧震潮,黃昆和張守廉也偶爾來住幾天。

1944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研究生畢業,碩士論文導師是王竹溪教授。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蘇炳添作文素材 篇9

1970年8月30日,在西南大山深處的“909”基地,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設計研製的核潛艇陸上模式堆順利達到滿功率,發出了中國第一度核電!這意味着,新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心臟——核動力裝置開始運行了!

這一天,中國成爲了世界上第五個擁有自主核動力技術的國家,大家欣喜若狂,而總設計師彭士祿卻在悶頭大睡,在這之前,他已經連續五天五夜沒有閤眼。

彭士祿這個名字,鮮有人知。直到1988年9月27日,中國導彈核潛艇發射運載火箭成功,他才作爲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第一個核動力裝置的主要設計者,走進人們的視野。而在這之前,他隱姓埋名30年,他的名字和他從事的工作一樣,都是中國的最高機密!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無產階級革命家、烈士彭湃的兒子。

時隔50年,又是一個8月30日,重溫歷史,致敬這位中國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

“他是個大人物,全家都要爲他隱姓埋名”

1925年,彭士祿出生在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是彭湃的二子。上世紀二十年代,出身工商地主家庭的彭湃,衝破階級的“枷鎖”,成爲“中國農民運動的第一個戰士”。

“一個漆黑的夜裏,奶媽揹着我逃難。”這是彭士祿關於人生最早的記憶。1928年,他3歲,母親蔡素屏不幸被捕,英勇就義。1929年,彭湃在上海被捕,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高唱《國際歌》,慷慨赴死。那一年,年僅4歲的彭士祿成了孤兒。儘管彭士祿才4歲,他就已經成了敵人的“眼中釘”、全國懸賞搜捕的“通緝犯”。

爲了躲避國民黨的“斬草除根”,彭士祿過起了姓百家姓、吃百家飯、穿百家衣的生活。他先後在幾十個貧苦百姓家生活過,每到一家,他都要改名。8歲時,彭士祿被國民黨當局抓進監獄。在那裏,他吃的飯裏滿是沙子、蟲子,渾身都是蝨子、疥子,晚上睡覺蓋的是破麻袋。

1935年,在獄友們的掩護下,在監獄受了一年苦、差點被餓死的彭士祿終於出獄。之後,他從監獄轉到廣州感化院,患重疾又差點病死。10歲時,他開始沿着鐵道流浪,一度靠乞討度日。後來,彭士祿再度被捕,這一次,祖母周鳳將其營救出獄。此後他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在香港、澳門學習和生活。直至1940年,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彭士祿第一次見到了周恩來和鄧穎超。周恩來見到彭士祿時凝視了一陣子,親切地拉着他的手說:“終於把你找到了。你爸爸是我的好朋友!”“要繼承你爸爸的遺志,好好學習,努力工作。”

後來,15歲的彭士祿來到了延安,於194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回顧過往,彭士祿總是飽含深情地說,“坎坷的童年經歷,磨練了我不怕困難艱險的性格,我對人民永遠感激,無論我怎樣努力,都感到不足以回報他們給予我的恩情。”

“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願意”

1951年,彭士祿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留學蘇聯的名額,前往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學習。

1954年1月,美國東海岸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個巨大而靈巧的“黑色水怪”轉眼潛入太平洋,遊過墨西哥灣、蕩過南美洲、橫穿大西洋,途經歐亞非三大洲後又回到了美國東海岸,而這一切所消耗的全部動力來自一塊高爾夫球大小的鈾燃料。如果換了石油作燃料,需要整整90節車皮的石油,消息一經公佈,舉世震驚。這就是繼原子彈之後再度震驚世界的美國核潛艇“鸚鵡螺”號。

1956年,陳賡大將到蘇聯訪問,正準備回國的彭士祿被密召到中國駐蘇大使館。陳賡問他:“中央已決定選一批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你願意改行嗎?”“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願意。”彭士祿堅定地說。

“從未在晚上12點以前就寢過,我們要學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一頭扎進去,就像沙漠中的行人看見了湖泊那樣。當時,那種奮進不息、爲祖國奪取知識制高點的心情是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回憶這段時光,彭士祿這樣說道。也正是這段時光讓彭士祿與核動力結下了一生的緣分。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蘇炳添作文素材 篇10

1966年秋天,他出生在黑龍江依安縣紅星鄉東昇村一個普通農民家中。

家裏兄妹6人,他排行老二。

上高中時,家裏要同時負擔5個孩子讀書,懂事的他主動提出不住校,減輕家裏的經濟負擔。

當時全班52個學生,51個住校,唯獨他跑校。

爲此,父親咬牙花100塊錢給他買了一輛二手自行車,供他上學往返。

學校離家10公里,全是坑窪土路,天氣好的時候,路都坑坑窪窪的不好走,遇到下雨天,路上積滿了黑泥水,連下腳都很困難。

冬天更遭罪,路面結冰,非常滑,爲了不遲到,他每天凌晨三四點起牀去上學。

冬天即使不下雪,他騎車到學校時臉上、脖子上、身上都掛滿了白霜,渾身溼透,所以同學們都叫他“小雪人”。

但是,無論天氣如何惡劣,不管雨多猛、雪多大,他從未遲到或早退過。

因爲國中就讀的是農村學校,英語課只開半年,沒有正規英語老師,會考時他的英語考了零分,但他還是考上了縣裏最好的高中。

當時全班考高中只考上五六個,他就是其中之一。

上了高中,爲了大學聯考英語不拖後腿,他在英語上下足了功夫,就連走路、幹活時,都在背英語單詞。

如今整個航天員隊伍中,屬他的英語最出色,大家都叫他“小諸葛”。

爲了賺學費,他甚至在高中讀書期間短暫輟過學,到附近磚廠打工。

可他始終沒辦法放棄學業,後來又回到了學校繼續讀書。

他的高中班主任說,好像一年四季都沒有見他穿過新衣服,每天中午帶的飯也只是玉米麪大餅子,外加一些鹹菜。

1985年,空軍在依安縣招飛行員,憑藉強壯的體魄,他輕鬆過關。

進入航天員隊伍以後,他從未放鬆過對自己的要求。

神舟五號飛天時,他雖然沒有入選任務梯隊,但卻把專業書籍找出來翻了一遍又一遍,寫下了六七十萬字心得體會,時刻爲自己的夢想做準備。

他就是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航天員劉伯明。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蘇炳添作文素材 篇11

58歲,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快要退休的年紀。但對於宇航員來說,卻是黃金年齡。前不久,神舟12號返回艙順利落地,指令長聶海勝一出艙,就受到了媒體的關注和國民的簇擁。每一位宇航員的成功都很不易,但聶海勝的成功,卻尤其不易。

1964年,在湖北襄陽的一個小村莊,聶海勝出生了,他家中兄弟姐妹衆多,他排行老六,是老幺,那個年代物資匱乏,生活很窮困,母親生下他的時候,乳汁不夠,四處向同村的哺乳婦女要乳汁,才把他養大。

到了上學的年紀,家裏面的負擔一下子變得大了起來,父母常常因爲幾塊錢的學費發愁的睡不着,有時候,沒有學費,只能交幾隻兔子上去。在伙食上,家中常吃的只有黑麪饃饃和大醬,那種味道,直到現在提起,都讓他記憶猶新。

聶海勝從小就成績很好,後來考上重點高中,又考上空軍學院,成爲了一名飛行員,實現了自己的夢想。1998年,國家招收第一批航天員,聶海勝憑藉突出的表現被選中,加入了航天大隊。

此後,他一直不敢鬆懈。20__年、20__年、20__年,聶海勝分別入選神舟5號、神舟7號、神舟9號備份宇航員,20__年、20__年、20__年,入選神舟6號、神舟10號和神舟12號正式宇航員。聶海勝成爲了第一個從小村莊飛向太空的農民的兒子!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蘇炳添作文素材 篇12

參加這次飛行的航天員中,有一位新人,叫湯洪波,年僅46歲。

和聶海勝、劉伯明不同,這是他第一次上太空,但爲了這次的飛行,他已經準備了十一年。

湯洪波出生在湘潭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他是家中的老大,下面還有一個小3歲的弟弟。

5歲開始,就跟着父母一起做家務、下田扯草。

10多歲時,湯洪波已是家中插田扮禾的一把好手。

高三那年,他選擇了招飛入伍。父母都很支持他。經過考試和身體測試後,湯洪波成功考上了航校。

從航校畢業後,湯洪波直接去了新疆,成爲一名空軍飛行員……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到他兒時的一件趣事:湯洪波十歲的時候看着天上的飛機說,如果長大能當飛行員該多好。

現在看來,他的夢想不但成真了,還超越了!

神州十二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湯洪波的飛天夢實現,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蘇炳添作文素材 篇13

最近,我國“天宮”空間站爲孩子們在太空進行了一場生動、趣味性十足的授課。王亞平和葉光富以及翟志剛三位航天員老師,向孩子們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的人體運動、細胞學試驗以及液體表面的張力等神奇現象。這是我國空間站首次展開授課,而未來神舟十三號乘組包括後續抵達的航天員們,也將繼續在太空授課向大衆科普航天知識。

而在太空授課進行時,神舟十二號的乘組人員也在返回後首次在大衆和媒體前亮相,但網友卻發現了他們不同之處。從劉伯明、聶海勝以及湯洪波身穿的航天服裝看,發現他們每人胸前都多出1顆“星”,這讓廣大網友十分好奇。目前聶海勝已經擁有2顆,但我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卻至今只有1顆,未來王亞平也有望再獲1顆,這顆星到底代表什麼?對航天員們來說,這代表着驕傲。

神十二乘組全部“加星”,對於自己的3顆星聶海勝表示,這代表他執行了3次航天任務,每次進入太空都會多1顆星,執行任務的次數越多胸前的星星就越多。目前劉伯明已經擁有2顆,湯洪波雖然目前仍然是1顆,但未來的“星星”數量一定會再增加。而除了胸前的“星”之外,航天員們胸前還佩戴徽章,這是他們飛行過的任務標,有的是神舟六號,有的是神舟十號,當然也包括不久前的神舟十二號。

這些徽章不僅見證了航天員們的付出,同時也是我國太空事業的最佳見證,無論他們胸前有幾枚徽章、幾顆星星,都是我國航天的功勳者。而這時候就不得不提我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雖然他胸前只有1顆星,但在國人眼中他卻是最了不起的太空人。作爲我國首個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和如今的航天員們不同,他面對的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太空,可以說賭上了自己的性命。

但最終他成功完成任務並順利返航,爲我國開啓了載人航天曆史,堪稱中國航天的里程碑,但後期因爲身體原因加上需要爲我國培養更多的航天員,所以他不再執行航天任務。而在大衆眼中,他永遠是那個不會被忘記的航天員,即便他胸前只有1顆星,但這顆星卻是中國第1顆,分量不言而喻,當然不僅是楊利偉,每位航天員都值得被銘記,沒有他們就沒有如今的中國航天。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蘇炳添作文素材 篇14

無論在哪裏,無論幹什麼,朱彥夫心中始終裝着一件事,那就是將自己所經歷的難忘事件寫下來,以告後代。犧牲戰友的臨終囑託催促着他去寫,殘廢人自強不息的信念鼓舞着他去寫,共產黨人的神聖使命召喚着他去寫!

當時遲浩田上將瞭解到朱彥夫的事蹟後,專程趕往沂源縣看望朱彥夫,稱他是“特殊材料製成的人”,並稱贊他“雖然失去一隻眼睛,但更能把人生看得透徹。”並高度評價了_支持丈夫帶領羣衆致富的犧牲精神。之後,遲浩田上將先後三次給朱彥夫寫信,鼓勵他把當年抗美激戰中的壯烈情景寫下來,傳給人們,讓人們瞭解歷史,推動國防教育。1989年9月的一天,朱彥夫對妻子說:“我年輕時拿過鋤杆子和槍桿子,但這兩杆子過早地夭折了,我思量來思量去,我得用筆桿子再作貢獻。”“遲部長也說過好多次了,你是該寫!俺明日就給你買紙和筆墨。”妻子高興地說。

寫書對一個失去雙手、雙腳的特等殘廢人而言,其艱難不言而喻。但有妻子的支持,他充滿信心。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所以從沒想一口吃成個胖子。開始只是笨拙地學讀,摹仿着寫:寫書信、寫報告、寫新聞。也許是戰爭血與火的經歷使他刻骨銘心,也許是朝鮮戰場的慘烈使他沒齒不忘,每每落筆,他的腦海裏總是浮現出那些長眠於異國他鄉的戰友的身影。他先後學寫了《莊戶天王》、《救險記》、《悼青山》和《異人夢》,全部是烈士或與烈士有關的故事。生活,尤其是戰爭生活,成爲他創作的源泉,戰友,是他作品中堂堂正正的主人公形象。他寫書寫得很苦,也寫得很累。一到陰天,四肢的截斷面便向外滲血水,疼痛難忍,_便用藥棉不斷給他擦拭傷口。他累了,她便給他輕輕捶背,夏天天熱,沒買風扇前,她堅持用蒲扇爲他驅熱。有一次,一位搞創作的人看了他的部分初稿,不屑地說:“就是再比這好上十倍,也出版不了。現在都喜歡看談戀愛、跳舞的,這樣的書沒人看!”這一句話,使他萌發了輟筆的念頭。妻子第一次衝他發了火:“你要是不寫下去,對得起你犧牲的戰友嗎?對得起遲部長嗎?那些亂七八糟的書再好賣咱也不寫。這書你儘管寫,能出最好,出不了咱當家史”想起妻子對自己的莫大支持,他滿臉愧疚,禁不住又熱血沸騰。“《極限人生》中的‘根限’兩字,是指身體上的極限。對我來說,身體是殘缺不全的,這就要以沒有極限的奉獻和追求來彌補”用兩隻殘臂夾筆,寫得累了,他就用牙咬着筆寫。這些年來,他究竟咬壞了多少支筆,碰翻多少墨水水瓶,連_也記不清了。口涎、壞眼睛滲的水、胳膊斷處流下的血水和汗水時常會浸溼稿紙,模糊了字跡,只好重寫。爲此,_沒少動腦筋。後來,她找來塊小塑料紙,墊在丈夫寫字的殘臂下,他每寫幾行,她就把塑料紙移動一下起初,兒女們勸他口述,他們記錄,可他總覺得那樣少了一些思索的空間,表達不出內心的真情實感。更重要的是,他把寫作作爲磨礪意志、自強奮進的重要途徑。因此,他還是堅持自己寫,自願找罪受,找苦吃。這種罪、這份苦不僅僅是生理上的,很多時候是生理之外的。別的不說,光是那一天學沒上過的知識飢渴,就時常把他逼得心煩意亂,焦頭爛額。多少回,爲了一個情節的描述,他會不吃不喝地憋上幾天;多少次,爲了一個詞甚至一個字,他會搬來字典、詞典,一查就是幾十分鐘、幾小時!就這樣,他起初每天寫幾十個字,後來每天能寫幾百個字。有時候半夜裏想起什麼,從牀上爬扯半天才爬起來,開燈寫下來,把妻子吵弄醒了,兩個都睡不着,就拉咕呱

到1996年5月,他七易其稿,終於完成了長達43萬字的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他長長舒了一口氣,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他認爲,這部作品無論從構思、語言,還是描述和遣詞造句上,都不能同作家的作品相比。但他覺得,在一桌盛筵上,出現一道味道迥異的“清拌苦苦菜”,不是更能顯出山珍海味的誘人濃香嗎?他決心把這部小說出版出來。從此,_又陪同丈夫踏上了艱難的送稿路。人民武警報的一位記者看了《極限人生》的手稿後,深受感動。“《極限人生》對人怎樣戰勝生理上的缺陷,對人怎樣活着提出了強烈的叩問和挑戰,對普通人和傷殘人都是一種極大的引導和激勵。”

《根限人生》從創作出版發行,始終離不開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黃河出版社編委看了《極限人生》的書稿後,立即決定出版。時任國務委員、國防部長、軍委副主席的遲浩田上將聞訊後,高興之情溢於言表,欣然提筆爲該書題寫了書名,併爲朱彥夫親筆題寫了“鐵骨揚正氣,熱血書春秋”的條幅。1996年6月,《極限人生》以33萬字的篇幅出版印刷。朱彥夫在書評中寫道:“我把《極限人生》這篇拙作幻化成烈士的遺願,勾化成一曲悲歌、一副輓聯奉獻於烈士,將是我畢生最大的寬慰。如果讀者能從中汲取到做人的力量,我就不會因空耗時光而差愧了。”在極短的時間內,第一次印刷的3萬冊《極限人生》銷售一空。爲滿足更多讀者的願望,黃河出版社又作了第二次印刷。

朱彥夫的事蹟傳開後,齊魯大地掀起了學習朱彥夫的熱潮,朱彥夫也被中組部表彰爲“模範共產黨員”。面對患難與共幾十年的妻子,他說:“我做夢都沒想到有今天的日子,要是說我幹出了點事,那百分之九十的功勞是你的,沒有你,就沒有我朱彥夫!”此時的他動了感情,淚水從墨鏡後悄然流下。如今,朱彥夫的一部新作即將問世。這仍然是一部以自己的真實生活爲素材的作品。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蘇炳添作文素材 篇15

顧誦芬首次參與設計的機型,是我國第一架自主設計的噴氣式教練機殲教1。

噴氣飛機的特點是要用兩側進氣,讓出機頭來放雷達。顧誦芬負責氣動佈局設計任務。然而,這對於學習螺旋槳飛機的顧誦芬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當時,顧誦芬最擔心的是兩側進氣道。一旦發動機收油門的時候,很有可能出現一邊進氣,一邊排氣,飛機發動機就沒有推力。如何驗證,顧誦芬和同事費盡了腦筋。

他回憶道:“我們用醫務所的廢針管,把它不鏽鋼的很細的頭焊在銅管上接出來做成一排,然後外面用薄鐵皮做個整流罩。那時候也沒有好的風洞,就到哈爾濱軍事工程院那個一米五口徑的小風洞裏去做,一個月的時間我們拿下了這個實驗。”

1958年7月26日,歷時兩年時間的研製,殲教1在瀋陽飛機廠機場首飛成功。考慮到當時的國際環境,首飛成功的消息沒有公開。周恩來總理知道後託人帶話—

“告訴這架飛機的設計人員,要他們做無名英雄。”

殲8雖然首飛成功,但在跨音速飛行試驗中,出現了因氣流分離導致的抖振問題。用飛行員的話說,就好比一輛破公共汽車開到了不平坦的馬路上。

爲了查出垂直尾翼氣流分離的地方,顧誦芬決定乘殲教6飛機上天,直接跟在試驗飛機後面進行觀察。

顧誦芬的夫人江澤菲曾和他有一個約定——不再乘坐飛機。這並不是出於對飛機安全的不信任,而是不忍承受失去至親的痛苦。然而這一次,顧誦芬要登上的還不是民用大飛機,而是風險更高的戰鬥機!所以他必須瞞着妻子、瞞着家中每一位親人。顧誦芬本人坦言,當時也來不及想這麼多。

據當時駕駛飛機的試飛員鹿鳴東回憶:“顧總那會兒已是年近半百的人,卻絲毫不顧過載對身體帶來的影響和潛在的墜機風險,毅然親自帶着望遠鏡、照相機,在萬米高空觀察拍攝飛機的動態,這讓所有在場的同志都十分震撼和感動。”

連續經過三次的上天觀察,顧誦芬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通過後期的技術研發和改進,成功解決了殲8跨音速飛行時的抖振問題。1979年底,殲8正式定型。

1980年,殲8Ⅱ飛機立項研製,其作戰性能要求遠超殲8飛機。顧誦芬任該型號總設計師,是航空工業第一位由國家任命的型號總設計師。他制訂了兩側進氣的氣動佈局方案,解決了二元超音速可調進氣道設計等一系列問題。同時,他作爲型號總設計師,組織和領導軍地多個部門、上百個單位高效協同工作,僅用四年就實現了飛機首飛。軍方評價,殲8Ⅱ飛機是當時“我國空軍裝備的殲擊機中最高檔的機種,對改善空軍裝備、增強國防力量,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成爲當時空海軍的核心裝備。20__年,殲8Ⅱ飛機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殲8系列飛機共衍生16種型號和技術驗證機,裝備部隊350餘架,一直是我軍20世紀的主戰裝備。殲8系列飛機的研製,牽引構建了較爲完善的航空工業體系,促進了冶金、化工、電子等工業的發展。顧誦芬被譽爲新中國傑出的飛機設計大師、飛機氣動力設計第一人。

在殲10研製過程中,顧誦芬作爲專家組成員參與了轉型評審和研究解決關鍵技術難題等方面的工作。

與之同時,他敏銳地抓住蘇聯解體前的機遇,藉助20世紀60年代與蘇聯航空科技專家建立起的深厚友情,發起並主持了雙方氣動力和飛機設計專家對遠景飛機的設計合作,使我國上百名飛機設計技術骨幹得到了鍛鍊,此次活動形成的研究成果爲我國新一代戰機的研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組建起了我國新一代戰機研製的國家隊。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蘇炳添作文素材 篇16

得知自己獲得“七一勳章”,吳天一不禁想起15年前的那一天:20__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讓他感到無比欣慰。

作爲青藏鐵路二期工程建設高原生理專家組組長,吳天一曾數次帶隊奔波於青藏鐵路沿線,研究確定了一整套衛生保障措施和急救方案,推動工程全線配置了17個製氧站、25個高壓氧艙。5年裏,14萬人的築路大軍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地區連續高強度作業,沒有一人因高原病死亡,被譽爲“高原醫學史上的奇蹟”。

14萬人,當時人手一本高原病防護手冊。手冊上“吳天一”的名字,猶如“生命的保護神”。

20__年4月14日,玉樹發生7.1級地震,年逾古稀的吳天一請纓帶領醫療隊直奔災區,奮戰了整整7天。

紮根高原、懸壺濟世,吳天一併未獨行——1958年,他和同爲醫生的妻子攜手奔赴青海,這一待已是六十三載。在二老的以身作則、家風薰陶下,女兒、外孫選擇在西寧紮下了根,一家三代四人都在高原上從醫。

今年春天,吳天一欣然應邀到青海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講了開學第一課。面對臺下“00後”學子們的青春面龐,這位“80後”老人堅持站着講演。講稿是他自己寫的,結束語爲:“青藏人民正展開雙臂迎接你,你的事業就在這裏。”

這句對孩子們的殷殷寄語,在吳天一心頭,迴響了一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