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師”先進事蹟材料:磨礪尋道引春來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6W

xx年12月7日。一個很特殊的日子。鬱xx先生就出生在1896年12月7日。

“最美教師”先進事蹟材料:磨礪尋道引春來

就在這一天,一位來自鬱xx中學的老師出現在了四川成都空軍禮堂。

下午1點30分,一位身材高挑而又微胖的老教師,沉穩地走上了三尺講臺,面帶微笑,用富有特色的xx“普通話”開始了《餘角與補角》內容的教學。

這位老教師是誰,他就是xx省國中數學特級教師、xx市鬱xx中學盛xx。

煮書求闕奠根基

197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渴望當一名教師的盛xx夢想成真——作爲村裏公認的“高材生”,從牛背上跳下來,走進了學校,當了一個“孩子王”。

至今,盛老師還記得,自己站在三尺講臺前那副“窘態”:心跳在急劇地加速,臉漲得通紅通紅。手不停地顫抖着,字寫一筆,粉筆斷一次。一次又一次的“滑落”,引起學生的一陣鬨笑,腦海裏一片空白……當老師不是那麼簡單!這便是盛老師第一次上講臺的滋味。他反思自己,這完全是自己沒有教師專業素養的結果。

盛老師認爲,要做好老師,要使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一桶水,而且這通水永遠是活水,這通水不是被動的灌輸給學生,而要讓學生主動吸收,這就是當好老師的根基。爲此,盛老師暗下決心,爲彌補知識的貧乏,要從讀書開始。對於他來說,陪伴了他38年的教師生涯的讀書,就如同“煮書”,爛熟於心,纔是讀書的最高境界,纔是創造教師生涯的起點。

你看他讀書,因爲融進了教師這個職業,他將本體性知識貫穿於實踐知識之中,真正達到了“融會貫通”。爲此,對本專業,除了師範兩年學習了數學專業知識,又及時進修三年數學專業學習,兩年後赴華師大數學研究生課程班進修兩年。在實踐中他發現教師與學生的心理溝通很重要,他還專門到xx外國語學院學習教育心理學兩年,閱讀了大量的教育教學和教育心理理論。與此同時,盛老師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對中國國學進行了自學,特別對《論語》《道德經》比較細緻的進行了品讀,還閱讀了重要的古今中外文學經典作品。

你看他讀書,因爲融入了教育的本真,因而纔有他的獨特見解:案頭書不在於多,而在於精。他喜歡讀“原生態”的著作,並且要讀熟讀透纔有收穫。如爲了真正弄清數學教學的價值,他研讀了著名數學大師m.克萊茵的《西方文化中的數學》,爲了真正弄清數學教育的本質,他研讀了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大師的《作爲教育任務的數學》。外國作者的著作不易理解,他把書讀了十餘遍,並且每天放在牀頭,一有空就隨手翻閱。

你看他讀書,因爲融合了實踐的智慧,才把“灰色” 理論得以激活。他把這種讀書方法稱爲“求闕”。九年級數學會考綜合題複習是教學的難點,爲此,盛老師帶着這個難點,認真閱讀美國數學教學大師波利亞的《怎樣解題》,對數學綜合題的教學從理論上提出了教學的基本框架,從實踐上予以操作。他的《一道數學會考題的再創造價值研究》一文先發表在國家級核心期刊《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上,後與一堂《數學綜合題探析》的公開示範課分別在省、市、縣和有關學校交流,引發數學教學界的重大的反響。

風雨牆外春來去,燈燭窗間月轉移。38年來,不知多少個夜晚,盛老師秉燭苦讀,那是“煮書求闕”,那是爲了融匯於教育的根基而讀。“煮書求闕”四個大字,盛老師託友人專門製成書法匾額,掛在自己的書房。著名書法家白墨先生也專門贈他一副對聯:“甘面壁讀十年書,願乘風破萬里浪”,這成爲他追求美麗教育人生的鞭策和行動。

行知合一順其道

走進盛老師的辦公室,牆上有四個大字格外醒目:“行知者仁”。

這四個字有他自己的解釋:教育工作在於一個“愛”字,愛這項事業,從事了教育這項事業,只有奉獻自己,這就是一名教育者的“仁”。但教育者的“仁”,不是呼口號,說空話。要做教育仁者,在於遵循陶行知先生的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一名數學教師要使自己有效的工作,首先要下水去“游泳”,在“游泳”中尋求規律,既要科學地優化教學設計,又要藝術地與學生交流,從而達到高效教學。 “行知者仁”四個字,從右往左讀就是:一個教育仁者是行知合一的化身;從左往右讀就是隻有行知合一的從事教育,才能成爲真正的教育仁者。爲此,他寫下了教師即《教思》 的兩萬餘字的體會文章。

回溯盛老師的教學生涯,我們發現在他走過的路是一條探索之路。在實踐中一個個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驅使着盛老師去尋求最科學的教育之道。實踐——思考——再實踐,行知合一,螺旋上升,在他身上增添着一個個美麗的花瓣:

你看那美麗的花瓣,盛開在教學內容上,他開展了數學內容的合理性研究。根據學生成長的階段性認知特點,考察了教材內容的結構體系安排的調查研究,爲教學和有關部門的教材處理提供了科學的依據。他的調查報告《國中學生數學成績分化狀況調查及分析》,刊登在《xx教育》第3期上,並代表xx教研室分別在xx省、杭州市教研會議上交流;

你看那美麗的花瓣,盛開在教學方法上,他創設“數學課堂心育法”,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在心理上共振。理念先進、易於操作,特色鮮明。他的課題《數學課堂心育策略研究》獲杭州市課改課題二等獎,而於此有關的科研成果《數學“課堂心育”教學的可行性思考及操作例釋》等三篇論文接連發表於全國教育核心期刊《數學教學》《中國小數學教學》上,並均獲中央教科社案例評選一等獎;

你看那美麗的花瓣,盛開在認知教學上,他嘗試“學生有意義學習”的實踐與研究,促進學生積極的數學思考,避免簡單的機械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心向,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他的課題《國中生數學有意義學習的培養》獲得xx省教研課題二等獎,於此相關的論文《國中生數學學習心向的策略研究》發表在全國核心期刊《數學教學》上。

你看那美麗的花瓣,盛開在教學管理上,他與全體九年級數學教師一起運作了“分層教學”的模式,抓住作業佈置問題爲切入口作爲課題進行研究。他的課題《九年級數學作業量優化的實驗研究》,明確地指出,作業優化包括三個方面:(一)數量的優化;(二)質量的優化(三)自我優化。實驗結論表明:面對九年級學生數學作業量過重問題,通過作業的精選和佈置,達到優化狀態,能夠使各個層面的學生在合適的作業量下,提高學習質量。研究報告發表於全國核心期刊《教育月刊》,並被國家權威教育期刊中國人民大學書報復印資料中心《中學數學教學》轉載發表。

你看那美麗的花瓣,盛開在教學流程上,它形成了全新理念下的“五環節”教學流程。他提出現代課堂教學課堂必須是高效的課堂,即“高認知、高參與、高情意”,在三高理念下激活四個要素,即“經驗、活動、思考、再創造”,從而形成“情景引題、經驗回溯、問題探新、思維拓展、積極反思”五個教學環節。實踐證明,他的教學環節新穎流暢、簡潔明瞭,引導學生步步落實,促進學生學會,會學,樂學。也因如此,他的課題獲得杭州市一等獎,xx省二等獎,由此設計的公開課在“浙派名師”、“睿智大講臺”等全省、全國多次亮相,產生重大反響,受到老師、專家的讚賞。

那美麗的花瓣,熔鑄成盛老師“行知合一”的理念,恰如他38年的教育生涯,讓教育和教學盛開出教育的智慧,那就是數學教學的“再創造”,這是當今數學教學理論和實踐的最高層面。他說:教學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從生活和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發現問題,在引導學生去發現已經發現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去拓展,去反思,再重新去發展。現成的數學是“冰冷的美麗”,而現代的數學教育是“火熱的思考”,數學教育的價值在於激活學生的數學精神、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創新意識。他在不斷思考,不斷實踐。他的課題《基於再創造理念下國中數學課堂教學研究》以及他的“徒弟”的多個子課題已在省、市級立項。有關的論文《淺談數學回歸基礎策略研究》已在國家級數學教學核心雜誌發表。

盛老師在行知合一的路上,撰寫了教育教學課題報告、論文60餘篇,課堂設計、案例、隨筆、體會等150餘篇,分別在市、省、全國級發表、獲獎、交流。

他最深刻一句自我告誡的話是:數學教育要遵循數學本身的規律;數學教育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這是行知合一的真正內涵,值得我們深思。

風雨作琴我曼舞

三十八載風雨相隨,學海無涯,教海無邊。鬱xx中學是一塊豐沃的土地,因有了風雨相伴,這塊土地才變得如此肥沃,才使盛老師茁壯成長起來。

他曼舞在這塊土地上,領導的信任,同事的合作,使他把自己的畢生心血花在了學校工作上,學校的好多榮譽與他的努力緊緊相連:

首個獲得杭州市優秀心理輔導站;

首個獲得xx省科研興校200強學校之一;

首個獲得xx省校本教研50所先進學校之一;

首個獲得xx省校本培訓先進學校;

首個在xx歷史上獲得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

這是學校的驕傲,也是爲xx教育增添了一筆美麗的色彩。

而他本人也因此爲自己的教學生涯留下深深的腳印:

xx市先進科技工作者;

xx市先進工作者;

xx市“優秀園丁”;

xx市優秀青年教師;

xx市愛生積極分子;

xx市優秀共產黨員;

xx市優秀共青團員;

杭州市高師實習指導教師;

杭州市優秀心理輔導先進個人

杭州市教科研先進個人;

xx省國中數學競賽優秀指導教師;

xx省第xx屆“春蠶獎”……

同時還被被確立爲xx市學科帶頭人;

杭州市數學骨幹教師;

杭州市名師培養基地導師;

xx省名師名校長工作站導師;

xx省中學數學會理事;

xx市教育學會理事……

xx年,他被評爲xx省數學特級教師。那年他已經是天命之年。

國中數學特級教師,不僅xx市破天荒,就是全省也是鳳毛麟角。

他有了光環,但他更有了責任,他更願做一個耕耘者。

他耕耘在基層的土地上。儘管曾經有省城學校的招手;有高薪和物質待遇的呼喚;甚至有走行政之路的機會;至少也有離開三尺講臺的可能。他雖然猶豫過,彷徨過,但他最終想到的是xx這塊豐沃土地滋潤了他,鬱xx中學這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蘊的園地孕育了他。接下來的路如何走?他想到的是:特級教師的教學生命在於教書,他選擇了繼續在基層一線耕耘。

他耕耘在鬱中的土地上。他要重新體驗年輕時走過的路,酸甜苦辣的滋味他終身不忘,他要跨越與當今孩子的年齡鴻溝。爲此,評上特級的第一年自告奮勇當了班主任。之後,他顧全大局堅持在教學一線。無論怎樣的班級,他毫無怨言服從領導分配的任務。

盛老師認爲,如果自己還停留在自己過去的學生曾經獲得全國、xx省數學競賽一等獎的眼界裏,還停留會考成績曾經在xx市第一的境地裏沾沾自喜,那是自己教學生涯的悲哀。他把最有效的時間放在鑽研課標、教材上,放在教學設計上,放在40分鐘的效益上。面對學困生,儘管其它工作繁忙,但他堅決杜絕有償家教,放棄大量的休息時間見縫插針地輔導學生,使一個與優秀幾乎無緣的班級有4位同學加入優秀行列。就xx年上半年學期,另一個基礎並不突出的班級的期會考試優秀率在全年級中獲得第一名,在期末考試中,儘管他接受上級業務部門參加會考命題出差20天,但數學成績個人第一名的也是他的學生,而“e率”只有0.018。

另外,他在一線教學中獲得了大量的當今學生數學學習的信息和教學案例,這爲他不斷研究和教學創新獲得了第一手材料。聽取他報告的老師紛紛說:“盛老師的報告是最貼近我們的,不唱高調,真實可信”。

他耕耘在xx的土地上。他關注年輕教師的專業成長,熱心於年輕教師需求,只要有教師在教學上、科研上有探討的問題,他都會伸手相助。聽課、評課、說課,論文指導,專題講座,盛老師以自身成長的經歷,引導年輕人做“行知合一”的教師。

《教與思》——爲第一天走上教育崗位的新教師心歷導航;

《淺談教師規劃書的制訂與實施》——爲新生代教師在前進十字路口指點迷津;

《做劍氣合一的教師》——爲中青年教師設計的思維導圖;

《談教師的專業發展》——給中年教師肺腑之言;

《談教育教學論文的撰寫》——送給所有教師的科研工作餐;

《學會表現》——爲中老年教師晉升職務的技術諮詢;

《班之魂》——送給年輕班主任的文化快餐

…………

這些都通過xx的教師進修平臺輸送給xx的中國小教師。

在xx所帶的徒弟中,有的成爲xx市數學學科帶頭人,有的被評爲最年輕的中學高級教師,有的成爲學校的科研骨幹。本省範圍的徒弟也出類拔萃,有的在xx省獲得優質課一等獎,有的被評爲當地的地區級名師……,兄弟學校,和一些縣市成立“盛xx特級教師工作室”,迫切要求他前去指導。

他耕耘者xx的土地上。他積極爲當地業務部門、兄弟學校開展研訓工作,受xx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邀請,爲數學教師、全市所有國小班主任,新教師,教育科研項目、“a類項目”等等作專題講座50餘場次,受到老師們的好評;他到xx第二幼兒園,環山幼兒園,xx三小,xx國小、xx國小,xx國中、xx中學,xx中學,xx中學,xx鎮中,xx鎮中,xx中學,xx中學,新登高中作專題指導和上示範課,帶去全新的教學理念,面對面指導;他到場口高中幫助開展課題研究,列項目,寫方案、定措施,進課堂,研究項目獲得xx省教研課題二等獎。每次講座,每次上課,每次指導,他都要傾注極大量的心血。到幼兒園去,他要查閱專門的幼兒教育材料;到國小,他要了解國小教育的特點,到高中,他要熟悉高中教材;德育工作,要學習新形勢下的德育工作現狀和了解當地學校情況,做科研更要閱讀大量的理論材料和操作方法。

他耕耘在教育的第一線。他知道,特級教師支教是一項基本的任務,也是不容推卸的義務。只要上級業務部門的召喚,他將克服重重困難,安排好工作,到全省薄弱地區參加支教活動和業務指導工作。從浙北到浙南,從山區到海島,從大學到幼兒園,從偏遠的泰順、慶元縣到省城杭州無不留下他的身影。無論是達到上千人的“浙派名師”課堂,還是小到四五人的座談,他都是認真對待。它的課激情四射,幽默風趣,底蘊豐實,切近實際,深入淺出,受到全省各地老師的熱烈歡迎,也受到省專家的肯定。

盛老師不僅在全省各地積極支教,而且也影響到全國各地。

xx年.他赴山西太原在全國數學科研工作會議上聽課評課;

xx年,他赴xx在全國數學科研工作會議上聽課評課;

xx年,他赴地震災區青川縣爲全縣學校中層幹部作《打造學校的脊樑》專題講座;

近年來,他在全國、省、市級上示範課和各級專題講座180餘場。每到之處,都引起教師和專家們的共鳴。

是的,耕耘着是辛勞的。爲了學生,爲了每一次活動,他要比其他老師付出的更多更多。過度的勞累,他疾病纏身,高血壓,膽結石,嚴重的頸椎病,肝腫大……,難免還傳來一些雜音。家人到杭州xxx醫院兩次預約動手術,醫生也多次催促,而他想到的是學生,想到的是工作。他詼諧地說:“不要虛度教育的生命”!是啊,在前進的路上,有領導專家的肯定,有老師們的鮮花和掌聲,有朋友的鼓勵和鞭策,享受着勞動的幸福,享受着付出的收穫,他努力實現着事業成功的美麗之夢!他把這些當作前進路上的春風細雨,風風雨雨當作美妙的琴聲,在琴聲中飄然曼舞。

他在一篇生活隨筆《臺階》中寫道:“人要有精神!五十多個的歲月,是我走上了五十多個臺階,哪怕我經受過何種風風雨雨,但我從沒有後退過,我自感在踩過的臺階上留下的腳印是充實的,不管人家有沒有發現。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人不斷邁向新的臺階的堅韌不撥的精神應該是永恆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