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事蹟材料集合(通用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9.44K

教師事蹟材料集合 篇1

(一)突出德育的首要位置

教師事蹟材料集合(通用4篇)

我們學校做到了德育教育經常化、滲透化、行爲化。我們制訂了《德育工作計劃》,注重把德育教育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於細微中見高尚。近年來,我們學校出現了許多樂於助人和拾金不昧的典型事例,我們有許多同學撿到了錢、卡、物都主動上交學校還給了失主。我們學校發現好人好事,就及時書面通報表揚,使正氣在校園中發揚光大。學校還要求教師們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每學年度,我們都要分年級三次召開了“良好行爲習慣養成教育”會議。在會上,學校要求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相處,學會學習。在每年的冬運會、快樂體育運動會、六一慶祝會和作文競賽等活動中也滲透了德育教育。由於多種渠道貫穿德育工作,因此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優美的校園、乾淨的教室。學生行爲規範,友愛互助,學校面貌煥然一新。

(二)以教學爲中心

我們的校長把主要的管理精力放在“以教學爲中心”上。因爲教學質量是一個學校發展的生命。爲此,我們始終以常規落實爲重點,以提高教學質量爲中心,以培養合格學生爲目標,加強兩個“建設”,即師資建設和班務建設;開展了兩項活動:即教研活動,教改活動;落實和完善一個計劃,即國家課程計劃;調整一個體制,即教學獎懲體制;嚴格三項制度,即考勤制度、教職工及班級考覈制度、教職工獎懲制度;嚴明一項紀律,即考試紀律;培養兩種習慣,即自覺學習,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教師事蹟材料集合 篇2

我是一名國小教師,從教7年多以來,同許多普通教師一樣,從事着最平凡的工作,既沒有震撼人心的舉動,也沒有催人淚下的故事。但每一天,都默默實踐着心中不變的誓言——以教師爲榮耀的職業、以教育爲終身的事業。

一、熱愛黨的教育事業,忠於職守、教書育人

作爲一名教師,從走上教育崗位的第一天起,我一直堅守在教學第一線,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忘我的工作着。我樂於奉獻,任勞任怨,盡心竭力地做好領導交給的每一項任務。我認爲教師的崗位就是戰士的陣地,是不能輕易放棄的。多少個休息日,我曾舍小家爲大家,不管風雨,不計日夜,來到學校教導培育學生。以心換心,換來的是學生對我的尊重、愛戴,換來的是領導的信任、器重,換來的是學生家長的寄託和感謝。無論在任何崗位。我都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將全部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認真履行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

二、注重自我提高,以身作則、爲人師表

爲了促進教學工作,我十分注重自身學識水平與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專業知識、教育教學理論、新課程教學改革等方面,學習從不放鬆,並做到學習有計劃、有記載、有實踐,在實踐運用中不斷提高着自身教學能力、素養。 “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我在心理經常告誡自己: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用自己的言行爲學生作出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我堅持和學生一起到校,和學生一起掃地、拖地,和學生坐在一起參與主題班會的討論,看見地上的垃圾主動撿起來,等等,一言一行潛移默化修養學生的品行。我認爲:治學先治人,凡事德爲先。每學期一開學,我一定要抽時間與部分學生談心,做好工作筆記,建好問題學生檔案,特別是對“雙差生”進行深入細緻的瞭解,尋找他們身上蘊藏的閃光點,以找到教育的着力點。在平常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堅持友好、平等的態度,特別是對待差生,我能用愛心、耐心、信心感化他們,激勵他們發揮自己的優勢,允許其在改正錯誤中有所反覆,並通過班集體的力量,大家互相關心,互相照顧,使其感到集體的溫暖,消除厭學心理。還經常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組織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發現自身的價值,正確地認識自我,並體會到老師的關心與期待,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迎頭趕上前進的步伐。

我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通理先通心,對學生動之以情,開展以情感人,以感動爲先導教育,把動之以情和曉之以理結合起來,使教師的要求轉化爲學生的需要而被接受,思想工作也就水到渠成。

三、工作紮實、業務精湛、成績顯著

有耕耘就必有收穫,憑着紮實的工作作風,嚴謹的治學態度和不懈的努力,7年多來,我在思想政治、教學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績,成爲我校教學中的骨幹力量。我所帶的班級穩定,紀律良好,學生心智健全,成績穩中有升。我所教學科的教學成績在每年的學校期中、期末考試平均分都名列前茅。

人們常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也有人說教師是春蠶,到死絲方盡;更有人說:教師是蠟燭,燃燒了自己,卻照亮了別人。今生爲人師,我無怨無悔,我願爲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畢生精力。

我是一九七八年從事教育工作的。二十八年的教學生涯,使我深深地意識到教師這一職業的光榮與重大。對於孩子來說,認識世界是從認識人口開始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應該修養到不愧人師的地步。我是這樣想的,更努力地去做,不管學生是大是小,不管他們是先進還是落後,我總是善意而公正地加以對待,使他們衣着大方得體,談吐親切自然,使學生從自己身上具體地感受到了學校的溫暖與吸引力。使他們產生爲一個人的感覺,體驗到個人的尊嚴。更多地時候我是以正面教育爲主,多表揚、多鼓勵,承認並肯定學生的優點與長處,對他們充分地理解,寬容與愛護,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也幫助他們樹立了信心。因此,不管教的是那一班,學生都很喜歡我,我說的話他們願意聽,我提的要求他們願意服從,這使我的教育工作進行的非常順利,形成了一定的良性循環。由於長時間的做學生的朋友,與他們同歡樂,共悲慼,我得到了一批學生真誠而純潔的愛,即使畢業,學生們仍時常回來看我,與我談天談地,親密無間。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真正的教育其實是愛的教育。只有對祖國熱愛,對事業熱愛,對學生熱愛,才能教好書,管好班級。在工作中,我不訓斥學生,因爲我深知幼苗的成長是需要和風細雨的,不論哪個學生,都是班級體的一員,我都能平等對待,我深知差生是百花園中生病的弱苗,只有白般呵護,他們才能健康成長,更注重對他們的教育,我能想方設法瞭解學生,愛學生,走進學生心田,做學生貼心人。很多所謂的差生在我的教導下會變的熱愛同學,積極向上、熱愛集體,我所接管的班級也能在短時間內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

教書先教人,潤物細無聲。在我任班主任期間,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經常利用班隊會對學生進行常規教育、學習目的教育以及樹立自信心的教育。樹立良好的班風,組建強有力的班幹部隊伍,組織學生學習教育意義的文章,針對國小生辨別是非能力差的特點,創設教育機會,使學生體驗到好與壞、是與非、善與惡。及時把班裏出現的問題和學生一起分析。對好的表揚鼓勵,對錯的提出要求,寄予希望。

紮實抓教學,耐心育桃李。我經常教育學生,光有好的的品德,沒有紮實的文化基礎,沒有本領,只能是一紙空文。因此,我平時認真做到認真備課,有的放矢,抓好課堂教育,力求講清重點,力求掌握知識少而精,學紮實。加強作業完成管理,每組設小組長一名,積極探索,改進教學方法,要求學生遵守紀律,負責檢查、指導、督促本組同學完成作業。在每次作業批改中,均對存在問題進行記錄,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補課,因材施教,對差生個別輔導,進行追蹤記錄,發現有進步立即表揚。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課內外活動,從各方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對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對學生的每一個知識點掌握情況均進行動態記錄。積極探索,改進教學方法,要求學生遵守紀律,積極主動聽課、學習,向課堂教學要質量,不加重課業負擔,做到了有張有弛,班級各課成績都很優秀,形成了人人愛學習,個個爭優秀的良好風氣。

教師事蹟材料集合 篇3

是我們上猶三小一年級班主任及語文教師。長期的班主任工作形成他的育人風格就是以情感人。她只有用情去感人。即通過與學生的廣泛接觸,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用情感去打動學生。”家訪就是與學生建立良好感情的重要途徑之一。幾年來,他走遍山山水水,與學生及家長結下深厚友誼。今年開展的“課外訪萬家”活動更激發他的家訪熱情,在我校起到了帶頭作用。

長期的教學工作使他認識到家訪的重要性。家訪工作是班主任協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經常性的工作。家訪的目的在於與家長交流情況,交換意見,共同研究教育學生的內容和方法。家庭是學生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的身體發育﹑知識的獲得﹑個性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響。學校教育一定要和家長聯繫,只有雙方同心協力,才能事半功倍,達到教育的目的。學生長期生活在家長的身邊,在情感等各方面都受到家長的重要影響。家長的言談舉止、氣質、情感等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教師能得到家長的理解,甚至在家長的心目中產生了好感,必然也影響到學生對教師的情感。教師拉近了與學生家庭的距離,也必然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容易搞好與學生的關係,這就有利於對學生的教育影響。教師與家長有了更多的語言,就會與學生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就能更容易和學生打成一片,和學生親近,贏得他們的信任,從而增加對學生的影響力。家訪要講究方法。家訪不是向家長告狀,也不是爲了讓學生難堪,而是要與家長學生在家庭這個特殊的環境中真心交流和溝通。家訪工作長“報喜”,可以爲後進生的轉化創造良好的環境。美國心理學家查絲雷爾說;“稱讚對鼓勵人類靈魂而言,就像陽光,沒有它就沒有生命,就無法成長開花。”家訪的目的是關心、愛護、轉化、教育學生,而不是因教師管教不了纔去向家長“告狀”,因爲這無異於給學生家長送去一根“棍子”,學生在家常常不免要受皮肉之苦。這樣做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而且學生還會遷怒於老師,不忘這“一棍之仇”,給下一步工作制造了障礙。因此,家訪必須講究方法,甚至可以說,家訪是一門技術,而且也是一門藝術。

“課外訪萬家”活動更加加深了她對家訪活動的認識,堅定了她一定要把這項工作做好的信心。他明白了“課外訪萬家”不僅是一項教學活動,而且是一項政治任務,因爲它能把黨和政府對下一代的關愛傾注到每一位學生,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帶給千家萬戶,也能促進黨和政府與人民的溝通,進而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這種認識使她加強了責任感,同時也感到光榮和自豪。

在家訪準備工作中,她把班上的學生分爲四類:經濟條件差的貧困生﹑學習基礎差學習興趣低的學困生﹑學習和表現都比較好的優秀生,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一般的學生。家訪前她認真研究了這些學生的家庭環境和他們的個性特點,把貧苦生和學困生作爲家訪的重點。

,女生,她本來有一個很幸福的家庭,爸爸曾是一位相當出色的人,但在一次事件中突然去世了,媽媽後來也嫁了人。她是在爺爺奶奶的撫養下長大的,經濟上靠他人接濟過日子。該生在校的外在表現是品學皆優,活潑開朗,但時不時臉上閃過的陰鬱還是逃不過老師的眼睛。通過這次的家訪,廖老師瞭解到她的令人擔憂的一面:她有些過於重“義氣”,有時不容易分清好人和壞人,和社會上一些品行不端的人斷絕不了來往。這可能與她較多的接受別人的幫助有關。性格單純活潑如果加上江湖“義氣”,就有可能上當受騙。老師據此對她實施教育並加強了對她的觀察和管理,使她能夠健康的成長,思想水平和學習成績穩步提高。

,女生,母親年青時身體就不好,父親既要養家又要護理病人,只好帶着她母親到廣州打工,把她交給外婆撫養。該生讀一年級,其父又帶着完全失去勞動能力的母親回來,靠在附近打零工過活,家庭困難可想而知。但該生學習刻苦,學習成績優秀,只是性格內向,鬱鬱寡歡。老師家訪時,只談到她的成績好,家長很高興,學生也感到很光彩;同時老師還了解到該生在家能主動做家務,孝敬父親,照顧母親。老師也很高興,回校後告訴了同學們,號召大家向她學習。暗中老師s又叫其他同學多找她交流,多向她請教問題,多向她請求幫助。陳鳳在同學們的幫助下,逐漸變得開朗起來,臉上的笑容也多了。

,男生,該生父母長年在外打工,收入頗豐。他從小由爺爺奶奶撫養,嬌生慣養,放縱任性,缺乏學習興趣,學習基礎差,因此學習成績不好。但他性格開朗,活潑好動,活動能力大,樂於助人,熱心班級工作。其爺爺瞭解自己孫子的情況,對老師的到來有些不好意思,以爲孩子犯了什麼事或是學習成績下降,很是侷促。廖老師先從孩子的優點談起,肯定孩子的聰明能幹,因而獲得家長和孩子的積極配合,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制定了培養計劃,明確了教師﹑家長和學生各自的責任。後來這個孩子進步很大。

“課外訪萬家”活動開展以來,廖老師先後走訪了二十幾個家庭。有的是她獨自走訪,有的是她邀請同班的科任老師一起家訪。所到之處,都能帶去一股春風,深受家長們的歡迎。每次家訪他都做好家訪手記,建立家訪檔案,並注意總結經驗。是我校在“課外訪萬家”活動中做得最好。

教師事蹟材料集合 篇4

,男,九年級級部主任、語文教師。從教十四年來,用“心”去做學生愛戴、家長信賴、領導欣賞、同事們喜歡的老師,用自己的真心、勤奮、付出、友善、寬容、智慧快樂了他人。

紮根課堂 忘我科研,做課堂教學的歌者

20xx年,考選到營東區一中。面對新學校新機遇,沒有選擇安逸,而是以更加務實的態度,大膽地創新精神,投入到課堂教學改革中去。五年來,先後在兩個班級進行了兩項大的教學改革實驗,先後完成了“語文學科和諧高效課堂五步導學法”的建模和“杜郎口課堂模式中小組的組建與操作方法策略”等研究成果。

作爲課堂教學積極地研究者和實踐者,多次上研討課、觀摩課、示範課,多次“送課下鄉”,多次執教市區級公開課,多次參加市教科院組織的賽課大賽,其中,執教的《貓》《心中的鷹》《木蘭詩》《散步》《與朱元思書》《孫權勸學》《狼》等都先後獲得市區級一等獎。執教的《我愛這土地》《議論文專題複習》先後被營東市教科院和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培訓學院評爲公開課。

其間,作爲語文教研組長時,總是身體力行,帶頭上示範課,帶頭搞研究,並先後參與市教科院“先學後教”和xx省教研室的“個性化閱讀與文學教育”課題的研究,同時參與了校本課程《做最好的自己》的編寫,策劃編輯了《花開有聲》學生現場作文大賽優秀作品的結集和出版,策劃編輯了學校國學經典讀本《一首詩 一輩子》,作爲副主編策劃參與編寫了八年級《“誦讀經典,愛我中華”國學經典讀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作爲副主編編寫的《優+學案》(延邊教育出版社)和參與編寫《“競和”高效課堂探索與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等先後出版。

作爲“師徒結對”的師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對“徒弟”進行敬業精神教育,用自己的具體做法培養他們良好的師德,用自己的友善和寬容和他們一起探討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讓他們儘快成爲學校的業務骨幹。

一份付出,一份回報。憑着出色的教學成績和自己的不懈努力,先後被確定爲營東市國中語文教師重點培養對象,被評爲xx省遠程研修優秀學員、營東區教學能手、營東區首屆名師、營東區優秀教師、營東區教學視導優秀指導老師、營東區一中校優秀教師、營東區一中師德標兵、課堂教學改革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面對衆多的榮譽,沒有停滯不前,而是一如既往地在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如何在課堂中真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如何在自主的基礎上實現真正的合作和探究等方面進行探索和研究,撰寫的《新課程下語文教師的“講”》《拒絕完美,張揚個性》《講析,爲語文課堂插上騰飛的翅膀》《國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冷思考》《朗讀,爲學生撐起一片明朗的天》《新課程下的國中古詩教學》《新課程呼喚語文教學個性化》《網絡環境下的作文教學實施策略》《基於情景的語文高校課堂實施策略》等多篇論文先後在國家、省級論文評選中獲獎。同時《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方法探析》《語文課堂主問題設計方法例談》先後發表在《閱讀與鑑賞》《學習方法報?教研週刊》上。指導的學生作文先後發表在《創新寫作》,先後在xx省“我的祖國”主題徵文和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中分獲一、三等獎,本人也被授予“優秀指導教師”。

立足本職潛心育人,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

一直留存着07年11月自己寫的一篇教學隨筆——《指縫間的幸福》,當時還加入了自己的感悟,做了批註,全文如下:

火車到站了。

我到家了。

晚飯後,很想知道自己不在時“孩子們”的表現,匆匆趕到學校。

站在窗邊,凝神細察。

班長蘇浩南正站在講臺上有條不紊地發放着校牌。

再環顧教室,領完校牌的同學正在有序地寫着作業,整個教室內沒有喧譁與吵鬧。

我心裏甜甜的。

“‘老班’回來了”,不知道誰低聲地喊了一聲。

刷——

所有的目光向我掃來。

繼而,教室內想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我趕緊走進班內,深深地鞠了一躬。

然後——

快步走出了教室。

因爲,我知道幸福正從孩子們的指縫間劃過。

教師心語——

作爲教師,最大的幸福莫過於贏得學生的信賴、尊重和愛戴。但這所有的一切都源於教師的愛。沒有愛,便沒有教育。但愛的前提是教師具有一顆童心。因爲我們只有擁有一顆童心,才能夠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才能夠站在學生的立場設身處地地爲學生着想,也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尊重和愛戴。能夠收穫這一點,我知足了。

也許,從那一刻起,作爲教師,幸福的種子便開始在內心深處蔓延。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少對學生說粗話、髒話。他總覺得學生不管多大,畢竟是一個孩子,是孩子就會犯錯,就需要有了進步,鼓勵;有了優點,表揚;有困難,幫助;有了心事,開導。

懷揣着這樣的愛和責任,經常提醒自己努力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先後撰寫了《情感,德育教育的源泉》《中學生課堂問題行爲分析及矯正策略》等德育論文並分別在省級教學論文評選中分獲一、二等獎。本人也被授予營東區優秀班主任、營東市優秀班主任、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標兵等榮譽稱號。

作爲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沒有驚天動地,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特別感人的事例,但他卻在自己平凡的教師崗位上,用愛心、知識、寬容、執著、激情與那充滿自信的笑容,編織着自己的理想,譜寫着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獻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