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3年度十大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材料(精選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8W

感動中國2023年度十大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材料 篇1

中國速度,刷新歷史,中國飛人蘇炳添贏得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第六名,且在半決賽中以9.83秒刷新了亞洲百米紀錄。除了你看到蘇神驚人的成績表現,背後還有很多大家所不知道的故事與真相!

感動中國2023年度十大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材料(精選14篇)

1、亞洲飛人的雙重身份:不僅是運動員,還是教授

蘇炳添不僅是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研究生(20__級),還是暨南大學體育學院的副教授,從這個角度而言,蘇炳添是學國際貿易專業跑得最快的研究生,也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教授!

2、最自律的運動員:

蘇炳添的戰績,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他的超強自律:不抽菸、不喝酒、不泡吧、不吃禁忌食物,訓練從不偷懶,保質保量。他至今都嚴格遵守着一個專業運動員枯燥的作息規律,每天早上不到7點起牀,晚上11點前睡覺。

他的外教亨廷頓對他評價道:“蘇炳添太自律了,他的訓練態度是中國田徑運動員中少有的,根本不需要教練去鞭策。”

自律成大器,蘇神也不是一蹴而就!

3、蘇神的真實身高只有1米72,打破了短跑的身高標準

在世界短跑領域,“黃金身高”在1米8至1米9之間,而蘇炳添的身高只有1米72,從先天條件上而言,蘇炳添不算是跑百米的好苗子,相比於身高1米95跑完100米只需42步的博爾特,蘇炳添則需要至少47步才能完成。

但憑藉着1米72的身高,中國飛人蘇炳添依然在強手如林的百米跑道上,成爲世界頂尖選手,這便是他驚人的爆發力與訓練技巧所致,假設蘇炳添有1米85左右的身高,他的成績理論上會更好。

20__年倫敦奧運會,蘇炳添在意識到自身與世界頂尖水平的差距後,決定破釜沉舟,放棄之前十多年練就的起跑經驗,重構自己的起跑技術,起跑腳由右腳改爲左腳,步數由原來的47步增至48步。這個壯士斷腕的決定,極大地提升了他的起跑速度,也助他最終突破了百米10秒的大關!

4、跑道上飛奔,愛情卻很慢熱:

蘇炳添與妻子林豔芳國中便已相識,20__年蘇炳添進入廣東省隊時,歷經長達10年的異地戀,兩人於20__年“抽空”並結婚,婚禮儀式禮成後的第三天,蘇炳添就回到了跑道繼續訓練。20__年,他們的孩子降生,蘇炳添在醫院悉心照顧妻孩五天後,又歸隊開始了亞運會的備戰。

在當今娛樂圈真真假假的愛恨情仇亂象面前,蘇炳添可謂是一股清流,可謂是異地情侶、深情專一的楷模。

過去,我們一直認爲黃種人跑不過黑人,但蘇炳添的出現,成爲照亮中國短跑的那束光,他突破的不僅是成績,更是打破了我們長期被禁錮的固有思想,“我命由我不由天”,這纔是中國人的骨氣與自信。

如今,89年出生的蘇炳添已32歲了,對短跑賽場而言,已處於職業生涯的末期,同項目的運動員絕大多數選擇了退役,他卻依舊保持高強度訓練,不斷改善跑步技術以對抗身體的老化,而他做到了,如此年級依然再度刷新了亞洲紀錄。

有人問:“蘇炳添的極限在哪裏”?

蘇炳添說:“年齡只是個數字,我還可以更快”。

保持野心但波瀾不驚,他譜寫的正是關於堅持,關於挑戰極限的神話,這纔是真正的體育精神,這纔是值得我們去崇拜與追隨的“偶像”,而不是那些或粉嫩或油膩或如WYF般正反兩面的娛樂明星!

蘇炳添,賽場上霸氣四射的蘇神,賽場外專一可靠的丈夫,學術界嚴謹創新的蘇教授……未來,也許還有更多傳奇等待着這位亞洲飛人去創造!

感動中國2023年度十大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材料 篇2

今年的夏天特別熱,但還是熱不過蘇炳添,亞洲飛人、中國短跑男神……這些稱號讓蘇炳添成爲微博、微信上的熱詞,成爲頻頻刷爆朋友圈的當下紅人。這位僅僅有着1米72身高的大男孩,讓國人刮目相看的同時,更讓世界側目———黃種人的“極限速度”是怎麼突破的?全球短跑專家紛紛驚歎小個子跑出的“中國速度”。

當蘇炳添正被世界矚目時,他回到了家鄉———中山,見到久別的父母,他說,很想念家裏人,想好好陪一下父母,安安靜靜休息一下。沒有榮歸故里的張揚,沒有載譽歸來的豪言壯語,有的只是對家人的牽掛,對未來體育事業的思索。這就是中山人,敢想敢思敢爲天下先,這是中山先賢留下來的精神特質,它被中山人很好地繼承,而蘇炳添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在百米賽場上將這一精神特質表現得淋漓盡致,也正因爲這種“敢爲天下先”的精神讓蘇炳添一次次創造奇蹟。蘇炳添說,一開始,他的短跑事業並不順利,而自己的進步源於起跑技術和前半程跑法的改變,即從以前先出右腳改爲先出左腳,並且重點訓練了30米至50米,以及50米至70米兩段途中跑技術,兩項技術的改變讓他進步飛速……看起來,這裏面似乎沒有太多祕密,更多的是一種善於發現問題,不斷嘗試改變,甚至不斷創新的過程。我們看到的是9秒99,而我們看不到的是9秒99背後的汗水與淚水、煎熬與奮鬥,蘇炳添用成績證明亞洲人同樣能站在百米決賽的跑道上,用成績展示出“敢爲人先、不斷超越、奮勇拼搏、爲國爭光”的“蘇炳添精神”。

“添仔回來了!”家鄉人在朋友圈裏歡呼、祝福,平靜下來,作爲蘇炳添的家鄉——中山需要這種“蘇炳添精神”,它帶給家鄉人驕傲的同時,帶來希望,激勵着中山各行各業砥礪前行。

中山,曾創造出可喜的成績,但成績代表着過去,如今的中山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時期,有機遇同時面臨挑戰和壓力。如何破局,是否能從蘇炳添的身上看到些什麼,是否能像全球短跑專家研究蘇炳添一樣來研究學習些什麼,“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加快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像蘇炳添那樣發現問題的同時敢於改變,敢於嘗試,敢於創新,從而推動中山新一輪大發展。

我們相信,香山先賢們留下的“敢爲天下先”的精神特質,不僅僅在蘇炳添身上傳承,同時會在每一箇中山人的身上傳承,成功沒有祕密,成功靠的就是這種在蘇炳添身上完美呈現的“敢爲人先、不斷超越、奮勇拼搏、爲國爭光”精神。我們希望這種精神不僅是帶來9秒99的快感,朋友圈裏的雀躍,而是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凝心聚智,將中山推向最美的巔峯,讓生活在這裏的人們每一天都感受到9秒99被不斷刷新的愉悅.

感動中國2023年度十大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材料 篇3

堅持纔是王道 飛人也差點中途放棄

終於開始了正規的短跑訓練,蘇炳添的天賦更是一下子體現出來。 有一次蘇炳添家聚會,蘇炳添問表哥蔡健發100米的成績是多少,蔡健發說11秒多。蘇炳添就笑話表哥,“這麼慢,我能夠跑到11秒以內。”表哥蔡健髮根本不信,當即和他打賭,如果蘇炳添能夠跑進11秒,能夠答應蘇炳添要求,“要什麼就獎勵什麼。”結果,他們就到附近一個學校測了一把,蘇炳添跑出了10秒7,這個速度把當時一旁上課的體育老師都震住了。

不過,真正的體育訓練並非那麼輕鬆。蘇炳添在20__年代表古鎮參加了中山市運動會,被當時中山體校的教練發現,並將蘇炳添從鄉下中學帶到了中山市體校。剛到體校的時候,蘇炳添對於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牀訓練並不適合。而且,因爲剛到市體校,又沒有朋友,蘇炳添一個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個人3次從體校跑回家。體校教練發現後,就動員楊永強教練再去蘇炳添家裏做說客,勸說蘇炳添回去。

之後隨着成績越來越好,蘇炳添在新學校也開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來。20__年,蘇炳添代表中山市參加了廣東省中學生比賽,暫露頭角。於是,蘇炳添成爲了廣東省田徑隊的一員,真正進入了專業運動員的行列。

即便成爲了專業運動員,蘇炳添也一度險些放棄。在田徑隊成績中游,蘇炳添一年之後遭遇成績瓶頸,甚至還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過放棄。後來很多人都勸他留下,協助他堅持渡過瓶頸期。這纔有了後來短跑名將袁國強發掘出蘇炳添,一路成就中國速度的故事。

蘇炳添勵志故事

學習體育兩不誤

蘇炳添不但是國家隊的中國速度,還是暨南大學的研究生。導師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樣非常讚賞,“蘇炳添陽光、努力且十分謙虛。雖然因爲訓練的原因不常在學校,但是和同學老師的聯繫和溝通從不間斷。在學習上,雖然是體育特長生,但卻十分認真。本科論文還是‘優’!平時因爲訓練缺課,都會即時補上。是體育生中很努力、很認真的人,願意學習的一個孩子。”

正是因爲謙遜的性格,在張培萌跑出10秒成績後,蘇炳添和張培萌成爲了互相推動的搭檔,兩人攜手奪得亞運會接力冠軍,並刷新了全國紀錄。

蘇炳添破十神蹟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機會總是會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速度,屬於執着於每個0.01秒的人。

懷揣着這種不服輸的信念,蘇炳添捅破了這層讓幾代人夢寐以求的“窗戶紙”。

蘇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時代的意義。“破十對中國是個里程碑,作爲中國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寫進歷史,我感到非常驕傲。但在未來的路上我還要繼續努力,不要因這個成績而自滿。”蘇炳添在賽後接受採訪時說。作爲中國“飛人”,他的未來依然可期。

劉翔的含恨退役,讓黃種人在短跑領域出現真空,蘇炳添橫空出世,即時填補了空缺,這位步頻型的小個子英雄,擁有無與倫比的瞬間啓動水平。在國內,蘇炳添面臨 張培萌的競爭;在亞洲,蘇炳添接受日本的桐生祥秀挑戰,即使之前蘇炳添生活在張培萌、桐生祥秀的陰影下,但天道酬勤,他憑藉劃時代的壯舉榮膺黃種人第一飛人,註定被寫進體育歷史教科書。

感動中國2023年度十大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材料 篇4

楊振寧對物理學的貢獻包括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發現宇稱不守恆之外,楊振寧還率先與米爾斯(s)提出了"楊-米爾斯方程",與巴克斯特(er)創立了"楊振寧-巴克斯特方程"。

宇稱不守恆理論

他與李政道提出基礎粒子間的弱核力並沒有鏡像對稱的特性,違反了當時物理家的認知。該理論後得吳健雄的實驗驗證。

楊—米爾斯方程

他與羅拔米爾斯(RobertMills)提出的理論,是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的基礎理論。

對理論結構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貢獻。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風格:獨立性與創建性強,眼光深遠。

美國鮑爾獎授予楊振寧時的頒獎詞說楊-米爾斯方程和牛頓、麥克斯韋及愛因斯坦的工作相提並論,必將對未來有着足堪比擬的影響。

楊-巴克斯特方程具有基本的數學結構,而且隨着時間的推進也慢慢在物理方面顯示出深層的意義。1990年菲爾茲獎頒給四位數學家,其中就有三位和楊-巴克斯特方程有關。

感動中國2023年度十大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材料 篇5

今年6月17日,46歲的航天員湯洪波,和他的戰友聶海勝、劉伯明乘坐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火箭的託舉下飛向太空。

3個月的太空之旅,他們完成了諸多任務,也領略到太空的深邃和奇妙。

湯洪波於1999年畢業於空軍第五飛行學院,曾經是一名戰鬥機飛行員,安全飛行1000多小時。20__年,他通過層層選拔成爲一名航天員,來到了航天員大隊,經過11年的刻苦學習與執着堅守,他終於圓了自己的航天夢。

在軌期間,湯洪波和他的戰友用了大約一週的時間,建立起了空間站載人環境,完成了大量的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試)驗,並且兩次空間出艙完成了艙外設備安裝任務,在軌飛行的3個月後成功返回地球。

記者會上,湯洪波表示,“航天員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身體失重,心靈永不失重’。我深深地知道,是黨培養了我,是人民軍隊培養了我,讓我從一名普通的農村學子成長爲一名飛行員、一名航天員,是祖國的強大爲航天事業作出了有力支撐。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作出更多成績。”

另據其他航天代表介紹,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已經進入第三階段,同時,中國航天人還要瞄準更遠的目標,就是深空探測。中國航天員要不要上月球,現階段正在開展載人登月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工作,相信到時候一定會有所作爲。

感動中國2023年度十大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材料 篇6

他是功勳卓著的革命功臣,14歲參軍,身經百戰,屢立戰功,在朝鮮戰場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他是頑強不屈的生命鬥士,18歲重殘,以驚人的毅力,實現了生活自理,主動放棄榮軍院的特護待遇,回到家鄉參加生產建設;他是一心爲民、無私奉獻的帶頭人,24歲擔任村支書,帶領羣衆治山種樹,打井修渠,架電辦學,一干就是25年,把一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建成了當時全鄉的先進村;他是當代中國的保爾,49歲離職後,以特殘多病之軀,創作出版了長篇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和《男兒無悔》。這個人就是朱彥夫,一個身體殘缺,卻又無比健全高大的人!

事蹟報告會上的每一個人都給我們展現了朱彥夫的一個側面:他是黨支部書記的好榜樣。他是永遠的戰士。他是父老鄉親的貼心人。他是兒女心中的明燈。他是精神高地的堅守者。而這些連起來就是一個立體的,有血有肉的朱彥夫。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以苦爲樂,朱彥夫創造了人生一個又一個奇蹟。

當黨支部書記的25年間,他自掏腰包辦夜校、自當教員教羣衆識字,興辦學校、發展教育事業;他興修水利、平坡造田、種植林果,修路架電、發展農業,帶領羣衆走上致富之路;他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堅持特殊家庭每個成員不搞特殊,常常傾已所有接濟病困羣衆。他用實際行動踐行着當幹部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就是要一心爲羣衆着想、爲百姓謀福的諾言。無論是在與敵人拼殺的戰場,還是與命運搏鬥的人生戰場,還是與自己較勁親筆寫書,他都是一個永遠在廝殺的戰士。在他身上散發着爲國家爲人民的利益甘願犧牲的凜然正氣,體現着一個特殘軍人自強不息、挑戰生命極限的精神信念和奮鬥歷程!

感動之餘,我們應該是思考如何向朱彥夫學習,以他爲榜樣,開始拔高自己人生的高度。我要像他那樣,牢固樹立宗旨意識,時刻把羣衆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羣衆所想,幫羣衆所需,從實際出發,真抓實幹,艱苦創業,不圖虛名,不辱使命。我想,我們要像他那樣,胸懷遠大理想抱負,不畏艱難,勇於拼搏,敢於擔當,書寫精彩人生。

感動中國2023年度十大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材料 篇7

張家泉村是沂蒙腹地一個小山村,邁步腳踏山,出門眼見天。山連山,山套山,山山連環。村裏200多戶人家分佈在東西長10公里、南北寬百餘米的峽谷地帶。

他離別家鄉數載,歸來就讓全村炸了鍋:四嬸死了的兒子回來了!死人復活了!

重殘臥牀生涯使他的性格驟然改變,原有的剛直爽快、勇敢坦誠已經消減殆盡。他變得沉默寡言、抑鬱多思。他羞澀、自卑、懼怕別人嘲笑的心理,與身體遭受重殘密切相關。

他在任何陌生場所,都極盡所能保持一個完整人的形象。不卸假腿,不摘帽子,不摘墨鏡,避免讓陌生人感到驚訝。就連吃飯、喝水、穿衣這些生活瑣事,他也極想獨自一人“祕密”進行。

他雙上肢在手腕上方5釐米處截肢,雙臂神經劇痛,極難學會自己配戴假腿。他雙下肢在膝蓋下方7釐米處截除,即使裝上假腿,走上十步八步也會因爲腿短打彎雙雙脫落。

他不想讓別人窺探他吃飯的“祕密”,他認爲那是一種醜態。他知道,假如人們發現他罕見的“豬舔食槽”飲食方式,孱弱的母親會急出病來,同情憐憫者會競相爭助,獵奇好事者會大肆宣揚。而且,還會越傳越離譜。

他負傷截肢以後第一頓“自食”,是用斷臂搓掉帽子,推掉墨鏡,四肢撲在牀上一點兒一點兒地爬到桌邊兒,伸嘴叼着碗下壓呈半立狀態,慢慢地吸食。他的臂碴觸扶桌沿兒,傷口末端神經就會劇烈疼痛。因爲疼痛,他每一次只能夠堅持半分鐘左右。

他難過得想哭,想讓情感在哭聲中迸發。他在牀上攢了攢力氣,“騰”地一下子坐了起來。暗自罵道:真他孃的笨蛋!連哭一場都不能,這“啞巴”的滋味比哭還要難受。戰場上頭顱被燒得半熟沒有哭,骨肉散架“大搬家”沒有哭。現在反倒想哭了?沒出息!

他頃刻間來了精神,身立臂搖,不知不覺中站立起來。他感到自己與受傷前一模一樣,依然是一位整裝待發、威風凜凜的軍人。他挺胸立正,擡腿邁步,卻“哐當”一聲,囫圇個兒從牀上栽了下來。想象中的英姿,也一下子被“哐當”沒了。

醫生判定他最多隻能夠活三年。可是,他經過六年苦澀煎熬艱難錘鍊,不但活了下來,還逐漸做到了生活自理。他在一望無際的艱難中,一寸寸、一點點、一步步,向着生命的亮光挺進。

既然敵人的子彈炮火沒有奪取他的生命,他要替犧牲的戰友們活着。既然活着,就要活出名堂。隨着時光流逝,他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強。他已經不滿足於簡單地活着,他生髮出強烈的願望——我要工作!

他挑起村黨支部書記的重任,一干就是25年。爲着讓鄉親們吃飽肚子,過好日子,他竭盡所能,竭盡所有,吃苦受累,不在話下。

他在崎嶇的山路上,“站”着走,“跪”着走,“爬”着走。他一般都是晚上行動,因爲白天出來怕被人們發現而特殊照顧。他穿着假肢行走山路,經常摔倒,有很多次跌倒滾下山去,摔得鼻青臉腫。

感動中國2023年度十大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材料 篇8

面對敵人的再次衝鋒,朱彥夫把三挺機槍壓滿子彈,不停地換位射擊,死守陣地。而就在朱彥夫再一次給機槍上子彈時,眼前突然飛來幾顆手榴彈。他迅速抓起一顆扔向敵人,又抓起另一顆剛扔出手,就聽到“轟隆”一聲巨響,眼前一道火光,隨後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不知過了多久,鑽心的疼痛將朱彥夫從昏迷中喚醒,身體已經被厚厚的雪花覆蓋,他想大聲喊,但喊不出聲;想伸開手,手指早已被凍壞。他一次次用冰冷的拳頭搓揉雙眼和臉部,想把沾在臉上的冰涼的東西去掉,但拳頭不聽使喚,又飢又渴之下,他索性將這個異物吞下,後來他才知道,那是被手榴彈炸出來的自己的左眼球。

出於對生命的本能渴望,朱彥夫咬緊牙關,開始在冰冷的雪地上艱難地挪動軀體向前爬行。不知爬了多久,昏迷了多少次,朱彥夫終於被兩名志願軍戰友發現救起,緊急地送往戰地救護所救治。

由於朱彥夫的傷勢太重,他被輾轉送回國內接受治療和手術。在長春軍醫大學附屬醫院,朱彥夫先後進行了47次手術,昏迷了93天,流出體外的腸子被塞了回去,醫生把他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朱彥夫醒來後,發現自己的雙手和雙腿都沒有了,痛心至極,滿腦子都是輕生的念頭。想餓死,但護理人員按時往他嘴裏餵食物;想跳樓,但沒有手腳連窗臺都爬不上去;想吃安眠藥睡過去,好不容易攢起8片安眠藥,吃下去卻沒能把自己“解決”掉。朱彥夫自殺了三次,都沒有成功。

還是醫生的一句話點醒了朱彥夫:“你的命是我們用幾個月的時間,千難萬難,硬從死神那裏奪回來的,你有什麼資格不珍惜?”從此,朱彥夫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嚴酷的現實是,他的雙腿從膝蓋以下被全部截去,雙臂手腕以下被鋸掉,左眼成了空洞,右眼視力也下降到0.3。一個沒有四肢、沒有左眼的特等傷殘軍人,怎樣才能生存下去啊!

雖然國家對像朱彥夫這樣的特等傷殘軍人有切實的優待和撫卹保障,但朱彥夫認爲自己“無手無腳仍是軍人”,他不甘於成爲一個躺在牀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廢人。1956年,他放棄在條件優越的醫院療養康復,毅然回到了故鄉山東省沂源縣西里鎮張家泉村。

感動中國2023年度十大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材料 篇9

“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張順東說,身體殘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直面生活、改變命運。所以,在自身奮力拼搏苦幹的同時,他還擔任殘疾人聯絡員,爲村裏的87戶97名殘疾人提供聯絡服務。他堅信,一根草頂一顆露水珠,只要自立自強、奮發向上,每個人都會像小草一樣活下來,殘疾人一樣能夠脫貧奔小康,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黨的政策好,我們很幸福”

白天忙着栽秧、薅穀子,晚上還要去放田水。張順東被電擊傷的雙腳因經常泡在水裏而發炎,加上沒錢醫治,20__年時右腳潰爛得厲害,晚上洗腳就是一盆紅水,不得不截肢。幸運的是,國家給報銷了2萬多元醫藥費。

手術後,張順東籌錢買了一輛三輪車作爲代步和生產工具。20__年,政府補助他們家5.1萬元蓋新房,料子全是他一車一車拉的。工期緊張時,他白天拉、夜晚拉,一天拉20多趟,連續拉了1個多月,僅運輸一項就爲家裏節省了1萬多元。

新房蓋好了,他也累垮了,左腳嚴重發炎,先後做了兩次手術。

疾病無情人有情。東川區委、區政府確保各項政策逐一落實到位,還安排掛鉤聯繫幹部定期走訪、幫扶,爲他們解決思想上的問題和困惑,幫助他們堅定脫貧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烏龍鎮黨委、政府和坪子村黨支部及相關幫扶單位,經常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去年6月,李國秀生病無法勞作時,村裏便組織羣衆幫助他們把5畝紅薯秧全部種了下去。

如今,在各方的關心幫助下,張順東成功安上了假肢;女兒順利大學畢業,成爲一名教師;兒子國中畢業後參加技能培訓,正在靠勤勞的雙手實現務工增收。張順東還買了一臺電腦,積極參加殘疾人電商培訓,希望把更多特色農產品放到網上去銷售,找到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感動中國2023年度十大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材料 篇10

1971年,朱彥夫開始爲張家泉架電而奔波。沒想到,這場“仗”整整打了7年。架電器材短缺,供電部門愛莫能助。他利用一切外出機會,到處聯繫架電器材,原本要兩個小時卸一次的假肢,經常一捆就是十幾個小時。

7年間,朱彥夫拖着殘疾的身體,先後乘火車跑上海、南京、勝利油田、陝西聯繫材料來解決村裏的用電問題。有太多這樣的酸甜苦辣,但終究,兩萬多公里的奔波,換回了15公里的架電材料。1978年張家泉村結束了點油燈的歷史,成了全鄉第一個用上了電燈的村。

清廉公正,用撫卹金接貧濟困

六七十年代的張家泉村,家家日子過得都很苦,有的吃不飽、穿不暖,有的無錢看病。只要朱彥夫知道的,他必會想方設法盡力去幫助鄉親渡過難關。

村民褚秀才兄弟五個,家裏人多地少,經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1971年,家裏實在是吃不上飯了,四弟餓得乾瘦如柴。朱彥夫瞭解到情況後,回到家立即讓妻子送去五六十斤地瓜幹,成了褚秀才一家人的救命糧。

朱彥夫當村書記期間,出出進進爲村子裏辦事,從來沒有在村子裏報銷過一分錢,幫村子看水利的、架電的上級來人,沒有地方吃飯,都是他掏錢在自己家招待。25年來,他不僅沒有在生活待遇上向組織伸過手,而且多次謝絕組織的照顧,主動用自己微薄的撫卹金爲集體辦事情、接濟困難羣衆。

朱彥夫同志14歲參軍,18歲失去雙手雙腳和左眼,昏迷93天,動過47次手術,卻以驚人的毅力,實現了生活自理。面對羣衆的期望和家鄉的落後面貌,他挺身而出,勇挑支部書記的重擔,與羣衆同甘共苦,在張家泉村山山水水間,都深深地印下了他立行、跪行、爬行、滾行的“痕跡”。幾十年的艱苦奮鬥,換來了張家泉村“山上松樹帶帽、山下林果纏腰”的景象。這都源於朱彥夫同志一心爲民、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源於他對祖國滿腔熱血、對鄉親們一片真情。

感動中國2023年度十大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材料 篇11

有這樣一位英雄的老戰士,他的名字叫朱彥夫,被譽爲活着的“中國保爾·柯察金”。他的傳奇和事蹟感動了無數國人。

朱彥夫出生於1933年7月,祖籍山東沂蒙山區。他1947年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軍後不久,就趕上了兩場著名的大仗——孟良崮戰役和淮海戰役。解放戰爭中,他先後參加大小戰役、戰鬥近百次,多次負傷,3次立功。

1950年12月,在朝鮮長津湖爭奪250高地的戰鬥中,朱彥夫所在的連隊冒着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與裝備精良的美軍兩個營進行着殊死戰鬥。敵人每天在陣地上拋下數百顆炸彈,山頭被削去幾十釐米,捧一把地上的土就有十幾塊小彈片。在反反覆覆的陣地爭奪中,全連的戰友相繼犧牲,250高地上只剩下遍體鱗傷的朱彥夫一人。

面對敵人的再次衝鋒,朱彥夫把三挺機槍壓滿子彈,不停地換位射擊,死守陣地。而就在朱彥夫再一次給機槍上子彈時,眼前突然飛來幾顆手榴彈。他迅速抓起一顆扔向敵人,又抓起另一顆剛扔出手,就聽到“轟隆”一聲巨響,眼前一道火光,隨後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不知過了多久,鑽心的疼痛將朱彥夫從昏迷中喚醒,身體已經被厚厚的雪花覆蓋,他想大聲喊,但喊不出聲;想伸開手,手指早已被凍壞。他一次次用冰冷的拳頭搓揉雙眼和臉部,想把沾在臉上的冰涼的東西去掉,但拳頭不聽使喚,又飢又渴之下,他索性將這個異物吞下,後來他才知道,那是被手榴彈炸出來的自己的左眼球。

出於對生命的本能渴望,朱彥夫咬緊牙關,開始在冰冷的雪地上艱難地挪動軀體向前爬行。不知爬了多久,昏迷了多少次,朱彥夫終於被兩名志願軍戰友發現救起,緊急地送往戰地救護所救治。

由於朱彥夫的傷勢太重,他被輾轉送回國內接受治療和手術。在長春軍醫大學附屬醫院,朱彥夫先後進行了47次手術,昏迷了93天,流出體外的腸子被塞了回去,醫生把他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朱彥夫醒來後,發現自己的雙手和雙腿都沒有了,痛心至極,滿腦子都是輕生的念頭。想餓死,但護理人員按時往他嘴裏餵食物;想跳樓,但沒有手腳連窗臺都爬不上去;想吃安眠藥睡過去,好不容易攢起8片安眠藥,吃下去卻沒能把自己“解決”掉。朱彥夫自殺了三次,都沒有成功。

還是醫生的一句話點醒了朱彥夫:“你的命是我們用幾個月的時間,千難萬難,硬從死神那裏奪回來的,你有什麼資格不珍惜?”從此,朱彥夫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嚴酷的現實是,他的雙腿從膝蓋以下被全部截去,雙臂手腕以下被鋸掉,左眼成了空洞,右眼視力也下降到0.3。一個沒有四肢、沒有左眼的特等傷殘軍人,怎樣才能生存下去啊!

雖然國家對像朱彥夫這樣的特等傷殘軍人有切實的優待和撫卹保障,但朱彥夫認爲自己“無手無腳仍是軍人”,他不甘於成爲一個躺在牀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廢人。1956年,他放棄在條件優越的醫院療養康復,毅然回到了故鄉山東省沂源縣西里鎮張家泉村。

感動中國2023年度十大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材料 篇12

這個假期,人們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奧運會了。當奧運健兒經過奮力拼搏獲得獎牌的那一刻,全場掌聲雷動,榮譽和獎勵紛沓至來。可是,很少有人體會到這些奧運健兒所經歷過的痛苦和磨難。

奧運會田徑男子100米短跑預賽,中國隊的`三名選手出戰,蘇炳添、謝震業和吳智強。最終蘇炳添以10秒05小組第二名成功晉級到半決賽,他連續兩屆奧運會晉級到半決賽,也創造了紀錄。謝震業10秒16和吳智強10秒18遺憾出局,半決賽中蘇炳添跑進了職業生涯最好的成績挺進決賽。

9秒98,在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中,蘇炳添沒能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或許是受到英國選手休斯搶跑的影響,他的起跑反應慢了一點,導致他最擅長的起跑沒能做好,最終只能是略有遺憾的獲得第六名。

雖有遺憾,但這已經是中國田徑選手的最好成績,同時也是亞洲選手的最好成績。一個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站在了幾乎是黑人專屬的奧運百米決賽賽道上,這是許多年前我們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

“0.01秒眨眨眼就過去了,但每個0.01秒對我來說都是一個極限。”蘇炳添曾這樣描述0.01秒的定義,看運動員在場上拼搏的時候,身爲高中生的我們應該也不斷超越自己,爲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斷奮鬥。

感動中國2023年度十大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材料 篇13

聶海勝1964年出生於湖北棗陽楊壋鎮一個小村莊裏。兒時貧困的生活常常讓父母爲區區幾元錢的學費犯愁,只好東挪西借,有時代替學費交到老師手中的竟是一隻兔子。聶海勝姐弟六人,他排老六。父母靠種田維持生計,家大口闊,生活拮据。小時候,糧食不夠吃,印象裏最多能搜撿到的就是紅薯面做的黑窩子、雜麪餅,蘿蔔乾、鹹菜、大醬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因此直到現在聶海勝一聞到大醬味就犯惡心。

聶海勝對待學習,自覺而刻苦。儘管沒錢買學習資料,但課本上的內容,在哪頁哪個位置,他都清清楚楚。讀國小時他經常穿着姐姐的舊布衫,打着赤腳,但學習很刻苦,特別是數學成績好,經常考滿分。國中畢業考試,聶海勝考上了縣重點高中。那個假期,他搬木材、下地幹活,掙出了上高中的學費。整個楊壋鎮只有兩個學生考上。學校瞭解到他的家庭困難,爲他補助了救濟金。每次放假,他還去十幾裏外的堂兄家幫着搬木材、裝茶葉、下地幹活,一個假期下來能掙十幾塊錢。就這樣,他靠自己的雙手掙出了上高中的學費。

感動中國2023年度十大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材料 篇14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張桂梅作爲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師,紮根貧困地區全身投入教育事業,用生命點滴書寫出來的人生故事傳說彰顯出一名普通黨員、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

她堅守初心,對黨忠誠一輩子。張桂梅同志是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是“四有”好老師要求的榜樣。她響應黨的號召,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跨越千里、輾轉多地,無怨無悔。她創辦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堅定的理想信念融入辦學體系,幫助數千名山區女孩改變命運,爲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華坪縣女子高中,是全市第一家黨員佩戴黨徽上班的單位。張桂梅讓黨員在羣衆和師生面前“明身份”,促使黨員起到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做到了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黨徽在閃爍。20__年,她在領取勞模獎金後,把全部獎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黨費。她把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滲透在血脈裏,在她身上充分體現着一名共產黨員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質和至誠至深的家國情懷。

她牢記使命,爲民奉獻一輩子。40多年來,她爲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戶,行程十餘萬公里。張桂梅與孩子們之間有很多故事傳說,每一個都是催人淚下。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個男生突然發高燒,張桂梅看到這位學生寒冬臘月還穿着單衣,當即把丈夫去世後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給了這位學生,並連夜把他送到醫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費。第二天,當學生家長趕到醫院,看到已經守候了整整10個小時的張桂梅臉色蒼白,神情憔悴,這位傈僳族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她長期拖着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

她堅守教育報國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紮根貧困地區40多年,不遺餘力踐行着“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立志用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傾力建成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讓1600餘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託舉起當地羣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信心與希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