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學習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7W

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就新形勢下,深入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活動談些粗淺的認識。現結合自身情況,談談個人的心得體會。本文是黨員學習實踐活動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黨員學習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黨員學習實踐活動心得體會一:

科學發展觀博大精深,它回答和解決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新情況新問題,只有我們塌實學習與實踐,效果才能得以體現。本人認爲:學習是基礎、是前提、是條件,實踐是關鍵、是重點、是目的,這次學習實踐活動作爲高校教師如何在教育與教學實踐中踐行科學發展觀呢?我認爲應該具體做到以下六個方面:

一、堅持以學生爲本的教育教學理念

這是高校教師踐行科學發展觀在教育教學理念方面的基本要求。踐行科學發展觀首先要確立以人爲本的理念。大學生是高校教師教育和教學工作的主要對象,因此對於高校教師而言,在實踐中堅持以人爲本就是以大學生爲本,積極創造有利條件,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爲此,首先要引導學生全面發展。這要求高校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還應提高他們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身心素質、道德法律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得到協調發展,從而真正成爲一個合格的大學生。其次,要注重引導學生可持續發展。大學生作爲現代化建設潛在的重要力量,即將跨入社會從事建設實踐,這僅靠大學階段積累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他們在實踐中不斷充實自己。因此,引導學生注重可持續發展具有更爲深遠的意義。最後,要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現在的大學生大都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轉型時期的社會大環境及獨生子女佔多數的家庭小環境使得他們的個性特徵比較突出,在興趣愛好、性格、智能等方面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要保護和發展學生鮮明的個性,尊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特點及教育規律,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地發展自己。

二、倡導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這是高校教師踐行科學發展觀在教育主客體雙方關係方面的基本要求。教育作爲一種實踐活動,體現作爲活動主體的教師與作爲活動客體的學生之間進行的一種雙向互動過程,這就要求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在和諧的學習環境中發展自己。尤其是作爲大學生來講,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及創新意識非常強,“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的古訓在大學校園表現的尤爲突出。作爲高校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創造,並積極加以引導,促進教學相長。爲此,教師要有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的態度,平時多瞭解關心學生,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還要關心他們的思想和生活,特別是部分家庭比較困難的同學,真正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三、注重教育教學方法的適時更新

這是高校教師踐行科學發展觀在教育教學方法方面的基本要求。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及時總結和調整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手段。如果沒有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學生學習的質量將打折扣。這要求教師平時注意積累和加強理論修養,在教學方法創新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果。另一方面,現代社會的發展向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也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教師應該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工作,用現代教育理論與教育教學方法武裝自己,努力追求教育方式方法的現代化和高效率。

四、注重和突出所授內容的創新性和實踐性

這是高校教師踐行科學發展觀在教育內容方面的基本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教學內容不斷得到改善,但是,高校作爲培養現代化建設人才的最前沿陣地,必須注重新科研成果的創造、吸納、傳承與轉化,由此,注重教學內容適時更新就成爲高校教師教學的一個基本要求。在現代社會,新的思想和發明創造不斷涌現,對高校教學內容的更新或創新提出了更爲緊迫的要求。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和突出所授課的實踐性和現實性,並引導學生從事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有助於學生了解社會,增強實踐能力。學生也只有在親自從事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才能不斷深化對事物的認知,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才幹。所以,高校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應注意“知”與“行”的統一,強調“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結合,重視實踐環節,設計好實踐課。使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學習鞏固更多的知識。

五、注重自身能力的全面、持續發展

這是高校教師踐行科學發展觀在自身素質方面的基本要求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處於主導性一方,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活動的效果。因此,教師應注重自身素質的提升,不斷增強教書育人能力。作爲高校教師來講,全面持續發展的內容除了一般意義上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法律觀念、身心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以外,科研創新能力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方面。這要求高校教師應特別注重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將科研創新活動有機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和科研的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六、注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解決在發展中的實際問題

這是將科學發展觀具體落實到具體實際工作的必然要求。事無定法,工作要有所推進就既要重規範,又要重創新,善於在科學發展的前提下摸索新路纔是真正領會了科學發展觀的精髓。從我們學校的實際來看,我認爲目前存在着幾種矛盾:

一是辦學總體水平不高與社會對於人才需求日益提高存在差距的矛盾;

二是辦學條件較低與學校高速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的矛盾;

三是教育理念更新緩慢與教育形勢不斷變化不同步的矛盾;

四是專業優勢逐漸不明顯與專業發展空間必須拓展不協調的矛盾;

五是制度建設有待完善與體制機制創新要求不對應的矛盾。

要解決這些矛盾,要立足於現實,着眼於發展,既不能急功近利,又不能坐等機遇。目前,學校辦學條件是發展的瓶頸,必須重點解決,着力突破,尤其是新校園建設要加快進度;其次,在人才隊伍建設上要着眼於今後五年乃至與十年的發展需要;再次,在專業建設上要採取傳統專業的特色化和新專業並舉的措施;第四,在教育質量上要堅持適應社會需求的原則,重視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強化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第五,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上要有所創新,注重搭建教育平臺,實現個性化培養的目標;第六,利用各種可行的手段不斷擴大學生的就業率,提升學校的知名度,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率。

總之,作爲高校教師要感受到時代和社會所賦予的重任,圍繞教育教學科研工作,積極投身於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去,真正做一名學生的好朋友、家長的好參謀、學校的好員工、社會的好老師,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學校肯定、社會認可。

黨員學習實踐活動心得體會二:

黨的提出,要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爲民、務實、清廉爲主要內容的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着力解決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羣衆工作的能力。報告爲我黨深入開展的羣衆路線教育活動指明瞭方向,從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戰略的高度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面對新任務,迎接新挑戰,實現新跨越,再創新輝煌,進一步增強全黨同志的羣衆觀念,實幹精神和廉潔意識,非常必要,合乎時宜。這些工作做得好,就更加能夠貼近羣衆,服務羣衆,造福羣衆,從而得到羣衆的真心擁護。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就新形勢下,深入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活動談些粗淺的認識。

一、羣衆觀點、羣衆路線的內涵和意義

羣衆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觀點,它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關於人民羣衆是歷史創造者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其內容是: 堅信人民羣衆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觀點;一切向人民羣衆負責的觀點;虛心向羣衆學習的觀點。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它是黨的根本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即“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另一方面,它是羣衆路線的領導方法,即“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 羣衆觀點和羣衆路線是辯證的統一,堅持羣衆觀點和羣衆路線是我們黨區別於其它政黨的顯著特徵之一。

(一)羣衆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勢

羣衆路線不僅僅爲黨內成員提供了一種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有利於保持黨的性質和宗旨不變,有利於克服黨內的不良現象。羣衆路線是否得到人民羣衆的擁護和支持、羣衆路線的貫徹執行情況已經成爲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保證。

首先,羣衆路線是實現黨的領導的根本路線。羣衆路線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羣衆路線則體現我們黨的領導的目的和手段。其次,黨的羣衆路線奠定了黨的領導基礎。黨的事業是人民羣衆的事業,黨的事業能否成功,根本在於能否得到人民羣衆的支持。再次,黨的羣衆路線體現了黨的根本的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黨的民主集中制是黨在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貫徹執行黨的羣衆路線,堅持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領導方法,逐步形成和完善起來的。它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羣衆路線在黨的生活和組織建設中的運用,是黨的根本的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

(二)羣衆路線是黨的正確決策和決策有效執行的重要保證

羣衆路線要求堅持“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的基本方針,充分體現了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把爲人民謀利益作爲黨的全部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充分體現了相信羣衆、依靠羣衆、尊重羣衆首創精神,即人民羣衆是歷史創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

黨的羣衆路線是黨和國家制定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保證;是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以正確貫徹執行的根本保證;也是檢驗、豐富和發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途徑。只有堅持黨的羣衆路線,傾聽羣衆的意見和要求,總結羣衆的實踐經驗和智慧,才能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反映人民羣衆的意志、表達人民羣衆的主張、維護人民羣衆的利益,使黨的執政活動更加富有成效。

(三)羣衆路線深刻揭示了黨的權力來源和本質

執政黨是執掌國家政權的黨,必須正確認識黨與權力的關係。從黨的羣衆路線的角度來看待共產黨人的權力,其中至少有兩層含義:一是共產黨人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二是共產黨人的權力要替人民辦事。這就深刻揭示了共產黨的權力來源和本質。既然共產黨人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那麼這種權力就應體現人民羣衆的意志,就要了解和集中人民羣衆的意願。既然共產黨人的權力要爲人民服務,要替人民羣衆辦實事,那麼,每一個掌權的共產黨員就必須樹立公僕意識,一切對人民負責。

(四)羣衆路線反映了黨的根本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

羣衆路線具有方法論的意義。對黨員和黨的領導幹部來說,羣衆路線主要是認識方法和領導方法。由於羣衆的經驗和知識往往是自發的、分散的、不繫統的,因此,領導者必須深入羣衆總結經驗,並將其上升爲理論,形成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計劃和方案。只要領導者的認識集中了羣衆的正確意見和智慧,代表了廣大羣衆的利益和要求,那麼,領導者的認識同羣衆認識就會達到一致。用理性認識的成果指導羣衆的實踐,一方面可以通過羣衆實踐,使精神變爲物質,改造客觀世界;另一方面又可以通過羣衆實踐檢驗已有的認識正確與否,從而補充、修正和發展已有的認識。

“依靠羣衆”就是堅持走羣衆路線。“羣衆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長期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總結。羣衆路線是黨的根本路線,這是由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所決定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密切聯繫羣衆,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我們黨是在與人民羣衆密切聯繫、共同戰鬥中誕生、發展、壯大、成熟起來的。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羣衆路線,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八十六年的實踐啓示我們黨,必須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羣衆,誠心誠意爲人民謀利益,才能從人民羣衆中汲取前進的不竭力量。

二、作爲一名黨員,如何在本職崗位踐行羣衆路線,體現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一)要勤於學習、善於學習、追求理想、堅定信念 把學習作爲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要不斷學習政治理論和民爆行業法律法規和相關規章制度,樹立正確的權力觀、人生觀、價值觀,時刻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標準要求自己,注重自身素質提升和道德修養的培養,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各項能力。

(二)要有責任,有抱負,有擔當

要以過去的雷鋒精神、現在的郭仁義等英雄模範爲榜樣,用良好的職業道德,依法履職,全力付出,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要求,紮實做好民爆安全監管工作。

(三)要有紀律、有約束、爲民、務實、清廉 自覺遵守八項規定,自覺遵守工作紀律,在思想上築守法紀防線,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的侵蝕。

(四)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

黨員有自己的合法的正當的權益,但是當個人利益與黨、國家、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作爲黨員應該把以黨、國家、集體利益爲重,必要時能犧牲個人利益。

總而言之,作爲一名村支部書記,要把傳統的“領導”角色轉變爲徹底的“服務”角色,忠實履行職責,沉下身心去了解羣衆的需求,充分聽取羣衆的意見,總結和提煉羣衆的經驗。要堅持“從羣衆中來”——正確認識和了解羣衆的實際需要,使決策的每個環節都符合羣衆利益。堅持“到羣衆中去”——用市場的、民主的、法制的辦法解決經濟社會中的問題,最大限度地實現羣衆利益。堅持“融入羣衆之中”——轉換角色,恪盡職守,塑造忠實代表羣衆利益的決策者形象。

黨員學習實踐活動心得體會三:

當前,中央在全國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羣衆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舉措。作爲一名基層黨員,我再次認真學習了黨章,對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了更深的感觸。

作風是一面鏡子,作爲一名基層幹部的黨性觀念、工作態度、工作方法,無一不體現在作風上。作風問題關係到領導幹部的形象問題。領導幹部作風好,則形象就好,領導幹部作風不正,形象也就不好。中國共產黨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無產階級政黨,和人民羣衆密切聯繫在一起,堅定不移地把羣衆路線貫穿到我們工作的始終,這是黨對領導幹部工作作風的基本要求,也是轉變領導作風的關鍵。

一、堅持羣衆路線,密切聯繫羣衆,轉變工作作風 堅持羣衆路線,密切聯繫羣衆,積極爲羣衆謀利益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

聯繫羣衆,關心羣衆,既是作風問題,也是嚴肅的政治問題。如果在工作中對此認識不清。,就會導致在作風上漠視羣衆,脫離羣衆,甚至壓制和傷害羣衆。就會沾染了十分嚴重的官僚主義作風,官升氣長,老爺氣十足。其工作中具體表現爲:(1)不能深入基層瞭解羣衆,習慣於在辦公室裏發號施令,即使下了基層,也是走馬觀花。(2)不敢對羣衆講實情,說真話,採取“推、拖、哄、騙”的方式,結果使矛盾激化。(3)對羣衆疾苦置若罔聞,麻木不仁。(4)羣衆觀念淡化,理想信念淡漠,黨的宗旨淡忘,養尊處優,不思進取,維護既得利益。(5)不爲人民謀福利,反而把人民羣衆的利益當作“獵物”,腐化墮落。這些現象嚴重傷害了羣衆的感情,損害了黨羣、幹羣關係。在我們這樣一個人民羣衆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身爲一名幹部,如果“做官”而不盡公僕的義務,不爲羣衆說話、辦事,那就根本不夠格。我們只有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緊緊地依靠人民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才能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無往而不勝。相反,如果我們背離羣衆路線,離開人民羣衆,則將被人民羣衆所拋棄。

二、以羣衆路線爲基礎,改進領導作風。

羣衆是我們的力量源泉,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羣衆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在實踐中,人民羣衆作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體,共同的社會需要,一致的根本利益,可以產生共同的價值取向、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價值標準和共同的行動,激發強大的活力和動力,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黨提出的各項重大任務,沒有一項不是依靠人民羣衆的艱苦努力來完成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我們黨之所以能夠以弱小的力量戰勝強大的敵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深深紮根於羣衆之中,緊緊依靠羣衆,自覺地堅持羣衆路線,贏得了廣大人民羣衆的信任、支持和擁護。建國初期,我們黨繼續強調羣衆路線的重要性,並在實踐中認真貫徹執行,從而鞏固了新生的社會主義制度。“文化大革命”中羣衆路線遭到前所未有的踐踏,社會主義事業也遭到了嚴重破壞。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黨的羣衆路線逐步得到恢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驗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有了人民羣衆的支持,黨的事業就順利發展。反之,什麼時候失去了人民羣衆的支持,就要遭至挫折和失敗。沒有人民羣衆無以立黨,沒有人民無以立國,這是我們黨的歷史得出的基本經驗,也是同人民羣衆之間關係的最深層本質。 羣衆路線是我們正確領導的前提。“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這就是說,將羣衆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爲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羣衆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爲羣衆的意見,使羣衆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羣衆行動會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羣衆中集中起來,再到羣衆中堅持下去。”羣衆的意見和經驗是我們制定政策的依據。我們的工作情況如何,工作條件怎樣,我們的工作存在什麼困難和問題,羣衆最有發言權。只有深入基層,深入羣衆,傾聽羣衆呼聲,瞭解羣衆的願望和要求,調查研究,研究他們的經驗,是轉變領導作風的生動體現。只有到基層去,到羣衆中去,全面掌握情況,才能站在最廣大人民羣衆的立場去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從而正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工作上的主觀性、片面性,才能消除工作中的事務主義、文牘主義。相反,如果我們身居“高位”,高高在上,就無法接近羣衆,就無法聽到真實的意見,就無法掌握真實的情況,就不可能形成正確的認識並把正確的東西貫徹下去,“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羣衆路線就必然流於形式,走向形式主義。

三、堅持羣衆路線,實現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

實現最廣大人民羣衆根本利益是堅持羣衆路線的本質要求。共產黨最基本的一條就是一刻也不能脫離人民羣衆,以最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作爲我們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我們的工作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而是從集體的羣衆的利益出發。無產階級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再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給人民羣衆看得見的物質利益,這是中國共產黨得到廣大人民羣衆擁護的根本保證。80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立於不敗之地,最重要的原因是靠人民羣衆的擁護和支持。我們要牢記黨的宗旨,實現好、維護好人民羣衆的利益。工作中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爲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做到黨的根本宗旨不能丟,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不能丟,黨的密切聯繫羣衆的優良作風不能丟。以人民羣衆的利益爲中心,要堅決批評和糾正各種脫離羣衆,對羣衆的疾苦不聞不問的錯誤。工作中高度重視關係人民羣衆生活疾苦的各種問題,切實關心羣衆生活,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辦羣衆之所需,帶領他們去實現自己的根本利益。 堅持羣衆路線把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統一起來。

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路線是一致的,和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是一致的。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即不能片面強調“對黨負責”“對上級負責”,唯上級之命是從,不從實際出發,不體察羣衆情緒,不考慮客觀因素,也不能片面地理解貫徹上級決議,甚至違背羣衆利益搞瞎指揮和命令主義;當然也不能片面地強調“對羣衆負責”“對下級負責”,把某些羣衆的局部利益當作人民羣衆的整體利益,爲了滿足一些羣衆的要求,不顧黨和國家的全局利益而當羣衆的尾巴,搞什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損害黨和國家的利益。毫無疑問,這兩種傾向都是錯誤的。作爲領導幹部,只有擺正黨與人民、公僕與主人的關係,把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認認真真、紮紮實實地爲人民羣衆辦實事、辦好事,才能真正贏得羣衆的信賴和擁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