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名景導遊詞(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8W

重慶名景導遊詞 篇1

重慶市統景風景區位於重慶市渝北區東部御臨河畔,距渝中區65公里。以“統景峽猿”居“巴渝十二景”之首,統攬山、水、林、泉、峽、洞、瀑、天池、小島、古寨、鷹羣諸景,被譽爲“自然博物館”,歷代文人墨客盛讚爲“武陵仙境”。1989年定爲省級風景名勝區。

統景的溫泉聞名遐邇,有人冠之“統景溫泉甲天下”的美稱,總投資800餘萬元的統景溫泉城,已於1997年5月8日投入使用,該溫泉城佔地面積17500平方米,其中圓林式花園9500平方米,房屋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總體建築包括露天游泳池、室內情侶池和娛樂區三個部分,泳池的水溫均爲30-53度,露天游泳池分兒童和成人游泳池,可同時容納500人,並設有更衣室、淋浴、歌舞廳、休息廳、冷飲廳、理療保健廳等現代化的配套設施。夏日,陽光普照,還可以同時享受溫泉浴和日光浴,冬日,泉暖如湯,仍可令君品味其濃濃春意。整個溫泉城的規模當居西南地區第一位。

十里泛塘河,九曲十八灣。統景峽由溫塘峽、桶進峽、老鷹峽組成,素有“小山峽”之稱。入峽,峭壁青崖綺天而立,兩岸翠竹鋪天蓋嶺,秀色可餐,峽內山重水複,四壁環合若桶、天光水影僅然一線。(峽猿成羣結隊,或攀於崖邊或懸於樹尖,或與人嬉戲……您可在此體味人與自然的樂趣,夏日,瀑布高懸,霧繞雲崖,氣象萬千,老鷹百十成羣,盤旋天際,爲一大奇觀。

風景區內溶洞70餘處,洞內鐘乳石瑰麗多姿,各具其趣。猴子洞長20xx米,洞內石柱林立、充滿野趣;楊家洞螺旋而下,深達105米,洞內石鐘乳密如星辰,螢光閃爍,下感應洞長達437米,洞內陰河潺潺,令人神往。

重慶名景導遊詞 篇2

三峽是翟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位於重慶市、湖北省交界處,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關,全長193公里,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峽谷,被譽爲山水畫廊,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重慶市內的有瞿塘峽和巫峽,西陵峽屬湖北省地域。翟塘峽爲長江三峽第一峽,又稱夔峽。西起奉節白帝城、東至巫山縣大溪鎮,全長8公里,以雄偉壯麗著稱。長江南岸的白鹽山與北岸的赤甲山對峙,巖壁如斧劈刀削,恰似一扇屋門,緊鎖六江。江水在峽中咆嘯奔騰,旋渦四起,山雄水急,氣勢磅礴,令人歎爲觀止。

峽內有鐵鎖關、古棧道、風箱峽、粉壁牆、孟良梯、倒吊和尚、鳳凰飲泉、犀牛望月、黃金洞、七道門洞等多處景點。巫峽爲長江三峽第二峽。西起巫山縣人寧河口,東至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峽長45公里。其特徵是峽長谷深,迂迴曲折,幽深秀麗,似一條美不勝收的山水畫廊。巫峽景區由“三臺八景十二峯”組成。三臺是“楚陽臺、授書檯、斬龍臺”,八景爲“南陵春曉、夕陽返照、寧河晚渡、 青溪魚釣、澄潭秋月、秀峯撣剎、女觀貞石、朝雲暮雨”;十二峯是“淨壇峯、集仙峯、聚鶴峯、朝雲峯、起去峯、上升峯、神女峯、翠屏峯、登龍峯、飛鳳峯、鬆巒峯、聖泉峯”。

此外,峽區還有金盔銀甲峽、鐵棺峽、孔明碑、楚蜀鴻溝等景點。西陵峽爲長江三峽第三峽。得名於宜昌市南津關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東起宜昌南津關,西至秭歸香溪河口。峽谷內,兩岸怪石嶙峋,險崖峭立,猿猴難攀。灘多流急,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奇”、“險”化爲西陵峽的壯美。西陵峽中有“三灘”(泄灘、青灘、崆嶺灘)、“四峽”(燈影峽、黃牛峽、牛肝馬肺峽和兵書寶劍峽)。整個峽區都是高山、峽谷、險灘、暗礁。峽中有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自古三峽船伕世世代代在此與險灘激流相搏。“西陵峽中行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

從重慶到宜昌的長江三峽旅遊線,是以聞名於世的三峽文化和燦爛的三國文化及精湛的名勝古蹟和雄偉壯觀的山水風光構成,主要包括沿江兩岸的涪陵周易園、白鶴梁水下石銘、豐都名山、“江上明珠”石寶寨、“文藻勝地”張飛廟、“三國遺蹟”白帝城、八陣圖、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屈原祠、三峽大壩、古黃陵廟、三遊洞、南津關等風景名勝,是集遊覽觀光、科考懷古、藝術鑑賞、文化研究、民俗採風、建築考察等爲一體的國家級旅遊風景名勝區。

重慶名景導遊詞 篇3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縣境內。大足石刻始於晚唐,歷經五代而盛於兩宋,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中的憂秀代表。石窟多達76處,共有造像6萬餘軀,石刻銘文10萬餘字,總稱大足石刻。其中,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寶頂山摩崖石刻最集中。

北山,即古龍崗山,共290龕窟。著名龕窟,如心神車窟,窟正中之皤龍“心神車”尤爲奇偉。其間淨寶瓶觀音、多羅、文殊、玉印觀音、如意珠觀音、普賢、日月觀音、數珠手觀音等,雕刻對稱,嚴謹有序,渾然一體。八軀菩薩像,豐腴圓潤,典雅大方,爲此間石刻之精華。北宋著名書家蔡京所書《趙懿簡公神道碑》,碑高3.7米,寬1.37米,書法藝術價值較高。

寶頂山,風景幽麗,共13處石刻,以大佛灣和小佛灣規模最大。大佛灣爲幽深的馬蹄形山灣,雕刻分佈在東、南、北三面,先以小佛灣爲藍圖,後在此雕造。由19組佛經故事組成的大型羣雕,各種雕像達15O00多軀,設計之精巧,竟無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說。寶頂圓覺洞,爲整石開鑿,寬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薩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誠,左右壁爲十二圓覺菩薩,跌坐蓮臺,妙麗莊嚴,姿態不一,衣服、肌肉質感真實,似薄紗突身,衣裙流暢自如。壁間刻樓臺亭閣,人物鳥獸,花草樹木,幽泉怪石,近似寫實作品,是大佛灣雕刻的精華。

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載,無不備列”,在藝術上“神的人化與人的神化”達到高度統一。

重慶名景導遊詞 篇4

呈"V"型河谷的銅鼓灘,寬10至60米,最窄處僅幾米,水質優良,水量豐 富,氣侯四季宜人,具有春早、夏涼、秋爽、冬暖的氣侯特色。河水旱不枯,冬不涼,夏不漲,四季長瀉。年平均氣溫達18c°以上。特別是冬季氣溫比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高4c°左右,正當祖國北方萬里雪飄之時,銅鼓灘漂流地區仍是一片蔥綠,蒼翠欲滴。呈現出"麥苗似菲,豆花似蝶"的景象。按中國科學院張寶坤方法統計,銅鼓灘漂流地區冬季較短,僅60天左右,而春、夏、秋三季長達300天以上。這裏春早較爲突出,2月中旬日平均氣溫高於10°C,4月平均氣溫已達18.6°C,春季溫和降水適中,處處呈現春光明媚、百花爭豔、奼紫嫣紅、四處飄香的景象。這裏夏季長達4個多月,從5月初開始至9月底結束,日平均氣溫達26.9°C,極端最高氣溫達41°C左右,夏季炎熱正是人們放漂的最佳時期。由於銅鼓灘秋季涼爽宜人,10月平均氣溫可達18.2°C,11月平均氣溫14°C,也較爲適宜放漂。

重慶名景導遊詞 篇5

我們愉悅地走在林間小路上,做着深呼吸,感悟着那蘊藏於大自然山水間的天地靈氣。此時,我被眼前呈現出的這一幅美輪美奐的畫卷所吸引,一條小河靜靜的鋪展在綠蔭之間,我迫不及待的坐上小船。船伕輕輕地划動着雙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形態各異的水紋。剎那間,我突然悟到,水是金刀峽的靈魂。不管是年代悠久的千年古樹,或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峽谷地縫,還是光滑的石壁,深潭幽洞,沒有水,便失去了它的一份獨特的魅力。懷着對溪水的熱愛與讚美,我用指尖輕輕撫摸着溪水,這是,清澈見底的溪水好似散發出一種巨大的吸引力,讓我深深爲此着迷,我情不自禁地幻想着,自己變成一顆輕盈透亮的小水珠,縱身躍入溪中,與溪水融爲一體。

我們悠閒自在地在靜謐的林間小道里流淌,潺潺娓唱這;我們火急火燎地穿梭於曲折而窄小的岩石細縫之中,急轉彎時右岸如鼓咚響‘我們順着瀑布飛流直下,雷聲如雷貫耳,當水珠落入深潭之中時,水上又飄起一層薄薄的水霧,就像一羣挽着輕紗的仙女們正翩翩起舞….我們是金刀峽的音符,一直地律動着,演奏出一首又一首的靈魂樂章。當船頭親吻碼頭時,我被鳥鳴的奏樂喚回了現實之中,但我仍沉醉着,如癡如醉地編織着那水珠夢。

回味剛纔如在畫中游的無限美好,雖無三峽的氣宇軒昂,或碧海的廣闊無垠的碧海,可金刀峽卻有它自己的精緻與魅力,回頭再看一眼那已被崇山遮掩的金刀峽,心中滿是不捨。

重慶名景導遊詞 篇6

金刀峽自然風景區位於重慶直轄市北碚區華鎣山西南麓。海拔825米,距重慶市中心九十公里。是一處新進發現的保持着原始風貌的神奇峽谷。以上億年的峽谷幽壑景觀爲主;以岩溶景觀爲輔;兼有大量地質上稱作壺穴的碧玉串珠的深潭絕景。

金刀峽地勢雄偉,以峽著險、以林見秀、以巖稱奇、以水顯幽。金刀峽長約6.2公里,分上下兩段。上段由於喀斯特地質作用,地面切割強烈,金刀神工般形成了獨特的峽谷溝壑。石壁如削、兩山岈合,垂直高度超過百米。上有古藤倒掛、下有潺潺流水。下段由於流水侵蝕力的作用,有洞穴羣生,潭潭相 連,飛泉瀑布層層疊疊,石鐘乳、石筍、石柱更是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堪 稱全國之最的十里峽谷棧道,讓人驚讚不已。憑棧探幽,您將感悟那蘊藏於大自然山水之間的天地靈氣。被遊客譽爲“中國第一險峽”,“金刀歸來不看 峽”。

傳說峽中有一把金刀,每當夜晚時分,金光閃閃照耀峽谷,金刀峽因此而得名。

元朝末年,華鎣山下有一壯士--張昆,其人勇武過人,好打抱不平,頗有俠士風範。

重慶名景導遊詞 篇7

遊客朋友們,你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重慶湖廣會館了,它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爲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等各種動物圖案及各種奇花異草等植物圖案。整個古建築羣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羣。東水門一帶,按照風水學說,河道彎曲的內側是“吉地”,外側是“凶地”。東水門一帶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風水很好,會館就選址於此。

現在就請大家邊參觀邊聽我的講解,請往這邊走,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當時的執政者就將湖廣百姓遷往四川,形成了中國歷史上長達百年的“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一批湖廣會館也就應運而生。祖上或許正是那時隨移民來到重慶,所以來到湖廣會館就覺格外的親切相熟了。譬如現在我們所說的“崽兒”、“抄手”“啷個”等鄉土方言,都是源於湖廣方言。湖廣填四川前的宋代川音,現在已經無法聽見了。當年的湖廣會館是重慶“八大會館一公所”中最繁華的一個。會館的領導一般叫“當家的”,管事的是“二當家”,爲人往往八面玲瓏,會館經營得異常紅火。

請大家看,湖廣會館的圍牆樣式,是明清時期常見的黃色封火牆,以直線構圖而呈階梯狀疊落,又稱‘碼頭牆’,是典型的江南建築風格。這樣的設計,使整個湖廣會館呈“l”形,從山坡上直衝而下,圍牆聯綿不斷,造成異常震撼的視覺衝擊。湖廣會館的封火牆也是很具建築特色的。它對建築的層數、高差、進退等問題,都能起到很好的過渡作用,使單調的懸山頂人字屋面變得錯落有致,曲折流暢。湖廣會館的封火牆除了連續不斷的特點外,其造型與地形的結合也很有特色。齊安公所的封火牆造型是最獨特的。封火牆形式繁多,主要有梯形、曲線形(拉弓牆)、人字形,一字形。齊安公所的封火牆正是曲線形的拉弓牆,呈圓弧形,配以牆體結構的連續,因此視覺上很像翱翔着的巨龍的背脊,龍脊依山勢而下,自然氣勢非凡。北方的封火牆是直線的,講究中規中矩,莊重但缺乏靈氣;而南式封火牆如浙江保留的封火牆,都還能體味出靈動的趣味。湖廣會館的封火牆就是屬於南式。

無論是四川還是北京抑或重慶,但有湖廣會館就有禹王廟或禹王殿。320xx年前的湖廣會館在每年正月十四都要舉辦禹王廟會,祭奠禹王,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傳說大禹治水,就曾經居住重慶,連兒子生在重慶也沒有回家看看。所以現在重慶南岸還有個地方叫彈子石,意爲誕子。禹王宮是由早期移民中的湖南、湖北富商、鄉紳捐資興建,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四(1759年)。禹王宮原是傳統的黑青瓦。從清順治年間早期湖廣移民入川時就開始修建,後雖經嘉慶、道光和光緒時候三次重修、擴建,青瓦的風格都保持了最初的樣子。1734年發行的清代建築手冊《工程做法則例》明確規定:黃色是帝王之色,京城皇宮就用黃色琉璃瓦;綠色是士大夫的顏色,一般百姓不能使用。黑色屬水,水能克火,所以中國民間絕大部分建築的瓦都是黑青色。山西晉商儘管富甲天下,其深宅大院也只能用黑瓦。禹王宮的黑青瓦正是如此。

重慶湖廣會館不同於北京湖廣會館那種建築空間寬大,氣勢宏大的特點,卻更多繼承了徽式建築的結構特點。在園林造景上多采用江南南式園林的手法。固而會館院落之間反覆出現高大的封火牆把空間分割成若干小院落,每個小院落間有小門連接,空間上並不斷絕。這使每個院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功能與對應的風景,假山花草、小橋流水、圍廊雕畫,都是特有的風貌,完整空間內又包含着獨特性,這正江南園林的特點和徽式建築的結構特點的結合。同時,我們也可以看見重慶地域建築特色。整座會館依山勢而建,建築高差有別,錯落有置,梯步蜿蜒,各院落中設有天井涼臺。這都是傳統徽式建築結構沒有的特點。重慶湖廣會館的建築特色的確與衆不同。

湖廣會館曾經承載了重慶往昔的一段輝煌,而今天的湖廣會館將繼續承載新重慶的另一段輝煌。

重慶名景導遊詞 篇8

三遊洞,位於宜昌西北的南津關西陵山上。它背靠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口,面臨下牢溪,洞奇景異,山水秀麗。風景區內主要有三遊洞、至喜亭、楚塞樓、陸游泉、張飛擂鼓臺等。

三遊洞生於絕壁之上,地勢險峻,有棧道可達。其形如覆蓬,冬暖夏涼,洞室開闊,約深30米、寬20米、高10米。洞中橫排3根鐘乳石柱。洞內列有歷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滿歷代遊客的詩文。洞頂之懸石,擊之有聲,名爲“天鍾”;地面之凸石,跺之有聲,取名“地鼓”,故有“天鍾地鼓”之說。

三遊洞得名於唐代三個大文豪。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20__年),大詩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與其弟白行簡途經夷陵(宜昌古稱),在此遇到大詩人元稹。三人結伴到西陵山一遊。發現這個“天生一洞”。三位詩人各賦詩一首,並由白居易“序而記之”。因此洞由他們三人始遊,故得名“三遊洞”。137年後北宋年間,又有三位文豪蘇洵、蘇軾和蘇轍父子同遊此洞。同樣蘇氏父子也各題詩一首,留於洞壁。白氏兄弟與元稹之行,稱爲“前三遊”;蘇氏父子之行,稱爲“後三遊”。

在三遊洞旁的崖壁還刻有抗戰時期的愛國名將馮玉祥題寫的“是誰殺害了我們的父母兄弟”十二個大。

出洞沿崖壁上的棧道攀向山頂,在棧道的盡頭便是漂亮的三層亭子—“至喜亭”。至喜亭,始建於宋代,因爲小船在三峽中歷經千難萬險,出峽到達宜昌,至此江寬闊已無險而喜,故得名於“至喜亭”。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歐陽修貶任夷陵縣令,上任爲此亭寫了《峽州至喜亭記》。

離開至喜亭,攀至山頂就是楚塞樓。楚塞樓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築,樓高三層。在一樓大廳可以欣賞到古樂器—編鐘奏出的音樂。登至三樓,峽口風景盡收眼底。

下了楚塞樓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於江邊一巨型石臺上,這就是“張飛擂鼓臺”。據《三國志·蜀書》記載,建安十五年(公元220__年),劉備任命張飛爲宜都太守。張飛任命期間在此擂鼓練兵,因此而得名。

在山北,沿石階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見到“陸游泉”了,陸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潭邊崖壁石縫間,一股清泉涓涓入潭,潭水清澈。因南宋詩人陸游來三遊洞在此取水煮茶,飲後味極美,乃題詩於潭邊岩石上,而得名“陸游泉”。

重慶名景導遊詞 篇9

三峽是翟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位於重慶市、湖北省交界處,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關,全長193公里,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峽谷,被譽爲山水畫廊,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重慶市內的有瞿塘峽和巫峽,西陵峽屬湖北省地域。翟塘峽爲長江三峽第一峽,又稱夔峽。西起奉節白帝城、東至巫山縣大溪鎮,全長8公里,以雄偉壯麗著稱。長江南岸的白鹽山與北岸的赤甲山對峙,巖壁如斧劈刀削,恰似一扇屋門,緊鎖六江。江水在峽中咆嘯奔騰,旋渦四起,山雄水急,氣勢磅礴,令人歎爲觀止。峽內有鐵鎖關、古棧道、風箱峽、粉壁牆、孟良梯、倒吊和尚、鳳凰飲泉、犀牛望月、黃金洞、七道門洞等多處景點。巫峽爲長江三峽第二峽。西起巫山縣人寧河口,東至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峽長45公里。其特徵是峽長谷深,迂迴曲折,幽深秀麗,似一條美不勝收的山水畫廊。巫峽景區由“三臺八景十二峯”組成。三臺是“楚陽臺、授書檯、斬龍臺”,八景爲“南陵春曉、夕陽返照、寧河晚渡、 青溪魚釣、澄潭秋月、秀峯撣剎、女觀貞石、朝雲暮雨”;十二峯是“淨壇峯、集仙峯、聚鶴峯、朝雲峯、起去峯、上升峯、神女峯、翠屏峯、登龍峯、飛鳳峯、鬆巒峯、聖泉峯”。此外,峽區還有金盔銀甲峽、鐵棺峽、孔明碑、楚蜀鴻溝等景點。西陵峽爲長江三峽第三峽。得名於宜昌市南津關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東起宜昌南津關,西至秭歸香溪河口。峽谷內,兩岸怪石嶙峋,險崖峭立,猿猴難攀。灘多流急,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奇”、“險”化爲西陵峽的壯美。西陵峽中有“三灘”(泄灘、青灘、崆嶺灘)、“四峽”(燈影峽、黃牛峽、牛肝馬肺峽和兵書寶劍峽)。整個峽區都是高山、峽谷、險灘、暗礁。峽中有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自古三峽船伕世世代代在此與險灘激流相搏。“西陵峽中行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

重慶名景導遊詞 篇10

各位請看正前方,雄偉的黃花園大橋正向我們迎來。

黃花園大橋的雄偉在於它是一個“一拖五”的系列工程。它由大橋主橋、石黃隧道以及石板坡、黃花園、五里店3座立交橋和一條北引道組成。全長4.4公里,其中主橋長1278米。總投資14.8億元。1999年12月26日建成通車。它的建成通車完成了重慶中環路上的關鍵一環,使兩江、三區、四岸緊密連成一片。真是“鐵龍臥波氣如虹,天塹從此變通途”。

現在我要告訴大家的,黃花園大橋在國際國內創下的幾個紀錄:黃花園大橋主橋五跨爲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結構,中間三跨跨距爲250米,在同類型橋樑中其最大跨距僅次於挪威(300米)、澳大利亞(260米)和國內的虎門大橋(270米),因此堪稱中國第二、世界第四。大家看,由於黃花園大橋主橋與黃花園立交結合部無過度,東西匝道直接與主橋連接,因而使整個大橋與立交一氣呵成,給人以氣吞山河的感覺。大家看,大橋中央分隔帶有33株12米高的無臂雙燈,人行道4米多高的白色方形宮廷燈多達128株,橋的外側串着509套金滷串燈,橋墩還有396套泛光燈將大橋在夜色中凸現。夜間在一排12米高的無臂黃色雙燈照耀下,越發顯得晶瑩剔透,宛如長虹臥波,氣勢恢宏。

重慶名景導遊詞 篇11

華巖風景區位於重慶市西南郊九龍坡區,距市區23公里。風景區集寺、湖、園、林、山、洞於一體,風景清幽,得天獨厚,是善男信女拜佛參禪,旅客遊人賞景觀光的絕佳去處。

華巖風景區是典型的寺廟園林。華巖寺乃川東名砂、西南十大叢林之一,已歷六十二主持、三百三十餘歷史。寺殿蓮宮,巍峨壯麗,香火鼎盛,佛相莊嚴。更有天池夜月、帕嶺松濤、遠梵霄鍾、疏林夜雨、雙峯聳翠、古洞魚聲、曲水流霞、寒巖噴雪八景馳名於世,詩情畫意,妙景禪機,蔚爲大觀。其中“曲水流霞”被列爲重慶小十景之一。景區內古建築規模宏大,畫棟雕欄,是重慶市重點保護文物。景區園林,獨具魅力,連巒擁秀,曲徑通幽,古木森森,流泉淙淙,湖水含煙,蓮花飲露,景緻靜謐清幽。

華巖風景自古遐邇聞名,人文薈萃。歷代衆多文人墨客,政要名流,紛至沓來,或尋幽問古,或訪僧談禪,留下數以百計的詩文匾聯,墨跡碑刻,彌足珍貴。若趕幹神奇傳說,迷人故事,回味悠長。

華巖寺歷史悠久,乃蜀川名剎、西南十大叢林之一,有“巴山靈境”之稱,是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華巖寺又名花巖寺,因山岩有洞有泉,雨時澗泉從洞頂飛濺而下,狀如散花,故古人以花巖爲名。傳說唐朝時期便有信徒在此結庵禮佛,明萬曆年間建寺。華巖寺歷經改造修建,現佔地3.3公頃,總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由主體建築、接引殿和華巖洞組成,建築保存完好,精湛華美,宏偉壯觀。華巖寺聲名遠播,每年有不少香港、澳門、臺灣以及東南亞等地信衆前來觀光禮佛,蜚聲海外。

華巖風景區內有古剎、佛塔、石刻、雕塑、古橋等人文宗教遺址,以及“天池夜月、萬林松濤、遠梵霄鍾、疏林夜雨、雙峯聳翠、古洞雨聲、曲水流霞、寒巖噴雪”八大舊人文景觀,以及建設中的“綠波閣影、清流匯海、望天祈福、瀑繞梵音、青山素居、沁香銘心、滿桂留香、映日荷花”八大新人文景觀。其中“曲水流霞”被列爲重慶小十景之一。

1937年華巖寺創辦華巖佛學院,20xx年5月,經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准的西南地區唯一的高等宗教院校——重慶佛學院在景區內正式掛牌。

重慶名景導遊詞 篇12

遊客可觀吊腳羣樓、觀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賞巴渝文化,燙山城火鍋、看兩江匯流,品天下美食。洪崖洞由紙鹽河酒吧街、天成巷巴渝風情街、盛宴美食街及異域風情城市陽臺四條大街組成。四條大街分別融匯了當下所有時尚元素,主題迥異、特色鮮明,絕對是今天來重慶不可不去的地方。

紙鹽河酒吧街:擁有全球連鎖海盜酒吧等知名酒吧,不但引領重慶新娛樂生活方式,也帶動重慶夜生活的新標向。

天成巷巴渝風情街:爲世人展示的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時尚潮流,以2300前年的巴渝盛景爲載體,展示出當時盛行於世的青磚、石瓦、紅檐綠瓦的古典民居。

盛宴美食街:展現的則是一種“另類美食城”的盛景,一個集中外古今名店於一堂的美食盛景。

重慶名景導遊詞 篇13

歡迎各位嘉賓到黃陵廟瀏覽參觀。黃陵廟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古稱“黃牛祠”、“黃牛廟”。建此廟是源於黃牛助禹開江治水,在黃牛巖上留下神像的傳說。在這裏建黃陵廟是因爲這裏是“九龍捧聖”之地是。何爲“九龍捧聖”呢?就是從黃牛巖下有九條山嶺象九條龍,而龍頭所捧的位置就在大家現在所在的位置。這裏距三峽大壩壩址七公里,下距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5公里。

[山門]

現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黃陵廟的“山門”,因它外形象“山”字而得名,現存的山門是大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宜昌總鎮羅縉紳重建的。山門上的每一幅吉祥彩畫都有它的特殊意義,正中間下面的那幅藍色的是“雙鳳朝陽”,下面金黃色的是“二龍戲珠”,看到這裏大家一定會想爲什麼鳳在上、龍在下呢?那是因爲光緒年間是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時期。正中陰刻的“老黃陵廟”的左邊是“南極仙翁倒騎梅花鹿”,右邊是“善才童子降妖龍”這是道教的文件和佛教文化相融全的地方,接下來的那組浮雕是“九仙堂”,正中間那個抱着酒壺獨飲的是“草仙”,兩邊是“八仙過海”的八仙。左邊從最上面那個三角形的圖開始,依次爲“國色天香”,下面是“一品清廉”,比喻做人象蓮花一樣潔白、清廉;“壽居耄耋”,祝願人們健康、長壽;小浮雕是“富貴吉祥”;有個黑色圓圈的是“福到口中”,最後的小浮雕是“歡天喜地”。右邊從最上面的三角形彩畫,依次爲“鹿鶴逢春”、“四季如春”、“福在梅梢”,小浮雕塑是“人壽吉祥”,有個黑色圓圈的是“麟吐玉書”,最後在浮雕依然是“歡天喜地”。最後請大家看這幅門楹,這是宜昌總鎮羅縉紳親手所題,上聯爲“神佑行人布帆無恙”,下聯爲“踵成善舉棟宇維新”,這就是說當時來往的過客,文官下轎、武官下馬,都來這裏祭拜禹王,希望禹王保佑他們一路平安;而信善的人們所捐的香火錢使這裏的廟貌得以維新。裏面爲大家準備了香火,可供大家祈福用。山門兩邊的鎮水神獸,名爲“獬豹”,是非常兇猛的動物,它龍頭(象徵中華民族),鹿角(象徵吉祥),魚身(象徵水性)獅背(象徵勇猛)牛腳(象徵黃牛神)。

[禹王殿]

現在大家跟我在參觀黃陵廟的主體建築---禹王殿,它是國內最大的楠木建築,大家看它丹牆金頂、筒瓦獸脊、飛檐翼角、重檐歇山頂,這是典型的明代建築,它上懸有兩塊珍貴的匾額,下懸的“玄功萬古”是明崇禎辛已年(1641年),崇禎皇帝的叔叔惠王朱常潤所書,上懸的那塊“砥定江瀾”是出自女孩子的手筆,是乾隆14年(1749年乾隆皇帝的女兒“愛新覺羅.琪格”所書。“玄功萬古”也就是功德萬古流芳;“砥定江瀾”就是平治洪水,都頌揚了大禹治水的不朽功勳。現在請大家跟我參觀大禹神像。 這就是大禹扶耒開江治水的大型雕像,這是後世仿製的,以前的雕像被1870年的特大洪水衝到了西壩廟嘴,而當地信善的人們把它打撈起來,在那裏又建了一座黃陵廟,於是大筆一揮加了個“老”,從此,這裏就叫“老黃陵廟”了,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塊青石板就是當時人們朝拜禹王時跪的地方。大自然造出運動形成的三峽奇景,孕育着美妙動人的傳說。相傳遠古時期,從東海竄來12條孽龍,踞入巫山翠屏峯下的水簾洞中。它們經常出洞追逐打鬧,張牙舞爪,上下翻騰,捲來暴風驟雨,激起滔天巨浪,引發山崩地裂,洪水氾濫,當時,月宮中王母的寵女瑤姬,難耐天宮的寂寞,與姐妹悄悄溜出瓊樓玉宇,駕着祥雲遨遊山川,路過三峽,目睹孽龍爲非作歹,於是撥下金釵刺死了這12條孽龍。...第 一範文§網整理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這羣惡龍斃命時,化成峭壁峻嶺,堵塞大江流水,致使江水倒灌,瀚沒無數田園。人間頭領舜急忙遣鯀來治理洪水。鯀率百姓築堤堵水,始終未能治住洪水。舜帝再委派其子大禹接任。大禹採用疏浚的辦法開山排水,辛勤勞作,三過家門而不入,精誠之舉感動了瑤姬向大禹傳授無字天書,協助鑿開三峽,使滔天洪水化爲清波,奔瀉東海。大禹治水成功的傳說在三峽留下衆多“遺蹟”,瞿塘峽下游南岸,有對錯山、錯開峽,相傳是當年鑿錯了河道留下的。峽江有聳立的鎖龍柱,斬龍臺。雲霧繚繞的神女峯,據說是瑤姬懲治惡龍,助禹治水之後,迷戀三峽風光,滯留塵世,化爲婷婷玉立的神女峯,爲過往船隻引路導航,隨同瑤姬下凡的姐妹們,也一齊化爲巫山十二峯。

西陵峽岸金碧輝煌的黃陵廟後,便是那蒼莽的黃牛山。山頂彩雲繚繞,迷幻開關之間,便可見一排白色的石壁上矗立着一位身披黑衣,腰佩戰刀,手牽一頭黃牛的勇士。這就是神奇的黃牛巖。相傳是瑤姬幫助大禹治水時派來的土星,變成一頭雄壯膘悍的黃牛,用堅硬無比的犄角,抵開了12條孽龍化作峻嶺的阻擋,開出河道。功成之後,黃牛躍起上峭壁,成爲黃牛巖.....

這些傳說增加了三峽的神祕色彩,更誘人前往尋幽攬勝。

這裏不僅有令人目不瑕接的自然景觀,而且有衆多的人文景觀。禹王殿共有楠木柱36根,通高18米,每一根木柱下面都有4個小孔,它是通風防腐用的。這根木柱下面有一塊廟內最小的碑,我們叫它“七寸碑”(碑高七寸),上面寫有“永達萬世,大明萬曆46年”(1618年)字樣,這跟殿頂鎮殿的銀葫蘆上所載的年代是一樣的,這就充分證明禹王殿是1618年建的,大家再看這屋樑上面紅色陰刻的小字,上面也有大明萬曆46年字樣,以及工匠的名單,這邊黑色是字是大清光緒*年,也就是1891年重修禹王殿留下來的。大家再看這柱子上的盤龍,俗稱“天龍”,意爲“從天而降”。這殿內最珍貴的是這兩根水文柱,1870年的洪水就淹到這裏,當時的海拔高程是81.16米,流量是10.5萬米每秒,這就爲修建葛洲壩工程和三峽大壩提供了相當科學的水文依據,所以說三峽治水的魂就在這裏。最後請大家跟我一起去欣賞這最後一景:即清朝宜昌總鎮羅縉紳,在修建武候祠後,爲了表達當時興奮的心情,特在此揮筆寫下狂草的一筆“虎”字,看到這個“虎”字,大家可以體會到當時羅縉紳的豪情壯志。“虎”字碑的正面是一棵百年的桂花樹,它的香氣和靈氣,伴隨黃陵廟走過百年多的歷史,每年八月中秋節前後,桂花的芬芳會您帶來永恆的回憶。

好,我給大家的講解就到這裏,請大家自由觀光、留影,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希望大家玩得愉快,玩得高興。

重慶名景導遊詞 篇14

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爲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等各種動物圖案及各種奇花異草等植物圖案。

整個古建築羣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中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中國現存規模*大的古會館建築羣。東水門一帶,按照風水學說,河道彎曲的內側是“吉地”,外側是“凶地”。東水門一帶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風水很好,會館就選址於此。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當時的執政者就將湖廣百姓遷往四川,形成了中國歷史上長達百年的“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一批湖廣會館也就應運而生。

這兩大公所*有看頭的就是它的戲樓。會館是因爲有了戲樓,纔有了紛紜的精彩。要解讀湖廣會館的精緻,自然也離不開戲樓。齊安公所的戲樓有所改進,進深更大,專供貴賓的看廳在戲樓的對面而不是兩廂;樂樓比禹王宮的大得多,額枋雕刻的內容以從鬼怪故事變爲二十四孝圖、《三國演義》、《封神演義》、《魚樵圖》等,每個故事旁邊都刻有寓意福氣的蝙蝠、花草、瑞獸等。而廣東公所的戲樓是四座戲樓中保存*好,*氣派精緻的。重慶戲曲在這一時期也是發展較快的。無論官商公子、富家小姐,還是袍哥大爺、青樓名媛,三教九流,每到下午戌時,看客暴滿,人聲鼎沸。這一時期也是京劇、黃梅戲、梆子、崑曲等許多劇種與川劇發展結合比較快的一個時期。重慶的戲曲得到很大發展。

重慶名景導遊詞 篇15

歡迎來到重慶旅遊。

今天我們能爲大家服務,感到十分高興和非常榮幸。我們的責任是是安排和照顧好大家載重慶的吃、住、行、遊、購、娛,努力維護好大家共同利益。希望大家的此次旅行愉快和順利。

另外,爲了保證大家安全,按照重慶市旅遊局的規定,駕駛員開車期間不使用手機,他的手機由我暫時保管。如果我們在工作中有什麼不對之處和服務有什麼不周到的地方,敬請大家指出,我們一定會改進,同時也歡迎大家投訴。

重慶給遊客第一印象和最深印象是什麼呢?到過重慶的都會這樣回答:重慶的山、重慶的水、重慶的城、重慶的夜、重慶的火鍋、 重慶的美女等等。不錯,這都是重慶最有代表性的,但這還不是重慶的全部。

重慶是中國內陸的特大城市,懸掛在聯合國大廳的世界地圖上,僅僅標出了中國四個城市的名字,其中一個就是重慶。我們這座城市,自然地理獨特,人文地理鮮明。到這裏來的每一個人幾乎都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心靈震撼力。在中國,你無法找到一個城市能和重慶類似。在重慶,你不難體驗到傳統與現代、歷史與未來的交匯和撞擊。

到重慶旅遊,定會讓你覺得不虧此行,因爲重慶是一座大氣磅礴的“山水之城”,是一座時尚韻律的“動感之城”,是一座熱情奔放的“激情之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之城”,是一座朝氣勃勃的“青春之城”。

現在,請大家跟我一道瞭解重慶、認識重慶。

一、山水之城——重慶山環水抱的地形地貌和城市稟賦

重慶被稱爲“山水之城”,是因爲重慶北有大巴山,東有巫山,東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婁山,地形大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傾斜,起伏較大。地貌以丘陵、山地爲主,坡地面積較大,分佈着典型的石林、峯林、溶洞、峽谷等喀斯特景觀。整個重慶市層巒迭嶂,起伏不平。重慶主城和很多區縣城市完全坐落在山上,是一座典型的“山城”。

重慶除了山多,再就是水多。重慶境內江河縱橫,長江干流自西向東橫貫全境,流程長達665km,嘉陵江自西北而來,三折入長江。長江干流重慶段,彙集了嘉陵江、渠江、涪江、烏江、大寧河等五大支流及上百條小河流,加上長壽湖、小南海、青龍湖等湖泊,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在5,000億m3左右,每km2水面積全國第一。我們幾乎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重慶整個城市都屹立於水中。

重慶的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 夏熱冬暖,溼潤多陰,氣溫高,雨季長,霜雪少,陰天多,溼度大。春夏之交總是晚上下雨,白天放晴,這種獨特的氣候景象造就了充滿詩意的“巴山夜雨”。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在重慶作《夜雨寄北》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重慶夜雨的氣候特色。“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巴山夜雨成爲深情思念的意境和重慶詩意棲息地的象徵。

重慶市區最突出的特點是山水連綿、起伏有致、立體感和層次感極強。市區坐落在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周圍羣山環抱,主城三面環水。整個城市依山而建,臨江而築,層疊而上,長江、嘉陵江穿城而過,在朝天門匯合後滾滾東下。市內坡峭路陡,樓房重疊錯落,山和城融爲一體。城在山中,山在水中,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山即是城,城即是山。因此,重慶既是“山城”,又是“江城”。作爲大型城市,重慶是全國唯一完全建在兩江環繞的山上的城市,主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7.1%以上,建築羣和自然界融成一片,構成了具有獨特魅力的山水園林城市。而且,重慶山水園林是自然的原生的山、水,不需要加上假山假石,這在別的大城市很少找到。

“有山無水不秀,有水無山不壯。” 山是重慶的傲骨,造就了重慶人的大氣與豪放,水是重慶的柔情,給予了重慶人靈動與聰慧。 是山和水鑄就了重慶城市的靈魂, 重慶人的氣質。孔子云,“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現代化大都市重慶 開門見山,出戶見水,推窗見綠,與自然如此的零距離,是我們重慶人莫大的幸福。

重慶市市花被定爲山茶花,因爲重慶山多水多、水分充足、空氣溼潤的非常適合山茶花生長。重慶的各公衆場所、風景區、庭院、樓臺普遍種植,山茶花以其鮮豔奪目的色澤和熱情奔放的花姿奪得了她 重慶市民厚愛。 重慶市市樹爲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根深葉茂、忍高溫、耐潮溼、懸崖峭壁上也迎風昂首的黃桷樹,這種樹紮根巴渝大地,以其濃郁繁茂的枝葉鼓勵山城兒女自強不息。山茶花和黃桷樹,已經成了重慶城市風格的象徵。

二、動感之城—— 重慶現代都市的大氣魄和大氣象

(一)都市廣場大氣魄,時尚 文化大手筆。重慶山多路彎少平地,因此,重慶人有深厚的廣場情節,修建了許多連平原城市都無法比擬的廣場。重慶的廣場和商業圈、步行街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重慶的廣場之多和廣場之大,在全國罕見。重慶主城解放碑、江北、南岸、沙坪壩、楊家坪規模宏大的廣場,既是風格各異的步行街,又是購物人氣頗旺的五大商圈。朝天門廣場集水、陸交通樞紐和旅遊觀光、市民休閒等功能於一體,是新重慶極具特色的一處標誌建築,是俯看浩浩蕩蕩兩江匯流,縱覽江輪來往穿梭風光的絕佳去處。三峽廣場分爲綠色藝術園、商業文化街、名人雕塑園、三峽景觀園四個部分,是集商貿、文化、景觀、休閒於一體的大型城市廣場。解放碑中心購物廣場,豪華、氣派,是繁華都市的標誌,其步行街是中國西部最氣派、規模最大的步行街。有人說,“走在解放碑,有如在紐約曼哈頓”。人民廣場是由富麗堂皇的人民大禮堂和前面的廣場及對面的現代建築三峽博物館組成的,是重慶市的市政、文化、休閒廣場,也是舉行全市盛大集會和活動的場所。每天晚上都會有將近幾千人自發的跳“壩壩”(即“廣場”)舞,這種壯觀集體舞蹈的場面,成爲一種有中國特色的廣場文化,成爲重慶一大特色景觀。中央領導來重慶看到人民廣場上跳壩壩舞的熱烈場面,十分高興,與民同樂。

(二)立體交通大景觀,流動旋律大樂章。重慶的交通市非常有特色的,建起了“水”、“陸”、“空”立體交通網。

所謂“水”,已經遠遠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木船,還包括水翼艇、豪華旅遊船、跨江大橋等現代化水上交通工具和設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重慶的橋。重慶的橋不是江南流水上小橋,

而是天塹橫跨的大橋。重慶橋樑之多,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以至有“橋都”得美譽。僅主城區就有長江大橋,馬桑溪大橋、李家沱大橋、鵝公巖大橋、大佛寺大橋、黃花園大橋、渝澳大橋、高家花園大橋、石門大橋、嘉陵江大橋等10座各具風格的大型現代橋,還有5座正在建設。重慶橋樑不僅數量多、而且種類齊全,有拱橋、斜拉橋、懸索橋、連續鋼構橋、T型鋼構橋等橋型,國內有的橋型重慶都有。可以說重慶是中國名副其實最大的橋樑博物館。座座大橋,成爲點綴城市的彩虹。

所謂“陸”,自然指陸路交通,重慶的陸路交通個性突出,精彩紛呈,有現代化的高速路、大馬路,還有動輒幾十級甚至數百級的石臺階(重慶人稱“梯坎”),更有九曲十八盤的山間小路。主城區的公路和街道,在山下蜿蜿蜒蜒,在山腰盤盤旋旋,在山脊起起伏伏。在重慶,走路,是一大樂事,它讓你體會“七上八下”的樂趣;在重慶,乘車也是一大樂事,它讓你體會坐車就像坐船,起伏跌宕,過足一把癮。

所謂“空”,不是指重慶的國際航空運輸,而是指其像綵帶似的城市輕軌,南山,歌樂山、南泉觀景索道等,像提斗的朝天門碼頭纜車,凱旋路電梯,像瀑布的菜園壩自動扶梯,這些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形式之多樣,絕對是其他城市少見的。特別是重慶連接兩條大江的跨江索道,爲全國獨有,遊客乘坐其上,就像踏雲而行,有一種空中飛翔的驚喜與快樂,在驚喜刺激中緩緩欣賞重慶山環水擁的自然美景。可以說立體化、多樣化的大交通,增加了城市的運動感,像流動的旋律,是現代化都市重慶的雄渾的交響樂章。

(三)山城夜景大場面, 歎爲觀止大氣象 。

重慶夜景古來有名,清乾隆年間即爲“巴渝十二景”之一。美麗的夜色讓人難忘,就像一幅潑墨大寫意山水畫,朦朧中透着詩意。高低錯落的建築依山傍水,舟船日夜在江中穿行,爲美麗迷人的山城夜景創造了客觀條件。古夜景再美,也只能是油燈、蠟燭、火把之微光,星星點點,難以照亮整個城市。 而今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江、山、城、樓、路協調發展,萬家燈火和閃爍的霓虹將重慶的夜晚點綴得夢幻又璀璨。燈火倒映在波光盪漾的江水裏,錯落有致,就象跳動的音符。在五光十色的燈光映照下,新重慶不僅美在山水岸邊,而且美在城市內部的各個角落。此時的夜重慶是清晰的、繁華的、完美的和令人賞心悅目的。重慶夜色的魅力就在於剛柔相濟,虛實相生。登上南山“一顆樹”,山城夜景盡收眼底:主城區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佈滿了奪目耀眼的霓虹燈,把夜空照得通亮;濱江路橘黃色的燈火連成一條飄逸的綵帶,象一條舞動着的火龍,充滿着蓬勃的朝氣,迸發出青春的活力;波光瀲灩的江面,萬家燈火倒映水中,形成無數條金銀光柱,那七色的光交織在一起,充滿了詩情畫意。整個重慶城市彷彿一座金碧輝煌的水上浮宮,美麗而朦朧。國家建設部已將重慶燈飾納入全國首批城市燈飾建設項目進行高標準規劃,將把基礎最好、潛質最佳的重慶夜景建設得更加國際化、現代化,成爲具有更大吸引力的中國名片。

(四)美女如雲大舞臺,惹人豔羨大風景。重慶盛產美女,是一個僅憑美女就能讓人流連的城市。解放碑步行街是世界上聚集漂亮女孩和看漂亮女孩的人羣最多的地方,“三步一個張曼玉,五步一個林青霞”,形容解放碑美女之多。那兒是花的海洋,步行街像巨大的競美臺,整條街涌動着羣羣美女,讓人眼花繚亂。美容專家靳羽西女士也說,全國最漂亮的女人在重慶。重慶有一個很流行的詞語叫“打望”,指解放碑街心的長凳上搜索掃描的眼光,通俗的說法叫眼睛過生,文雅的表述叫秀色可餐。

重慶女孩子個個身材苗條,肌膚細嫩,天生水靈,天生柔媚。重慶女孩是那種充滿活力的女孩,時而溫柔如水,時而熱情似火,不僅有女人的細膩,還帶有一點男人的陽剛之氣性格。她們敢愛敢恨的品格在全國有口皆碑。她們個性直率、潑辣大膽、大方豪爽、開朗能幹、爲人心直口快,具有北方的性格、南方的姣美。她們會很義氣,即使是淑女也能大聲與你划拳;她們敢穿,敢打扮,敢標新立異,穿衣服總是那麼前衛,那麼緊跟時尚,甚至領導潮流。 重慶女孩長得漂亮又性格豪爽的原因,是因爲地理環境的潤育、飲食文化的薰陶、移民城市的優勢。重慶像個天然美容院,女孩不靠化妝品保持水份,衆多的江河和大量的溫泉水,以及溼潤的氣候,具有天然保溼功能,溼潤空氣使皮膚長期處於保溼狀中。重慶坡高路陡,到處都要爬坡下坎,想不鍛鍊都不行,造就了重慶女孩的好身材和健美活力,這種自然健美,不需要減肥,根本不擔心發體。重慶女人是世上最有吸引力的女人。美女如雲是重慶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激情之城—— 重慶人耿直和豪爽的性格

(一)人的性格就是城市風格,耿直豪爽,氣勢恢宏。重慶人世居巴渝山地, 其性格打上了高山大河自然地貌的烙印。地域特點造成了重慶人性格的豪氣和大方:大山大川讓重慶男兒熱情似火而又堅韌豪邁,女兒柔情似水而又英氣勃勃;氣候環境塑造了重慶人脾氣剛健火爆:這裏空氣滋潤,日子滋潤,一捏就能出水,這裏陽光火爆,脾氣火爆,一點就能燃燒。人文傳統決定了重慶人血脈中張揚着一種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當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元軍下四川,準備奪重慶,然後順江而下滅南宋,卻不料,竟在重慶打了足足36年,屢攻不下,最後被稱爲歐洲人“上帝之鞭”的大汗蒙哥,在釣魚城含恨戰死。重慶釣魚城成爲了改寫世界歷史的地方。(1259年7月,蒙古大汗蒙哥死於釣魚城,使蒙古最高權力形成真空,導致大面積入侵歐洲、兵臨莫斯科的各路蒙古鐵騎紛紛回師爭奪汗位,使歐洲的歷史才得以按照現在大家知道的樣子發展。)

重慶人耿直和豪爽聞名全國。重慶球迷吼出的 “雄起”一詞 ,是一種男性的吶喊,體現出一種陽剛之氣,反映到城市風格上,就是“雄性重慶”。重慶人最愛說的話是“耿直”。“耿直”在重慶人口中是“正直”、“真誠”、“果斷”、“公正”以及“不虛僞”、“不做作”等意思的代名詞, 這些意思均源自於重慶人性格豪爽剛烈,粗獷頑強、樂觀豁達、剛直重義、堅韌忠勇、吃苦耐勞、熱情勤勞的秉性。“崽兒”是重慶最典型的方言,泛指充滿朝氣和個性的重慶人。“重慶崽兒”是各地對重慶人的認同和讚揚。

重慶市典型的移民城市。歷史上共出現六次大移民,僅現代史上就有兩次大的移民:抗戰時期社會各路英豪集聚於此,彙集了一大批內遷企業,“三線建設”(1964年到1978年,在中國中西部的十三個省、自治區進行了一場以戰備爲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稱爲三線建設),又集全國精英於重慶。巴渝人遠祖的山民鄉鎮宗族文化、水民碼頭幫會文化、市民都會世俗文化等歷史文化的因襲,再加上抗戰陪都綜合移民文化、三線企業內遷移民文化、直轄重慶開放移民文化等各路文化的綜合作用,形成了重慶人熱情好客,開放趨新、接納五湖四海的寬廣和包容的品格。因此,重慶人具有非常開放的心態,重慶城市具有非常開放的風氣,從而導致這個城市氣度恢宏,激情飛揚,具有無限的張力。

(二)“ 麻、辣、燙、鮮、脆”一鍋煮,火鍋文化代表着城市文化。重慶火鍋起源於

江邊船伕的生活,其文化精髓就是重慶的碼頭文化。 碼頭文化是一種兼收幷蓄、張揚豪放的文化,而重慶火鍋就是滿足這種文化需求的生活方式,因此它的人氣越來越旺,傳播也越來越廣。吃重慶火鍋,關鍵就在於吃出一種大家樂的氣氛,吃出一種無拘無束,自我滿足的情景。重慶火鍋已經得到了世人的認同與喜愛,遍及全國,名噪天下,紅遍大江南北,成爲最具大衆化的一道美食名品,成爲重慶飲食文化的燙金“名片”。以重慶火鍋爲代表的重慶菜,已經成爲我國飲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了。

重慶人從外地返渝,下車離船或走下飛機,第一件事就是直奔火鍋店大吃一頓。吃正宗的重慶火鍋,只能在重慶吃,特別是街頭巷尾的小店更具風味。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經常可以看到重慶人背後吹電扇,胸前燙火鍋,吃得很過癮的場景。吃火鍋就像蒸桑拿,吃的過程大汗淋淋,吃完之後渾身通泰,神清氣爽。

重慶人好吃會吃,在全國聞名。重慶人把“吃”變成了一種融入自然山水的體驗,叫做“山水特色餐飲”。重慶人最愛去吃的地方要麼到山上,要麼去水邊。南山、歌樂山和兩江濱江路美食與美景相連,坐在江邊或者輪船飯店上,看着美輪美奐的夜景,品嚐着鮮辣爽口的美食,在山水田園中就餐,不亦快哉!

重慶人喜歡刺激,不墨守成規,喜歡創新,廚師不愛照菜譜做菜,民間廚師常常創造各種新菜品,在重慶傳播,然後流傳到大江南北。重慶好吃的東西大多了,如著名的重慶菜就有:雞有辣子雞、泉水雞、瓦塊雞、口水雞、竹筍雞、安平雞、燒公雞、叫花雞、棒棒雞、土匪雞、山菌燒山雞、黔江雞雜等;鴨有啤酒鴨、香壇鴨、樟茶鴨、蟲草鴨、老鴨湯、泡壇醉鴨等;魚有乾燒魚、脆皮魚、麻辣魚、水煮魚、來鳳魚、酸菜魚、火鍋魚、泰安魚、酸湯魚、烏江魚、白渡魚、豆花魚、三妹魚、郵亭鯽魚等;還有乾煸鱔段,辣子田螺,毛血旺、香辣蟹、泡椒牛蛙、鵝掌門、什麼兔、城口燒臘肉等民間特色菜。

如果想嚐嚐重慶小吃,那就最好到解放碑八一路“好吃街”,口水雞、雞絲豆腐腦、東東包、涼麪、川北涼粉、滷水鴨掌、酸辣粉等,過橋抄手、擔擔麪、雞油湯圓、醪糟等名小吃讓你吃夠了還會兜着走,只恨自己的肚子不夠大。吃重慶菜有一種痛快的感覺,重慶是一個讓人饞得流口水的城市。

重慶是一個適宜生活和觀光的地方:重慶美女多,養眼!火鍋辣,養嘴!空氣溼度大,養顏!山路多,養身!四周山林多,養性!

四、“古老之城”——重慶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

重慶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以重慶爲中心三峽地區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距今約200萬年前,在巫山就有被命名爲“巫山人”的古猿人生存,他們是迄今考古發現的地球上最遠古的原始人類之一。重慶東部的“大溪文化”和西部的“銅梁文化”就是舊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的典型代表。三峽地區誕生了燦爛三峽文化,同時也孕育了享有盛名的巴渝文化。

重慶名景導遊詞 篇16

其雕刻技藝精湛的摩崖石刻造像,則爲全國罕見的佛教禪宗造像聚點,因而早在1956年,就被公佈爲四川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佛寺分上下兩殿,上殿坐落在鷲峯山頂,殿宇規模龐大,殿堂宏偉,分別由大山門、玉皇殿、大雄殿、觀音殿及左右配殿和排房組成,完全按樣宗伽藍七堂布局,形成封閉的四合院,整個建築既講究整體的對稱呼應,錯落有致,又追求建築的個性,風韻獨特,佔地面積5181平方米;下殿是依山建造的兩樓一底殿堂,檐拱翼着,勢若飛動。據史料記載:唐廣明二年(公元881年)唐僧宗曾造使到該寺祈禱,說明在晚唐時就已具規模。

到宋代,該寺香火達到鼎盛,並依山開鑿佛像,現存主要龕窟42個,全部造像計1700餘尊,集中鐫刻在二佛寺下殿的北。西、南三面岩石之上,屬典型的佛教撣宗造像。北巖主龕說法圖爲全部造像的核心部分,主像釋迦牟尼佛神態慈祥,衣紋流暢,通高12.50米,不僅爲全寺造像之冠,而且也是四川有名的大佛之一,據寺內明代正德十三年《重建輕峯禪寺記》碑記載:"全蜀大佛有三,而宕渠深灘鎮日鷲峯蓋其二佛也",說明該佛爲當時蜀中第二大佛二佛寺也因此得名。

其它龕窟均以此爲中心,將迦葉、十地菩薩、六位排宗祖師和衆多的羅漢樣僧融爲一體,巧妙地諦造了一個規模龐大、氣勢恢宏的禪宗道場。至於信守中國禪宗"正法"傳付雕造的釋尊與六祖、女性化的達摩和反映現實人生的羅漢羣雕等,則是佛教藝術進一步中國化深入下層社會的具體表現,不僅在內容上反映了撣宗的大部分歷史進程和禪宗旨圭,而且在藝術上也堪稱一絕,不愧爲巴蜀來代石刻的一顆藝術明珠。全國政協委員、敦煌研究院院長、著名石刻專家殷文傑先生考察沫灘石刻後說:"深灘摩崖造像是全國少有的禪宗聚點"。他對淶灘保存有這樣精美的石刻而讚賞不已,並親自爲其題詞:"深灘摩崖造像,宋代石刻藝術的精華"、"深灘羅漢造像石刻藝術的瑰寶"。

二佛寺的附屬文物也十分豐富,主要有明代石牌坊、清代會利塔林、戲樓、明清墓羣和古甕城等,其中,古甕城爲川東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防禦設施,四面開設城門,其上築連檐通脊的房席,內外兩層圍會,形似石甕,大有"甕中捉鱉"之意,是典型的軍事防禦型城堡;城內有尺度宜人的青石板街巷,配合兩側天並式民宅院落,古樸典雅。以淶灘摩崖造像爲中心的文物羣體,其意義已經超出了單一文物,因而具有更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觀賞價值。

二佛寺水陸交通直達,通訊暢通,環境優美,吃住行遊購方便。是旅遊的好地方,每年農曆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三次廟會更是聲勢浩大,熱鬧非凡,遊客絡繹不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