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旅遊美景導遊詞(通用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7W

江蘇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1

木瀆位於蘇州城西,太湖之濱,是江南著名古鎮。境內風光秀麗,物產豐饒,又恰在天平、靈巖、獅山、七子等吳中名山環抱之中,故有“聚寶盆”之稱。

江蘇旅遊美景導遊詞(通用16篇)

木瀆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古鎮。相傳春秋末年,吳越紛爭,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施用“美人計”,獻美女西施於吳王。吳王夫差專寵西施,特地爲她在秀逸的靈巖山頂建造館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築姑蘇臺,“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木塞於瀆”,木瀆之名便由此而來。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木瀆燦爛的文化,自古以來,木瀆人文薈萃,人才輩出,自北宋至清末,共出進士25人,舉人30餘人,其中狀元2名,榜眼1名。著名人物有: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清代著名詩人、詩選家沈德潛,清末啓蒙思想家、政論家馮桂芬,以及近現代的刺繡皇后沈壽、中國臺灣政要嚴家淦等等。

作爲溝通蘇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樞紐,木瀆是名副其實的太湖門戶,因而在明清時期,木瀆即是蘇州城西最繁華的商埠。乾隆的宮廷畫師徐揚繪有一幅反映當時姑蘇繁華風貌的寫實性長卷《盛世滋生圖》,又名《姑蘇繁華圖》,全長1225釐米,其中一半篇幅畫了木瀆,木瀆當年之繁華可見一斑。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駐蹕木瀆,與他的老師沈德潛吟詩唱和,與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娛,留下了一個個膾炙人口的傳說。如今200多年過去了,木瀆古鎮的格局和風貌未變,依然是吳西最大的商埠、姑蘇第一水鎮,鎮上古宅庭院深深,小橋流水悠悠,其中胥江爲伍子胥所建,乃我國第一條人工運河,香溪因西施在此洗妝滿河生香而名,木瀆的每一條河,每一座橋都有一個古老美麗的傳說,具有極高的觀賞和休憩價值。

木瀆四周羣山拱峙,又毗鄰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橋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園林、名人故居等衆多的人文古蹟,因而,木瀆景區名列太湖風景區十三個景區之首。作爲中國唯一的園林古鎮,木瀆在明清時有私家園林30多處,迄今仍保留了10餘處。其中,嚴家花園乃乾隆的老師、中國最長壽的詩人沈德潛故居,後歸木瀆首富嚴國馨,園中佈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處理精巧雅緻,幽深婉約,顯示了營造者獨具匠心的造園藝術,現代建築學家劉敦楨、樑思成、童俊等人數次考察此園,倍加推崇,稱其爲蘇州當地園林之“翹楚”。虹飲山房是木瀆文人徐士元故宅,佔地廣袤,建築大氣,其“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勝過其它園林,乾隆每到木瀆必遊此園。古鬆園是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舊宅,園中雕花樓精雕細琢,與洞庭東山雕花大樓爲同一大師作品,堪稱南北姐妹雕花樓。榜眼府第是洋務運動先導、著名政論家馮桂芬故居,江南三雕(磚雕、木雕、石雕)爲其鎮園之寶。靈巖山館是清代木瀆狀元畢沅的私家別業,清池涓流,岸曲水回,是吳中著名山水園林。木瀆私家園林既秉承了蘇州園林的精緻幽深,又有其空曠高遠、山林野趣的個性,充滿了一種大氣和皇氣。在28屆世界遺產大會期間,我國著名文物、古建專家羅哲文、鄭孝燮等人蔘觀了木瀆古鎮私家園林之後,激動不已地說:“這纔是真正的文化遺產”。

走進木瀆,你便走進了唐詩宋詞的幽雅意境;穿越古鎮,你便穿越了二千五百年的歷史風雲。

江蘇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2

留園在蘇州閶門外,留園是明萬曆年間太僕徐泰時建園,時稱東園,清嘉慶時歸觀察劉恕,名寒碧莊,俗稱劉園。同治年間盛旭人購得,重加擴建,修茸一新,取留與劉的諧音改名留園。科舉考試的最後一個狀元俞樾作《留園記》稱其爲“吳下名園之冠”。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齊名,爲全國“四大名園”。1961年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留園佔地30餘畝,集住宅、祠堂、家庵、園林於一身,該園綜合了江南造園藝術,並以建築結構見長,善於運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組組層次豐富,錯落相連的,有節奏、有色彩、有對比的空間體系。全園用建築來劃分空間,可分中、東、西、北四個景區:中部以山水見長,池水明潔清幽,峯巒環抱,古木參天;東部以建築爲主,重檐迭樓,麴院迴廊,疏密相宜,奇峯秀石,引人入勝;西部環境僻靜,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籬小屋,頗有鄉村田園風味。

全園曲廊貫穿,依勢曲折,通幽渡壑,長達六七百米,廊壁嵌有歷代著名書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爲明代嘉靖年間吳江鬆陵人董漢策所刻,歷時二十五年,至萬曆十三年方始刻成。

留園三絕是:冠雲峯、楠木殿、魚化石。

鴛鴦廳,爲一屋兩翻軒,由南北兩廳組成,南北兩廳裝修不同。北爲方樑有雕花,是男主人會客的地方;南爲圓樑,無雕花,北廳地磚也比南廳大,南廳是女主人會客和男主人聽音樂的地方。

江蘇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3

花果山位於國家級重點風景區雲臺山脈之中,距市區7公里,雲臺山脈大小山頭136個,其中的花果山海拔625.3 米,是江蘇省最高山峯。花果山綠蔭蔥蘢,山峯含 黛,這裏特別的地理緯度造就了春催花果,波涌雲臺,真山真水,綺麗多姿的迷人景色。花果山作爲旅遊勝地,它的真正揚名應歸功於吳承恩筆下的《西遊記》。1982年10月參加全國首屆《西遊記》學術研討會的127名專家經考察一致認同,雲臺的花果山是真正的孫悟空老 家。

遊覽花果山如再讀《西遊記》,其最大樂趣在於領略這人間仙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奇石,有的象人,有的似仙,例如各類“猴石”、栩栩如生,姿態各異,使人領略到孫悟空爲什麼變化神奇;又如“沙僧石”、“八戒石”、唐僧石“把三藏禪師唐僧師徒的人物性格展現得惟妙惟肖;更令人稱奇的是,孫猴子的胎胞“媧遺石”和像“金箍棒”的“定海神針石”以及“石鼓”等,其造型乃至尺寸與《西遊記》中描述的幾乎一模一樣。花果山上大小洞穴數百個,當地人統稱七十二洞。大洞小洞,奇洞怪洞,洞連洞洞套洞,洞洞藏妖,個個作怪。爲此,吳承恩大發奇想,使孫悟空有了用武之地。在花果山的這些洞中,極富神奇色彩的當數水簾洞。洞口瀑布懸遮,穿過飛流而下的水簾,循跡幽深洞穴,如入 “東海龍宮”。水簾洞的上方還有清道光皇帝的賜書“心印石 屋”。在花果山上與《西遊記》故事緊密相連的景點還有老君堂、盤龍鬆、仙人橋、南天門、柺杖 柏、唐僧家世碑、團圓宮、照海亭、懶漢石、美人鬆、天然碑、仙石見、一線天、九龍橋、玉女峯........

花果山上的古建築頗具特色。位於山腳下的阿育王塔是山中標誌性建築。該塔建於宋天聖元年[公元1020xx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此塔九級八面,純磚結構,純高度爲10.58米。雖經過歷史上8.5級的地震,仍完好無損。相傳,這座塔爲唐大將尉尺恭所建,因而又稱唐王塔。三元宮,又名海寧禪寺,是花果山上最大的古建築羣。它倚山而建,氣勢雄偉。該寺發跡於唐,重建於宋,敕賜於明,寺院正門前拱額爲道光皇帝的親筆“敕賜護國三元宮”。寺內藏有一塊明神宗萬曆三十年[公元1620xx年]所頒的聖旨碑,把它封爲“天下名山寺院”之一。如今的三元宮已是遠近聞名的佛教勝地,終年香火繚繞,拜客如雲。

遊山觀景的關鍵在於玩味其中的妙趨,假如你乘登山索道登臨花果山之巔——“玉女峯”,看海天之 間,浮雲飛騰,定會心境頓開;走入“墨香小徑”,穿梭於茂林修竹之中,如觀大型書展,可一飽眼福;遊“怪石園”,奇石琳琅滿目,似象非象,怪誕離奇,如復讀《西遊記》;光臨屏竹禪院,嘗山泉沏制的雲 霧茶,官中國四大名竹——“金鑲玉竹”,其樂陶陶;登“觀神臺”,可一睹世界上最大的漢字——40米長“神”字的風采;瞻“義僧亭”可瞭解花果山上500僧人英勇抗日的故事。

江蘇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4

周莊是中國江南一個具有九百多年曆史的水鄉古鎮。

周莊在蘇州管轄的崑山之西南,周莊古稱貞豐裏。北宋年間,周迪功朗(官名)在此闢田設莊,於宋元佑元年(1086年)舍田宅200餘畝捐於當地全福寺,遂有周莊之稱。而正式定名爲周莊鎮,周莊卻是在清康熙初年。周莊位於上海、蘇州之間的江南水鄉腹地。讚美的人說那裏是鎮爲澤國,四面環水,港汊分歧,湖河聯絡,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宛如一顆鑲嵌在澱山湖畔的明珠。近日更因著名畫家陳逸飛將周莊畫入油畫中,在美國鈕約拍賣得了好價錢。人們紛紛要追尋這江南水鄉美景,老外紛至沓來,周莊一時成了旅遊熱線。

周莊鎮舊名貞豐裏。據史書記載,北宋元佑年間(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200畝(13公頃多)捐贈給全福寺作爲廟產,百姓感其恩德,將這片田地命名爲“周莊”。但那時的貞豐裏只是集鎮的雛形,與村落相差無幾。1120xx年,金二十相公跟隨宋高宗南渡。遷居於此,人煙才逐漸稠密。元朝中葉。頗有傳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萬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潯遷徙至周莊東面的東宅村(元末又遷至銀子浜附近),因經商而逐步發跡,使貞豐裏出現了繁榮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兩岸以富安橋爲中心的舊集鎮。

到了明代,鎮廓擴大,向西發展至後港街福洪橋和中市街普慶橋一帶,並遷肆於後港街。

清代,居民更加稠密,西柵一帶漸成列肆,商業中心又從後港街遷至中市街。這時已衍爲江南大鎮,但仍叫貞豐裏。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爲周莊鎮。另有資料,周莊地域春秋時期至漢代有“搖城”之說,相傳吳王少子搖和漢越播君封於此,周莊的歷史就顯得更加悠久。在鎮郊太師澱中發掘到的良渚文化遺物,也證明了這一點。

周莊元代時屬蘇州府長洲縣。明代中期屬松江府華亭縣,清初復歸長洲縣。清雍正三年(公元1720xx年),周莊鎮因元和縣一分爲二,約五分之四屬元和縣(今吳縣市)。五分之一屬吳江縣(今吳江市)。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江蘇巡撫陳文恭將原駐吳縣甪直鎮的巡檢司署移駐周莊,管轄澄湖、黃天蕩、獨墅湖、尹山湖和白蜆湖地區,幾乎有半個縣的範圍。

周莊由原來的小集迅速發展爲商業大鎮,與江南富豪沈萬三的發跡很有關係。沈萬三利用白蜆江(即東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北接瀏河的優勢,出海貿易,將周莊變成了一個糧食、絲綢及多種手工業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莊的手工業和商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最突出的產品有絲綢、刺繡、竹器、腳爐、白酒等。

周莊,悠遠的歷史,給古鎮造就了諸多勝景。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盛讚周莊“不但是江蘇省的一個寶,而且是國家的一個寶”。

江蘇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園林之妙在於借”,這是中國園林常用的造園手法之一,可是當我們踏上位於揚州市古運河畔的徐凝門街77號時,卻發現這裏民宅林立,遠處無山,近處無水,周圍光景可惜,可見在這裏造園是多麼的艱難啊!整個何園佔地面積爲l.4萬平方米,要想在江南園林中獨樹一幟,只有充分顯示自己的特色。那麼何園到底有哪些造園手法呢?請遊客們跟我前去遊覽。

【何園概況—何園的佈局】

各位遊客:何園,原名“寄嘯山莊”,是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湖北道臺何芒艦離任後歸隱揚州,購得“片石山房”舊址進行擴建,歷時20xx年而建成的一座大型住宅園林。建成後,取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的意境,題名爲“寄嘯山莊”,又因爲園主人姓何,故俗稱何家花園,簡稱“何園”。現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何園吸取了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精華,又融入了西洋建築的格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全園空間有東西花園、住宅庭院和片石山房三部分組成,建築總面積7000多平方米,廳堂98間,主體建築前後三進,全部用水磨磚砌成。《揚州攬勝錄》一書,稱其爲“鹹(豐)同(治)後城內第一名園”,是清代後期揚州園林的代表作。

【東園:牡丹廳—船廳】

穿過一片建築羣,迎面看到一幢磨磚門樓,這就是何園大門,進入大門,就來到何園的後花園,整個後花園可分爲東、西兩部分。現在我們所站的位置就是東花園的過院,穿過“寄嘯山莊”圓洞門就來到東園部分。東部以廳堂爲中心構成一組院落,前面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有兩座廳,南面嵌有“鳳穿牡丹”磚雕的廳,我們稱其爲“牡丹廳”。這幅磚雕是揚州晚清時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磚雕工藝品,正中還刻有牡丹、鳳凰等圖案,四周牡丹枝葉的形狀有正有反,花紋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線條流暢,整幅畫面造型豐滿,主題突出,層次分明,錯落有致。

在東部所有建築羣中,最精緻的要數北面的船廳了,廳似船形,臺階前以鵝卵石、瓦片鋪地,花紋作水波狀,給人以水居的意境,北面鋪設丹鳳朝陽,象徵着吉祥、長壽。在船廳正廳兩旁柱上有對濫聯:“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爲四壁船爲家。”遊客們,當您看了這幅祖聯後,你或許已忘卻這是一個陸上園林,彷彿漫步在湖濱,坐在腦內蕩槳。我們不得不讚嘆構園者在東園的山水樓閣中居然能使“無水而有水意,無山卻有山情”。在船廳後側風火牆上是一座秀麗的假山,長約60餘米,上有盤山磴道,下有空谷相通,水繞山行,遍植梅樹,山上有座小亭,過小亭可登串樓。遠遠望去,假山就像一幅祖國的大好河山圖。如果把風火牆比作畫家筆下的宣紙,那麼眼前的貼壁假山就是剛畫好的山水畫,拐彎處給人以悠遠的感覺,令人無限通思。

【兩園:水心亭—蝴蝶廳—桂花廳—太湖石假山—複道迴廊—漏窗】

遊客們:如果說東園是何園的序幕,那麼西園就是何國的主體。樓臺的豪華,層次的深密,復廊的透迄曲折,山石的深幽空靈,在中國園林中也的確是獨樹一幟。西園以水地居中,空間開闊,四面設景,都以申樓爲主體,並有石板曲橋延伸至水池中央的水心亭。水心亭是什麼意思呢?“亭”者停也,是停留休息的地方,水心亭,顧名思義,是在“水中央”休息的地方。此亭是爲了巧用水面和環園走廊的回聲,增強其音響的共鳴效果而建,供園主人觀賞戲曲、歌舞和“夏日招涼”之用。這種水心方亭,在揚州園林中稱作“小方壺”,“方壺”即海中仙山。電影《紅樓夢》、《畢昇》,電視連續劇《青青河邊草》等影視劇都把它作爲拍攝的場景。

西園樓臺極富層次,在水池北面,有上下兩層的七楹樓房,中間三間稍突,兩側兩間稍斂,歇山頂式建築四角昂翹,就像振翅起舞的蝴蝶,我們稱之爲“蝴蝶廳”。這裏原爲園主人接待宴請賓客之處,所以也稱“宴廳”。這些廳堂一個個都裝扮得極爲富麗,廳內術壁上雕刻有歷代名碑字畫。如蘇東坡的竹,鄭板橋的蘭,唐寅的花鳥,曹操的詩等,雕刻面積達140平方米,從這些書畫作品美術工藝中,可以看出畫家飛逸的翰墨,雕刻家明快的刀刃,流暢的線條,都得到了極爲細緻的體現。

在水池的西面古木相映,綠意盈野,花叢中矗立三門廳房,這就是桂花廳。廳前種有大量的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每當中秋佳節,桂子月中落,花香雲外飄,此廳是賞桂的處,因此稱之爲“桂花廳”。

在水池的南面有太湖石假山一座,峯高約14米,是全園的處,有險壁,懸崖,奇峯,幽巖,或如一人,或似一物,或像羣猴戲鬧,或如雄鷹高踞,底部還有梅花三洞,互相串聯,碧水貫注其中,遠遠望去,顯得幽深清冷。此處構山極爲適宜,爲什麼呢?因爲這裏是何園的邊緣,僅一牆之隔就是園外,而遊客們看着眼前高聳的假山邊緣,定會產生“正人萬山圈子裏,一山過後一山攔”的感覺,這就增加了景深,開拓了意境。而整座假山既有盤山曲道,直達山頂,又與山腳空谷相連通。園主人在工作之餘,來此散步之際,既可沿山道玩味山石奇趣,又可登山頂俯視全園美景,還可來到山谷品味納涼,敘談話舊。

另外,在水池西牆壁上刻有王羲之的《十七帖石碑》,顏真卿的《三表真跡》,蘇武的《海市並敘》等石刻文物,由於時間關係,今天我就不—一展開講解了。

各位遊客:西花園的樓臺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富層次,雖爲單體建築,卻也渾然一體。其中起紐帶作用的就是復廊了。廊是中國園林中最富有可塑性與靈活性的建築,在園林中不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觀賞的作用,對於我們旅遊者來說、廊是一條生動活潑的旅遊線路。複道迴廊是何園建築的一大特色,全長430米,並把整個後花園的主要景點和玉繡樓貫穿起來。它分上下兩層,形成立體面,起到分離客流的作用。可見,3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有建造立體交通的思維。漫步復廊裏欣賞全國美景,還可以觀賞到水心亭上的戲曲表演。即使在下雨天,也能免遭淋雨之苦,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構園者用心良苦,獨具匠心。

遊客們:請看廊的東南兩面都開有漏窗,有的用水磨花花窗作爲分隔,有的直接開成空心窗洞,置兩排平行12個什錦花盆,有摺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這樣我們在廊上走,就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加深了園林的層次,使花園與住宅相互關照,增加了園林內部環境氣氛的曲折變化,各景之間相互呼應。從復廊曲折南行,我們看到的這幢重檐歇山頂建築便是“賞月樓”,這裏是主人母親居住的地方,廊旁鐵欄花案刻有“延年益壽”的字樣。

江蘇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大家好!

古語有云“蘇州以市肆勝,杭州以湖山勝,揚州以園林勝”,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揚州園林的代表之作——何園。何園,始建於1883年,獨特多樣的建築手法,多方兼容的藝術風格使得何園被譽爲“中國晚清第一園林”。

“依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何園主人何芷舠效陶潛之情操“吾其歸去”,辭歸田園,寄情山水,“寄嘯山莊”是以得名。但園主人姓何,故而後人慣稱何園。

何園佈局精巧,住宅、景點,獨立成章又相契相和,其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堪爲中國園林改革之最,長期以來備受推崇,是“江南園林中的孤例”。因而,何園如夢幻般的人間天堂也吸引了諸多劇組前來取景,《紅樓夢》、《還珠格格》續集等近百部影視劇,都在這裏錄製了大量亭園風光的曼妙美景,深受觀衆好評!

首先,步入東園,迎面月洞門上鐫刻的便是當年園主親自題寫的園名——“寄嘯山莊”,移目而前,一座長達60多米的貼壁山狀若蛟龍,有“城市山林”之美譽。

轉過玲瓏剔透的石屏風,牡丹花香撲面而來,花朵微頷,隨時準備被簇擁着前來觀賞的遊人輕拈一嗅。池花相映,合抱着敞開山門迎客的牡丹廳。廳北是在構造裝飾上最具創意的構撰——船廳。兩千多年前,孔子乘牛車周遊列國推行自己的主張時說過:“道不行,吾將乘桴桴於海”,是故船廳又名桴海軒。廳兩旁有楹聯一對曰“月做主人梅做客,花爲四壁船爲家”。船艇後面的西北角上有座不起眼的小樓,大年大公子何聲灝在此夜夜奮讀,勇過三試,一朝欽點翰林,成就了何門祖孫兩翰林的巨大榮耀,也給何園留下了一座“翰林公子讀書樓”。讀書樓裏簡樸清寒的陳設,威嚴肅穆的家訓和工工整整的試卷、熱烈醒目的捷報陳列在一起,相映成趣,對人們講解着“學而優則仕”的真理。

人間仙境是西園——

和東園相比,西園的山水特色設計更爲別具匠心。幽深廊道,山水重複,蝶語花飛,巧妙的構成一幅渾然天成的優美畫卷。同時,西園還是欣賞“天下第一廊”——複道迴廊的最佳角度。

園主人在藝術上有較高的藝術追求,在此理念的指導下,相繼在園中建造了水心戲臺——水心亭和專門收集經史子集的蝴蝶廳。

桂花廳坐落於山石桂樹叢中,廳內百餘種桂花競相綻放。“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中秋到何園賞月,賞桂,觀賞水心戲臺曲藝表演,盡情吮吸桂花的芳香體味遠離城市喧囂的另一種寧靜。所謂“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這大概就是園主人當年設計園林時的心境寫照吧!

素有小花園之稱的片石山房,其故事引人尋味,風景耐人尋味。據說,剛滿十歲就遭國破家亡之痛的明皇室後裔朱若極,爲避災禍,隱姓埋名,出家爲僧,法號石濤。他鐘情山水,一生遍訪名山,“搜盡名山打草稿”,開創中國畫壇繪事一代風尚。他同時也是一位疊石造園的高手,在四十一歲時結束羈旅,隱居揚州,創作了其遺留人世的唯一疊石作品,那便是人間孤本——片石山房。直至光緒九年,何芷舠購之並至於何園。

過“注雨觀瀑”門景,有琴、棋、書、畫四景陳於水榭三間其東是有四百多年曆史的“天任館”,堪稱何園最老的建築。廳東面牆鐫有“片石山房”石刻一幅,字體飛舞靈動,古色古香。

遊罷片石山房,則不可不攬懷鏡花水月。片石山房之西廊有鏡一面,鏡湖相映,步行其間,月隨人移,極盡盈缺之變,此景暗隱佛理,用心方可徹悟。

各位遊客,最後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我國已故著名園林專家陳從周先生的這首詩:江南園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揚州。水心亭上春波綠,覽勝來登一串樓。

江蘇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7

徐州漢文化景區爲中國西漢物質文化的傑出代表,徐州漢兵馬俑和獅子山楚王陵自成功發掘並對外開放以來,以其 “ 粗獷、雄渾、博大、超越 ”的漢文化精神享譽海內外,成爲 “ 兩漢文化看徐州 ” 的窗口。

徐州漢文化景區位於徐州市區東部,風景優美,是以漢文化爲特色的全國最大的主題公園,主要包括楚王陵、漢兵馬俑、漢畫像石爲主題的三個博物館,以及解憂公主紀念館、貴族陪葬墓、騎兵俑坑等景點。

徐州漢文化景區是徐州區域內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兩漢遺風最濃郁的漢文化保護基地。歷史文化勝蹟與山水美景交相輝映,創造了人文自然並舉,歷史現代共生的現代精品旅遊區。

徐州漢文化景區東起三環路,南至隴海線,西接津浦線,北迄駱駝山,總佔地面積1400畝。景區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按照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設計,總體目標是將其打造成爲及歷史博覽、園林景觀、旅遊休閒於一體的漢文化保護基地和精品旅遊景區。

當前已經建成部分是景區一期工程,該工程佔地660畝,總投資2.2億元,分核心區和外延區兩個層次建設。核心區主要以“兩漢文化”——獅子山楚王陵、漢兵馬俑、漢文化交流中心三個博物館、羊鬼山展亭(王后陵)、水下兵馬俑博物館爲代表,通過對歷史資源的進一步挖掘、修復和保護,重現漢文化精髓;外延區包括漢文化廣場、市民休閒廣場、棋茶園、考古模擬基地、劃草場等,通過建設獨具特色的景觀、景點和配套設施,爲遊客和市民提供豐富的參觀遊覽路線和休閒娛樂場所。景區內的園藝綠化也堪稱一絕,先後投資1400多萬元,在景區栽植銀杏、國槐、欒樹等大型喬木40餘種、2.6萬棵,桂花、梅花等灌木2.8萬株,草坪13萬平方米,營造出了層次分明、色彩豐富、季相交替的景觀羣落,將山園融爲一體。景區二期工程主要是建設旅遊服務配套設施,包括解憂公主紀念園、劉氏宗祠、竹林寺、仿古文化街等項目。

一走進漢文化廣場,就看到高9.9米、由青銅鑄造的劉邦像。這位大名鼎鼎的漢高祖劉邦是徐州沛縣人,也是中國第一代布衣皇帝。立鼎中原後,劉邦封他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劉交當楚王,共傳了12代,死後都厚葬在徐州一帶。其中楚王陵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而位於徐州北郊的龜山漢墓是第六代楚王劉注的陵墓。

江蘇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8

位於江蘇省,崑山市的錦溪古鎮,東與上海近鄰,西與蘇州接壤,距上海虹橋機場60公里,距古鎮周莊8公里。

古鎮錦溪,因鎮內一條彩若錦帶的小溪而得名,澤浸環市,街巷依水,古橋聯袂,素有“36座橋,72只窯”之美譽。

錦溪自古爲文人騷客薈萃之地,西漢名將馬援在此練兵;三國輔吳將軍張昭墓葬於斯;東晉大畫家顧愷之在此隱息;唐朝文學家陸龜蒙晚年的大部分時間在此居住;宋代詩人吳文英,狀元衛徑,元人馬致遠,以及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祝允明、文徵明、沈周等輩相繼在此步酬吟唱,爲之留下了大量的詩歌文章。

錦溪又爲南宋皇妃的香肖玉殞之地。史載,南宋紹興末年,孝宗趙昚寵妃陳妃病歿,水葬錦溪五保湖上,錦溪因此亦被趙昚皇帝御旨改名長達800餘年。

錦溪,2500餘年的成名史,諸多的人文勝蹟,無數獨具明清特色的古建築羣,以及以“中國古磚瓦博物館”爲代表的13家各具特色的民間收藏品博物館,無不爲長三角旅行社團和國內外旅遊專家學者推崇備至,而成爲了長三角乃至全國各地遊客喜歡的探幽、懷古、尋寶和休閒和旅遊觀光地。

江蘇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9

甪直鎮隸屬於蘇州市吳中區,位於蘇州市吳中區的東部,北靠吳淞江,南臨澄湖,西接蘇州工業園區,東接崑山市。距蘇州市區十八公里,上海虹橋機場五十八公里,蘇滬機場路穿鎮而過。

甪直有一個難識的地名,也是一個讓人難忘的地方。甪直的“甪”字有三橫三豎,左上角加一撇構成,這正是歷史上本地區的河流形狀。這裏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風光優美,是太湖流域水網地區的一塊寶地。素有“五湖之廳”、“六澤之衝”的美譽。

走進甪直,就如同穿梭一道悠久的歷史長廊。樑天監年間(公元502-520_年),保聖寺,白蓮寺的興建,加速了集鎮的形成,逐漸形成了一里見方的市鎮,時稱“甫裏”。宋、元時期(11世紀),甪直已初步形成了現在的格局。明代(14世紀)正式設裏甫鎮,爲長洲縣五鎮之一,成爲“郡東鄉鎮之首”,商賈雲集,居民近萬戶,是繁盛的水鄉市鎮。清代(17世紀)改稱甪直,屬元和縣,以後一直是蘇州東郊的重要城鎮。

因此,2500多年的歷史沉積爲江南古鎮所僅見,悠悠的河水、曲曲的河、彎彎的橋、窄窄的街、深深的巷、長長的廊、斑斑的粉牆,沉沉的黛瓦,參差萬戶人家,紛陳百號商賈、體現了經典的江南水鄉文化,無怪乎,費孝通先生稱甪直爲“神州水鄉第一鎮”。

水鄉水鄉,水是水鄉古鎮的靈魂。甪直地處太湖流域,是水分水析、水系水縈、水抱水環的澤國典型。彎彎的河道似玉帶環繞着古鎮,碧波盪樣的河道兩旁是精美的、形態各異的纜船石雕駁岸,這也是古鎮輝煌歷史的寫照。

因爲有了水纔會建橋,甪直不但水秀,橋更美。在古鎮區內五點六公里長的河道上,橫架着形式多異的江南小橋七十二座半,有多孔的大石橋,有獨孔的小石橋,寬敞的拱行橋,狹窄的石板橋,雙橋、姐妹橋、鑰匙橋、還有小溪上的半步橋,可謂“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七十二半橋”;甪直古鎮因此被茅以升喻爲中國古代橋樑的博物館,這些古橋把一平方公里的古鎮裝扮得精美絕倫。

建於公元520_年的甪直保聖寺是國務院第一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的半堂羅漢是缺憾美的極品,是國之瑰寶。這幅代表中國雕塑史上精湛技術的羅漢塑壁是唐代塑聖楊惠之先生的畢生性靈之作,他把乾巴巴的泥土化作有情有思、有欲無慾、把無情嘆息中的有情世界表現的如此酣暢淋漓。

甪直古鎮旅遊資源豐富,歷史文物衆多,人文景觀棋佈。1920_年,譽滿中外的教育家、文學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葉聖陶先生踏上社會的第一站就來到甪直第五高等國小任教,從此與甪直古鎮結下了不解之緣。在1920_年到1920_年離開甪直的近四年時間裏,他與同事們自編教材,並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實踐,他帶領學生創辦了意含先生、學生共同努力的“生生農場”,他深入底層、貼近農民、使他的文學創作獲得了大豐收。他先後發表了近百篇的小說和散文。在甪直期間,他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童話集《稻草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倪煥之》以及著名的以甪直米行爲背景的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等作品,他爲中國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爲中國人的一代師表。1988年12月8日,葉老不幸在北京逝世,根據葉老的個人意願,他的骨灰在其親屬和各有關領導的護送下,歸葬在第二故鄉甪直,這也是甪直鎮的光榮。目前由原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題寫館名的“葉聖陶紀念館”已成爲了江蘇省學校德育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古鎮內還有甪直澄湖“出土文物展覽館”,有“水鄉服飾館”、“萬盛米行”、“農具博物館”、“王韜紀念館”和“蕭芳芳演藝館”等景觀,讓您在充分領略江南水鄉風情風貌的同時,還能更多的賞析小鎮深深的歷史文化內涵,讓您能更加鍾愛這座歷史悠久的小鎮。

被譽爲“江南少數民族”的水鄉婦女服飾是小鎮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是一幅美麗的水鄉風情畫。小花布、老土布、繡花鞋、高管褲、對襟衫,配以束裙、束腰、包頭巾,把水鄉婦女的勤勞、美麗、淳樸、善良盡情地展示在您眼前。當您徜徉在古鎮的街頭巷尾,您一定會被這美麗的民族服飾所傾倒。悠久的歷史,積存了衆多的地方特色文化,使廣大遊客賞心悅目。水上迎親表演,水鄉服飾展示,刺雙面繡、編草鞋等表演都是甪直旅遊區爲廣大遊客精心準備的文化大餐。今年參加第二_屆世界遺產大會的各國官員觀看後,盛讚這些表演是真正的江南民族文化,也是能夠走向世界的文化。

甪直古鎮經過長期以來的努力,現在已是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地,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20_年被國家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命名爲首批“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

目前,甪直旅遊配套設施基本齊全,有賓館、度假村、特色餐館,有琳琅滿目的各種旅遊紀念品,有規範的遊客中心和一支高素質的導遊隊伍,旅遊發展公司並已導入了ISO9001的管理。甪直人民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正將甪直古鎮建設成理想的旅遊目的地和華東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江蘇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周莊遊覽。

在我們進入古鎮主要景點之前,我先把周莊的情況簡要介紹一下。

周莊地處蘇州崑山市、吳江市、上海的青浦縣三縣市交界之處,東面不遠就是有名的澱山湖,從這裏乘汽車到上海的大觀園只需要十幾分鍾。所以有人說:"周莊是澱山湖畔的一顆明珠。"

周莊,是一個有着九百多年曆史的江南水鄉古鎮,它以悠遠的傳統,淳樸的民風,古老的建築,清澄的河水和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成爲一片極有誘惑力的旅遊勝地。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說;"周莊不僅是江蘇省的一個寶,而且是國家的一個寶。"中國臺灣經緯雜誌盛讚周莊是"中國第一水鄉"。還有不少人在遊覽了周莊之後,這樣說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間還有一個周莊。"大家爲周莊保存着如此衆多的明清建築而讚歎,爲"小橋、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爲處處可畫、時時有詩的風情而陶醉,覺得周莊是無法重造的美麗水鄉。

走到貞豐澤國牌坊前〕這裏是石牌樓,巍然矗峙在這新老鎮區的交界處,是古鎮周莊的象徵,上面鐫刻有"貞豐澤國"四個字,爲著名書法家沈鵬所寫。"貞豐"是指周莊的原名爲貞豐裏,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有一位姓周的迪功郎因信奉佛教,將兩百畝莊田捐給當地的全福寺作爲廟田,老百姓感其恩德,把貞豐裏改爲周莊。"澤國"是指四周環水的地方。坊柱上的一副對聯,上聯是"貞堅不貳攀日康莊有道路",下聯是"豐衣足食向陽桃李自逢時",意思是說我們周莊人民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走上了康莊大道,生活越來越富裕了。

大家跨過石牌樓就進入古鎮區了,請回頭再看,這裏還有一幅對聯:"萬頃碧波水光瀲灩晴方好;百尺臨雲塔影橫斜景亦奇。"這是著名記者馮英子題寫的。橫額上書"唐風孑遺 "。意思是在周莊,古代優秀的民族文化、古風遺韻還能看到一些。這是著名書法家費新我老先生在晚年高齡的時候用左手題寫的,左下角還有他的落款呢!大家可以仔細辨認一下,是"新我左筆"四個字。這石牌樓和馬路兩旁飛檐翹角、黛瓦粉牆的房屋,以及高高聳立的古塔,構成了一個古建築羣,許多人都喜歡在這裏留影,回頭大家也可以在這裏留個影。

江蘇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11

蘇堤南起 南屏山麓,北到 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他是北宋大 文學家、書法家 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爲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他命名爲蘇堤。長堤臥波,連接了 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 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爲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爲“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 足見它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蘇堤長堤延伸,六橋起伏,爲遊人提供了可以悠閒漫步而又觀瞻多變的遊賞線路。走在堤、橋上,湖山勝景如畫圖般展開,萬種風情,任人領略。蘇堤上的六座拱橋,自南向北依名爲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和跨虹。橋頭所見,各領風騷:映波橋與花港公園又相鄰,垂楊帶跨雨,煙波搖漾;鎖瀾橋近看小瀛洲,遠望保叔塔,近實遠虛;望山橋上西望,丁家山嵐翠可挹,雙峯插雲巍然入目;壓堤橋約居蘇堤南北的黃金分割位,舊時又是湖船東來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蘇堤春曉”景碑亭就在橋南;東浦橋有理由懷疑是“束浦橋的訛傳,這裏是湖上觀日出佳點之一;跨虹橋看雨後長空彩虹飛架,湖山沐暉,如入仙境。

寒冬一過,蘇堤猶如一位姍姍來遲的報春使者,楊柳夾岸,,豔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鏡,映照倩影,無限柔情。最動人心的,莫過於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時,輕風徐徐吹來,柳絲舒捲飄忽,置身堤上,勾魂銷魄。

江蘇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12

靈山梵宮位於靈山勝境景區內,與靈山大佛比鄰而立,是一座相當豪華的佛教宮殿,內部有精美的裝潢和展品,值得細看。當梵宮聖壇不舉行會議時,每天還有如夢如幻的演出靈山吉祥頌,壯觀震撼,不容錯過。

靈山梵宮的外觀以華藏塔風格爲主,並融合了石窟與傳統佛教建築元素,大塊的石板外牆上佈滿了精美的浮雕,五個金色尖頂非常大氣。走進宮殿,殿內的東陽木雕、敦煌壁畫、揚州漆器、景泰藍須彌燈、壽山石雕、景德鎮青花鬥彩缸等藝術珍品讓人目不暇接。寬敞的大廳四處金碧輝煌,你會看到人形的十二生肖金像,各個坐姿不同,神態逼真。來到中庭,精雕細琢的高大穹頂氣派非凡,藍色的頂端宛如蒼天;前方樑柱上有不同形態的仙人雕像,彷彿就要飛出來一般。

穿過中庭走到底,可以看到一堵閃耀着奇光異彩的高牆,這就是梵宮的鎮館之寶“華藏世界”。牆面有100平方米大,由160塊琉璃燒製而成,上面有浮雕,中間鑲嵌着“一大四小”五座金佛,上方是一塊木匾,寫着“妙應無窮”四個金字,整個作品可謂耀眼奪目。

再到聖壇看看,這個寬敞的會場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它斑斕的大穹頂,不斷變化的燈光讓人好似進入夢境一般。這裏的靈山吉祥頌演出講述釋迦牟尼捨棄皇太子地位及奢侈的生活,出家學道,歷經磨難後成佛的歷程,你可以坐在蒲團坐墊上來觀賞。購買了門票的遊客可憑票免費看吉祥頌演出,免票羣體看演出需另付50元,具體演出時間可詳見官網。

另外,在梵宮2樓還有一個珍寶館(單獨售票,30元),展示許多當代美術工藝大師的作品,包括玉雕、瓷器、繪畫等,可以大飽眼福。在3樓的五觀堂還可以品嚐齋飯,淨素自助餐參考價50元。

梵宮外面還有廣場、香水海、曼飛龍塔、五印壇城等佛教景觀建築,可以細細觀賞。

江蘇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13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各位遊客:這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千古絕句。此外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杜牧等也曾將數百首歌頌揚州風光的詩歌留給了後人。今天,我們將去領略這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風采。

遊客們:揚州地處長江下游北岸,江蘇中部,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通揚運河貫穿東西。境內有長江岸線80.5公里。揚州是蘇北重鎮之一,江淮地區水陸交通樞紐。轄廣陵、郊區2區,儀徵、高郵、江都3市和邗江、寶應2縣。全市總面積6658平方公里,總人口439萬,其中市區面積148平方公里,人口44萬。

揚州市境內地形西高東低,以儀徵境內的丘陵山區爲最高,從西向東逐漸傾斜,高郵市、寶應縣與泰州市、興化市交界一帶最低,爲淺水湖蕩地區。儀徵市、邗江縣和揚州市郊區的北部爲丘陵。沿江和沿湖一帶爲平原。境內主要湖泊有白馬湖、寶應湖、高郵湖和邵伯湖等。

揚州有2480多年文字可考的歷史。吳王夫差構築耶城是揚州建城的開始。楚懷王十年(公元前319年),楚國打敗了越國,在邢城基址上第二次築城,因城牆“廣被丘陵”,改稱“廣陵”。這是揚州定名廣陵的開始。秦漢之際,因廣陵縣城靠近長江,爲一縣之都會,所以,又更名爲江都。東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南來的移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促進了長江下游一帶的生產發展和經濟繁榮。隋代統一中國後,才改稱揚州,據說大禹治水以後,把天下分爲九州,揚州的改名取意於《禹貢》中的“淮海惟揚州”。

揚州的繁華,使身在北方的隋場帝楊廣不勝嚮往,他在夜間也“吾夢揚州好”。於是他徵調了數以萬計的民夫開挖了南起臨安(杭州),中經東都洛陽,北至琢郡(北京)的南北大運河,並在揚州蜀岡、雷塘一帶大建宮殿、苑囿。三次由洛陽乘龍舟南遊揚州,使當時的揚州成爲擁有50萬人口的重要商港。唐時,揚州商業的繁榮,在全國範圍內居第一位,超過四川,有“揚一蜀二”之說,“雄富冠天下”之譽。這時的揚州還成爲國際貿易港口,東南亞及西亞諸國的商船都來到揚州進行貿易。

江蘇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14

何園的主要特色是充分發揮了廊道建築的功能和魅力,1500米複道迴廊,是中國園林中少有的景觀。左右分流、高低勾搭、銜山環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立體景觀和全天候遊覽空間,發揮了中國園林藝術的迴環變化之美和四通八達之妙,是中國最早的立交橋雛形。

園中的植物配置也獨具匠心。半月臺旁的梅花、桂花、白皮松,北山麓的牡丹、芍藥,南山的紅楓,庭前的梧桐、古槐,建築旁的芭蕉等等,既有一年四季之佈局,又有一日之中的早晚變化。

中國的古典私家園林的建築佈局,不同於國外園林中軸線對稱理念,採用的是自然法,其亭臺樓榭不規則地散落分佈於或人造或依地貌而成的山水之間,取天人合一之意境。何芷舠建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的揚州何園,不僅深諳中國園林的山水境界,也熟悉開放性佈局和由各種兩層迴廊組成的網絡狀結構,觀念創新。

江蘇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1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好!

歡迎各位前來尚湖風景區蒞臨指導。虞山尚湖風景區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太湖風景名勝區,成爲首批國家級風景區。經過近30年的努力,把一個圍湖造田,卻土地貧瘠,日漸拋荒的農場,建設成現在已是國家城市溼地公園、國家4A級風景區,並正在積極創建5A級景區。

書寫“尚湖風景區”這塊匾的言公達先生是常熟人,言子後裔。現任江蘇省文聯副主席、省書協副主席、中國書協第五屆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南京大學、南京航空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按照5A級景區標準建造的遊客中心。這裏,將爲遊客提供諮詢、售票、包裹寄存、導遊講解、投訴意見反饋等服務。

整個尚湖風景區有太公島、楊柳嶼、拂水山莊、荷香洲公園、山水文化園、尚湖水街六大版塊組成。其中水域面積就有1000公頃(10平方公里或15000畝)。

江蘇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16

各位遊客:“園林之妙在於借”,這是中國園林常用的造園手法之一,可是當我們踏上位於揚州市古運河畔的徐凝門街77號時,卻發現這裏民宅林立,遠處無山,近處無水,周圍光景可惜,可見在這裏造園是多麼的艱難啊!整個何園佔地面積爲l.4萬平方米,要想在江南園林中獨樹一幟,只有充分顯示自己的特色。那麼何園到底有哪些造園手法呢?請遊客們跟我前去遊覽。

【何園概況—何園的佈局】

各位遊客:何園,原名“寄嘯山莊”,是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湖北道臺何芷舠離任後歸隱揚州,購得“片石山房”舊址進行擴建,歷時20xx年而建成的一座大型住宅園林。建成後,取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的意境,題名爲“寄嘯山莊”,又因爲園主人姓何,故俗稱何家花園,簡稱“何園”。現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何園吸取了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精華,又融入了西洋建築的格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全園空間有東西花園、住宅庭院和片石山房三部分組成,建築總面積7000多平方米,廳堂98間,主體建築前後三進,全部用水磨磚砌成。《揚州攬勝錄》一書,稱其爲“鹹(豐)同(治)後城內第一名園”,是清代後期揚州園林的代表作。

【東園:牡丹廳—船廳】

穿過一片建築羣,迎面看到一幢磨磚門樓,這就是何園大門,進入大門,就來到何園的後花園,整個後花園可分爲東、西兩部分。現在我們所站的位置就是東花園的過院,穿過“寄嘯山莊”圓洞門就來到東園部分。東部以廳堂爲中心構成一組院落,前面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有兩座廳,南面嵌有“鳳穿牡丹”磚雕的廳,我們稱其爲“牡丹廳”。這幅磚雕是揚州晚清時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磚雕工藝品,正中還刻有牡丹、鳳凰等圖案,四周牡丹枝葉的形狀有正有反,花紋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線條流暢,整幅畫面造型豐滿,主題突出,層次分明,錯落有致。

在東部所有建築羣中,最精緻的要數北面的船廳了,廳似船形,臺階前以鵝卵石、瓦片鋪地,花紋作水波狀,給人以水居的意境,北面鋪設丹鳳朝陽,象徵着吉祥、長壽。在船廳正廳兩旁柱上有對濫聯:“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爲四壁船爲家。”遊客們,當您看了這幅祖聯後,你或許已忘卻這是一個陸上園林,彷彿漫步在湖濱,坐在腦內蕩槳。我們不得不讚嘆構園者在東園的山水樓閣中居然能使“無水而有水意,無山卻有山情”。在船廳後側風火牆上是一座秀麗的假山,長約60餘米,上有盤山磴道,下有空谷相通,水繞山行,遍植梅樹,山上有座小亭,過小亭可登串樓。遠遠望去,假山就像一幅祖國的大好河山圖。如果把風火牆比作畫家筆下的宣紙,那麼眼前的貼壁假山就是剛畫好的山水畫,拐彎處給人以悠遠的感覺,令人無限通思。

【兩園:水心亭—蝴蝶廳—桂花廳—太湖石假山—複道迴廊—漏窗】

遊客們:如果說東園是何園的序幕,那麼西園就是何國的主體。樓臺的豪華,層次的深密,復廊的透迄曲折,山石的深幽空靈,在中國園林中也的確是獨樹一幟。西園以水地居中,空間開闊,四面設景,都以申樓爲主體,並有石板曲橋延伸至水池中央的水心亭。水心亭是什麼意思呢?“亭”者停也,是停留休息的地方,水心亭,顧名思義,是在“水中央”休息的地方。此亭是爲了巧用水面和環園走廊的回聲,增強其音響的共鳴效果而建,供園主人觀賞戲曲、歌舞和“夏日招涼”之用。這種水心方亭,在揚州園林中稱作“小方壺”,“方壺”即海中仙山。電影《紅樓夢》、《畢昇》,電視連續劇《青青河邊草》等影視劇都把它作爲拍攝的場景。

西園樓臺極富層次,在水池北面,有上下兩層的七楹樓房,中間三間稍突,兩側兩間稍斂,歇山頂式建築四角昂翹,就像振翅起舞的蝴蝶,我們稱之爲“蝴蝶廳”。這裏原爲園主人接待宴請賓客之處,所以也稱“宴廳”。這些廳堂一個個都裝扮得極爲富麗,廳內術壁上雕刻有歷代名碑字畫。如蘇東坡的竹,鄭板橋的蘭,唐寅的花鳥,曹操的詩等,雕刻面積達140平方米,從這些書畫作品美術工藝中,可以看出畫家飛逸的翰墨,雕刻家明快的刀刃,流暢的線條,都得到了極爲細緻的體現。

在水池的西面古木相映,綠意盈野,花叢中矗立三門廳房,這就是桂花廳。廳前種有大量的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每當中秋佳節,桂子月中落,花香雲外飄,此廳是賞桂的最佳處,因此稱之爲“桂花廳”。

在水池的南面有太湖石假山一座,峯高約14米,是全園的最高處,有險壁,懸崖,奇峯,幽巖,或如一人,或似一物,或像羣猴戲鬧,或如雄鷹高踞,底部還有梅花三洞,互相串聯,碧水貫注其中,遠遠望去,顯得幽深清冷。此處構山極爲適宜,爲什麼呢?因爲這裏是何園的邊緣,僅一牆之隔就是園外,而遊客們看着眼前高聳的假山邊緣,定會產生“正人萬山圈子裏,一山過後一山攔”的感覺,這就增加了景深,開拓了意境。而整座假山既有盤山曲道,直達山頂,又與山腳空谷相連通。園主人在工作之餘,來此散步之際,既可沿山道玩味山石奇趣,又可登山頂俯視全園美景,還可來到山谷品味納涼,敘談話舊。

另外,在水池西牆壁上刻有王羲之的《十七帖石碑》,顏真卿的《三表真跡》,蘇武的《海市並敘》等石刻文物,由於時間關係,今天我就不—一展開講解了。

各位遊客:西花園的樓臺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富層次,雖爲單體建築,卻也渾然一體。其中起紐帶作用的就是復廊了。廊是中國園林中最富有可塑性與靈活性的建築,在園林中不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觀賞的作用,對於我們旅遊者來說、廊是一條生動活潑的旅遊線路。複道迴廊是何園建築的一大特色,全長430米,並把整個後花園的主要景點和玉繡樓貫穿起來。它分上下兩層,形成立體面,起到分離客流的作用。可見,3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有建造立體交通的思維。漫步復廊裏欣賞全國美景,還可以觀賞到水心亭上的戲曲表演。即使在下雨天,也能免遭淋雨之苦,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構園者用心良苦,獨具匠心。

遊客們:請看廊的東南兩面都開有漏窗,有的用水磨花花窗作爲分隔,有的直接開成空心窗洞,置兩排平行12個什錦花盆,有摺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這樣我們在廊上走,就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加深了園林的層次,使花園與住宅相互關照,增加了園林內部環境氣氛的曲折變化,各景之間相互呼應。從復廊曲折南行,我們看到的這幢重檐歇山頂建築便是“賞月樓”,這裏是主人母親居住的地方,廊旁鐵欄花案刻有“延年益壽”的字樣。

【住宅區:煦春堂—玉繡樓】

住宅區主要由一座面積約160平方米的煦春堂和兩座七開間的西洋樓組成,是一幢單檐歇山頂建築,整座煦春堂大廳分正廳、耳廳,是目前揚州市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楠木廳。正廳大門兩側,融合了西方建築方法,選用整塊4平方米玻璃配成窗,有利於採光。在朝南一面走廊上有13個西式木雕月牙門,上面雕有折枝、牡丹花和牡丹花籃,象徵着主人對如意、美好、吉祥、富貴生活的神往。

在楠木廳後面有兩進具有異國風格的雙層樓房,叫玉繡樓,共有28間,中西合壁,新穎別緻。這裏曾是小姐閨房,是園主人女兒居住的地方,在封建社會,小姐是不可以輕易與人見面的,因此園主派“重兵”把守,客人也不敢越雷池半步。遊客們:請擡頭往上看,頂上廊板中有個方孔,配有滑輪升降,這是專爲小姐輸送食物和茶水之用的。

遊客們:剛纔我們遊覽了庭院區的各棟住宅,不知有沒有發現,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帶有西方建築特色,這是因爲國主人從小留學過歐洲,接受了外來文化的影響。

【片石山房:石濤的疊石—楠木廳—不繫舟】

在何園東端還有一個規模不大的“片石山房”。何園自古就有大花園、小花園之說,如果把何園比作大花園,那麼小花園就是園中之園片石山房了。

片石山房,原名“雙愧園”,是清朝初期畫壇巨匠石濤疊石造園的惟一遺蹟。後因年久荒廢,僅有假山主峯殘石倚牆而立。1989年底進行了修復,使勝景得以再現。石濤是清代著名的山水畫家,明朝宗室的後裔,明朝滅亡之後,爲避免清統治者的迫害,出家爲僧,亡國之痛使之寄情山水,並在疊石時將胸中鬱憤轉化爲佳山秀水。石濤死後葬在揚州蜀岡。

古人云:“揚州以名園勝,名園以疊石勝。”揚州無山,園林中常採用平地疊石之法,而疊石增山是很講究的,必須運用高度技巧,那麼它究竟有哪些奧祕呢?請遊客們繼續跟我往前走。請看前面片石山房門廳處置有一滴泉,形成“注雨觀瀑”之景。水池前一廳爲復建的水謝,廳中以石板進行空間分隔,一邊爲書屋,另一邊爲棋室,中間是涌的泉,並配置琴臺,琴棋書畫合爲一體。在池的南面有三間水村,與假山主峯遙遙面對,高山流水,此情此景正能體現石濤的詩意:“白雲迷古洞,流水心檐然;半壁好書屋,知是隱真仙。”

在園中之園的東面那幢楠木廳,是整個何園保存年代最久的一幢建築,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現在經過裝修重新對外開放。它結構嚴謹,典雅端莊。在楠木廳西側有一“不繫舟”,臨池停泊,坐在船上俯視池中游魚,就像遊船正從外面野航回來,其樂無窮。楠木廳東院牆上嵌有磚刻“片石山房”四字,是後人臨摹石濤真跡而放大的。

遊客們:分峯疊石當爲揚州造園的一大特色,而何園現存的湖石假山保持了基本原貌,今天我們有機會領略它的風采。請看.假山之上,用連皮杉木新建的半亭,名爲“葫蘆亭”,充滿野趣。假山丘壑中的“人工造月”堪稱一絕,光線通過留洞,映入水中,宛如明月倒影。在西廊壁上新刻了碑文,選用石濤詩文等九篇。壁上還嵌置一塊碩大鏡面,整個園景可通過不同角度映照其中。

片石山房雖佔地不廣,卻使廊、廳、亭、假山與水達到有機的統一,給人以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意境,在有限的天地中給人以無限的通思。

各位:假如在皓月當空之際來到何園,水心亭籤歌悠揚,湖心亭上身着長袖舞衣的少女撥動琴絃,倩影映入湖水之中,湖中游魚自由暢遊,置身其中,您哪裏會以爲這是何園,分明是瑤臺仙境。著名造園家陳從周教授遊園後曾賦詩一首:“江南園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揚州。水心亭上看波綠,覽勝來登一片樓。”

何園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但願何園這輪揚州的難保的明月,永遠留在您的心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