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5.45K

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 篇1

周莊,是一個有着九百多年曆史的江南水鄉古鎮,它以悠遠的傳統,淳樸的民風,古老的建築,清澄的河水和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成爲一片極有誘惑力的旅遊勝地。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說;“周莊不僅是江蘇省的一個寶,而且是國家的一個寶。”臺灣經緯雜誌盛讚周莊是“中國第一水鄉”。還有不少人在遊覽了周莊之後,這樣說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間還有一個周莊。”大家爲周莊保存着如此衆多的明清建築而讚歎,爲“小橋、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爲處處可畫、時時有詩的風情而陶醉,覺得周莊是無法重造的美麗水鄉。

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精選19篇)

(走到貞豐澤國牌坊前〕這裏是石牌樓,巍然矗峙在這新老鎮區的交界處,是古鎮周莊的象徵,上面鐫刻有“貞豐澤國”四個字,爲著名書法家沈鵬所寫。“貞豐”是指周莊的原名爲貞豐裏,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有一位姓周的迪功郎因信奉佛教,將兩百畝莊田捐給當地的全福寺作爲廟田,老百姓感其恩德,把貞豐裏改爲周莊。“澤國”是指四周環水的地方。坊柱上的一副對聯,上聯是“貞堅不貳攀日康莊有道路”,下聯是“豐衣足食向陽桃李自逢時”,意思是說我們周莊人民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走上了康莊大道,生活越來越富裕了。

大家跨過石牌樓就進入古鎮區了,請回頭再看,這裏還有一幅對聯:“萬頃碧波水光瀲灩晴方好;百尺臨雲塔影橫斜景亦奇。”這是著名記者馮英子題寫的。橫額上書“唐風孑遺”。意思是在周莊,古代優秀的民族文化、古風遺韻還能看到一些。這是著名書法家費新我老先生在晚年高齡的時候用左手題寫的,左下角還有他的落款呢!大家可以仔細辨認一下,是“新我左筆”四個字。這石牌樓和馬路兩旁飛檐翹角、黛瓦粉牆的房屋,以及高高聳立的古塔,構成了一個古建築羣,許多人都喜歡在這裏留影,回頭大家也可以在這裏留個影。

〔邊走邊導遊〕前面呢,有一座醒目的漢白玉照壁,它是爲紀念古鎮九百週年而建立的。它藝術地勾勒出了周莊悠久的歷史。擡頭看去,拱橋駁岸,風火牆和蠡窗黛瓦,無不給人以濃重的歷史感。

周莊,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有人把它比作“威尼斯”。四條河道交叉形成“井”字型將古鎮分割,形成8條街道,15座各式小橋彩虹般橫跨在“井”字型的河道上,給周莊增添了風采。鎮上大部分居民住宅都臨港背河。過街騎樓、臨河水閣、水牆門、長駁岸、河埠廊坊、穿竹石欄、水巷幽弄、深宅大院,處處顯露出古樸幽雅,是中國水鄉古鎮風貌的“活化石”。吳冠中教授遊覽了周莊後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

前面有一座古橋,叫太平橋,建於清代。展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幅動人的江南風情畫,在沈廳的展覽室裏,可以看到日本著名女畫家橋本心泉以它爲主要背景的一幅名爲《周莊的某一天》的油畫。

這一條古街俗稱一步街,因爲它很窄,一步就可以跨過,街道兩旁開店的店主不用走出店門,就可以互相握手或遞東西表示友誼,所以又稱友誼街。上面還有一線天,中間是過街樓、這種建築在大城市裏是很少見的,在周莊卻有許多。

〔在雙橋前停下來〕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雙橋,遊覽周莊雙橋是不能不看的。大家看,這橋面一橫一堅,橋洞一方一圓,樣子很像是古時候人們使用的鑰匙,所以當地人便稱之爲“鑰匙橋”。這兩座橋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_年)。這座石拱橋叫世德橋,橫跨南北市河,長16米、寬3米、跨度5.9米。這座石樑橋叫永安橋,平架在銀子浜口,長13.3米、寬2.4米、跨度3.5米。雙橋最能體現古鎮的神韻,等一會大家可以在這裏拍照留念。雙橋爲什麼會這麼出名呢?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著名旅美畫家陳逸飛乘坐小船來到周莊,看到了雙橋,覺得自己彷彿回到了記憶中的童年。於是,就以雙橋爲背景,創作了一幅題名爲《故鄉的回憶》的油畫。後來這幅油畫連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畫廊中展出。這幅畫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後來,被阿曼德.哈默用高價購藏。同年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訪問中國的時候,將這幅油畫送給了_。1985年,這幅畫又經過陳逸飛的加工成爲當時聯合國首日封的圖案,深受集郵愛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睞。經新聞媒體宣傳,周莊古鎮聲名鵲起。陳逸飛的畫使默默無聞的雙橋走向了世界。鑰匙橋不是鑰匙勝過鑰匙,因爲它開啓了周莊與國際交往的友誼之門.

〔過雙橋〕各位遊客,大家看,我們對面的一角,有小橋、流水、人家,這種景色,是我們周莊建築內涵最豐富的一角。所以啊,不管是雨雪霏霏,還是赤日炎炎,喜歡畫畫的人都會在這裏鋪開畫板,描繪着對岸的一景一物。我國的許多電影導演和演員,都把周莊作爲最佳的外景地,先後在這裏拍攝了《共和國不會忘記》、《聊齋志異》、《楊乃武與小白菜》、《濟公遊記》、《江南鉅富沈萬三》、《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等數十部電影和電視劇。著名導演張藝謀說:“在周莊拍片子,很令人滿意。”他追求的就是這種古宅的建築和幽深的水巷組成的文化氛圍,這不是一時一日能製作出來的。

(走到張廳〕現在,我們已經來到張廳,張廳是周莊僅存的少量明代建築之一,爲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廳爲明朝中山王徐達的弟弟徐孟清的後代所建。按理說徐家建的應叫徐廳,爲什麼叫張廳呢?那是在清朝初年的時候,徐家衰落了,就把這座房子賣給了一戶姓張的人家,才被改名爲張廳。讓我們到張廳的正廳去看看。這兒是張廳的正廳“玉燕堂”。玉燕堂原名怡順堂,早先門前有兩棵玉蘭樹,春天一到,玉蘭花開放,引來了許多燕子,燕子在屋檐下築巢繁殖後代,被張廳的主人看見了,認爲燕子和玉蘭樹給張廳帶來了勃勃生機,於是就將怡順堂改爲玉燕堂。張廳的特點是“轎從門前進,船從家中過”。大廳的東側,有一條幽暗深長的備弄,它的作用好像是現在大賓館裏的員工通道。請隨我進去。

這兒就是“船自家中過”的地方。你們別看它窄窄的,可是它能通向外面的大湖。它有兩個作用。一是張廳是一戶大戶人家,每天要消耗許多吃的、用的、穿的,都靠小船從這裏運進運出。二是封建社會,時時會打仗,主人萬一遇到什麼不測,就可以坐着小船從這裏逃生。我想各位一定想了解一些我們周莊風俗習慣吧!這兒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周莊的“阿婆茶”。“阿婆茶”就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吃過午飯後閒在家沒事幹,就帶上自己的小孫孫和一些自家醃製的醬瓜、菜莧等聚到一塊兒,泡上一杯清淡的茶,一邊品嚐醬瓜什麼的,一邊談天說地。有機會大家也可以去品嚐一下。

〔出張廳,邊走邊講〕各位遊客,自從周莊的旅遊事業發展以後,小商店日益增多,特別是旅遊工藝品店,在這些商店裏,有刺繡、雕刻、編織、字畫、旅遊食品等,繁榮了周莊的旅遊市場,大家等會兒可以選購一些留作紀念。

(走到沈廳〕這裏就是沈廳,爲江南民居之最。沈廳是“七進五門樓”,它的七進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進是第一部分,是迎接客人的地方;第二、三、四進是沈廳的第二部分,是接待賓客的地方;第五、六、七進是第三部分,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總之,這三部分可以用四個字來歸納:“前廳後堂”。好,下面我們進去看看 沈廳。

這就是沈廳的第一進“水牆門”,以前水鄉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是船,所以這裏是沈家的船碼頭,也是沈廳主人接送賓客的地方。

我們現在走進的沈廳的第二進“牆門樓”,又稱旱牆門。是沈家辦理婚喪大事、張燈結綵的地方,過路的人一看,不必進去,就知道今天沈家又有什麼大事了。這裏有一塊沈廳的簡介石碑,請大家先看一看吧!石碑旁有一段文字介紹,沈廳又名敬業堂。1995年,被列爲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這裏就是沈廳的第三進了,叫茶廳。是船伕和轎伕喝茶的地方。因爲在那時,船伕和轎伕是不能跟主人一塊兒到裏邊去的。所以啊,這裏的傢俱都很簡陋。

我們已經來到了沈廳的第四進也就是沈廳的正廳鬆茂堂了。我們看這塊匾上的“鬆茂堂”這三個字,是清末狀元張謇寫的。這裏是沈家主人招待貴賓的地方,所以這裏的傢俱很講究。沈廳一共有三幫建築風格,在這裏我們都能看見。請大家擡頭看,屋樑上精美的雕刻有鳳凰、仙鶴等。特別是這個圖案,你們一定會說這是龍吧,嘿,這回你們可錯了!龍,那時候就是天子的象徵,沈廳是民居,所以就只能把它稱作爲“蟒”。這種雕刻屬於“蘇幫”藝術。這一進的屋頂有兩層,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下面一層,上面還有一個屋頂,這樣的結構,可以起到防寒避暑的作用。我們再來看這個磚雕門樓,這是五個門樓中最宏偉的一個。上面的磚雕有《紅樓夢》、《西廂記》中的情景。可惜的是在_中這些精美的磚雕都被破壞了,專家說已經很難修復,這些磚雕屬於“徽幫”藝術。還有一幫是“紹幫”,那屋頂兩旁的封火牆就是。鬆茂堂裏邊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照以前的規矩我們是不能隨便進去的。今天我們就破一次例,進去參觀一下吧!沈廳是前廳後堂的建築格局,我們已經來到了後堂,這裏是大堂樓,現在是陳列室。請大家隨便參觀。這就是沈廳的第六進,小堂樓。這尊塑像就是沈萬三。沈萬三是元末明初人,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號稱江南第一大富豪。關於沈萬三的富有,民間流傳着很多說法。有人說:“沈萬三有一隻聚寶盆,金銀財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也有人說:“沈萬三左腳是金,右腳是銀,凡是他走過的地方,都能挖到銀子。”還有人說;“沈萬三有點石成金的特殊本領。”這些呀,只不過是傳說罷了。據專家考證:沈萬三的富有有三個原因。一是靠躬耕起家的,院子裏的這頭牛就表明他是靠種田發財的。二是沈萬三繼承了人家的財產。第三也是最主要的一點,沈萬三靠鎮北邊的那一條急水江和外國人做生意。他把江南一帶的刺繡、絲綢賣給外國人,賺了大錢。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做外貿。沈萬三的富有不僅在我們江南一帶數一數二的,而且在全國也很有名氣。那時候朱元璋剛做上皇帝。由於連年打仗,沒有多少錢,但是他又想在南京修城牆,怎麼辦呢?有一個大臣提議:“讓富豪來承擔這筆鉅款。”於是,沈萬三分到了建三分之一城牆的任務。當時沈萬三想借這個機會來討好朱元璋,便很爽快地拿出了許多錢。不久城牆修好了,而且修得很漂亮,沈萬三心裏很高興,於是他想縞勞一下修城牆的士兵。誰知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本來就很眼紅沈萬三,這麼一來他就找到藉口了。朱元璋把沈萬三抓了起來,說:“你要和我比富,還想收買軍心,要奪我江山,這怎麼了得。”於是就要把沈萬三判死罪。多虧了那些文武百官出面求情,沈萬三才免了一死,被髮配到雲南充軍。沈萬三的家人,殺頭的殺頭,坐牢的坐牢,家破人亡。他的家產也全部充公了。只有一個小孫子逃了出來,沈家才留下了一條根。我們現在看到的沈廳就是沈萬三的後代沈本仁在乾隆七年時建造的。這塑像兩旁的對聯,上聯是:甲萬戶起南潯周莊江南聚寶;下聯是:稱三秀居東宅客金陵浜東藏銀。概括了沈萬三的一生。

這後邊是沈家吃飯的地方。我們進去看看。

這裏,就是沈廳的最後一進,第七進。是沈家吃飯的地方。桌子上擺的都是一些家常小菜,這中間的主菜是沈家特有的,叫萬三蹄,它還是我們周莊的特產呢!現在商店裏可以買到,大家可以買一隻回去閤家品嚐品嚐。人們都說:“萬三蹄肥而不膩,酥而不爛”,真是席上珍品。隔壁是沈家的廚房。看,這個東西曾在《正大綜藝》節目中登過場。大家也來猜猜,它是派什麼用場的呢!不知道吧!這是擠甘蔗汁用的。這裏還有許多以前用的器具。大家可以隨意看看。

接下來請到樓上去看看。這裏陳列有老爺房和小姐房。我們來看這隻牀,它叫千功牀,它分三進有三個門簾。有許多精美的雕刻,讓人看上去很複雜,可是整隻牀沒有用一根釘子。到夏天時,天氣炎熱,可以把那些雕花板拆下來,裏面就通風了。到了冬天,再可以裝上去。那爲什麼叫它千功牀呢?有二種說法:一說上面,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是唐代李世民手下的開國功臣,爲了緬懷那些大臣,就把他們刻在牀上,所以稱千功牀。二說上面的精美圖案,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才刻成,功夫太深,故稱爲千功牀。其他的陳列物品,請大家隨意看看。

這是沈廳的走馬樓,所謂走馬樓,就是樓道,繞着沈廳兜一圈。大家看,這兒有一塊木板。我們從這裏望下去,是我們剛纔走過的鬆茂堂。平時,木板都是關着的。封建社會,女的是不能隨便見客人的,所以就設計這麼一個可以開、關的窗,逢到有客人來,女的就可以掀開一條縫偷偷地看了。古代小姐就是在這裏看自己的未來丈夫的。好,請大家跟我走。這裏呢,就是沈家逢年過節請戲班子唱戲的地方,這兩邊可以坐人。如果好好裝飾一下的話,那可真是一個很不錯的小舞臺。到了此處,沈廳我們已參觀完了。那麼,沈廳的價值究竟在哪裏呢?對!沈廳的價值就在於它不是官宅,而是民居。民居能有這麼大的規模,而且保存了二百多年,這在江南一帶是極罕見的。〔出沈廳,到富安橋〕大家請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座橋叫富安橋。它始建於公元1355年,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嘉靖年間(1522~1566年)兩次重修,爲單孔拱橋。橋長17.4米,寬3.8米,跨度6.6米。清咸豐五年(1855年)重修,橋面改成花崗石,東西有級梯,中間爲平面,刻有浮雕圖案,橋身四角有橋樓,臨波拔起,遙遙相對。據說沈萬三的弟弟沈萬四,因不願重蹈其哥哥與朱元璋作對最終被髮配充軍的覆轍,主動捐錢爲鄉里做好事,曾捐錢修建過富安橋。富安橋的名字,就是表達了他富了以後祈求安康的心願。

〔邊走邊導遊〕各位遊客,這兒還有穿竹石欄,很有特色,所以許多電影導演也都喜歡在這裏拍鏡頭,像電視劇《柳亞子》、《江南鉅富沈萬三》等,一些片斷都是在這兒拍的。

看,這條市河以前是我們周莊的菜市場。水鄉人家,買菜也是在水上進行的。每天早晨,河道上擠滿了小船,船上裝着鮮魚、蔬菜等。小販們一邊搖船,一邊叫賣,兩岸的居民聽到以後,紛紛到河埠上來買菜,有些住在樓上的人,懶得下來,就直接從樓上放下一隻籃子,籃子裏面放着錢,小販只要把菜放到籃子裏,這樣一筆生意就成交了。

〔葉楚傖故居門前〕這裏面是國民黨元老葉楚傖的故居。葉楚傖小名小鳳,是著名的南社詩人,曾經擔任過國民黨江蘇省政府祕書長,我們周莊有一段時間曾被改名爲楚傖鎮!

葉楚傖出生貧寒,長大後雖然做了“大官”,可仍然處處注意節約。一次他到老朋友沈仲眉家去,沈仲眉問他吃什麼?他只點了一隻糟燒螺螄頭肉,螺螄在水鄉是極便宜的,這也是他童年時代家裏最好的菜了,他認爲這菜有鄉土風味,且價廉物美。吃完飯,沈家的女傭王媽給他絞上一把毛巾,他連忙說:“不敢當,不敢當!您老人家替我絞毛巾,真是過意不去,應該讓我們年輕人給您絞毛巾纔對。”王媽很受感動,她說:“這個‘葉老爺’雖然官做得大,卻沒有一點官架子,真是少有的好人。”葉楚傖的作品很多,有《楚傖詩存》、《世微堂文集》等。1946年葉楚傖在上海病逝。故居陳列了葉楚傖的生平家世、著作和有關他的照片、回憶文章。請大家進去參觀一下。

〔全福講寺〕各位遊客,這裏是全福講寺,矗立在南湖園中,殿宇軒昂,飛檐高翹,歡迎四方遊人。相傳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邊功郎舍宅爲寺,在白蜆湖畔建全福寺。歷代不斷擴建,梵宮重疊,樓閣崢嶸,碧水環繞,香火鼎盛,成爲江南一帶以經懺爲主的名寺。寺內有一口巨鍾,重三千斤,懸於大雄寶殿左側。每當破曉時分,寺內有和尚撞鐘,鐘聲宏亮,傳到數十里外。人們把它當作報曉的雞啼,聞聲紛紛起牀,下田耕作。久而久之,“全福曉鍾”成爲周莊人景中的重要一景。

昔日的全福講寺共有五進,主體建築大雄寶殿,殿宇雄偉軒敞。高達三丈徐的如來大佛巍然盤漆而坐,寬闊的巨佛手掌心中足可臥伏一人,這樣高大的佛身,在江南一帶的各大寺院中絕無僅有。據《周莊鎮志》記載,如來大佛本蘇州虎丘海涌峯雲巖寺世尊像,清順治五年(1648年),都督楊承祖兵駐白蜆湖邊,迎於寺內,如來大佛的左右,仁立着文殊、普賢佛像,同樣十分高大。兩側的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清初,書法家李仙根尋訪全福講寺,見寺院與湖光水色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揮毫寫“水中佛國”四個大字,製成匾額懸于山門之上,給全福講寺增添了光彩。

全福講寺九百年來香火鼎盛,成爲周莊繁榮發展的一個象徵。然而,這座堪與杭州靈隱寺媲美的寺院,卻在50年代初期被迫改作糧庫,寺內所有的佛像、經卷和珍藏不知去向,歷史悠久的古寺毀於一旦,這不能不說是周莊的一大損失。

90年代後,周莊鎮建造南湖園。作爲主體工程的全福講寺,也於1995年3月18日破土動工。經過三百個日夜的緊張施工,移址在南湖的全福講寺,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新建的全福講寺,主要建築包括山門、指歸閣、大雄寶殿和藏經樓等。

山門聳峙在南湖岸邊,門前湖光瀲灩,水埠碼頭平臥碧波,遊人和香客可以乘船進南湖沿石階登岸,別有情趣。進入山門,只見一座五孔石拱橋飛跨在荷花池上,橋上石欄相扶。駐足橋上,可以欣賞荷池中的紅嶂翠蓋,也可以回眸南湖,盡情地觀看旖旎的湖景。

過拱橋,前面就是重檐復宇、氣勢莊嚴的指歸閣。在此登樓,居高臨下,遠近的景色盡收眼底。南湖中養魚的網箱籪欄,以鉛灰色的線條,分割着萬頃波光。寺院內的亭臺樓閣,錯落有致,鐘樓、鼓樓矗立兩側,互爲映襯,使寺院愈加氣象雄偉。

第三進,即是主體建築大雄寶殿。飛檐翹角,雄偉而不失精美。“佛光普照”四個大字在高達18米的屋脊間熠熠閃光。鑲嵌於兩邊的梅、蘭、竹、菊磚雕構圖別緻,精細秀逸。緩步進人殿堂,只見大殿中央供着佛祖釋迦牟尼的銅坐像,高5米重3噸。釋迦牟尼兩側,是騎跨在雄獅上的文殊和騎跨在大象上的普賢。殿後塑有飄海觀音像,屹立在鰲魚之背,衣袂飄動。大殿兩旁的十八尊羅漢像,也各具神態,栩栩如生。整座大雄寶殿,神光閃耀,祥雲繚繞,置身其間,足以感受到佛教文化氛圍。

經臺由婉蜒曲折的花廊環抱,經臺中央矗立着三層寶殿,終日香菸繚繞。四周的荷花座石雕欄杆上,鐫刻着吉祥雲紋。經臺下的池水與曲徑花廊下的流水相連,有錦鱗嬉遊,富有詩情畫意。

大雄寶殿後,是三層高的藏經樓。殿堂寬敞,裝飾精美。樓內薈萃諸多佛教文化的精品。藏經樓兩側是大齋堂和方丈室,遙相呼應。

周莊修復全福講寺,借水佈景,巧奪天工,融佛教文化、建築藝術和園林景色於一體,既爲佛教文化愛好者和宗教信仰者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場所,也爲旅遊者提供了一個流連忘返的好去處。

〔出全福講寺〕大家看對面的那座小茶樓就是三毛茶樓,它是爲了紀念臺灣女作家三毛而建的。1989年,三毛在煙雨朦朧之中來到了我們周莊,她看到周莊小橋、流水、人家的迷人風光,不禁感慨地說道:“啊!這不正是我魂牽夢繞的故土嗎?”三毛激動地流下了眼淚。三毛回到臺灣後還經常來信,說還要嚐嚐周莊的大閘蟹,很可惜她再也沒能實現這個願望。周莊人民爲了紀念她,將這座古宅改稱三毛茶樓。茶樓中除了陳列了三毛的照片、手跡、書信外,還陳列了中外大批文人學者遊訪周莊的照片。

〔邊走邊導遊〕前面就是迷樓了。大家看,這兒有一座古橋,它叫“貞豐橋”。“貞豐橋”這個名字,不用我說大家也都知道,它是因爲周莊的原名而起的。橋邊的那座小樓就是有名的“迷樓”。迷樓以前是一家小酒樓,叫“德記”酒樓。它怎麼會出名呢?原來清朝末年,有一些進步的文化青年成立了一個團體,叫《南社》。那時南社成員柳亞子、陳去病、王大覺等人都喜歡在這酒樓裏喝酒吟詩,他們還以酒樓爲題,寫下了許多著名詩篇。後這些詩篇被編成了《迷樓集》,隨即迷樓的名氣也就傳開了。

那“迷樓”爲什麼被稱爲“迷樓”呢?原來南社成員們在酒樓上飲酒作詩,他們覺得小酒樓的一切都非常迷人,菜很迷人,酒很迷人,周圍的環境也很迷人。因此,他們就風趣地把酒樓稱爲“迷樓”。他們把酒樓叫作“迷樓”還有一個用意,就是轉移反動派的視線。

好,我們就到迷樓裏面去看看。迷樓爲臨河修築的兩層小樓。樓內陳列着南社成員的照片、手跡、著作和書畫作品,以及當代書法家書寫的《迷樓集》中的詩句。二樓的東側,是一組人物蠟像,展現的正是“小樓暫飲夜傳杯”的情景,可謂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迷樓向遊客開放以後,接待了許多南社成員的後裔,他們熱情地向迷樓提供圖片資料和實物,還積極參加南社研究,小小的迷樓,引起國內外諸多人士的注目。

〔繼續向前走〕這裏是澄虛道院,又稱“聖堂”,創建於宋元佑年間(1086~1096年),距今已有九百餘年曆史。明代中葉以後,道院規模日趨宏大。嘉靖年間,當地人玉壁捐資增建了儀門。清康熙二十五年,道士胡天羽化緣募捐建玉皇閣。五年後,又在閣西建造了文昌閣,清乾隆十六年,道士蔣南記在山門外建造聖帝閣,樓閣面臨普慶橋,形成了前後三進的建築羣,氣宇軒昂,佔地1500平方米,成爲吳中著名的道院之一。澄虛道院不但保存着豐富的宗教文化遺產,而且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水鄉風光,也使道院的遊人香客流連 忘返。

各位遊客,我的導遊到此結束了。如果有時間,各位可以在古鎮裏隨便走走看看。在這臨別之際,讓我再一次感謝大家的光臨。同時,還請您把周莊的祝福帶給您的家人和朋友。祝大家在周莊旅遊愉快,吉祥如意!

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5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花果山景區風景怡人,花果山位於洛陽市西34公里處的宜陽縣境內,景區總面積180平方公里,主峯海拔1831.8米。公園內林廕庇日,飛瀑高懸,猴石奇異,古木參天,素有“雄俊賽五嶽,奇秀冠中原”之稱。

花果山之名始見於北宋《太平寰宇記》:“壽安縣(今宜陽縣)嶽頂山在縣西南,又西爲花果山,比《西遊記》成書早500餘年,花果山地域內的農家普敬孫悟空,村(地)名大多與《西遊記》書中的村(地)名相重。唐伯虎、李賀、白居易等歷代名人都曾留詩花果山,唐明皇李隆基當年出巡宜陽,在李賀故里隔河遙望花果山,於夢中神遊仙山而留下千古名曲《霓裳羽衣曲》。

1991年花果山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爲國家級森林公園。20_年來的開發建設,使景區具備了吃、住、行、遊、購、娛的全方位服務條件。

大家可能看過《西遊記》中的花果山,它便是吳承恩創作的原型,許多名勝都和《西遊記》中的故事緊密連接,如孫悟空降生的女媧造石,棲息之地水簾洞,天工巧成的八戒石,勾倚參差的七十二洞以及照海亭,一線天,小蟠龍,九龍橋,南天門,各有特色,神奇迷人,當年吳承恩遊雲臺山時,正是因爲看到了這座海上仙山的奇觀異石,靈泉湖天所啓發,纔有了靈感,才創造出一 系列故事。

20_年,《西遊記》著名演員六小齡童和馬德花先生回“鄉”探親,並分別被授予花果山村和高老莊村榮譽村民。如今,花果山正以她靚麗的風姿鑲嵌在黃河中原旅遊線上。

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您來蠡園遊覽,我是導遊員小萌。今天有幸陪同大家遊覽蠡園,共度美好時光,我感到十分榮幸。

我們現在將去遊覽的景點是蠡園。蠡園距無錫市區10公里,位於前湖北岸的青祁村,是一處以“堆造假山、巧借真水”而聞名的江南水鄉園林.

蠡園簡史:得名由來—創建歷史—景區分佈

蠡園因蠡湖而得名,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東北岸的一個內湖,湖面9.5平方公里。相傳20_多年前,越國大夫範合助越王滅亡吳國後,功成名就,攜西施隱居於此。後人把范蠡、西施當年泛舟的五里湖叫做“蠡湖”,蠡園也因此而得名。

蠡園的建設,最早是在民國初年,當時的青祁村人虞循真在蠡湖岸邊種植了柳樹、菱藕,然後築堤圍坎,建造茅亭,形成了“梅埠香雪”、“南堤春曉”、“曲淵觀魚”等“青祁八景”,並設立“山明水秀之區”牌額以示遊人,從而奠定了蠡園風景開發的基礎。

1920_年,又一位青祁村人王禹卿,在上海經營麪粉生意致富後,回到鄉里,在“青祁八景”的基礎上闢地30畝,鑿池引水,疊石爲峯,歷時三年建成蠡園。1930年,臺園的另一位建造者陳梅芳在蠡園旁建造了另一個園林,據范蠡在此與鄉親們一起養魚的傳聞,取名“漁莊”,並聲稱要勝過蠡園,因名“賽蠡園”。1936年,王禹卿的兒子王亢元,又分別營建了湖心亭、凝春塔等建築。解放後,1952年無錫市政府經全面整修,在臺園與漁莊之間,建築了一條千步長廊,從而將兩國連成一體,統稱“蠡園”。1978年又在長廊之東拓建新園,形成了如今的規模。

臺園現佔地123畝,其中水面佔40%以上,全園分爲四個景區:東部有百花山房、月波平眺、南堤春曉和四季亭;西部有千步長廊、湖心亭、凝春塔;中部有假山羣、蓮防;新闢的有春秋閣等名勝景觀。

蠡園大門—百花山房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了蠡園大門,這是由原漁莊大門改建而成的。進門是90平方米的敞廳,右側牆上刻有蠡園風景圖。向前過暗廊、月洞門,穿過假山屏障,只見右邊堆砌着湖石、假山,這就是著名的百花山房。它建於1934年,外觀爲落地長窗,配以各種花紋雕刻。廳裏陳設古式傢俱,房後種植芭蕉、棕櫚。百花山房迴廊中的牆上裝飾着彩繪壁畫,它以西施故事爲線索,形象地展現了西施~生的主要經歷。西施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浙江諸暨人。在吳越爭戰中,越國謀臣範合幫助越王勾踐設“美人計”,將西施獻給吳王夫差,從而使夫差沉迷酒色,最終亡國。

由迴廊向前,二層樓建築是“濯錦樓”。

假山羣—蓮舫—洗耳泉—桂林天香

假山石陣是臺園景區的主要特徵。1930年陳梅芳建漁莊時,用太湖石堆砌假山羣,由浙江東陽人蔣字元設計建造。來到假山羣,只覺峯迴路轉,曲折盤旋,置身其中,如入迷宮。假山羣的建造豐富了園林內容,增加了山林野趣,又分隔了景區空間。這些假山都以“雲”字題名,有云窩、雲腳、穿雲、朵雲、盤雲、歸雲、留雲等。假山最高處是“歸雲洞”,高12米。在此可以眺望全園景色。我們到此,是否有一種“身在此山中,不知雲深處”的感覺呢!假山雖小,卻風景獨特。在假山羣旁,還配置着小亭、池塘、小溪、曲橋、石筍,並且種植了各種名貴花木,大有會稽蘭亭之風光。

假山羣中最大的建築是“蓮航”。它建於1930年,三面臨池,一側和駁岸相連,分成三個艙:前艙是落地長窗,中艙裝飾着矮牆花窗,尾艙隔有粉牆欄杆。航是園林湖泊中建造的一種船形建築,主要供人在遊覽時駐足停留,觀賞水景。江南園林造園多以水爲中心,蠡園又建在太湖邊,因此陳梅芳在假山羣中造了這座蓮航,使遊人不在水中划船,卻如同置身舟中的感覺,充分體現了造園者的用意。

看完蓮訪,我們沿石路向南,前方有一口直徑約一米的泉井,周圍疊石形如耳廓,這就是著名的“洗耳泉”。泉旁這塊大石,狀如獅子,似在守護着清泉。再看泉畔石路兩旁分佈着這些湖石,倘若遊客們仔細辨認,就能看出12生肖的動物形態。跨溪石橋上有“潛魚”兩字。此處景觀以景狀物,讓我們不得不歎服造園者的別具匠心。

·寒山寺旅遊景點介紹 ·江蘇周莊旅遊景點介紹 ·揚州瘦西湖旅遊景點介紹 ·淮安市旅遊景點介紹 ·夫子廟旅遊景點介紹%

下面讓我們繞過假山,來到一片豁然開朗的景區。這裏平地上種植着數十株古老的桂樹,鬱郁蒼蒼,香溢滿園,因而名叫“桂林天香”。倘若中秋時節來到這裏,定能使您感受一番“天香雲外飄,桂子月中落”的情趣。

酒虛亭—四季亭—月波平跳—空界橋

走出假山羣,過月老亭石拱橋,前面看到的攢尖敞開的亭子,就是“涵虛亭”。此亭本來在蠡園東部,建漁莊時遷到這裏。原先亭子分成八面,有矮牆,上裝花格長窗,1958年整修時,拆除了花窗和矮牆,成爲現在開敞的樣子。1983年還塑有“西施浣紗”像。

“涵虛亭”前是“四季亭”。四個亭子外形雖然一樣,寓意卻十分深刻,它們代表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時。四季亭於1954年建造,造型別致,歇山式亭頂。亭內三面扶手稱作“美人靠”,亭頂上裝飾着水生植物——荷花、荷葉、蓮蓬。我國古代把水生植物看作吉祥物,認爲可以避免火災。那麼這四個亭如何加以區別呢?一是看亭邊種的植物:春亭旁種梅花和迎春;夏亭畔種夾竹桃;秋亭邊種桂花;冬亭側種臘梅。二是看四亭所處的方位,無錫地處近海,緯度較低,屬亞熱帶氣候,春、夏、秋、冬四季風向分別以吹東、南、西、北風爲主,所以“四季亭”以東、南、西、北方位確定。

四季亭還各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這是在1980年《無錫日報》上公開徵集評選的,它們分別是:春亭叫“溢紅”,夏亭名“滴翠”,秋亭爲“醉黃”,冬亭稱“吟白”。

在蠡園西南角,臨湖建“六角亭”,這就是蠡園風景之最的“月波平眺”。它飛檐翹角,綠瓦紅柱,因亭頂原立有一隻仙鶴,故又叫“仙鶴亭”。1958年整修時拆除了,換成現在的葫蘆攢尖頂。頂上有12根楞木,斗拱相連,雕刻着60只金鳳凰,每五隻鳳凰由一條龍率領,中間繪有雙龍戲珠,所以也叫“龍鳳亭”。1981年,無錫書畫家倪小近寫的“月波平眺”匾懸掛在亭正中央。站在亭中可以眺望五里湖,領略湖光山色,所以也叫“望湖事”。

各位遊客:如果我們在這裏坐船遊覽蠡湖,便能眺望到遠處的寶界橋,它是榮德生在1934年做60大壽時,出資建造的。橋的全長375米,寬5.6米,高7.7米,橋下架有60個橋孔,象徵榮德生60大壽。因橋在寶界山下,故名“寶界橋”,又因爲此橋是無錫最長的橋,所以人們也稱它爲“長橋”。

南境春曉—千步長廊—暗紅煙綠—凝春塔

在“望湖亭”前沿湖邊的是“南堤”。長二三百米,30年代初,虞循真在這裏種植桃樹和柳樹,稱“南堤春曉”,成爲“青祁八景”之首。如今共有300多棵柳樹,600多株桃樹。每到春天,紅碧桃、紫葉桃,以及從外引進的金散金碧桃、重瓣白碧桃等十多個品種的桃花競相開放,爭奇鬥豔,將這裏點綴得分外美麗。

沿南堤向東,走過假山石洞,是一個小天井,左邊是木香樹,右邊是一棵紫藤,再向前穿過月洞門,就是長廊。長廊全長289米,也稱“千步長廊”,建成於1952年。它既連接了老蠡湖和漁莊,也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景緻。長廊一面臨蠡湖,另一面是長牆,牆上開有80多個漏窗,並用青瓦砌成各式圖案,大家仔細端詳就會發現,每個圖案各不相同,別具匠心。長廊東邊,嵌有38塊磚刻,刻的是蘇東坡、米芾、王陽明等人的作品,這是在1920_年建園時鑲嵌上去的。整個長廊臨水一邊設置長椅,既裝飾遊廊,又能供遊人休息,倚欄觀景,人在其中,確能領略到“山光照檻水繞廊”的意境。

於步長廊東邊的盡頭,用棧橋和長廊相連的是湖心亭。湖心亭採用平橋涵洞的建築結構,伸向湖中約50米,它是1935年由王亢元出資建造的。整座亭呈長方形,飛檐翹角,四面通敞,上部金色琉璃瓦頂,底部用黃色架築材料。一面牆上雕刻有《嘉湖佳話》壁畫;另一面有“晴紅煙綠”匾,表明五里湖景色四時多變,因此也叫“暗紅煙綠”水謝。和湖心亭隔水相望的是“凝春塔”,高約數米,五層八角,紅磚青瓦,小巧玲戲,中西結合,是蠡園中的著名一景。

半亭—春秋閣

現在我們從千步長廊返回,可看到長廊一端,有一段獨特的建築,它與長廊相連,一半是走廊,一半是亭子,因此名叫“半亭”。半亭是千步長廊的延伸,它連接着蠡園新區,起到了一個過渡作用。這裏也是觀賞春秋閣的最佳地方。

遊客們:前方這座三層樓的高閣就是“春秋閣”,它建於1978年。讓我們走近閣旁,各位請看:這幢單檐歇山頂的建築矗立在整個園林的最高處,給臺園建築增添了層次錯落的變化。檐下高掛一塊“春秋閣”的橫匾,是著名書畫家劉海粟的手筆。閣名取自春秋時期範麥和西施的故事。遊客們:閣內有迴廊,可以登臨遠眺,閣的底層還有一幅大型壁畫《范蠡西施泛舟圖》可供欣賞。下面請大家跟我一起登上春秋閣,居高臨下地領略一番蠡園的壯麗景觀吧!

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園林之妙在於借”,這是中國園林常用的造園手法之一,可是當我們踏上位於揚州市古運河畔的徐凝門街77號時,卻發現這裏民宅林立,遠處無山,近處無水,周圍光景可惜,可見在這裏造園是多麼的艱難啊!整個何園佔地面積爲l.4萬平方米,要想在江南園林中獨樹一幟,只有充分顯示自己的特色。那麼何園到底有哪些造園手法呢?請遊客們跟我前去遊覽。

【何園概況—何園的佈局】

各位遊客:何園,原名“寄嘯山莊”,是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湖北道臺何芷舠離任後歸隱揚州,購得“片石山房”舊址進行擴建,歷時20xx年而建成的一座大型住宅園林。建成後,取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的意境,題名爲“寄嘯山莊”,又因爲園主人姓何,故俗稱何家花園,簡稱“何園”。現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何園吸取了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精華,又融入了西洋建築的格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全園空間有東西花園、住宅庭院和片石山房三部分組成,建築總面積7000多平方米,廳堂98間,主體建築前後三進,全部用水磨磚砌成。《揚州攬勝錄》一書,稱其爲“鹹(豐)同(治)後城內第一名園”,是清代後期揚州園林的代表作。

【東園:牡丹廳—船廳】

穿過一片建築羣,迎面看到一幢磨磚門樓,這就是何園大門,進入大門,就來到何園的後花園,整個後花園可分爲東、西兩部分。現在我們所站的位置就是東花園的過院,穿過“寄嘯山莊”圓洞門就來到東園部分。東部以廳堂爲中心構成一組院落,前面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有兩座廳,南面嵌有“鳳穿牡丹”磚雕的廳,我們稱其爲“牡丹廳”。這幅磚雕是揚州晚清時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磚雕工藝品,正中還刻有牡丹、鳳凰等圖案,四周牡丹枝葉的形狀有正有反,花紋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線條流暢,整幅畫面造型豐滿,主題突出,層次分明,錯落有致。

在東部所有建築羣中,最精緻的要數北面的船廳了,廳似船形,臺階前以鵝卵石、瓦片鋪地,花紋作水波狀,給人以水居的意境,北面鋪設丹鳳朝陽,象徵着吉祥、長壽。在船廳正廳兩旁柱上有對濫聯:“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爲四壁船爲家。”遊客們,當您看了這幅祖聯後,你或許已忘卻這是一個陸上園林,彷彿漫步在湖濱,坐在腦內蕩槳。我們不得不讚嘆構園者在東園的山水樓閣中居然能使“無水而有水意,無山卻有山情”。在船廳後側風火牆上是一座秀麗的假山,長約60餘米,上有盤山磴道,下有空谷相通,水繞山行,遍植梅樹,山上有座小亭,過小亭可登串樓。遠遠望去,假山就像一幅祖國的大好河山圖。如果把風火牆比作畫家筆下的宣紙,那麼眼前的貼壁假山就是剛畫好的山水畫,拐彎處給人以悠遠的感覺,令人無限通思。

【兩園:水心亭—蝴蝶廳—桂花廳—太湖石假山—複道迴廊—漏窗】

遊客們:如果說東園是何園的序幕,那麼西園就是何國的主體。樓臺的豪華,層次的深密,復廊的透迄曲折,山石的深幽空靈,在中國園林中也的確是獨樹一幟。西園以水地居中,空間開闊,四面設景,都以申樓爲主體,並有石板曲橋延伸至水池中央的水心亭。水心亭是什麼意思呢?“亭”者停也,是停留休息的地方,水心亭,顧名思義,是在“水中央”休息的地方。此亭是爲了巧用水面和環園走廊的回聲,增強其音響的共鳴效果而建,供園主人觀賞戲曲、歌舞和“夏日招涼”之用。這種水心方亭,在揚州園林中稱作“小方壺”,“方壺”即海中仙山。電影《紅樓夢》、《畢昇》,電視連續劇《青青河邊草》等影視劇都把它作爲拍攝的場景。

西園樓臺極富層次,在水池北面,有上下兩層的七楹樓房,中間三間稍突,兩側兩間稍斂,歇山頂式建築四角昂翹,就像振翅起舞的蝴蝶,我們稱之爲“蝴蝶廳”。這裏原爲園主人接待宴請賓客之處,所以也稱“宴廳”。這些廳堂一個個都裝扮得極爲富麗,廳內術壁上雕刻有歷代名碑字畫。如蘇東坡的竹,鄭板橋的蘭,唐寅的花鳥,曹操的詩等,雕刻面積達140平方米,從這些書畫作品美術工藝中,可以看出畫家飛逸的翰墨,雕刻家明快的刀刃,流暢的線條,都得到了極爲細緻的體現。

在水池的西面古木相映,綠意盈野,花叢中矗立三門廳房,這就是桂花廳。廳前種有大量的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每當中秋佳節,桂子月中落,花香雲外飄,此廳是賞桂的最佳處,因此稱之爲“桂花廳”。

在水池的南面有太湖石假山一座,峯高約14米,是全園的最高處,有險壁,懸崖,奇峯,幽巖,或如一人,或似一物,或像羣猴戲鬧,或如雄鷹高踞,底部還有梅花三洞,互相串聯,碧水貫注其中,遠遠望去,顯得幽深清冷。此處構山極爲適宜,爲什麼呢?因爲這裏是何園的邊緣,僅一牆之隔就是園外,而遊客們看着眼前高聳的假山邊緣,定會產生“正人萬山圈子裏,一山過後一山攔”的感覺,這就增加了景深,開拓了意境。而整座假山既有盤山曲道,直達山頂,又與山腳空谷相連通。園主人在工作之餘,來此散步之際,既可沿山道玩味山石奇趣,又可登山頂俯視全園美景,還可來到山谷品味納涼,敘談話舊。

另外,在水池西牆壁上刻有王羲之的《十七帖石碑》,顏真卿的《三表真跡》,蘇武的《海市並敘》等石刻文物,由於時間關係,今天我就不—一展開講解了。

各位遊客:西花園的樓臺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富層次,雖爲單體建築,卻也渾然一體。其中起紐帶作用的就是復廊了。廊是中國園林中最富有可塑性與靈活性的建築,在園林中不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觀賞的作用,對於我們旅遊者來說、廊是一條生動活潑的旅遊線路。複道迴廊是何園建築的一大特色,全長430米,並把整個後花園的主要景點和玉繡樓貫穿起來。它分上下兩層,形成立體面,起到分離客流的作用。可見,3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有建造立體交通的思維。漫步復廊裏欣賞全國美景,還可以觀賞到水心亭上的戲曲表演。即使在下雨天,也能免遭淋雨之苦,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構園者用心良苦,獨具匠心。

遊客們:請看廊的東南兩面都開有漏窗,有的用水磨花花窗作爲分隔,有的直接開成空心窗洞,置兩排平行12個什錦花盆,有摺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這樣我們在廊上走,就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加深了園林的層次,使花園與住宅相互關照,增加了園林內部環境氣氛的曲折變化,各景之間相互呼應。從復廊曲折南行,我們看到的這幢重檐歇山頂建築便是“賞月樓”,這裏是主人母親居住的地方,廊旁鐵欄花案刻有“延年益壽”的字樣。

【住宅區:煦春堂—玉繡樓】

住宅區主要由一座面積約160平方米的煦春堂和兩座七開間的西洋樓組成,是一幢單檐歇山頂建築,整座煦春堂大廳分正廳、耳廳,是目前揚州市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楠木廳。正廳大門兩側,融合了西方建築方法,選用整塊4平方米玻璃配成窗,有利於採光。在朝南一面走廊上有13個西式木雕月牙門,上面雕有折枝、牡丹花和牡丹花籃,象徵着主人對如意、美好、吉祥、富貴生活的神往。

在楠木廳後面有兩進具有異國風格的雙層樓房,叫玉繡樓,共有28間,中西合壁,新穎別緻。這裏曾是小姐閨房,是園主人女兒居住的地方,在封建社會,小姐是不可以輕易與人見面的,因此園主派“重兵”把守,客人也不敢越雷池半步。遊客們:請擡頭往上看,頂上廊板中有個方孔,配有滑輪升降,這是專爲小姐輸送食物和茶水之用的。

遊客們:剛纔我們遊覽了庭院區的各棟住宅,不知有沒有發現,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帶有西方建築特色,這是因爲國主人從小留學過歐洲,接受了外來文化的影響。

【片石山房:石濤的疊石—楠木廳—不繫舟】

在何園東端還有一個規模不大的“片石山房”。何園自古就有大花園、小花園之說,如果把何園比作大花園,那麼小花園就是園中之園片石山房了。

片石山房,原名“雙愧園”,是清朝初期畫壇巨匠石濤疊石造園的惟一遺蹟。後因年久荒廢,僅有假山主峯殘石倚牆而立。1989年底進行了修復,使勝景得以再現。石濤是清代著名的山水畫家,明朝宗室的後裔,明朝滅亡之後,爲避免清統治者的迫害,出家爲僧,亡國之痛使之寄情山水,並在疊石時將胸中鬱憤轉化爲佳山秀水。石濤死後葬在揚州蜀岡。

古人云:“揚州以名園勝,名園以疊石勝。”揚州無山,園林中常採用平地疊石之法,而疊石增山是很講究的,必須運用高度技巧,那麼它究竟有哪些奧祕呢?請遊客們繼續跟我往前走。請看前面片石山房門廳處置有一滴泉,形成“注雨觀瀑”之景。水池前一廳爲復建的水謝,廳中以石板進行空間分隔,一邊爲書屋,另一邊爲棋室,中間是涌的泉,並配置琴臺,琴棋書畫合爲一體。在池的南面有三間水村,與假山主峯遙遙面對,高山流水,此情此景正能體現石濤的詩意:“白雲迷古洞,流水心檐然;半壁好書屋,知是隱真仙。”

在園中之園的東面那幢楠木廳,是整個何園保存年代最久的一幢建築,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現在經過裝修重新對外開放。它結構嚴謹,典雅端莊。在楠木廳西側有一“不繫舟”,臨池停泊,坐在船上俯視池中游魚,就像遊船正從外面野航回來,其樂無窮。楠木廳東院牆上嵌有磚刻“片石山房”四字,是後人臨摹石濤真跡而放大的。

遊客們:分峯疊石當爲揚州造園的一大特色,而何園現存的湖石假山保持了基本原貌,今天我們有機會領略它的風采。請看.假山之上,用連皮杉木新建的半亭,名爲“葫蘆亭”,充滿野趣。假山丘壑中的“人工造月”堪稱一絕,光線通過留洞,映入水中,宛如明月倒影。在西廊壁上新刻了碑文,選用石濤詩文等九篇。壁上還嵌置一塊碩大鏡面,整個園景可通過不同角度映照其中。

片石山房雖佔地不廣,卻使廊、廳、亭、假山與水達到有機的統一,給人以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意境,在有限的天地中給人以無限的通思。

各位:假如在皓月當空之際來到何園,水心亭籤歌悠揚,湖心亭上身着長袖舞衣的少女撥動琴絃,倩影映入湖水之中,湖中游魚自由暢遊,置身其中,您哪裏會以爲這是何園,分明是瑤臺仙境。著名造園家陳從周教授遊園後曾賦詩一首:“江南園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揚州。水心亭上看波綠,覽勝來登一片樓。”

何園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但願何園這輪揚州的難保的明月,永遠留在您的心裏。

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 篇4

你們好,很開心認識你們。今日,就由我帶你們去“人間天堂”――蘇州觀賞園林。

在車還沒到古典園林之前,我先爲你們介紹古典園林吧!1985年蘇州園林即被評爲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記載,蘇州城內大小園林將近200處。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着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同時被稱爲蘇州古典園林的“四大名園。”

我們已經到了今日黃金遊的第一站――留園。留園位於蘇州是園林路,它應用了分和,明暗等比較手法。你們可以好好去觀賞了,不過也要注意衛生,做一個文明的遊客。

留園不留我們,那我們就去獅子林吧。獅子林變化多端,值得一覽。

穿過獅子林,出去約五千米,就可以看見寒山寺了。說到寒山寺,你們一定自然的想起《楓橋夜泊》裏的“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吧?因爲唐初有一個寒山的和尚在這裏住過而得名。現在在寺內存碑一方,上面還刻着《楓橋夜泊》一詩呢!

好了,寒山寺到了,現在你們可以仔細觀賞寒山寺了。

各位朋友,我們在“人間天堂”――蘇州度過了美好的一天,我們明天再見!

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園林之妙在於借”,這是中國園林常用的造園手法之一,可是當我們踏上位於揚州市古運河畔的徐凝門街77號時,卻發現這裏民宅林立,遠處無山,近處無水,周圍光景可惜,可見在這裏造園是多麼的艱難啊!整個何園佔地面積爲l.4萬平方米,要想在江南園林中獨樹一幟,只有充分顯示自己的特色。那麼何園到底有哪些造園手法呢?請遊客們跟我前去遊覽。

【何園概況—何園的佈局】

各位遊客:何園,原名“寄嘯山莊”,是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湖北道臺何芷舠離任後歸隱揚州,購得“片石山房”舊址進行擴建,歷時20xx年而建成的一座大型住宅園林。建成後,取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的意境,題名爲“寄嘯山莊”,又因爲園主人姓何,故俗稱何家花園,簡稱“何園”。現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何園吸取了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精華,又融入了西洋建築的格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全園空間有東西花園、住宅庭院和片石山房三部分組成,建築總面積7000多平方米,廳堂98間,主體建築前後三進,全部用水磨磚砌成。《揚州攬勝錄》一書,稱其爲“鹹(豐)同(治)後城內第一名園”,是清代後期揚州園林的代表作。

【東園:牡丹廳—船廳】

穿過一片建築羣,迎面看到一幢磨磚門樓,這就是何園大門,進入大門,就來到何園的後花園,整個後花園可分爲東、西兩部分。現在我們所站的位置就是東花園的過院,穿過“寄嘯山莊”圓洞門就來到東園部分。東部以廳堂爲中心構成一組院落,前面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有兩座廳,南面嵌有“鳳穿牡丹”磚雕的廳,我們稱其爲“牡丹廳”。這幅磚雕是揚州晚清時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磚雕工藝品,正中還刻有牡丹、鳳凰等圖案,四周牡丹枝葉的形狀有正有反,花紋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線條流暢,整幅畫面造型豐滿,主題突出,層次分明,錯落有致。

在東部所有建築羣中,最精緻的要數北面的船廳了,廳似船形,臺階前以鵝卵石、瓦片鋪地,花紋作水波狀,給人以水居的意境,北面鋪設丹鳳朝陽,象徵着吉祥、長壽。在船廳正廳兩旁柱上有對濫聯:“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爲四壁船爲家。”遊客們,當您看了這幅祖聯後,你或許已忘卻這是一個陸上園林,彷彿漫步在湖濱,坐在腦內蕩槳。我們不得不讚嘆構園者在東園的山水樓閣中居然能使“無水而有水意,無山卻有山情”。在船廳後側風火牆上是一座秀麗的假山,長約60餘米,上有盤山磴道,下有空谷相通,水繞山行,遍植梅樹,山上有座小亭,過小亭可登串樓。遠遠望去,假山就像一幅祖國的大好河山圖。如果把風火牆比作畫家筆下的宣紙,那麼眼前的貼壁假山就是剛畫好的山水畫,拐彎處給人以悠遠的感覺,令人無限通思。

【兩園:水心亭—蝴蝶廳—桂花廳—太湖石假山—複道迴廊—漏窗】

遊客們:如果說東園是何園的序幕,那麼西園就是何國的主體。樓臺的豪華,層次的深密,復廊的透迄曲折,山石的深幽空靈,在中國園林中也的確是獨樹一幟。西園以水地居中,空間開闊,四面設景,都以申樓爲主體,並有石板曲橋延伸至水池中央的水心亭。水心亭是什麼意思呢?“亭”者停也,是停留休息的地方,水心亭,顧名思義,是在“水中央”休息的地方。此亭是爲了巧用水面和環園走廊的回聲,增強其音響的共鳴效果而建,供園主人觀賞戲曲、歌舞和“夏日招涼”之用。這種水心方亭,在揚州園林中稱作“小方壺”,“方壺”即海中仙山。電影《紅樓夢》、《畢昇》,電視連續劇《青青河邊草》等影視劇都把它作爲拍攝的場景。

西園樓臺極富層次,在水池北面,有上下兩層的七楹樓房,中間三間稍突,兩側兩間稍斂,歇山頂式建築四角昂翹,就像振翅起舞的蝴蝶,我們稱之爲“蝴蝶廳”。這裏原爲園主人接待宴請賓客之處,所以也稱“宴廳”。這些廳堂一個個都裝扮得極爲富麗,廳內術壁上雕刻有歷代名碑字畫。如蘇東坡的竹,鄭板橋的蘭,唐寅的花鳥,曹操的詩等,雕刻面積達140平方米,從這些書畫作品美術工藝中,可以看出畫家飛逸的翰墨,雕刻家明快的刀刃,流暢的線條,都得到了極爲細緻的體現。

在水池的西面古木相映,綠意盈野,花叢中矗立三門廳房,這就是桂花廳。廳前種有大量的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每當中秋佳節,桂子月中落,花香雲外飄,此廳是賞桂的最佳處,因此稱之爲“桂花廳”。

在水池的南面有太湖石假山一座,峯高約14米,是全園的最高處,有險壁,懸崖,奇峯,幽巖,或如一人,或似一物,或像羣猴戲鬧,或如雄鷹高踞,底部還有梅花三洞,互相串聯,碧水貫注其中,遠遠望去,顯得幽深清冷。此處構山極爲適宜,爲什麼呢?因爲這裏是何園的邊緣,僅一牆之隔就是園外,而遊客們看着眼前高聳的假山邊緣,定會產生“正人萬山圈子裏,一山過後一山攔”的感覺,這就增加了景深,開拓了意境。而整座假山既有盤山曲道,直達山頂,又與山腳空谷相連通。園主人在工作之餘,來此散步之際,既可沿山道玩味山石奇趣,又可登山頂俯視全園美景,還可來到山谷品味納涼,敘談話舊。

另外,在水池西牆壁上刻有王羲之的《十七帖石碑》,顏真卿的《三表真跡》,蘇武的《海市並敘》等石刻文物,由於時間關係,今天我就不—一展開講解了。

各位遊客:西花園的樓臺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富層次,雖爲單體建築,卻也渾然一體。其中起紐帶作用的就是復廊了。廊是中國園林中最富有可塑性與靈活性的建築,在園林中不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觀賞的作用,對於我們旅遊者來說、廊是一條生動活潑的旅遊線路。複道迴廊是何園建築的一大特色,全長430米,並把整個後花園的主要景點和玉繡樓貫穿起來。它分上下兩層,形成立體面,起到分離客流的作用。可見,3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有建造立體交通的思維。漫步復廊裏欣賞全國美景,還可以觀賞到水心亭上的戲曲表演。即使在下雨天,也能免遭淋雨之苦,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構園者用心良苦,獨具匠心。

遊客們:請看廊的東南兩面都開有漏窗,有的用水磨花花窗作爲分隔,有的直接開成空心窗洞,置兩排平行12個什錦花盆,有摺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這樣我們在廊上走,就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加深了園林的層次,使花園與住宅相互關照,增加了園林內部環境氣氛的曲折變化,各景之間相互呼應。從復廊曲折南行,我們看到的這幢重檐歇山頂建築便是“賞月樓”,這裏是主人母親居住的地方,廊旁鐵欄花案刻有“延年益壽”的字樣。

【住宅區:煦春堂—玉繡樓】

住宅區主要由一座面積約160平方米的煦春堂和兩座七開間的西洋樓組成,是一幢單檐歇山頂建築,整座煦春堂大廳分正廳、耳廳,是目前揚州市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楠木廳。正廳大門兩側,融合了西方建築方法,選用整塊4平方米玻璃配成窗,有利於採光。在朝南一面走廊上有13個西式木雕月牙門,上面雕有折枝、牡丹花和牡丹花籃,象徵着主人對如意、美好、吉祥、富貴生活的神往。

在楠木廳後面有兩進具有異國風格的雙層樓房,叫玉繡樓,共有28間,中西合壁,新穎別緻。這裏曾是小姐閨房,是園主人女兒居住的地方,在封建社會,小姐是不可以輕易與人見面的,因此園主派“重兵”把守,客人也不敢越雷池半步。遊客們:請擡頭往上看,頂上廊板中有個方孔,配有滑輪升降,這是專爲小姐輸送食物和茶水之用的。

遊客們:剛纔我們遊覽了庭院區的各棟住宅,不知有沒有發現,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帶有西方建築特色,這是因爲國主人從小留學過歐洲,接受了外來文化的影響。

【片石山房:石濤的疊石—楠木廳—不繫舟】

在何園東端還有一個規模不大的“片石山房”。何園自古就有大花園、小花園之說,如果把何園比作大花園,那麼小花園就是園中之園片石山房了。

片石山房,原名“雙愧園”,是清朝初期畫壇巨匠石濤疊石造園的惟一遺蹟。後因年久荒廢,僅有假山主峯殘石倚牆而立。1989年底進行了修復,使勝景得以再現。石濤是清代著名的山水畫家,明朝宗室的後裔,明朝滅亡之後,爲避免清統治者的迫害,出家爲僧,亡國之痛使之寄情山水,並在疊石時將胸中鬱憤轉化爲佳山秀水。石濤死後葬在揚州蜀岡。

古人云:“揚州以名園勝,名園以疊石勝。”揚州無山,園林中常採用平地疊石之法,而疊石增山是很講究的,必須運用高度技巧,那麼它究竟有哪些奧祕呢?請遊客們繼續跟我往前走。請看前面片石山房門廳處置有一滴泉,形成“注雨觀瀑”之景。水池前一廳爲復建的水謝,廳中以石板進行空間分隔,一邊爲書屋,另一邊爲棋室,中間是涌的泉,並配置琴臺,琴棋書畫合爲一體。在池的南面有三間水村,與假山主峯遙遙面對,高山流水,此情此景正能體現石濤的詩意:“白雲迷古洞,流水心檐然;半壁好書屋,知是隱真仙。”

在園中之園的東面那幢楠木廳,是整個何園保存年代最久的一幢建築,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現在經過裝修重新對外開放。它結構嚴謹,典雅端莊。在楠木廳西側有一“不繫舟”,臨池停泊,坐在船上俯視池中游魚,就像遊船正從外面野航回來,其樂無窮。楠木廳東院牆上嵌有磚刻“片石山房”四字,是後人臨摹石濤真跡而放大的。

遊客們:分峯疊石當爲揚州造園的一大特色,而何園現存的湖石假山保持了基本原貌,今天我們有機會領略它的風采。請看.假山之上,用連皮杉木新建的半亭,名爲“葫蘆亭”,充滿野趣。假山丘壑中的“人工造月”堪稱一絕,光線通過留洞,映入水中,宛如明月倒影。在西廊壁上新刻了碑文,選用石濤詩文等九篇。壁上還嵌置一塊碩大鏡面,整個園景可通過不同角度映照其中。

片石山房雖佔地不廣,卻使廊、廳、亭、假山與水達到有機的統一,給人以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意境,在有限的天地中給人以無限的通思。

各位:假如在皓月當空之際來到何園,水心亭籤歌悠揚,湖心亭上身着長袖舞衣的少女撥動琴絃,倩影映入湖水之中,湖中游魚自由暢遊,置身其中,您哪裏會以爲這是何園,分明是瑤臺仙境。著名造園家陳從周教授遊園後曾賦詩一首:“江南園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揚州。水心亭上看波綠,覽勝來登一片樓。”

何園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但願何園這輪揚州的難保的明月,永遠留在您的心裏。

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 篇6

遊客們: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蘇州園林。我姓黃,你們就叫我黃導好了。先提醒你們,在我們遊玩期間,將會經過很多美麗的景點。爲了保證你們的安全,請不要亂攀爬假山。也不要亂扔垃圾。順便留一個問題:我國建築中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麼樣,右邊也怎麼樣。但蘇州園林從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這是爲什麼呢?好了,我們先去遊覽吧。

我們先來到蘇州園林的南門。進門後往前走就是滄浪亭。滄浪亭是蘇州最古老的園林。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45年,那時候詩人蘇舜欽流寓江蘇中心,以400000元買下了這塊地。(400000錢購得園址)在水旁邊建了一個亭子,取名“滄浪” 。(傍水構亭名“滄浪”)取了《孟子?離婁》和《楚辭?漁父》中的“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你們要積極進取。白者自白不會沾污。)之意,作爲《滄浪亭記》,自稱“滄浪翁” 。南宋時變成抗金名將韓世忠所居住,滄浪亭改名成“ 韓園” 。1860年時毀於兵火,1873年重建。滄浪亭兩側刻着醒目的對聯,上寫“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 。

我們今日就遊覽滄浪亭。明天會有更多好玩的項目。哦,對了,前面那個問題的答案是:因爲蘇州園林是藝術品,所以不講究對稱。

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園林之妙在於借”,這是中國園林常用的造園手法之一,可是當我們踏上位於揚州市古運河畔的徐凝門街77號時,卻發現這裏民宅林立,遠處無山,近處無水,周圍光景可惜,可見在這裏造園是多麼的艱難啊!整個何園佔地面積爲l.4萬平方米,要想在江南園林中獨樹一幟,只有充分顯示自己的特色。那麼何園到底有哪些造園手法呢?請遊客們跟我前去遊覽。

各位遊客:何園,原名“寄嘯山莊”,是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湖北道臺何芷舠離任後歸隱揚州,購得“片石山房”舊址進行擴建,歷時20_年而建成的一座大型住宅園林。建成後,取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的意境,題名爲“寄嘯山莊”,又因爲園主人姓何,故俗稱何家花園,簡稱“何園”。現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何園吸取了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精華,又融入了西洋建築的格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全園空間有東西花園、住宅庭院和片石山房三部分組成,建築總面積7000多平方米,廳堂98間,主體建築前後三進,全部用水磨磚砌成。《揚州攬勝錄》一書,稱其爲“鹹(豐)同(治)後城內第一名園”,是清代後期揚州園林的代表作。

穿過一片建築羣,迎面看到一幢磨磚門樓,這就是何園大門,進入大門,就來到何園的後花園,整個後花園可分爲東、西兩部分。現在我們所站的位置就是東花園的過院,穿過“寄嘯山莊”圓洞門就來到東園部分。東部以廳堂爲中心構成一組院落,前面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有兩座廳,南面嵌有“鳳穿牡丹”磚雕的廳,我們稱其爲“牡丹廳”。這幅磚雕是揚州晚清時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磚雕工藝品,正中還刻有牡丹、鳳凰等圖案,四周牡丹枝葉的形狀有正有反,花紋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線條流暢,整幅畫面造型豐滿,主題突出,層次分明,錯落有致。

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 篇8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就到梅園了。無錫梅園位於無錫市的西南郊,距離市區7公里,南臨太湖,北倚龍山梅園被譽爲無錫春天開始的地方。1920xx年,我國民族工商業的先驅,榮宗敬,榮德生兄弟本着爲“天下布芳馨”的宏願,購地築園,依山種梅,以梅飾山,顧稱梅園。1955年,榮德生之子榮毅仁將梅園除了樂農別墅外贈送給了無錫政府。1988年,無錫政府將園林擴建至橫山。現在的梅園已經成爲融名卉、建築、文化爲一體的遊覽勝地。好了,景點概括也介紹到這裏了。現在大家請隨我走進梅園。

進入梅園,首先我們看到的就是梅園刻石。刻石旁的紫藤,是榮德生先生親手所植的,有“紫氣東來”的意思。在園門東側是“洗心泉”,“物洗則潔,心洗則清”。

朋友們這邊走,前面的就是米襄陽拜石和三星石,三星石,因形狀像“福 祿 壽”三星,故稱“三星石”。而這“米襄陽拜石”是指的北宋書法家米襄陽特別喜歡奇石,每看見奇石都會去拜一拜,所以叫米襄陽拜石。還有一說法,這塊石頭就是米襄陽,正在拜前面的“福祿 壽”三星石。我們看一下它們都是太湖石,有着瘦,皺,漏,透的特點。據說,在這奇石下面點一支香,縷縷青煙會從孔中冉冉升起。

好,我們來看一下天心臺,它建於1920xx年,源於“梅花點點皆天心”之意。天心臺是梅園的第一個賞梅點。臺下這座橋,叫“野橋”。“騎驢過野橋,獨嘆梅花瘦”。這說的是梅花以瘦,斜,曲爲美。

朋友們,沿着這條石徑往上去,就到香海軒了,前面這是榮德生銅像,是榮家姻親馬萬祺先生在榮德生先生誕辰120xx年贈給榮毅仁先生的。這旁邊的是研泉,是榮德生先生給取的名字,站在這裏,可以欣賞到梅林,這裏梅花品種衆多,有玉蝶梅,綠萼梅,宮粉梅,硃砂梅,墨梅,骨裏紅,龍遊梅等等。香海軒原名爲“遙看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的香雪海,後來康有爲給改名爲香海軒。

穿過長廊,我們轉過頭可以看到“一生低首拜梅花”的額匾,古人總是把花木和自己的情趣聯繫在一起,梅花是花中四君子,梅花貞潔高雅,在這裏,梅園主人敬仰梅花高尚品質,願意以梅花爲榜樣,一生一世伴梅花。

朋友們這就是誦豳堂了,它建於1915,爲清代早起建築形式。因用楠木製造的,所以稱“楠木廳”。園主爲什麼取誦豳爲堂名呢?這是因爲榮氏在“工業救國”的過程中,深知百姓以食爲本,故以麪粉業爲起點,繼而開創紡織業。所以榮德生先生取《詩經·豳風》中種植莊稼辛勤勞苦之意,來命堂名,出典古雅而又不忘本。

這中間懸掛着“湖山第一”的匾額,這兩側的楹聯爲“四面有山皆入畫,一年無日不看花” 這點明梅園優勝的環境。“使有粟帛盈天下,常於湖山作主人”。,這說的是園主造園的旨趣所在。

朋友們,我們走進看一下,整個廳堂古色古香,用紅木傢俱和石景佈設,懸有許多名人字畫,使整個廳堂莊重典雅。

中間是“誦豳堂”匾額,兩側對聯爲,“與衆人同遊樂開園囿空山,爲天下布芳馨栽梅花萬數”這表現了園主人造福桑梓,無私奉獻的博大胸懷。

左上邊是是榮德生寫的妙筆天然匾,右邊是李澤民寫的清香遠布匾,西面牆的的楹聯爲“晴日醉,雨日睡,福簡簡,籲可愧,短歌強,長歌狂,詩平平,樂未央。”來,我們重點看一下這東牆的楹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它的橫批就是我們剛纔所看到的“一生低首拜梅花”。這發上等願 指的是榮德生先生一生志向遠大,從實業救國開始,結中等緣說的是榮德生先生隨遇而安,一種平和的心態,享下等福說的是榮德生先生造福桑梓,在自己富裕的時候,不忘百姓,建百橋惠,寶界橋,江南大學等等。榮氏家族的興旺不敗,和榮德生有着梅花的精神和爲人處世的準則是分不開的。 走出誦豳堂,我們去看一下樂農別墅,它是一個三間體的西式平房,原來榮德生就居住在這裏。榮德生號“樂農”,所以給取名爲“樂農別墅”。這邊是保興麪粉廠裏的石磨,放在這裏,表現了園主不忘本。

隨後上坡就看到是招鶴亭,,與杭州孤山的放鶴亭呼應。一放一招,使人浮想聯翩。 那山腰上是“念劬塔”,是園主爲了紀念母親而建造的。

朋友們,最後就到花溪了,這裏一年四季風景如畫。大家可以在花溪自由活動。我的講解也就到此結束了 ,謝謝大家。

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 篇9

何園的主要特色是充分發揮了廊道建築的功能和魅力,1500米複道迴廊,是中國園林中少有的景觀。左右分流、高低勾搭、銜山環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立體景觀和全天候遊覽空間,發揮了中國園林藝術的迴環變化之美和四通八達之妙,是中國最早的立交橋雛形。

園中的植物配置也獨具匠心。半月臺旁的梅花、桂花、白皮松,北山麓的牡丹、芍藥,南山的紅楓,庭前的梧桐、古槐,建築旁的芭蕉等等,既有一年四季之佈局,又有一日之中的早晚變化。

中國的古典私家園林的建築佈局,不同於國外園林中軸線對稱理念,採用的是自然法,其亭臺樓榭不規則地散落分佈於或人造或依地貌而成的山水之間,取天人合一之意境。何芷舠建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的揚州何園,不僅深諳中國園林的山水境界,也熟悉開放性佈局和由各種兩層迴廊組成的網絡狀結構,觀念創新。

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 篇10

西山位於蘇州古城西南40多公里的太湖之中,面積79.8平方公里,是我國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島嶼。縹緲峯海拔336.6米,爲太湖七十二峯之首。登巔俯視太湖,沐日浴月,煙霧無際,美不勝收。 西山因太湖而嫵媚多姿,太湖因西山而豐富多彩。這裏山巒起伏,奇石嶙峋,峯迴路轉,曲徑通幽,自古就形成了以地帶景,以景抒情的八大美景和七大名勝。主要景點有石公山,太湖大橋,林屋洞,羅漢寺,太湖梅園等。西山土特產豐富,每年西山梅花節更是吸引着衆多遊客到訪。

太湖72峯有41峯在西山,最高峯縹緲峯海拔336.6米。山丘上部多灌木疏林和草坡,山丘中部爲松樹和闊葉樹混交林,山丘下部爲果樹和茶樹。果樹品種有柑橘、楊梅、青梅、批把、桃、李、杏、柿、棗、石榴、櫻桃、葡萄、銀杏、板栗等,南北方乾鮮果兼而有之。四季有花,四時有景,太湖西山是名副其實的“花果山”。西山多古樹,1200—1520xx年的柏樹有3株,1020xx年以上的香樟有2株,500—820xx年的香樟有12株,820xx年以上的羅漢松有1株,620xx年以上的紫藤有1株,520xx年以上的桂花有2株,400—520xx年的銀杏有3株,320xx年以上的白皮松有2株。

西山歷史悠久,勝蹟衆多。三山島曾出土1萬年前舊石器和古動物化石,把太湖流域的歷史推前到舊石器時代。相傳夏禹來此治水,“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吳王夫差偕西施在此消夏賞月。吳越交戰,留下烽燧墩、戰船碼頭等古蹟。秦末漢初,“商山四皓”在此避亂隱居。東晉南北朝,佛道盛行,建有三庵十八寺。南宋遺民在此建宅造園,留有古建百餘幢。西山是歷代文人雅士遊賞之地,唐代白居易、王昌齡、皮日休、陸龜蒙,宋代范仲淹、范成大、蘇舜欽,明代文徵明、唐伯虎,清代沈德潛、汪琬等人曾到此數遊,寫下優美詩章。

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 篇11

各位遊客:“園林之妙在於借”,這是中國園林常用的造園手法之一,可是當我們踏上位於揚州市古運河畔的徐凝門街77號時,卻發現這裏民宅林立,遠處無山,近處無水,周圍光景可惜,可見在這裏造園是多麼的艱難啊!整個何園佔地面積爲l.4萬平方米,要想在江南園林中獨樹一幟,只有充分顯示自己的特色。那麼何園到底有哪些造園手法呢?請遊客們跟我前去遊覽。

【何園概況—何園的佈局】

各位遊客:何園,原名“寄嘯山莊”,是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湖北道臺何芒艦離任後歸隱揚州,購得“片石山房”舊址進行擴建,歷時20xx年而建成的一座大型住宅園林。建成後,取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的意境,題名爲“寄嘯山莊”,又因爲園主人姓何,故俗稱何家花園,簡稱“何園”。現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何園吸取了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精華,又融入了西洋建築的格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全園空間有東西花園、住宅庭院和片石山房三部分組成,建築總面積7000多平方米,廳堂98間,主體建築前後三進,全部用水磨磚砌成。《揚州攬勝錄》一書,稱其爲“鹹(豐)同(治)後城內第一名園”,是清代後期揚州園林的代表作。

【東園:牡丹廳—船廳】

穿過一片建築羣,迎面看到一幢磨磚門樓,這就是何園大門,進入大門,就來到何園的後花園,整個後花園可分爲東、西兩部分。現在我們所站的位置就是東花園的過院,穿過“寄嘯山莊”圓洞門就來到東園部分。東部以廳堂爲中心構成一組院落,前面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有兩座廳,南面嵌有“鳳穿牡丹”磚雕的廳,我們稱其爲“牡丹廳”。這幅磚雕是揚州晚清時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磚雕工藝品,正中還刻有牡丹、鳳凰等圖案,四周牡丹枝葉的形狀有正有反,花紋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線條流暢,整幅畫面造型豐滿,主題突出,層次分明,錯落有致。

在東部所有建築羣中,最精緻的要數北面的船廳了,廳似船形,臺階前以鵝卵石、瓦片鋪地,花紋作水波狀,給人以水居的意境,北面鋪設丹鳳朝陽,象徵着吉祥、長壽。在船廳正廳兩旁柱上有對濫聯:“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爲四壁船爲家。”遊客們,當您看了這幅祖聯後,你或許已忘卻這是一個陸上園林,彷彿漫步在湖濱,坐在腦內蕩槳。我們不得不讚嘆構園者在東園的山水樓閣中居然能使“無水而有水意,無山卻有山情”。在船廳後側風火牆上是一座秀麗的假山,長約60餘米,上有盤山磴道,下有空谷相通,水繞山行,遍植梅樹,山上有座小亭,過小亭可登串樓。遠遠望去,假山就像一幅祖國的大好河山圖。如果把風火牆比作畫家筆下的宣紙,那麼眼前的貼壁假山就是剛畫好的山水畫,拐彎處給人以悠遠的感覺,令人無限通思。

【兩園:水心亭—蝴蝶廳—桂花廳—太湖石假山—複道迴廊—漏窗】

遊客們:如果說東園是何園的序幕,那麼西園就是何國的主體。樓臺的豪華,層次的深密,復廊的透迄曲折,山石的深幽空靈,在中國園林中也的確是獨樹一幟。西園以水地居中,空間開闊,四面設景,都以申樓爲主體,並有石板曲橋延伸至水池中央的水心亭。水心亭是什麼意思呢?“亭”者停也,是停留休息的地方,水心亭,顧名思義,是在“水中央”休息的地方。此亭是爲了巧用水面和環園走廊的回聲,增強其音響的共鳴效果而建,供園主人觀賞戲曲、歌舞和“夏日招涼”之用。這種水心方亭,在揚州園林中稱作“小方壺”,“方壺”即海中仙山。電影《紅樓夢》、《畢昇》,電視連續劇《青青河邊草》等影視劇都把它作爲拍攝的場景。

西園樓臺極富層次,在水池北面,有上下兩層的七楹樓房,中間三間稍突,兩側兩間稍斂,歇山頂式建築四角昂翹,就像振翅起舞的蝴蝶,我們稱之爲“蝴蝶廳”。這裏原爲園主人接待宴請賓客之處,所以也稱“宴廳”。這些廳堂一個個都裝扮得極爲富麗,廳內術壁上雕刻有歷代名碑字畫。如蘇東坡的竹,鄭板橋的蘭,唐寅的花鳥,曹操的詩等,雕刻面積達140平方米,從這些書畫作品美術工藝中,可以看出畫家飛逸的翰墨,雕刻家明快的刀刃,流暢的線條,都得到了極爲細緻的體現。

在水池的西面古木相映,綠意盈野,花叢中矗立三門廳房,這就是桂花廳。廳前種有大量的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每當中秋佳節,桂子月中落,花香雲外飄,此廳是賞桂的處,因此稱之爲“桂花廳”。

在水池的南面有太湖石假山一座,峯高約14米,是全園的處,有險壁,懸崖,奇峯,幽巖,或如一人,或似一物,或像羣猴戲鬧,或如雄鷹高踞,底部還有梅花三洞,互相串聯,碧水貫注其中,遠遠望去,顯得幽深清冷。此處構山極爲適宜,爲什麼呢?因爲這裏是何園的邊緣,僅一牆之隔就是園外,而遊客們看着眼前高聳的假山邊緣,定會產生“正人萬山圈子裏,一山過後一山攔”的感覺,這就增加了景深,開拓了意境。而整座假山既有盤山曲道,直達山頂,又與山腳空谷相連通。園主人在工作之餘,來此散步之際,既可沿山道玩味山石奇趣,又可登山頂俯視全園美景,還可來到山谷品味納涼,敘談話舊。

另外,在水池西牆壁上刻有王羲之的《十七帖石碑》,顏真卿的《三表真跡》,蘇武的《海市並敘》等石刻文物,由於時間關係,今天我就不—一展開講解了。

各位遊客:西花園的樓臺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富層次,雖爲單體建築,卻也渾然一體。其中起紐帶作用的就是復廊了。廊是中國園林中最富有可塑性與靈活性的建築,在園林中不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觀賞的作用,對於我們旅遊者來說、廊是一條生動活潑的旅遊線路。複道迴廊是何園建築的一大特色,全長430米,並把整個後花園的主要景點和玉繡樓貫穿起來。它分上下兩層,形成立體面,起到分離客流的作用。可見,3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有建造立體交通的思維。漫步復廊裏欣賞全國美景,還可以觀賞到水心亭上的戲曲表演。即使在下雨天,也能免遭淋雨之苦,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構園者用心良苦,獨具匠心。

遊客們:請看廊的東南兩面都開有漏窗,有的用水磨花花窗作爲分隔,有的直接開成空心窗洞,置兩排平行12個什錦花盆,有摺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這樣我們在廊上走,就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加深了園林的層次,使花園與住宅相互關照,增加了園林內部環境氣氛的曲折變化,各景之間相互呼應。從復廊曲折南行,我們看到的這幢重檐歇山頂建築便是“賞月樓”,這裏是主人母親居住的地方,廊旁鐵欄花案刻有“延年益壽”的字樣。

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 篇12

瘦西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長,稱“瘦西湖”。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長堤春柳、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吹臺、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玲瓏花界、熙春臺、望春樓、吟月茶樓、湖濱長廊、石壁流淙、靜香書屋等兩岸景點,儼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國畫長卷。

湖面迂迴曲折,迤邐伸展,彷彿神女的腰帶,媚態動人。清朝時,康熙、乾隆二帝曾數次南巡揚州,當地的豪紳爭相建園,遂得“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說。

揚州瘦西湖全長4.3公里,遊覽面積30多公頃,有長堤、徐園、小金山、吹臺、月觀、五亭橋、鳧莊、白塔等名勝。湖區利用橋、島、堤、岸的劃分,使狹長湖面形成層次分明、曲折多變的山水園林景觀。

在清秀婉曲的瘦西湖兩岸,綴以熔南秀北雄於一爐的揚州古典園林羣,形成移步換景、相互因借的山水長軸;名寺古剎和古城牆垣綿延相屬,名勝古蹟和歷史遺存散佈其間。風韻獨具的自然風光和含蘊豐厚的人文景觀相映生輝,是鑲嵌在歷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御碼頭

乾隆十八年(1753),清高宗南巡時,在天寧寺西園建行宮,宮前築0頭,是乾隆在此登舟遊湖之處,故稱"御碼頭",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在此四次接駕。曹寅也曾在西園奉命刊刻《全唐詩》。建國後,碼頭青石平臺和坡道基本保持原貌,增立了"御碼頭"碑亭一座,現今是"乾隆水上游覽線"的起點。御碼頭修得如此壯觀是在乾隆年間。而不知當時曹大人是否有個外孫女就是從此碼頭乘船離開揚州進京的?

冶春園

地處御碼頭以西的豐樂下街。爲清乾隆間"豐市層樓"一景所在地。內有兩組飛檐鬥角之草榭,東榭水繪閣,西端依水築朱欄曲廊連西榭香影廊。園內小徑高阜之上花木扶疏。景點有:餐英別墅、問月山房、引暉館、餘香花舍等,今設"乾隆水上游覽線"畫舫碼頭於此。清詩人王漁洋曾在此結社吟詩。

位於冶春花園內的冶春花園茶樓,是由國家旅遊局投資,在清代揚州八大名園之一的冶春園的舊址上修建而成的集餐飲、遊覽、娛樂於一體的開放式園林,是揚州市政府的重點建設工程和對外窗口。目前,這裏各類大、中、小型餐廳可同時容納八百人用餐,傳統點心、冶春蒸餃自清代起延賣至今盛名不衰,輔以各式揚派茶點,使這裏成爲揚州人早上"皮包水"(喝早茶、吃早點的傳統飲食文化習慣)的首選之地。花園內的夜市美食休閒廣場每天提供上百種地方風味小吃,特色鮮明的冶春茶點、正宗地道的淮揚佳餚。這裏已成爲廣大中外賓領略揚州地方文化和民俗風情的旅遊勝地。

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 篇13

尊敬的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新世紀”旅行社的導遊王子陽,歡迎大家跟隨我來參觀中山陵。

中山陵位於浩蕩的大江之濱,坐落在我國著名的古都——南京,在源遠流長的中國歷史發展長河中,有10個朝代和政權先後在此建都,許多叱吒風雲的著名人物長眠在這裏,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就位於南京東郊的鐘山南麓。鐘山是寧鎮山脈的最高峯,海拔約460米,東西走向,長約7千米,南北寬度約3千米。千百年來,這裏進行過種.種社會活動,建成了許多園林、第宅、寺塔、壇臺和陵墓,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史實和動人的傳說。

1920_年3月12日,孫中山因患肝癌醫治無效與北京逝世,臨終前一再表示,願其遺體如友人列寧一樣得以保存,歸葬南京紫金山,根據他的遺願,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一致決定在南京紫金山建陵,陵園的設計方案是通過競爭入選的,採取了密封評議的方式,最後,評出首獎是中國設計師呂彥昌設計的鐘形圖案,鐘有“示警”和“自由”的含義,它象徵着孫中山領導中國革命的意義和貢獻,同時又與陵墓所在地鐘山相吻合,在具體設計上,採取了中西合璧的手法和技術,汲取了中國古代傳統建築中的經驗,採用了中軸對稱的總平面佈局,民族形式的建築外觀,淳樸的色調,簡潔的裝修和大面積綠化等方法,很好的表現了陵園的莊嚴氣氛和和孫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中山陵於1920_年春動工興建,中間由於軍閥割據,政局混亂,工程進展緩慢,至1920_年3月方纔竣工,1920_年6月1日舉行了盛大隆重的奉安大點,全國各地都沉浸在悲哀之中,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於12時,在101響禮炮聲中,葬入墓穴,一代偉人就此安息在鐘山南麓。

陵墓的入口位於最南端,是一座三間三樓琉璃瓦頂的石牌坊,在明間的檐下,懸掛着孫中山先生的手術“博愛”橫匾一方,繼續向裏,沿着墓道,便到大陵門,陵門高15米,寬24米,深8米,氣勢非凡,正中拱門楣上鐫刻着中山先生親筆書寫的“天下爲公”幾個金光大字,循陵門後至石階及至碑亭,亭內在龜趺上立8米高的石碑一座,上刻鑲金楷書“中國國民黨葬孫先生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自碑亭再往北,跨過290級的臺階便登上了寬135米,深30米的大平臺,平臺是全陵的制高點,這裏視野開闊,氣象萬千,既便近觀,又宜遠眺,無論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大自然都向人們展示其周圍變幻無窮的奇妙景色。平臺中央,便是祭殿,祭堂正面明間的雙眼連接處刻有中山先生的手術“天地正氣”,三個圓券門上方,鐫刻着“民族”“民權”“民生”六字,呈內有12根黑色花崗石圓柱,護壁爲黑色大理石,左右壁上刻有中山先生的《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全文,堂中央偏北處,置有這位偉大的革命家的白色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視,神態安詳,栩栩如生。

巍巍中山陵,巍巍的氣勢襯托了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品格,不朽精神,也可以所,它是孫中山品格與精神的象徵,在中山陵肅穆的氛圍中,寄託了人們對孫中山先生的無限敬仰

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 篇14

位遊客:說起古典園林,大家都會想起蘇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揚州的園林卻要勝過蘇州。早在清朝時曾有人對江南名勝作出過這樣的評價:“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國亭勝。”可見當時江南一帶,揚州是以園林之美而著稱的。早在漢代,揚州就有規模較大的園林式建築,以後又有創新,到清代時,由於手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鹽業都十分發達,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揚州園林迅速興盛。但歷史上多次遭到兵災戰禍,園林毀壞甚多,現在倖存的僅個園、何國、小盤谷和後冶春園等爲數不多的園林了。

遊客們:今天我們遊覽的是全國十大名園之一的個園。個園位於揚州市內東關街318號宅後,清嘉慶二十三年(1820_年),兩淮鹽總黃玉鶴在明代壽藝園的舊址上重建。黃玉筠認爲竹本固、心虛、體直、節貞,有君子之風;又因三片竹葉的形狀似“個”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個字”的句意命名“個園”。蘇東坡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道出了園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揚州以名園勝,名園以疊石勝”。個園就是以竹石爲主體,以分峯用石爲特色的城市山林。個園的假山採取分峯疊石的手法,運用不同的石頭,表現春夏秋冬四季景色,號稱四季假山,爲國內國林惟一孤例。個園的植物以竹爲主,與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種奇峯異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峯,瘦削嶙嶙的石筍等。竹與石組合在一起,形成園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遊客們,現在我們可看到在個園的人口處,造園者就別具匠心地設置了一組竹石小景,開宗明義地點出了這座園林以竹、石爲中心的主題。

個園就在黃家邸宅的後面,從住宅中間的小夾弄進入,往左一轉,可以看到一左一右兩個花臺。臺上翠竹亭亭,竹間疊放了參差的鬆布石筍,遠遠看去,就像剛破土的春筍,縷縷陽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園門的牆上,形成“個”字形的花紋圖案,烘托着國門正中的“個園”匾額。那在微風中搖曳的新算又象徵着春日山林,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牆一襯,立於園門兩邊,很有“春山是開篇”的意味。不知遊客們是否領略到了春回大地,氣象萬千的感覺。這就是個國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 篇15

歡迎大家來到周莊,今天由我帶領大家遊覽這座魅力古城,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著名畫家羅冠中曾這樣評價過周莊: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將我們周莊同黃山相媲美,足以見周莊魅力之大了。現在我將帶領大家切身體會一遭周莊的美。

首先由我來簡單的向各位介紹一下週莊。

周莊是江蘇省崑山市的一個具有900多年曆史的水鄉古鎮,環境幽雅,建築古樸,處於澄湖,白蜆湖,澱山湖和南湖的懷抱之中,古稱搖城,是春秋戰國時期是吳王少子搖和漢越搖君的封地,又名貞豐裏。北宋元祜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信春佛教,將莊田13公頃捐給全福寺作爲廟產。後人爲紀念週迪功郎,遂將貞豐裏改名爲周莊。周莊還有位商業天才沈萬三,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待會兒,我將帶領大家參觀沈廳,領略下這位商業天才的輝煌人生。周莊四面環水,南北市河、後巷河、中市河,形成"井"字形,構成了水鄉的神韻。有河有街必有橋,周莊橋多,是其特色之一。這裏有富安橋、貞豐橋、福洪橋、蜆園橋、永安橋、世德橋等等。特別有名的是永安橋和世德橋,又稱雙橋,這些橋古意樸拙,形態各異,耐人尋味。

整個周莊就是一幅美妙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情畫。周莊的魅力,還在於它的文化蘊涵:沈廳、張廳、葉楚傖故居、澄虛道院、 全福寺等名勝古蹟,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和觀賞價值。西晉文學家張翰(字季鷹),唐代詩人劉禹錫、陸龜等曾寓居周莊;元末是初沈萬三得天時地利,成爲江南鉅富;近代柳亞子、陳去病等南社發起人,曾聚會迷樓飲酒吟詩;當代名人到周莊採風者更不勝枚舉,像旅美華人畫家陳逸飛畫了油畫《雙橋》後和"雙橋"一樣馳名世界,像著名古畫家吳冠中讚譽 "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等等,他們對周莊情由獨鍾,可見周莊的魅力何其無窮 !

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 篇16

靈山梵宮位於靈山勝境景區內,與靈山大佛比鄰而立,是一座相當豪華的佛教宮殿,內部有精美的裝潢和展品,值得細看。當梵宮聖壇不舉行會議時,每天還有如夢如幻的演出靈山吉祥頌,壯觀震撼,不容錯過。

靈山梵宮的外觀以華藏塔風格爲主,並融合了石窟與傳統佛教建築元素,大塊的石板外牆上佈滿了精美的浮雕,五個金色尖頂非常大氣。走進宮殿,殿內的東陽木雕、敦煌壁畫、揚州漆器、景泰藍須彌燈、壽山石雕、景德鎮青花鬥彩缸等藝術珍品讓人目不暇接。寬敞的大廳四處金碧輝煌,你會看到人形的十二生肖金像,各個坐姿不同,神態逼真。來到中庭,精雕細琢的高大穹頂氣派非凡,藍色的頂端宛如蒼天;前方樑柱上有不同形態的仙人雕像,彷彿就要飛出來一般。

穿過中庭走到底,可以看到一堵閃耀着奇光異彩的高牆,這就是梵宮的鎮館之寶“華藏世界”。牆面有100平方米大,由160塊琉璃燒製而成,上面有浮雕,中間鑲嵌着“一大四小”五座金佛,上方是一塊木匾,寫着“妙應無窮”四個金字,整個作品可謂耀眼奪目。

再到聖壇看看,這個寬敞的會場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它斑斕的大穹頂,不斷變化的燈光讓人好似進入夢境一般。這裏的靈山吉祥頌演出講述釋迦牟尼捨棄皇太子地位及奢侈的生活,出家學道,歷經磨難後成佛的歷程,你可以坐在蒲團坐墊上來觀賞。購買了門票的遊客可憑票免費看吉祥頌演出,免票羣體看演出需另付50元,具體演出時間可詳見官網。

另外,在梵宮2樓還有一個珍寶館(單獨售票,30元),展示許多當代美術工藝大師的作品,包括玉雕、瓷器、繪畫等,可以大飽眼福。在3樓的五觀堂還可以品嚐齋飯,淨素自助餐參考價50元。

梵宮外面還有廣場、香水海、曼飛龍塔、五印壇城等佛教景觀建築,可以細細觀賞。

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 篇17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好!

歡迎各位前來尚湖風景區蒞臨指導。虞山尚湖風景區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太湖風景名勝區,成爲首批國家級風景區。經過近30年的努力,把一個圍湖造田,卻土地貧瘠,日漸拋荒的農場,建設成現在已是國家城市溼地公園、國家4A級風景區,並正在積極創建5A級景區。

書寫“尚湖風景區”這塊匾的言公達先生是常熟人,言子後裔。現任江蘇省文聯副主席、省書協副主席、中國書協第五屆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南京大學、南京航空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按照5A級景區標準建造的遊客中心。這裏,將爲遊客提供諮詢、售票、包裹寄存、導遊講解、投訴意見反饋等服務。

整個尚湖風景區有太公島、楊柳嶼、拂水山莊、荷香洲公園、山水文化園、尚湖水街六大版塊組成。其中水域面積就有1000公頃(10平方公里或15000畝)。

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 篇18

各位遊客:在遊覽了金山、焦山之後,下面我們將去“京口三山”之一的北固山。北固山位於鎮江市東北江濱,居金山和焦山之間。高約53米,長2公里,北臨長江,山壁陡峭,形勢險因,因名“北固”,向以“天下江山”而著稱於世。因山上甘露寺等寺廟院落都集中在北固山頂峯,所以北固山又有“寺冠山”之說。

北固山由前峯、中峯、後峯三部分組成,後峯是北固山的主峯,背臨長江,峭壁如削,爲風景之所。山上古蹟大多與甘露寺“劉備招親”有關。新中國成立後,中峯、後峯闢爲後甘露寺公園,1986年更名爲北固山公園。北固山風光壯麗,景色宜人,歷代詩人墨客,如李白、蘇武、米布、陸游、辛棄疾等都在此留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北固山公園的大門。進入大門,我們在左側看到的這一汪池水,叫做“鳳凰他”,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曾臨池召選儒生。古時他水經甘露港通江。池中的那座亭名叫“鳳凰亭”。

在鳳凰池右邊,有一塊平直一分爲二的巨石,這就是“試劍石”,又名“恨石”。石爲兩塊,高的一塊約1.5米,矮的一塊減半,中間都有裂縫,平整如削。石上“試劍石”3字清晰可辨。

說起試劍石,還有這麼一段故事:相傳孫劉聯姻,弄假成真。有一天,孫權和劉備同遊鳳凰池,劉備見池邊有一塊巨石,即撥下隨從身上的佩劍,仰天暗自默禱:“我若能順利返回荊州,成霸主之業,劍下石裂;着死於此地,剁石不開。”手起劍落,只見火花飛濺,巨石應聲而裂。孫權見此即問劉備:“你爲何恨這塊石頭?”劉備假意地回答說:“我年近五十,不能爲國清除賊黨,心中異常憤慨。現蒙國太招我爲婿,是我一生幸事。我向天門卦,如能破曹興漢,就劈開這塊石頭,現果真如願。”這時孫權暗想,“劉備莫非用此話來矇騙我的?”也將寶劍拔出對劉備說:“我也來問問天意,如能彼得曹操,也將石頭劈開。”暗中祈禱:“如能再取荊州,興旺東吳,石頭也裂爲兩半。”隨即揮劍劈開另一塊石頭。兩人暗暗自喜,於是就這樣留下了兩塊試劍石。

其實,試劍石的形成來源於地質的演變:距今約一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時代,因火山爆發岩漿噴溢出地表而形成了火山岩,由於其質地堅硬,且多裂縫,再經風化剝蝕成爲現今的形狀,這些石頭並非什麼鋼刀利劍能劈開。

各位遊客:北固山的主要景觀我們都已欣賞到了,回顧我們剛纔走過的景點,這裏的寺廟、樓閣、山石、草木彷彿都凝聚了歷史的瞬間。往事成過去,青山依舊在,但願北固山的遊覽能讓您得到歷史的啓迪,美好的觀感!

有關江蘇經典的導遊詞 篇19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南京棲霞寺旅遊,首先我先給大家介紹下南京棲霞寺

後來,唐、宋、元、明各代相繼在紗帽峯都有開鑿,連南朝在內,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數丈,小者僅盈尺。其中“大佛閣”爲開鑿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石窟,鑿於南齊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無量壽佛坐像高達12米。

棲霞山位於南京城東北22公里,又名攝山,南朝時山中建有“棲霞精舍”,因此得名。棲霞山有三峯,主峯三茅峯海撥286米,又名鳳翔峯;東北一山,形若臥龍,名爲龍山;西北一山,狀如伏虎,名稱虎山。棲霞山古蹟名勝很多,她的深秋紅葉,特別是20_年發現的“東飛天”石窟,成爲蜚聲海內外的旅遊勝地。

棲霞山沒有鐘山高峻,但清幽怡靜,風景迷人,名勝古蹟,遍佈諸峯,被譽爲“金陵第一名秀山”。尤其是深秋的棲霞,楓林如火,漫山紅遍,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素有“春牛首,秋棲霞”之說。

棲霞山馳名江南,因爲不僅有一座棲霞寺,更有南朝石刻千佛巖和隋朝名構舍利塔,還因爲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譽爲“金陵第一明秀山”,民間素有“春牛首、秋棲霞”。山西側稱楓嶺,有成片的楓樹,深秋的棲霞,紅葉如火,登高遠望,甚爲壯觀,景色十分迷人。

棲霞山風景區的第一景是明鏡湖,有“彩虹明鏡”碑立於湖邊,它位於棲霞寺大門西面,面積約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間興建的,湖中有湖心亭,並有九曲橋與岸相連,造型精巧,向東有月牙池,向前就來到棲霞寺大門。

棲霞寺座落在棲霞山中峯西麓。南齊永明元年(483年),隱士明僧紹舍宅爲寺,稱"棲霞精舍",後成爲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祥地。

棲霞寺是南京地區最大的佛寺,現有山門、天王殿、毗盧殿、藏經樓、鑑真紀念堂等主體建築。

塔基上刻着釋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誕生、出遊、苦行、坐禪、說法、降魔、涅般。該塔爲五級八面密檐式石塔,高18.04米。塔基上浮雕釋迦八相圖和海石榴、魚、龍、鳳、花卉等圖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賢騎象圖和文殊菩薩像,像上還刻有“匠人徐知謙”等題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