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著名景點導遊詞(精選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3W

江西的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

南昌是江西省的省會,共轄四縣五區、一個新區和兩個國家級開發區,總面積7402平方公里,總人口449萬,其中市區人口196萬,是全國35個特大城市之一。2200多年的悠久歷史,賦予了南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紅色故土、綠色家園、古色風情、特色魅力、金色田野,成就了南昌“雄州霧列、俊彩星馳”。今天,我們跨入充滿希望又充滿競爭、充滿生機更充滿挑戰的經濟全球化時代,南昌正凸現出特有的潛質和誘人的優勢。

江西的著名景點導遊詞(精選14篇)

南昌之名始於西漢,公元前220_年,漢高祖劉邦派穎侯灌嬰率兵進駐南昌,並修築南昌城,定名南昌,取“南方昌盛”之意。唐宋爲江南西道及洪前治所,爲東南有名的都會,故又稱“洪都”。

南昌的旅遊區包括其市區和附近的梅嶺、靖安三爪侖、樟樹等地,名勝古蹟交融於優美的自然風光之中,秀麗的山水襯托出南昌這座古城的獨特風貌。

在當今如火如荼的產業大轉移、資源大重組、發展大聯合的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南昌迎來了新一輪發展契機。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海內外廣大投資者和企業家的積極參與下,英雄城發生着日新月異的深刻變化。南昌的投資環境日益改善,經濟發展不斷加快,市場景氣度持續上升,尤其是企業家信心指數和企業景氣指數雙雙走強,這充分表明南昌所蘊涵的巨大發展空間和投資機遇。

南昌城區現在非常繁華,位於市中心的八一廣場綠草如茵,可容納10萬人。屹立在廣場南端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高聳入雲,成爲南昌革命歷史的豐碑。改革開放後,南昌的旅遊事業發展迅速,許多的文物古蹟修復一新,自然景觀26處人文景觀已達78處,南昌臨近周邊地區有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廬山風景名勝區,鄱陽湖候鳥保護區、龍虎山國家風景名勝區、井岡山國家風景名勝區、三清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形成了以南昌爲中心,沿京九鐵路風景帶爲重點,輻射江西全省的旅遊、觀光體系。

南昌又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八一”南昌起義舉世聞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於此,故南昌又有“英雄城”之美稱。

改革開放後,南昌旅遊業發展迅猛,許多文物古蹟修復一新,南昌已成爲一座世人矚目的熱點旅遊城市。

江西的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2

三清山又名少華山,位於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縣的交界處,國家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這些頭銜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她的存在。雖比不過黃山的羞,廬山的奇,但三清山獨特的花崗岩峯林地貌,一年中200多個雲霧天氣,讓三清山自古就享有“清絕塵囂天下無雙福地,高凌雲漢江南第一仙峯”之殊譽。

三清山有着許多造型奇特,形神兼備的奇石,巨蟒出山、司春女神、猴王獻寶、玉女開懷、老道拜月,都是三清山標誌性的奇景。

棧道是三清山另一特色。陽光海岸位於三清山的東部,與三清山西海岸、三清宮兩大景區形成一條海拔1600米的高空環型旅遊線路,是觀賞三清山東部瑰麗風光的最佳之處。其中叫絕的有以下幾大奇觀:日出、壯闊雲海、百里松林、驚險刺激的索橋透明玻璃觀景臺、幽深峽谷、不同角度的東方女神和巨蟒出山等等。

西海岸位於三清山的西部,是三清山最爲開闊的景區,平均海拔1600米。西海岸有四大奇觀:高空棧道、雲海、大峽谷、古樹名木羣。漫步在海拔1660多米的高空棧道上,一邊是懸崖絕壁,一邊是幽深的峽谷,遠處是連綿羣山,這種體驗不容錯過;西海岸的雲海尤其壯觀。除了普通的雲海,還有轟鳴的“響雲”、洶涌的“瀑布雲”等;當你站在棧道上俯瞰大峽谷,也是一種難得的體驗。

三清宮是三清山人文景觀集中的景區,只有遊覽三清宮,才能發現道教文化在塑造三清山的品性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三清宮景區古建築羣的“先天八卦”佈局方式非常值得細細玩味,它是整個佈局的核心,其它建築圍繞這個核心往八方輻射,各佔一卦的位置。三清宮景區的景點造型設計非常特別。這裏的建築規模都不大,但在造型上卻有很高的造詣。風雷塔的設計、龍虎殿的選址等,都體現了道家“道法自然”的運用和對“天人合一”的追求。人文、自然景觀渾然交融,不分彼此。

西華臺景區位於三清山北麓,是宋明以來的登山石級古道,範圍從汾水村至風門。西華臺景區以田園風光和幽靜古道爲勝。步雲古道早在唐代就是信州太守王鑑退隱之處,這裏水轉山環、梯田如畫,嶺上人家是畲族村寨,至今保持着非常淳樸的民風。

江西的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3

翠巖禪寺位於南昌市灣裏區翠巖路北端,坐落在梅嶺樂麓灣裏盆地內。背靠洪崖山(又名伏龍山),其上有最高峯釋迦峯,次高峯達摩峯,低峯靈官峯。

翠巖禪寺始建於南北朝,是江西著名的寺廟之一,它與香城、雙嶺、雲峯、奉聖、安賢、六通、蟠龍同爲“西山八大名剎”。唐朝武年間,改寺名曰洪井,隨後又改翠巖,南唐更名翠巖廣化院。北宋以後,寺廟逐漸敗落,明朝竟然廢爲民居。

清朝順治七年(1650年),香城寺僧慧習、可學鳩倡議修復古寺,吏部侍郎熊文舉、知州陳弘緒力贊,並禮請古雪上人主持廟事。抗日戰爭期間,古寺部分殿堂被日本侵略軍燒燬。抗戰勝利後,寺宇得到修繕,又請本鄉石工雷世森在洪崖亭下峭壁上,鐫刻了“阿彌陀佛”四個大字。現在,古寺重光,晨鐘再續,梵音嘹亮,香客如潮,又恢復了“西山八大名剎”之首時的盛況。

迎笑堂,在寺後峯上,堂內以多道題壁詩而名聞於世。唐朝以來,先後有劉禹錫、牟融、曹鬆、歐陽修、岳飛等名人題詩於壁。堂前有九節筇、千年橘、鶴巢鬆。

妙高臺,臺在寺前,北宋無盡居士張商英(尚書右僕射)遊寺,寺僧保寧園璣迎於半途,二人問答組成了一首好詩,後題刻在妙高臺上。

慧泉,在大雄寶殿後面,泉從地下裂隙中冒出,由於地下氣體上逸,使泉水有規律地發出“咕、咕”聲。泉水清沏見底,口感微甜,是上好的礦泉水。泉上建有“真源亭”,亭柱上鐫對聯:“慧燈常明照見五蘊皆空,泉水澄清洗滌不淨塵勞”。

江西的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4

井岡山市面積665平方公里,人口5萬餘人,轄五鄉一鎮、一個省屬綜合殖場和一個自然保護區。市政府座落在崇山間的茨坪盆地裏,井岡山山地面積爲總面積89%,森林覆蓋率高達64%,有"綠色寶庫"之稱,全境有原始森林四處,面積近七千公頃,植物種類有三千八百多種,其中高等植物二千多種,木本植物八百多種,中國特有或世界衡有樹種有觀光木、鵝掌揪、香果樹、銀杏、黃杉、冷杉、中國臺灣鬆、福建柏、銀鍾花等上百種。井岡山又是天然動物園,八百四十多種動物棲息在這裏,屬於國家一、二、三級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短尾猴、華南虎、雲豹、大靈貓、原麝馬鹿、毛冠鹿等二十多種。由於動物資源豐富,1981年井岡山設立了面積達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護區。

井岡山自公元前220_年秦代設羣縣制起,即爲九江羣廬陵縣屬地,但茨坪的開發是在公元668年以後,大小五井則是在公元1644年以後才建村立寨,並分屬永新縣、龍泉縣(今逐川縣)。直至井岡山斗爭時期的1920_年,這裏才設獨立的行政建制――新遂邊陲特別區。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岡山管理局,1984年改爲井岡山市。

井岡山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層巒迭峯,地勢險峻。其中部爲崇山峻嶺,兩側爲低山丘陵,從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岡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進入"城堡"必經的"城關"把守此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1920_年秋,_。朱德等中國共產黨人率領中國工家紅軍,在這裏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爲中國革命開闢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正確道路。因而井岡山以"革命搖籃"而飲譽海內外。1982年,這裏被列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抨爲"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園林城。

江西的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5

滕王閣,爲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他既有黃鶴樓的氣勢,又有岳陽樓之景觀,更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

這座歷史名樓坐落在南昌沿江北大道,依城臨江。始建於唐永徽4年,也就是公元653年爲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實爲歌舞之地。後因初唐四傑王勃所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得於名貫古今,譽滿天下。滕王閣自創建以來,迭廢迭興28次,最後一次毀於1920_年10月的兵火,現閣爲第29次興建,1983年奠基,1989年10月8日重陽節主閣竣工並對外開放,新閣是根據古建大師樑思成1942年所繪草圖,參照天籟閣舊藏宋畫《滕王閣》及李誡《營造法一書》重新設計而成的仿宋式建築。

閣樓的主體下部爲象徵古城牆的12米高臺座,臺座以上取“明三暗七”格式,共九層,淨高57.5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兩翼爲對稱的一級高臺,上爲遊廊,遊廊兩端爲“壓江”、“挹翠”二亭,組成一個“山”字形。主閣碧瓦丹柱,斗拱重檐,色彩絢爛而華麗,保存了唐閣“層巒疊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天地”的氣勢。

走進大廳,撲入眼簾的是一幅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這是根據明朝馮夢龍所著《醒世恆言》中的名篇《馬當神風送滕王閣》的故事而創作的,浮雕主體部分,王勃昂首立於船頭,周圍波翻浪涌,表現王勃藉神力日趨七百里趕赴洪都的英姿。畫面右部爲王勃被風浪所阻,幸得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部爲王勃赴滕閣勝會,揮毫作序的場景。整個構圖採用時空合成的現代觀念,將不同時間、地點、人物、故事融合在同一個畫面,以傳統雕塑手法,並通過朦朧燈光的處理,把觀衆帶入幽遠迷人的意境中。

江西的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6

現在我們來到了古西津渡街。在大家參觀之前,我先簡要介紹一下這條古街。“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叫長江。”長江和古街究竟有什麼關係呢?歷史上古西津渡街枕於長江之上,因此大家可以看到券門上刻有“枕江”二字。隨着長江北岸坍江,南岸淤積,主航道不斷北移,長江向東延伸。現在長江南岸已經北移了數公里。從清代就開始,這裏便成了一條熱鬧的商業街。在“枕江”二字下面是53坡,大家猜一下,一共有多少級臺階?恩,張小姐說對了,一共53級。53坡的名稱源自於佛教53參圖的來歷,關於53參圖的傳說我在金山寺已和大家詳細介紹過了,53坡只是古西津渡街的一個開始,讓我們一起去開啓它那耐人尋味的歷史畫卷吧!

“1890”這個數字是中國屈辱史的見證,將它高高的掛在樓頂是爲了警戒善良的人們,歷史不能忘記。目前館內珍藏有從原始社會到明清時期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文物3萬餘件,其中還有國家一級文物。現在鎮江博物館是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順着古街向東望去,我們隱約看到一個石塔,這就是昭關石塔,該塔建於元代,是一座過街石塔,高5米,分塔座,塔身,塔頸,塔頂幾部分。呈亞字形,上刻有佛八寶。鎮江的昭關石塔是我國江南唯一的一座喇嘛式過街石塔,只要你穿過一次石塔,表示你誠心誠意拜一次佛。

在石塔的旁邊是救生會。救生會建於清代光緒年間,是有錢人成立的善事機構,當時長江經常有險情,爲了鼓勵人們積極主動的救護船隻和渡江人,每救一人救生會獎勵救人者一兩白金。無主安葬的人救生會買棺木安葬。

這條街充滿着宗教色彩,在前面券門上可以看到“同登覺路,共渡慈航”這八個字。穿過券門和石塔就是觀音洞,繼續前進,就是唐代金陵渡。由此我們想起唐代大詩人張祜吟頌的千古絕唱《題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裏,兩三星火是瓜洲。”

江西的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我是“三清山之旅”的導遊胡可意。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去遊覽被譽爲“江南第一仙峯,天下無雙福地”的三清山。

三清山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境內,是我國的道教名山。它風景秀麗,1988年8月被列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_年7月又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三清山景區總面積達229平方公里,“東險西奇,北秀南絕”,尤其以奇峯、響泉、彩瀑、神光最爲奇特。

首先,我要帶領大家遊覽的是三清山一絕——司春女神。朋友們,請隨我手指的方向看:前面那座奇峯高80餘米,她多像一位端莊秀麗的少女,高高的鼻樑,櫻桃小口,圓圓的下巴,一頭齊肩秀髮。她正襟端坐,雙手託着兩棵青松,溫柔地俯視着大地,彷彿要把春天播撒人間。傳說這位女神是西王母第二十三女,名瑤姬。世人認爲她是春天的化身,因而稱之爲“司春女神”。

接下來,我要帶領大家去遊覽三清山另一處絕妙的景觀。看,那座石峯像什麼?不錯,像一條巨蟒。它高120多米,從幽深的峽谷中躥出來,高昂着頭,守護着三清山,這就是有名的“巨蟒出山”。朋友們,你們再換一個角度看,它又像什麼?它的下半截像一位老者,正在急匆匆地趕路,上半截像一位10歲左右的孩童,騎在老者肩上,兩眼注視着前方。整座巨峯猶如父親馱着兒子趕赴考場,當地人稱它爲“望子成龍”。這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令人歎爲觀止。

三清山的絕妙景觀還有很多很多,如海獅吞月、觀音聽琵琶、神龜探海、仙人曬鞋……遊客朋友們,你們若是時間充裕的話,那就在三清山住上兩天,我將帶領你們遊遍三清山,把三清山的美景一一道來。

江西的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8

各位團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這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讚美家鄉婺源的詩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縣,歷史上屬安徽管轄。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家鄉。這裏民風純樸,文風鼎盛,名勝古蹟遍佈全縣。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築,有田園牧歌式的氛圍和景色。

這裏山明水秀,松竹連綿,飛檐翹角的古民居蜿蜒於青山綠水之間:或依山,隱現於古樹青林之間;或傍水,倒映於溪池清泉之上;與層層梯田、繚繞雲霧相映成趣,如詩如畫。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兩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和滿山的紅楓葉猶如一簇簇火苗爭奇鬥豔。置身於這樣的景色之中,讓你感覺到心曠神怡和留連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靈秀,土地之肥沃,物產之豐富,賢俊之廣衆而著稱。

縣境內縱橫密佈、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澗與怪石奇峯、古樹茶亭、廊橋驛道融雄偉豁達與纖巧秀美於一體。著名景點有西北的大鄣山與靈巖洞羣,東北的浙嶺與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遊山,唐宋以來就是遊覽勝地。蘇東坡、黃庭堅、宗澤、岳飛、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讚美的詩文。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因襲唐詩而得名的宋代古橋彩虹橋,是婺源廊橋的代表作。這裏四周青山如黛,橋下綠水長流,橋的兩旁有廊亭,廊亭的兩旁有石桌石凳,在這裏或品茶弈棋,或瀏覽風光,讓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閒和寧靜。

江西的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9

廬山,位於中國江西省的北部,東經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五百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便這樣讚美廬山:“予行天下,所遊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歷代詩人墨客,更是慕名而來,紛紛賦詩填詞,歷史上李白、白居易、岳飛、文天祥、蘇東坡、李時珍、徐霞客等均到過此處。廬山寺、廟、宮、觀多達三百處,是我國佛教和道教的中心之一。廬山以避暑和冬遊勝地享譽海內外,其各國風格的別墅爲中國名山所罕見。

廬山,作爲著名的世界遺產地,歷經多年的開發建設,其在地理、資源和服務功能上的三大優勢進一步顯現。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峯等多種地貌。主峯------大漢陽峯,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峯便有171座。羣峯間散佈岡嶺26座,峽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_餘種,鳥類170餘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羣,被譽爲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

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徵,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溼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是廬山成爲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地區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類活動。長久以來,人們在這裏創造了內涵豐富、影響深遠的廬山文化。作爲大禹時所做的《禹貢》及稍後的《上海經》,均有廬山古稱的記載。公元前120_年,司馬遷“南登廬山”,並將“廬山”載入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東晉陶淵明、謝靈運、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陸續來到廬山,進行了傑出的文化藝術創作,使廬山成爲中國田園詩的誕生地、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祥地。此後,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康有爲、陳三立、胡適、徐志摩、郭沫若等1500餘位詩人相續登山,寫詩4000餘首,其中名篇佳作燦若珠璣。

江西的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0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仙女湖位於江西省新餘市西南郊16公里處,是古籍《搜神記》中記述的“仙女下凡”傳說的發祥地,是聞名遐邇的湖泊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屬亞洲最大的亞熱帶樹種基因庫。198平方公里的景區,50平方公里的湖面,島嶼星羅棋佈,湖水清澈見底,原始森林神祕誘人。

仙女湖自然風光秀美樸實,具有“幽、秀、奇、雄”之特點,景區兼具湖泊型和山嶽型兩大類型。有曲水通幽,港叉相連的舞龍湖,有水流湍急,兩峯對峙的鐘山峽;有煙波浩渺,千帆競渡的鈴陽湖;有縁色基因寶庫的大崗山。在仙女湖這片古老神奇的靈山秀水之間,既傳頌着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又點綴着無數彪炳史冊的歷史遺存,千年水下古城、水中古橋、水邊古石刻,古廟、古陶窯遺址堪稱華廈奇觀,這裏是唐代江西第一個狀元戶肇、宋代重臣王欽若、明代權相嚴嵩的故里,尤其是宋應星的科技鉅著《天工開物》爲仙女湖平添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近年來,仙女湖走全方位對外開放的路子,加快了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先後新建了現代化旅遊公路和國內一流的旅遊新碼頭。現已開發了20餘處風光景點和人文勝蹟,是遊人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的絕好去處。

江西的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1

各位團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武功山位於萍鄉市東南邊緣,羅霄山脈北段,綿亙起伏120公里,爲萍鄉、宜春、蓮花、安福四地天然屏障,上峯白鶴峯海拔1918.3米,是華東地區第一高峯。

武功山奇峯羅列。瑰崎壯麗;怪石林立,形態詭異處處深壑幽谷,美妙絕倫;峯峯懸崖峭壁,涌泉飛瀑。站立遠眺,村莊、田野盡收眼底,大有“萬進而云山齊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之意境。早在宋代,武功山就小有名氣。

宋代詩人鄭強曾登臨武功山,並賦詩一首《登武功山》:“綠色青黛樑羣山,院鎖屋戀迭嶂間,金頂插天雲漠漠,飛瀑瀉地不潺潺。拔地凌穹吊馬樁,巍然在望葛仙壇。燈熒星點清霄靜。爐煙燎繞白雲還。俯瞰日山齊到眼,江南盡境屬吳邦。疑是神仙真洞府,公餘幸得一躋攀。”1638年,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冬遊武功山。爲山中奇景所陶醉,寫下了《遊武功山》:“千峯嵯峨碧玉簪,五嶺堪比武功山。觀日景如金在冶,遊人履步彩雲間。”武功山遊記當然地成爲《徐霞客遊記》中的一部分,因而名聲鵲起,成了文人雅士,僧侶道人遊覽憑弔的勝地。

武功山也是天然的動植物園。多少珍禽異獸,奇花寶樹生長在這裏。如黃腹角雉、華南虎、短尾猴、水鹿、白鷳、娃娃魚等就屬於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珍稀植物有中國臺灣鬆、雲錦杜鵑、猴 頭杜鵑、粗榧、水椏木、獨花蘭等。被譽爲“植物三元老”的銀杏樹連片成林,最大的一株高達24.5米,樹圍12.1米,直樹徑3.63米,年逾千載,相傳乾隆帝曾名這曰“山中樹王”。

江西井岡山旅遊景點介紹 ·南昌市旅遊景點介紹 ·九江市旅遊景點介紹   武功山的鬆品種繁多,古老巷勁,濃綠幽美,盤根錯節,形態奇特,十進而中國臺灣鬆更給人以浩瀚無邊之感。武功山主要景觀有:龍王潭、盡心橋、仙池、風火洞、三包鹽、吊馬栓、雞冠巖、千丈崖、萬鬆巖、潭口瀑、三疊泉、鳥龍潭、迎賓鬆等。

經過一天的愉快行程,我們的旅遊活動馬上就要結束了。希望通過這次旅遊,能給大家帶來一個好的心情。我們真誠地期望大家再次光臨。謝謝大家!

江西的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2

各位遊客: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筆架山景區歡迎各位的到來!我是今天大家筆架山之行的導遊,我姓_,大家可以叫我小_在此預祝大家在筆架山能夠玩的開心,玩的愉快!

現在大家就請跟隨我的腳步一同走進美麗又神奇的筆架山!

我們大家現在所在的位置是行洲村,古時的行洲村是個繁華之地曾有“行洲府,茨坪縣,大小五井,金鑾殿”的說法,可見其繁華,就是在舊社會,這裏還有“三萬九千戶”的說法,這可不是形容這的居民的數量,而是這裏有三家萬元戶,九家千元戶,在舊社會,這可以說是相當的富有了。

大家請看我們的左手邊,這是一塊來自湘貴交界處的,天然形成的漢白玉大理石,它的造型別致,未經過加工和人工雕琢,大家看看它的背面,這些由於地質的沉積作用形成的黑色花紋,就如同一隻雄鷹在天空翱翔,這就是昆鵬展翅。這本應該是放置成正面的,但卻放置在背面,這是爲什麼呢?這是因爲它的正面另有玄機。大家看一看正面的造型,就如同一對相擁的,志同道合的革命情侶。我們都知道在井岡山發生了很多的革命愛情故事,比如毛_與賀子珍,朱德與伍若蘭,所以這塊漢白玉大理石似乎是命中註定要來到筆架山的。在這裏小_祝願大家從進入筆架山的這一刻起您會愛情甜蜜,事業會一帆風順,鵬程萬里。

現在大家登上的這座橋呢,叫做紅軍橋,是當年紅軍曾經走過的,由於經過戰爭,當年的紅軍橋已經壞損了,這座橋是在原橋所在位置重新修建的。

我們下方的這條河是硃砂河,在硃砂河的下游就是硃砂衝哨口。

大家看向我們的正前方,我們可以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的甜美畫卷。這裏就是紅色桃花源。這裏寧靜,祥和,不禁讓我們想起陶淵明《桃花源記》描繪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世外桃園,這裏是紅軍戰士期望的理想生活,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艱苦抗戰,可以爲自己的父母親人,家鄉父老,全國人民創造這樣一個沒有戰爭,寧靜,祥和的理想家園。

這裏還是《請茶歌》的發源地。當年,毛_和朱德的部隊下井岡,就是從行洲到下角洞、上茶園、桃子園、大汾然後到達瑞金的,在紅軍出發經過行洲到下角洞的路上,當地的鄉政府要求羣衆送茶送水,下角洞當時只有4戶人家,20多口人,紅軍從早上一直到晚上源源不斷地經過下角洞。爲了方便紅軍戰士喝水,下角洞的四戶人家把燒開的水用水桶挑到了紅軍經過的路邊,水桶上放上了蒲勺、竹勺,便於紅軍喝水,四戶人家從早上燒開水一直燒到晚上紅軍過完爲止。在當時請茶是請紅軍喝一瓢水。因而在剛創作時是“請喝一瓢茶”而不是“請喝一杯茶”,《請茶歌》具有濃郁的江西特色,採用“宜春評話”的旋律素材,既抒情由具有敘述風格。

在我們的右手邊呢,有一片千年古木林,在這片面積不到1500平方米的茂密樹林裏,罕見地集生着紅豆杉、楠木、厚朴、桂花、苦櫧等多種珍稀古樹名木,且多棵古樹樹齡達千年,所以這片樹林被稱爲千年古木林。林中以楠木(閩楠)居多,大小有近六十株,是江西省現存的少數幾個閩楠羣落之一,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

大家看,這一棵高大的深灰色樹木就是苦櫧樹,從它鏤空的根部就可知道它已經歷經滄桑,大家可幾人去合抱一下再來猜猜它的樹齡?它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樹高25米,胸徑350釐米,也是井岡山迄今爲止發現的最大一棵苦櫧樹。苦櫧樹的壽命非常長,葉常綠,枝葉對二氧化碳等有毒氣體抗性很強。苦櫧樹是長江南北的“分界樹”,因爲它是長江最南段的特有植物,再往北就沒法生長了。苦櫧樹結出的果子,外表類似板栗,但裏面含有澱粉,可以做“苦櫧豆腐”,“苦櫧糕”。 “苦櫧豆腐,苦櫧糕”是防暑降溫的佳品。口感清滑略帶苦澀。

大家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到的這株是南方紅豆杉,又名紫杉,是世界珍惜瀕危樹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衫極其珍貴,是因爲紅豆杉無論是根、莖、葉皮及種子都是寶,都含有紫杉醇。紫杉醇對於多種癌症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尤其是對乳腺癌,卵巢癌的治療,治癒率可達33%,有效率可達75%。但是是世界上年產紫杉醇僅250千克左右,供求失衡,價格昂貴,每千克20多萬美元,因此紅豆杉又有“植物黃金”之稱。紅豆杉栽種的時間越長,價值越大,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銀行”。

現在大家來到的是紅軍標語羣。這些標語十分清楚地反映了井岡山斗爭時期湖南省委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內施行的方針、政策,紅軍的宗旨,揭露反動派的罪惡,有些也反映出當時黨內、軍內存在着”左“的錯誤思潮,這爲研究井岡山斗爭歷史提供了可靠的歷史佐證資料。行洲紅軍標語羣是目前井岡山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紅色標語,整理出的標語達66幅,1000餘字。我們看這條標語“紅軍是爲勞苦工農謀利益的先鋒隊”,這條標語經過了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只有第一個“紅”字有改動外,其餘都保存完好。因爲當年這座房子的房東是個紅白兩道通吃的人,軍隊來到此地時,他便將“紅”字該爲“國”字,當紅軍回來的時候,再將“國”字改成“紅”字,就這樣使這座老房子保存到現在,也保存了這條紅軍標語。

大家繼續隨我前行,現在我們來到的是筆架山索道的下站,走到這裏,大家的耳朵是否已經聽到嘩嘩的水流聲呢?聲音傳來的地方,就是我們馬上要看到的秀麗迷人的行洲湖。行洲湖位於行洲峽谷出口處,我們眼前的這座精美小橋名字叫行洲橋,橋下爲一個人工水壩,水壩上方就是行洲湖了。行洲湖是一個美麗的人工湖,水域面積爲5000平方米。

現在大家請跟我有序的乘坐筆架山索道。整條索道長5200米,共有26根支架,66個轎廂發封閉式8人轎廂,我們現在乘坐的不僅僅是普通的索道轎廂,更是“寶馬車”因爲這每個轎廂都是從法國進口來的,採用國外的特殊材質製作,這種材質,韌性,彈性好,你用多大的力氣打它一拳,它就用多大的力氣回你,它可是會武功的哦。筆架山索道共計投資1.2億元,於20_年8月1日正式建成通行。它由法國波馬公司設計,由遼寧省葫蘆島索道安裝製造總公司安裝完工。該索道運行最高速度爲6米/秒,單程運行時間爲20分鐘,運行平穩,單向運量預計可達600人/小時。在吊廂內還配備了先進的通訊設施和無線電廣播系統,使上、下站及線路間的運行情況均能獲得完整的信息反饋,確保了索道的安全運營。筆架山索道有三個世界之最:一段式驅動世界最長,轉角最大,科技含量最高。

走到這裏,請大家順着我的手勢看,在林木森森,清溪迴流之中,有一簾瀑布飄揚在我們前方,那就是行洲瀑布,落差有15米。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索道的中站,在這裏你可以看到索道130度的轉角,出了中站,順着我手的方向望過去就看到筆架山的輪廓了,就如同古時放置毛筆的筆架,因此而得名筆架山。

下了索道,筆架山正伸開雙臂歡迎我們,您走路時要注意頭上和腳下,“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以免和這些調皮的植物親密接觸哦!

現在大家隨我拾級而上,在行進過程中我們感受到空氣的清新溼潤,這因爲筆架山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植物寶庫”景區年均氣溫14-17℃,森林覆蓋率高達98%,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達8萬個,且素有“井岡生態畫卷”的美稱。森林中的植物精氣和高山負氧離子將爲您消祛疲勞和病痛,大家不妨在這多做幾次深呼吸,給您的全身做一次天然的SAP,如果您吸菸更要多多的深呼吸,洗洗您的肺,負氧離子可以清洗陳年煙毒。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古柏峯,古柏峯處於筆架山西端,五指峯的東南側,因其峯頂遍佈福建柏,在1982年進行景區資源考察時,發現一棵兩人合抱的特大福建柏(古柏王),因此得名。福建柏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絕大部分都有二、三百年的歷史,並且成片生長福建柏亦稱“建柏”,主要產於我國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等地,因首先在福建發現,故命名爲“福建柏”。福建柏爲柏科,常綠喬木,葉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雌雄同株。

筆架山是一條長達十餘里的起伏山巒,著名的有七大山峯,自西至東,爲古柏峯、望指峯、松濤峯、揚眉峯、觀島峯、石筍峯和孔雀峯。我們所站立的古柏峯是筆架山核心景區的重要交通結點,也是筆架山十里杜鵑長廊向東延伸的起點,也是我們今天筆架山之行的起點和終點。

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有三條路:

首先請看我們左手邊的這條羊腸小道,它是筆架山通往井岡山主峯――五指峯的山間小道,遊人只有在專業嚮導的帶領下才能進去,開展森林探險和科研考察。

接下來請大家看右手邊的兩條遊步道:一條是懸空棧道,另外一條木製遊步道。懸空棧道,西起古柏峯,東至大小松島,全長2800餘米,於20_年6月修建完工,因爲整個懸空棧道與五指峯僅隔筆架山峽谷遙遙相望,與五指峯是一脈相連,五指峯是中國的“財富之山”,故人稱此路爲“財富之路”。筆架山懸空棧道堪稱“井岡一絕”,它與世界上最長的三清山高山棧道相比,在技術含量、難度及景觀效果上也毫不遜色。因爲三清山爲花崗岩,筆架山爲玄武岩,花崗岩與玄武岩雖同屬火山岩,但花崗岩石爲岩漿噴發的地下部分,在高壓下形成,質地要比噴出地表後形成的玄武岩嚴密的多,因此更爲堅硬,抗壓性更強,所以從建設要求及難度上而言,筆架山懸空棧道的建設遠比三清山難。

現在大家來到的是一號觀景臺,大家向我們的左下方,這裏有三株植物,生長在一起,左邊的這株是白豆衫,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右邊的這株是福建柏,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而這株是中國臺灣鬆,三株不同的植物生長在同一處是十分罕見的,這裏也叫聚寶盆。

江西的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3

滕王閣,爲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他既有黃鶴樓的氣勢,又有岳陽樓之景觀,更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

這座歷史名樓坐落在南昌沿江北大道,依城臨江。始建於唐永徽4年,也就是公元653年爲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實爲歌舞之地。後因初唐四傑王勃所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得於名貫古今,譽滿天下。滕王閣自創建以來,迭廢迭興28次,最後一次毀於1920_年10月的兵火,現閣爲第29次興建,1983年奠基,1989年10月8日重陽節主閣竣工並對外開放,新閣是根據古建大師樑思成1942年所繪草圖,參照天籟閣舊藏宋畫《滕王閣》及李誡《營造法一書》重新設計而成的仿宋式建築。

閣樓的主體下部爲象徵古城牆的12米高臺座,臺座以上取“明三暗七”格式,共九層,淨高57.5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兩翼爲對稱的一級高臺,上爲遊廊,遊廊兩端爲“壓江”、“挹翠”二亭,組成一個“山”字形。主閣碧瓦丹柱,斗拱重檐,色彩絢爛而華麗,保存了唐閣“層巒疊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天地”的氣勢。

走進大廳,撲入眼簾的是一幅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這是根據明朝馮夢龍所著《醒世恆言》中的名篇《馬當神風送滕王閣》的故事而創作的,浮雕主體部分,王勃昂首立於船頭,周圍波翻浪涌,表現王勃藉神力日趨七百里趕赴洪都的英姿。畫面右部爲王勃被風浪所阻,幸得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部爲王勃赴滕閣勝會,揮毫作序的場景。整個構圖採用時空合成的現代觀念,將不同時間、地點、人物、故事融合在同一個畫面,以傳統雕塑手法,並通過朦朧燈光的處理,把觀衆帶入幽遠迷人的意境中。

一樓西廳是閣中最大廳堂,西樑枋正中掛有白棟材同志書“西江第一樓”金匾。此廳陳放了一座滕王閣銅製模型,又叫“閣中閣”。它是按1比25的比例製作。臺座乃是採用桂林白礬石打製,“閣中閣”由江西銅工藝品廠鑄造。廳內丹柱上懸掛有多副出自名家手筆的楹聯。

第二層是一個暗層,採光和通風均靠人工解決。此層的陳設,體現的是“人傑”的主題。正廳的牆壁 上,是大型丙烯壁畫《人傑圖》,畫高2.55米,長20多米,畫面上生動地描繪了自先秦至明未的江西曆代名人,這些人雖然時代不同,服飾不同,地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素質不同,性格不同,但是和諧統一在同一的畫面之中。這是一幅由江西曆史上衆多名傑組成的輝煌長卷,展示了偉大華夏民族之雄風。畫面人物造型生動,格調雅逸,線條組織富有韻味。

第三層是一個迴廊四繞的明層,也是閣中一個重要層次。在廊檐下有四幅巨型金字匾額,規格都是1.5米× 4.5米。 東爲“江山入座” , 西爲“水天空霽”,南爲“棟宿浦雲”,北爲“朝來爽氣”,這些內容均系清順治蔡士英重修滕王閣時所擬匾額。東廳兩側陳列有“鑾駕”禮器,取材於“戟”、“帷”等古儀 仗,有朝天鐙、月牙戟、 判官手、龍鳳屏、金爪等,由蘇州製作。面北耳廳陳列以“物華天寶”著稱的江西工藝展品,北耳廳爲一茶座,是閣中品茗、小憩之地。  中廳屏壁有2.8米×5.5米的丙烯壁畫《臨川夢》,取材於湯顯祖在滕王閣排演《牡丹亭》的故事。

《牡丹亭》劇本寫成於明萬曆二十六年,就是公元1598年,第二年,湯顯祖首次在滕王閣上排演了這齣戲,開創了滕王閣上演戲曲之先河。滕王閣由此而從一座歌舞樓臺逐漸演變成戲曲舞臺。畫面以灰藍色爲基調,採用裝飾手法,刻畫戲劇人物,體現神靈感夢的故事情節,通過夢幻來體現湯公對黑暗現實的抨擊,對理想社會的憧憬,表現出強烈的愛憎。  第四層與第二層建築上看是相似的,也是一個暗層。此層主要體現“地靈”的主題。正廳的牆壁上,是丙烯壁現《地靈圖》,集中反映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觀精華。畫面從南往北依次是大庾嶺梅關、弋陽圭 峯、上饒三清山、鷹潭龍虎山、井岡山、廬山、鄱陽湖、石鐘山等。畫面嚴謹,功力深厚,充分表現了江西“鍾靈毓秀”的壯麗山川。

中廳正中屏壁上,鑲置用黃銅板製作的王勃的《滕王閣序》碑,近10平方米,乃是蘇東坡手書,經複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鐫刻而成。

西廳東壁懸掛磨漆畫《百蝶百花圖》,選此題材,乃是根據滕王李元嬰愛蝶、繪蝶之雅事。據傳李元嬰擅畫蝶,自成一派,畫界稱爲“滕派蝶畫”。滕王的蝶畫當時非常珍貴,有詩云:“騰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這幅磨漆畫寄託了今人對“滕王閣”創始人李元嬰的懷念。其製作工藝非常精妙:以三合板爲底,貼金箔紙爲底色,蝴蝶乃是用細銅絲勾勒線條,將貝殼碾成粉末敷成翅膀,畫面下部盛開的白色花叢是南昌市市花金邊瑞香,花瓣用蛋殼拼成。磨漆畫有東方油畫之譽。

五樓是最高的明層。漫步迴廊,眺望四周,江水蒼茫,西山疊翠,南浦飛雲,章江曉渡,山水之美,盡收眼底;高樓如林,大橋如虹,公路如織,人車如流,一派城市繁榮之景象。四季之景不同,遊目四望,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第六層是滕王閣的最高遊覽層。其東、西重檐之間,高懸着2米×5米的蘇東坡手書“滕王閣”金匾各一塊。其內,雖是一個暗層,但設計者將中廳南北角重檐間的牆體改成了花格窗,故光線極好,與明層無異。由臺座之下的底層算起,這一層實爲第九層,故大廳題匾“九重天”。大廳中央,有漢白王圍欄通井,下可俯視第五層,其上方對一圓拱形藻井,寓含天圓地方之意。24組斗拱由大到小,由下至上,共12層,按螺旋形排列。取意1年12個月,24個節氣。斗拱採用的是明、清民間木作處理手法。彩繪採用五彩裝,瀝粉貼金,金碧輝煌。最頂端的彩繪,則是參照西安鐘樓的彩繪式樣精心繪製而成。這一螺旋式藻井,在全國古建中是不多見的,能給人以動感,凝神仰視,彷彿在不斷旋轉,不斷變化,又給人以時空無限之感,這也正是設計者的匠心獨具之處。藻並中央,懸掛精雕細刻的“母子”宮燈,隨氣流變化,宮燈不停地微微轉動。

西廳稱爲“仿古展演廳”,是一座小型戲臺,戲臺上陳列有極爲珍貴的古樂器複製件,深寓歌舞興閣之意。其中有湖北隨縣出土的“曾侯乙”編鐘、編磬仿製件。編鐘爲24件,可進行演奏,曾獲得1985年的“百花獎”。編磬爲32件,其厚薄不同,敲擊時發音各異。此外,還有土樂“壎”、竹樂“排簫”,革樂“建鼓”、“雙鳳虎座鼓”,匏樂及絲樂“瑟”、殷代“虎紋磬”、“鐃”等塑件,還有隋唐時代的樂俑。這些仿古樂器既是陳列品,又可利用它們進行小型的樂舞演奏。20_年後,文娛隊移至北園(俯暢園)進行文藝演出。

大廳南北東三面牆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畫--《大唐舞樂》。南面爲“龍牆”,以男性歌舞樂伎爲主,畫面以《破陣樂舞》爲大框架。據《新唐書.禮樂志》記載:唐太宗李世民爲秦王時,征伐四方,破叛將劉武周,軍中遂有《奏王破陣樂舞》之曲流傳,歌頌其功德。李世民即位後,親制《破陣樂舞》,其舞形及音樂“發揚蹈厲,聲韻慷慨。”壁畫中舞蹈者披甲執戟,作戰武士打扮,具有濃厚的戰鬥氣息和粗獷雄偉氣勢。《破陣樂舞》的隊列當中,有兩組舞蹈的表演者。右邊,兩名胡人表演以跳躍動作爲主的《胡騰舞》,這種舞蹈爲唐代西北少數民族舞蹈,出自石國,也就是唐屬安西大都護府管轄,今烏茲別克塔什干一帶。舞蹈者頭戴珠帽,穿長衫,腰繫寬帶,足登軟靴(多爲黑色),有詩曰:“揚眉動目踏花毯,紅汗交流珠帽偏”。左邊,兩名舞者執劍跳起,表演的是《劍器舞》。唐代著名舞蹈藝人公孫大娘善舞劍器,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中描繪道:“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羣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畫面中後部,舞者身披獅皮表演《五方獅子舞》。五名舞者裝扮成五頭不同顏色的獅子,各立一方,表演獅子“俯、仰、馴、狎”等各種情態,有二人扮成“崑崙像”,就是戲獅的人,牽着繩,拿着拂塵綵球逗弄獅子,場面雄偉壯觀,與前面的《破陣樂舞》隊形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畫面後部是樂臺上下的伴奏樂伎。

北面爲“鳳牆”,以女性歌舞樂伎爲主,畫面以唐代著名宮廷樂舞《霓裳羽衣舞》爲主體(在三樓已對其進行簡要介紹)。白居易在詩中描繪,其服飾“案前舞者顏如玉,不着人間俗衣服。虹裳霞帳步搖冠、細瓔累累佩珊珊”。其舞姿“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裙裾雲欲生”。左邊,兩名女童踩蓮對舞,表演的是《柘枝舞》。

此舞爲唐代西北少數民族舞蹈,出自怛羅斯,(唐代屬安西大都護府管轄,今烏茲別克境內的江布爾)。其舞姿節奏明快,旋轉迅速,剛健婀娜兼而有之,主要以鼓伴奏。畫面中後部,兩名舞伎在圓型地毯上快速輕盈地旋轉,表演的是《胡旋舞》,此亦是唐代西北少數民族舞蹈,出自康國(唐代屬安西大都護府管轄,即今烏茲別克境內撒馬爾罕)。其舞姿動作輕盈,急速旋轉,節奏鮮明,主要以鼓伴奏。白居易 《新樂府·胡旋女》詩云:“絃歌一聲雙袖舉,迴雪飄搖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巳時”。畫面後部是伴奏樂伎。整個舞蹈場面設置在滿塘春水、綠荷粉芙蓉的水榭之上,旁有兩隻仙鶴,一左一右,上下翩飛,烘托了輕歌曼舞、飄飄欲仙的氣氛。

滕王閣的陳列,有很高的文化品位,體現和展示了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精粹,同時也反映了豫章古代文明的特色。滕王閣,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高雅的文化殿堂。

江西的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4

現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廬山的北山登山公路上。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廬山的概況。

1949年新中國成立,建國伊始,政府就開始謀劃修築廬山登山公路。1952年7月組成廬山登山公路修建工程處,這年冬天,這條公路正式開工。第二年(1953年)8月1日,這條長36公里的登山公路便正式通車。後來,人們稱這條公路爲北山公路。北山公路盤山而進,有近四百處彎道,所以毛澤東在《登廬山》一詩中,有“躍上蔥蘢四百旋”之句,其實呀,這條公路的彎道只有399個彎,所以有人說,毛主席也是吹了一小點點牛的。這條公路廬山居民常稱之爲“毛澤東路線”

1970年10月,廬山南部登山公路開工,第二年7月1日通車,人們把這條路稱作南山公路。南山公路的修成,爲上廬山的國內外遊客,提供了更爲便捷的條件。以後,又有人在廬山修築數條纜車道與公路。

廬山位於中國江西省北部,東經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便這樣讚美廬山:“予行天下,所遊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峯等多種地貌。主峯——大漢陽峯,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峯便有171座。羣峯間散佈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xx餘種,鳥類170餘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羣,被譽爲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

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徵。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溼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爲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地區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類活動。長久以來,人們在這裏創造了內涵豐富、影響深遠的廬山文化。

傳爲大禹時所作的《禹貢》及稍後的《山海經 》,均有廬山古稱的記載。公元前120xx年,司馬遷“南登廬山”,並將“廬山”載入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東晉淘淵明、謝靈運、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陸續來到廬山,進行了傑出的文化藝術創作,使廬山成爲中國田園詩的誕生地、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祥地。此後,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康有爲、陳三立、胡適、徐志摩 、郭沫若等1500餘位詩人相繼登山,寫詩4000餘首,其中名篇佳作燦若珠璣。

廬山“道釋同尊”。公元四世紀,高僧慧遠在廬山建東林寺,首創觀像唸佛的淨土法門,開創中國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禪師竺道生在廬山精舍,開創“頓悟說”。天師張道陵,一度在廬山修練;道教禪師之一的陸修靜,在廬山建簡寂觀,編撰藏道經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礎,並創立了道教靈寶派。從公元四世紀至十三世紀,廬山宗教興盛,寺廟、道觀一度多至500處。1942年,世界佛教聯合大會在廬山召開。本世紀初,二十餘國的基督教教會彙集廬山。至今,廬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廟、道觀、教堂多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