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的導遊詞(精選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85K

百字的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廣州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小星。

百字的導遊詞(精選14篇)

北京路步行街北起中山五路,南至惠福路,全長440米,沿街商鋪138戶。以經營服裝、百貨、鞋類、餐飲、珠寶爲主。服裝類的專賣店佔34%,百貨類佔17%,皮革鞋業佔15%,餐飲類佔14%,珠寶類佔11%,文化類5%,醫藥保健類佔3%,服務類佔1%。廣州市商業的龍頭企業一一廣百就坐落在步行街上。

街道特色

根據史料和專家考證,目前,北京路、教育路和西湖路周邊區域已有或已建成及挖出的歷史文化遺址有:秦番禺城遺址、秦漢造船工地遺址、西漢南越國宮署遺址、唐清海軍樓遺址、南漢御花園、明大佛寺、明城隍廟、明清大南門遺址、清廬江書院、廣州起義紀念館等十多個朝代的十多個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古蹟。現今,這一區域雖歷經十多個朝代及兩千多年的滄桑,但其中心地位始終沒有改變。這一奇特現象,不僅創造了國內外城市建設中罕見的歷史景觀,同時也造就了這塊神奇土地燦爛無比的歷史文化。改革開放之後,北京路更彙集了廣州百貨大廈、新大新公司等市級大百貨商店以及一批著名的時裝商場。

鐘錶、珠寶金飾、皮具、鞋子專賣店使北京路的商業氣氛更濃、檔次更高、品種更齊全、設施更完善。

歷史來由

近年來,越秀區政府根據本轄區獨特的歷史文化淵源和鮮明的商業經濟優勢,在“擦亮廣州市的窗口”的共識下, 北京路步行街千年古道確定把北京路以及與之相連的教育路和西湖路,結合周邊商業網點、旅遊景點、文化古蹟,規劃建設爲一個綜合性的“羊城商業旅遊區”。

這個繁華區域的形成有着歷史淵源。明清時期,今中山路(舊稱惠愛街)是廣州舊城東西主幹線,南北兩邊大都是官署衙門(東有府學,西爲將軍衙門,中有兩個總督衙門),是政治中心區。北京路(舊稱雙門底)則是由城南直通天字碼頭(-登陸入城用)的主幹道。因此,現在北京路北段與中山四路相連接的丁字形地段,成爲當時衙署官僚及其隨員、家屬居住的集中地段。爲適應他們的消費需要,逐漸形成了一個全市的繁華商業中心。

“雙門底”故事

在清代,北京路的街名喚作“雙門底”,至今許多老人也還稱這個舊名。以今天的西湖路(當時叫西湖街)爲界,以北是雙門底上街,以南是下街,下街延伸至今天永漢電影院的位置,有城門樓一座,名爲“大南門”,這是廣州的內城樓之一,城牆就是今天的大南路與文明路一線了。“雙門底”的起源是因着今天西湖路與北京路交界處,原有高樓一座,名“拱北樓”,樓有雙門拱,故街名“雙門底”。樓上設有一座元代銅漏壺,是廣州城鎮城之寶之一,據清人筆記所說“百年不爽”,也就是百年都不差分秒。拱北樓拆除馬路後,銅壺轉存於廣州市立博物館,後來撥調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雙門底在清代是商業重地,故流傳有“雙門底賣貓———裝假”的歇後語。一直在雙門底經營至今的“活化石”,是陳李濟藥廠。該廠前身陳李濟杏和堂創始於明代萬曆年間,鋪面就在今天的“銀座”一帶,近五百年而尚存,也算是北京路歷史的最老見證了。

“永漢路”典故

民國年間北京路那時叫“漢民路”,爲的是紀念締造民國的元勳、番禺人胡漢民,後來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又改名“永漢路”,爲什麼叫“永漢”呢,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原來當時主政廣東的是楊永泰,他想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廣州的路名上以垂久遠,但當時的規矩是隻有已故的歷史人物纔可享受此殊榮。楊永泰動了腦筋,就將“漢民路”改作“永漢路”,又將相近的萬福路一段取名“泰康路”,這樣就把“永泰”兩字嵌入了兩條路名之中,這也是北京路歷史上鮮爲人知的掌故。

高弟街·“許地”

北京路南段,近年也興旺了不少,尤其是高第街一帶,更是粉飾一新,車水馬龍。

高第街最出名的,首推許氏家族,連街名也叫“許地”,這個由潮汕西遷來的巨族百餘年間人材迭出,甚至近有小說家專門著有《千秋家國夢》來訴說許家的興起。許家的後人曾帶我在許地轉了幾次,指點着殘存的建築告訴我當年這裏是某某的居所,看着彎彎的月亮門、百餘年的蠔殼窗、牆頭上依稀的灰批單龍,真令我浮想聯翩。最後老先生指着家門口一株種在破缸裏的蘇鐵說,他祖母年輕時,這樹就已種了幾十年,現在樹齡差不多百餘年了。看着這乾瘦的樹頭露着懨懨的生氣,彷彿就是許地舊物的典型呢。

高第街上的鋪子,廣州人最熟悉的是綢緞鋪“九同章”和具店“三多軒”,三多軒今已遷到廣州路,老鋪舊地還住着當年店主黃家的後人。摸着那螺旋的木梯扶手,你可以看到那八卦形天窗上篩下的陽光幽幽照在貼金的檐花上,還真有些繁華的餘韻!百多歲的老畫人黃金海在這住了七十多年,我見到他時,已不太能清晰說話,可精神還很健,今年初才辭世,享年104歲。如果他能細述北京路的百年滄桑,那該多精彩!老人家的女兒指着舊鋪的外牆說,那兒原來有“三多軒箋扇莊”的水泥字,是民國元老譚延闓的手筆,可惜在最近翻新外牆時拆掉了。 我細細地尋覓過,卻像北京路上的許多往事一樣,半點遺蹟也找不着了。

大小馬站今昔

最旺的一段(大南路以北)的北京路上,具有歷史意義的只有兩處建築,一是屹立於大南路轉角處(今爲中國石化公司所使用)的六層大廈,另一處是北京路盡頭的廣東財政廳大樓,羅馬柱式巨柱及新古典主義的外牆盡顯國民初年的情懷。

百字的導遊詞 篇2

48眼溫泉除了重碳酸鈉泉、偏硅酸泉、放射性氡泉之外,還有硫酸泉、食鹽泉、鐵泉、明礬泉、硫磺泉、碘泉等等。

這些泉具有較豐富的氡、氟、鋰、鍶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通過皮膚進入體內,改善身體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調整內分泌和神經系統等,從而起到保健、治療功效。

阿爾山礦泉適應症範圍廣,無毒副作用。具體適應症爲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生殖、代謝分泌、血液、神經、骨骼肌肉八大系統66種疾病及皮膚科疾病、其它疾病30種,尤其對一些棘手的疑難病症,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無脈症等有顯着療效。臨牀證明,溫泉療養確實起到了很多藥物及理療達不到的醫療作用,並顯示出高效、速效、長效的優點。70年代末吉林一教練患嚴重風溼病,洗浴幾個療程後,居然滿場跑當起了藍球裁判!神奇的是,有一眼泉患者洗浴其中,五臟六腑哪有病哪有明顯反應,簡直就象高明的大夫一般,被人們稱作“問病泉”。

阿爾山礦泉屬於火山性礦泉,有別於世界上衆多的循環水性礦泉,其形成與古老的火山運動有關,地理結構獨特,既有土質肥沃的新第四紀產物,又有原始火山噴發的流紋岩和花崗岩。礦泉區地層中各種稀有礦藏豐富,地下水自然淨化程度高,常年潔淨。

阿爾山療養院礦泉水來自地下2800--3500米的岩層斷裂帶,由於地下深處岩層的高壓、高溫,使斷裂帶水流周圍岩石釋放大量化學成分,在靜水壓作用下,處於循環狀態的地下水沿斷裂層上升至地表形成礦泉。

關於礦泉還有許多傳說,耐人尋味。相傳在滿清年間有一殘暴的扎薩克王爺吃野味成癖,派一名叫敖力吉別的奴隸到大興安嶺打獵。敖力吉別用強弩射中一梅花鹿的腿,梅花鹿站在一眼泉邊用舌頭蘸水舔舐傷口。當敖力吉別逼近梅花鹿時,梅花鹿競奇蹟般拔腿飛跑,宛若無傷。敖力吉別好奇地走到泉邊,望着熱氣騰騰的泉水驚詫不已。失去獵物的敖力吉別懊喪而興奮地如實報告了王爺。王爺怒,不信其言,命人打斷敖力吉別的腿,並兇殘道:你也去洗好吧!敖力吉彆強忍傷痛來到泉裏洗浴。幾天後,敖力吉別折骨重新接好,精力也格外充沛。王爺啞然,遂奉泉爲神。

百字的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將由我陪同大家一起來遊覽這個龍潭大峽谷,希望我們一路上都能順利,好啦,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一起來吧。

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前段路上,有幾處景點,各具特色。它們依次爲仙人指路、“龍潭大峽谷”青石牌坊、紅孩兒山、紅孩兒寺和千年古檀。

仙人指路:右邊石崖上有尊象形石人頭像,惟妙惟肖,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路上,像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一般。這是由白雲質灰層巖沿裂隙溶蝕和崩裂塌陷風化而殘留的地表剩餘物。

龍潭大峽谷“青石牌坊”:此處是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入口。牌坊前、後各有坊聯。

前聯爲:八里迷谷,樁樁迷景逗客佇;千尺險峽,步步險象着人驚。

後聯爲:關峽相望,嵐爲輕雲繞;潭瀑聯珠,水呈青龍飛。

兩副對聯形象地概括了峽谷內天造地設的雄奇景觀,這就是我們要遊覽的世界地質公園——龍潭大峽谷風景區。

紅孩兒山: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幾間紅房子後邊的山就是紅孩兒山,雄偉挺拔,峯巒疊翠,把青河川岔開,右邊爲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並與黛眉峽谷風景區連接;左邊就是龍潭峽谷,又稱“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連接。山上有石洞,洞內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觀音老母三尊神像,是當地人祈財邀福,求子保平安的地方。

紅孩兒寺:緊挨着紅房子的這幾間看似年代比較久遠的建築就是紅孩兒寺。相傳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在附近一帶吃人,被觀音老母治服,收入一瓦罐之中,壓在紅崖寺下(當地人稱紅孩兒寺)。據證此處確有一座紅崖寺,始建於唐朝初年,武則天當政時期,曾經名播四方,香火極爲旺盛;到了唐武宗時期,大興滅佛運動,紅崖寺曾一度被毀。宋、元時期,更名爲“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師住持,還是這條古道上聞名遐邇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毀於戰火。明正德年間由法師宗璽主持重修,到嘉靖龍飛甲辰歲秋仲月由淨恩法師主持續建竣工。後來,隨着時勢的發展,這條古道逐漸被廢棄,寺院也隨之蕭條。現只剩下遺址……

千年古檀:這棵樹就是千年古檀樹,它高約30米,冠幅約40米,樹冠碩大,枝葉茂密,遮天蓋地;樹幹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圍6.5米;大家再看一下檀樹的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上,縱橫交錯,如盤龍臥虯,僅靠吸收白雲質灰巖和石英砂岩之間的水份生長,這簡直就是生命的奇蹟,因此這棵樹也被當地人視爲吉祥樹。民間有選老樹認“乾孃”的風俗,認爲有老樹庇佑,可保大吉大利、富貴平安。樹下設有祭壇,每年農曆三月三,有許多善男信女誠心前來焚香許願。

歡樂天地水上娛樂項目:相信許多朋友早已急不可待想趕快過把癮吧,千萬別急,導遊提醒您還是先仔細閱讀一下注意事項及安全提示,再玩也不遲。這幾個遊樂項目自南向北依次叫做:三級跳繩、鋼絲橋、圓木蕩橋、腳環吊橋、方板蕩橋、鐵索蕩橋、雙層鋼絲橋。

景區標誌碑:這塊巨石就是景區的標誌碑。它高5.4米,寬2.8米,厚1.5米,重約60噸,矗立於1米高的基座之上。碑體爲景區內典型的沉積構造和地質剖面景觀,碑面爲景區地質遺蹟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波痕和泥裂現象,左上角圓形的圖案是國家地質公園的標誌(現已爲世界地質公園),中間“龍潭峽景區”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選用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字體。

走進紅石峽: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沉積於距今12億年前後的濱海地帶。260萬年以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又叫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強烈擡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切割,形成高達百餘米的丹崖長牆和寬僅數米至數十米的碧水丹峽景觀。峽內瀑布飛瀉,溪潭珠串,漫步崖壁棧道,您儘可領落丹崖、碧水、藍天構成的一幅幅精彩畫卷,還可欣賞砂岩層內的交錯層理、層面波痕以及山崩所造就的崩塌奇觀。

青龍關:這座關隘就是青龍關,下邊的潭叫青龍潭。來過龍潭大峽谷的遊客都說走到青龍關,纔算真正進入了龍潭大峽谷景區,因爲精華部分纔剛剛開始。大家請看這兩側崖壁上有許多綠色植物倒映水中,青光溢滿水面,看起來就像一條青龍在此浮動,因而得名青龍潭。

“之”字型峽谷: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水流的走向,看會發現什麼現象?哦,這位先生說得非常對,流水順着崖壁成“之”字形流動,非常有意思吧!它的形成原因是構成龍潭大峽谷的這套紫紅色石英砂岩中,有兩組相互直交且連通性好的垂直節理比較發育,流水追蹤這兩組垂直節理切割,在兩組節理交匯的部位形成“天井”,在一組節理髮育的部位形成隘谷(一線天)。如此便形成了這種天井,一線天呈“之”字形分佈的紅石峽谷景觀。

黑龍關(及黑龍潭):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座比較狹窄的關隘就是龍潭大峽谷著名的黑龍關,又稱一線天。大家一定很難想到這兩座崖牆在12億年前後是連在一塊的,後來隨着地殼運動,形成崖牆的中元古界紫紅色石英砂岩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發育了兩組相互直交且連通性好的垂直節理,流水沿節理密集的部位強烈下切,形成兩側峭壁直立,長20m、寬僅1——3m、深達50m的隘谷(一線天)。通俗地講就是流水切割把一座山體切開成了兩座山體。黑龍關下的水潭深4——5m,由於兩側崖壁之間的間隙比較小,狹窄封閉,太陽光很難照射到,使整個潭水顏色看起來深遂發暗,猶如一條黑龍盤踞在此,故而得名黑龍潭。潭上關隘被稱爲黑龍關。

古海沉船:這艘人工仿造的古海底沉船古色古香,惟妙惟肖,和周圍的環境相映成趣,也使峽谷顯得更加神祕,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壺穴(王母池):這個小水潭看起來就像一個浴池,傳說王母娘娘曾在此潭沐浴,所以又被後人稱爲王母池,聽當地老人說在這個水潭裏洗把臉會使皮膚變得細膩光滑,大家不妨來試一試!至於它其形成的原因請大家看一下解說牌。(壺穴是急流中夾帶砂礫石磨蝕河牀而產生的凹穴,因急流中常有渦流伴生,礫石便挖鑽河牀,形成壺穴。該處的王母池就是一處典型的壺穴景觀。)

飛龍潭(又名臥龍潭)及飛龍瀑:別看水是柔性的物質,流水沖刷岩石“以柔克剛”的力量卻讓人不可小瞧,這個水潭旁邊的崖壁比較光滑就是由流水沖刷旋蝕形成,致使水潭形狀成圓形。此潭直徑約25米,深10米。潭後有15米高的瀑布飛瀉而下,猶如一條巨龍插入水中,氣勢壯觀,因此被稱爲飛龍瀑,其下潭水稱爲飛龍潭。

陰陽潭:這兩個水潭銜接一起,像一個卡腰寶葫蘆,水深約12米。其中大的叫陽潭,小的叫陰潭,因高峽內陽光照射不勻,明暗有別,所以有“陽潭”、“陰潭”之說,這與中國古代哲學中對“陰陽”學說的闡述也是極其吻合的。(在中國哲學概念裏,陰陽指兩種既對立又相聯的力量,存在於世界上一切事物裏。陰代表被動、陰暗、女性、夜間;陽代表主動、明亮、男性、日間)

陰陽潭甕谷:甕,是我國北方農村一種用來盛米的容器,它的特點是口小肚大。在龍潭大峽谷的陰潭和陽潭上方,就有兩個形狀像甕的峽谷,稱之爲“甕谷”。甕谷也是由流水衝涮旋蝕形成。以陽潭處的甕谷最爲典型,直徑達20m,弧度270°;陰潭處的甕谷經流水的切割貫通成嶂谷。

串珠潭:這三個近似圓形的水潭連在一起,看似串珠,所以故名串珠潭;跟王母池一樣也是壺穴的體現,三潭之間,串珠潭溪水相連,清澈見底的河牀上有一朵朵紅色圖案,豔若桃花,所以又叫“桃花聯珠潭”。

神奇河蝕地貌—壺穴谷:距今大約260萬年以來,區內受新構造運動影響,地殼強烈上升,加之區內雨量充沛,地表徑流發育,湍急的水流受節理和層面傾向控制,形成擾流和螺旋狀渦流,帶動砂石在不平坦的河牀上如旋渦般鑽挖形成一系列壺穴。相鄰壺穴不斷擴大,周邊貫通聯合形成今天我們在谷底和崖壁上所看到的磨蝕光滑、成羣分佈的壺穴壁與壺穴谷景觀。

佛光巖:此處崖壁因水流打磨顯得非常光滑,經水溼潤後像鏡子一般反射光線,在黑暗的峽谷內如發銀光,故名。

石龕:“滴水穿石”貴在水的執著,眼前這個洞再次讓我們見證了流水的偉大力量,在絕壁的底部由於水流長期的衝涮旋蝕形成了一個頂部小、肚子大的洞,在地質學上叫石龕。說到這兒大家肯定疑惑了,這個洞怎麼會升到那麼高的位置?這就又要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神奇了。後來由於地殼運動的擡升,水流的不斷下蝕,才把石龕擡升到陡崖的中間。

蘆葦灘:走了這麼久,大家肯定累了,我們在這裏稍作休息,我給大家朗誦一首詩《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許多朋友都知道,這是《詩經》裏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詩,那大家知道詩裏所說的“蒹葭”指的是什麼呢?這位朋友真是博學多才,蒹葭指的就是蘆葦。在我們面前就有一片蘆葦灘。蘆葦,多年生禾本科蘆葦屬植物,古稱蒹葭。蘆葦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是溫帶溼地的主要植被。當然它的用途也是非常大,除了能做手工藝品外,還有淨化污水的作用呢!

蘆葦潭:蘆葦灘旁邊這個水潭就是蘆葦潭,又叫伊人潭。上面這個僅一尺寬、一尺長的瀑布,名爲一尺瀑,呵呵,這可是龍潭大峽谷裏袖珍型的瀑布哦。

花瓶峽:請大家轉身向後看,可以看到眼前這個峽谷口小肚大,形狀酷似花瓶,所以美其名曰“花瓶峽”。

好啦,今天的遊覽就到此結束,祝願大家能夠玩的開心,再見!

百字的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對各位光臨泉城濟南致以最誠摯的歡迎!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王,是大家這次旅行的導遊,大家以後可以叫我小王,或者叫我王導。旁邊這位是我們經驗豐富的司機師傅老李,他有十幾年的駕齡,大家可以放心乘車。非常高興能有機會陪同各位一道欣賞千佛山秀麗的美景,領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蘊。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興而來,滿意而當,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首先,請允許我站在美麗神奇的千佛山腳下,代表千佛山景區全體員工,歡迎您的到來,願您能在這裏留下一段美好而難忘的記憶。)

好了,我們已經到了美麗神奇的千佛山腳下,大家可以下車了。在去參觀景區前的這段時間裏,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千佛山的大致概況。

我們今天要遊覽的是濟南三大名勝——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歷史悠久,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千佛山,古稱歷山”,至今算來,已經有16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上古時期舜帝曾在山下耕種過,所以又稱“舜耕山”,是人們祭祀舜帝的地方。以前人們每年在這裏舉行“遷祓”儀式,藉以除惡。“遷祓”就是“遷居高處,祓除不詳”,因“遷祓”與“千佛”諧音,後人據將此山稱作千佛山了。千佛山是泰山的餘脈,海拔285米,位於濟南市區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千佛山於1959年開闢爲公園,佔地面積約166公頃,包括興國禪寺、歷山院、唐槐亭、文昌閣、彌勒勝苑等等。

現在我們來到了千佛山的北大門。北大門是景區的正門,也稱“禮敬門”,取佛經“禮敬諸佛”之意,走進禮敬門,大家就可以去拜佛了。

進入“禮敬門”,便可看見這座氣勢雄偉的四柱三樓式石坊,它是千佛山的標誌性建築。站在坊前仰望千佛山,山上的蒼松翠柏、梵宇僧樓盡收眼底。 面前的這條臺階路是大家上山的主盤路,位於盤路兩側的是建於1996年的十八尊石質羅漢像。東側第一尊是十七降龍羅漢,西側第一尊是十八伏虎羅漢,這是乾隆皇帝給他們命的名。

大家請注意看,前方這尊臥佛是1996年12月落戶千佛山的,它是釋迦牟尼側身臥像,花崗岩質,長10米,重50噸,屬全省之最。

在我們右前方的這座園子叫觀音園。它的主體造像就是園中這尊15米高的

銅鑄觀音像。1980年的時候,這裏有一方荷池,1996年景區將池擴建,建起了觀音園,並且供有一尊“白衣觀音”。20xx年重修觀音像,改成了現在的銅質“楊柳觀音”。

各位朋友,北大門景區遊覽走完了,讓我們一起登上山間小路,前往西盤道景區吧。(後面的遊客跟上了)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一寶頂飛檐涼亭叫唐槐亭,建於1957年,因旁邊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個字是原全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舒同先生於1981年來千佛山時提寫的。旁邊的這棵古槐,現在樹幹這已乾枯,但有一棵幼槐穿過樹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們又稱它爲“母抱子槐”,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傳說,唐朝的開國元勳護國公秦瓊是個大孝子,爲了給母親求福增壽,經常到山上來上香許願,每到此處都要將馬拴在這棵樹上,於是後人把這棵古槐又稱爲了“秦瓊拴馬槐”。

再往上走,我們就來到了齊煙九點坊,這是一座二柱一樓式木質的丹柱枋,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上面“齊煙九點”這四個蒼勁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間歷城縣令葉圭書寫的。這四個字取自唐代詩人李賀的一首《夢天》詩中,他在詩中寫到“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懷中瀉”。意思是說,他在夢中從天上遠遠看去,中國遼闊的九州小的像九點菸塵,汪洋大海也不過是懷中之水。

大家看一下“齊煙九點坊”的背面匾額,這“仰觀俯察”四個字是引用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蘭亭序》中“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的佳句來描繪這裏的美景。而且這四個大字是從王羲之書寫的《蘭亭序》貼中勾勒放大後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雲徑禪關”坊,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爲四柱三樓式木枋。坊正面“雲徑禪關”四字隸書爲濟南已故書法家黃立孫所書。背面“峯迴路轉”四字則出自濟南當代已故書法家姜守遷之手。 “雲徑禪關”的含義是說,寺院高聳,雲霧瀰漫,風吹着清雲,迴繞禪門,到寺裏拜佛,必須經過此坊,遊人至皮,已進入仙境,到達佛門淨地,也就是到了大徹大悟的關鍵,需靜靜心,誠心誠意燒香拜佛。 “峯迴路轉”則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藉以形容此處地勢峻峭,山峯曲回,道路彎轉。而在此又一語雙關,暗示人們要超脫紅塵,走出苦海,回頭是岸。

穿過“雲徑禪關”坊,迎面的是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公元1748年)遊覽千佛山所題的一首風光詩,題作《千佛山極目有作》,詩中主要描繪了千佛山秀麗的景色和千姿百態的石佛造像。

繼續往前走,就來到了興國禪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於隋開皇年間,佔地

4.9畝,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園的主體建築。興國禪寺歷經滄桑,多次遭到破壞。唐代貞觀年間進行擴建,改用現名。大家看寺門上額嵌有已故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的“興國禪寺”石刻,寺門兩側有石刻楹聯“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是濟南清末的秀才楊兆慶書寫的。意思是說,人世間追求功名利祿的人來到這裏被寺院晚間的鼓聲和清晨的鐘聲所驚醒,拋棄名利慾望,衆僧吟誦經文的聲音把在人世間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喚回來,使他們走上去往極樂世界的道路。興國禪寺分東西兩院,西院的北側有廳房三楹,廳東接走廊,廊東爲殿宇三楹。廊北牆上分別鑲有趙樸初的“齊魯青末”,董必武的遊千佛山詩《古寺雲千佛》和郭沫若的《俯瞰齊州九點》七絕碑刻。

大家往南看,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東依次是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洞天福地坊、對華亭、呂祖洞。它開鑿於隋開皇七年至唐貞觀年間,一共9窟,有130餘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約1300多年,這是濟南地區一組雕刻較早的石窟造像羣,也是山東佛教的重要史蹟。同洛陽的龍門石窟、桂林的七星巖石壁、敦煌的壁畫、靈巖寺的巨佛一樣,是我爲極爲寶貴的文物,對研究隋唐時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再往前走,我們去看看興國禪寺的正殿。俗話說“山有主峯,廟有主殿”。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興國禪寺的正殿——大雄寶殿。殿內正中蓮花寶座上,供奉着佛祖釋迦牟尼塑像,兩側菩薩、羅漢侍立,分別塑有普賢、文殊菩薩和阿難、迦葉等十大弟子。塑像個個端莊大方,面容生動。

走出興國禪寺,我們來到了歷山院。歷山院是爲紀念舜在歷山耕稼而建。沿着石階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開間的山門。門額上是清朝書法家農髯熙的手書大字“歷山”。進了山門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這個院落和興國禪寺緊密相連,相互對峙,具有同等的韻味,可謂珠聯璧合。爲了發掘大舜文化,所以將這上院落命名爲“歷山院”。如果說興國禪寺爲佛教之地,由於受大舜文化的影響,儒、

道、佛三教先後影響這裏,歷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這在全國其它地方是不多見的。

改革開放以來,千佛山旅遊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先後建起了集我國敦煌、龍門、麥積、雲岡四大石窟精華於一體的萬佛洞,以及十八羅漢、臥佛、大舜石圖園,還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佔地25000平方米的“彌勒勝苑”和主像爲30米高的銅製彌勒佛等景觀,豐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內涵。被譽爲“歷山飛虹”的客運索道,如駕輕舟,倘佯於青山林海之間,上行可觀山景,下行可瞻市容。

千佛山還建有魯班祠、舜祠和文昌閣,我們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們現在順着東盤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結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說再見了。臨別之際沒什麼送大家的,就送大家4個字吧。首先第一個字是緣,緣分的緣,俗話說“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那麼和大家幾天的共處,算算也有千年的緣分了!接下來這個字是原諒的原,在這幾天中,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這裏說對不起了!再一個字是圓滿的圓,此次行程圓滿結束多虧了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說聲謝謝了!最後一個字還是源字,財源的源,祝大家的財源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也祝大家工作好,身體好,今天的好,明天的好,現在的好,將來的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給點掌聲好不好!

百字的導遊詞 篇5

茶馬古道風景區在思茅(普洱)州普洱(寧洱)縣的那柯里村,區內遺存有一條鋪就於崇山峻嶺的石子大道——茶馬古道。由人工磨製的條石和礫石鋪成,石板上深達兩釐米的馬蹄印是古道的最好見證。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和西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爲興盛。茶馬古道分川藏、滇藏兩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爾、印度境內(此爲滇越茶馬古道),直到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陝甘茶馬古道,由明代陝西商人與古代西北邊疆的茶馬互市形成。而此時所謂的茶馬古道主要的運輸工具是駱駝。而茶、馬,指的是販茶換馬(這裏的茶和馬均是商品)。之所以用駱駝是因爲明朝時要有數百萬斤茶葉要販運(從四川到西北),到清朝時達到了數千噸,馬不能勝任,所以用駱駝。由於明清時政府對販茶實行政府管制,販茶分區域,因此陝甘茶馬古道是當時唯一可以在國內跨區販茶的茶馬古道。

川藏茶馬古道始於唐代,東起雅州邊茶產地雅安,經打箭爐(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薩,最後通到不丹、尼泊爾和印度,全長近四千餘公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曆史,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是古代西藏和內地聯繫必不可少的橋樑和紐帶。

要進束河古村,村口的青龍橋是必經之路。雖然它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卻依然寬闊平整。清得發藍的青龍河從橋下流過,河邊有茂密的白楊樹和柳樹。白的梨花、紅的海棠花和桃花年年開放,爲村裏人提供香甜的果實。這家鄉的美味,是古道藏客和走四方的束河皮匠永遠的記憶。

沿青龍橋向西走,有一條五花石板路,石頭上暗紅的線條至今可見。老人說,這是束河一幫常年奔波在茶馬古道上的商人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捐資鋪砌的。因他們常和藏人做生意,當地人叫他們“藏客”。束河街是他們的牽掛,也是他們商旅生涯的起點和最終的期盼。

束河像一個街心大花園,有四條巷道從束河街上向四面延伸出去。向東的一條穿過麗江古城,往南的一條通往古濟行政村,往北的一條通向白沙行政村,往西北的一條是過去通往迪慶藏區的要道,即“茶馬古道”。

沿着源自九鼎龍潭和坡底小潭的小河,藏客走上兩條艱險的商旅古道:一條從鬆雲村通往西南方向的古關隘黃山哨,從拉市到石鼓、巨甸、魯甸,翻越慄地坪,過維西保和鎮,到瀾滄江邊後,沿江北上,過燕子巖棧道,到德欽後再從溜筒江過溜索進藏;第二條路,從九鼎龍潭和坡底小潭邊經過,蜿蜒伸向西部的玉龍雪山。經過文海村直達麗江龍蟠,渡金沙江,翻越十二欄杆,到中甸縣城,然後過上橋頭,從奔子欄用獨木舟渡江,翻越白茫雪山抵德欽城,然後再從溜筒江過溜索,翻梅里雪山進藏。兩條古道行程各六千里,走一趟需要三個多月。

棧道、溜索、雪山,古道上的每處險路都可能是藏客的歸宿。在他們勇敢而壯美的一生中,往往需要浪漫的牽掛,一些藏客在家娶一個“披星戴月”勤勞孝順的姑娘,在藏區娶一個溫柔賢良的“卓瑪”。遠隔千山萬水,許多納西姑娘和卓瑪一輩子沒見過面,確都會在心裏寬容甚至感激對方,在那個“把頭別在腰帶上”的男人身上,傾注悠長的思念。這樣的傳統如今已不存在,但因藏客而成爲親戚的納西人和藏人卻常常在束河相聚。因此在束河喝到純正的酥油茶並不是一件難事。

藏客走過的茶馬古道有跡可尋,而源自束河的另一條古道卻從來沒有蹤影,這條無形的道上走着另一羣人,他們“只要一把錐子,一紮紗線就能走遍天下”,他們是束河皮匠。

百字的導遊詞 篇6

冰峪溝國家級AAAA旅遊風景區、遼寧仙人洞國家森林公園爲相毗鄰的兩個景區,它位於遼東半島南部莊河市北40公里處,是一處以奇特的冰川地貌、秀麗的自然山水爲主景的山嶽型風景區。

冰峪風景區,素有"遼南桂林"之美譽,蜚聲海內外。被譽爲“天然動植物王國”的遼寧仙人洞國家森林公園,是莊河市又一旅遊勝地,與冰峪相鄰。這裏的珍禽野獸、奇花異草多達上千種,這裏六百多公頃的赤松林風不然亞洲乃至世界上都堪稱一絕。

冰峪溝是20世紀80年代初被發現的。當時幾乎與世隔絕。80年代末,政府對這個佔地170平方公里的地方進行旅遊開發,形成了冰峪旅遊度假區。冰峪的魅力長年不減,夏天的冰峪溝特別涼快,是理想的避暑之地。秋天是冰峪最美的季節,飄舞着紅葉的山巒,斑斕多彩。冰峪最壯觀的季節是冬季,石林像玉石一樣的潔白,奇峯像水晶一樣耀目,山泉凝成了冰簾,滿眼冰山雪嶺。一派銀裝素裹,這大概也是冰峪名稱的來歷吧。

冰峪被冠以“遼南小桂林”、“東北九寨溝”、“東方小瑞士”的美稱。冰峪的山既有北方山嶺粗獷豪放的氣勢,又有南國峯巒玲瓏秀美的風姿。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龍華山腰的仙人洞,洞內有道佛兩家寺廟,日日香菸繚繞,故而得名。在冰峪衆多的溝谷中,可以遊覽的主要有南溝和北溝。大自然的美景妙韻彷彿全濃縮在這裏。冰峪的水主要是指流經景區內的兩條河:英納河、英納河支流小峪河。英納河如一條白色的綢帶,沿着冰峪盤旋而去。小峪河則如一根根線,纏繞着一座座孤峯山林。由於億萬年的沖刷,冰峪的河道清潔如新,並形成了一處處潔白柔軟的沙灘,各種形態的鵝卵石遍佈河谷。

百字的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朋友,今天我們要去遊覽的景區是銀川鎮北堡西部影城。該影視城地處銀川市城區西北,原爲兩座古代城堡遺址,也是銀川市文物保護單位,現爲華夏西部影視城所在地。鎮北堡歷經數百年滄桑,以其雄渾、古樸的風格,成爲賀蘭山東麓風景旅遊景觀;並以它那特有的神祕韻味,引起了中國許多著名電影藝術家的濃厚興趣,被藝術家們稱讚爲“神祕的寶地”。20世紀80年代以來,自謝晉導演,叢姍、朱時茂主演的影片《牧馬人》在鎮北堡拍攝成功,榮獲“百花獎”後,影視奇才張藝謀又在這裏執導影片《紅高粱》,該片首次登上了“柏林金熊獎”的領獎臺。鞏俐、姜文也幸運地從這片古堡廢墟中崛起,成爲著名影星。滕文驥導演的影片《黃河謠》,又以古堡神祕魅力捧回了國際大獎——“蒙特利爾金獎”。此後,中國著名作家張賢亮在古堡開創了華夏西部影視城,先後有西影、中國臺灣合拍的《五魁》《五個女人與一根繩子》;北影、香港合拍的《方世玉之英雄出少年》《東邪西毒》;謝晉導演,謝添、斯琴高娃主演的《老人與狗》及《荒原女神》《征服者》等40部影片相繼在此拍攝成功,轟動了國內外影壇。著名導演黃建新,著名演員王玉梅、王馥荔、周裏京和中國臺灣金馬獎得主張世,都在中國一絕的“西部影視城”展示過風采。由此給影視城帶來衆多榮譽:中國最佳旅遊景區、中國最受歡迎旅遊目的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和亞洲金旅獎最具特色魅力風景名勝區。20xx年,被評爲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鎮北堡西部影城,大家請看前面的“知之門”,進人此門後就是明清一條街。鎮北堡主要由明城和清城組成,兩座城堡是明清時期爲防禦賀蘭山以北各族人侵銀川城而設置的駐軍要塞,當地羣衆習慣稱其爲“老堡”和“新堡”。據方誌記載,老堡始建於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20xx年),新堡始建於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兩堡一南一北,均坐西朝東。緊鄰沿山公路東側的老堡已被風蝕殆盡,僅存殘垣斷垣,形制尚存;城東西長175米,南北寬160米;向北穿過城中黃土路,是老堡甕城遺址。再向北行200米便是新堡。新堡城池較完整,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50米,牆體用黃土夯築而成,高10餘米。東面闢有半圓形甕城,城門南側有一斜坡可登上城牆。城牆寬5米,牆上築砌有1.8米高的堞牆垛口。城牆四角原建有角樓,角樓基址依稀可見。在老堡明城裏現已開發了聚寶盆、牧馬人、文革大院、月亮門、關中城門、柴草店、盤絲洞、定州總管府、酒作坊、九兒居室、鐵匠營、遺址廊、招親臺、龍門客棧、盤絲洞等景點。在老堡清城裏開發了甕城、幸運之門、神祕山洞、百花堂、影視一條街、古堡龜卦、都督府、牛魔王宮、觀音閣、展廳、明星犬舍、告子亭等景點,過會兒大家可以去自由遊覽。

各位遊客朋友,鎮北堡西部影城是一處集觀光、娛樂、休閒、餐飲、購物於一體的旅遊景區,它保留和複製了在此拍攝過的著名電影電視的場景140多處,有內容豐富的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展廳、古代傢俱陳列室、藝術攝影展覽廳、個性化海報展廳,有集茶藝、點心、足浴、客房、網吧、棋牌服務於一體的馬纓花休閒中心、寧夏特色風味的食神府餐廳、旅遊紀念品商店、古裝攝影、騎射等多種娛樂活動,以及捏麪人、皮影、拉洋片、糖畫、草編、泥塑、剪紙、活字印刷、燙畫、布藝、刺繡、魔術表演、雜耍等民間藝術表演,同時配有全程免費講解服務,使遊客在遊樂中增長曆史知識、在玩耍中領略古人生活。影城還利用影視劇組留下的場景道具、服裝,製作MTV、影視短片、模仿秀表演,隨團拍攝旅遊錄像片,錄製成DVD光盤,在個人的家庭影院中欣賞,讓每一位遊客輕輕鬆鬆來旅遊,快快樂樂當明星。

各位遊客朋友,說起西部影視城,就不得不提當代著名作家張賢亮(1936—20xx年)。張賢亮出生於江蘇南京,20世紀80年代創作的《靈與肉》《綠化樹》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小說作品,曾在當代中國文壇上名噪一時。他曾三次獲得全國優秀小說獎,有9部小說改編成電影電視搬上銀幕(《牧馬人》《黑炮事件》《肖爾布拉克》《龍種》《異想天開》《我們是世界》《男人的風格》《老人與狗》《河的子孫》)。20世紀80年代,他將鎮北堡介紹給電影界後,影視劇組陸續來此取景拍攝,已成廢墟的鎮北堡開始引人注目。1992年,他創辦寧夏華夏西部影視城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長。從此以後影視城名聲大振。20xx年9月27日,張賢亮因重病醫治無效在寧夏銀川去世,享年78歲。

百字的導遊詞 篇8

六盤山又稱隴山,地處寧夏南部,位於西安、銀川、蘭州三省會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地帶中心。主峯在寧夏固原、隆德兩縣境內,海撥2928米。山體大致爲南北走向,長約240公里,是陝北黃土高原和隴西黃土高原的界山,及渭河與涇河的分水嶺,曲折險峻。古代盤道六重始達山頂,故名。山的東南垂有老龍潭勝蹟,爲涇水源頭之一。

六盤山綿延百餘公里,有四萬多公頃天然次生林,是我國西部涇河、清水河、葫蘆河的發源地,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生態功能對貧瘠乾旱的寧夏南部山區的廣闊地域環境起着十分重要的溼潤調解作用。近年來,寧夏在六盤山相繼建立了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

爲了有效保護野生動物,六盤山區每年都開展放飛鳥類、製作鳥巢、救助受傷野生動物等活動。自1995年以來,累計放生野生動物3000只(頭);同時,山區對殘害野生動物的不法行爲予以嚴厲打擊。絕跡多年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不時地在寧夏六盤山野生動物保護區內出現;伴隨着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建立,一些多年少見的野生動物數量也有了明顯增加。

六盤山歷來有"春去秋來無盛夏"之說,主峯米缸山海拔2942米,登上主峯遠眺,朝霧迷漫,雲海蒼茫。日出雲開,只見重巒疊嶂,層出不窮,春來綠樹雜花,天地清澄;夏時涼爽宜人,風光獨特;秋時紅葉滿山,層林盡染;冬時雪盡窮野,銀裝素裹。

百字的導遊詞 篇9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舞陽河,位於歷史文化名城鎮遠縣城西28公里的羣山峻嶺中。由龍王峽、諸葛峽、西峽組成,有小三峽之美稱.

舞陽河三峽是該景區的精華,主水道長35千米,以峽奇、峯險、水綠爲主要特點。雲臺山位於舞陽河上游,地形起伏明顯,峯巒重疊,組成千山萬壑的岩溶奇觀,其間還有不少廟宇遺址和摩崖石刻。鐵溪爲舞陽河支流,兩岸原生植被豐富,奇峯異石聳立與河谷之中。鎮遠位於舞陽河下游,是一座具有20xx年曆史的國家重點歷史文化名城。城內聚集有青龍洞、中元洞、和平村、吳王洞、四宮殿、天后宮、古城垣等人文景觀。其中以青龍洞爲代表的古建築羣,即佛教、道教、儒教文化爲一體,依山傍水,佈局和設計別具特色,是貴州保存完好、規模較大的古建築羣。

1988年即被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舞陽河風景區,除幹流峽谷外,還有諸條風光特別優美的支流峽谷,有梯級跌泉瀑布的高枯溪;有九寨溝式鈣華景觀的小塘河;有著名風景區雲臺山的杉木河等。與歷史文化名城鎮遠相距不遠的鐵溪,山水特別清幽,早在520xx年前的明代中葉就成了旅遊區。

黃平舞陽湖,從舊州古鎮順舞陽河上行五公里,是總蓄水6300萬立方,水域面積4餘平方公里的舞陽湖(兩岔河水庫),舞陽湖是集防洪、發電、養殖、灌溉、旅遊於一體的水利設施,是古鎮的“銀碗”。湖內島嶼16個,半島10餘個,島上草木蒼翠,湖水源頭是原始森林朱家山保護區,這裏林木茂盛,植被涵養很好,是黔中地區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較爲完整,面積較大的唯一常闊葉林區。有木本植物達417種,有國家二、三類保護對象的三類杉、紅豆杉、香果樹、甜茶樹等。保護區內有彌猴、穿山甲、大鯢、森麓、野豬、山羊、獐、刺蝟、白鷺、蛇類等一百多種野生動物,是舞陽河源頭森林旅遊開發的寶地。

舞陽河分爲上舞陽和下舞陽兩段。上舞陽開發有頭峽、無路峽、老洞峽、觀音峽,長約50 公里,以“太公釣魚”石爲標誌;下舞陽包括施秉縣境內的諸葛峽及鎮遠縣境內的龍王峽、西峽和東峽,全長50公里,以“孔雀開屏”石爲標誌。兩段河流特點各異,上舞陽看山,下舞陽看峽。 上舞陽的雙飛水、水上月宮、孀婦哭夫等景觀惟妙惟肖。下舞陽的諸葛峽風景區,可見火燒赤壁、高碑湖等景點,有咆哮奔騰的急流險灘,有開闊寧靜的湖泊水面。擁有一線天、龍王宮、孔雀峯、三疊水等景觀的龍王峽,奇峯林立,水道曲折,沿岸的人面石、臥龍石、婆婆背揹簍等,形態十分逼真。東峽一帶的龍池、魷魚洞、犀牛塘、千層巖等處,灘多浪急,怪石林立。相見河兩岸的迎賓鴿、三劍峯、閨門三秀、石猴出洞、唐僧師徒峯、雄師回首、金雞叫天門等景觀,栩栩如生,充滿詩情畫意。

(完) 舞陽河風景區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轄的鎮遠、施秉、黃平三縣境內。面積625平方公里,分爲歷史名城鎮遠、鐵溪、上、下舞陽、雲臺山、杉木河、黑衝、飛雲崖、舊州古鎮、重安江十大景區共394個景點。是我國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族風情爲一體的全方位、多層次,高品位的風景名勝區,也是貴州東線生態旅遊和風情旅遊的中心和熱點。

百字的導遊詞 篇10

各位朋友:

歡迎大家來到環境清幽的佛門聖地靈巖寺來遊覽。

靈巖寺所處的這座秀麗的山巒,名叫靈巖山,是泰山的十二支脈之一。海拔687.3米,大家請看靈巖山與其他有什麼不同呢?唉,對了,他的頂既不是圓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靈巖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海內四大名剎之首”(天台國青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棲霞寺)的盛名。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曾說“靈巖是泰山背最幽絕處,遊泰山而不至靈巖,不成遊也。”現在就讓我們去感受一下靈巖寺的風韻吧。

我們現在來到山門金剛殿,殿內塑有“哼哈二將”,專爲把手大門守護寺院的安全,走過“聚美”小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二門山”,他建於明代,又叫天王殿,殿內望有四大天王,建築風格爲單檐硬山頂,殿內有唐、宋、金、元、明、清碑碣十七塊。記載了靈驗的歷史沿革及影響。(東邊爲鐘樓,西邊爲鼓樓,因爲“晨鐘暮鼓”之說)。

朋友們現在我們就來到了大雄寶殿,原爲宋代的獻殿,明清重修。建築風格前後是不一樣的,前爲外廊式捲棚頂,後爲硬山頂。造型精巧玲瓏顯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現在殿內的石柱及柱礎,還是宋代的遺物。上額的彩畫邊很生動逼真,充滿生活氣息。

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宏偉壯觀的大殿就是千佛殿,它是靈巖寺中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宏大的主體建築。(建築風格爲單檐殿頂,面闊七間,進深四間,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宏偉壯觀的)。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創建的,宋代擴修,(唐宋時爲寺中主殿,成爲大雄寶殿),現在殿宇爲明代的建築,雖然自創建以歷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現在仍保存着唐宋的建築風格。進到殿中,中置長方形須彌座座上有三尊大佛,中間爲吡戶遮那佛(藤胎),東爲藥師佛(明成十三年)西爲阿彌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大家也許都看到西殿上有許多高30釐米的銅鑄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的。

現在我們再來看一下大殿四周的四十尊羅漢泥塑,(據佛學文獻記載,爲衆生造福。不知大家又沒有看到千佛山的十八羅漢,千佛山羅漢爲花崗岩),而靈巖寺羅漢爲藤木所制,顯得非常栩栩如生。他擺脫了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每個塑像都以現實人物爲基礎,神情狀貌非常生動,喜怒哀樂俱形於色,動態變化各有特徵,堪稱海內無雙。看,老者手上的青筋;那個憤怒者脖子上的青筋,個個口目傳情,沒有一個相同的。羅漢身上用的是硃砂紅、黃丹、雄黃、石綠、大青、天藍、茄皮紫等礦物質顏料。因此雖然年代已久,但顏色還是那麼逼真。(這些羅漢的塑造年代,史料記載不詳),根據資料分析,可能是宋代塑造的。這些羅漢對我們現在研究古代雕塑、佛學有非常高的價值,是中國泥塑遺存的藝術瑰寶之一。清末學者梁啓超爲“靈巖泥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這正是對我國古代藝術才能的高度評價。

(御書閣是唐代主持慧崇和尚專門爲存放皇帝賜御書而建造的,現存建築爲明代遺物。)

(除了千佛殿,您可以看到東山峯有一怪石,狀如一個老僧,身披袈裟,手柱禪杖,而後面的柏樹,活脫脫就是一對弟子,這塊怪石就叫朗公石《神僧傳》中記載,東晉時期高僧來此山說法,講的“猛獸歸伏,亂石點頭”,朗公說“此山,靈邊,爲我淨也;它時涅磐當埋於此”)

好的,闢支塔參觀到這裏。我們接着向西走,我們來到了靈巖寺的另一重要景點“墓塔林”,這裏面有唐宋至明代靈巖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塊,其數量僅次於河南登封少林寺,居全國第二,它與少林寺的塔又不同,少林寺屬於磚塔,靈巖寺屬於石塔,年代不一,造型各異。有的高達數十尺,有的才尺許,底部都是帶有浮雕。在這些塔中,最早的就是這幢慧崇塔了,是唐代靈巖寺創建間慧崇的墓塔,(惠崇是靈巖寺貞觀年間的和尚,生前在靈巖勤於佛事,對靈巖寺做出了極大貢獻,它活了100多歲。)是重檐單層方石塔,全部石砌,通高5.30米,寬3.74米,上面雕有獅頭、飛天、武士等圖案。南面闢半圓拱門,內爲方形室。東西門均爲飾門,是半掩式假門,雕有樂伎、舞伎等圖案,保留六朝,隋代的藝術風格。塔頂以露盤、仰蓮、寶珠組成塔剎,這座塔是研究我國古代繪畫、雕刻藝術的珍貴字資料。

《息庵禪師道行碑記》,日本和尚邵元爲靈住持息庵禪師撰寫的。和翠證盟殿亦稱證盟功德,方山證盟殿,平面呈橢圓形,跨進殿門,正中雕有高約五米的釋迦佛像,東西兩壁各有菩薩一尊,都是唐代造像。內有很多唐宋提。明朝時,外僧修方形石室,增門硃紅色,故亦稱紅門。

百字的導遊詞 篇11

各位遊客們,歡迎諸位來崇聖寺三塔參觀遊覽,崇聖寺三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建築的一組頗具規模的佛教寺廟,位於原崇聖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勢。崇聖寺初建於南詔豐佑年間(公元824~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後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現寺的壯觀廟宇在鹹同年間已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崇聖寺三塔位於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處,西對蒼山應樂峯,東對洱海,距山腳約爲1500米。南336米處有桃溪向東流過。北76米處有梅溪,東靠滇藏公路。它是大理歷史上規模最爲宏大的古剎,南詔豐佑年間曾有殿宇千間,大理國時期是皇家的寺院。崇聖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閣組成。大塔又名千尋塔,當地羣衆稱它爲“文筆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級,爲大理地區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磚塔。南北小塔均爲十級,高42.19米,爲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尋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衛,雄偉壯觀,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築方面的卓越成就。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佈爲第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聖寺三塔始建於南詔王勸豐佑時期(公元824—859年),先建了大塔“千尋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磚塔,共16層。稍後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是一對八角形的磚塔, 都是10級。三塔渾然一體,氣勢雄偉,具有古樸的民族風格。 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揚的可以成佛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爲“澤國多水患”。古籍《金石萃編》中記載:“世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爲龍澤,故爲此鎮之。”相傳古時修建三塔,採用墊一層土修一層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後,纔將土逐層挖去,讓塔顯現出來,故有“堆土建塔”與“挖土現塔”之說。建塔時所搭的橋,高如山丘,長達10餘里。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高入雲霄的大理崇聖寺前三塔,也是由一塊磚、一塊磚壘砌而成的。而塔磚卻與衆不同,上面佈滿了佛教密宗的各種各樣的梵文和漢文的經咒。爲研究大理崇聖寺三塔建造史、大理佛教史、南詔大理佛教與中原佛教之關係的實物資料。

崇聖寺三塔早在1961年3月就被國務院公佈爲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至1981年,國家又撥款對三塔進行了歷時三年維修加固。在這次維修加固中,有兩項重要發現:一是三塔的基腳不是石基而是土基,二是清理出佛像、寫本佛經等珍貴文物680餘件,這是至今爲止發現的最豐富的、最重要的一批南詔、大理國時期的文物。這些文物成爲研究南詔和大理國曆史的歷史資料。

崇聖寺三塔這裏還有許多美麗的景點,我的講解到這裏就完了。接下來我們就去遊覽這傳說中的崇聖寺三塔吧。但願今天的崇聖寺三塔能給您留下難忘的記憶。

百字的導遊詞 篇12

親愛旅客們,大家好!

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我叫李晗寧,大家可以喊我李導。我即將帶領大家去參觀被譽爲“萬園之園”、“世界園林典範”、“東方瓦爾塞宮”等諸多美稱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園內風景優美、建築規模宏大精緻、還收藏着數不盡的珍寶。大家快跟我去看看吧,出發---

旅客們,看到你們身邊這些殘破的石頭了嗎?這就是著名景點大水法,這裏曾經有最壯觀的噴泉。有一大型獅子頭噴水,形成七層水簾。前下方有個菊花式噴水池,池中心有一隻銅梅花鹿,從鹿角噴出八股清水,兩旁有十隻銅狗,從口中噴出水柱,直射鹿身,濺起層層浪花,俗稱“獵狗逐鹿”。如今這些景觀只能從資料中去看了。

旅客們,我們現在腳下的地方是海晏堂的遺址,它是西洋樓最大的宮殿。主建築正門向西,階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排開,共有十二隻獸麪人身銅像,也就是我們的十二個屬相,到了哪個時辰那個獸首就會噴出水柱,園內的人員看一下噴水的獸首就知道是什麼時辰了。如今有些獸首都不知道流失到那裏了。

旅客們,今天的旅遊我知道大家都很掃興,沒有看到我開始和大家說的輝煌壯觀,只看到了殘垣斷壁。這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八國聯軍的暴行造成的。圓明園一直沒有重建也是要我們中國人勿忘國恥。

百字的導遊詞 篇13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這湖北第二大城市、中國十大魅力城市--襄樊遊覽觀光!我是大家此次襄樊之行的導遊小楊,正如俗話所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相逢即是緣分,預祝各位旅途愉快!

襄陽城爲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國家重點保護單位。地處湖北省北部,位於漢水中游南岸,襄樊市襄城中心。楚爲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與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樊市委市政府機關所在地。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因“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也”。《漢書·地理志》謂:“襄陽位於襄水之陽,故名。”戰國時楚置北津戌,始爲軍政重邑。漢時置縣,三國時置郡,此後歷代爲州、郡、府治所。漢唐兩代,襄陽城處於歷史上的鼎盛時期。《荊州記》載:東漢時襄陽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城南一帶號稱“冠蓋裏”。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劉表爲荊州刺史,將州治從漢壽遷至襄陽,使襄陽城由縣級治所一躍升爲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廣東、廣西、貴州等省的一部分,成爲當時中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唐代襄陽城爲山南東道治所,轄區擴及今陝西、四川的部分地區。明末李自成攻佔襄陽城,並在此建立國家政權,自稱“新順王”,改襄陽爲襄京。

襄陽不僅是歷代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聞名的軍事重鎮。因城牆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稱。自東周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上下3020__年,襄陽一直是羣雄角逐的重要戰場,戰爭的硝煙不斷瀰漫在它的上空。如今,這裏尚存許多軍事遺蹟。襄陽城始築於漢,唐宋年間改爲磚城,增設垛堞,新建城樓。現爲明洪武(公元1368-1398年)年間重築,並在城的東北角新添一段城牆,取名新城。

在歷史上襄陽城共有六座城門,萬曆四年,知府萬振孫爲六門首提雅稱,東門曰陽春,南門曰文昌,西門曰西城,小北門曰臨漢,長門曰振華,大北門曰拱辰,在明清時,古建築保存較爲完整:六門城樓高聳,四方角樓穩峙,王粲樓,獅子樓,奎星樓點綴十里城郭,與鼓樓(昭明臺)、譙樓相映生輝,金瓦琉璃,高牆飛檐,十分壯觀,整個城池都和諧地融爲一體,給人以古樸典雅的感受。這樣的規模在國內外都是少見的,自古就有“鐵打的襄陽”之說。如今,雄偉壯觀。古樸典雅的城地,與新近修復的仲宣樓、昭明臺等歷史名勝融爲一體,交相輝映,爲我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

襄樊市政府近年來下了很大功夫修復古城,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持了襄陽古城牆古樸的原貌。大北門也叫甕城,因西門是朝拜真武祖師廟的必經之路,故又稱爲“朝聖門”。襄陽城每座城門外又有甕城也叫屯兵城。古代城垣設施不僅修建敵樓、箭樓作用武之備,還修建魁星樓以祭把主宰文運之神魁星。每座城門設有甕城或子城,城四隅設有角臺,沿線分設敵臺和烽火臺,城垣上設置垛堞4000多個。全城周長7322米,城牆最低處7米,最高處11米,牆體高約10米,厚1.3—1.5米。環繞襄陽城的古護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堪稱華夏第一城池。它的平均寬度在180米,最寬處超過250米,是我國最寬的護城河,現被原樣保存。而且它是一條流動的河,與漢江是聯通的,繞城泛舟而遊,但見城垣高築、垛堞處處;垂柳掩映、灌木蔥蘢,彷彿置身於畫中,美不勝收。

襄陽城北、東、南由滔滔漢水環繞,西靠羊祜山、鳳凰山諸峯。城牆始築於漢,後經歷代整修,現基本完好,襄陽城,是座巍峨雄麗的古城。她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文物古蹟,壯麗的山川河流而聞名遐邇,古往今來不知有過多少騷人墨客在此留步,寫下了許多呤誦她的動人詩篇。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泛舟漢江,懷着對襄陽的深厚感情,寫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詩篇《漢江臨泛》。

古城歷經滄桑,現僅剩臨漢、拱宸和震華等三座城門。在臨漢門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於唐、重築於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樓,磚木結構,經維修後完整無缺,整個城樓在建造上採用了古代建築上的傳統手法,全部採用了組接、?(mou)榫(sun)的方法,沒用一顆釘子,繞城泛舟遊覽,只見城牆高築,垛堞處處,垂柳掩映,灌木蔥蘢,這裏城牆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固若金湯,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美稱。真乃旅遊的好去處。

站在高11米的城頭上舉目遠眺,南邊的終南山、北部的渭水河遙遙相望;俯首四顧,城內城外市容盡收眼底,據山臨水,蔚爲壯觀,明人李言恭詩讚“樓閣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環以護城河,平均寬度180米,最寬處250米,人稱“華夏第一城池”。整個襄陽城佈局嚴謹,形勢險要,不愧爲“鐵打的襄陽”。城上還陳列青銅大炮,守城將領塑像,城腳到護城河之間的環城綠化帶,成了襄城最大的綠化公園,茅屋瓦舍,仿古亭廊,詩碑雕塑,應有盡有,供襄樊市民和中外遊人參觀。

大家看城牆北門外築有護衛城門的小城,那叫甕城。所謂甕城,意爲敵人一旦進入,就會受到甕城城牆上面的四面夾擊,猶如甕中之鱉,無法逃脫。甕城外還築有拱衛甕城的小城,古稱羊馬城。古時候大城門的啓閉有規定時間,關閉城門後尚未回城的人可連同自己牽的羊、趕的馬等,進入羊馬城以及今環城公園地帶歇息,等候開城門再進城。

好了各位朋友,我的講解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對我講解工作的支持!祝您在襄陽古城旅途愉快!

百字的導遊詞 篇14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小雁塔遊覽,我是你們的導遊王子聰,今天就由我來帶領大家遊覽,在此祝大家玩得開心。

小雁塔建於唐景豬年間(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獻福寺的佛塔,它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小雁塔自建成後,經明朝、清朝和新中國成立後的數次修繕、加固和修復,現在基本保持了原貌。原高十五層,現餘十三層,塔身從下面而上,每一層都依次收縮,愈上則愈細,整體輪廓呈自然圓和的卷剎曲線,顯得格外英姿颯爽。

據民間傳說,在漫長的歲月中,小雁塔還有一段“神合”的歷史呢!公元1487年,陝西發生了6級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間從上到下震裂了一條一尺多寬的縫。然而時隔34年,在1520xx年又一次大現在我們來到了小雁塔的第一層,大家看,第一層有三面窗戶,窗戶外面的臺階上都有人們扔的一些硬幣,表示吉祥。接着我們來到了第二層,大家看,小雁塔的第二層也有三面窗戶,比上一層的三面窗戶要小,佔地面積也比上一層要小,後頭幾層的佔地面積和窗戶會越來越小,我就不介紹了。現在我們來到第十三層也就是樓頂,這裏沒有窗戶,四周都有殘痕大家要小心一點,別被殘痕把衣服劃爛了。

現在我們已經觀賞完了小雁塔,剩餘的時間請大家自由拍照、活動,希望小雁塔的美景給大家立下深刻的印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