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西夏王陵的導遊詞(精選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43K

銀川西夏王陵的導遊詞 篇1

西夏王陵就是西夏王朝歷代皇帝的寢陵,雖然已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然而,外形雖毀,但骨架尚存,宏偉的規模,嚴謹的佈局,殘留的陵丘,仍可顯示出西夏王朝特有的時代氣息和風貌。

銀川西夏王陵的導遊詞(精選7篇)

西夏陵區座落在賀蘭山東麓,東西約五公里,南北約十公里,在50餘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隨着崗丘壟阜的自然起落,佈列着9座帝王陵墓和200多座王侯勳戚的陪葬墓。一座座黃色的陵臺,高大得像一座座小山丘,在賀蘭山下連綿展開,在陽光照映下,金光燦爛,十分壯觀。西夏王陵區的規模同北京明代十三陵的規模相當,陵園地面建築均有角樓,門闕、碑亭、外城、內城、獻殿、塔狀陵臺等建築單元組成,平面總體佈局呈縱向長方形,按照中國傳統的以南北中線爲軸,力求左右對稱的格式排列。西夏王陵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西夏建築形式。

銀川西夏王陵的導遊詞 篇2

西夏王陵坐落在賀蘭山下一片奇絕的荒漠草原上,進入陵區,九座西夏帝王陵園和二百多座王公貴戚的陪葬墓一覽無餘。這片博大雄渾的陵園建築遺蹟不僅被日本遊客稱爲“東方金字塔”,而且給人留下許多難解的謎。

西夏王陵一帶地勢平坦,被山洪沖刷出的道道溝坎縱橫交錯。這些不太深也不很寬的山洪溝裏,生長着北方特有的酸棗樹,樹冠不大,但厚實油亮的綠葉卻十分濃密。它們像一條條綠色的絲帶,疏密相間地交織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裏,網着那一座座高大突兀的陵墓。

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沒有一條山洪溝從帝王陵園和陪葬墓園中穿過。西夏建陵近千年,賀蘭山山洪爆發不計其數。但是,沿賀蘭山一線,僅有西夏陵區這片土地沒有遭受山洪襲擊。原因何在?至今是“謎”。西夏陵園內最爲高大醒目的建築,是一座殘高23米的夯土堆,狀如窩頭。仔細觀察,其爲八角,上有層層殘瓦堆砌,多爲五層。於是有學者認定,它在未破壞前是一座八角五層的實心密檐塔,“陵塔”之說便屢見報端。

銀川西夏王陵的導遊詞 篇3

但塔式建築緣何立於陵園之內,其功能、作用若何?則少有人說得清楚。至於這座“陵塔”又爲什麼建在陵園的西北端,學術界的說法至少有四種,各執一端,拒理爭辯了十多年不見分曉。

風雨西夏,党項悲歌。西夏在我國曆史上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業績和燦爛的文化,西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園中的一簇奇葩,西夏文字則是這簇奇葩中最爲閃亮奪目的明珠西夏陵殘碑是蒙古軍隊破壞西夏陵的見證。從目前收集到的三千三百多塊西夏殘碑看,一處出土的殘碑多則千百塊,少則幾塊,除了仁孝壽陵殘碑綴合出一塊能讀通的16字西夏篆文碑額外,其餘殘碑沒能拼集出一塊完整的碑文來。還有陵區出土的九座石像碑座,獠牙外露,怒目圓睜,雙乳豐腴作跪狀,有人說是碑座,有人說是祭牀,至今沒有定論,依然蒙着一層神祕的面紗。可以說,遊覽西夏王陵,宛如進入一座迷宮,直惹得中外學者爭說西夏嘆興衰,指點九陵論長短。

銀川西夏王陵的導遊詞 篇4

西夏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以西夏皇家陵園爲背景,真實形象地提示了西夏王國的興衰歷史。博物館佔地5300平方米,仿西夏建築造型,風格別緻,既有現代建築之氣勢,又與陵區遺址相呼應,形成了濃郁的民族建築風格。博物館內精選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西夏文物671件,專着、論文、雜誌文章413冊(篇)。裏面可以看到雕龍石柱、石馬、琉璃鴟吻、西夏碑文、石雕人像座、佛經、佛畫、西夏瓷器、官印等;特別是重達188公斤的鎏金銅牛,更是西夏文物中的瑰寶;還有以6:1的比例複製了維修前的西夏古塔;在二樓有精選臨摹的8幅西夏壁畫,展現了西夏石窟藝術的精華,讓人們領略西夏王國昔日的輝和燦爛。諸多的歷史之謎,獨特的民族文化,定會勾起您的無限遐想。

銀川西夏王陵的導遊詞 篇5

首先,無論是省級、市級旅遊地還是具體旅遊區,人們在做出旅遊決策時,都會一般首先感知到旅遊地的空間位置,進而認知相關的出遊信息。其次,相似尺度的旅遊地存在形象替代現象。由於地理位置上的臨近性或是旅遊地類型的相似性,同尺度的旅遊地很容易被旅遊者尤其是遠程旅遊者所混淆併產生相同的感知形象。此外,不同尺度旅遊地的感知都遵循距離衰減規律,即隨距離增加,旅遊地形象逐漸模糊。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是,對不同尺度的旅遊地,信息的高密度傳播和滲透都有利於提高知名度,從而克服距離長短和空間大小的制約,這一點對小尺度的旅遊地或旅遊區的形象傳播尤其具有實際意義。

然而由於史書記載較少和西夏當時在歷史上的影響相對較弱,人們對西夏曆史文化的本身瞭解甚少,這就使得今天旅遊者對西夏旅遊資源的感知形象較弱,不像提到盛唐、明清時期,出現在人們腦海中的“意境地圖”較明晰。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如果用耀眼和神祕來形容其中一段,“西夏”則是當之無愧的首選。自公元1038年建國至公元1227年爲蒙古軍所滅,西夏政權雄踞西北190年之久,其疆域在仁孝時期達到極盛“方二萬餘里”,領州22[2],先後同北宋遼,南宋、金相抗爭,其力不可小覷;而立國之王李元昊採取“改姓鬼名氏、下禿髮令、異衣冠、制蕃書”等一系列強調異於中原王朝的改革措施,則爲這個新興的王國增添異彩。循着易代修史的傳統,應當有一部“西夏史”供後人瞭解當時之事,然而這個傳統對西夏政權卻不垂青,元代史家或許有意避開這段歷史,總之,西夏王朝成了“無史之朝”。雖《宋史》有“夏國傳”、《遼史》有“西夏外紀”、《金史》有“西夏紀”,卻也不盡滿足後世對其的研究,而19世紀之後一種形似漢字卻無人可識的“天書”—西夏文字的出現,更爲其增添了幾分神祕

銀川西夏王陵的導遊詞 篇6

西夏是公元11世紀至13世紀以党項族爲主體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權,從太祖李繼遷到末主李皖共歷經12位皇帝。西夏王陵位於寧夏銀川市西郊35公里處的賀蘭山東麓山前洪積扇地南,南起榆樹溝,北至泉齊溝,東西寬約4.5公里,南北長10公里,總面積近50平方公里。東臨銀川平原,地勢西高南低,背風向陽,視野開闊,黃河繞平原東南,正合乎時人所謂“後有走馬崗、前有飲馬塘”的上起地。

西夏王陵始建於1038年,訖於蒙古滅西夏之前,西夏王陵內有9座帝陵,分別爲裕陵、嘉陵、安陵、獻陵、顯陵、壽陵、莊陵、,坐北向南,按左昭右穆葬制排列。陵區形成東西兩行,有207座陵葬墓[1]。北端有一處三進院落建築遺址,爲陵,東部邊緣有磚瓦窯石灰窯遺址,爲陵區窯坊。西夏王陵的建造規模,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蹟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1998年1月和8月西夏王陵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它又被世人譽爲“神祕的奇蹟”、“東方的金字塔”。

西夏王陵目前爲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

銀川西夏王陵的導遊詞 篇7

楊猛等學者從創新思維的角度對西夏文化旅遊的發展做了比較全面的分析。

他指出,西夏文化旅遊是寧夏主要開發的旅遊項目之一,以其獨有歷史文化的傳承,構成了旅遊地區的文脈,它是旅遊地發展旅遊的靈魂,對提高旅遊目的地產品文化含量起着重要作用,能夠增加旅遊地的厚重度。但與成熟旅遊項目相比,仍存在着吸引力弱、開發程度低等問題。

旅遊形象是旅遊地的象徵,是指對旅遊產品、品牌的提煉和昇華,是抽象之後而又形象直白地表達出來,代表了一個旅遊地的理想和奮鬥目標。它往往是號召旅遊者前往旅遊地進行旅遊活動的旗幟,同時也是旅遊者對旅遊目的地的感知和認識的印象。

21世紀是形象時代,“形象力”的競爭將成爲市場競爭的主導形式之一。因此,在旅遊資源的開發規劃過程中,旅遊形象(TIS,又叫旅遊地形象)的塑造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一個旅遊地的形象模糊混亂,則很難對潛在的旅遊客源羣體形成吸引效應,同時還會使現實中的旅遊者經歷平淡,降低其回頭率。而個性鮮明、親切感人的旅遊地形象是形成龐大旅遊市場的源泉,並可以在旅遊市場上形成較長時間的壟斷地位。

旅遊形象定位是指從形象評價的角度,在對一個景區目前的旅遊資源、旅遊環境和旅遊條件分析的基礎上,着重於對今後發展起長期、穩定、根本作用的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研究,並對該地區的旅遊事業進行定位。中國旅遊業已經進入了形象驅動時代,鮮明獨特的形象定位已經成爲旅遊城市吸引旅遊者的關鍵因素

熱門標籤